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項目類別:加工項目(糧油)項目代碼:2012年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后旗綠色水稻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單位:科左后旗禾豐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建設地點:通遼市科左后旗常勝鎮可研報告編制時間:二一一年八月2012年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后旗綠色水稻加工擴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目 錄第一章 總論11.1 項目單位基本情況11.1.1概況11.1.2財務狀況21.1.3法定代表人基本情況31.2項目建設方案31.2.1項目名稱,建設性質,建設地點及期限31.2.2產品方案及建設規模31.2.3品種,技術,設備方案41.2.4土建工程41.3投資結構及資金來源51.4項目效益51.4.1經
2、濟效益51.4.2社會效益61.5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61.6綜合評價7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102.1項目建設背景102.1.1國家產業政策:102.1.2行業發展規劃102.1.3項目的提出112.1.4項目區水稻種植產業發展現狀:11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132.2.1是帶動農業產業化調整,發展高效農業的需要132.2.2是帶動農民增收,實現脫貧致富的需要132.2.3帶動綠色產業發展有著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的優勢142.2.4是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增強帶動能力的需要15第三章 建設條件163.1項目區概況163.1.1建設地點選擇163.1.2 自然條件163.1.3 社會經濟狀況173
3、.1.4本行業及關聯產業發展現狀173.2項目建設條件優劣勢分析183.2.1 政策、資源、科技、基礎設施條件等183.2.2主要障礙因素及解決方案20第四章 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214.1市場分析214.1.1 項目產品市場供求現狀及前景分析214.1.2項目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分析224.2 營銷策略、方案、模式234.2.1產品營銷定位策略234.2.2產品整體營銷策略244.3 市場風險分析264.3.1 市場風險因素分析264.3.2 防范和降低風險的對策26第五章 建設方案275.1 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275.2建設規劃和布局285.3建設標準和產品標準295.3.1建設標準295.3
4、.2產品標準295.4 技術方案305.4.1 技術路線及流程圖305.4.2 產品品種、主要技術來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325.4.3 主要技術參數325.4.4 物料平衡分析335.5 設備方案335.5.1 設備選型335.5.2 設備來源355.6 建筑方案355.6.1原料庫房建設355.6.2成品庫建設355.7 實施進度安排35第六章 環境影響評價及節能減排措施386.1 環境影響386.1.1目區域環境現狀386.1.2主要污染物386.1.3環保意見386.2環境保護與治理、節能等措施386.2.1污染物處理措施386.2.2節能措施396.3評價及審批39第七章 項目組織與管理
5、407.1 組織機構與職能劃分407.1.1項目管理407.1.2經營管理407.2 勞動定員427.3 管理措施437.4 技術培訓447.4.1培訓對象447.4.2培訓方式447.5 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447.5.1勞動安全447.5.2消防安全457.5.3安全衛生45第八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478.1投資估算依據478.2投資估算488.3資金來源498.3.1 中央財政資金498.3.2 地方財政配套資金498.3.3 自籌資金及來源508.4資金使用及管理508.4.1財政資金的使用及管理508.4.2自籌資金的使用及管理51第九章 財務評價529.1財務評價依據529.2營
6、業收入、營業稅金和附加估算529.2.1營業收入529.2.2營業稅金及附加529.3 總成本及經營成本估算539.3.1 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估算559.3.2 項目總成本估算559.3.3 經營成本估算579.4 財務效益分析589.4.1效益分析589.4.2財務評價指標589.5 不確定性分析609.5.1 盈虧平衡分析609.5.2 敏感性分析629.6 財務評價結論63第十章 社會效益分析6410.1社會評價基本結論6410.2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示范性分析6410.2.1壯大主導產業,促進結構調整分析6410.2.2 幅射帶動能力分析6510.3 帶動基地分析6510.4 帶動農戶及農
7、民增收效果分析6610.5 帶動就業分析6610.6 對比分析66附表68附表1:可研報告編制人員基本情況表68附表2:建設投資估算表(概算法)69附表2-1:土建投資明細表70附表2-2:設備投資明細表71附表2-3:科技投資明細表72附表3:有項目流動資金估算表73附表4:資金籌措與使用計劃表74附表4-1:財政資金使用明細表75附表5:總成本費用估算表76附表5-1:單位產品總成本費用估算表(有項目)78附表5-2:無項目總成本費用估算表79附表5-3:有項目外購材料及備品備件費用估算表80附表5-4:無項目外購材料及備品備件費用估算表81附表5-5:有項目燃料動力費用估算表82附表5-
