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AD繪制三維實體基礎1、三維模型的分類及三維坐標系;、三維圖形的觀察方法;、創建基本三維實體;、由二維對象生成三維實體;、編輯實體、實體的面和邊;151、建立用戶坐標系;、編輯出版三維實體。講授8學時上機8學時總計16學時AutoCAD除具有強大的二維繪圖功能外,還具備基本的三維造型能力。若物體并無復雜的外表曲面及多變的空間結構關系,則使用AutoCAD可以很方便地建立物體的三維模型。本章我們將介紹AutoCAD三維繪圖的基本知識。11.1三維幾何模型分類在AutoCAD中,用戶可以創建 3種類型的三維模型:線框模型、表面模型及實體模型。這 3 種模型在計算機上的顯示方式是相同的,即以線架結
2、構顯示出來,但用戶可用特定命令使表面模型 及實體模型的真實性表現出來。11.1.1 線框模型(Wireframe Model)線框模型是一種輪廓模型,它是用線( 3D空間的直線及曲線)表達三維立體,不包含面及體 的信息。不能使該模型消隱或著色。又由于其不含有體的數據,用戶也不能得到對象的質量、重心、體積、慣性矩等物理特性,不能進行布爾運算。圖 11-1顯示了立體的線框模型,在消隱模式下也看 到后面的線。但線框模型結構簡單,易于繪制。11.1.2 表面模型(Surface Model )表面模型是用物體的表面表示物體。表面模型具有面及三維立體邊界信息。表面不透明,能遮 擋光線,因而表面模型可以被
3、渲染及消隱。對于計算機輔助加工,用戶還可以根據零件的表面模型 形成完整的加工信息。 但是不能進行布爾運算。如圖11-2所示是兩個表面模型的消隱效果,前面的薄片圓筒遮住了后面長方體的一部分。圖11-2 表面模型11.1.3實體模型11-3所示是實體模型。實體模型具有線、表面、體的全部信息。對于此類模型,可以區分對象的內部及外部,可以對 它進行打孔、切槽和添加材料等布爾運算,對實體裝配進行干涉檢查,分析模型的質量特性,如質 心、體積和慣性矩。對于計算機輔助加工,用戶還可利用實體模型的數據生成數控加工代碼,進行 數控刀具軌跡仿真加工等。如圖11. 2三維坐標系實例一一三維坐標系、長方體、倒角、刪除面
4、AutoCAD的坐標系統是三維笛卡兒直角坐標系, 分為世界坐標系(WCS)和用戶坐標系(UCS)。 圖11-4表示的是兩種坐標系下的圖標。圖中“X”或“Y”的剪頭方向表示當前坐標軸 X軸或Y軸的正方向,Z軸正方向用右手定則判定。V圖11-4表示坐標系的圖標Y缺省狀態時,AutoCAD因為用戶常常要在不同平面或是沿某個方向繪制結構O如繪制圖11-5所示的圖形,在世界坐標系下的坐標系是世界坐標系。世界坐標系是唯一的,固定不變的,對于二 維繪圖,在大多數情況下,世界坐標系就能滿足作圖需要,但若是創建三維模型,就不太方便了,是不能完成的。此時需要以繪圖的平面為XY坐標平面,創建新的坐標系,然后再調用繪
5、圖命令繪制圖形。用戶坐標系圖11-5在用戶坐標系下繪圖任務:繪制如圖11-5所示的實體。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長方體命令、實體倒角、刪除面命令和用戶坐標系 的建立方法。知識的儲備:基本繪圖命令和對象捕捉、對象追蹤的應用。繪圖步驟分解:1.繪制長方體 調用長方體命令: 實體工具欄:下拉菜單:繪圖實體長方體命令窗口 : BOXAutoCA D 提示:指定長方體的角點或中心點(CE) <0,0,0> :在屏幕上任意點單擊指定角點或立方體(C)/長度(L): L/選擇給定長寬高模式。指定長度:30指定寬度:20指定高度:20繪制出長30,寬20,高20的長方體,如圖11-6所示。2.
