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教育教學思考_第1頁
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教育教學思考_第2頁
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教育教學思考_第3頁
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教育教學思考_第4頁
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教育教學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于成果導向的高職教育教學思考邵峰安徽財貿職業學院云桂信息學院摘要:基于“成果導向”的理念,闡述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提出了畢業能 力要求的涵蓋內容。在此基礎上,探討了高等職業教育培養課程體系的確定原則, 為基于“成果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同時對課程的教學設 計從教學設計的理念、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兩個方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為 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做了有益的嘗試。關鍵詞: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教學設計;作者簡介:邵峰(1963),男,安徽淮南市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應用 電子技術。收稿日期:2017-07-19teaching reflectio

2、n on highervoca tio nal educa tion on the st reng th of obeshao fengelectronic informstion department of anhuifinance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abstract: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it expounds the orien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trainin

3、g objective, and brings up the contents which include the requests of graduates' competences. on this foundation, the article confers the established princip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training course system, and provides a new thought for the construetion of course system based on

4、obe. in the mcanwh訂c, it contains comparatively detailed discussions and studies about the course"s teaching design from two aspects:concept and process. this is a helpful attempt at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keyword:higher vocatiorml educeition; treiining objective;

5、requests of gradualtes' competence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design;received: 2017-07-19“成果導向”源于本科專業工程教育認證,其教育的出發點是面向全體學生, 從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的角度,把培養岀來的學牛作為最終的教育考量成果, 這-理念對于高等職業教育與人才培養同樣是合適的。論文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 對高等職業人才的需求,從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成果)定位出發, 探討高等職業學生畢業時應達到的能力及其水平,進而尋求設計適宜的教育教 學途徑(過程),保證學生達到預期的成果目標。不同的學校

6、可以根據其預期的 人才培養成果目標,結合自身的特色、條件選擇與構建適宜的教育教學結構與路 徑。一、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教育部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 中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但與高等教育 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有著顯著的區別,高等職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 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就是高等職 業教育的成果目標統領,為了更好地實施這一目標,必須將這一成果目標細化 為學生在畢業時應具備的畢業要求。對于不同的學校、專業應通過廣泛的社會需 求調查,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定位與專業的特色,合理制定木專

7、業的畢業要求 1。其畢業要求應能覆蓋如下內容。(一)職業道德與規范素養職業道徳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的首要條件,是人才的靈魂。具有職業道徳與 人文素養,要求學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 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二)工程技能 工程技能是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基礎,在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通過通識教 育、專業學習、工程實踐與實訓,形成能夠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基木技能,并能 通過有效的文獻查詢與研究,對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獲得有效結論,指 導實踐。(三)工程設計(開發方案)的應用能力工程設計(開發方案)的應用能力是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必要條件,高等職業 教育要針對學牛應用工程設計

8、(開發方案)能力的培養,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特定需求的系統、單元(部件)或工藝流程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能夠在應用中 體現創新意識,并充分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四)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工具層出不窮。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學生能夠使 用現代工具的能力。在培養過程中,使學生能夠以某種現代工具為例,舉一反三, 針對實際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 技術工具。(五)工程與可持續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使得許多工程改變人們的觀點、習慣與行為,給人類帶來極大方 便的同時,也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牛存。因此工程與可持續發展是

9、 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重視的問題,要培養學生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 行合理分析,評價工程實踐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 應承擔的責任。(六)團隊協作與角色團隊協作與角色對于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程的實施不是 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多人組成的協作團隊共同實施。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要相互協 作,并承擔一定的角色。因此,學生要能夠在多工程技術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 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同時具有團隊協作能力。(七)溝通能力有效溝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溝通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高等職業教育就 是要培養學牛能夠就工程問題與相關方(如設計、施工、運行、供應商等)進行

