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廣播電視大學建設畢業論文.doc_第1頁
XX廣播電視大學建設畢業論文.doc_第2頁
XX廣播電視大學建設畢業論文.doc_第3頁
XX廣播電視大學建設畢業論文.doc_第4頁
XX廣播電視大學建設畢業論文.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X廣播電視大學畢業論文(設計)XX廣播電視大學建設畢業論文目 錄摘要Abstract第1章 緒 論.11.1 工程概況11.1.1 建筑概況11.1.2 結構概況11.1.3 設備概況11.1.4 工程難關21.2 工程目標21.2.1 工期目標21.2.2 質量目標21.2.3 安全生產目標21.2.4 文明施工目標21.3 施工作業條件3第2章 施工總體部署.42.1 施工程序42.2 施工方法42.3 主要分部工程施工進度控制42.4 施工運輸52.5 協調管理52.6 施工現場管理機構設置5第3章 施工準備及施工總平面布置.63.1 技術準備63.2 施工準備63.2.1 技術準備63.2.2 現場準備63.3 施工平面規劃布置83.4 勞動力配備8第4章 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措施104.1 基礎工程施工104.1.1 挖土104.1.2 樁點定位104.2 樁基礎施工104.2.1 基礎鋼筋綁扎104.2.2 混凝土施工114.3 主體結構施工措施114.3.1 鋼筋工程114.3.2 模板工程124.3.3 腳手架工程124.3.4 混凝土工程124.3.5 砌筑工程134.3.6 屋面工程144.3.7 裝飾裝修工程144.3.8 門窗工程144.3.9 涂料工程154.3.10 油漆工程16第5章 主要結構部位施工方案及其驗算175.1 地下室降水、排水施工方案175.2 后澆帶施工方案175.3 地下室外墻抗滲施工方案185.4 商品混凝土施工方案185.4.1 概述185.4.2 混凝土的技術要求與措施195.4.3 混凝土原材料投料方式195.4.4 混凝土配合比監測205.4.5 基礎工程混凝土拆模時間的控制205.4.6 混凝土的養護205.4.7 混凝土的強度控制205.5 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溫差控制215.5.1 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215.5.2 砼內實際最高溫度(考慮施工時環境溫度為30)215.5.3 砼表面溫度計算215.5.4 砼內實際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差225.5.5 故底板混凝土溫差控制采用表面覆蓋措施225.6 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技術措施225.6.1 降低水泥水化熱225.6.2 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225.6.3 改善約束條件,削減溫度應力235.7 建筑物沉降觀測方案235.7.1 基準點的設置235.7.2 基準點和觀測點的保護235.7.3 觀測成果管理245.7.4 沉降觀測的具體步驟245.7.5 人群密集區的安全設施方案245.7.6 0.00下安全設施方案255.7.7 安全設施方案255.8 現場標準化、文明施工管理方案265.8.1 現場標準化、文明施工管理目標265.8.2 現場標化管理措施27第6章 冬季、雨季、暑期施工措施.286.1 雨季施工措施286.1.1 加強雨季施工現場管理286.1.2 各分項工程雨季施工措施296.1.3 雨季施工安全技術要求306.2 暑期施工技術措施306.3 越冬維護施工措施30參考文獻.31致謝32XXX廣播電視大學畢業論文(設計)摘 要近幾年建筑技術化在我國得到廣泛的運用,工程建設者勢必對建設的內涵和工程建設質量的優越更加關注。特別是對于施工現場的施工技術人員,如何編寫建筑施工組織設計是一個事關重要的課題。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是以一個單位工程為對象,用以指導單位工程施工全過程各項施工活動的技術經濟和組織的綜合性文件,它是施工單位編制季度、月度、旬施工作業計劃,進行分部分項工程作業計劃,編制勞動力、材料構配件及施工機具等供應計劃的主要依據。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主要依據目前國家對建設工程質量、工期、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降低噪聲、保護環境等一系列的具體化要求,依照建筑法規、條例、標準及有關配套文件和我公司的企業標準等,結合本工程實際,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編制。創造有利條件以最經濟最合理的施工方案解決問題。通過施工組織設計,可以將設計與施工、技術與經濟、前方與后方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整個施工單位的施工安排和具體項目施工組織得更好。要編制一個好的施工組織設計,需要全面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在時間保證、人員安全、施工順序合理的情況下,施工費用相對較省的施工組織設計,才是一個好的施工組織設計。