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有感_第1頁
《愛與自由》有感_第2頁
《愛與自由》有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愛與自由有感 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泰戈爾    愛與自由的作者孫瑞雪老師很欣賞的一段詩,同時也她也將詩句中的“愛”和“自由”作為她這本幼兒教育演講錄的書名。作為一名即將走入幼教領域的工作者,我非常慶幸在這時讀了這本書,它讓我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告訴我不僅僅要愛孩子,更要學會如何愛孩子。 書中有太多太多讓我感動的語句,也

2、有很多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讓我明白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職責是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建立起穩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讓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遠遠重要于知識的傳授。在愛與自由這本書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愛”!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各方面發展都會比較出彩,比如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小、獨立性強、思想開闊、自信、記憶力好、解決問題能力強,同時孩子快樂無比!許多家長會有錯覺: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依戀她(他),但在作者看來是,父母越愛孩子,孩子也就越不過分依戀父母。因為很多經驗告訴孩子,父母只是短暫離開,那種持久的愛的行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里,愛是穩定不變的! 所以父母對于孩子

3、的態度不能起伏太頻繁愛他們的時候會表現出特別愛,情緒低落時候又會對孩子冷漠態度,這樣在孩子心理上會造成一定的壓力,他們會懷疑父母是否是一直關愛自己的,這樣會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他的成長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下面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個觸動我內心的是“兒童的優秀品質如何形成”這一章。有一段話是:“蒙特梭利描述過一幅圖,圖中央是個紅色圓心,表示完善中心。環繞著這個圓心的是一個藍色區,代表那些品格完好、比較堅強、平衡、有魅力、正常的人。白色的區域(藍環之外的大部分區域)表示各種不同程度的尚未達到正常的大多數人,邊緣一層是區域較小的深紅色圓環,表示正常范圍之外的那一

4、類人,比如說精神病患者,違法者。”“把一種感覺抽引出來并概念化,和把這種感覺表達出來是兩件事”。這好比我們教孩子認知理解某個事物,孩子記住了,并非當時就能表達出來。舉個例子,孩子認識西瓜,也認識綠色,但孩子在涂色時不一定把西瓜涂成綠色。這還需要一段時間,孩子還沒有成為生活的觀察者。原來自己就是那沒有發展好的白色區域中的人!自己經常感到苦惱、分心、沮喪,內心充滿了矛盾和自我掙扎,讓瑣碎把我束縛在了小事上,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更談不上完善自我追求理想了。藍圈里的人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到了完善自我上,而白圈里的人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到了自我掙扎上。所以,從今天起,我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使自

5、己成為一個堅強、平衡、有魅力、正常的人。 第二點感觸是“心智”,不是我們所說的“智力”,但比“智力”更重要。(以下參考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步這一章)孩子會寫很多字,認識很多事物,掌握了很多知識,并不代表孩子有很高的心智。如果他看上去不自信、不堅強、不果斷、不會洞察、不會深入思考,他不能綜合地將所學的東西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加以應用,一開口就是知識,但他的知識同生活無關,(這使我想起綠色基地的包建春)那么他的心智是很弱的。這里所說的是針對正常兒童,孤獨癥兒童除外。但對于我們的特殊兒童,我們也必須一條原則來教孩子,即“學以致用。” 第三點,智力最初源自于感覺,而詞語命名了感覺,智力

6、從感覺發展為概念。在適當的時候,把詞語給孩子,孩子才真正掌握這個概念。這里說到“語詞表達的學習和正確概念的建立”,我想到了我們的認知表達訓練,很多老師都會這樣教孩子:拿一個喝水用的指向杯子杯子能干什么喝水(孩子表達),拿一個睡覺用的床(卡片)在哪里睡覺床上睡覺(孩子回答)用床干什么睡覺。當你在生活中讓孩子給你表達物品名稱時,孩子會指杯子說“喝水”,指著床說“睡覺”,指著鑰匙說“開門”,孩子已經把物品的名稱和其功能用途的概念混淆了。所以在做此類訓練時,一定要給孩子建立一個清晰準確的概念,切勿胡子眉毛一把抓,讓孩子機械的記住了一大推問題答案,而不能真正的使用這個概念。蒙特梭利說:在孩子操作某種教具