8、6:無項目燃料動力費用估算表83附表5-7:有項目工資福利費用估算表84附表5-8:無項目工資福利費用估算表85附表6:固定資產折舊估算表86附表7:有項目利潤及利潤分配表88附表7-1:增量投資銷售收入、稅金及附加估算表90附表7-1:有項目銷售收入、稅金及附加估算表91附表7-2:無項目銷售收入、稅金及附加估算表93附表7-3:增量利潤與所得稅計算表94附表8:有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95附表8-1:增量投資現金流量表97附表10:有項目財務計劃現金流量表99附圖101地理位置圖101現狀圖102總平面布置圖103附件1045總論第一章 總論1.1 項目單位基本情況1.1.1 概況建設單位:科
9、左后旗禾豐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歷程:科左后旗禾豐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2005年,位于科左后旗常勝鎮散都村。公司主要經營水稻加工和玉米收購。注冊資金370萬元,現有員工45人。公司依托散都沙漠水庫的優勢,沿下游馬蓮河流域種植了3萬畝優質水稻,全部由水庫的地表水灌溉,為公司生產優質大米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證。為統一種植品種,擴大水稻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2005年在后旗旗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以禾豐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成立了散都禾豐水稻協會,現已發展會員1150戶,協會以“建一個協會、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為服務理念,采取公司+協會+會員(種植戶)的運營模式,現已實
10、現有機、綠色水稻定單23000畝。為保證產品質量,公司采取定單農業的辦法,為會員購買水稻種子和有機肥料,請專家進行統一種植技術培訓,以此帶動種植戶的積極性,同時也進一步為自身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現了種植戶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2009年,公司被評為“自治區產業化龍頭企業”。“馬蓮河”牌“散都大米”通遼國家“食品安全”、“綠色食品”體系認證,產品行銷全國。主營業務:“馬蓮河”牌大米生產加工。主導產品:“馬蓮河”牌大米。人員結構:現有人員45人,其中管理人員6人。具有高級以上職稱人員6人,中級以上職稱人員19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21人。企業性質: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構成:由3個股東出資組成
11、。公司總注冊資金為370萬元,其中科左后旗供銷社出資130萬元,占35.14%;葛艷紅228萬元,占61.62%;葛振海12萬元,占3.24%。1.1.2財務狀況表1-1,2009-2010年度財務狀況一覽表。項 目年 份單 位2009年2010年資產總額1647.621766.41萬元固定資產凈值850.06 818.58 萬元流動資產797.56 947.83 萬元負債總額219.06 273.78 萬元所有權益1,428.56 1,492.63 萬元實收資本金370.00370.00萬元總銷售收入1,633.081814.54萬元納稅金額83.6291.66萬元凈利潤71.9264.06
12、萬元資產負債率13.315.5%凈資產收益率5.034.29%投資報酬率4.373.63%1.1.3法定代表人基本情況張海剛,科左后旗禾豐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法人代表,科左后旗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委員、科左后旗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先后被授予通遼市“青年企業家”稱號、科左后旗十大杰出青年及通遼市勞動模范。1.2項目建設方案1.2.1項目名稱,建設性質,建設地點及期限1.項目名稱:科左后旗禾豐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10000噸/年水稻加工擴建項目。2.建設性質:擴建。3.建設地點: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常勝鎮。4.建設期限:5個月。1.2.2產品方案及建設規模原項目:水稻處理能力5000噸/年。年生產“馬蓮
13、河”牌散都大米3500噸。擴建項目:經擴建后,水稻深處理能力將達到15000噸/年。年增生產“馬蓮河”牌散都大米7000噸。通過本次擴建,使水稻處理能力增加到15000噸/年,年生產“馬蓮河”牌大米10500噸。1.2.3品種,技術,設備方案品種:“馬蓮河”牌散都大米。技術來源的可靠性與可得性(項目擴建指導方針):本項目屬水稻加工項目,為了達到所生產的大米保持散都大米的所有特性,項目單位成立了專門科研小組,并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針對加工過程中各個工藝環節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有效的改進,拿出本項目擴建方案,通過在生產過程中,提高篩選水平,提高原料收購存儲能力,提高加工深度,以此提高大米的產量和質量
14、。設備種類和數量:表1-2,主要設備名稱及數量: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1提升機臺102去石機臺13谷糙分離機臺24噴風碾米機臺15白米分級回轉篩臺16白米拋光機臺17光學色選機臺18輸送機臺31.2.4土建工程新建原料庫1座,磚混結構,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新建成品庫1座,磚混結構,建筑面積650平方米;名稱結構面積原料庫磚混1600成品庫磚混6501.3投資結構及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438.41萬元。其中:建設投資398.46萬元,流動資金39.95萬元。建設投資包括土建工程費205.8萬元,設備投資106.45萬元,科技投資22萬元,前期工作費52.6萬元,預備費用11.61萬元。項目擬申請
