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知識與技能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滴水里有什么。 難點:科學地使用顯微鏡。 教學準備: 放大鏡、顯微鏡、水樣、切片、圖片、抹布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效果分析 教學內容 一、引導學生觀察采集的
2、水樣 仁學生觀察水樣:課前請大家從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樣,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 一下你帶來的水樣是什么樣的? 2 學生匯報。 3 學生可用放大鏡等進一步觀察水樣并匯報。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到這些結果 的? 4 談話:假如讓你進一步對水樣進行觀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一一顯微鏡) 5 激趣:取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水滴里有什么?這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呢?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調節螺旋(調節焦距、 看清標本)D 仁講述: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 基本構造。 目鏡(對著眼睛) 一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
3、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2 學生認識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 教師示范使用方法。強調輕拿輕放。 效果分析 教學內容 4 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1) 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2) 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3) 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三、組織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樣 1 .談話:顯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 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把你的發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2 .學生分組觀察。 (在學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回指導他們的觀察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發現,指 導他們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
4、3 .匯報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 ?它是什么樣子的?在運動嗎? (匯報時教師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觀察記錄,并讓學生用語言進行描 述) 4 .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 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 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 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一一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 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5.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歡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
5、看看水 中還有哪些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1 .學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1 )談話: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誰第一個發現的嗎? (2) 學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師作相應補 充介紹。資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 ie van Leeuwe nhoek (16321723) 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 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蘭的代爾夫特。幼年沒有受 過正規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學徒。20歲時 回到代爾夫特自營綢布店。中年以后被代爾夫特市長指派做
6、市政事務工作。這種 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輕松,使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他自幼就喜愛的磨透鏡工作, 并用之觀察自然界的細微物體。由于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制的透鏡遠遠 超過其同時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 有玻璃、寶石、鉆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個透鏡。他的遺物中有一架簡單的 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 (3) 提問:通過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現在讓你用顯微鏡 去觀察,你想觀察什么 ? (4 )學生自由發言。 2 .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1) 組織學生用多媒體認識在空氣中、土壤里、動植物的體表、體內都存在微 生物。 (2) 談話:看來微
7、生物雖然極小但種類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極廣,并且還有許 多微生物沒有被我們所發現。希望我們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樣將自己投入到微 生物的研究中。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四、拓展活動 用消毒牙簽在牙縫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簽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上劃一下, 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板書設計: 水滴里的生物 水藻、藍藻、團藻、金燥鐘形蟲、草履蟲 細菌等 教后記: 2 做酸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與同學交流研討認識細菌、病毒; 能夠通過嘗試做酸奶證明細菌的存在。 知識與技能 認識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類; 知道病菌的傳播
8、途徑及一些預防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要關注與科學和人類有關的社會問題;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 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能通過收集資料,與同學交流研討等方式了解細菌、病毒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鮮奶發酵成酸奶。 教學難點:病菌的傳播途徑。 教學準備: 做好的酸奶、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粉筆灰等 課時安排 2階段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學習制作酸奶的方法 1 談話:你吃過酸奶嗎?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嗎? 2 學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測酸奶是怎樣做成的。 (讓學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做任何評價;回去觀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 許會有所發現) 3 .學生學