10、有效溝通和交流。這種溝通和交流包括了撰寫報告、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 表達或回應指令等,在溝通和交流屮要能夠體現一定的國際視野。(八)項目管理能力 項目管理能力是一個系統的問題,管理項目涉及有技術、管理、法律、安全、環 境等方方面面。要培養學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 工程技術背景屮加以應用。(九)終身學習能力 當今社會的知識與技術在發生h新月異的變化,教師不可能在學校期間將所有 的知識與技術教授給學生,同時新的知識與技術也在不斷地產生。因此終身學習 能力的培養是顯而易見的,要培養出來的學牛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 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二、高等職業教育

11、培養課程體系的確定原則上述提出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9項畢業能力要求是根據社會需求與人才成 長規律提出的,要實現畢業能力要求的達成,需要有科學、合理、系統的課程體 系支撐。如何構建課程體系,形成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方案,根據研究多 年的教學與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如圖1所示。圖1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下載原圖由圖1可知,畢業能力要求是構建課程體系的依據,反之課程體系是實現畢業 能力要求的實施基礎與路徑。每一條畢業能力要求需要若干支撐點,而每一支撐 點要有至少有一門主干課程,并由主干課程為核心組成課程群(包含理論課、實 習、實驗、實訓、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形成對該畢業

12、能力要求培養支撐的 課程群。在對學生的培養教育過程中,通過實施課程群的教學,并對教學過程實 施監督、反饋與控制,對畢業能力要求達成的情況進行持續評估,不斷完善、改 革課程體系,實現人才培養的持續改進2。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的設計課程教學是人才培養過程的具體落腳點,是教師、學生面對面溝通交流的過程, 這是一個動態、發展、變化的過程。通過課程教學設計,就能夠有效的實施課程 教學把控。同時課程教學設計也是提高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是落實課程教學口標的前提。課程教學設計必須從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冃 標出發,根據課程支撐的畢業能力要求,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將以 學生為中

13、心、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社會需求一學生學習一人才輸出”融入課程 教學設計之中3。(一)教學設計的理念 教學設計是根據培養方案的安排,將課程標準、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對象 的特點相融合,對教學內容、知識點、講授方法、溝通交流、討論啟發、引導歸 納、時間安排等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設想和教學計劃安排,形 成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知識結構、教學實施步驟、等環節組成的課 程教學體系。加涅在教學設計原理指出,教學設計是將教學進行一個系統化規劃形成教學 系統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專門的教學設計原理與方法的指導。帕頓在什么是 教學設計中指出,教學設計是針對學生學業業績考核問題的解決措施

14、,而進行 策劃的過程。賴格盧特的教學設計是什么及為什么如是說指出,教學設計是 一門涉及理解與改進教學過程的學科,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與理解,教 師與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對課程的理解,要解決這些理解,就要進行必要的教學 改進。梅里爾等人在教學設計新宣言中指出,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教學的 研究,要探討合適的方法與技術,進而使教學設計有理論、技術、方法的支撐, 因此教學設計是建立在一定科學基礎上的技術體系。綜上所述,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畢業能力要求)而進行系統的、全面 的、改革創新的教學技術策劃過程。(二)課程教學設計的過程一般的課程教學設計過程包含6個環節,如圖2所示。根據圖2的課程教學設

15、計思路,現將課程教學設計的做法說明如下:1. 知識點分解與基本概念的建立知識點的分解是課程教學設計的起點與基礎,一門課程的知識內容可能很多, 教學設計必須能夠從這些知識內容中分解、提煉出相對獨立的知識點,同時對這 些知識點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進行定義與分類,形成有機的知識點結構體系,這 是課程教學的基礎,也是專業學習把握的方向。通過課程知識點分解與基本概念 建立的設計,使教師知道課程教學的重點在哪里,使學生能夠清晰、準確地理解 并建立相關的專業概念,為后續學習和將來的工作打下基礎。圖2課程教學的設計思路下載原圖2. 構建課程核心知識鏈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知識的融會貫通,一門課程有若干知識點,