關鍵詞施工組織設計、建筑施工、編制Abstract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builders is bound to the connotatio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ior and more attention. Especiall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personnel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how to prepare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a vital subject. Unit projec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based on the project of a unit as the object, to comprehensive document guiding un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echnical economy and organization, it is the construction unit quarterly, monthly, ten day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lan, were part of project operation plan, the main basis of labor, material preparation components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supply plan.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mainly on the ba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chedule, safety production, civilized construction, noise reduction, Protect environment such as a series of specific require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uilding regulations, regulations, standards and related supporting documents and my companys corporate standards,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comprehensively and meticulous preparation. Create conditions favourable to the most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schem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econom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a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front and the rear organically, to better arrange the whole construction unit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crete projec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To prepare a goo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need to consider all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In time to ensure safety, construction sequence is reasonab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relatively less, it is a good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Key word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IIXXX廣播電視大學畢業論文(設計)第1章 緒 論1.1 工程概況1.1.1 建筑概況本工程為盛和世紀辦公樓施工組織設計,建筑面積為 12827.04平方米,六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建筑結構類別為3類,建筑耐久年限為50年,工程抗震設防等級為6度,防火等級為高層一類,建筑物耐火等級為一級。基礎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樁和混凝土灌注樁基礎。屋面工程:防水等級為一級,防水層耐久年限為25年,設兩道防水,保溫層采用100厚苯板。工程外裝修:墻面為噴涂外墻防水涂料和30厚花崗巖石板。散水坡為細石砼.內裝修:工程室內墻面凡用水房間用防水水泥砂漿抹面,其它房間采用混合砂漿。一層門廳樓地面鋪地磚。地面:20厚1:2水泥砂漿壓實,抹光。頂棚:樓體為水泥砂漿面層。工程特點:各建筑物距離緊湊,結構造型新穎,線角多,工序繁多,施工難度大,工程投入多。1.1.2 結構概況本工程基礎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樁和混凝土灌注樁基礎。詳見單體工程樁基礎平面布置圖。樁身采用C30混凝土樁徑400,HPB235一級鋼筋,HPB235二級鋼筋,樁身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50MM。1.1.3 設備概況電氣:本工程電氣分強電和弱電,強電包括供配電、照明、動力控制、建筑物保護接地等。弱電包括電話、電視、火災報警、可視智能管理監視系統。1.1.4 工程難關(1)工程為二級建筑,建筑物耐久年限為50年。(2)工程合同工期緊,對總承包商的管理、協調、組織能力要求較高。(3)施工質量標準高,工程的結構質量目標為哈市結構優質工程。(4)工程總工期包括一個冬期和二個雨期,主體16層及外裝修工程處于雨期施工。(5)外墻裝飾為抹灰外罩噴涂防水涂料和花崗巖石板,細部工作較多,前期準備及收活工作多,施工難度大。(6)本工程為多層六樓,工期緊,各專業穿插作業面小,需加強施工管理和協調工作。1.2 工程目標1.2.1 工期目標工程于2014年6月15日開工,于2015年8 月20 日竣工。(提前十天竣工)1.2.2 質量目標結構優質工程1.2.3 安全生產目標無重大傷亡事故,輕傷頻率控制在5以內。1.2.4 文明施工目標創建省級安全質量標準化工地。符合國家有關環保法律法規要求。1.3 施工作業條件1.施工現場已平整完畢,施工用電、水已接通;施工人員、材料已進場;施工機械調試完畢;臨時設施已經就位,施工現場硬鋪裝正在進行。2.工程于2014年七月進入主體施工階段。3.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工程尚需經歷一段冬期施工(4月15日前)以后進入常溫施工。第2章 施工總體部署 為確保工程優質高速完成,根據施工合同及施工圖紙設計特點制定統籌施工、協調管理措施,首先從施工程序、施工方法、進度控制、施工運輸和工程的協調管理幾個方面部署如下。2.1 施工程序內裝修工程施工準備-主體工程-地面工程 - 調試、驗收外裝修工程(屋面工程) 2.2 施工方法單位工程:土建、水暖、電氣工程平面流水,立體交叉作業。先地下,后地上;先主體,后裝修;安裝工程穿插進行。主體工程:平面流水,各工種穿插作業。水暖、電等每層預留、預埋緊跟。裝飾工程:由上而下施工;內外裝修和屋面工程組織平行流水作業;門窗工程與外裝修立體交叉作業;樓地面、油漆、涂料工程待外裝修完活后,組織交叉流水。配套工程穿插進行。水暖、電氣平面流水,立體穿插,配合裝修進行施工,做好成品保護和環境保護。2.3 主要分部工程施工進度控制依據工程特點,本工程主體及裝飾裝修施工分為三個主控施工階段。第一階段:主體施工階段:包括主體結構剪力墻、暗柱及梁板、樓梯的施工及內外砌體、屋面、水電預埋安裝等;第二階段:初裝修階段,包括內外墻抹灰、門窗安裝、貼磚、室外庭院、坡道及水電安裝工程、消防、電梯、通風、弱電、外網等其他專業安裝施工;收尾、設備調試階段;2.4 施工運輸從施工場地的緊湊性和材料搬運的需要,本工程基礎施工階段設1臺QTZ125塔吊,設1臺QTZ80塔吊做垂直、水平運輸;主體、裝修施工階段能滿足需要。2.5 協調管理施工中加強對配套工程、地方指定專業部門(如電業局配電系統安裝隊及郵電局通訊安裝隊、公安局消防電氣安裝隊等)協調管理,按設計和規范規定進行質量控制,配合建方工程部管理。2.6 施工現場管理機構設置本工程為順利組織施工,確保工程按合同規定的計劃工期及質量標準完成工程施工任務,對工程的生產調度,技術質量、安全保衛及后勤等方面的工作,實施有計劃的組織協調和管理。第3章 施工準備及施工總平面布置3.1 技術準備1.組織學習圖紙,進行會審通過學習圖紙,熟悉圖紙內容,了解設計要求和施工達到的標準,明確工藝流程,掌握和了解設計圖紙細節。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土建、安裝單位共同進行圖紙會審,徹底將施工圖紙所存在的問題消除在施工之前。2.編制施工方案、預算、加工計劃、進度計劃、資金使用計劃施工方案是統籌規劃該工程進行施工準備和正常施工的全面性技術經濟文件,同時也是編制施工圖預算以保證施工順利進行的先行技術文件之一,是施工交叉搭接、流水順暢進行的先決步驟,作好施工前的預算、加工、進度計劃步驟安排,方可保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構件等按時進場待用。3.2 施工準備3.2.1 技術準備1建立質量保證體系,配備專職施工、質檢技術人員;2熟悉施工設計圖及相關的施工驗收和結構規范。組織參與設計交底及圖紙會審、簽署。3編制和調整施工組織設計,分部、分項工程關鍵部位施工方案,工程施工預算和工料計劃。4編制半成品加工計劃及材料訂貨計劃。5做好施工前,材料試驗、砼試配工作。6做好測量控制點、水準點、沉降觀測點設置。7按貫標要求建立各類技術、質量資料檔案。3.2.2 現場準備1按施工組織設計和進度計劃要求調配、組織各工種勞力進場。2提供建設單位甲供材料計劃,包括規格、型號、品種和數量,供應時間。3自行采供材料按期、按量、按質、組織采購,運輸進場。4場地平整,滿足“三通一平”。施工用電準備施工用電由現場平面布置決定,考慮最短線路布設,沿建筑物四周布置動力、照明主干線。考慮塔機吊物的影響,采用埋地電纜接至主配電箱。