6、倒角用于二維圖形的倒角、圓角編輯命令在三維圖中仍然可用。單擊“編輯”工具欄上的倒角按鈕,調用倒角命令:命令:_chamfer(“修剪”模莪當前倒角距離 1 = 0.0000,距離2 = 0.0000選擇第一條直線或多段線(P)/距離(D)/角度(A)/修剪(T)/方式(M)/多個(U):在AB直線上單擊基面選擇.輸入曲面選擇選項下一個(N)/當前(OK) <當前>:/選擇默認值。指定基面的倒角距離:12指定其他曲面的倒角距離<12.0000>:/選擇默認值12。選擇邊或環(L):在AB直線上單擊結果如圖11-7所示。圖11-6繪制長方體圖11-7長方體倒角3. 移動坐標
7、系,繪制上表面圓因為AutoCAD只可以在XY平面上畫圖,要繪制上表面上的圖形,則需要建立用戶坐標系。X、Y軸的方由于世界坐標系的 XY面與CDEF面平行,且X軸、Y軸又分別與四邊形 CDEF的邊平行,因此只要把世界坐標系移到 CDEF面上即可。移動坐標系,只改變坐標原點的位置,不改變向。如圖11-8所示。(1)移動坐標系在命令窗口輸入命令動詞“UCS”,AutoCAD提示:命令:ucs 當前UCS名稱:*世界* 輸入選項 新建(N)/移動(M)/正交(G)/上一個(P)/恢復(R)/保存(S)/刪除(D)/應用(A)/?/世界(W)世界:M 選擇移動選項。指定新原點或Z向深度(Z) 0,0,
8、0:對象捕捉 開 選擇F點單擊也可直接調用"移動坐標系”命令:UCS工具欄:下拉菜單:工具移動UCS (V)(2)繪制表面圓打開“對象追蹤”、“對象捕捉”,調用圓命令,捕捉上表面的中心點,以 5為半徑繪制上表面的圓。結果如圖11-9所示。4. 三點法建立坐標系,繪制斜面上圓(1) 三點法建立用戶坐標系命令窗口輸入命令動詞“ UCS ”命令:ucs當前UCS名稱:*沒有名稱*輸入選項新建(N)/移動(M)/正交(G)/上一個(P)/恢復(R)/保存(S)/刪除(D)/應用(A)/?/世界(W) <世界>:N/新建坐標系。指定新UCS的原點或Z軸(ZA)/三點(3)/對象(O
9、B)/面(F)/視圖(V)/X/Y/Z <0,0,0>: 3選擇三點方式。指定新原點 <0,0,0> :在H點上單擊在正 X軸范圍上指定點<50.9844,-27.3562,12.7279>: 在G點單擊在UCS XY平面的正丫軸范圍上指定點<49.9844,-26.3562,12.7279>: 在C點單擊也可用下面兩種方法直接調用“三點法”建立用戶坐標系UCS工具欄:目下拉菜單:工具新建UCS (W)三點(3)(2) 繪制圓方法同第3步,結果如圖11-9所示。圖11-8改變坐標系圖11-9繪制上表面圓5. 以所選實體表面建立 UCS,在側面上畫
10、圓(1)選擇實體表面建立 UCS在命令窗口輸入 UCS調用用戶坐標系命令:命令:ucs 當前UCS名稱:*世界*輸入選項新建(N)/移動(M)/正交(G)/上一個(P)/恢復(R)/保存(S)/刪除(D)/應用(A)/?/世界(W) <世界>:N指定UCS的原點或Z軸(ZA)/三點(3)/對象(OB)/面(F)/視圖(V)/X/Y/Z<0,0,0>: F選擇實體對象的面:在側面上接近底邊處拾取實體表面輸入選項下一個(N)/X軸反向(X)/Y軸反向(Y) <接受 >:接受圖示結果。結果如圖11-10所示。(2)繪制圓方法同上步,完成圖11-5所示圖形。n圖11
11、-10繪制側面上圓補充知識:1. 本例介紹了建立用戶坐標系常用的三種方法,在UCS令中有許多選項:新建(N)/移動(M)/正交(G)/上一個(P)/恢復(R)/保存(S)/刪除(D)/應用(A)/?/世界(W),各選項 功能如下:新建(N):創建一個新的坐標系,選擇該選項后,AutoCAD繼續提示:指定新 UCS的原點或Z軸(ZA)/三點(3)/對象(OB)/面(F)/視圖(V)/X/Y/Z <0,0,0>:指定新UCS的原點:將原坐標系平移到指定原點處,新坐標系的坐標軸與原坐標系的坐標軸 方向相同。Z軸(ZA):通過指定新坐標系的原點及Z軸正方向上的一點來建立坐標系。三點(3):
12、用三點來建立坐標系,第一點為新坐標系的原點,第二點為X軸正方向上的一點,第三點為Y軸正方向上的一點。對象(OB):根據選定三維對象定義新的坐標系。此選項不能用于下列對象:三維實體、三維多 段線、三維網格、視口、多線、面域、樣條曲線、橢圓、射線、構造線、引線、多行文字。對于非三維面的對象,新UCS的XY平面與繪制該對象時生效的XY平面平行,但X軸和Y軸可作不同的旋轉。如選擇圓為對象,則圓的圓心成為新UCS的原點。X軸通過選擇點。面(F):將UCS與實體對象的選定面對齊。在選擇面的邊界內或面的邊上單擊,被選中的面將亮顯,UCS的X軸將與找到的第一個面上的最近的邊對齊。視圖(V):以垂直于觀察方向的
13、平面為XY平面,建立新的坐標系。UCS原點保持不變。X/Y/Z :將當前UCS繞指定軸旋轉一定的角度。(2) 移動(M):通過平移當前 UCS的原點重新定義 UCS,但保留其 XY平面的方向不變。(3) 正交(G):指定 AutoCAD 提供的六個正交 UCS之一。這些 UCS設置通常用于查看和編輯三 維模型。如圖11-11所示。(4)上一個(P):恢復上一個 步返回上一個坐標系。(5)恢復(R):恢復已保存的UCS。AutoCAD 保存創建的最后 10個坐標系。重復 全一個”選項逐UCS使它成為當前 UCS;恢復已保存的 UCS并不重新建立在保存UCS時生效的觀察方向。(6) 保存(S):把
