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初中詩詞補充_第1頁
北師大版初中詩詞補充_第2頁
北師大版初中詩詞補充_第3頁
北師大版初中詩詞補充_第4頁
北師大版初中詩詞補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師大版初中“課標”推薦的古代詩詞補充 1 關 雎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注釋】關雎:雎鳩:水鳥名,即魚鷹。傳說它們情意專一。這里作篇名。它是從詩篇第一句中摘取來的。詩經的篇名都是這樣產生的。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 1057年)住東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統治東方諸侯。“周南”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詩歌。關雎是一首情歌,寫一個貴族男子愛上了一個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結婚。關

2、關:象聲詞,鳥的啼叫聲。好逑:等于說“佳偶”。逑:配偶。荇菜:水草名。寤寐:日日夜夜寤:醒著。寐:睡著了。思服:思念。服:想。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表達對她的愛 慕。芼 :摸,這里是選擇的意思。【譯文】關關鳴叫的水鳥,棲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麗的姑娘,好男兒的好配偶。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麗的姑娘,醒來做夢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來做夢長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來覆去難入眠。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麗的姑娘,彈琴鼓瑟親近她。長短不齊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麗的姑娘,敲鐘擊鼓取悅她。2 兼葭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

3、,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3 次北固山下 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注釋】次:停歇,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三面臨水,倚長江而立。 風正:指順風。海日:太陽從海上升起。殘夜:夜將盡為盡的時候。舊年:過去的一年。指舊年未盡,春之氣息已到,點明節候已到初春。客路:旅途。 鄉書:家信。【譯文】游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碧綠的江水向前。正漲,兩岸江面顯得

4、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風拂面。家書要傳到哪里呢?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4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注釋】1、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為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里還是非常荒遠的地方。2、楊花:柳絮。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凄切。3、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五條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4、隨風:一作“隨君”。夜郎西:泛指湖南西部和貴州一帶地區。夜郎:古夜郎國在今貴州桐梓縣,這里指的是唐代的夜郎縣,在今

5、湖南沅陵縣。5 觀滄海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譯文: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6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

6、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白話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 玉盤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費萬錢。 胸中郁悶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劍環顧四周,我心里委實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 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7春望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注釋】國破山河在:言山河依

7、舊,而人事已非,國家殘破。春到京城,而宮苑和民宅卻荒蕪不堪,雜草叢生。這兩句有兩種解說:一說是詩人因感傷時事,牽掛親人,所以見花開而落淚(或曰淚濺于花),聞鳥鳴也感到心驚。另說是以花鳥擬人,因感時傷亂,花也流淚,鳥也驚心。二說皆可通。連三月:是說戰爭從去年直到現在,已經兩個春天過去了。抵萬金: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極言家信之難得。渾欲:簡直要。欲:將要。不勝簪:頭發少得連發簪也插不住了。勝:承受【譯文】國家已經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人流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

8、鳴,但心里因為和家人離別而憂傷,聽了鳥鳴,不但不高興,還讓人驚心。戰亂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家里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能夠抵得上一萬兩黃金那么寶貴。因為憂傷煩惱,頭上的白發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住了。8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注釋】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歲暮,從和州返回洛陽,途經揚州與白居易相會時所作。酬: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使君:稱刺史。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兩湖一帶。劉禹錫先后被貶到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夔

9、州古屬巴國,其它地方大都屬楚國。二十三年: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官,前后共二十三年。棄置:拋棄。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爛柯人: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片刻,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長(zhng):增長,振作。【譯文】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

10、時光景。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個杯美酒振奮精神。9雁門太守行 李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注釋】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甲:鎧甲,戰衣。角:古代軍中的號角。燕脂:即胭脂,色紅,比喻血。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易縣一帶。君:皇帝。黃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以招聘人材。玉龍:指寶劍。10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注釋】折戟:指殘破的戟(兵器)。

11、銷:銹蝕。前朝:以前的年代。周郎:吳國的年青將領周瑜。銅雀:即銅雀臺。二喬:喬公二女,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譯文】沉埋在沙中折斷的戰草還沒有腐蝕,自己拿起來磨洗認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東風給周郎方便,銅臺中深鎖的就會是二喬。 11無題 (其一)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注釋】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 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

12、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象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賞析】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很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

