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資料收集于網絡,僅供參考 測樹學總結一、名詞解釋測樹學:測樹學是以森林為研究對象,研究和測算樹木、材分、材產品的材積(蓄積)、生長量、重量以及收獲預估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科。誤差:分為過失誤差、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 。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會區分,可能會出選擇 根徑:貼著地面的樹干的直徑。地徑:距根徑10cm處的直徑。胸徑:距根徑1.3m處的直徑。伐倒木(felled tree) :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椏所剩余的主干。樹干材積:指根徑(伐根)以上樹干的體積。樹高:樹干的根頸處到主干梢頂的長度稱為樹高。枝下高分為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冠幅:根幅:樹干直徑:指垂直于樹干軸的橫斷面上的直徑(Diameter)。用D或d表示胸高直徑:位于距根頸1.3m處的直徑,簡稱為胸徑(DBH,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樹高(tree height):樹干的根頸處至主干梢頂的高度。胸高斷面積(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 :樹干 1.3m處的斷面積。樹干材積:指根頸以上樹干的體積(volume),記為V。 樹干直徑隨從根頸至樹梢其樹干直徑呈現出由大到小的變化規律,變化多樣。影響因子:1)內因:遺傳特性、生物學特性、年齡和枝條著生情況;2)外因(環境條件):立地條件、氣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經營措施等 任何規則的幾何體,若要計算其體積必須先知其形狀。樹干形狀是由樹干的橫斷面形狀和縱斷面形狀綜合構成。樹干橫斷面:假設過樹干中心有一條縱軸線(稱為干軸),與干軸垂直的切面。 樹干橫斷面形狀近似圓形,更接近橢圓形。為了計算方便通常視其為圓形,平均誤差不超過3。 樹干橫斷面的計算公式為: 縱斷面:沿樹干中心假想的干軸將其縱向剖,所得縱剖面的形狀。干曲線:圍繞縱剖面的那條曲線干曲線方程將干曲線用數學公式予以表達。干曲線自基部向梢端的變化大致可歸納為:凹曲線、平行于x軸的直線、拋物線和相交于y軸的直線這4種曲線類型。干曲線圍繞干軸旋轉可得四種幾何體:凹曲線體(D)、圓柱體(C)、截頂拋物線體(B)和圓錐體(A) 。1)孔茲(Kunze、M.,1873)干曲線式 : y2=pxr式中 y 樹干橫斷面半徑;x樹干梢頭至橫斷面的長度; P系數; r形狀指數。形狀指數(r)的變化一般在03,當r分別取0、1、2、3數值時,則可分別表達上述4種幾何體。2)分段二次多項式(Burkhart and Max,1976) :式中 y =d2/D2; x=h/H; b1b4系數; d在樹干h高處的帶(去)皮直徑; h地面起算的高度或至某上部直徑限; D帶皮胸徑(cm) ;H全樹高(m) 。立木高度:一般用測高器測定(H1.3 m時, 說明f1.3是關于r的減函數。當r=1,干形為拋物線體,則 f1.31/2。當r=2,干形為圓錐體,則 f1.31/3。當r=3,干形為凹曲線體,則 f1.31/4。當H低矮時,即 f1.3是關于r的增函數。解得:當r=1時,h3.304 當r=2時,h4.586 當r=3時,h7); 混交林(mixed stand) 由兩個或更多個樹種組成的林分 。 在混交林中,常以樹種組成系數表達各樹種在林分中所占的數量比例。 樹種組成系數某樹種的蓄積量(或斷面積)占林分總蓄積量(或總斷面積)的比重 樹種組成系數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樹種組成系數之和等于“10”。 由樹種名稱及相應的組成系數寫成組成式,就可以將林分的樹種組成明確表達出來。 