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證(風濕證、類風濕)_第1頁
痹證(風濕證、類風濕)_第2頁
痹證(風濕證、類風濕)_第3頁
痹證(風濕證、類風濕)_第4頁
痹證(風濕證、類風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痹證(風濕證)xx 予臨證驗方四則)四 xxxx方藥組成:雞血藤30克,鉤藤15克,絡石藤15克,海風藤地克,威靈仙1015 克。適應范圍:風濕痹證,可以作為多種關節疼痛的基本方。組方原理;方中選用藤技攀繞、性能多變的四藤,配通達十二經脈的威靈 仙,使全方具有疏通經絡、養血活血、解痙止痛的功用。鉤藤清熱乎肝,緩急 解痙;絡石藤祛風通絡,疏筋消瘀,消腫止痛;海風藤祛風除濕,通筋行絡; 雞血藤養血活血,舒筋通絡;威靈仙祛風濕、行經絡、通絡止痛。全方藥性中 和,配伍得當,便于臨證加味應用。加減方法:體虛之關節疼痛、產后身痛者,加黃芪建中湯,補虛通絡止痛;類風濕關 節炎、病程較長者,加當歸四逆湯合用,

2、溫通養血止痛;四肢冷痛、通寒加重 之寒痹,加附子、肉桂,溫陽散寒通絡。驗案舉例:女, 32 歲.來診時正值產后衛月余,訴腰痛如折,四肢關節疼痛,指(趾) 端涼麻痛,畏寒怕風。伴腿軟無力,產后哺乳月經末至,大便偏干。舌暗淡, 苔白,脈沉細。祝師辨證為氣血兩虛、風寒阻絡。以補益氣血。散寒通絡為治 則。用四藤一仙湯合黃芪建中湯為主方:黃芪 30克,桂枝 10克,白芍 30克,雞血藤 30克,鉤藤 15克,絡石藤 15克,海風藤 15 克,威靈仙 15 克,桑枝 30克,狗脊 15克,寄生 20克,川 斷 15 克,大棗 5 枚,甘草 6 克。囑水煎服 14 劑。再診時四肢涼麻痛及關節痛 均有好轉,仍

3、訴腰背疼痛,畏水腿軟,大便日行 1 次。舌脈同前。祝師根據效 不更方的法測,囑于上方中加羌獨活各 10克,繼服 2 周。本例以此方為主加減 調理治療月余,諸癥若失。三、XX熱痹湯(XX擬方)老鶴草30克,板藍根30克,狶薟草15克,忍冬藤30克,羌活9克,秦 艽15克,獨活 9克,桂枝 12克,威靈仙 12克,地龍 12克,海桐皮 15克。水 煎服。發熱者加柴胡12克,生石膏15克;高燒時柴胡加至15克,生石膏30。50克;關節紅腫,加漢防已 1 5克。水煎服。治療風濕病,發熱,周身關節疼痛,或局部灼熱紅腫。脈細數或弦數,去 尖紅,舌苦白膩罩黃,血沉快,抗 “0”高,是以熱邪為主,兼以濕熱結聚

4、之熱痹 證。有結節性紅斑的 5 例患者(上方加豬牙皂 6 克),紅斑由大減小,由紅轉 淡紅、淡黃,再變為青色,終至消失,恢復正常活動。方中以老鶴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兼清濕熱之品為主藥。狶薟草、海桐 皮、秦蘇苦寒辛平,忍冬藤甘寒,均能祛風濕,通經絡,善治風熱痹痛。地龍 咸寒,搜風剔絡,長于解除關節紅腫疼痛。桂枝通經達絡,與羌獨活、威靈仙 同為辛溫通經達絡、蠲除痹痛的良藥。板藍根清熱解毒,撤除三焦之熱邪,有 佐使相輔、同奏治熱痹的功效。風濕結節性紅斑,是濕熱變痰阻絡所致,豬牙 皂重用至 6 克,消除給節性紅斑頗稱應手XX 三藤通痹祛風、散寒、除濕等法確有效驗,但只能緩緩圖治,其痛為由衷之苦,臨 證

