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與保護初探_第1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與保護初探_第2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與保護初探_第3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與保護初探_第4頁
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與保護初探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與保護初探    李如明摘 要: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在如此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留存著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能使我們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本文筆僅從我國現階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并就如何進一步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發表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保護;普查力度;立法;改革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文化遺產包括物質和非

2、物質兩大類。物質類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等可移動文物和歷史文化名城、名街區、名村鎮等。非物質類包括口頭傳統、民俗活動和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等以及與此相關的文化空間。二、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眾所周知,我們中華民族擁有上下5000年燦爛的文明史,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又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地域遼闊,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呈現出資源豐富和種類繁多的特點。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近87 萬項,進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的非遺項目有7 萬之多。如此眾多的

3、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真是令人為之驚嘆。但是在中國現代化進程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國的傳統文化必然要受到一定的的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在現代社會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思考的問題。三、當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一)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力度欠缺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我國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這導致了普查力度的欠缺和對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識不清,其申報工作自然也會滯后。在這里,有一些廣為人知的文化資產并沒有申報成功,例如陜北的安塞腰鼓、傣族的潑水節、青海同仁的熱貢藝術等,這些仍然被拒絕在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門之外,令人扼

4、腕嘆息。(二)保護意識落后,資金技術匱乏當前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并未納入正式的軌道,因此對其的調查和保護利用工作就會很滯后,觀念的滯后是會帶來許多嚴重后果的,會導致一些本該被及時保護起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而逐漸敗落直至消失,這將是我們民族的巨大精神損失。一是對傳統文化或民間文化在主流文化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很遺憾目前對這方面存在認識不清的狀況;二是將文化遺產“文物化”,文物是對整個文化遺產的保護,大部分都是一些實實在在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這樣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便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三是有一種觀點一直在流行,即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定是要消失的,因此要任其自生自滅。(三

5、)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法律保護依據當前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法方面是很不完善的,能作為參考的只有文物保護法,而文物保護法之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其保護范圍只局限于有形文化遺產,而對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卻反相關的科學界定和保護措施。四、現階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策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首先要注意對其“原汁原味”的保護,這也是最真實歷史的呈現,若是對其加以改造,那么真正的文化也就失傳了。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要客觀真實,力求留住民族的“記憶”。(一)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相信我國仍然存在著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待挖掘和保護。因此各地都

6、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范圍、加大普查的力度,重點掌握其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等情況,要將普查到的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二)搶救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機制,尤其是對一些瀕臨消失的,難以進行推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抓緊時間對其進行保護,也將其置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中珍藏。(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要銳意改革,大力提升民眾的文化素質有這樣一種觀點,無論哪一種民間藝術的凋亡,首先都是市場的凋亡;無論哪一種文化的萎縮,首先都面臨著文化消費人群的萎縮。由此可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源遠流長,但是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受到了現代文明的極大沖擊,其面臨

7、著市場狹小甚至沒有市場的尷尬,如果這方面的市場,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久發展便會受到極大的阻礙。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物質遺產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是不容樂觀的,其要想長存于世間,必須要培養出自己的市場,吸引一定的消費群體。因此,在商品經濟的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突破固步自封的老路,認清現實,銳意改革,要向市場主動出擊,在提高民眾文化素質的同時占領一定的文化市場份額。(四)加強關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非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而是由于時代的發展變遷以及自身特點等因素,淡出人們的視野,以至于到了無人問津甚至無人知曉的程度。因此我們要加強關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科

8、學地運用歷史資料,實地考察等方式挖掘、鑒定、確認被潛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被流失。加強關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非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而是由于時代的發展變遷以及自身特點等因素,淡出人們的視野,以至于到了無人問津甚至無人知曉的程度。因此我們要加強關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科學地運用歷史資料,實地考察等方式挖掘、鑒定、確認被潛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被流失。(五)加強立法工作,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納入法律體系之中由上文分析可知,我國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是很不健全的,文物保護法中并沒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9、保護做出規定。相反國外在這方面的立法卻要領先于我國,日本在1950年就頒布了文化財產保護法,韓國在1960年就將“無形文化”納入法律的保護范疇,美國也在1976年制定了美國民俗保護法案,這些國家都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走在了我國前面,確實有許多可供借鑒的地方。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的立法意見是在2005年3月頒布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這同時也是我國提出的最早的具有指導性的立法意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立法工作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并且復雜的過程,這是需要我們更加深入研究的問題,早日出臺專門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五、結語綜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然而當前的保護現狀是不容樂觀的,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不是單靠政府就可以完成的,也需要我們民眾增強保護的意識,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并且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提供消費市場,這樣才能有效對其進行保護,將我們民族的“記憶”留住。參考文獻:1陳華文.關于新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思考j.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