14、當前 UCS按指定名稱保存。(7) 刪除(D):從已保存的用戶坐標系列表中刪除指定的UCS。(8) 應用(A):其他視口保存有不同的UCS時;將當前 UCS設置應用到指定的視口或所有活動視口。(9) ?:列出用戶定義坐標系的名稱, 并列出每個保存的 UCS相對于當前 UCS的原點以及 X、Y和Z軸。(10) 世界(W):將當前用戶坐標系設置為世界坐標系。2. 如果倒角或圓角所創建的面不合適,可使用“刪除面”命令刪除,調用刪除面命令方法:實體編輯工具欄:'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刪除面11.3繪制球、視圖、三維動態觀察器、布爾運在繪制三維圖形過程中,常常要從不同方向觀察圖形,AutoCAD
15、默認視圖是XY平面,方向為Z軸的正方向,看不到物體的高度。AutoCAD提供了多種創建 3D視圖的方法沿不同的方向觀察模型,比較常用的是用標準視點觀察模型和三維動態旋轉方法。我們這里只介紹這兩種常用方法。標準視點觀察實體工具欄如圖11-12所示。圖11-12視圖工具欄任務:繪制如圖11-13所示的物體圖11-13股子目的:通過繪制此物體,掌握用標準視點和用三維動態觀察器旋轉方法觀察模型,使用圓角命令、布爾運算等編輯三維實體的方法。知識的儲備:基本繪圖命令、使用對象捕捉、建立用戶坐標系繪圖步驟分解:1 .繪制正方體(1) 新建兩個圖層:層名顏色線 型線寬實體層白色Continues默認輔助層黃色
16、Continues默認并將實體層作為當前層。單擊“視圖”工具欄上“西南等軸測”按鈕,將視點設置為西南方向。(2)繪制正方體在“實體”工具欄上單擊“長方體”按鈕,調用長方體命令: 命令:box 指定長方體的角點或中心點(CE) <0,0,0>:在屏幕上任意一點單擊指定角點或立方體(C)/長度(L): C繪制立方體。指定長度:20結果如圖11-14所示。2.挖上表面的一個球面坑(1) 移動坐標系到上表面(2) 繪制球調用球命令:實體工具欄:下拉菜單:繪圖實體球體命令窗口: SPHERE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4說明當前輪廓素線網格線數為4。指定球體球心 <0,0,0>
17、;:利用雙向追蹤捕捉上表面的中心指定球體半徑或直徑(D): 5結果如圖11-15所示。(3) 布爾運算差集運算:通過減操作從一個實體中去掉另一些實體得到一個實體。調用命令方法:實體編輯工具欄o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差集命令窗口: SUBTRACTAutocad 提示:命令:_subtract選擇要從中減去的實體或面域.選擇對象:在立方體上單擊找到1個選擇對象:結束被減去實體的選擇。選擇要減去的實體或面域選擇對象:在球體上單擊找到1個結束差運算。選擇對象:結果如圖11-16所示。3. 在左側面上挖兩個點的球面坑(1)旋轉UCS調用UCS命令: 命令:ucs 當前UCS名稱:*沒有名稱* 輸入選項
18、新建(N)/移動(M)/正交(G)/上一個(P)/恢復(R)/保存(S)/刪除(D)/應用(A)/?/世界(W)世界>:N指定新UCS的原點或Z軸(ZA)/三點(3)/對象(OB)/面(F)/視圖(V)/X/Y/Z <0,0,0>: X指定繞X軸的旋轉角度 <90>:(2) 確定球心點在“草圖設置”對話框中選擇“端點”和“節點”捕捉,并打開“對象捕捉”。選擇輔助層,調用直線命令,連接對角線。運行“繪圖”菜單下的“點”“定數等分”命令,將輔助直線3等分,結果如圖11-17 (a)所示。(3) 繪制球捕捉輔助線上的節點為球心,以4為半徑繪制兩個球。(4) 差集運算調用
19、“差集”命令,以立方體為被減去的實體,兩個球為減去的實體,進行差集運算,結果如圖11-17(b)所示。(a)(b)圖11-17挖兩點坑以同樣的方法繪制前表面上的三點孔,如圖11-18所示。4. 繪制底面上六個點的球面坑(1)單擊“三維動態觀察器”工具欄上的“三維動態觀察”按鈕* ,激活三維動態觀察器視圖,屏幕上出現弧線圈,將光標移至弧線圈內,出現球形光標, 轉到上面全部可見位置。 按| ESC |鍵或| ENTER |鍵退出, 圖11-19所示。向上拖動鼠標,使立方體的下表面 或者單擊鼠標右鍵顯示快捷菜單退出,圖11-18 繪制三點坑圖11-19 三維動態觀察(2) 同創建兩點坑一樣,將上表面
20、作為XY平面,建立用戶坐標系,繪制作圖輔助線,定出六個球心點,再繪制六個半徑為3的球,然后進行布爾運算,結果如圖11-20所示。5. 用同樣的方法,調整好視點,挖制另兩面上的四點坑和五點坑,結果如圖11-21所示。7圖11-20挖六點坑圖11-21挖坑完成6. 各棱線圓角(1)倒上表面圓角單擊“編輯”工具欄上的“圓角”按鈕,調用圓角命令: 命令:fillet 當前設置:模式=修剪,半徑 =6.0000選擇第一個對象或多段線(P)/半徑(R)/修剪(T)/多個(U):選擇上表面一條棱線 輸入圓角半徑 <6.0000>: 2選擇邊或鏈(C)/半徑(R):選擇上表面另三條棱線 選擇邊或鏈
21、(C)/半徑(R): 已選定4個邊用于圓角。結果如圖11-22所示。(2)倒下表面圓角單擊“三維動態觀察器”工具欄上的“三維動態觀察”按鈕,調整視圖方向,使立方體的下表面轉到上面四條棱線全可見位置。然后調用圓角命令,選擇四根棱線,倒下表面的圓角,結果如圖11-23所示。圖11-22長方體圓角圖11-23長方體圓角(3) 再次調用圓角命令,同時啟用“三維動態觀察”功能,選擇側面的四條棱線,以半徑為 圓角。(4) 刪除輔助線層上的所有輔助線和輔助點,完成圖如圖 11-12所示。提不'、注意、技巧:這里倒圓角時不可以為 12條棱線一次倒圓角,因為AutoCAD內部要為圓角計算,會發生運算 錯