各樓層施工用電利用電管井設置垂直電纜,各樓層設置分配電箱。現場施工用電需求量計算如下:P計=1.1(k1 pc+k2 pa+k3 pb)綜合考慮施工用電約占總用電量的90,室內外照明用電約占10,按上式簡化為:P計=1.1(k1 pc+0.1P計)=1.24k1 pc=1.245820.6=433(KW)所以建設單位提供最大供電量200KW即能滿足。但為防止意外停電,我們自備75KW發電機一臺,以滿足混凝土施工需要。施工用水準備:現場施工水管從市政管網接駁,利用高揚程潛水泵抽送至各樓層施工用水區,確保施工用水和混凝土養護用水。現場用水量計算如下:(1)施工用水量:q1=k1 Q1N1K2/(83600)=1.1(100250)+652001.5/(83600)=2.18L/S按每人攪拌100M3砼,砌筑65M3磚計算。(2)消防用水量:q4=10(I/S)(5)施工現場總用水量:Q1=q40.5q1=11.09(I/S)(6)供應網管管徑選擇:D1=4Q1/(v1000)=400mm所以施工現場選用DN40即可。現場排水:現場生活用廢水、雨水、污水利用現場基坑周圍修筑的砼排水溝有組織排進市政排污井。詳見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3.3 施工平面規劃布置本工程施工現場位于二環路以外,且施工臨時用地比較寬闊,故在施工現場設置生產、生活及辦公設施。在施工現場內沿圍墻塔設辦公用房、民工宿舍及食堂。所有臨時設施均采用磚墻石棉瓦屋頂結構。臨時公廁內滿鋪地磚,墻裙采用1.5m高白瓷磚,自動水箱沖洗。食堂、公廁污水經臨時化糞池處理后經300砼管排入建設單位指定的排污點。木工房、鋼筋房為鋼管扣件石棉瓦結構,主體斷水后改作門窗等裝修材料庫房。施工現場設攪拌臺一個,由兩臺攪拌機組成,攪拌臺側設二級沉淀池,生產污水經沉淀后排入建設單位指定的排污點。3.4 勞動力配備公司將根據工程及施工進度,勞動力需用計劃,隨各階段施工的用工情況,隨時調整、配備、滿足工程的需要,形成嚴密的動態管理。施工階段所需勞動力配備情況列于下表。勞動力需用計劃序號工種人數進場時間工作內容1鋼筋工根據工程進度需要進退場2水工3磚工4砼工5架工6抹灰工7涂料工8細木工9油漆工10石工11電焊工12機修工13普工14試驗工15水電工16其它本勞動力需用表人員數量為動態管理,人員高峰時約150人左右。第4章 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與技術措施4.1 基礎工程施工本工程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樁和混凝土灌注樁,樁徑為400 mm。 基礎工程施工劃分為:挖土、樁點定位、鋼筋籠綁扎、振拔樁施工、破樁頭、砼墊層、砌磚模、承臺及承臺梁鋼筋綁扎、砼澆注、基礎砌筑、墻身防潮、基礎回填等十二個分項工程。4.1.1 挖土采用單斗挖掘機挖土,由于施工現場狹小,所以挖土全部外運,挖土放坡比例為1:0.33,在挖土作業時,每班組工作人員必須做好施工記錄,建立交接班制度,因本工程為樁基礎工程,因此,必須按設計標高進行挖土,這樣才能為下部工程破樁頭做好準備。4.1.2 樁點定位在符合設計承臺上皮標高及場平后,開始樁點定位,由放線員先將各軸線分別做好,由技術員及放線員根據樁點與軸線位置關系,將樁位定好,由技術員及放線員逐一校核,直至完全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4.2 樁基礎施工4.2.1 基礎鋼筋綁扎鋼筋運到現場應根據品種規格,按批次分別堆放,鋼筋制作時采用切斷機,鋼筋長度要求準確,其允許偏差為10mm,20以上鋼筋采用焊接(電弧焊),經焊接實驗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4.2.2 混凝土施工砼攪拌:每棟選用強制式砼攪拌機兩臺,配膠輪手推車30臺,作為水平運輸工具。振搗:采用機械振搗,打樁機為振動式打樁機,邊振邊拔,承臺及承臺梁采用插入式振搗棒5套。水平標高控制:樁由樁機控制。鋼筋籠標高承臺用水準儀進行控制。4.3 主體結構施工措施設計內容:本工程為框架結構。主體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最高為C30,梁板梯混凝土為C25。4.3.1 鋼筋工程本工程鋼筋在現場作業棚內加工成型后,用塔吊運送至施工操作面;梁主筋采用閃光對焊連接技術,連接部位交錯布置,同截面內數量小于50%,鋼筋端部錨固長度45d。柱墻筋按照施工層高進行制作。剪力墻鋼筋位置及間距,采用定型鋼筋卡具固定;受力鋼筋凈保護層厚度:柱為30mm,梁為25mm,板墻為15mm;且不小于受力鋼筋的直徑。1.梁鋼筋梁鋼筋施工順序:先綁主梁、后綁次梁,次梁主筋搭在主梁主筋之上。梁中鋼筋接頭采用閃光對焊連接。施工流程圖:支設梁底模板布設主梁下、上部鋼筋、架立筋穿主梁箍筋并與主梁上下筋固定穿次梁下、上部縱筋穿次梁箍筋并與次梁上下筋固定布設吊筋2.樓梯鋼筋施工工藝流程鋪設樓梯底模畫位置線綁平臺梁主筋綁踏步板及平臺板主筋綁分布筋綁踏步筋安裝踏步板側模驗收澆筑砼4.3.2 模板工程本工程梁采用組合鋼模板,現澆板采用多層膠合板,剪力墻采用定制鋼大模板。外剪力墻外模按兩層配備,墻內模按一層配備;梁模采用組合鋼模散支散拆,板模用多層膠合板拼裝,梁柱節點采用整體支模澆筑,支撐均采用鋼管扣件式支撐體系,梁板模板及支撐按三層配備。4.3.3 腳手架工程通過計算,本工程按照每隔六層采用槽鋼一懸挑,槽鋼與主體梁板內的2道套箍套緊,外端伸出1.5米與立桿連接固定,將立桿荷載傳給槽鋼, 槽鋼底部設斜撐,斜撐一端與懸挑槽鋼焊接,一端與剪力墻上預埋鋼板焊接,從而起到卸載作用。