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 優勢樹種 在混交林中,蓄積量比重最大的樹種 主要樹種(或目的樹種)在一個地區既定的立地條件下,最適合經營目的的樹種 。 主要樹種有時與優勢樹種一致,有時不一致。當林分中主要樹種與優勢樹種不一致時,若兩者蓄積相等,則應在組成式中把主要樹種寫在前面。 樹木自種子萌發后生長的年數為樹木的年齡(age of tree) 林分年齡林分內林木的平均年齡。可用年、齡級或齡組來表示同齡林 林木年齡相差不超過一個齡級的林分 。異齡林 林木年齡相差在一個齡級以上的林分 ,如天然林注意林分年齡的確定方法1.年輪法 2.生長錐 3.查樹枝輪 4.調查 人工林查閱造林術檔案或訪問的方法 5.目測法條件平均高:在樹高曲線上,與林分平均直徑相對應的樹高,稱為林分的條件平均高,簡稱平均高,以HD表示。樹高曲線:反映樹高隨胸徑變化的曲線稱為樹高曲線。徑階平均高:從樹高曲線上根據各徑階中值查得的相應的樹高值,稱為徑階平均高。優勢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優勢木或亞優勢木高度的算術平均數,用HT表示 。確定方法:在林分中每100m2或200m2選1株最高或胸徑最大的樹木測定其樹高取平均值。 標準地調查法:根據標準地調查結果按面積比例推算全林分結果的調查方法稱作標準地調查法。臨時標準地用于林分調查或編制營林數表,只進行一次調查,取得調查資料后不需要保留。 固定標準地適用于較長時間內進行科學研究試驗,有系統地長期重復多次觀測,獲得定期連續性的資料選擇標準地的基本要求(1)標準地必須對所預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標準地必須設置在同一林分內,不能跨越林分:(3)標準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開的調查線,且應離開林緣(至少應距林緣為1倍平均高的距離);(4)標準地設在混交林中時,其樹種、林木密度分布應均勻。標準地的形狀 一般為正方形、矩形或園形。標準地的面積每木檢尺(tally) 即測定標準地內每一株樹木的胸徑。每木檢尺的步驟:1)用輪尺或圍尺測定每一株樹的胸徑,按實測直徑或按徑階記錄;2)徑階大小的確定3)起測徑階 4)劃分材質等級 5)注意事項6)計算林分平均直徑。林分直徑分布:林分內林木株數按徑階的分配狀態,也稱作林分直徑結構。林分結構:指樹木再林分中的分布狀態林分直徑結構:在林分內各種大小直徑林木按徑階的分配狀態,稱作林分直徑結構,亦稱林分直徑分布。相對直徑(Ri):林分中各株林木胸徑(di)與林分平均胸徑(Dg)的比值。森林分子:在同一立地條件下生長發育起來的同一樹種同一年齡世代和同一起源的林木。林分樹高結構:在林分中,不同樹高的林木按樹高組的分配狀態,稱作林分樹高結構,亦稱林分樹高分布。樹高曲線:若以縱坐標表示樹高、橫坐標表示徑階,將各徑階的平均高依直徑點繪在坐標圖上,并依據散點的分布趨勢可繪一條勻滑的曲線,它能明顯地反映出樹高隨直徑的變化規律,這條曲線稱為樹高曲線。形高(fh):在材積三要素中,形數與樹高之乘積稱作形高立地質量:立地質量又稱地位質量,指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類型的生產潛力.它是對影響森林生產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氣候、土壤、和生物)的綜合評價的一種量化指標。立地和立地質量立地 “林地環境和由該環境所決定的林地上的植被類型及質量”(美國林學會,1971)。立地是森林或其他植被類型生存的空間及與相關的自然因子的綜合。它有兩個含義,(1)立地這個詞具有地理位置的含義(2)它是指存在于一個特定位置的環境條件(生物、土壤、氣候)的綜合。立地在一定的時間內是不變的,而且,與生長于其上的樹種無關。 立地質量則指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類型的生產潛力.一個既定的立地,對于不同的樹種來說,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立地質量評價的結果。