15、中央財政資金100萬元,申請地方財政資金40萬元,自籌資金為298.41萬元。1.4項目效益1.4.1經濟效益該項目的實施將擴建散都綠色水稻處理能力10000噸/年,使總處理能力達到15000噸/年。全部項目:擴建后稅后凈利潤正常年度為:263.63萬元;所得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irr):19.66%;所得稅后財務凈現值(npv)(ic=8%):590.09萬元;所得稅后投資回收期(pp)(含建設期): 4.97年。增量投資:增量投資稅后凈利潤正常年度為:226.36萬元;所得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irr):60.65%;所得稅后財務凈現值(npv)(ic=8%):1181.64萬元;所得稅后投
16、資回收期(pp)(含建設期): 2.69年。1.4.2社會效益本項目的實施,從三個方面將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一是通過本項目的建設,有效帶動水稻種植戶和水稻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種植,擴大散都綠色水稻的種植面積,帶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水稻種植產業中來。本次擴建預計可以帶動近3000戶農戶參與綠色水稻種植,由于散都水稻的品牌影響力,其價格也高于其他水稻,每噸水稻價格高出其他水稻近400元,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種植戶的收益,初步測算可以為農戶提高收益400萬元左右。二是由于原有的本地處理能力不足,水稻多以農戶自行加工為主,加工質量參差不齊,對散都水稻的品牌造成的一定的影響,本次擴建,可以在稻米加工上形成規模,擴
17、大市場影響力,提高品牌影響力。三是由于本地處理能力的不足,大部分水稻流走外地加工企業,這也造成了品牌的流失,對散都水稻的長遠發展極其不利。通過本次擴建,能夠有效掌控品牌影響力,樹立品牌形象,制造市場影響。1.5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于印發2012年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合作示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農業部農產品加工發展行動計劃,2002年。國務院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2003年。通遼市人民政府通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規劃綱要。國家現行的財會、稅收制度。國家有關
18、技術標準及規范。1.6綜合評價1.6.1必要性1是做強做大散都綠色水稻產業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及糧食價格的逐年上漲,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目前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改善,對大米的需求向優質、綠色、無公害等高端方向發展,品質低劣的品種將逐步淘汰,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引導農民向高產優質方向發展勢在必行。因此,通過發展綠色大米加工業,帶動綠色水稻種植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附合經濟趨勢的項目。通過與農戶或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定單合同,與農戶和合作社建立起一種關聯機制,互為帶動,互為依托,大力發展散都綠色水稻產業。2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需要。散都水稻,遠近聞名,其品質和口味,眾口皆碑。市場價
19、格一直居高不下,是搶手貨。這是一個好的資源,更有好的市場。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帶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散都大米的產業隊伍中來,帶動種植,擴大規模,制造市場影響,提高農民收入,是一個非常可行的方式。3.樹立品牌的需要。盡管散都大米在市場有著非常好的認可度,但由于其產量過低,無法形成規模性的市場影響。通過本次建設,擴大散都綠色大米的產量,逐步擴大市場影響,逐步樹立做大品牌影響。并通過本次擴建的帶動作為擴大市場品牌影響力的基礎,帶動其他更多的加工企業、種植戶,聯合起來,擴大規模,全面做大散都綠色大米品牌。1.6.2可行性1.技術可行。大米加工是傳統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在技術上相對成熟。本次擴建,還在各個工藝
20、環節上嚴格把關,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為保證生產大米的質量和品相,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技術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工藝路線與技術指標體系,其產品完全達到了國家綠色大米的標準,口味更是完全保留了散都大米的所有特色。2.經濟可行。通過經濟效益分析顯示,各項經濟技術指標良好,項目具有非常好的經濟效益,財務指標高于行業標準,投資回報率較好,項目在經濟上可行。3環境可行。本項目屬于用物理方法進行糧食加工的項目,不產生任何化學污染物。車間建設、設備選擇都為全封閉不揚塵結構,粉塵污染幾乎不存在。低噪設備也不存在噪聲污染,本項目基本不使用水進行生產環節,也無污水產生。3.市場可行。散都大米在內蒙古東部、遼寧省、吉林省
21、,有著極好的市場口碑,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只是由于其產量過低,無法在市場上接觸得到。通過本次擴建,能夠有效利用有利的市場條件,快速進入和打開市場。由此,本項目在市場方面也具有很強的可行性。1.6.3風險評估本項目的主要風險為自然災害的風險,造成水稻種植欠收。但由于近些年來,以合作社的形式,大范圍發展設施農業,在相當大程度上提高了抵抗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由此,不會對本項目構成影響。1.6.4帶動作用通過本項目的建設,可以有效帶動15000噸水稻的產量,可以帶動30000畝水稻的種植,有效帶動農戶近3000戶參與到水稻種植中來。1.6.5制約因素本項目政府鼓勵、農民支持、合作社聯動,不存在制約因素。