22、誤,導致圓角失敗。7. 觀察圖形打開視圖菜單下的消隱模式,分別單擊圖11-13所示的“視圖工具欄”上的各按鈕,以不同方向觀察圖形的變化。補充知識:1. 改變三維圖形曲面輪廓素線系統變量“ ISOLINES”是用于控制顯示曲面線框彎曲部分的素線數目。有效整數值為0到2047,初始值為4。如圖11-24是“ISOLINES”值為4和12時圓柱的“線框”顯示形式。ISOLINES=4ISOLINES=12圖11-24 ISOLINES對圖形顯示的影響在AutoCAD中,三維實體可進行并集、差集、交集三種布爾運算,創建復雜實體。(1) 并集運算:將多個實體合成一個新的實體,如圖11-25(b)所示。命
23、令調用:實體編輯工具欄: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并集命令窗口: UNION(2) 交集運算:從兩個或多個實體的交集創建復合實體并刪除交集以外的部分,如圖11-25 (c)所示。實體編輯工具欄:皿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交集命令窗口: INTERSECT17(a)(b)(c)圖11-25布爾運算3、三維動態觀察器單擊“三維動態觀察器”工具欄上的“三維動態觀察”按 活三維動態觀察器視圖時,屏幕上出現弧線圈,當光標移至弧 內、外和四個控制點上時,會出現不同的光標形式: 少 光標位于觀察球內時,拖動鼠標可旋轉對象。Q1光標位于觀察球外時,拖動鼠標可使對象繞通過觀察球中心 于屏幕的軸轉動。圖11-26電視塔
24、且垂直察球中光標位于觀祭球上下小圓時,拖動洲標可使視圖繞通過觀 心的水平軸旋轉。光標位于觀察球左右小圓時,拖動鼠標可使視圖繞通過觀察球中心的垂直軸旋轉11. 4創建基本三維實體實例圓柱、圓錐任務:繪制如圖11-26所示的實體。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圓柱、圓錐命令的使用。知識的儲備: 球命令、視圖、布爾運算。繪圖步驟分解:該圖形是由圓柱、圓錐、球組合而成的,球的中心、圓柱、圓錐的軸線在同一中心線上。1. 繪制基座一一圓柱(1) 設置視圖方向為“西南等軸測”方向。(2) 設置線框密度命令:isolines輸入ISOLINES 的新值<4>: 20/(3) 繪制圓柱實體工具欄:下拉菜
25、單:繪圖實體圓柱命令窗口:CYLINDERAutoCA D 提示:命令:_cylinder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20指定圓柱體底面的中心點或橢圓(E) <0,0,0>:選擇默認指定圓柱體底面的半徑或直徑(D): 80/指定圓柱體高度或 另一個圓心(C): 10/2. 繪制圓錐實體工具欄:17下拉菜單:繪圖實體圓錐命令窗口: CONEAutoCAD 提示: 命令:_cone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20指定圓錐體底面的中心點或橢圓(E) <0,0,0>: 0,0,10底面中心在圓柱上表面中心指定圓錐體底面的半徑或直徑(D): 50指定圓錐體高度或頂點(A)
26、: 8003. 繪制球單擊實體工具欄上的球圖標,調用球命令:命令:SPHERE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20指定球體球心 <0,0,0>: 0,0,250指定球體半徑或直徑(D): 80完成底下球的繪制。命令:再次調用球命令。命令:SPHERE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20指定球體球心 <0,0,0>: 0,0,450指定球體半徑或直徑(D): 504. 布爾運算單擊實體編輯工具欄上的并集按鈕,調用并集命令:命令 union選擇對象:窗口選擇各個對象找到4個 選擇對象:完成圖如圖11-26所示。補充知識:1. 圓柱命令中的選項:橢圓(E):繪制截面為橢圓的柱
27、體或錐體,如圖 11-3所示。另一個圓心(C):根據圓柱體另一底面的中心位置創建圓柱體,兩中心點連線方向為圓柱體的軸線 方向。2. 圓錐命令中的選項:橢圓(E):同圓柱命令。頂點(A):根據圓錐體頂點與底面的中心連線方向為圓錐體的軸線方向創建圓錐體。21圖11-27 環創建這種較規則的實體模型時,最好利用坐標點確定位置,這樣操作起來較為方便。11. 5創建基本三維實體實例-環任務:繪制如圖11-27所示的實體。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繪制 環命令的使用。 知識的儲備:視圖、布爾運算。繪圖步驟分解:1 .繪制大圓環(1) 將視圖調整到西南等軸測方向。(2) 調用環命令:實體工具欄:下拉菜單:繪
28、圖實體圓環體命令窗口: TORUS命令:torus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4指定圓環體中心<0,0,0>:圖11-28繪制環珠指定圓環體半徑或直徑(D): 100指定圓管半徑或直徑(D): 22. 繪制環珠(1)調整坐標系方向,如圖 11-28所示。(2)繪制橄欖球單擊“實體工具欄”上環按鈕,調用環命令: 命令:torus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4指定圓環體中心<0,0,0>: 100,0,0指定圓環體半徑或直徑(D): -20指定圓管半徑或直徑(D): 303.陣列環珠調整視圖方向到俯視圖方向,如圖11-29所示。改工具欄”上“陣列”命令,以大環的中心