5、多選忍冬藤、雞血藤、夜交藤(2025克)相伍為用,其痛可著減,或三藤 煎水外洗熱敷,或三藤煎水送服乳沒散(乳香1.5xx,沒藥1.5XX)。忍冬藤,又名銀花藤,性味甘寒,清熱通絡, “治筋骨疼痛 ”(履鏡巖本 草), “治一切風濕氣 ”(本草綱目)。雞血藤,又名血風藤,活血舒 筋, “活血,暖腰膝,已風癱 ”(綱目拾遺),行血蠲痹確為之長。夜交 藤,性味甘微苦、平,雖可養心安神,但 “行經絡,通血脈 ”(本草再新) 之功亦不可沒,且與冬藤、血藤相合,通痹止病相得益彰。三藤甘苦相合,寒溫并用,其性則和,其治在痹,其義在通,臨床應用多 年,對風濕、類風濕等安全有效,但孕婦當忌。五痹止痛丸是孫老自擬

6、治療頑痹之驗方,方藥以麻黃、蒼術,祛、散寒、除濕;川 芎、防風、羌活三藥皆可入太陽經,增加麻黃、蒼術散寒除濕之力,并有活血 通絡止痛之功;乳香、沒藥活血止痛;炙川烏、炙草烏散寒止痛;當歸養血活 血通絡;炙馬前子擅治痹痛,明方烏賢奇效良方中以此治 “歷節風 ”及治風 濕腳氣,攻注腳膝腫瘤,筋攣不能屈伸、腳不能蹈地與一切疼痛;山甲珠重在 搜剔活血通絡。煉蜜為九,以解諸藥之毒。用法,每九重5 克,日服 2 次,早晚各 1 丸。蔥蜜膏此方為吾師治療骨質增生祖傳密方,臨床應用療效顯著。蔥白性味甘溫,其功能發表散寒,溫中通陽。蜂蜜性味甘緩,生用具有消 炎解毒止痛之功。二藥配用,蜂蜜可借蔥白發汗之功達到活血

7、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用法: 將蔥白放到大火上烤熟后,再把烤干的外皮扒去,搗制成蔥泥,再放適量 蜂蜜,調均,敷在患處24小時更換1次,一般治療24天疼痛消失,活動自 如。五痹止痛丸是吾師自擬驗方,臨床運用 3O 余年,治愈患者不計其數,制方 原則系根據風寒濕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治以祛風散寒除 濕,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法,臨床應用于一切頑痹之癥,不論行痹、著 痹、痛痹,遠年近日疼痛不止,甚至周身關節疼痛變形肌肉萎縮,臥床不能行 走都可服此藥治療。蔥蜜膏是吾師祖傳秘方臨床運用數百例,有效率達 90%。此方適用于一切 頑痹,尤對骨質增生引起疼痛不止,活動受限為佳。二、治痹有靈驗周老治療

8、痹證,每以標本結合論治。認為風寒濕熱雖是痹證之外因,但病 之根本在于臟氣虛損,營衛不足。因其有虛而受邪,陰陽違和,濕邪留滯,氣 血瘀阻的病機特點,故治療以通陽散寒、祛濕通絡治其標,溫腎制邪治其本。 臨床多用通陽活血湯加減治療諸痹,尤長于治寒濕凝滯、血脈瘀阻而肌膚頑麻 不仁、筋骨展廢或疼痛之癥,如風濕性關節炎,雷諾氏病,硬皮病,中風后遺 癥等。方用附片溫腎助陽,散寒行痹;鹿角霜補益、溫陽益血;細辛散寒,除 風濕痹痛;干地龍,制鱉蟲活血通絡止痛;黃芪益氣養血;當歸補血活血,除 濕止痛;赤白芍同用,通補行痹,且制附片之燥。或加雷公藤、威靈仙以散風 除溫,或加田三七、中川蚣、炙全蟲治血定痛等。治上則加