22、1.6.6結論本項目在技術、經濟、環境、市場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風險低、帶動作用明顯,無制約因素存在。由此,本報告認為,項目建設可行。37背景及必要性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項目建設背景2.1.1國家產業政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國家始終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黨中央、國務院每年都把做好農業、農村、農民的工作作為一年的第一件大事來抓,幾乎每年都有第一號文件對做好“三農”提出明確的指導方針和具體的工作意見。明確規定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要以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積極調整種(養)業結構(包括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種養業。要發展特色農業,形成規模化
23、、產業化的生產格局,提高商品率。要積極鼓勵和發展適應當地農村特點和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經濟聯合體。通遼市是內蒙古自治區水稻主產區,位于松遼平原西側,西遼河上游,項目區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適宜種植綠色水稻。隨著當今飲食消費回歸大自然觀念的增強,安全營養保健的綠色產品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食品。因此,以綠色水稻種植基地為依托,發展綠色大米加工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2.1.2行業發展規劃1.世界衛生組織(who)“2002食品安全規劃和全球食品安全戰略”,對食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國家對農業的綜合開發,積極鼓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發
24、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全面實施綠色無公害食品工程,提出了明確具體的指導意見,并出臺了一系列重點扶持促進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進規模化產業化進程帶來了新的生機。2.自治區、通遼市和科左后旗各級政府對綠色水稻加工業的發展歷來十分重視,在給予足夠的重視的同時,也實行了各種政策扶持政策;優良而豐富的農業資源,廣大農戶傳統天然的種植基礎。所有這些,是本項目最佳的建設條件。2.1.3項目的提出在旗委旗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立足于當地資源優勢和通遼市的政策平臺,科左后旗禾豐糧食購銷有限責任公司提出了建設綠色水稻加工項目的方案。即依托綠色水稻種植資源,建設綠色水稻加工基地,
25、發揮本地化特色產品的品牌優勢,以加工業為龍頭,形成規模化的產業發展鏈條。2.1.4項目區水稻種植產業發展現狀:科左后旗是科爾沁草原上的“沙稻之鄉”。起步于“八五”和“九五”期間的水稻種植,因規模大、品質良、效益高,迅速成為科左后旗強旗富民的特色產業。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科左后旗委、政府按照龍頭聯基地,基地聯農戶的模式,重新規劃水稻產業,形成了以水資源豐富、土地資源優越的東大荒為主,輻射全旗的水稻種植區。2010,全旗水稻種植面積達21.7萬畝,占全旗播種面積的8。在科學利用水利、土地資源,穩步發展水稻種植業過程中,科左后旗利用加工企業,實行工廠化生產,不斷增加水稻生產的科技含量,打造后旗水稻的
26、綠色品牌。水稻主產區常勝鎮依托“禾豐米業”稻米加工廠這一龍頭,組建了水稻種植協會,對輻射區內的水稻種植戶進行統一管理,提供從良種、化肥、田間管理到稻谷銷售一條龍的優質服務,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綠色水稻種植面積發展到3萬多畝。目前,全旗水稻平均畝產已達550公斤以上,總產1.2億公斤。通過種植水稻,農民畝均增收200元以上。同時,依托水稻種植優勢,科左后旗培育出了“散都”綠色大米品牌,產品暢銷大江南北。 一直以來,后旗水稻產業被自治區著稱為“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產量最高,米質最優”的“水稻四大最”。科左后旗水稻生產可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2006年,公司基地精心打造的“馬蓮河”
27、牌大米通過了iso9000:2000質量體系認證。2007年“馬蓮河”牌雙a級綠色食品商標通過了國家食品行業綠色食品標識認證。并與通遼市清谷新禾有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強強聯合,在散都村專門開辟出240畝水稻地,全程生產不施用化肥和農藥,采取人工除草和除蟲,所產大米為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綠色食品,經過精心包裝,以每公斤40元的價格出口歐盟。由于“馬蓮河”牌大米品質好、價格合理,現已遠銷到全國各地,使稻米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今年,后旗25萬畝國家a級綠色水稻基地也正式通過國家認證。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在環境污染日益嚴峻的情勢下,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全球也是我國最緊迫的民生問題之一。加快發展綠色
28、有機農業,并使之逐步成為農業發展的主導模式,既是我國13億人口食品安全和營養改善的根本保障,也是中華農耕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戰略之舉。 2.2.1是帶動農業產業化調整,發展高效農業的需要水稻是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發展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但是,科技含量低、生產技術落后、生產規模偏小等原因,一直制約著水稻產業的發展,束縛了農業和農村經濟跨越式的發展。為了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必須因地制宜、調整布局,優化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優質水稻,將過去的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品牌型,只有這樣才能占有市場的高份額,農業才有高效益,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的調整和發展高效企業的需要。通遼市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基地