13、情詩。整首 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 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 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 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能夠盼望的是七、八兩 句中的設想:但愿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12無題 李商隱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注解】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3、送鉤:也稱藏鉤。

14、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4、分曹:分組。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僅僅借喻宴會時的熱鬧。6、鼓:指更鼓。7、應官:猶上班。 8、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后,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譯文】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象隨風飄轉

15、的蓬蒿。13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譯文: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有。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1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注釋】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

16、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15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注釋】:密州:今山東諸城。:黃:黃犬。蒼:蒼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漢羽林軍戴錦蒙帽,穿貂鼠裘。這里與下句“千騎”均指蘇軾的隨從。:報:告、語。傾城:指全城觀獵的士兵。:孫權曾親自射虎于凌亭,這里借以自指。:節:符節。漢時馮唐曾奉文帝之命持節復用魏尚為云中太守。這里以馮唐自比,有不服老與赴邊的兩屋意思。:會:

17、當。如滿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古時以天狼星主侵掠,這里以天狼喻西夏。16登飛來峰 王安石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注釋】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于八尺。3. 緣:因為。4.雞鳴見日升:雞鳴時能夠望見太陽升起【譯文】飛來峰頂聳立著千尋的高塔,聽說塔上雞叫時能看見朝陽升起。不怕浮云遮住遠望的雙眼,只因為自己身體站在山的最高峰。17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18、! 【注釋】破陣子:詞牌名。題目是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挑(tio)燈:把油燈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夢回:夢醒。吹角:軍隊中吹號角。連營:連接成片的軍營。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頭駿牛,名叫“八百里駁(b)”。麾(hu)下:指部下將士。麾,古代指軍隊的旗幟。炙(zh):烤熟的肉。五十弦:古代有一種瑟有五十根弦。詞中泛指軍樂合奏的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反映邊塞征戰的樂曲。的(d)盧:一種烈性快馬。相傳三國時劉備被人追趕,騎“的盧”一躍三丈過河,脫離險境。霹靂(p l):響聲巨大的強烈雷電。了(lio)卻:完成。天下事:指收復中原。 【譯文】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見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

19、。把熟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完成君王統一國家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18山坡羊 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釋】山坡羊:元曲牌名。潼關:關口名,在今陜西省潼關縣東北。峰巒:山峰和山巒。山河表里:指潼關地勢險要,外(表)有黃河,內(里)有華山。西都: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意躊躇:思緒起伏翻騰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狀態。經行處:經過的地方。宮闕:泛指宮殿。興:興盛,與下

20、邊的“亡”(滅亡)相對,指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譯文】華山的山峰從西面聚集到潼關來,黃河的波濤洶涌澎湃,潼關古道連接著關內華山和關外黃河。西望長安,心神不定,感慨萬端。令人傷心的是經過秦漢宮殿的遺址,昔日秦皇漢武的萬間宮闕都已蕩然無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蕭條。國家興起,受苦受難的是黎民百姓;國家滅亡,受苦受難的還是黎民百姓。19已亥雜詩 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釋】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3恃(sh):依靠。4喑(y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

21、抖擻:振作精神。6降:降生。【譯文】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不過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20 已亥雜詩 清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翻譯: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21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臘酒:頭一年臘月釀制的酒。 :足雞豚(tn):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肴。豚

22、,小豬,詩中代指豬肉。 :山重水復: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綠柳繁茂蔭濃,鮮花嬌艷明麗。 :簫鼓:吹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古風存:保留著淳樸古代風俗。 :若許:如果這樣。閑乘月:有空閑時趁著月光前來。 :無時:隨時。叩(ku)門:敲門。【譯文】 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你吹著簫,我擊著鼓,結隊喜慶,春社祭日已臨近,布衣素冠,簡樸的古風依舊保存。 從今日起,如果允許乘著月光閑游,我這白發老翁也要隨夜乘興,拄著拐杖,敲開柴門 【賞析】 這是一

23、首樸實自然的山村記游詩。詩人用真摯的感情,明朗的筆調,描繪了山村景物和農家習俗,生活氣息十分濃郁。 詩中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家鄉的風光和習俗,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詩的頭兩句,用“莫笑”和“足雞豚”這些親切的詞語,表現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摯的情態。詩的第三、四兩句對山村風光的描繪,是歷來為人稱頒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復”二字同義,再和“疑”字一起,寫出了山水重疊回環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襯,再和“又”字一起,描繪出綠樹蔭蔭、鮮花灼灼,令人驚喜的景象。詩的第五、六兩句,寫這里的民風民俗,簫鼓齊鳴,衣冠簡樸,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贊美。詩的最后兩句,作者抒發感情。這里的