9、羌活、防風等,治 下則加川淮牛膝、獨活等,務令藥達病所,如加局部外敷膏藥,內服酒方,內 外并治,則取效更捷。臨床跟師所見痹證治例甚多,有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脊椎 炎、硬皮病、雷諾氏病等,均用通陽活血加減治療,得到顯著療效,病程短者 只需半月,長者需用 3 個月至半年,甚至以上,但效果確切而肯定。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屬中醫痹證,有 “久 痹”頑“痹”之稱。治愈困難。黃老近 20 余年來采用針藥并治,取得良好效果。(一)針灸治療: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治療以針刺為主,偏寒者針、灸并用。操作用平 補平瀉手法,留針 30分鐘,每隔 10分鐘

10、運針 1次。每天或隔天 1次, 12次為 l 療程。(二)內服中藥:(xx 經驗方)黃芪龍蛇湯:生黃芪30克,烏稍蛇(或白花蛇1條,蜈蚣2條)、黨參各15克,地 龍、白術、桂技、防已、當歸、白芍、僵蠶各 12克,桑枝30克,甘草9克。隨證加減:偏熱型加生石膏 60克,土茯苓 30克。偏寒型加細辛 6 克,川草烏各 12克;寒熱錯雜型加丹參、石膏各 20克,全蝎 6克,蜈蚣 2條。(三)外用中藥:當歸、桂枝、威靈仙、雷公藤、乳沒、川草烏各 15克,赤芍、羌獨活各 12 克,川芎、細辛各 9 克,桑枝 30克,雞血藤 20 克。偏熱型去細辛、桂枝,加 石膏 20克,土茯苓 30克,防已 15克。用

11、法:上藥煎湯一臉盆,熏洗患部半小時,每日I一2次,藥湯可連用2天。黃老認為氣血不足,肝腎虧損是本病主要病機。故以補氣血,滋肝益腎為 法。由放久治不愈者,多表現脾胃虛損,故調補脾胃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 治本之法,病之初中期應補脾胃,益氣血,兼顧肝腎;中晚期應注重調肝腎補 陰陽,兼顧脾胃,方能獲得較滿意效果。四、驗方 “熱痹 ”五圣湯介紹五圣湯即黃芪3060克,石斛、遠志、牛膝各15克,銀花20克所組 成。此方主治熱痹發病急驟,四肢各大關節,掀腫發熱痛勢劇烈,如類風濕性 關節炎之證,脈弦大或滑數者,每收立桿見影之效。此方重用黃芪鼓舞氣血, 通經絡貫百脈,調營衛氣為主藥,配銀花甘寒清熱解毒以除紅腫

12、;遠志溫經祛 風,逐頑痹潤關節,驅除瘀結,又助黃芪貫注絡脈,石斛味甘益精強陰合黃芪 補虛損壯筋骨,助一身之元氣通關逐痹;牛膝性降滑走十二經絡,補髓填精, 益陰活血,引藥下降,直入病所,共奏益氣通絡,清熱消腫止痛之功。如腫痛退后,脈仍滑數,為陰傷陽浮,則加鱉甲、龜板、白芍益陰除蒸、 補腎養肝;若膝關節腫滯不消,皮色正常多屬風濕空滯,則加枸杞,蒼術,秦 艽,獨活,萆薢,蠶砂,白茄根等益腎祛風勝濕其腫可消。例,18歲,類風濕性關節炎5年,近年加重,兩膝關節腫大如瓜,上下骨瘦如柴,陣發性劇痛,間歇高熱,食少神糜,而脈弦滑大,極虛之體反見旺 盛之脈,予以五圣湯為主,或加蒼術、桐粑、威靈仙、白芥子或加鱉甲

13、、龜 板、歸芍、花粉之類,經治半年而全愈。焦樹德尪痹的辨證論治(類風濕)(二)尪痹病因病機的特點I.素體腎虛,寒濕邪盛深侵入腎。或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遺精滑精,房室過度,勞累過極,產后失 血,月經過多等而致腎虛,正不御邪。腎藏精、生髓、主骨,為作強之官。肝 腎同源,共養筋骨。腎虛則髓不能滿,真氣虛衰,三氣之邪,如寒濕氣勝,則 乘虛深侵入腎。腎為寒水之經,寒濕之邪與之同氣相感,深襲入骨,痹阻經 絡,血氣不行,關節閉澀,筋骨炎養,漸致筋攣骨松,關節變形不得屈伸。甚 至卷肉縮筋,肋肘不得伸,反以代蹺,脊以代頭,幾成廢人。2冬季寒盛,感受三邪,腎氣應之,寒襲入腎。素問痹論說:“所謂痹者,各以其時,