29、為陣列360度范圍內陣列環珠,個數為8個,完成圖如11-27圖11-29 陣列準備調用“修中心,在所示。I提不'、注意、技巧:1 .在繪制環時,如果給定環半徑大于圓管半徑,XY平面調整到該平面上,利用平面的是正常的環。如果給定環的半徑為負值,并且圓管半徑大于環半徑的絕對值,則繪制的是橄欖形。2. 陣列對象時,如果陣列對象分布在一個平面上,則可將的“陣列”命令陣列對象,這樣比用3D陣列命令(后面介紹)方便得多。11 . 6通過二維圖形創建實體拉伸任務:繪制如圖11-30所示的實體。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拉伸命令的使用。知識的儲備:視圖、布爾運算。繪圖步驟分解:圖11-30拱形體(4)
30、布爾運算221 .畫端面圖形(1) 調用矩形命令,繪制長方形,長100,寬80。(2) 調用圓命令,繪制直徑為60的圓。將視圖方向調整到“西南等軸測”方向,如圖 11-31所示。(3) 創建面域調用面域命令:繪圖工具欄:下拉菜單:繪圖面域命令窗口: REGIONAutoCAD 提示:選擇對象:選擇長方形和圓找到2個結束選擇選擇對象:已提取2個環。已創建2個面域。單擊“實體編輯工具欄”上的差集運算命令按鈕,用長方形面域減去圓形面域,結果如圖11-3232所示。圖11-31 繪制長方形和圓圖11-32 面域計算2. 拉伸面域調用拉伸命令:實體工具欄:' 下拉菜單:繪圖實體拉伸命令窗口:EX
31、TRUDEAutoCAD 提示: 命令:extrude 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4 選擇對象:在面域線框上單擊找到1個選擇對象: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徑(P): 20指定拉伸的傾斜角度 <0>:完成圖形如圖11-30所示。補充知識:1. 命令選項:路徑(P):對拉伸對象沿路徑拉伸。可以為路徑的對象有:直線、圓、橢圓、圓弧、橢圓弧、多段 線、樣條曲線等。2. 可以拉伸的對象有:圓、橢圓、正多邊形、用矩形命令繪制的矩形、封閉的樣條曲線、封閉的多段線、面域等。3. 路徑與截面不能在同一平面內,二者一般分別在兩個相互垂直的平面內,如圖11-33所示。圓為拉伸對象,樣條曲線和矩形為路徑。圖
32、11-33路徑拉伸11-35 (a)所示的封4. 當指定拉伸高度為正時,沿 Z軸正方向拉伸;當給定高度值為負時,沿Z軸反方向拉伸。5. 拉伸的傾斜角度:在-90。和+90°之間。6. 含有寬度的多段線在拉伸時寬度被忽略,沿線 心拉伸。含有厚度的對象,拉伸時厚度被忽略。11 . 7通過二維圖形創建實體一旋轉任務:繪制如圖11-34所示的實體模型。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旋轉命令的使用。 知識的儲備:視圖。繪圖步驟分解:1、畫回轉截面新建一張圖,視圖方向調整到主視圖方向,調用“多段線”命令,繪制圖 閉圖形,再繪制輔助直線 AC , BD,如圖11-35 (b)所示。Cede(a)(b)
33、圖11-35繪制截面2、旋轉生成實體調用旋轉命令:實體工具欄:下拉菜單:繪圖實體旋轉命令窗口 :REVOLVEAutoCAD 提示:命令:_revolve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4 選擇對象:選擇封閉線框找到1個選擇對象:結束選擇。指定旋轉軸的起點或定義軸依照對象(O)/X軸(X)/Y軸(Y):選擇端點C按定義軸旋轉。指定軸端點:選擇端點D指定旋轉角度 <360>:接受默認,按360°旋轉。3、將輔助線AG BD刪除。如圖11-34所示。補充知識:1、命令選項:定義軸依照:捕捉兩個端點指定旋轉軸,旋轉軸方向從先捕捉點指向后捕捉點。對象(O):選擇一條已有的直線作為
34、旋轉軸。X軸(X)或Y軸(Y):選擇繞X或Y軸旋轉。2、旋轉軸方向:捕捉兩個端點指定旋轉軸時,旋轉軸方向從先捕捉點指向后捕捉點。選擇已知直線為旋轉軸時,旋轉軸的方向從直線距離坐標原點較近的一端指向較遠的一端。3、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正向符合右手螺旋法則,即用右手握住旋轉軸線,大拇指指向旋轉軸正向, 四指指向為旋轉角度方向。4、 旋轉角度為0°360。之間,圖11-36中為旋轉角度為180°和270°時的情況。圖 11-36 180° 和 27011. 8編輯實體一一剖切、切割任務:繪制如圖11-37所示的實體模型和斷面圖形。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剖切命
35、令、切割命令的使用。知識的儲備:視圖、拉伸、布爾運算。繪圖步驟分解:1 .繪制底板實體(1)按圖11-38所示尺寸繪制外形輪廓。圖11-38平面圖形(2) 創建面域。調用面域命令,選擇所有圖形,生成兩個面域。再調用“差集”命令,用外面的大面域減去中間圓孔面域,完成面域創建。(3) 拉伸面域單擊實體工具欄上的“拉伸”按鈕,調用拉伸命令: 命令:extrude 當前線框密度:ISOLINES=4選擇對象:選擇圖形 找到1個選擇對象: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徑(P): 8指定拉伸的傾斜角度<0>:結果如圖11-39所示。2. 創建圓筒(1) 調用圓命令,繪制如圖11-40所示的圖形。(2) 創建