29、,是優質稻谷的生產區。本項目以此為依托,以加工業為龍頭,引導農民加入到綠色水稻種植產業中來,既可保證公司產品的質量,又能提高農民收入,從而促進本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2.2.2是帶動農民增收,實現脫貧致富的需要西部大開發、國家優先支持農業、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內蒙古是國家西部開發的十個省份之一,通遼市位于內蒙古東部,是國家重點發展、扶持的貧困地區之一,也是生態保持較好的地區,有著天然發展綠色產業的優勢,這個產業既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又符合國家西部開發的精神,有利于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項目建成后,不僅能帶動綠色水稻的種植,還能促進綠色食品的推廣建設,使綠色水稻產業化形成良性
30、循環,還可以通過價格、品質、地域等優勢進入國際市場,出口創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2.2.3帶動綠色產業發展有著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的優勢人類自有史以來,農業生產大致經歷了從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石油農業到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階段。現代農業除了依靠大量消耗石油產品提供動力以外,所使用的化肥、農藥、添加劑和塑料薄膜等生產資料,也都以石油、天然氣為能源和原料,因而又稱為“石油農業”。這種靠工業和科技裝備的石油農業,雖然其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但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的長期過量使用,導致土壤退化、重金屬殘留超標、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全世界每年有200萬500
31、萬農業從業人員農藥中毒,4萬人死亡。為了可持續發展,綠色產業勢在必行。通過本項目的帶動,可以快速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使綠色產業形成規模,形成影響,可持續發展。同時,綠色產業具有資源的循環性。綠色農業強調有機投入和生物措施,將農業和人畜廢棄物資源化后再利用,既創造價值、效益,又培肥地力、優化環境,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循環經濟”模式。農作物秸稈還田和氣化發電、人畜糞便沼氣工程、生物菌肥的使用、病蟲害的生物防治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據專家測算,綠色有機農業不使用或限用石油化工物質投入,可減少碳排放20%50%,是名副其實的“低碳農業”。2.2.4是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增強帶動能力的需要
32、“馬蓮河”牌散都綠色大米經過幾年的市場開拓,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印象,是市場上認可度非常高的大米品牌。為了有效利用良好的市場形勢,促進企業快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提高帶動作用,本項目的建設也勢在必行。同時,原有規模較小,不能更大規模地帶動當地綠色水稻種植業的規模型產業化發展,通過本次擴建,能夠帶動更多的農戶進入到綠色水稻種植產業中來,帶動綠色水稻種植面積近30000畝,形成一個以龍頭帶動,農業產業化跟進的局面。建設條件第三章 建設條件3.1項目區概況3.1.1建設地點選擇建設地點:通遼市科左后旗常勝鎮散都村,現禾豐糧購銷有限責任公司院內。土地類型:集體土地來源方式:租用占地面積:本項
33、目新建庫房占地面積2250平方米。全部位于禾豐糧購銷有限責任公司院內,不新增用地。3.1.2 自然條件項目區通遼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地處東經121°30123°42,北緯42°4043°42之間。東北部與吉林省雙遼市接壤;東部和南部與遼寧省彰武、康平、昌圖縣相鄰;西部和北部與庫倫旗、奈曼旗、開魯縣、通遼市和科左中旗相連。本項目地處東、西遼河交匯處。境內海拔最高為308.4米,最低為88.5米,呈現由西南向東北的崗狀沙丘,再向東南沖積平原傾斜的地形。地處中溫帶亞濕潤邊緣地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春季易干旱、多大風天氣;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溫
34、涼少雨,易秋旱;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5.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在零下15.1,7月最熱,平均氣溫在23.8,年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東部地區零下33.9,年極端最高氣溫在36.2。作物生長期穩定,通過20以上的初終間隔日數為224天,25以上的初終間隔日數在192天。4至9月太陽總輻射量自西向東為78.07至79.28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65%至66%,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888.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451.1毫米。由于受季風強弱影響,年際降水量變化較大,季風分布不均。極端年最大降水量達597.4毫米,東部地區為801.6毫米,出現在1959年。年最小降水量為262.3毫米,出現在196
