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和PLC品牌全球競爭力研究報告_第1頁
DCS和PLC品牌全球競爭力研究報告_第2頁
DCS和PLC品牌全球競爭力研究報告_第3頁
DCS和PLC品牌全球競爭力研究報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對自動化供應商和全球制造商而言,中國正在為其提供前所未有的業務增長機會。從連續過程到離散制造,下面的三大主要行業代表了中國自動化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這三大行業是煉油、制藥和汽車制造業。這些行業未來的增長指標將帶來中國自動化市場的不斷增長,使得中國有望超過當前的日本、德國等主要自動化應用市場,從而成為世界最大的自動化市場之一。a)集散控制系統dcs品牌競爭情況快速的投資增長將給過程自動化與工廠自動化產品和服務帶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今天,過程自動化市場的推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發電行業的巨大消費。中國的dcs市場無疑是所有過程自動化技術中的領軍者,據保守估計,包括核心dcs硬件、軟件和服務在內的整體d

2、cs市場容量接近7億美元,而其中大約有1/3的dcs市場份額將由發電行業的dcs應用所占領。根據arc研究機構關于中國電廠的資本支出的報告,在今后五年中,中國電力行業將每年增加差不多30gw的發電量。單就電力行業而言,對自動化軟硬件的支出有望超過60億美元。盡管未來五年電力的增長將穩步上升,然而增長的前提則僅僅來自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為其他行業(如煉油、化工、紙漿造紙等)提供未來發展的能源。到2010年之前,預計整個電力dcs市場的增長速度將超過15。目前中國dcs市場的主流供應商也是一些全球供應商,包括霍尼韋爾、abb、西門子、艾默生、英維思,以及橫河電機公司。另一方面,本土dcs供應商,包括

3、著名的和利時、浙大中控和新華控制也正在快速提升自身水平,所提供的技術和產品逐漸開始接近與國際供應商同臺競爭的水平。經過3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第四代dcs系統已經從最初的以dcs系統為中心的時代,經過了以網絡為中心的開放式系統時代,以應用為中心的過程自動化系統(pas)的使用,發展到以業務為中心的系統,最終致力于幫助過程行業獲得卓越的運行效率。其中,最先進的第四代dcs系統的代表性產品主要有:霍尼韋爾公司的experionpks,艾默生公司的plantweb工廠管控網,foxboro公司的a2,橫河電機的r3,abb公司的industrialit,以及和利時公司的hollias等。近年來國產dc

4、s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技術上開始接近最領先的技術水平,市場份額逐年上升,不過與國外產品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型系統仍然是國外品牌的天下,這種局面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全球范圍來看,各大主流dcs供應商排名大致如下圖所示。然而,在中國市場又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中國本土廠商排名的上升。例如,和利時憑借在電力和交通行業的強勢占有排名應該可以進入前三強。而對于像西門子這樣的非傳統dcs廠商,由于其行業積累的關系,在中國市場還遠遠進入不了前五位。不論是全球范圍還是中國地區,我們都可以肯定,abb與霍尼韋爾公司顯然繼續擔當著dcs市場領頭羊的角色,abb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大致都在17%到20左右,

5、顯得比較強勢。 工業標準it的采用創造出一種越來越沒有形態的dcs物理結構體 主要dcs系統品牌全球排名情況 從最近幾年情況來看,dcs市場的品牌競爭有一些值得關注的特點。一是應用行業的發展直接主導了市場份額的變化。由于dcs應用是一種行業特點非常明顯的項目過程,而且這類應用對系統穩定可靠性、安全性非常高,要求供應商在某一行業內的豐富經驗和深厚積累而不完全取決于產品本身,因此不難發現,這些供應商都有一個到數個具有相對優勢的應用行業,而在其他行業難有大的突破。例如,abb在電力、造紙行業占據領先地位;霍尼韋爾是油氣行業的傳統強者;橫河在化工行業、艾默生在石化、浙大中控在化工、和利時在電力和交通等

6、等。行業本身的不均衡發展直接導致了這些品牌的市場份額變化,例如中國能源方面的快速提升,包括油氣和電力行業的大量投資,使得像霍尼韋爾和abb迅速增長為市場領頭羊。b)可編程控制器plc品牌競爭情況plc市場情況無疑是整個工廠自動化市場最突出的風向標,當然它也普遍應用于過程行業、混合行業和離散行業中。2003年中國整個plc市場規模接近4億美元。同樣,中國的plc市場也是由全球供應商占據了主導地位,包括西門子、三菱、歐姆龍和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20032008年,預計中國plc市場年平均增長率接近17。作為最傳統性的產品,plc市場大致可以按照所控制的io數量劃分為大型plc(大于1024io)、