14、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 ”時“”指五臟氣王之時(季 節)。腎王于冬,寒為冬季主氣,冬季感受三邪,腎先應之,故寒氣可傷腎入 骨,致骨重不舉,瘦削疼痛,久而關節肢體變形,成為便贏難愈之疾。3復感三邪,內舍肝腎。痹病若遷延不愈,又反復感受三氣之邪,則邪氣可內舍其所合而漸漸深 入,使病復雜而重。冬春季節,天氣尚為寒冷,此時復感三邪,寒風氣勝,內舍腎肝,肝腎同 源,互為影響,筋骨同病,漸臻筋攣骨松,關節變形,脊柱慪僂,難以行走。可見格痹的發病機理比一般風寒濕痹更為復雜,病情更為深重。主要是風 寒濕三邪已經深侵入腎,并已影響到肝,骨損筋攣。且病程較長,寒濕、賊風、痰濁、瘀血,互為交結,凝聚不散,經絡閉阻,血

15、氣不行,亦可加重病情 發展。這是治痹病機與其他痹病不同之處,應予以注意。四、尪痹的辨證論治(一)尪痹的臨床特點尪痹除有關節疼痛、腫脹、沉重及游走竄痛等風寒濕痹共有的癥狀外,它 還具有病程較長,疼痛之表現為曼輕夜重,痛發骨內。古人稱此為 ”其病徹骨如 虎之嚙。 ”關節變形,骨質受損,僵直踡攣,不能屈伸。重者活動功能受限。生 活不能自理。因病邪在里。故脈見沉,因腎虛故常見尺脈弱小,因痛重故脈 弦。總之常見脈象沉弦、沉滑、沉弦滑、尺弱 等等特點。(二)尪痹的常見證候尪痹也和其他疾病一樣,常常因人、因地、因時而出現不同的證候。但歸 納起來,我認為掛痹最常見的證候,可有以下 3 種;1腎虛寒盛證;臨床表

16、現為腰痹痛,兩腿無力,易疲倦,不耐作勞,喜暖 怕涼,膝踝、足趾、肘、腕、手指等關節疼痛,腫脹,僵攣變形,晨起全身關 節(或最疼痛的關節)發僵,筋攣骨重,肢體關節屈伸不利,甚至變形。舌苦 多白,脈象多見尺部弱、小、沉、細,余脈可見沉弦、沉滑、沉細茲等象。此 乃腎虛為本。寒盛為標,本虛標實之證,臨床上最為多見。2。腎虛標熱輕證:此證患夜間關節疼痛時,自感把患處放到被外,似乎痛輕些,但疼處在被 外敵久后又覺疼痛加重;又趕緊收放入被窩中,手足心也有時感到發熱,痛劇 的關節或微有發熱,但皮膚不紅,肢體之力,口子便澀,舌質微紅,青苔徽 黃,脈象沉弦細略數。此為腎虛邪實,寒邪久郁或服熱藥助陽兩邪欲化熱之 證

17、。此證雖時有所見,但較腎虛寒盛證少見。3腎虛標熱重證;此證關節疼痛而熱,腫大變形,用手們之,腫痛之處, 局部可有發熱,皮膚也略有發紅,因而喜將患處放到被外,雖然在被外放久宜 涼,仍可加重疼痛。但放回被內后,不久又放到被外,口干咽燥,五心煩熱。 小便黃,大便于,舌質紅,舌苔黃厚而膩。脈象常滑數或弦滑數,尺脈多沉小。本證年看起來,可診為熱證,但結合本病的病機特點和病程來分析,此實 為本虛標實,標邪郁久化熱,或服濕腎助陽藥后,陽氣驟旺,邪氣從陽化熱之 證,與一般的熱痹不同(熱痹病程短,無關節變形,關節疼處紅腫甚劇,皮膚 也赤紅灼熱 , )。此證臨床上雖也能見到,但較之腎虛寒盛證則屬少見之證。本 證有