9、習動手做酸奶。 (1)介紹做酸奶的方法: 在鍋里放入一些鮮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開幾分鐘。 消毒保溫杯和勺子。(可用開水燙一燙) 待牛奶冷卻到35C 40C的時候,把鮮牛奶倒入自消過毒的保溫杯,并往里面 加入適量的酸奶,仔細攪勻,并蓋上蓋子。 保溫8個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強調 制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保持在35C 40 C左右;二是衛 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 布置作業 制作酸奶,下次帶來和大豕一起品嘗。 為什么鮮奶會變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關的資料,下次交流。 第二階段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組織學生開展酸奶品嘗會 1 談話:前幾天,我們同學們回家后親自做了酸奶(
10、板書課題)。今天,同學們 帶來了親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就舉行一個酸奶品嘗交流會。 要求:在酸奶品嘗交流會上,你可以品嘗其他冋學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 的,并且要選出你認為最好喝的酸奶。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2 學生分組進行品嘗并交流。 3 全班匯報并交流。 4 質疑問難:在做酸奶和品嘗酸奶的過程中,你產生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 5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認識細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 教師指導并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為什么牛奶會變成酸奶? 2 學生針對問題討論并猜測。 3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通過網絡、書本收集有關細菌的資料。 4 學生進行組內交流,然后
11、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5 民主評議小組研究情況。 6 .教師小結: (1 )細菌的基本形態特點及分布; (2) 細菌的繁殖; (3) 細菌與人和自然界的關系。 7 .討論并交流:你還能舉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細菌? 三、了解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 1.講述:下面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動物、植物和我們前面所研究過的微 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你知道嗎?在微生物大家族中,還有一種沒有細胞結構 的成貝,匕就是病毒。 2 談話:你聽說過“非典”和艾滋病嗎?它們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 .學生看教材插圖認識形形色色的病毒。 4 提問:你對哪種病毒比較熟悉?不妨向同學介紹介紹。 5.學生交流。 6 .教師小結
12、:病毒個頭很小,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細菌那么大。 病毒單獨存在時,不會生長、繁殖,像一個沒有生命的非生命體。然而,一但侵 入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就能夠生長繁殖,對生物體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麻 疹病毒等。病毒比細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桿菌那么大, 所以,一般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 6 .談話:你還知道哪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 四、認識病菌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1 提問:病菌是通過什么途徑侵入人體的呢? 2 .學生猜測。 3 模擬病菌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活動:一位同學用沾粉筆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學 握手,依次傳遞下去,粉筆灰就傳給了握過手的同學。其實有些病菌的傳播
13、也是 這個道理。 4 討論:還有什么其他途徑會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們應該怎么預防? 5 .學生交流。 6 談話:除了皮膚接觸以外,還有哪些途徑會使病菌侵入人體? 7 教師補充介紹有關病菌傳播途徑的資料。 板書設計: 2、做酸奶 細菌 病菌 教后記: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利用工具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研究霉產生的條件。 知識與技能 知道霉是一種微生物,了解其形狀、顏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知道霉產生的條件,了解防止物品發霉的方法。 會用顯微鏡觀察物體的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發現奧秘的欲望; 在科學實驗中能克服困難,善始善終
14、。 教學重難點 重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難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霉的饅頭、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 2階段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通過圖片導入新課 1 多媒體出示霉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2 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霉的物品? 3 討論:關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二、學生觀察霉的樣子 1 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 什么形狀?并在活動記
15、錄上畫出或用文字描述出在顯微鏡下看到的霉。我們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鏡、顯微鏡,有一點務必請大家注意:觀察完畢,記住 把發霉的物體倒進垃圾袋里,并洗凈載玻片和雙手。 2 學生觀察記錄,教師巡視。 3 學生匯報,教師小結:霉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 須借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 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三、指導學生閱讀資料 1 談話:霉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對此,你了解些什么呢? 2 學生交流對霉的已有認識。 3 .學生閱讀教材第 9頁的資料霉的功與過。 4 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霉的其他資料,讓學生明白霉
16、與人類關系非常密 切,對人類有貝獻也有危害。 四、探究霉的生長條件 1 大膽進行假設。 (1)提問:你們知道在哪些條件下饅頭容易發霉?請大家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 想,再請各個小組把這些條件寫下來。 (2 )各小組匯報猜想結果。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2 設計實驗方案。 (1 )講述:冋學們的推想是否正確,我們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下面先請各小 組設計幾個對比實驗。 (2) 學生設計對比實驗,要求把設計意圖寫下來。 (3) 小組派代表利用實物投影儀匯報交流。 (4) 小結:在我們假設的條件中,選擇一個進行研究,在改變這個條件的同時, 其他條件不能改變。初步設計如下實驗表格: 假設的條件 實驗方法 實驗