7、中型plc(2561024io)和小型plc(小于256io)。而各個io段的競爭格局又有所不同。目前來看,小型plc在所有plc中所占份額是最大(占90%以上),應用最廣泛的,幾乎已經應用在了中國的各個行業,無論是離散生產還是過程行業。而最近一兩年,整個plc市場的增長驅動力卻來自大中型plc的增長。總體來講,下圖所示的全球plc市場競爭品牌情況與其在中國市場的排名并無太大差別,西門子、三菱與歐姆龍牢牢占據了前三甲的位置,大致有60左右的用戶用到了這些品牌的plc產品,這說明這三個品牌具有最大的市場基礎。其原因在于,這三個品牌產品覆蓋范圍很廣,有最豐富的產品系列,而且沒有偏重,用戶很容易得到

8、恰當的產品,其他品牌如富士電機、臺達、lg則以小型和微型產品為主,ge和schneider以中大型產品為主。產品價格范圍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雖然羅克韋爾的ab品牌擁有出色的技術和全面的產品系列,但是高價格的形象卻使得部分用戶卻步。此外,這三大品牌都是在中國市場上傳統的供應商,在很多領域占了先機,相對應的ge、施耐德和lg這些后來者雖然市場快速增長,但是距離先行者仍有一定的差距。相對于dcs市場來說,國產plc品牌在市場上還差距很遠,95%以上的市場都是國外品牌的天下,另一方面也說明plc與dcs的行業性不同,并無特別大的行業相關性,而更多地取決于市場定位和產品本身。 主要plc品牌排名情況 在

9、三類plc市場中,小型plc除了西門子憑借其著名的s7-200產品(如今已經進入本地化生產即s7-200cn)名列前茅外,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是日本plc廠商的天下,包括三菱、歐姆龍、koyo、日立、松下電工等等,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來自臺灣的品牌臺達電子最近兩年異軍突起,在中國大陸獲得了不俗的成績,開始全面與日系品牌相抗衡。在大中型plc市場,則完全成了歐美品牌的天下,例如西門子、羅克韋爾自動化、施耐德電氣、gefanuc等。來自這些供應商的產品,如西門子的s7-300/400、羅克韋爾的controllogix、施耐德電氣的premium/quamtum系列,已經成了電力、冶金、汽車等一些行業內

10、大型plc應用的代名詞,而且發展比小型plc更迅速。例如,2004年大型plc增長在55%,中型在46%,而小型僅在17%。從行業來看,應用大中型plc較多的電力、冶金、汽車、市政增長率都超過了35%的平均水平,而小型plc的主要市場oem行業,譬如紡織、食品飲料(主要為包裝機械),增長率則多在20%左右,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從供應商來看,西門子s7400銷量幾乎增長一倍;三菱的q系列銷量也有大幅度上升;施耐德的quantum、羅克韋爾的controllogix增速也在40%以上。當然,在這一領域我們的國產品牌同樣也開始了自己的創新發展之路。2006年11月1日,在上海亞洲國際工廠自動化技術與設

11、備展覽會開幕當天,和利時公司隆重發布了和利時公司自主研發的新產品lk大型plc正式面世的重大消息。據稱,和利時在研究國際著名plc的基礎上,采用這些plc性能指標的上限作為lk的標準,采用尺寸的下限作為lkplc的設計目標。也就是說,lk產品在追求性能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希望減小大型plc的尺寸,這無疑對產品的低功耗、安裝設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性也會超過其他同類產品。lk國產plc的三大亮點應該是:靈活的通訊能力、最新的io技術以及人性化的設計。從國產plc的發展歷程看,國產小型plc正在崛起,而大型plc則以和利時此款新品的推出為標志剛剛才嶄露頭角。從小型plc到大中型plc的產品推出,標志著國產plc技術和產品的逐漸成熟。小型plc的市場巨大,占據市場總額的64,而且由于小型plc的cpu成本不斷下降、通信能力要求不高、硬件模塊門檻降低等原因,國產小型plc市場逐步成熟起來,國內外的小型plc差距正在縮小。目前國內plc生產廠家有近30余家,絕大多數都生產小型plc產品。單從技術角度來看,如無錫信捷、蘭州全志等公司生產的微型plc已經比較成熟,其可靠性在許多低端應用中得到了驗證;有些國產plc,如和利時的g3系列小型一體化plc,包括3個類型7款cpu模塊和10余款di/o、6款采集各類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