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脈 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郭佳瑩,2,學習目標,1、掌握脈診的概念,部位;正常、常見 病脈的脈象與臨床意義; 2、熟悉脈診的原理、方法; 3、了解脈象的生理變異,3,內容,一、診脈概述 二、正常脈象 三、病理脈象,4,內容,一、診脈概述,5,脈診簡史,1、扁鵲:已將脈診用于臨床實踐 2、內經:“三部九候論”“獨取寸口” 3、張仲景:“平脈辨證” 4、王叔和:著脈經,記載24種脈象 5、李時珍:著瀕湖脈學,記載27種脈象 6、周學霆:著三指禪,以緩脈為權衡標準 7、黃宮繡:著脈理求真 8、趙紹琴:著文魁脈學,6,一、概述,概念:是醫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特定部位的脈搏,感知脈動應指的形
2、象,以了解病情、辨別病證的一種診察方法,7,一、概述,概念:是醫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特定部位的脈搏,感知脈動應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別病證的一種診察方法,8,一)脈象原理及臨床意義,脈象是脈動應指的形象。脈象的形成與心臟的搏動、脈道的通利、氣血的盈虧以及整體臟腑的功能活動密切相關。 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和精氣神的整體狀況,9,一)脈象原理及臨床意義,1、脈象形成的原理 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 “心主血,其充在脈”“心藏脈、脈舍神” 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 “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 “脈不自行,隨氣而至,氣動脈應,10,一)脈象原理及臨床意義,1、脈象形成的原理 其他臟腑與脈象形成
3、的關系 肺主氣,朝百脈 脾主運化,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 “脈以胃氣為本” 肝主藏血,調節血量 腎藏精,為元氣之根,是臟腑功能的動力源泉,11,2、脈診的臨床意義,1)判斷疾病的病位 (2)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后,一)脈象原理及臨床意義,12,二)脈診的部位,1、遍診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診法: 寸口、趺陽、太蹊 3、寸口診法,13,寸口診法,是指單獨切按橈骨莖突(橈后高骨)內側的一段橈動脈的搏動現象,以推測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的一種診察方法,14,寸關尺與臟腑配屬的原理,左手右手 寸 心(君火)肺(金) 關 肝(木)脾(土) 尺 腎(水)腎(相火) 陰、血、精 陽、氣,1
4、5,寸關尺的定位,1、先定關:以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記 2、再定寸、尺: 關前為寸關后為尺,16,三)脈診的方法,平息和體位 平息:“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 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 體位:坐位、臥位與心臟等高。 診脈時間:平旦為佳,安靜,17,脈診的指法,3、指法: 手指略成弓形傾斜,指腹對脈脊。高大 者宜疏,矮小者宜密。 步驟: 選指布指運指,18,脈診的指法,選指:醫生和患者側向而坐,用左手診患者右手的脈,用右手診患者左手的脈。 布指:中指定關,食指定寸,無名指定尺。 運指:舉、按、尋、總按、單診等。 舉:浮取 按:沉取 尋:中取,19,脈診的指法,五十動:指醫生對患