立地的調查應包括兩個內容,一個是立地的分類,一個是立地質量的評價。一般來說,具體的森林經營工作總是針對一定的樹種和一定的地理區域而言,因此,在林分調查中關于這部分內容是以立地質量評價為主。 立地質量的評定方法:直接評定法(1) 根據林分蓄積量或收獲量評定立地質量利用固定標準地或根據林分蓄積量的歷史記錄評定立地質量利用正常收獲表的蓄積量估計值評定立地質量(2) 利用林分高評定立地質量 生長在立地質量好的林地上的樹木材積生長快,樹高生長也快。 林地生產力的高低與林分高之間有著緊密關系,在相同年齡時,林分越高,林地的立地條件越好,林地的生產力越高。 樹高也比較容易測定,與平均胸徑及蓄積量相比,受林分密度影響較小。 利用林分高已成為林業上最常采用的評定立地質量的方法。主要為地位級法和地位指數法。間接評定法 根據不同樹種間樹木生長量之間的關系進行評定的方法。 多元地位指數法(也稱為綜合法)。指示植被法。 林分密度是指單位面積林地上林木的數量。林分密度是評定林分中林木間擁擠程度的指標。林分密度指數(Stand Density Index,簡稱SDI)是利用現實林分的株數(/ hm2)與林分平均胸徑(Dg)之間預先確定的最大密度線關系計算而得。 每公頃斷面積:林地上每公頃的林木胸高斷面積之和。立木度:現實林分與生長最佳、經營最好的正常林分進行比較所得到的相對測度 。地位級:地位級(site class) 依據既定樹種的林分條件平均高(HD)及林分年齡(A)由該樹種的地位級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質量或林分生產力相對高低的等級。 地位指數:某樹種林分在標準年齡(reference age)(亦稱基準年齡)時優勢木平均高作為評定立地質量的指標。 它是反映林分中林木間擁擠程度的指標我國現行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標主要有: 1)株數密度 單位面積上的林木株數 ,其單位為株/hm2。 2)郁閉度 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 。稱為郁閉度以Pc表示。郁閉度一般以小數表示,記載到小數點后兩位。 3)疏密度 林分每公頃胸高斷面積(或蓄積)與相同立地條件下標準林分每公頃胸高斷面積(或蓄積)之比 。稱為疏密度以P表示。郁閉度與疏密度的關系:幼齡林:郁閉度大于疏密度; 中齡林:郁閉度與疏密度兩者相近;成熟林:郁閉度小于疏密度標準地:在林分內,按照平均狀態的要求所確定的能夠充分代表林分總體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塊,稱作典型樣地,簡稱標準地。樹冠競爭因子(CCF) 林分中所有樹木可能擁有的潛在最大樹冠面積之和與林地面積的比值 。每株樹木的潛在最大樹冠面積是根據自由樹的冠幅和胸徑的線性關系推算出來的。樣地(plot) 在林分內,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所設置的實測調查地塊 。根據全部樣地實測調查的結果,推算林分總體,這種調查方法稱作抽樣調查法。標準地在林分內,按照典型選取的原則確定的能夠充分代表林分平均水平的調查地塊 。林分蓄積量: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積稱作林分蓄積量。簡稱蓄積(M)。標準木:指定林木平均材積的樹木。(實際工作中依據林分平均直徑Dg、平均高HD、且要求干形中等三個條件選取標準木)樣木:抽樣的樹木。解析木:選取是根據分析生長過程的目的和要求而定的。原條:伐倒木剝去樹皮且截取直徑(去皮)不足6cm的梢頭部分稱原條。原木:原條按照用材需要,截成各種不同規格尺碼的木段稱作原木。鋸材:原木經過割據、加工成適用于不同用途的鋸材。這些木材品種稱為材種。材種結構規律:林分中各材種出材率隨胸徑的變化規律,稱為材種結構規律。早材:樹木的形成層在生長季節向內分側分化的次生木質部細胞,具有生長迅速、細胞大而壁薄、顏色淺等特點,稱為早材晚材:在秋冬季,大多數樹木的形成層增生現象逐漸緩慢或趨于停止,使在生長層外側部分的細胞小、壁厚而分布密集木質顏色比內側顯著加深,這就形成晚材。