35、7年。日最大降水量出現在1975年7月3日,為111.9毫米,東部地區出現在1969年8月17日,為122.3毫米。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至8月份。這個氣候正是適合東北良種水稻生長,一年一季的種植條件,也提高了水稻的營養含量和口味,是極適合良種水稻種植的地區。3.1.3 社會經濟狀況項目所在地的科爾沁左翼后旗總面積為11576平方公里,總人口390286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旗總人口的75.16%。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產值25.4億元,比上年增長22.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6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96億元,同比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9.81億元,同比增長47.7%。剔除稅費改
36、革等政策性因素減收的125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7858萬元,按同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4.45%。3.1.4本行業及關聯產業發展現狀1.行業發展現狀綠色水稻加工業隨近年來綠色食品在市場上的認可度越來越高,已經普遍被人們所認可,很多投資商都把綠色大米加工業作為其投資方向。就通遼市而言,綠色水稻加工企業也由原來的空白,發展到目前的3家,通遼市大林鎮鮮光大米基地1家,通遼市區1家,包括本項目建設單位共3家。且勢頭強勁,發展迅速。企業規模都已經發展到建廠初期近10倍。2.上下游產業發展狀況2010,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達21.7萬畝,占全旗播種面積的8。其中綠色水稻平均畝產已達550公斤以上,總產1.2億公
37、斤。通過種植水稻,農民畝均增收400元以上。目前,綠色水稻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3萬畝。綠色水稻的產銷連接順暢,下游銷售企業都把“馬蓮河”牌綠色散都大米作為其主打產業進行宣傳和銷售,很多銷售商也因為銷售“馬蓮河”牌綠色散都大米而做強做大。經銷商的積極性,也促促企業與市場連接的更加緊密,有效促進了加工企業的發展。3.2項目建設條件優劣勢分析3.2.1 政策、資源、科技、基礎設施條件等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要立足當地自然和人文優勢,培育主導產品,優化區域布局”。通遼市政府為促進綠色水稻經濟的發展,明確提出把
38、發展綠色水稻加工業作為水稻產業化的龍頭。本項目區市擁有較好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環境條件,保證了水稻品質的優越性。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特別適宜水稻生長發育。加之空氣污染、水污染較少,同一品種的水稻與南方稻區相比,米質優、產量高,品種米質明顯優于國內其他地區。而且,廣大農民有長期的豐富的種稻經驗,并高度重視水稻優質品種的推廣應用。因此,發展綠色水稻種植具有很大的潛力和突出的優勢。目前,項目區附近已有3萬畝左右的綠色水稻種植量,可以年產綠色水稻1.65萬噸。水稻價格明顯高于其他品種,基本保持在3.4-3.6元/公斤左右,但由于綠色大米價格在市場也具有相當高的價格優勢,由此,原料價格對本項
39、目沒有影響。本項目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在項目建設單位成立了專門的技術小組,從指導農民水稻種植到指導加工過程,在各個環節保證產品質量,本項目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證。項目建設地點常勝鎮距高速公路僅20公里,距鐵路60公里,并且都有專業公路相通,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項目建設區內現道路系統完備,能滿足生產及運輸需要;通訊線路至擬建場地,通訊便捷發達;項目現有廠區平面設計和建設規范,供水管網暢通,供電系統配套齊全。項目區周邊的治安環境、電力供應、水資源、交通等方面的條件十分優越,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能保障項目建設的需要。原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為913.03萬元,建設年處理能力為5000噸水稻,
40、包括廠房建設、其他生產設施建設、場地建設、庫房建設、技術投入等,全部基礎設施建設、土地租用已經完成,本擴建項目將充分利用原有設施和設備,新建原料庫和成品庫,增加必要設備,改造原有生產線中的必要環節,發揮現在場地和設施設備的的最大潛能,使生產能力達到15000噸/年。原有項目已在年生產能力為5000噸/年,運轉正常,但由于設備、設施配套不全,無法達到更高的生產能力,本項目將通過擴建,提高產能,創造規模效益。原項目資金使用合理,投入效益明顯。3.2.2主要障礙因素及解決方案障礙因素:資金短缺。水稻種植由于屬于季節性收獲,一到收獲季節,資金占用量明顯增大。由此,雖然負債表體現流動資金量巨大,但大部分
41、為存貨。貨幣資金也將于每年一季度收購完后基本告罄。所以,為了利用市場機會,快速發展企業,單憑建設單位自籌建設,勢必影響或壓垮企業目前的生產經營。由此,如果企業想快速發展,不借助外來資金投入,勢必耽誤發展時機。解決方案:企業通過快速回籠資金,加快資金周轉,降低資金占用量,抽出部分資金用于擴建項目建設。同時,申請國家財政支持,以便幫助企業抓住時機,快速發展,帶動農戶,帶動綠色產業的發展。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第四章 市場分析與銷售方案4.1市場分析4.1.1 項目產品市場供求現狀及前景分析1.國外市場概況和發展趨勢中國加入wto已經成功,入世后,泰國、越南等國大米會大量進入到我國,這必然會對國內市場造