5、者每次每手診脈的時間不應少于50次脈跳的時間,臨床上每次診脈每手應不少于1分鐘,兩手以3分鐘為宜,20,總 按,21,單按,22,錯誤的診脈手法,23,四) 脈象的要素,構成脈象的八個要素: 脈位:脈管的淺深 至數:脈搏的頻率 脈長:脈動的范圍長短 脈力:脈搏的強弱 脈寬:脈管的粗細 流利度:脈來的通暢程度 緊張度:脈管的弛緩程度 均勻度:脈動的節律,24,內容,一、診脈概述 二、正常脈象,25,二、正常脈象,概念:是指正常人的脈象,亦稱平脈、常脈。反映機體氣血充盈,氣機健旺,陰陽協調,臟腑安和的生理狀態,是健康的象征,26,一)正常脈象的特點,正常脈象的形態: 寸關尺三部皆有脈,不浮不沉,不
6、大不小,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一致,尺脈沉取有力,并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境等不同而有相應的正常變化,27,一)正常脈象的特點,正常脈象的特點: 1、有胃:脈來從容、和緩、流利。 2、有神:應指有力,節律整齊。 3、有根:尺脈沉取有力,按之不絕,28,二)脈象的生理變異,1、與年齡、性別、形體有關: 年齡:越小脈越快(嬰兒120-140次/分) 體質:身高者脈長,身矮者脈短;瘦人脈浮,肥人脈沉 2、與精神情志有關: 3、與季節、地理、氣候有關: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幾種生理變異:斜飛脈、反關脈,29,內容,一、診脈概述 二、正常脈象 三、病理脈象,30,三、病理脈象
7、,概念:疾病反映于脈象的變化,叫病理脈象,簡稱病脈,31,一)病理脈象及臨床意義,脈位: 浮脈、沉脈 頻率 : 遲脈、數脈 脈長: 長脈、短脈 脈力: 虛脈、實脈 脈寬: 洪脈、細脈 流利度: 滑脈、澀脈 緊張度: 弦脈、緊脈 均勻度: 結脈、代脈、促脈,分 類,32,1) 浮脈,1、脈象特征:輕取即得,重按反減; 舉之有余,按之不足; 崔氏脈訣:“ 浮脈法天,輕手可得, 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診宗三昧:“ 浮脈者,下指即顯浮象, 按之稍減而不空。,脈位,33,1) 浮脈,2、臨床意義:主表證,亦主里虛(虛陽 外越)。 1)主表證外邪侵襲,人體正氣趨向于表, 故脈浮。 2)主里虛久病精氣衰竭
8、,陰不斂陽,虛 陽外越,34,2) 沉脈,1、脈象特征:輕取不應,重按始得; 舉之不足,按之有余。 瀕湖脈學“ 如石投水,必極其底。” 脈訣匯辨“ 有深深下沉之勢。” 脈訣刊誤“ 輕手于皮膚之間不可得,徐徐按 至肌肉中部間應指,又按至筋骨 下部乃有力,此沉脈也。,脈位,35,2) 沉脈,2、臨床意義:主里證。 常見于下痢、浮腫、嘔吐、郁結氣滯等。 沉而有力里實:氣血內困于里;多因水、寒、 積滯所致(寒主收引,水性 沉潛,積滯則陽氣伏郁)。 沉而無力里虛:陽氣虛不能升舉,36,3) 遲脈,1、脈象特征:脈來遲緩,一息脈動34至(一分鐘不滿60次)。 脈訣匯辨:“往來遲緩,三至一息。” 診家樞要:
9、“遲,不及也,呼吸之 間,脈僅三至。,脈率,37,3) 遲脈,2、臨床意義:主寒證,亦主邪熱結聚里實證。 1)主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 實寒:寒邪凝滯,陽氣失于宣通。 虛寒:陽氣虛弱失于溫運。 2)亦主熱證邪熱結聚,經隧阻滯。 多見于里熱實證(陽明腑實證、腸傷寒、腦膜炎,38,4) 數脈,1、脈象特征:脈來急促,一息56至。 瀕湖脈學:“一息六至,脈流薄疾。” 脈訣啟悟:“不似滑脈之往來流利,動脈之 厥厥動搖,疾脈之過于急疾。,脈率,39,4) 數脈,2、臨床意義:主熱證,亦主虛證。 1)主熱證因熱迫血妄行,故脈數。 2)主虛證精血耗損,元氣虧虛,脈來虛 數。多見于虛勞日久之人。 張景岳