年輪;年輪是樹干橫斷面上由早材和晚材形成的同心“環帶”。生長輪:由一個生長期形成的圍繞髓心的同心圓叫生長輪。年輪的變異:生長輪不完整的現象。偽年輪:樹木在生長季節內由于病蟲害氣候突變等影響致使生長暫時中斷,經過一段時期后,生長又重新開始。因此在同一生長周期內形成兩個或更多的生長輪,其中不完整的生長輪稱為偽年輪。特點:1.通常比正常的年輪窄。2.生長輪不完整,有重合3.輪廓不是很清楚。斷輪:從樹皮到髓心四個方向年輪數不一致的情況。生長量:一定間隔期內樹木各種調查因子所發生的變化稱為生長,變化的量稱為生長量。生長量的分類及其符號 總生長量 定期生長量Zn 總平均生長量 定期平均生長量n連年生長量Z 連年生長量與平均生長量之間的關系 曲線圖形見課本191頁樹木生長方程:樹木的生長方程是指描述某樹種各調查因子總生長量隨年齡t生長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樹木生長曲線呈S形樹干解析:根據每段斷面上年輪的寬度可以確定樹木各年齡或齡階的直徑生長量,根據斷面高度及相鄰兩個斷面上的年輪數之差可以確定各年齡的樹高生長量從而可以進一步算出各齡階的材積和形數等,這種分析樹木生長過程的方法稱為樹干解析。林分生長量:林分生長通常是指林分的蓄積隨著年齡的增加所發生的變化,而組成林分的全部樹木的材積生長量和枯損量的代數和稱為林分蓄積生長量。 課本204頁(1)毛生長量Zgr (2)純生長量Zne(3)凈增量(4)枯損量Mo(5)采伐量C(6)進階生長量I 林分生長量之間的關系:凈增量=期末材積Vb減去期初材積Va ;純生長量=凈增量+采伐量;毛生長量=純生長量+枯損量 本總結后有考研例題材積差法:利用一次測得的各徑階的直徑生長量和株數分布序列,推算臨分蓄積生長量,這種方法稱為材積差法林分表法:本法是通過前n年的胸徑生長量和現實林分的直徑分布,預估未來的直徑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積表求出現實林分蓄積和未來林分蓄積,兩個蓄積之差就是后n年間的蓄積生長量一元材積指數法:本法是將測定的胸徑生長率,通過一元冪指數材積式轉換為材積生長率式,再由標準地每木檢尺資料求得材積生長量的方法,稱為一元材積指數法。 三種一次調查法必出計算題,要重點掌握,具體步驟見課本205-213頁。角規:是以一定視角構成的林分測定工具。林分生長量:林分生長量是指林分在一定期間內變化的量林分收獲量:指林分在某一時刻采伐時,由林分可以得到的(木材)總量。森林生物量:是指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過程中所產生干物質的累積量。森林生產力初級生產力生物量組成葉面積的測定方法如何測定冠幅面積林分生物量的測定鮮重:樹體在自然狀態下含水時的重量。是砍伐后立即稱量的重量。干重:是指干燥后去掉結晶水的重量。分為氣干重和絕干重。絕干重:競爭指標(單木)林分生長模型樹木生長率實驗形數削度方程 有效數字 徑階的整化(上限排外、下限排外)二、填空題(僅供參考,答案自己寫)1. 測定樹干材積的三要素胸高形數、胸高斷面積、樹高2. 地位指數是根據( 林分年齡A )和(既定樹種優勢高HT)而確定的。3. 材種出材率曲線各材積的( )與( )的相關曲線。152-153頁4. 冠長率是( )與( )之比的百分數。(未講,考研題出過)5. 伐倒木材積測定時,區分段個數越多,( )越小。6. 角規測樹時,Fg越小,儀器誤差( )7. 在角規控制檢尺條件下可測定林分斷面積,株數,( )和( )241頁8. 單分子式( y=A(1-e-rt) )和Richard方程(y=A(1-e-rt)c )Korf方程( y=Ae-bt-c) )9. 收獲表的種類有正常收獲表,( 經驗收獲表 )和( )10. Davis(1987)將生長和收獲模型分為( ),( )和( )11.樹干是由凹曲線體、圓柱體、( )和圓錐體等四種幾何體所組成。12.樹高曲線是指( )和樹高的相關曲線。13.樹木生長量的種類有總生長量、連年生長量、定期生長量、( )和平均生長量14.材積曲線是由( )和樹干材積的相關關系而繪制的。15.典型的異齡林直徑分布為( )曲線,可用負指數函數來描述。