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瓦基礎知識分解_第1頁
磚瓦基礎知識分解_第2頁
磚瓦基礎知識分解_第3頁
磚瓦基礎知識分解_第4頁
磚瓦基礎知識分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密實度密實度(Dense Degree)密實度是指材料的固體物質部分的體積占總體積的比 例,說% = (p 0 / p)x 100 % (p 0:堆積密度;p:體積密度)。指材料體 積內被固體物質充實的程度。1密實度介紹:按孔隙的特征,材料的孔隙可分為開口孔隙和閉口孔隙兩種,二 者孔隙率之和等于材料的總孔隙率。按孔隙的尺寸大小,又可分為微孔、細孔 及大孔三種。不同的孔隙對材料的性能影響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孔隙率較小, 且連通孔較少的材料,其吸水性較小,強度較高,抗凍性和抗滲性較好。工程 中對需要保溫隔熱的建筑物或部位,要求其所用材料的孔隙率要較大。相反, 對要求高強或不透水的建筑物或部位,則其

2、所用的材料孔隙率應很小。密實度是由制瓦設備是否先進及生產工藝水平決定。高密度瓦必須由半干水泥 料經高壓(1250牛頓力左右)沖壓成型。水泥的水灰比在 0.40.5之間(一公 斤水泥加水0.40.5公斤)用美國專利攪拌設備自動配好(其它簡單方式攪拌 不成),生產時在軋制倉內猶如軋鋼一樣,把水泥擠軋在高強鋁合金模具上,經 自動切斷,這樣就形成高密度瓦坯。由于內部空隙小,水很不容易滲透。小廠 一般使用平行擠壓設備制造,人工拌料或用一般簡易攪拌機,水灰比只有加到 0.60.7時才能把水泥漿拌成,再加上用的是鐵皮模具,無法承受大的壓力,只 是一抹而蹴,因而密實度大大降低,內部空隙既大又多,所以抗滲性很差

3、。在 連陰天,雨水就會滲到瓦背面下滴,進而滲入屋面。(據資料介紹,當水泥的水灰比由0.4加到0.7時,抗滲性下降100倍! !)密實度低,不但抗滲性差而且 強度也隨之下降,好瓦抗折力可達 300公斤以上,差瓦還不到100公斤。抗滲 性差,冬季就不耐凍。尤其在北方,白天雪水滲入瓦中,夜間結冰膨脹,將瓦 脹裂而逐漸剝落破壞,瓦的使用壽命也就不會長。它決定著瓦的強度,抗滲水性,抗凍性,以及使用壽命。2鑒別方法:聽聲音:一手將瓦提起,一手用硬物敲擊瓦片。如果聲音清脆,說 明密實度較好;如果聲音發悶,說明密實度差。看斷茬:將瓦打碎,如斷面密 實細膩,密實度好;如果斷面粗糙酥松,則密實度差。BR-ICCC

4、智能壓實度控制儀專為鐵路、公路、機場、水利大壩等施工碾壓過 程的壓實度、密實度監測和指導、控制施工碾壓遍數而設計,實現施工碾壓過 程的實時監測,同時從根本上解決了漏壓、欠壓、過壓等問題。為改良碾壓工 藝和壓實質量(壓實度、密實度)檢測提供了完整的過程數據。用戶在使用過 程中,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填充料壓實度的施工質量,獲得了明顯的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孔隙率孔隙率:指塊狀材料中孔隙體積與材料在自然狀態下總體積的百分比。孔隙率可分為兩種:多孔介質內相互連通的微小空隙的總體積與該多孔介質的 外表體積的比值稱為有效孔隙率,以 _e表示;多孔介質內相通的和不相通的 所有微小空隙的總體積與該多孔介

5、質的外表體積的比值稱為絕對孔隙率或總孔 隙率,以 _T表示。所謂孔隙率通常是指有效孔隙率,但書寫方便,一般直接 以表示。孔隙率與多孔介質固體顆粒的形狀、結構和排列有關。在常見的非生物多 孔介質中,鞍形填料和玻璃纖維的孔隙率最大,達到83%93%煤、混凝土、石灰石和白云石等的孔隙率最小可低至 2%4%地下砂巖的孔隙率大多為12%34% 土壤的孔隙率為43%54%磚的孔隙率為12%34%皮革的孔隙率為56%59% 均屬中等數值;動物的腎、肺、肝等臟器的血管系統的孔隙率亦為中等數值。孔隙率是影響多孔介質內流體傳輸性能的重要參數。煤的孔隙特性與煤化程度、地質破壞程度和地應力性質及其大小等因素密切相關。