4.3.4 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原材料(1)混凝土原材料進場出具出廠合格證,經檢查外觀質量符合要求后,按規范規定取樣,送試驗室復檢,復檢合格后使用。(2)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優質中砂,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的碎石。(3)各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配合比均按試驗室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4)混凝土的投料按重量配合比計量施工,準確控制用水量,加強混凝土坍落度的抽查檢測,每臺班不少于4次。現場設置烘烤設備,進行砂石含水量測定,以便及時調整施工配合比,如有調整,立即通知有關施工人員并掛牌告示。2.混凝土的澆筑(1)暗柱混凝土暗柱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布料機布料澆筑,澆筑前在底部先鋪墊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一層。砼分層澆筑,每層澆筑厚度500。澆筑混凝土時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傾落高度和澆筑厚度,防止離析、漏振,混凝土振搗采用趕漿法,嚴格控制下灰厚度和混凝土振搗時間。柱混凝土澆筑高度控制在2m內,待混凝土沉實、收縮完成后再進行第二次澆筑,并加強柱四角混凝土振搗,防止漏振造成根部結合不良,棱角殘缺現象。混凝土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10左右,振搗時插點均勻、直上直下、快插慢撥,以表面泛漿為止。對于樓板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動器振實,振動時縱橫相互垂直交替進行二次,隨打隨找平壓實。暗柱與梁或板交叉節點處,先澆筑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后澆筑其它強度等級混凝土,其不同等級混凝土接縫處用55篩網封口隔離,分界面在墻柱外邊500mm處。澆筑墻混凝土時,現場采用砼泵和布料管輸送砼至各個部位。泵送混凝土保持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2)梁、板混凝土澆筑梁板混凝土沿平行于主梁方向進行澆筑。先用塔吊吊運混凝土,澆筑梁柱接頭處,隨后泵送混凝土澆筑梁板。混凝土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柱梁板、墻梁板節點處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節點采用專用模具(篩網,木模)控制各強度等級混凝土澆筑范圍,并且這部分混凝土由塔吊料斗先行澆筑。主次梁交接處鋼筋較密,配制同標號細石混凝土,采用人工插搗密實。(3)樓梯混凝土跟隨主體施工同步進行。4.3.5 砌筑工程1.設計要求本工程外側為200厚陶粒混凝土砌塊砌筑,外貼100mm厚苯板,內墻厚190mm及150或90mm厚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塊砌筑。2.材料要求(1)采用陶粒砼空心砌塊,技術要求:容重設計要求78KN/m3,砌塊生產齡期28d,材料驗收執行GB1522994標準。(2)水泥:選用P.O32.5R水泥,材料驗收執行標準GB17592標準。(3)砂選用中砂,材料采購執行標準GB/T1468493標準。(4)水采用飲用水。3.砂漿配合比及配制(1)砂漿配合比由試驗確定。(2)砂漿配合比配料準確度控制為:水泥2%以內;砂、水、石灰膏:5%以內,砂計入其含水量對配料的影響。(3)砂漿采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2min。(4)砂漿隨拌隨用,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分別在拌成后3h和4h內使用完畢,如砂漿出現沁水現象,在砌筑前進行二次拌合。(5)根據規范要求每樓層留設一組砂漿試塊,由專人按規定要求制作。4.墻體砌筑順序由于設備專業安裝要求,砌體墻需分以下兩種情況砌筑:(1)管井圍護墻待機電管井打壓,保溫和驗收后再行砌筑。(2)其余墻體砌至梁底或板底時留置一定高度,砌體沉實后用紅磚擠砌; 4.3.6 屋面工程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級為一級,防水層耐久年限為25年,兩道防水設防,一層SBS防水卷材,一層剛性防水層;屋面保溫層為50厚聚苯乙烯泡沫保溫板。4.3.7 裝飾裝修工程本裝飾裝修工程是工程中最體現其建筑風格和文化蘊含的分部工程,為了保證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達到預計目標,按期圓滿地完成工期安排,保證嚴格按設計施工、選材,并合理布置、精心組織施工,統籌安排,保持與業主、設計、監理、各專業配套隊伍等方方面面密切配合,最終達到業主滿意。針對本工程裝修質量要求高,技術難度大,工程量大,高檔材料多,配套工程繁,工期緊,技術要求高等特點,編制裝修工程各分項質量控制施工技術措施,使參與施工任務的人員施工前即明了各個分項的特點、施工工藝和質量標準等,做到心中有數,有計劃、有組織地完成施工任務。集中體現在室內抹灰,涂料,水泥砂漿、地磚地面,門窗玻璃安裝工程,室外面磚鑲貼及外墻涂料。