24、熱情招待,優美風光,淳樸民俗,使詩人興致勃勃,但詩人沒有直接敘述這種心情,而是通過另一種形式曲折地表現,說“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足見興致濃厚而強烈。 22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hu)下炙(zh),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音:d)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首句“醉里挑燈看劍”是現實醉態的寫照。辛棄疾遭貶閑居,胸中郁悶,唯有借酒消愁,不覺酩酊大醉。不過酒醉之后也不忘收復大業,于是,撥亮燈光,深情的注視以前伴他馳騁殺場的寶劍.“挑燈”意為將油燈撥亮,用詞十分精當,既點明“看劍

25、”的時間是夜晚,又極其細致的勾勒出詞人仔細端詳寶劍的神態,從而顯示出詞人在刀光劍影中殺敵報國的迫切愿望。開篇一句雖是“醉態”描寫,但醉意朦朧中抽劍在手,蘊含殺機,為全篇定下了雄渾的基調。 從“夢回吹角連營”到“ 贏得生前身后名”描寫的是夢境。“夢回”二字點明此事。夢境中又回到了當年的軍營生活,耳邊傳蕩著陣陣響亮的號角。詞人21歲時曾組織2000人馬參加農民領袖耿京的抗金義軍,持續襲擊金兵后方,聲勢浩大。失敗后率萬人渡淮,奔赴南宋南渡近三十年,詞人夢寐以求就是能重新指揮千萬雄師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寫戰前的充分準備。“八百里”指牛名,“五十弦”指軍中的各種樂器

26、。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出兵開戰之前,戰士們興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軍營里奏響了雄壯的戰歌。充足的給養保證了將士們旺盛的士氣,雄壯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將士們必勝的斗志。雖未開戰,但詞人已表達出了胸有成竹、戰無不勝的信心。 “沙場秋點兵”預示著激戰即將開始。僅僅五個字,就把雄壯威武的陣容描繪的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飄飛的戰旗,一陣陣點兵出征的號角,一隊隊沖鋒陷陣的人馬,一把把寒光閃亮的刀槍,所有這個切構成一幅莊嚴、肅殺的畫面,顯示了將士們無堅不摧的決心。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描寫驚險激烈的戰斗場面。它如特寫鏡頭,使我們好像看到了的盧馬在戰場上風馳電掣般飛奔,義軍與敵人展開激戰,開弓放箭之聲如霹靂

27、轟響。“的盧”為良馬名,后來常指英勇善戰的良馬。“弓”“馬”代指武藝高強、殺敵報國的義軍將士。這兩句連用兩個比喻生動的描繪了戰斗場面的激烈,進一步刻畫了沖鋒陷陣、英勇無比的英雄形象,是詞人早年戰斗生活的真實寫照。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描寫大功告成后的喜悅,抒發英雄的理想這兩句的意思是生前要報效祖國、收復中原,死后要留下建功立業的美名。字里行間洋溢著忠君報國的理想,使詞的感情上升到了極點。 結句“可憐白發生”筆鋒陡轉,使詞的感情突然從高亢跌落下來,轉為低沉。詞人的理想是收復中原,現實卻是當權者偏安江南。詞人只能一聲悲憤的長嘆,盡吐壯志難酬的感慨。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燈看劍”相照應,都

28、是描寫現實,又與中間的夢境形成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從而更有利的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憤。 這首詞基調豪邁高昂,大氣磅礴,藝術成就極高。其一,構思層層遞進。整首詞按照“醉態夢境現實”謀篇布局,有條不紊。夢境中又體現了“戰前準備、沙場點兵、沖鋒陷陣、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動的描繪了一個愛國者馳騁沙場的全過程。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從而領略到作者運筆自如而又章法嚴謹的特色。其二,結構奇特巧妙。雙調詞一般是上片寫景,下篇抒情。這首詞打破了這種格式,首尾兩句相互照應,描寫現實,中間八句一氣呵成,描寫夢境,夢境里追憶往事,豪邁激昂,現實中壯志難酬,沉痛悲憤,二者對比鮮明,深化主題。這種奇