17.樹木一年間的生長量即為( )生長量18.人工林最小相對直徑為0.4-0.5,最大相對直徑( )。人工林的直徑分布為常用( )和( )分布函數來描述19材種材積比是各材種材積與( )比值20.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區分段區分,則梢頭長度是( )米21.根據林分起源,林分可分為( 天然林)與( 人工林 )還可以分為)實生林)-由種子繁殖形成的林分和(萌生林)-由根萌發成根蘗形成。與萌生林相比,實生林在幼小時生長較慢,以后生長加快,壽命較長,采伐年齡一般也比萌生林大。天然林由天然下種、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由人工直播(條播或穴播)、植苗、分殖或扦插條等造林方式形成的森林 22.林分中將( )與( )的面積之比稱為郁閉度23.雙因素測定林分生長量時,將林分蓄積生長量作為( )和( )函數24.干重比是樹木的( )與( )的比值25. 樹干直徑測定工具:圍尺、輪尺、鉤尺。(注意使用方法)26. 樹高測定儀器:布魯萊斯測高器、超聲波測高器27. 干曲線自基部向梢端的變化大致可歸納為:凹曲線、平行于x軸的直線、拋物線和相交于y軸的直線這4種曲線類型。干曲線圍繞干軸旋轉可得四種幾何體:凹曲線體、圓柱體、截頂拋物線體和圓錐體28. 單株立木測定特點:立木高度、立木直徑、立木材積29. 形數分為:胸高形數(f1.3)、正形數、實驗形數30. 形數與形率的關系:31. 近似求積法:形數法:V=g1.3h f1.332. 林分調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層,樹種組成,林分年齡,平均胸徑,平均高,林分密度,立地質量,林分蓄積量,林木質量、林分出材率等級和可及度33. 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標:株數密度、每公頃斷面積、疏密度P、郁閉度、林分密度指數SDI、樹冠競爭因子CCF34. 形數、形率及材積結構規律 林木的形數和形率依胸徑、樹高的增加而減小,分別形成反J型曲線變化規律。35. 角規測樹是由奧地利林學家畢特里希創立。同心圓簡單原理及應用看課本36. 影響林分生長量和收獲量的因子:林分的年齡或異齡林的年齡分布、立地質量、林分密度、森林培育措施37. 生長和收獲模型分三類:全林分模型、徑級模型、單木模型。38. 樹木是由樹干(體積占6070)、樹根(體積占15左右)和枝葉(體積占15左右)所構成 。39. 基本測樹因子 :樹木的直接測量因子(如樹干的直徑、樹高等 )及其派生的因子(如樹干橫斷面積、樹干材積、形數等 )。40. 林分調查和森林經營中最常用的林分調查因子主要有以下10種:林分起源、林相(林層)、樹種組成、林分年齡、平均直徑、平均樹高、林分密度、立地質量、蓄積量、材種出材量 三、簡述題1.學習測樹學的目的 2. 測高器的使用方法3.輪尺、鉤尺的使用原理4.說明形數、形率與樹高的關系及變化規律5. 同齡純林直徑正態分布:盡管林分平均直徑不同,但都是形成一條以以林分算術平均直徑為峰點、中等大小的林木數占多數、向其兩端徑階的林木株數逐漸減少的左右近似對稱的山狀曲線。直徑正態分布線的形狀隨著林分年齡的增加而變化,即幼齡林平均直徑較小,正態分布曲線的偏度為左偏其峰度為正值;隨著 林分年齡的增加,林分算術平均直徑逐漸增大,直徑正態分布曲線偏度由大變小,峰度也由大變小,林分直徑分布逐漸接近于正態分布曲線。典型的天然異齡林直徑分布規律(考研考過)同齡純林直徑分布擬合方法?課本82-87頁同齡純林在的直徑結構規律的重要作用?6. 林木高隨胸徑的變化規律 :樹高隨直徑的增加而增大。在每個徑階范圍內,林木株數按樹高的分布也近似于正態。樹高具有一定的變化幅度。在同一徑階內最大與最小樹高之差可達68m;而整個林分的樹高變動幅度更大些。樹高變動系數的大小與樹種和年齡有關,一般隨年齡的增大其樹高變動系數減小。從林分總體上看,株數最多的樹高接近于該林分的平均高(HD)7. 平均胸徑計算方法要掌握;8.如何選擇標準地的基本要求:1.標準地必須對所預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標準地必須設置在同一林分內,不能跨越林分;3.