7、或進行某種感覺訓練到概念的過程中,要把刺激物隔離開。也就是說我們教孩子認識什么就只用單獨的隔離出來的內容教。如教數字,1就是1,而不是鉛筆,2就是2,而不是鴨子,有時可能導致孩子分辨不清大腦混亂 。尤其在教顏色時,最好用色卡,而不是紅色的積木、凳子、衣服,這會使孩子不理解你到底教的是什么。由于時間關系,我對愛與自由的認識和感悟還不夠深,這次就與大家分享到這里,以后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的教學知識和理論,來填充自己的大腦,拓展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完善自我人格。 孫瑞雪老師是一位蒙特梭利教育(蒙氏教育)的倡導者,所以書中處處都體現了蒙氏教育理念。許多幼兒教育工

8、作者和家長都會在不經意間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我們會不經意見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其實看似弱小的幼兒,他們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成人給他們增加什么新內容,只需要給他們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條件,蒙特梭利說過:“我們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如果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都應該了解兒童成長的科學規律,在實際的生活和活動過程中讓他們的“精神胚胎”(敏感期)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他們一定會成為人才的。的確,零到6歲甚至到12歲,兒童都處在很弱小的狀態,必須有成人來幫助他成長,但并不是成人自以為是的“灌輸”,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自己會吸收。兒童內在有一個自然、有序的

9、發展過程,它只需要我們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書中還舉了許多生動的例子,讓我們成人會“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整本書中沒有看到具體的教法和技巧,更多的是用飽含激情的話語讓我們體會到蒙氏教育的核心對孩子的愛和尊重。 書中提到在早期教育與天才的書中提到一個觀念: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這里提到的興趣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的個別差異決定了他們每個人會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但是我們現在的一些教育卻與之相違背:畫畫全班都畫,數數字集體來數.人們有很多東西必須是共有的,比如知識、道德,這是有理由的。但共同的東西不能共同的時間來教,即使孩子開始能用,那也是小學以后的事了。幼兒園(

10、3-6歲)的兒童還不能很快的將感覺點轉向成人招引過去的注意點,這個能力是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強的,我們的幼兒園教育實施綱要(試行)上也提出要保護孩子的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每個幼兒生來就是獨特的,有個性的人對周圍世界的感知是獨一無二的,思維狀態也是很獨特的,如果每一個兒童能帶著自己獨特的思維看待周圍的世界將來也一定會是富有創造性的人才,這樣我們的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發展每個人自身的潛力。 現在的社會出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幼兒、幼兒家長、幼兒教師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這樣的“三獨”現狀也帶來了許多轉變,作為教育者,我們的傳統兒童觀也要向心生代兒童觀轉變,現在的兒童交友面廣,接受

11、新事物的的能力方面都比較強,所以我們這一代的老師應該更加注重孩子的個性培養,不要過多抑制他們的欲望而是要發展它們。這需要我們老師平時的觀察,在細節上鼓勵孩子發展他們的興趣。 愛與自由整本書直觀、感性的體現著蒙特梭利教育觀和理念,但不是人人都贊同這樣一種教育觀念,不過在愛與自由這本書中讓我了解到了為么現在社會上會存在一些奇怪的現象,我仿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根源。許多人的行為都是在年幼的時候形成的,然后逐漸影響到整個成長過程。零到六歲的兒童對新事物新知識的吸收性是成人無法想象的,他們在這幾年里學到的東西可能是將來一生都沒辦法趕上的,而我們成人能做的不是一味的灌輸,而是在了解這個規律后,

12、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條件讓他們成長,發揮出他們的潛能!好書總是要不停地、反復地研讀,這本書我肯定會再次翻開,或許在我工作實踐后會有另一番新的體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