10、曰:“愈虛則脈愈數。,40,5)洪脈,1、脈象特征:脈形寬大,滔滔滿指,來盛 去衰。 診家正眼:“ 洪脈極大,狀若洪水, 來盛去衰,滔滔滿指。” 瀕湖脈學:“ 洪脈來時拍拍然,去衰 來盛似波瀾。,脈寬,41,5)洪脈,主病:主氣分熱甚。 里熱內盛,氣盛血涌故脈來洪 洪大有力,此為太過,多為里熱熾盛,必伴見壯熱,煩躁,口渴,吐血,瘡瘍及暑熱汗出等。 傷寒論:“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湯主之” 金匱要略:“腸癰者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42,6) 細脈,1、脈象特征:脈細如線,應指明顯,按之 不絕。 脈經:“ 細脈,小大于微,常有,但細耳。” 診家正眼:“ 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若絲 線,
11、較顯于微。” 瀕湖脈學:“ 小于微而常有,細直而軟,若 絲線之應指。,脈寬,43,6) 細脈,2、臨床意義:主氣血兩虛,諸虛勞損; 主濕侵。 1)氣血不足:不能充盈脈道,則脈來細而無力。 2)濕侵:脾虛濕盛或感受濕邪,濕邪阻礙脈道,故脈細,44,結合舌象來判斷細脈的主證,45,7) 虛脈,1、脈象特征:舉之無力,按之空豁,應指松軟。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 脈經:“ 虛脈,遲大而軟,按之無力,隱指豁豁然空。” 三指禪:“虛脈大而松,遲柔少力充。,脈力,46,7) 虛脈,2、臨床意義:主虛證。 血虛不能充盈,氣虛不斂而外張。 可見于久病虛勞、傷暑氣陰兩傷等。 診家樞要:“ 虛,氣血俱虛之診也,為暑,
12、 為虛煩多汗,為恍惚多驚。,47,8) 濡脈,1、脈象特征:浮而細軟,重按不顯,如絮浮水。 脈經“極軟而浮細。” 特點:脈位浮、脈管細、脈力少、不甚 流利。 2 、臨床意義:主諸虛,又主濕。 凡氣虛,自汗,身倦乏力,短氣等可見濡,脈力,48,9) 實脈,1、脈象特征:應指幅幅,舉按皆然。 是一切有力脈的總稱。 瀕湖脈學:“ 浮沉皆得大而長,應指無虛幅幅強。” 診宗三昧:“ 實脈有力,長大而堅。,脈力,49,9) 實脈,2、臨床意義:主實證。 邪盛正實,正邪相搏,氣血涌盛脈道充滿故實。 凡邪氣有余,陽熱內郁所致高熱譫語,腑實便堅,三焦火盛,食滯脅痛等,皆可見實脈,50,10) 滑脈,1、脈象特征
13、:往來流利,如盤走珠,應指 圓滑。 診家正眼:“ 滑脈替替,往來流利,盤珠 之形,荷露之義。” 脈經:“ 與數脈相似。,流利度,51,10) 滑脈,2、臨床意義:主痰飲、食滯、實熱諸證。 1)主痰飲:痰飲為陰滑之物,痰濕聚于體內,足 使脈內陰液增加,血流如粒而現滑象。 2)主食滯:宿食化熱,氣實血涌。 3)主實熱:正盛邪實,氣血涌盛,52,11) 澀脈,1、脈象特征:往來艱澀,如輕刀刮竹。 瀕湖脈學“ 如雨沾砂,如病蠶食葉。” 脈經“ 細而遲,往來艱,或一止復來。” 特點:脈管細、流速慢、不流暢,流利度,53,11) 澀脈,2、臨床意義:主傷精、血少、痰食內停, 氣滯血瘀。 1)澀而無力傷精、
14、血少。 2)澀而有力實證(痰食積滯、瘀血)。 氣、血、食、痰阻礙脈道,脈行不暢,54,12) 弦脈,1、脈象特征:端直以長,如按琴弦。 脈經:“按之如弓弦狀。” 脈訣刊誤:“ 狀若箏弦,從直中過,挺 然于指下,曰弦。” 瀕湖脈學:“ 如張弓弦,按之不移,綽 綽如按琴瑟弦。” 特點:脈管細、脈力強、兩端繃緊, 觸手點長,緊張度,55,12) 弦脈,2、臨床意義:主肝膽病、諸痛癥、痰飲、 瘧疾等。 弦為肝脈,為氣機不暢之象。 凡肝氣脅痛、腹痛、冷痹、疝瘕、瘧 疾等多見弦脈。 內經:“陽弦頭痛,陰弦腹痛。,56,補充: 臨床上用“弦脈”來描述脈象的兩種概念。 1、指標準的弦脈:如琴弦狀,主氣滯等。