6、由于這些因素的不同,各礦煤層的孔隙率可在較大的范圍內變化。 孔隙率與煤化程度的關系:從長焰煤開始,隨著煤化程度的加深(揮發分減小) 煤的總孔隙體積逐漸減少,到焦、瘦煤時達到最低值,而后隨煤化程度的加深,總孔隙體積又逐漸增加,至無煙煤時達到最大值。然而,煤中的微孔體積隨著 煤化程度的增加是一直增長的。 孔隙率與煤的破壞程度的關系:大孔決定于強烈地質構造破壞煤的破壞面, 因此煤的破壞越嚴重,其滲透容積越高,即孔隙率越大。 孔隙率與地應力的關系:壓性的地應力 (壓應力)可使滲透容積縮小,壓應力越高,滲透容積縮小越多,即孔隙率減小越多;張性地應力(壓應力)可使裂隙張開,使滲透容積增大,張應力越高,滲透

7、容積增長越多,即孔隙率增加越多。卸壓(地應力減小)作用可使煤巖的滲透容積增大,即孔隙率增高;增壓 (地應力 增高)作用可使煤巖受到壓縮,滲透容積減小即孔隙率降低。試驗表明地應力并 不減少煤的吸附體積,或減少得不多(因大孔及可見孔的表面積減少),因此地 應力對煤的吸附性影響很小。在催化劑領域中,也有孔隙率的概念。對催化劑的制備、催化劑的活性、 穩定性及反應選擇性有較大的影響。催化劑孔隙率受載體材料、制備技術、活 性組分的負載量等因素影響。測量催化劑孔隙率常用低溫氮氣吸附-脫附法(BET進行,可以測量催化劑的總比表面積、 不同大小孔徑的分布等。正是BET 技術使催化劑的研究步入科學定量化的軌道。材

8、料的親水性:在空氣中與水接觸時,容易被水潤濕的性質。材料易被水浸濕, 稱為親水材料;木材、混凝土、砂石等都屬于親水材料。材料的憎水性:材料不易被水潤濕的性質。鋼材、玻璃、塑料、瀝青等為憎水 材料。材料的吸水性: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質。材料的吸水率與材料的孔隙率及 孔隙特征有關。一般說密實的及具有封閉孔隙的材料是不吸水的;具有粗大孔 隙的材料因水分不易存留,其吸水率也不大;而孔隙率較大,且具有細小開口 連通孔隙的親水性材料往往有較大的吸水能力。材料的吸水率和孔隙構造是什么關系:如果材料具有細微而與外界連通的孔隙,則其吸水率較大。若是封閉孔隙,水分不容易滲入。粗大而與外界連通的孔隙 水分雖然容易

9、滲入,但僅能潤濕也壁表面,而不易在孔內存留。幫封閉或粗大 而與外界連通的孔隙材料,其吸水率較低。材料的耐水性:在水的作用下,不破壞其強度也不顯著降低的性質。材料含水 時,由于內部微粒間結合力減弱而強度有所下降,即使致密的材料也會受到影 響。若材料中含某些易被水軟化的物質(如黏土),遇水后強度降低就更嚴重。 材料導熱系數:是指厚度為1米的材料,當其兩側溫度差為1度時,單位時間 內在單位面積上所傳遞的熱量。導熱系數小于0.23W/(m.k)的材料稱為絕熱材料。W熱負荷瓦特、m長度米、K溫度開爾文。燒結多孔磚0.469 ;燒結空心磚 0.59。硅酸鹽礦物:一類由金屬陽離子與硅酸根化合而成的含氧酸鹽礦

10、物。在自然界 分布極廣,是構成地殼、上地幔的主要礦物,估計占整個地殼的90%以上;在石隕石和月巖中的含量也很豐富。已知的約有800個礦物種,約占礦物種總數的1/4。許多硅酸鹽礦物如石棉、云母、滑石、高嶺石、蒙脫石、沸石等是重要的 非金屬礦物原料和材料。煤炭屬于硅酸鹽礦物,原料來源不斷。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 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長波輻射 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 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如果沒有大氣,地表 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 C,而實際

