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裝卸工藝.doc_第1頁
港口裝卸工藝.doc_第2頁
港口裝卸工藝.doc_第3頁
港口裝卸工藝.doc_第4頁
港口裝卸工藝.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結合本學期所學內容,分析木材(液體、散水泥、散糧,任選其一)的裝卸工藝系統及裝卸工藝布局。2、 青島港集裝箱(集裝箱、原油、鐵礦石、煤炭、糧食,任選其一)裝卸工藝流程與裝卸工藝布局。(1) 裝卸搬運工具(2) 裝卸搬運系統(3) 裝卸搬運工藝布局 國集裝箱碼頭裝卸工藝方式比較單一,裝卸船作業幾乎全部是吊上吊下方式,即:采用岸邊集裝箱裝卸橋進行裝卸船作業。集裝箱水平運輸采用集裝箱拖掛車或集裝箱跨運車,堆場作業采用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或集裝箱跨運車。1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方式我國幾個主要集裝箱大港如:天津港、上海港、深圳港、青島港、大連港、寧波港、廣州港等均采用這種工藝方式。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方式具有裝卸效率高、操作簡單、作業面大、故障率低、堆場面積利用率高的特點,是我國集裝箱碼頭采用最普遍的方式。經過近20a的運行,均取得了豐富的使用、管理經驗,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走在世界前列。1.1工藝流程工藝流程見表1。表1工藝流程操作過程采用設備裝、卸船集裝箱裝卸橋水平運輸碼頭堆場堆場拆裝箱庫堆場鐵路裝卸線堆場沖洗、修箱場集裝箱拖掛車堆場裝、卸車拆、碼垛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拆裝箱庫集裝箱裝卸車正面吊運車拆裝箱叉車(箱內作業叉車)拼箱貨裝卸車叉車鐵路集裝箱裝卸作業正面吊運車其他作業集裝箱叉車28總339期第4期2002年4月水運工程Port&WaterwayEngineeringTotal339No.4Apr.,20021.2設備配備1.2.1碼頭裝、卸船作業碼頭裝卸船作業大多是配備集裝箱裝卸橋,裝卸橋是集裝箱碼頭裝卸能力的決定性因素,裝卸橋是整個集裝箱碼頭裝卸系統的工作站,1臺集裝箱裝卸橋就形成1條裝卸作業線。80年代我國集裝箱碼頭處于技術和使用操作的起步階段,1個標準的集裝箱泊位配備2臺第1、2代的集裝箱裝卸橋,泊位通過能力10萬TEU。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集裝箱運輸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隨著集裝箱船舶的增大,發展到第3、4代。我國集裝箱運輸開始打破舊的觀念,引來新的概念,1個泊位的通過能力開始提高到20萬40萬TEUa,集裝箱裝卸橋由原來的1個泊位2臺提高到34臺。集裝箱裝卸橋的配備數量根據泊位等級和裝卸船舶的大小而確定。若按碼頭長度配備,一般情況下每80100m集裝箱碼頭岸線配1臺集裝箱裝卸橋。集裝箱碼頭裝卸橋配備數量見表2。表2集裝箱碼頭裝卸橋配備數量集裝箱船舶噸級DWT(t)集裝箱裝卸橋配備數量臺泊位400015000(100017500)121500030000(1750132500)233000040000(3250145000)234000050000(4500165000)450000(65001)451.2.2堆場作業設備堆場作業設備主要包括集裝箱輪胎龍門吊和集裝箱拖掛平板車。