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初探_第1頁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初探_第2頁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初探_第3頁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初探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捕捉生活浪花 學寫靈動文章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初探 【內容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這都明確告訴我們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學生作文以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為前提。為了讓生活成為學生習作的源泉,我們積極倡導和鼓勵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捕捉那一朵朵美麗的生活浪花,抒發屬于自己的精彩的瞬間。讓學生的習作奏響著生活的旋律,流淌著生活的靈氣。【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 立足生活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之美 關注體驗引發學生體驗生活

2、之趣。一、從生活教育到作文教學生活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生活是教育的本源,脫離生活辦教育,就像空中閣樓要塌下來。生活教育,也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在作文教學領域對生活教育理論的借鑒、實踐和探索。因此,我們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探究,優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生活的靈性,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二、體驗生活,捕捉朵朵美麗浪花葉圣陶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

3、是作文的泉源,作文離不開生活。我們應努力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盡可能廣泛地獲得直接和間接的經驗,力求作文最大限度地貼近學生生活,通過自身經歷和實踐活動獲得真實感受,從而使學生有感而發,輕松愉快地抒寫自己的感覺。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說:“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溫馨甜蜜的家庭生活,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給學生提供了肥沃的寫作土壤。1、發現學校生活之美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過著上課下課的生活,在他們眼里根本沒有什么變化。如果寫一寫有關學校生活的作文,大多數的學生都不知從何寫起,該寫什么。作為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校園生活的樂趣,認識校園生活,熱愛校園生活。可

4、以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留心觀察。(1)自然環境如一年四季校園景物的變化,平時帶領學生利用課間去觀賞,把季節變化的足跡留在學生的日記里,還有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春雨蒙蒙、雷雨隆隆、雪花飄飄,在不同氣候中引領學生發現校園呈現的諸多之美。我們的學校是新校舍,校園環境和各種設施都在建設中,正是引導學生做生活有心人的大好機會,如:操場的大草坪變綠了,我提醒學生去關注它的變化,關愛小草的成長。小草雖嬌嫩,但有頑強的個性;草坪的來之不易;校園的生機盎然,通過學生的描述永遠留在他們的心中。(2)人際交往。如同學間的友誼、摩擦,教師和同學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往,學校后勤工作人員的服務都可以啟發學生寫進自己的

5、作文中。在學完落花生之后,為了能使學生更深刻的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一次“小練筆”。我發現學生所聯系生活實際內容空洞、夸張。此時我想到我們學校的后勤工作人員:門衛、清潔工人、食堂工人、生活老師,讓學生選取其中一人進行仔細觀察了解,兩天后再進行練筆,有了深入地觀察和切身的體會,學生有感而發,真真切切地體會了落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有的學生寫道:“我從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以前怎么從來都沒有發現,有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清潔工阿姨在為我們打掃廁所呢?真的難以想象,假如我們學校沒有這位阿姨天天悄無聲息地為我們清掃廁所,那我們的的廁所將會這位阿姨就像落花生,雖然她的工作很不體

6、面,但是她卻給了我們整潔、舒適、美麗的學習環境。”(3)學習活動如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各類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分析自己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把它寫進自己的日記里,寫進心里,時刻提醒自己向優秀學生學習,取長補短,或是說說自己喜歡上什么課,為什么喜歡。也可以把學習過程中發生的突發事件寫下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寫一寫隨筆。(4)課外活動如六一兒童節,班隊活動觀摩,學校春游、秋游、校園文化藝術節、興趣小組活動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從中找到樂趣。教學生做個有心人。在貌似不變的學校生活中,發現美的無處不在,認識校園生活的精彩紛呈,找到了需要表達的內容和想要表達的情感。寫作時自然就會輕松自如,自然就有真情實感。2、發現家

7、庭生活之美學生每日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對他們的關懷和愛護,已是司空見慣了,沒有任何的感觸。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父母,就只會寫“下雨天,我生病了,媽媽怎樣背我去打針;寒夜里,為我蓋被子;做錯事,父母怎樣批評我”等一些虛假,空洞的內容,根本不是自己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根據這一現象,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觀察:(1)父母間的相處,是相敬如賓,還是碰碰磕磕。(2)孩子與父母的相處,父母的言行舉止,平凡簡單的話語,給了你什么?(3)一家人與朋友、親人之間的相處。(4)孩子獨自在家時的情況。(5)我在家學會了什么,是怎么學會的。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家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捕捉人物內心的變化,從細小、鎖