16、在課 程設計的第一步已經進行了知識點的分解與定義設計,這里關鍵是尋求這些相 對獨立的知識點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邏輯關系,并依據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建 立知識點的結構體系,在這種知識點的結構體系中,知識點所形成的知識鏈將課程內容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發揮著綱舉目張的作用,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建 立以課程核心知識鏈為引導的課程學習機制。3. 培養自主學習與思維模式的設計自主學習與思維模式是學生的重要綜合能力,在教學設計屮要始終以學生為本, 思考教學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多維的思維模式,其教 學設計主要有:仃)學習概念的思維模式, 解f聯想f系統化。其學習概念的思維過程包含:知識一抽象一概括

17、一理(2)學習法則的思維模式, 解一演繹一系統化。其學習法則的思維過程包含:分析一抽象一歸納一理(3)知識應用的思維模式, 括f再練習f形成能力。其知識應用的思維過程包含:分析一抽象一綜合一概4. 進行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就是遵循人的認識過程規律,從“具體一抽象一思維屮的映 射一再具體一再抽象”這一規律出發,結合授課對象的特點,設計出合適的課 程教學模式。例如啟發與討論式教學模式是公認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應用啟 發與討論式教學模式時,要能夠從具體的感性事物出發,不斷地通過事實或者 語言進行啟發、引申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討論(討論包括學 生的自我討論和相互間的討論)

18、,從而使受學生的思想認識產生質的飛躍,他 們的情感、態度、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也隨之產生內在的變化。這就使得教學的 內容非常容易地轉化為學生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或者使之某些方面的能力得 到較大的提高,從而成為其可持續性發展的積極動因。使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學 習”是啟發與討論式教學的目的,在教學設計時要體現出“教師指導-學生探究 -培養能力”的課程教學特點。5. 開展課程教學實施的設計教學設計做好了還只是紙上談兵,只有把教學設計通過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施才 能最終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實質是教師與學牛之間進行溝 通、交流與互動的變化過程,教師要做好導演,學生要當好演員。-般課程教學 實

19、施的設計如下:(1) 正確、合理的使用教材教師要能夠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據教材對講課內容進行編排,并用有 效的方式表達岀來。教材既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考。 使用好教材,教師必須做到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對課程相關資料的收集與積累、 對現場工程實際的了解和案例積累。(2) 創新講課模式大學牛是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群體,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是可以自學的,如何 進行講課是一個科學的方法問題,講課模式要注重教學感染力和課堂效果。教學 感染力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在課堂講授時,可以通過講授的語言變化等 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語言變化包括說講、肢體語言、神態變化等,使得 學生情

20、緒隨著教師講課方式、節奏等有變化而起伏。教學感染力對教師提出了很 高的要求,如要求教師儀表整潔、講授內容熟練、表達流暢、生動、講課方式的 新穎性、互動性等。課堂效果就是要把課程教學的目標有效地實現。只有把教學 感染力和課程效果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完美。講課方式要建立 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交流基礎之上,課堂教學交流是師生雙向相互交流的動態過 程,教師要能夠有效地把握與控制這一交流過程。(3) 引導積極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是教學互動性、學生主動學習的垂要方式。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 更重要口的是對學生積極思維的引導和科學創新的引導,通過課堂討論可以有 效地實現這一目的。課堂討論是建立在

21、教師對課堂討論的精心組織、準備基礎之 上,例如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的切入時機、討論的問題、討論的發展方向、討論的 結果歸納等。通過課堂討論,使學牛能夠應用學科理論去解釋實際工程現象。反 z,能夠通過工程現象去揭示理論實質。知識的內化與應用訓練知識的內化與應用訓練是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綜合能力形成的最后階段,學生知 識的內化與應用訓練效果是啟發與討論式教學致力追求的目標。在課程教學實施 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實施,使知識的內化與應用訓練要達到春雨潤物 細無聲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根據知識結構分階段的變化進行知識 的內化與應用訓練。知識的內化與應用訓練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專題討論 課、課程小論文、案例應用、情景模擬等。6. 課堂教學效果評估設計課程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