36、環形面域。(3) 拉伸實體。調用“實體工具欄”上的“拉伸”命令,選擇環形面域,以高度為22,傾斜角度為0°拉伸面域,生成圓筒。如圖11-41所示。3. 合成實體(1) 組裝模型調用移動命令:命令:_move選擇對象:選擇圓筒找到1個選擇對象:結束選擇。指定基點或位移:選擇圓筒下表面圓心指定位移的第二點或 <用第一點作位移 >:選擇底板上表面圓孔圓心(2) 并集運算選擇“實體編輯”工具欄上的“并集”按鈕,調用并集命令,選擇兩個實體,合成一個。完成 圖如11-42所示。將創建的實體復制兩份備用。圖11-42完整的實體.4. 創建全剖實體模型調用剖切命令:實體工具欄:下拉菜單:
37、繪圖實體剖切命令窗口:SLICEAutoCA D 提示: 命令:slice選擇對象:選擇實體模型找到1個 選擇對象:指定切面上的第一個點,依照對象(O)/Z 軸(Z)/視圖(V)/XY 平面(XY)/YZ 平面(YZ)/ZX 平面(ZX)/三點(3)三點 >:選擇左側U形槽上圓心 A指定平面上的第二個點:選擇圓筒上表面圓心B指定平面上的第三個點:選擇右側U形槽上圓心C在要保留的一側指定點或保留兩側(B):在圖形的右上方單擊后側保留。結果如圖11-37 (a)所示。5. 創建半剖實體模型(1) 選擇前面復制的完整軸座實體,重復剖切過程,當系統提示:“在要保留的一側指定點或保留兩側(B):
38、”時,選擇B'選項,則剖切的實體兩側全保留。結果如圖11-43所示,雖然看似一個實體,但已經分成前后兩部分,并且在兩部分中間過ABC已經產生一個分界面。(2) 將前部分左右剖切再調用“剖切”命令:命令:_slice選擇對象:選擇前部分實體找到1個選擇對象:結束選擇。指定切面上的第一個點,依照對象(O)/Z 軸(Z)/視圖(V)/XY 平面(XY)/YZ 平面(YZ)/ZX 平面(ZX)/三點(3) <三點 >:選擇圓筒上表面圓心B指定平面上的第二個點:選擇底座邊中心點 D指定平面上的第三個點:選擇底座邊中心點 E在要保留的一側指定點或保留兩側(B):在圖形左上方單擊結果如圖
39、11-44所示。圖11-43切割成兩部分的實體圖11-44半剖的實體(3) 合成調用“并集”運算命令,選擇兩部分實體,將剖切后得到的兩部分合成一體,結果如圖11-37(b)所示。6. 創建斷面圖選擇備用的完整實體操作。(1)切割調用切割命令:實體工具欄:下拉菜單:繪圖實體切割命令窗口:SECTIONAutoCA D 提示:命令:_section選擇對象:選擇實體 找到1個選擇結束。選擇對象:指定截面上的第一個點,依照對象(O)/Z軸(Z)/視圖(V)/XY平面(XY)/YZ 平面(YZ)/ZX 平面(ZX)/ 三點(3)三點 >:選擇左側U形槽上圓心 A指定平面上的第二個點:選擇圓筒上表
40、面圓心 B指定平面上的第三個點:選擇右側U形槽上圓心C結果如圖11-45 (a)所示(在線框模式下)。調用移動命令,選擇圖11-45 (a)中的切割面,移動到圖形外,如圖 11-45 (b)所示。(3) 連接圖線調用直線命令,連接上下缺口。(4) 填充圖形調用填充命令,選擇兩側閉合區域填充,結果如圖11-37 (c)所示。11 . 9編輯實體的面拉伸面任務:將圖11-46 (a)所示的實體模型修改成 11-46 (b)所示的圖形。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拉伸面命令的使用。知識的儲備:UCS視圖、拉伸。繪圖步驟分解:1. 創建圖11-46 (a)實體新建一張圖紙,調整到主視圖方向,調用“多段線
41、”命令,按圖示尺寸繪制“工”字型斷面,再選擇“實體工具欄”上的“拉伸”命令,視圖方向調至西南等軸測方向,創建如如圖11-46 (a)所示實體。2. 拉伸面(1) 繪制拉伸路徑將坐標系的XY平面調整到底面上,坐標軸方向與“工”字鋼棱線平行,調用“多段線”命令,繪 制拉伸路徑線。(2) 拉伸面調用拉伸面命令:實體編輯工具欄:'31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拉伸面命令:_solidedit實體編輯自動檢查:SOLIDCHECK=1輸入實體編輯選項面(F)/邊(E)/體(B)/放棄(U)/退出(X) 退出:_face輸入面編輯選項拉伸(E)/移動(M)/旋轉(R)/偏移(O)/傾斜(T)/刪除(D
42、)/復制(C)/著色(L)/放棄(U)/退出(X) 退出:_extrude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選擇工字型實體右端面找到一個面。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全部(ALL):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徑(P): p選擇拉伸路徑:在路徑線上單擊已開始實體校驗。已完成實體校驗。結果如圖11-46 (b)所示。補充知識:1. 命令選項中“指定拉伸高度”的使用方法同“拉伸”命令中的“指定拉伸高度”選項是相 同的,這里不再贅述。2. 選擇面時常常會把一些不需要的面選擇上,此時應選擇“刪除”選項刪除多選擇的面。11 . 1 0編輯實體的面移動面、旋轉面、傾斜面任務:將圖11-47 (a)所示的實體模型修