8、碎的家庭生活體驗七情六欲。學生把對家庭生活的情感帶入作文中,那學生也將由此日益熱愛自己的家庭,也會變成一個懂得發現他人之美,珍惜家庭幸福的人。3、發現社會生活之美社會是個大熔爐,每個人都離不開它,小學生作為社會化的人當然也離不開它的影響與陶冶,教師可以這樣指導學生關注社會:(1)上學、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象和事物。(2)家長帶孩子進入各種社交場合,觀察各種人物的言談舉止,感受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方式。(3)留心新聞及報紙的社會消息。關注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情如:汶川大地震、2008年奧運會、六十周年國慶大典、甲流的傳播教師要做有責任心的人,也應該引導學生去關愛社會。記得“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我每天要求學

9、生去關注災情變化,發動學生積極捐款獻愛心,并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感動。在一次五年級作文競賽中,競是寫有關汶川大地震的作文。孩子們用極富個性的語言將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充滿人間真愛、大愛的救災場面,聲情并茂地重現在我們眼前。而這恰恰源于他們用富有個性的雙眼去觀察,用富有個性的耳朵去聆聽,用富有個性的大腦去思考,用富有個性的心靈去感受,體驗了災難無情、人間有情的感動。它真正體現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體驗是作文的生命”這句話的含義。三、喚起內需,抒發自己的精彩瞬間。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一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淡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

10、只會帶來疲勞。”教師在教學中要能有效地喚起學生作文的內在需要,將“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使學生有勇氣克服言語的干涸而抒發“腦中的一腔積蓄”(葉圣陶語)1、課堂上引發內需心理學認為,情境是對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和社會意義的具體環境。的確,一個具體生動的情境設置,可以引發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調動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維的前提,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和創造。情境在激發人的某種情感方面具有特定作用。作文情境教學,是為引發學生體驗,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學生的作文興趣的一種場合,一種情景。義教版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習作”,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角度

11、,其中之一就是圍繞“開卷是否有益”展開辯論,再寫下經過或自己的看法。課前我布置了一個任務,每個學生針對“開卷是否有益”提出自己的看法,接著,根據自己的看法,去查閱課外讀物,或到網上查詢,為自己的看法,找到合理的理由和依據。然后,我們利用班隊課舉辦了一個“開卷是否有益”的辯論會。正方和反方同學分別就坐在屬于自己的方陣里,主持人說了開場白后,正、反雙方同學之間馬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唇舌之戰。雙方同學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情緒高漲。辯論時,學生都變得伶牙俐齒,大家各抒己見,證據確鑿,互不相讓,難分勝負。辯論會后,我馬上組織學生把剛才的情景和自己的感愛,動筆寫下來。這樣的課堂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12、,引發了學生的體驗,讓孩子們有了一肚子的真情實感要傾訴,“胸中的一腔積蓄”處于一種“憋不住”的狀態。此時拿起筆來,自然輕松愉快,滔滔不絕。2、課堂外激起體驗體驗以感官的參與為基石。我們的課外生活豐富多彩,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加強讓眼睛學會觀察,讓耳朵學會警覺,讓雙手學會感愛,讓鼻子學會區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那么體驗感也會加強,作文時也就能聲情并茂。孩子們十分喜歡各種課間活動。女孩們踢鍵子、跳皮筋、跳格子;男孩子打乒乓球、彈卡、彈彈珠、跳長繩。看到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玩得那么津津有味,我也經常加入其中。光想著玩不行,我要讓孩子們獲得另一種收獲。我在網上收集了許多描寫各種課間活動的優秀作文,打印出來分發給孩子們。我并沒有要求他們寫自己的課間活動,可在之后的兩個周末,大多數學生的日記里都寫了自己參加的課間活動,并且寫得有聲有色,情趣盎然。我把優秀同學的作文配上照片,在班級里張貼宣傳。這下同學們的興趣更濃了,他們在活動中重新去感受,又自覺重新寫日記,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