42、成不小的沖擊,尤其是一些低品質稻米。然而由于通遼市稻米生產已準確預測到市場的變化,已基本實現稻米種植的結構調整,大面積播種優質水稻,本項目更是前瞻性地定位于中、高檔優質水稻。因此,加入wto反而成為優質大米產品打入國際市場的契機。中國加入wto后,調整農業結構勢在必行,將生產密集型產品轉向生產勞動密集型和勞動資金密集型產品。這樣,隨著進入wto后更加廣泛的國內、國際競爭,本項目的實施也能使該企業具備與之競爭的能力。2.國內市場概況和發展趨勢隨著人民群眾消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也在發生不斷的變化,人們對自己的健康、健美、延年益壽更加關心,迫切需要營養平衡和高效能的食物,尤其對純天然及綠色食品更為
43、推崇。在國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綠色大米制品深受喜愛,市場售價為同類普通食品的1-2倍,優質大米產品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和極大的發展潛能。3.區內市場現狀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人均年直接消費大米約96公斤。內蒙古自治區人口超過3000萬,其中城市人口按600萬計算,城市人口年消費大米57.6萬噸,若以本地優質綠色大米占10計,即可達到5.76萬噸/年。隨著內蒙古地區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為本項目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4.1.2項目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分析科左后旗是科爾沁草原上的“沙稻之鄉”。起步于“八五”和“九五”期間的水稻種植,因規模大、品質良、效益高,迅速成為科左后旗強旗
44、富民的特色產業。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科左后旗委、政府按照龍頭聯基地,基地聯農戶的模式,重新規劃水稻產業,形成了以水資源豐富、土地資源優越的東大荒為主,輻射全旗的水稻種植區。今年,全旗水稻種植面積達21.7萬畝,占全旗播種面積的8。在科學利用水利、土地資源,穩步發展水稻種植業過程中,科左后旗利用加工企業,組建中介組織,實行工廠化生產,不斷增加水稻生產的科技含量,打造后旗水稻的綠色品牌。水稻主產區常勝鎮依托“禾豐米業”稻米加工廠這一龍頭,組建了水稻種植協會,對輻射區內的水稻種植戶進行統一管理,提供從良種、化肥、田間管理到稻谷銷售一條龍的優質服務,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水稻種植面積發展到
45、3萬多畝。目前,全旗水稻平均畝產已達550公斤以上,總產1.2億公斤。通過種植水稻,農牧民畝均增收50元以上。同時,依托水稻種植優勢,科左后旗培育出 “散都”綠色大米品牌,產品暢銷大江南北。 一直以來,后旗水稻產業被自治區著稱為“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產量最高,米質最優”的“水稻四大最”。科左后旗水稻生產可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2006年,合作社基地精心打造的“馬蓮河”牌大米通過了iso9000:2000質量體系認證。2007年“馬蓮河”牌雙a級綠色食品商標通過了國家食品行業綠色食品標識認證。并與通遼市清谷新禾有機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強強聯合,在散都村專門開辟出240畝水稻地,全程生產不施
46、用化肥和農藥,采取人工除草和除蟲,所產大米為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綠色食品,經過精心包裝,以每公斤40元的價格出口歐盟。由于“馬蓮河”牌大米品質好、價格合理,行銷全國,使稻米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今年,后旗25萬畝國家a級綠色水稻基地正式通過國家認證。4.2 營銷策略、方案、模式4.2.1產品營銷定位策略綠色食品就是使用綠色農業生產出來的原料,根據國家有關加工標準加工出來并經過綠色認證機構認證的食品,綠色食品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近年來,消費者出于對環境和自身健康的關注,對純天然、無污染、高品質且對環保有利的綠色食品需求日益強烈,消費者寧愿多付一定數額的價錢來購買對身體和環境無害的食品,因此,綠色食
47、品成為迅速擴大的新興市場,顯示出廣闊的前景。消費者購買綠色食品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對健康和安全的考慮,想要“潔凈的食品”,即“不含防腐劑、催化劑、薰蒸劑、化學殘渣和生長激素的食品”,因而綠色食品生產的認證過程要求相當嚴格。通遼市作為內蒙古的主要大米產區已具備了發展綠色農業及生產、加工綠色食品的最大優勢。從我國看,開發本地區綠色食品的主要目的意義在于:通過綠色農業的生產和綠色食品開發實現農業的清潔生產和實現創兩高一優的目標,建立一個沒有生態破壞、沒有環境污染、生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產體系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將本產品定位為綠色食品,更利于消費者接受。強化營銷宣傳攻勢,塑造區域第一品牌。具體表現為:
48、通過品牌經營,謀取品牌優勢。通過維持與強化品牌,創區域第一品牌。謀取大米綠色食品品牌優勢,可以實現資本的快速積累,增強區域市場競爭的能力,提高市場份額,帶動本市農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該項目產品為優質綠色大米,產品除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的同時,還開發國內大中城市市場。該公司通過強化市場營銷和品牌運營,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在全國的市場占有率。4.2.2產品整體營銷策略1.營銷策略(1)營銷重點:區域市場立足東北、內蒙古、北京,并向全國擴展;國外市場采取逐漸滲透的策略,重點放在東南亞地區和日本、韓國等國家。產品宣傳以優質原料為需求點,讓消費者對綠色食品和環境之間的聯系有充分的認識。(2)市場策