29、特巧妙的結構與內容配合得天衣無縫,顯示了辛棄疾在藝術上的獨創精神。2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

30、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這首詩可分為三節。第一節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五個開口呼的平聲韻腳傳來陣陣風聲。“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勢迅猛。“風怒號”三字,音響宏大,讀之如聞秋風咆哮。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一句不但富有動作性,面且富有濃烈的感彩。詩人好容易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故意同他作對似的,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草,怎能不使詩人萬分焦急?“茅飛渡江灑江郊”的“飛”字緊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沒有落在屋旁,卻隨風“飛”走,“

31、飛”過江去,然后分散地、雨點似地“灑”在“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很難弄下來;“下者飄轉沉塘坳”,也很難收回來。“卷”、“飛”、“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態不但組成一幅幅鮮明的圖畫,而且緊緊地牽動詩人的視線,撥動詩人的心弦。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并沒有抽象地抒情達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觀描寫之中。我們讀這幾句詩,分明看見一個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又一層地卷了起來,吹過江去,稀里嘩啦地灑在江郊的各處;而他對大風破屋的焦灼和怨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們心靈上的共鳴。 第二節五句。這是前一節的發展,也是對前一節的補充。

32、前節寫“灑江郊”的茅草無法收回。是不是還有落在平地上能夠收回的呢?有的,不過卻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無力”五字宜著眼。如果詩人不是“老無力”,而是年當壯健有氣力,自然不會受這樣的欺侮。“忍能對面為盜賊”,意謂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盜賊!這不過是表現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而已,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辦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無可奈何了。用詩人又呈吳郎一詩中的話說,這正是“不為困窮寧有此”!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些并不值錢的茅草。這個切,都是結尾的伏線。“安得

33、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愿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歸來倚杖自嘆息”總收一、二兩節。詩人大約是一聽到北風狂叫,就擔心蓋得不夠結實的茅屋發生危險,因而就拄杖出門,直到風吹屋破,茅草無法收回,這才無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當然又與“老無力”照應。“自嘆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詩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嘆息,未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協助,則世風的澆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嘆息”的內容,也就十分深廣!當他自己風吹屋破,無處安身,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協助的時候,分明聯想到類似處境的無數窮人。 第三節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34、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而密集的雨點即將從漠漠的秋空灑向地面,已在預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兩句,沒有窮困生活體驗的作者是寫不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不但是寫布被又舊又破,而是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成都的八月,天氣并不“冷”,正因為“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所以才感到冷。“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一縱一收。一縱,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一收,又回到“長夜沾濕”的現實。憂國憂民,加上“長夜沾濕”,怎能入睡呢?“何由徹”和前面的“未斷絕”

35、照應,表現了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這種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鐵的艱苦處境激發出來的。于是由個人的艱苦處境聯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水到渠成,自不過然地過渡到全詩的結尾。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

36、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因為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這首詩里描寫了他本身的痛苦,但當我們讀完最后一節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如果說讀到“歸來倚杖自嘆息”的時候對他“嘆息”的內容還理解不深的話,那么讀到“嗚呼!何時眼

37、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總該看出他并不是僅僅因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嘆、而失眠、而大聲疾呼吧!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但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并發生過積極的作用。注釋:1.掛罥:懸掛。2.忍能:竟能忍心這樣干。3.入竹去:跑進竹林。4.俄傾:不久,頃刻之間。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濃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來了。5.布衾:棉被。6.嬌兒惡臥踏里裂:指稚子睡覺時雙腳亂蹬,把被里都蹬爛了。7.雨腳如麻:形容漏進屋子里的雨水密集。8.喪亂:指安史之亂。9.何由徹:

38、怎樣才能熬到天亮呢?10.大庇:全部遮蓋、保護起來。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當是泛言貧寒的人們。譯文: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逐步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像線

39、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24觀刈麥白居易 唐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

40、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譯文】: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 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前行后攆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們正操勞在南岡。 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梁灼烤著火般的太陽。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僅僅貪圖這夏日好天長。 更有那些窮苦的婆娘,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俺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饑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成年價到頭來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

41、天到晚怎也不能遺忘。【賞析】: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僅僅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 寫到此處,這個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體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宮中重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

42、又相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個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

43、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但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撼了,顫栗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這樣的詩句,里面包含著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啊!因而這首觀刈麥在敘事當中是有著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為一體的。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賣炭翁中“可憐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