其配備數量如下:岸橋(臺數):場橋(臺數)=1:(2.53.5)岸橋(臺數):拖車(臺數)=1:(36)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的數量根據堆場的布置和用途種類的不同而不同,拖車的數量根據在堆場運距的大小而不同。其原則是形成一個連續不間斷的裝卸作業線,保證不間斷的高速裝卸船作業。1.3工藝布置我國集裝箱碼頭工藝布置與國際上傳統的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方式基本相同。前方為裝卸船作業區域,布置集裝箱裝卸橋,裝卸船作業通道,倉蓋板堆放及倒箱作業臨時堆箱區域,以及泊位之間的聯系通道。前方堆場為輪胎龍門吊作業區,集裝箱一般平行于碼頭岸線堆放,后方堆場為輪胎龍門吊或軌道龍門吊作業區。出口集裝箱按輕重箱分別堆放在前方堆場,進口箱按貨票依次堆放在后方堆場。1.3.1碼頭長度及泊位的組合80年代初期,我國集裝箱碼頭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港口集裝箱碼頭是以單個泊位建設。90年代,為適應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需要,全國各大港口,興建集裝箱碼頭,碼頭泊位成組布置(每組2,3,4個泊位),幾個泊位連續順岸布置。碼頭長達1000m以上。以便提高不同尺度船舶靠船作業的靈活性,擴大集裝箱裝卸橋的活動、使用范圍,盡量實現一船多頭裝卸作業,增大裝卸船岸機的作業密度,設備利用率高于泊位利用率,寬突堤、大順岸使碼頭體現規模效應。如:天津港第四港池集裝箱碼頭3個泊位,碼頭長度890m;上海港外高橋二期工程3個泊位,碼頭長度900m;深圳鹽田港區一、二期工程碼頭5個泊位,碼頭長度1500m以上。1.3.2碼頭前沿裝卸船作業區域布置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舶的出現以及超大型船舶對集裝箱碼頭高速裝卸的要求,使得碼頭前沿裝卸船作業區域交通擁擠,布置混亂。為解決這一混亂狀態,其解決辦法:采用高架運輸機械,把集裝箱水平運輸向高空發展;加大前方作業區域的寬度。而目前國內外大多采用后1種方式,即增加碼頭前方作業區域的寬度。其寬度增大到6070m。這一區域主要包括:岸橋跨下部分,岸橋海側軌至碼頭前沿間寬度及陸側軌至前方集裝箱堆場間距離3部分。集裝箱裝卸橋的軌距不同,有16m、22m、24m、26m及30m等數種規格,目前發展趨勢以30m最為普遍。岸橋跨下設集裝箱碼頭裝卸船作業通道,根據岸橋軌距的不同分別設4,5,6條通道。特別是對超巴拿馬型船舶的裝卸船作業,為加快裝卸速度,增加作業密度,同時開56條作業線,因而,岸橋跨下的6條通道全部占滿,作業緊張,交通繁忙,跨下區域成為集裝箱碼頭作業中心地帶,不容其他車輛及輔助活動干擾。近年來,集裝箱裝卸橋海側軌距碼頭前沿線的寬度成了設計中的爭論焦點。海港總平面設計規范(JTJ211-99)(以下簡稱規范)規定其寬度不易小于3m。新設計的集裝箱碼頭,如:煙臺港三期工程集裝箱碼頭海側軌距碼頭前沿寬度為6.5m,可布置1條車輛通行道路;天津港#27、#28、#29碼頭改造成大型集裝箱碼頭的這一寬度為7.5m。可見,碼頭前沿寬度在逐步擴大。其目的是更好地防止船舶靠岸作業及橫搖時與岸橋相撞,再就是在29總339期第4期2002年4月水運工程Port&WaterwayEngineeringTotal339No.4Apr.,2002前方設置1條通道,作為船舶供應、船員上、下船車輛、接送裝卸橋操作人員及其他輔助活動車輛的專用通道。