49、略:綠色食品市場經過不斷發展,已經成熟、更專業化,顧客對高質量綠色食品的需求穩步增長。針對目標消費群體特點,本產品的市場定位為高檔次的產品。2.媒體廣告策略(1)廣告目標:旨在提高產品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維護其品牌獨特的地位。(2)廣告對象:依據銷售分析和定位研究,通過電視、雜志等媒體將追求高生活質量的中、高收入階層作為廣告受眾。隨著公眾對綠色食品認識度的提高,目標公眾的范圍將逐步擴大。(3)廣告創意:突出綠色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告訴目標消費者它“物有所值”這一理念。(4)廣告媒介選擇與設計:根據廣告的目標與對象,建議使用組合媒介,廣告設計按照統一的主題、口號、創意,提高企業形象或
50、產品形象的影響力。3.促銷策略;采用推進和誘導相結合的策略,實現促銷組合的最佳化。積極開展公關和各種促銷創新活動,印制綠色食品的宣傳冊,舉辦講座等活動,宣傳綠色和天然的概念,使綠色食品區別于普通食品。4.3 市場風險分析4.3.1 市場風險因素分析過去,本項目所在地水稻種植技術普遍比較落后,主要表現在施肥水平低或施肥不當,不注重病蟲害的防治,沒能形成一套統一的標準。由于技術推廣不足,使水稻單產低,進而致使市場競爭力低。目前通遼市水稻種植規模較大,但產業發展存在著種植品種繁雜、沒有統一品牌和缺乏精、深加工企業等諸多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到項目產品的銷售。另外,大米價格波動幅度比較大,頻度較快,因此,
51、項目實施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4.3.2 防范和降低風險的對策項目單位通過與農戶和水稻專業合作社聯合,通過項目建設單位出資聘請沈陽農業大學專家,成立科研小組,指導水稻種植。強化水稻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實行良種化,開展大規模的良種選育工作。對國內已存在的一些優良的水稻變異品種進行詳細調查、比較和篩選,以確定質優、抗病蟲的品種為主栽品種,優化良種區域布局。通過市場銷售網絡反饋的信息,確定產銷兩旺的優質品種進行推廣,根據項目區自然條件、土壤來組織選種,達到真正優質的目的。建設方案第五章 建設方案5.1 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原有項目:年處理水稻5000噸,生產綠色優質大米3500噸。生產原料水稻收購季節為第
52、一年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全年加工。擴建項目:本項目擴建后年處理水稻15000噸,生產綠色優質大米10500噸。項目充分利用現有廠房、公共輔助生產設施,新建原料庫1600平方米,成品庫650平方米,購置提升機10臺,去石機1臺、谷糙分離機2臺、噴風碾米機1臺、白米分級回轉篩1臺、白米拋光機1臺、光學色選機1臺,輸送機3臺。表5-1 建設內容詳表序號設備名稱單位數量1提升機臺102去石機臺13谷糙分離機臺24噴風碾米機臺15白米分級回轉篩臺16白米拋光機臺17光學色選機臺18輸送機臺39原料庫平方米160010成品庫平方米6505.2建設規劃和布局總體規劃:廠區占地總面積為30000平方米,廠
53、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有東西兩個大門,東側大門為人流門,西側大門為物流門。現建有辦公樓、廠房、庫房及鍋爐房、泵房等設施。辦公樓位于人流門對面,位于廠區東側,離東側圍墻65米。西側物流門對面為硬化地坪、地中衡等,便于原料進廠。生產車間、原料庫、成品庫位于場區北側東部,呈東西走向。建設規劃:本項目新建原料庫房位于廠房、現原料西側,一字排開,位于場區北部西側,東西走向。新建成品庫位于場東側中部,呈南北走向。建設布局:依工藝順序進行土建建設,從西至東,從原料進廠、儲存、加工、成品儲存,線性布置,保證整個工業布局的順暢。圖5-1 規劃布局圖5.3建設標準和產品標準5.3.1建設標準該項目的建
54、設將按國家食品行業建設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達到國家規范標準和水平,將集原料庫房、生產加工車間、包裝車間、成品庫房與產品銷售于一體,該項目執行國家食品行業建設標準。5.3.2產品標準水分、雜質、不完善粒、黃粒米及色澤、氣味、口味應符合表5-2要求:表5-2 綠色大米質量要求項目單位符號指標粳米秈米水分%15.514.5雜質%0.30.3不完善粒%55黃粒米%0.50.5色澤、氣味、口味-正常正常衛生指標應符合表5-2的規定:表5-3 無公害食品大米衛生指標序號項目符號指標/(mg/kg)1砷0.52汞0.023鉛0.24鎘0.25甲胺磷0.26克百威0.57殺蟲雙0.28毒死蜱0.19噻嗪酮0.310三環唑211磷化物0.0512亞硝酸鹽313黃曲霉素b10.015.4 技術方案5.4.1 技術路線及流程圖1.水稻加工生產技術方案大米作為我國居民的主食之一,其加工方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發展。典型的碾米加工流程主要有清理、礱谷、谷糙分離、碾米、擦米等幾道工序。原料的處理:稻米收購清理分級后,采用機械烘干,使含水率處于14%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豬場生物安全教育
- 民事賠償合同范本
- 相鄰土地共建合同
- 藥品銷售企業用工合同范本
- 股權轉讓居間合同協議
- 汽車零部件倉庫租賃合同范本
- 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合同
- 網絡文明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 股權轉讓合同協議范例
- 建筑工程施工內部承包合同范本
- 利用DeepSeek優化水資源管理
- DeepSeek人工智能語言模型探索AI世界科普課件
- 2025年晉城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牛橋水庫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建設探討
- (一模)烏魯木齊地區2025年高三年級第一次質量歷史試卷(含官方答案)
- 2024年晉中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附解析答案
- DB32∕T 2677-2014 公路涉路工程安全影響評價報告編制標準
- 地下建筑結構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南京工業大學
- 2025年北京鐵路局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安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
- 食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