標準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開的調查線,且應離開林緣(至少應距林緣為1倍林分平均高的距離)4.標準地設在混交林中時,其樹種、林木密度分布應均勻。9. 標準表法測定林分蓄積量標準表法:是根據立木材積三要素原理提出的一種確定林分疏密度和林分蓄積量的數表和方法。標準表的編制方法:(1)標準的的設置:n個標準地。 (2)標準地的調查:每個標準地的每棵數的d、h。(3)計算:每個標準地的H、G。 (4)繪圖。(5)求提升系數q0。(6)求G標 : G標=q0*G理。 (7)求HF。 (8)求M標。標準表法的應用:先確定要調查的林子,根據每木檢尺算出林分每公頃胸高斷面積G和林分平均高HD,根據林分平均高在標準表上查出對應于平均高的每公頃標準斷面積G標和標準蓄積M標,然后求出林分的疏密度P,P=G/G標;根據M=P*M標,求出林分每公頃的蓄積。10. 分級標準木法選取標準木的原則?平均標準木法又稱單級法測定林分蓄積量。其步驟為:1.測設標準地,并進行標準地調查。2.根據標準地每木調查資料,統計各徑階的株數及標準地總株數。3計算標準地總斷面積,平均斷面積及平均直徑。 4.確定林分平均高。 5以平均直徑及平均高作為標準木的胸徑和樹高。6實際標準木的大小: 根據計算的標準木的直徑、樹高,在林分內選伐與其大小相近似的樹木,一般以林分平均直徑Dg(5)和平均樹高(5)為準,用區分求積法計算實際準木的材積。或者不伐倒而采用立木區分求積法計算材積。7.標準地蓄積量(M)計算: (62)式中:實際標準木材積;實際標準木斷面積;標準地總斷面積。8換算成每公頃蓄積量 G標/V標=G林/M 11.材積表法測定林分蓄積量一元材積表:根據胸徑一個因子與材積的回歸關系編制的材積數表稱為一元材積表。 又稱地方材積表。一元材積表的編制:(1)資料收集與整理:調查情況、隨機取樣、工具要統一。(2)數據處理。(3)繪圖:剔除異常數據。(4)求回歸方程。(5)求理論材積值。(6)精度計算一元材積表的應用:(一元材積表法)根據外業每木檢尺得各徑階株數,再查該樹種的一元材積表,得各徑階的單株木材積,乘以各徑階株數,即得各徑階材積,總和后,即得標準地蓄積量(M)。 (61)式中 為各徑階株數;為各徑階單株材積。二元材積表:根據材積與胸徑、樹高兩個因子的回歸關系編制的材積數表稱為二元材積表。又稱通用材積表。由二元材積表導算一元材積表:先根據實測樣木各徑階的平均胸徑和平均樹高作樹高曲線圖,依曲線趨勢選方程類型,擬合出合適的樹高曲線方程,然后代入二元材積表中,計算出各直徑的平均材積列表,即為導算的一元材積表。12.簡述削度方程的作用 課本148頁 平均削度:T=(d0-dn)/l d0 , dn分別為大、小頭直徑,可以是帶皮或去皮直徑。 L長度。同一直徑:T越大,V越小。 小頭直徑相同:T越大,V越大。13. 造材原則必考:(1)科學合理、節約的使用木材。(2)先造大材,后造小材。(3)長材不短造,優材優用。(4)逢彎下鋸,缺點集中。(5)按規定留足后備長度(一般為5cm),下鋸時應與樹干垂直,不要截成斜面。(6)對于粗大的枝椏可造材時也應造材,充分利用木材資源。14. 原條檢尺:(1)原條長度檢量:從鋸口量至梢端短徑足6cm處止,以1cm進位,不足1cm的作梢端舍去,經進舍后的長度為檢尺長。(2)原條直徑檢量:原條直徑應離鋸口2.5cm處檢量,以2cm進位,不足2cm時,凡足1cm進位,不足1cm舍去,經進舍后的直徑為檢尺徑。15. 樹木生長方程的性質:(1) 當t=0時y(t)=0此條件稱為樹木生長方程應滿足的初始條件。(2 ) y(t)存在一條漸進線y(t)=A,A是該樹木生長極大值。(3) 樹木的生長時不可逆的y(t)是關于t的連續且光滑的函數曲線。 (4) y(t)是關于t的連續且光滑的函數曲線16. 在樹木生長理論方程中 所有的理論方程都是關于時間的單調遞增函數;不存在拐點的是單分子式方程,其他方程均有一個拐點;曲線有兩條漸近線y=A和y=y。的方程是邏輯斯蒂方程和坎派茲方程;曲線只有一條漸近線y=t的方程是單分子式方程;曲線有兩條漸近線y=A和y=0的是考爾夫方程和理查德方程 邏輯斯蒂方程不適于描述樹木生長但用于種群動態模擬是比較合適的。