11、地表平均溫度為15C,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 地表溫度提高38C。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 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系,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 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 是數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約占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 溫室效應,其中有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 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 室,故名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

12、,那么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0C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強,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 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除二氧化碳以外,對產生溫室效應有重要作用的氣體還有甲烷、臭氧、氯氟烴以及水氣等。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工業的迅速發 展,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相應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氣中應被森 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溫室效應也不斷增強。 在空氣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們都可以透過可見光與紅外輻射。 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

13、,它不能透過紅外輻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 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 氣溫會降低20 C。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鍋里, 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占75%氯氟代烷約占15%- 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 30多種。如果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C5 C,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 C,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 干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 由于氣溫升高,將使兩極

14、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 低洼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饑餓致 死者超過150萬人。科學家預測,今后大氣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 C,而兩極地區的氣溫升幅要比平均值高 3倍左右。因此,氣溫升高不可避 免地使極地冰層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 十分嚴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 1 m,直接受影響的土地約 5X 106 km2,人口約 10億,耕地約占世界耕地總量的 1/3。如果考慮到特大風暴潮和鹽水侵入,沿 海海拔5 m以

15、下地區都將受到影響,這些地區的人口和糧食產量約占世界的 1/2 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遷入內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將發生鹽漬化或沼澤化,不 適于糧食生產。同時,對江河中下游地帶也將造成災害。當海水入侵后,會造 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積加速,洪水威脅加劇,使江河下游的環境急劇惡化。 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目前正在推進制訂 國際氣候變化公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科學家預測,如果現在開始有節制的對樹木進行采伐,到2040年,全球暖化會降低5%故能減輕全球變暖、冰川融化等現象。1 適當的溫室效應是有好處的。現在全球年平均氣溫約為15C,如果沒有CO2地球表面的平

16、均氣溫就會下降到-23 C,這顯然對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生 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人類活動和大自然還排放其他溫室氣體,它們是:氯氟烴( CFC商品名叫氟利 昂、甲烷(CH4、低空臭氧(C?和氮氧化物氣體、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 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庚辰研究員:鼓勵大膽設想推動科技創新21 世紀大家都在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經濟,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它需 要科學技術的支持。減少溫室效應的增加量,最重要的就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但是總的來說,減少

17、溫室氣體排放是一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復雜問題,它涉及 到全世界的各個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除了一些科學技術上的問題以外,還 涉及到國家的發展等國家利益問題。目前我國飛速發展,有很大的能源需求。 而能源從哪里來?無疑是煤、油、天然氣等。本世紀,像核能等其他清潔能源 的使用程度及范圍還是很小的,絕大部分還是靠化石燃料的燃燒。我國一直在提倡產業結構的變化,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是很正確的方針, 依靠產業結構的優化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特別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 一條減緩溫室效應增加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建議政府部門應當逐步出臺相 應的激勵和約束政策,要把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鼓勵大家綠色出行等等落到實 處。

18、此外,政府部門也應當鼓勵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建言獻策,其中包括 鼓勵類似“建立大氣屏蔽層”這樣的大膽的設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會不斷深化,人們總是會不斷創新,不斷提出新的設 想,以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造福人類。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將直接淹沒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的大陸沿海低地地區, 因此后果十分嚴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 約方第二次會議上,44個小島國組成了小島國聯盟,為他們的生存權而呼吁。 此外,研究結果還指出,CO?增加不僅使全球變暖,還將造成全球大氣環流調 整和氣候帶向極地擴展。包括中國北方在內的中緯度地區降水將減少,加上升 溫使蒸發加大,因此氣候將趨干旱化。大氣環流的調整,除了中緯度干旱化之 外,還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區氣候異常和災害。例如,低緯度臺風強度將增強, 臺風源地將向北擴展等。氣溫升咼還會引起和加劇傳染病流行等。以瘧疾為例, 過去5年中世界瘧疾發病率已翻了兩番,全世界每年約有5億人得瘧疾,其中200多萬人死亡。但是,溫室效應也并非全是壞事。因為最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增溫最大,因 而農業區將向極地大幅度推進。CO?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