15、2、指脈管粗硬: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脈管硬化, 高血壓病時出現的一種現象。 屬于生理性退化的一種征象。 但這種弦象不能解釋為氣滯,它是因為腎水 不足,不能涵養肝木所致的肝陽上亢征象。 朱丹溪:“脈無水而不軟也,57,15) 緊脈,1、脈象特征:脈形緊急,如牽繩轉索。 脈經:“ 如切繩狀。” 診家正眼:“ 緊脈有力,左右彈指,如絞轉索,如切緊繩。,緊張度,58,15) 緊脈,2、臨床意義:主寒證、痛證、宿食。 寒主收引,脈管內縮故緊。 多見于寒邪內侵引起的傷寒發熱,頭痛咳嗽,心腹痛或脹滿,嘔吐瀉利,陰疝痃癖等。 脈訣刊誤:“ 緊為寒為痛,59,16) 結脈,1、脈象特征:緩而一止,止無定數。 傷寒
16、論“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 2、臨床意義:主陰盛氣結。 陰寒凝滯,心陽被抑。 多見于氣結、血瘀、寒痰、飲食停滯、癥瘕積聚等,均勻度,60,17) 代脈,1、脈象特征:脈來一止,止有定數,良久方 來。 脈經“ 代脈來數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 活人書“ 往來緩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名曰代也。,均勻度,61,17) 代脈,2、臨床意義:主臟氣衰微。 1)臟氣衰微,無力繼續,故脈歇止難復。 診家正眼“代主臟衰,危惡之候”,“心疼奪食,脈三動一止,良久不能自還。” 2)又主痛癥、七情驚恐、跌仆損傷。 “驚則氣亂。,62,18) 促脈,1、脈象特征:數而一止,止無定數。 脈經:“
17、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 瀕湖脈學“ 來去數,時一止復來,如 蹶之趣,徐疾不常。” 2、臨床意義:主陽盛熱實。 邪熱內盛,壅滯脈道,脈行不利,均勻度,63,促結代脈的鑒別,共同點:三種脈均為節律異常的脈象 不同點: 1、促脈和結脈是無規律的歇止(止無定數);代脈是有規律的歇止(止有定數) 2、結脈和代脈是緩而有歇止;促脈是數而有歇止,64,二)診婦人脈,1、診月經脈:“左關尺脈忽洪大于右手” 2、診妊娠脈:經停脈滑 3、診死、活胎脈:“澀在于下,胎冷若冰“ 4、診臨產脈:“尺脈急轉如切繩轉珠” (三)診小兒脈 拇指切三關,65,四、脈診的臨床運用及意義,診斷脈象的變化便可借以判斷病變的部位、性質,推斷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養師考試應試技巧和試題及答案
- 2024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考試復習計劃及試題答案
- 如何開展中介機構的風險管理的試題及答案
- 房地產經紀資格考試要點與試題關聯分析
- 2024年營養師考試過關技巧與答案
- 2024演出經紀人資格考試題
- 社交媒體與演出經紀人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演出經紀人資格考試要點總結
- 疾速提升:2025年房地產經紀試題及答案技巧
- 演出經紀人資格證核心知識點與試題及答案
- 生態修復工程監理工作總結
- 武術傳承與推廣方案
- 存款保險條例培訓
- 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JJF(京) 112-2023 電導率法總有機碳分析儀校準規范
- 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一課一練(含答案全一冊)
- Unit+6+the+admirable+Lesson+2+History+Makers+說課高中英語北師大版(2019)必修第二冊+
-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探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5200字】
- 光伏發電項目試驗檢測計劃
- 公司級員工安全培訓試題含答案(達標題)
- 項目會議管理制度及流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