4.3.8 門窗工程1.門窗質量控制(1)門窗質量嚴格執行顧客提供產品控制程序;(2) 門窗及零附件質量按照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GBJ301-88、JGJ73-91)的規定,按設計要求選用;(3)塑鋼門窗選用的零附件及固定件,除不銹鋼外,均經防腐蝕處理;(4)根據門窗圖紙,檢查門窗的品種、規格、開啟方向及組合件、附件,并對其外形及平整度檢查校正,合格后安裝;(5)成品木門框扇進場嚴格控制含水率12%;2.工序要求所有門窗框安裝在內墻抹灰前安裝結束;所有門窗扇在內墻抹灰后進行安裝;4.3.9 涂料工程1.施工工藝流程清理基層填補縫隙局部刮膩子磨平刮膩子(各二遍)磨平刷涂料(各三遍)2.材質控制(1)材料采購嚴格執行物資采購控制程序;(2)大白粉膏主要組成材料是大白粉、107膠、羧甲基纖維素和水;(3)涂料工程所用的涂料和半成品,均須有品名、種類、顏色、制作時間、貯存有效期、使用說明和產品合格證。(4)涂料工程所有膩子的塑性、易涂性須滿足施工要求。3.操作控制要點(1)涂料工程基體或基層的含水率控制:混凝土及抹灰表面施涂溶劑型涂料,含水率。(2)混凝土及抹灰內墻、頂棚表面薄涂料工程的質量控制要求為:中級。(3)混凝土表面、抹灰表面用膩子配合比(重量比):白乳膠:滑石粉:2%羧甲基纖維素溶液1:5:3.5;(4)涂料采用106內墻涂料,按中級要求三遍成活;(5)刮大白粉膏配合比(質量比):大白粉:107膠:羧甲基纖維素:水50:2.5:0.8:36。(6)刮大白粉膏要求三遍成活;(7)工序操作要求為確保大白面層細膩,涂料施工時,后一遍涂料在前一遍涂料干燥后進行,大白粉膏每天刮一遍,刮第二遍前將面層漿粒和突出部位刮掉,并選用80100目砂紙磨平。(8)刮大白工程的基層須干燥,含水率(八成干)。4.3.10 油漆工程1.質量控制要求:中級油漆(膩子一遍滿刮,油漆三遍成活)2.材質控制:(1)嚴格執行物資采購控制程序及顧客提供產品控制程序;(2)進場各種油漆及輔助材料須有產品名稱、種類、顏色、出廠時間、貯存有效期、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3.使用部位:(1)本工程為成品木門,廠方已完成噴漆工序,在玻璃工程完成后,尚需按規范規定涂刷最后一遍油漆;(2)暖衛管道、散熱器等金屬面油漆;(3)陽臺、雨棚等板底刷乳膠漆,及裝飾品刷防雨漆等。4.油漆基層的含水率要求:(1)木基層表面含水率;(2)混凝土、抹灰面基層表面含水率;(3)金屬面基層表面不得潮濕或有水跡。5.油漆膩子配合比(質量比):(1)木材表面石膏膩子配合比(質量比):石膏粉:清油:水20:7:50(2)金屬表面膩子配合比(質量比):石膏粉:清油:油性或醇酸膩子:底漆:水20:5:10:7:45(3)混凝土、抹灰面乳膠膩子配合比(同刷漿工程)第5章 主要結構部位施工方案及其驗算5.1 地下室降水、排水施工方案1.基坑降水由于本工程在西北角地表水滲透較嚴重,為了保護其基礎順利施工,故考慮在其部位設置集水坑,四周沿基坑周邊留置排水溝,將其水引至集水坑,另外每個承臺及其中簡區均留設集水井,通過潛水泵抽取地下水以達到降底地下水位的目的,基坑降水坑設置具體布置300300500,通過潛水泵抽取地下水以達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基坑降水井設置具體布置詳見第三章。2.連續不斷地抽水。3.確定停止抽水時間,考慮地下水壓力和自身的重力達平衡時方停止降水,本工程考慮抽水至地下結構施工完畢后停止降水。5.2 后澆帶施工方案因本工程地質一半是粉砂土,一半是巖石,為了防止地基不均沉降引起的危害,故在56軸之間部位設置后澆帶。設置地下室后澆帶施工方案如下:本工程根據其結構特點,后澆帶的設置位置詳見附圖后澆帶留設示意圖,首先,通過定位測量放線定出后澆帶位置,該位置內的土體必須向下開挖100(墊層下面),其寬度為2.5m,具體做法先在開挖的坑底做10mm厚素砼墊層,在其墊層上做二氈三油乳化瀝青玻璃布防水層,在底板后澆帶的中部增設止水帶,對于地下室外墻的外側加設二氈三油并以M5水泥砂漿砌120厚磚墻,緊貼墻外側砌筑,寬度為2.4米。其具體做法見附圖后澆帶施工圖。后澆帶的保護措施:1為了防止底板表面施工用水 、雨水及其它水流入帶中,因此考慮在縫兩邊緣澆筑翻邊高出底板50厚的素砼。2為了防止施工雜物掉入縫中,需在縫上加蓋砼蓋板。3在后澆帶部位,后澆帶墊層上口墊上油氈,其寬度為2.4米,防止地下水浸入后澆帶內。后澆帶待主樓建成完畢后再施工,首先打開蓋板,清理后澆帶,將兩側水泥薄膜,表面松動砂石和軟弱的砼層進行鑿除,并用高壓水沖洗干凈,進行基礎底板鋼筋焊接,采用比設計強度高一級(即C40微膨脹砼)的無收縮砼澆搗,并振實加強養護,具體要求詳見砼工程施工方案。5.3 地下室外墻抗滲施工方案地下室外墻抗滲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的一項重要環節,處理不好將會導致不良的后果,故在地下室施工時應對地下室外墻進行抗滲處理,具體處理措施如下:1在地下室外墻水平施工縫處設置止水鋼板,具體位置詳見附圖施工縫留設示意圖及附圖外墻及水池砼防滲抗漏示意圖。2外墻設計厚度400并采用C35S8抗滲自防水混凝土。3水平施工縫清理、打毛、沖洗并嚴格驗收,混凝土澆筑時,先用50厚和原混凝土同標號的砂漿澆筑,然后振搗密實。4特殊部位如:梁、柱、板支座周圍必須派專人振搗。5墻外側澆筑完畢后,在其上粉20厚1:2.5的水泥砂漿,然后在其上做聚胺脂涂膜防水層,外用120厚實心磚保護層進行砌筑。6所有的對拉螺桿必須要止水環,且鋼筋端部必須留倒梯形的木塞,澆筑完畢后,鑿除小木塊,割除鋼筋,用防水砂漿進行補平。