43、改成11-47 (b)所示的圖形。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移動面、旋轉面、傾斜面命令的使用。知識的儲備:UCS視圖、拉伸、布爾運算。繪圖步驟分解:1.繪制原圖形(1) 創建“ L”型實體塊建立一張新圖,調整到主視圖方向,用多段線命令按尺寸繪制“L”形的端面,然后調用“拉伸”命令創建實體。并在其上表面捕捉棱邊中點繪制輔助線AB。如圖11-48 (a)所示。(2) 創建腰圓形立體在俯視圖方向按尺寸繪制腰圓形端面,生成面域后,拉伸成實體,并在其上表面繪制輔助線 CD如圖11-48 (b)所示。(3) 布爾運算選擇腰圓形立體,以 CD的中點為基點移動到 AB的中點處。然后用“ L”型實體減去腰圓形實
44、體。 原圖形繪制完成,結果如圖11-47 (a)所示。圖11-48創建原圖形(b)2.移動面調用移動面命令: 實體編輯工具欄: 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移動面AutoCAD 提示: 命令:solidedit 實體編輯自動檢查:SOLIDCHECK=1輸入實體編輯選項面(F)/邊(E)/體(B)/放棄(U)/退出(X) 退出:_face輸入面編輯選項拉伸(E)/移動(M)/旋轉(R)/偏移(O)/傾斜(T)/刪除(D)/復制(C)/著色(L)/放棄(U)/退出(X) < 退出 >:_move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在孔邊緣線上單擊 找到一個面。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全
45、部(ALL):在孔邊緣線上單擊找到個面。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全部(ALL):在孔邊緣線上單擊找到個面。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全部(ALL):在孔邊緣線上單擊找到個面。48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全部(ALL): R/當只剩下要移動的內孔面時,刪除面或放棄(U)/添加(A)/全部(ALL):選擇多選擇的表面找到一個面,已刪除 1個。刪除面或放棄(U)/添加(A)/全部(ALL):結束選擇,如圖11-49 (a)所示。指定基點或位移:選擇CD的中點 指定位移的第二點:選擇EF的中點 已開始實體校驗。已完成實體校驗。結果如圖11-49(b)所示。(a)(b)圖11-49
46、移動面3.旋轉面調用旋轉面命令: 實體編輯工具欄:, 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旋轉面 命令:solidedit 實體編輯自動檢查:SOLIDCHECK=1輸入實體編輯選項面(F)/邊(E)/體(B)/放棄(U)/退出(X) <退出>:_face輸入面編輯選項拉伸(E)/移動(M)/旋轉(R)/偏移(O)/傾斜(T)/刪除(D)/復制(C)/著色(L)/放棄(U)/退出(X) < 退出 >:_rotate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選擇內孔表面 找到2個面。刪除面或放棄(U)/添加(A)/全部(ALL):同上步一樣選擇全部內孔表面,當只剩下要移動的內孔面時,結束選擇。指
47、定軸點或經過對象的軸(A)/視圖(V)/X軸(X)/Y軸(Y)/Z軸(Z) <兩點>:Z指定旋轉原點 <0,0,0>:選擇EF的中點指定旋轉角度或參照(R): 90已開始實體校驗。已完成實體校驗。結果如圖11-50所示。4.傾斜面調用傾斜命令:實體編輯工具欄: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傾斜面命令:_solidedit實體編輯自動檢查:SOLIDCHECK=1輸入實體編輯選項面(F)/邊(E)/體(B)/放棄(U)/退出(X) <退出>:_face輸入面編輯選項拉伸(E)/移動(M)/旋轉(R)/偏移(O)/傾斜(T)/刪除(D)/復制(C)/著色(L)/放棄(U
48、)/退出(X) < 退出 >:_taper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選擇GHJK表面 找到一個面。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全部(ALL):指定基點:選擇G點指定沿傾斜軸的另一個點:選擇H點指定傾斜角度:30已開始實體校驗。已完成實體校驗。刪除輔助線結果如圖11-47(b)所示。11. 11編輯實體的面一一復制面、著色面任務:將圖11-51 (a)所示的實體模型修改成11-51 (b) (c)所示的圖形。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著色面、復制面命令的使用。知識的儲備:拉伸、旋轉面命令。繪圖步驟分解:(a)(b)(c)圖11-51著色面、復制面1. 創建圖11-51(a)
49、所示實體(步驟略)。2. 傾斜面調用“旋轉面”命令,選擇實體的“工字型”端面,以側邊為軸,以 30°角旋轉端面,得到傾 斜面。3. 著色面 調用著色面命令:實體編輯工具欄:沖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著色面 命令:solidedit 實體編輯自動檢查:SOLIDCHECK=1輸入實體編輯選項面(F)/邊(E)/體(B)/放棄(U)/退出(X) <退出>:_face輸入面編輯選項拉伸(E)/移動(M)/旋轉(R)/偏移(O)/傾斜(T)/刪除(D)/復制(C)/著色(L)/放棄(U)/退出(X) < 退出 >:_color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選擇傾斜的端