17、結果 改變的條件 不變的條件 3 小組相互交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實驗,避免實驗雷同。 4 學生按照設計方案課外進行對比實驗。 第二階段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匯報探究霉的生長條件的結果 1 各小組簡要匯報實驗過程及結果。 2 分析實驗結果,發現規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溫暖和潮濕的條件下最容易發 霉。 二、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霉的一些方法 1 提問:你們還見過哪些食物或物品會發霉? 2 啟發談話:發霉給我們人類帶來許多不便,我們可以怎樣防止食物或物品發 霉呢? 3 看教材第10頁上的四幅圖,具體說說為什么要這么做? 六、拓展延伸 1 課外實驗:學生繼續研究霉產生的其他條件。 2 進一步探究防
18、止食物或物品發霉的方法。 板書設計: 3、饅頭發霉了 霉的生長條件:溫度 陽光 濕度 教后記: 4 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會通過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和人體表皮細胞; 能夠繪制并描述簡單的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表皮細胞圖; 能夠比較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表皮細胞的不同與相同; 能夠設計游戲活動,解釋白細胞吞噬病菌的作用過程。 知識與技能 理解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有不同的形狀、大小和功能;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顯微鏡最早觀察到細胞,從而使人類發現和認識了生命體的微觀結構一一細胞; 知道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過程就是細胞的生長發育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
19、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在探究活動中體驗與人合作與交流的樂趣,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積木”。 難點:白細胞消滅病菌的過程。 教學準備: 顯微鏡、抹布、洋蔥切片、人體表皮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導入新課 1 談話:在小時候,我們或許都玩過積木,你們用它搭過什么呢? 2 學生自由交流。 3 .提問:如果把我們把自己的身體或其他有生命的物體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 命體的“積木”又是什么? 4 學生思考、推測。 二、指導學生觀察洋蔥表皮和人體表
20、皮 1 教師提供洋蔥表皮和人體表皮的切片。 2 .學生借助顯微鏡來觀察,并將觀察到的情況畫下來。 3 匯報:你們發現了什么 ?是否看到了一個神秘的生命世界? 4 .學生匯報、交流。 5.教師提冋: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表皮和人體表皮結構有什么不冋? 6 學生匯報。 7 教師小結:你們做的真好,個個都像小科學家一樣,知道了洋蔥表皮是由許 多個近似于長方形的格子組成,每個格子實際上是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這就是一 個細胞。人體表皮也是由許多不規則的細胞構成的,細胞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兩種細胞的形狀、大小不完全一樣,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形狀和功能。 三、指導學生認識細胞的有關知識 1 教師提問:同學們,
21、今天我們發現和認識了生命體的微觀結構一一細胞,關 于細胞知識,你們知道些什么 ?說說吧!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2 .學生交流。 3 教師談話:關于細胞的發現,還有一段故事呢! (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或者閱讀教材12頁的資料一一胡克發現了細胞) 4 提問:細胞是誰發現的?細胞與生命體有什么關系? 5.學生回答。 6 教師小結:生命體大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生 物體的生長發冃過程就疋細胞的生長發冃過程;生物體的衰老、死亡也疋由細胞 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7 .學生認識不同形狀、大小和功能的細胞。(如紅血球細胞、白細胞、神經細胞 等) 四、拓展活動:模擬白細胞殺死入侵的病菌 1
22、.講解:當身體某處受傷,病菌侵入時,有些白細胞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聚 集在受傷的部位吞噬病菌。冋時,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現象,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 的“發炎”,當病菌被消滅以后,炎癥也就消失。因此,白細胞對人體起著防御 和保護作用。 2 分組模擬白細胞消滅病菌的游戲。 (選定幾個學生扮演“病菌”,三四個冋學為一組手牽著手扮演“白細胞”,然后 “捕捉”病菌,把它包圍起來) 3 各組學生代表上講臺表演給全班冋學看,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不冋細胞 有不同功能。 板書設計: 4. 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大小 細胞: 形狀 功能 教后記: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 1.地球的形狀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收集有
23、關地球的資料并提出關于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 能夠通過計算對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釋 知識與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知道科學結論的得出可以來源于生活中的現象。 難點:知道合理質疑是科學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動力。 教學準備: 地球儀、小船、相關圖片、筆、紙、多媒體資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導入 1出示地球課件,同學們這是什么?(地球) 2 談話:這就是我們人類居住和生活地方,但是,地球的形
24、狀 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板書課題:地球的形狀。 2 .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 3.出示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實景的照片,讓 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4 .小組討論:關于地球,你已經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注意提醒組長做好分類記錄) 5 小組匯報。 帶領學生經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1談話:冋學們對于地球的認識基本來自于書和電視,現在科 學技術發達了,人們對地球有了正確的認識,古代人又是怎樣 認識地球的呢? 出示圖片,一種是古代印度人對地球的認識,一種是古代中國 人對地球的認識。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2、在高科技的今天,
25、人類已經飛出地球通過衛星照片證實了地 球是個球體,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沒有飛進太空,怎樣證 明地球是個球體呢? 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進行假設。 3、還有哪些現象能夠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交流。 4、看課本,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介紹古代人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既然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我國古代的張衡都在很早以前就 認為地球是圓形的,人們為什么不相信呢? 學生討論交流。 談話:后來,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航船,發現進港的船只 總是先看見桅桿,在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只總是先不見船 身,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地平線下,據此,人們猜測- 觀察進港的帆船,論證