5.4 商品混凝土施工方案5.4.1 概述地下室和0.00以上主體結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這必須具有充分滿足結構要求和施工技術、質量要求的良好性能、強度的高效能砼,同時必須具備經濟實用性,高強致密性和施工可靠性。高強混凝土的施工從原材料的選用,外加劑的性能、品種和摻量,攪拌、運輸、泵送和澆筑,試塊的抽制、養護、送檢直至最后的標準抗壓強度值以及氣侯、溫度的變化這一復雜的過程,受到諸多變異因素的影響,而且隨機性很強,每一細小的環節的失誤都會導致混凝土強度波動和質量上的不穩定。因此,商品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實際應用、質量管理和控制是一項系統的技術管理工作。5.4.2 混凝土的技術要求與措施水泥的強度和品種直接影響混凝土抗裂度,水泥品種對坍落度的影響也比較明顯。現已是夏季施工,故宜選用425#或425#以上的標號的礦渣水泥,出廠未過期的水泥不能選用,否則會導致砼初始水化熱和砼溫度的升高,造成坍落度損失、施工困難,降低砼強度。為了滿足泵送高流態要求,水泥用量較大,混凝土水化熱增高,加大混凝土內外溫差,易使構件開裂,因此,控制水泥用量是保證混凝土強度,滿足抗裂度要求、減少砼在攪拌、運輸、泵送、澆筑過程中的坍落度損失的重要一環。粗骨料選用530mm的白云石礦,但地區大量的白云石礦有困難,只有選用質地堅硬的普通碎石。而粗骨料實測抗壓強度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使用普通碎石,混凝土質量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整個技術、質量控制過程必須嚴謹、一絲不茍。碎石采用連續級配,實測抗壓強度不低于90Mpa,壓碎指標不大于10,含泥量0.5。細骨料選用質地堅硬的中砂,細度模數3.02.5,含泥量不大于1.0。根據地區供應的砂子的實際情況,級配較差。因此,采購時必須先提供試樣,經鑒定認可后方可使用。為了減小砼收縮,提高砼的抗滲能力,設計要求在基礎底板砼中宜摻入適量的RPA防滲抗裂劑。5.4.3 混凝土原材料投料方式混凝土攪拌、投料方式和順序對混凝土坍落度、初凝時間 、早期強度等有間接的影響 。因此必須采用二次投料法,即先將水泥、外加劑、黃砂加入進行初攪拌,然后加入拌和水,再加石子,直至規定的攪拌時間。這種投料方式,克服了外加劑不均勻造成的局部混凝土初凝時間過長,坍落度不穩定,混凝土工作度不良等現象,使混凝土獲得穩定的強度。5.4.4 混凝土配合比監測高效砼配合比經過嚴格的計算和試配得出,為了在施工中得到可靠的技術數據,以便進行動態質量控制,對砂、石含泥量、含水率和單位立方用水量以及外加劑的品種、摻量等都有特殊的要求。為此,我們必須實施專門的嚴密監控、協調、記錄、分析和評價,從各相關因素中善于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有效及時的控制高強混凝土施工質量。5.4.5 基礎工程混凝土拆模時間的控制由于混凝土綜合應力變化受到鋼筋的內約束和模板的外約束,所以不宜過早地拆除側模板,一旦混凝土內部溫度下降,混凝土將會發生收縮,因此待混凝土降溫趨于平衡,此時為拆模的最佳時間,一般在3648小時,本工程柱 、梁側模板的拆模時間不得少于40小時。側向模板的拆除一是保證模板的流水周轉快,二是保證混凝土早期養護。5.4.6 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的養護可分為溫差控制、早期養護和常規養護三個階段。溫差控制即根據不同使用性質和不同截面構件采取相應的溫差控制措施,如冷卻循環水管、溫度鋼筋和表面覆蓋、蓄水養護法,降低混凝土中心溫度和表面溫度差。混凝土溫差必須控制在20以下。混凝土早期養護指在最適當的時間拆除外側模后,進行覆蓋養護澆水全濕養護,防止風吹、日曬及晝夜自然溫差,全濕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混凝土常規養護指常溫條件下,全濕養護14天以后仍需養護21天。5.4.7 混凝土的強度控制混凝土強度控制是一項嚴密的技術、質量控制過程。由于諸多變異的影響將會導致混凝土質量不穩定,因此我們必須動用數學方法和動態控制法,直觀地實際地對高強混凝土質量進行全面監測和控制。使混凝土標準抗壓強度值在動態圖上呈正態分布。每一點的上升與下降均會引起監控技術人員的重視,從而分析、評價、找出問題,立即加以解決。5.5 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溫差控制本工程中筒區加厚基礎承臺面積為9.3m8.9m ,厚度1.3m,為隨時了解和掌握砼在水化和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以便于采取有效且經濟合理的優化方法使溫差控制在一定的允許范圍內,并根據溫升情況采取不同的養護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溫降速率,從而達到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應大于同齡期混凝土抗拉強度而產生有害裂縫的目的。