50、面找到一個面。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全部(ALL): 彈出選擇顏色對話框,選擇合適的顏色,單擊確定。再按Esc鍵,結束命令。在面著色或體著色的模式下觀察圖形,結果如圖11-51 (b)所示。4.復制面調用復制面命令:實體編輯工具欄:界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復制面命令:_solidedit實體編輯自動檢查:SOLIDCHECK=1輸入實體編輯選項面(F)/邊(E)/體(B)/放棄(U)/退出(X) <退出>:_face輸入面編輯選項拉伸(E)/移動(M)/旋轉(R)/偏移(O)/傾斜(T)/刪除(D)/復制(C)/著色(L)/放棄(U)/退出(X) < 退出 >
51、:_copy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選擇傾斜端面 找到1個面。選擇面或放棄(U)/刪除(R)/全部(ALL):指定基點或位移:選擇左下角點指定位移的第二點:選擇目標點再按Esc鍵,結束命令。結果如圖11-51 (c)所示。11. 12編輯三維實體一一抽殼、復制邊、對齊、著色邊任務:創建如圖11-52所示實體。目的:通過繪制此圖形,學習抽殼、復制邊、著色 邊命令的使用。知識的儲備:拉伸、UCS布爾運算。繪圖步驟分解:1. 創建長方體新建一個圖形,調用長方體命令,繪制長 400,寬250,高120的長方體。2. 抽殼以下面任意一種方法調用抽殼命令:實體編輯工具欄: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抽殼
52、命令:_solidedit實體編輯自動檢查:SOLIDCHECK=1輸入實體編輯選項面(F)/邊(E)/體(B)/放棄(U)/退出(X) 退出:_body輸入體編輯選項壓印(I)/分割實體(P)/抽殼(S)/清除(L)/檢查(C)/放棄(U)/退出(X) 退出:_shell選擇三維實體:選擇長方體刪除面或放棄(U)/添加(A)/全部(ALL):選擇長方體上表面找到一個面,已刪除 1個。刪除面或放棄(U)/添加(A)/全部(ALL):選擇長方體前表面找到一個面,已刪除 1個。刪除面或放棄(U)/添加(A)/全部(ALL):輸入抽殼偏移距離:18已開始實體校驗。已完成實體校驗。結果如圖11-53所
53、示。3. 復制邊以下面任意一種方法調用復制邊命令:實體編輯工具欄:洎下拉菜單:修改實體編輯復制邊 命令:solidedit實體編輯自動檢查SOLIDCHECK=1輸入實體編輯選項面(F)/邊(E)/體(B)/放棄(U)/退出(X) 退出:_edge輸入邊編輯選項復制(C)/著色(L)/放棄(U)/退出(X) 退出:_copy選擇邊或放棄(U)/刪除(R):選擇AB邊選擇邊或放棄(U)/刪除(R):選擇AC邊選擇邊或放棄(U)/刪除(R):選擇CD邊選擇邊或放棄(U)/刪除(R):指定基點或位移:選擇點A 指定位移的第二點:選擇目標點 再按Esc p,結束命令。得到復制的邊框線 A1B1 , A1C1,C1D1 ,如圖11-53所示。圖11-54制作抽屜面圖11-53抽殼、復制邊4,創建抽屜面板(1) 新建UCS將原點置于 A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金融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GSP收貨與驗收知識培訓課件
- 90年代小學生美術課件
- Ambari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放射科護理案例分析大賽
-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聯考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半月考數學試題含解析
- 南寧市興寧區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模擬數學試題含解析
- 古典雅致動態模板
- 《Python程序設計基礎教程(微課版)》全套教學課件
- 牧場物語-礦石鎮的伙伴們-完全攻略
- 汽車營銷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295題)
- 腎病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
- 2024年河北省邢臺市中考一模理綜物理試題(解析版)
- 深基坑專項方案論證流程
- 《創業基礎》課件-第五章 創業計劃
- 列寧人物課件
- 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課程標準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彩光變變變》
- JTT319-2010 汽車客運站計算機售票票樣及管理使用規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