18、時見于年輕、體壯患者的病情發展轉化過程中,但經過治療后,則多漸漸 出現腎虛寒盛之證,再經補腎祛寒、強壯筋骨、通經活絡等治法而愈。(三)尪痹的治則與方藥1治療法則:尪痹的治療大法是補腎祛寒為主,輔以化濕散風,養肝榮筋,祛瘀通絡, 肝腎同源,補腎亦能養肝、榮筋。祛寒、化濕、散風,促使風寒濕三氣之邪外 出。活瘀通絡可祛瘀生新。腎氣旺,精血足,則髓生骨膜,關節筋脈得以淖澤 榮養,可使已失去正常功能的肢體、關節漸漸恢復功能。總之,在治療時要抓 住補腎祛寒這一重點,再隨證結合化濕、散風、活血、壯筋骨、利關節等,標 本兼顧。若見有邪郁欲化熱之勢時,則須減少燥熱之品,加用苦堅清潤之品, 遇有已化熱之證,則直暫

19、投以補腎清熱法,候標熱得清后,再漸漸轉為補腎祛 寒之法,以治其本。另外,還須經常注意調護脾胃,以固后天之本。2方藥:根據治療法則的要求,擬定了以下 3 方,隨證加減,進行治療。(1)補腎祛寒治尪湯組成:補骨脂912克,熟地黃1224克,川斷1218克,淫羊藿9。12 克,制附片612克(用15克時,需先煎1020分鐘),骨碎補1020克, 枝枝 9見克,赤白芍各 9一12克,知母 9一15克,羌獨活各 1012克,防 風 10 克,麻黃 36 克,蒼術 6 10 克,威靈仙 12 15 克,伸筋草 3O 克,牛 膝9一 15克,松節 15克,炙山甲 6一9克,地鱉蟲 610克,炙虎骨(或豹 骨

20、、熊骨)912克(另煎兌入)。如虎、豹、熊三骨均購不到,可用透骨草 20克、尋骨風15克,自然銅(醋淬、先煎)69克,三藥同治,以代虎骨功能:補腎祛寒,化濕疏風,活瘀通絡,強筋壯骨。主治:尪痹,腎虛寒盛證。其中包括現代醫學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 炎、結核性關節炎、大骨節病等有肢體關節疼痛、變形、骨質損害的疾病。方解:本方以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虎骨散加減 化裁而成。方中以川續斷、補骨脂補腎陽、壯筋骨,制附片壯腎陽,祛寒邪,熟地補 腎填精,養肝益血共為主藥。以骨碎補活瘀祛骨風,淫羊藿補腎陽、祛腎風, 虎骨祛風壯骨,枝枝、羌獨活、威靈仙搜散少陰、太陽經及肢體風寒濕邪,白 芍

21、養血榮筋,緩急費攣共為輔藥。又以防風散寒,配熟地可溫肌腠,蒼術化 濕,赤芍活瘀清熱,知母滋腎清熱,穿山甲通經散絡,松節通利關節共為佐 藥。其中赤芍、知母、地鱉蟲兼具反佐之用,以防溫藥化熱。牛膝益腎并能引 藥人腎為使藥。加減法:上肢病重者,加片姜黃 10 克。瘀血明顯者加紅花 10 克,乳香、沒藥各 6 克,皂刺 6 克。腰腿痛明顯者,可去松節、蒼術,加桑寄生 30克、杜仲 12 克,并加重川斷、補骨脂用量,吃藥時再嚼服胡桃肉(炙) 12 個。肢體僵屈 者,可去蒼術、防風、松節,加生苡米 3040克,木瓜912克,茯苓12 克,白僵蠶 9 12 克。脊柱僵直,彎曲變形者,可去蒼術、牛膝,加金狗脊 4O 克,鹿角膠 9 克(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蠶 12 克,羌活改為 12 克。關 節疼痛重者,可加重附片的用量,并且再加草烏 9 克,七厘散(每次 1 克)隨 湯藥沖服。舌苦白厚膩者,可去熟地,加砂仁 5 克,曹香 10 克,中運不健、脘 脹納呆者,可加陳皮、焦麥芽、焦神曲各 10 克。注意事項本方以治本為主,往往需服46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