26、地球的形狀。 提示: 觀察者眼睛要平視,“開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6、介紹麥哲倫環球航行。 7、提問:通過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你有何收獲? 認識地球的大小 介紹利用科學技術觀察到的地球。 蘇聯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 神州五號宇宙飛船 2、談話: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誰來說說地球有多大? 3、學生介紹有關地球赤道周長、半徑、表面積等相關數據,教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這些數據展示出來。 4、談話:根據這些數據你們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嗎? 5、提問:我們知道中國的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那么你們能 猜猜一個地球相當于多少中國面積嗎? 6、學生猜想 7、 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用類比的方法幫助
27、學生認識 地球的大小。 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的位置,看一看中國在地球儀上有多大。 四、拓展活動: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時 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 8小時,當 你繞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 月食 環球周 看遠處的航船 從太空看地球 圓球體 教后記: 2 .地球的表面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收集各種不同地貌特點的圖片和資料。 能夠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點。 能夠描述家鄉地貌特點。 知識與技能: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貌。 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動手制作的快樂,并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 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家鄉。 教學重難
28、點 重點: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貌形態。 難點:制作地表模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事先做好的一個模型、泥、沙、石塊、各種枝葉、水、各種顏色的粉筆灰、網格紙、白紙、彩筆等,多 媒體資料。 學生準備:有關各種地形的資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導入 1出示很多風景圖,讓學生說說是哪里,老師簡單介紹。 這些美景就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除了這些美麗的山水,我們 的地球上還有些什么呢? 2 談話: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樣的。(結 合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有關大氣、水、巖石的圖片,明確認識) 3 .小結:地球表面有大氣,大氣是構成地球的氣體;有巖石, 巖石是構成地球
29、的固體;還有水,水是構成地球的液體。還有 就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生物。 制作地表模型 1 .談話:在地球形成的漫長歷史中, 地球表面不斷在發生變化, 使地球表面呈現出不同的地形。 2 .提冋: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地形呢? 了解地形可分為平原、山脈、河流等 3 談話: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地形呈現在自己的眼前,即把它 們做出來呢? 4 出示事先做好的一個模型,討論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完成。 5 分組討論設計圖。(小組之間協調分工,盡可能地呈現多種 多樣的地表類型。) 6 .講述布置要求: 想好了再做,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送回,允許各組去參觀。 下面我們四個人一組,來制作一個你們喜歡的地方的模型,材
30、料都已經放在你們的實驗桌里了,注意不要把東西弄到地上, 不要把地面桌面弄臟。 7 學生領取材料,開始制作。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水變為紫 色為止; 第四步:用牙簽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個孔,將紫包心菜汁倒人小燒杯中; 第五步:將條形過濾紙全部浸沒在紫包心菜汁中,過一會兒,用鑷子夾出,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搭晾在燒杯壁上(或其他物品上)。 2 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四點: (1) 盡量選擇紫包心菜的薄葉,少用梗; (2) 紫包心菜撕的塊要小一點; (3) 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4) 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準。 3 .學生
31、制作指示劑 三、檢測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1 學生操作:讓學生把帶來的各種液體裝入洗凈的果凍盒里或白色的瓶蓋里, 然后用自制的指示劑逐一滴入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洗發水、自來 水、小蘇打水等各種各樣的液體中,根據顏色的變化,判斷物質的酸堿性, 填寫實驗記錄。 2 談話:我們用紫包心菜汁做指示劑只能初步檢驗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要想準確檢驗物質的酸堿性,還要用其他的指示劑,以后到中學化學課會學 至嘰 四、課后練習 1課后作業: (1)用自制的紫包心菜汁或檢測紙檢測秦淮河水的酸堿性。 (2 )查閱資料,研究水中的酸或堿過多時,對動物、植物、人類的生產生活 有什么影響。以此進一步引起學生對水污染的關注。 板書設計: 3.變色花 酸性物質堿性物質 指示劑 4洗衣服的學問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探究性實驗。 能夠通過請教教師或家長、查閱資料等方法,掌握去除污跡的常用方法。 科學知識 知道洗滌用品可以使污物發生變化。 知道不同的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單位崗位合集(8月)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How are you第3課時教學設計 湘少版
- 五年級英語下冊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The fifth period)第五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PEP
- 2024四川成都香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美版(2024)二年級上冊1.會變的線條教案設計
- 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
- 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級音樂《主題與變奏》獲北京市教學設計一等獎
- 參加培訓總結匯報
- 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一第四單元10 短新聞兩篇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設計
-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二單元 民主與法治 第四課 建設法治中國 第1框 夯筑法治基石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
- 五金材料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電磁學》梁燦彬課后答案解析
- 富血小板血漿治療術知情同意書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在線形考(形考任務一至四)試題及答案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 2024年山東濰坊高三一模數學試卷試題答案詳解(精校打印)
- 小班數學課件《拼一拼-數一數》
- FUJI-FLEXA編程流程-課件
- 【地理】2023-2024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期中區域復習課件
- 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創新實踐能力賽題庫(附答案)
- DB3301-T 0444-2024 城市高架道路聲屏障設置與維護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