17. 樹干解析的外業工作(1)解析木的選取(解析木的選取應根據生長過程的目的和要求而定而非最優)。(2)解析木的伐前工作:(1)記載解析木的生長環境; (2)確定根頸位置,標明胸高位置及樹干的南北方向。(3) 伐倒解析木,先測定胸徑,冠長、枝下高等,用粉筆在全樹干上標出南、北方向。用平均斷面積區分求積法分段,由于根頸部膨大,第一段取中央斷面為宜。解析木的伐倒與測定(測樹的全高及1/4、1/2、3/4處的帶皮和去皮直徑。)(4) 截取圓盤(在每個區分段的中點位置截取圓盤,及圓盤編號,須在根頸和胸高處分別截取圓盤)樹干解析的內業工作(1) 確定樹木年齡。查定各圓盤上的年輪個數(0號盤由內向外,其他盤由外向內)(2)各齡階直徑的測定(東西向,南北向各測一個取平均值)在0號盤的兩條直線上,由髓心向外按每個齡階(3年)標出各齡階的位置,到最后如果年輪個數不足一個齡階的年數時,則作為一個不完整的齡階。其余圓盤的兩條直徑線上自外向內標出各齡階的位置,若有不完整齡階,則先將不完整齡階留在圓盤最外圍,再向內逐一標出各完整齡階。(3)各齡階樹高的測定(樹木年齡與各圓盤的年輪數之差,即為達此斷面高度的年齡。以斷面高為縱坐標,以達此高度所需的年齡為橫坐標,標出樹高生長過程曲線(連折線不修勻),從曲線上即可查出各齡階的樹高。繪制樹高生長曲線圖見課本200頁圖7-14)(4)繪制樹干縱斷面圖(要成比例,見課本200頁圖7-15)(5)各齡階材積的計算(各區段材積法用平均斷面區分求積法求,齡階材積用該齡階各區段材積總和加梢頭材積)(6) 計算各齡階的形數(f=V/(/4)*d*d*h)(7) 計算各齡階的生長量(胸徑、樹高和材積各生長量,用普雷勒斯公式計算材積生長率)(8) 繪制各齡階的生長量的生長過程曲線18. 標準地調查及林分調查因子的測算(一)外業1選擇標準地 在周山森林公園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即林分特征及立地條件一致的地段設置400m2的矩形標準地。2標準地境界測量 用羅盤儀測角,用皮尺或測繩量距離。3標準地調查 一人持圍尺測胸徑,一人持竿測高,一人讀高值,二人測冠幅并做記號,一人記錄。(1)每木調查(或每木檢尺) 在標準地內用圍尺測定每株樹木的胸徑,并且測定冠幅。(2)測樹高: 測高器測高精確到0.5m。幼林用測竿測高,精確到0.1m。(3)測定郁閉度 標準地的兩對角線上樹冠覆蓋的總長度與兩對角線的總長之比,作為郁閉度的估測值。 (二)內業 (1)計算林分算術平均直徑(2)計算林分平均直徑:(3)繪制林分直徑結構規律圖:在方格紙上,以橫軸示徑階,縱軸示株數,把每木調查所得的各徑階株數點繪于圖上,聯接各點得析線圖。 (4)每公頃株數與斷面積的換算:將標準地的株數與斷面積分別被標準地面積除,即換算成每公頃株數與斷面積。以下幾道為東林考研題中的簡答題、論述題以及部分計算例題,作為參考!18.簡述角規測樹中選擇角規斷面積系數的原則。19. 繪圖說明人工林直徑分布的動態規律20.繪圖說明樹木生長方程的特點21.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頃株數與平均胸徑之間的關系(繪圖)22. Richard生長方程的生物學假說23繪圖說明材種出材率曲線的變化規律24.有效的林分密度測度應具備哪幾方面的條件四、論述題1.分析一、二元材積表的優缺點,我國林業生產中是如何編制一元材積表的? (一)編表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1編表資料的收集 應同時收集編表和檢驗表兩套樣本,用編表樣本編表,用檢驗樣本檢驗所編材積表的精度。 2編表資料的整理:樣木伐倒后用區分求積法測定材積,并將各樣木的胸徑(D)、樹高(H)及材積(V)建立計算機數據庫作為編制和檢驗材積表的基礎數據。根據所收集的資料,用計算機繪制散點圖,剔除異常數據。(二)一元材積表的編制方法以胸徑為橫坐標,材積為縱坐標作散點圖,根據散點的分布趨勢,選擇合適的方程類型。根據所計算的各方程的擬合統計量,選擇相關系數最大的材積方程,并應考慮最接近圖解法的散點分布趨勢的方程式作為編表的材積式。將各徑階中值代入立木材積式,即求出對應徑階的材積,即為各徑階相應單株平均材積,將其列成表即為一元材積表。