下面就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進行熱工計算:5.5.1 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T =(W.Q/C)(1-e-m )現計算其7天值則:T() =410*256*(1-2.718-2.8)/0.96*2400=415.5.2 砼內實際最高溫度(考慮施工時環境溫度為30)則 Tmax=Tj+Tj=15+410.6=39.6()5.5.3 砼表面溫度計算H=h+2h=1.3+20.666(2.333.85)=2.1mT() =Tmax-Tq=9.6()Tb() =Tq+(4H2 )h(H-h)T=30+(44.41)0.4(2.1-0.4)9.6=35.9()5.5.4 砼內實際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差c=Tmax-Tb(c)=39.6-35.9=3.7()5.5.5 故底板混凝土溫差控制采用表面覆蓋措施由上面計算可知,混凝土內外溫差不大,但由于是高溫季節施工,為了防止溫度應力,使砼產生微裂縫,就必須采取加蓋足夠厚的草袋進行溫度控制。所以,中筒區加厚承臺板上采用一層薄膜上覆三層麻袋進行溫差控制。5.6 控制溫度和收縮裂縫的技術措施5.6.1 降低水泥水化熱(1)選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制砼,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等。(2)充分利用砼的后期強度,減少每立方米砼中水泥用量,根據試驗每增減10Kg水泥其水化熱將使砼的溫度相應升降1。(3)使用粗骨料,盡量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粗骨料,摻加粉煤灰等摻合料,或摻加相應的減水劑,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達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5.6.2 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1)在砼澆筑之后,做好砼的保溫保溫養護,緩緩降溫,充分發揮徐變特性,減低溫度應力,夏季應注意避免曝曬,注意保溫,冬季應采取措施保溫覆蓋,以免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發生。(2)采取長時間的養護,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延緩降溫時間和速度,充分發揮砼的應力松弛效應。(3)加強測量溫和溫度監測與管理,實行信息化控制,隨時控制砼內的溫度變化,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基面溫差和基底面溫差,均控制在20以內,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砼的溫度梯度和溫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裂縫的出現。5.6.3 改善約束條件,削減溫度應力采取分層或分塊澆筑大體積砼,合理設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縫或在適當位置設置施工后澆帶,以放松約束程度,減少每次澆筑長度的蓄熱性,減少溫度應力。提高砼的極限拉伸強度(1)選擇良好級配的粗骨料,嚴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強砼的振搗,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和抗拉強度,減小收縮變形,保證施工質量,澆筑后及時排除表面積水,加強早期養護,提高砼早期或相應齡期的抗拉強度和彈性模量。(3)在大體積砼基礎內設置必要的溫度配筋,在載面突變和轉折處、底、頂板與墻轉折處,孔洞轉角及周邊,增加斜向構造配筋,以改善應力集中,防止裂縫的出現。5.7 建筑物沉降觀測方案5.7.1 基準點的設置設置基準的原則是合理埋設,觀測方便,并能保證水準點的穩定,基準點的埋設數量不少于三個,距離觀測點30-50m,基準點的設置應在基坑挖土前15天完成,基準點必須加蓋保護,在觀測平面中,基準點位置應明確標注。觀測點的設置,依據圖紙設計要求。詳見附圖沉降觀測點平面圖。觀測點的設置采用預埋螺牙鐵管,使用活動觀測頭,便于裝拆。裝修前先旋下觀測頭,在柱裝修材料上留孔并預埋套管,裝修完再旋上觀測頭,觀測頭就朝外,便于觀測。5.7.2 基準點和觀測點的保護經常檢查基準點和觀測點有無變動,并防止砂漿落在觀測頭上,將觀測點按觀測平面圖相應的編上號,每次觀測后旋下觀測頭集中保管,下次觀測時再按編號旋上觀測頭,注意防止柱上槽口被雜物堵塞或被現場材料擋住,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碰撞觀測點頭的螺牙鐵管口,詳見圖水準點埋置及觀測頭構造圖。5.7.3 觀測成果管理本工程沉降觀測應有專用外業手薄、記錄表和建筑物平面圖及觀測點布置圖等,并根據沉降觀測成果繪制沉降分布圖,沉降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圖,最后計算整個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量和相對沉降差,每季提供給業主一份資料。工程沉降觀測資料,由專人整理,當每次觀測一周后,提交工程技術科和工程隊各一份,最終將系統觀測資料作為工程技術資料的一部分存檔,并交建設單位一份。5.7.4 沉降觀測的具體步驟本工程沉降觀測采用閉合圈法按一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DS使用級精密水準儀或自動安平水準儀和銦鋼水準尺。建筑物四周至少留出3m的場地,便于閉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