2.試述林分模型和徑階分布模型的特點。 這兩個題不是重點,3.試簡述影響林分收獲量的因子,并說明這些因子與收獲量的關系 老師上課沒講五、證明題1.推導說明方程:y=1.3+Ae-k/5式中:(A,k為方程參數,均大于0;y為因變量;x為自變量)的性質,繪出曲線形狀,并說明其適用于描述何種曲線。2.證明平均斷面(Smalian)近似求積公式,推導說明方程:y=1.3+A(1-e-kx)中: A,k為方程參數,均大于0;y為因變量;x為自變量)的性質,繪出曲線形狀,并說明其適用于描述何種曲線。3.試證明實驗形數的基本原理,并說明其優點4.試推導說明Schumacher生長方程(y= Ae-k/t,式中:A,k為方程參數;y為林木大小;t為年齡)性質,并說明其適用性。5. 證明林分平均胸徑林分算術平均胸徑(用方差來證明)六、計算題 (大約40分的計算題)1.已知某原木長4m,0m處直徑為18.0cm,2m處直徑為16.0cm,4m處直徑為13.2cm;試用中央斷面積及平均斷面積近似求積式計算其材積。2.落葉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線為:N=4500Dg-1.550,現實林分中林分每公頃株數為:2580株/hm2,平均胸徑為:14.5cm,計算該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數(SDI)(注:標準直徑為20cm)3.某固定標準地1995年實測蓄積為150m3/hm2,2000年復測為155 m3/hm2,期間間伐量為30 m3/hm2,枯損量為8 m3,試計算該林分的毛生長量,純生長量和凈增量。4.在面積為10 hm2的某人工油松、側柏混交林中,設置一塊標準地,其面積為0.2 hm2,經過標準地調查后得知:油松的蓄積量為44.8 m3 ,側柏的蓄積量為11.2m3.試根據上述數據寫出該混交林的樹種組成式并測算出該混交林分總蓄積量。樹種組成的十分法表示(四舍五入和某一樹種的蓄積量小于5大于2時,則在組成式中用“+”號表示;某一樹種的蓄積少于林分總蓄積的2時,則在組成式中用“一”號表示) 5.一株樟子松的樹高總生長方程為:H=30.5(1-e-0.053t)試計算該樹30年(t=30)時的樹高連年生長量。6.用角規觀測某樹,Fg=1,D=16.0,角規點至該樹水平距=8米,問該樹的計數值7.解析木樹干長15.1米,嚴格按2米區分(即第一段為2米,不是2.6米),問;區分段數( ),梢底位置( ),梢長( ),圓盤個數( )8.某一樹高5年,10年和15年時的總生長量分布為1.2cm,2.6cm,4.6cm,試求各齡階平均生長量和連年生長量。9.用林分表法(均勻分布法)求生長量,測得6cm株數為5株,6cm的生長量=1.2cm;8cm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競技活動承包合同
- 倉庫租賃協議解除流程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鐵路客運服務補救課件
- 2025年廣西高考數學適應性試卷(4月份)(含答案)
- 保姆與家長的互動頻率協議
- 鐵路橋隧無損檢測任務一檢測意義方法及原理23課件
- 鐵路調車綜合實訓調車手信號課件
- 鐵路運輸市場營銷宏觀環境分析課件
- 中國人的臉課件
- 中國上課課件
- GB/T 36547-2024電化學儲能電站接入電網技術規定
- 中華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 汽車發動機火花塞市場洞察報告
- 學校安保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故宮的課件教學課件
- 幼兒園大班安全活動《安全乘坐電梯》課件
- 結構化面試的試題及答案
- 涂料投標書完整版本
- 小學閱讀社團活動總結
- 2024-2025學年小學勞動四年級上冊人民版《勞動》(2022)教學設計合集
- GB/T 22069-2024燃氣發動機驅動空調(熱泵)機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