這個寬度的增加很重要,為碼頭作業提供了靈活性,使得輔助活動及車輛與碼頭裝卸船的高速作業區域分隔開來,封閉生產區域,車輛各行其道,提高裝卸速度,保證安全生產。岸橋陸側軌道至第1排堆場的距離大約為30m,其中:布置艙蓋板放置區及23條通行車道。1.3.3集裝箱堆場及道路布置集裝箱堆場平行于碼頭岸線布置,每個堆場6排集裝箱,長200350m(2排堆場并列1組,2組之間設1條橫向通道),縱深最大布置8組16排堆場,約500m。堆場縱向設垂直于碼頭岸線的主道路。規范規定:道路寬度不宜小于25m,間隔為堆場長度200350m。因為靠泊船舶長度不一,靠泊位置靈活安排,因而,不強調按泊位分界布置堆場內縱向道路。前方堆場放出口及中轉集裝箱,后方堆場放進口集裝箱,并布置空箱及冷藏箱堆場。集裝箱堆放高度為35層,平均堆放高度23.5層。冷藏箱可堆放3層,空箱可堆放57層,危險品箱可堆2層。集裝箱堆箱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大板基礎,獨立塊體、條形基礎,也有采用聯鎖砌塊結構的基礎。堆場最后方布置聯系各泊位堆場及進、出港大門的橫向大道,道路寬度25m,車輛右行,上、下行各3個車道。1.3.4集裝箱拆裝箱庫(C.F.S)我國集裝箱碼頭一般都設拆裝箱庫,其面積按拆裝箱的比例而確定。隨著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適箱貨物和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在港內拆裝箱貨物的比例逐漸下降,門到門運輸業務不斷增長。規范規定拆裝箱比例不大于15%,一般每泊位設拆裝箱庫面積40007000m2。拆裝箱庫大多設有站臺,以便于拆裝箱及裝卸車作業。拆裝箱庫的位置一般設在泊位后方、堆場以外區域,其拆裝箱的一側與堆場連接,以形成泊位裝卸作業系統中的一個環節。拆裝箱庫的另一側,也就是把拼箱貨的進港及提貨出港區域大門對外,使載貨汽車不進入集裝箱碼頭區域,以保證港區安全。1.3.5集裝箱碼頭大門集裝箱大門是港口運輸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多個車道,票據處理、辦理交接手續的門房、檢查橋和計量設施等組成。1個車道、1個門房相間布置稱為一道一島式大門,近年來新建的集裝箱碼頭大門多為一道一島式大門。規范中專門增加集裝箱碼頭大門車道數的計算公式。大門車道(閘門)數與泊位數、集裝箱吞吐量等諸多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1個集裝箱碼頭泊位大門設23個車道,2個泊位設46個車道,3個以上的泊位,應設10個以上的車道。集裝箱碼頭大門分為進港和出港兩部分,兩者可以一并布置,可以錯開(相距3050m)布置,也可分開在碼頭區域兩側布置,因地而異,合理選取。集裝箱碼頭大門兩側,特別是進港一側應設有足夠的車輛排隊場地。車輛排隊長度可根據排隊論方法計算,但一般不應少于24個集裝箱拖掛車的長度(5080m)。2集裝箱跨運車方式我國集裝箱碼頭采用跨運車裝卸工藝的有廈門港東渡港區和珠海港九洲港區。2.1工藝流程集裝箱跨運車方式工藝流程比較簡單,裝卸船也采用集裝箱裝卸橋,只是在堆場及堆場與碼頭之間的水平運輸采用集裝箱跨運車。工藝流程見表3。表3工藝流程操作過程采用設備裝、卸船集裝箱裝卸橋水平運輸碼頭堆場集裝箱拖掛車、跨運車堆場拆裝箱庫集裝箱拖掛車堆場裝、卸車拆、碼垛集裝箱跨運車拆裝箱庫集裝箱裝卸車正面吊、叉車拆裝箱叉車(箱內作業叉車)拼箱貨裝卸汽車叉車其他作業正面吊、叉車2.2工藝布置2.2.1碼頭前方裝卸船作業區域碼頭前方裝卸船作業區域寬度為4560m,其中包括:集裝箱裝卸橋跨下用于跨運車走行和集裝箱轉接場地;海側軌至碼頭前沿線范圍;陸側軌至前方堆場用于堆放艙蓋板及布置泊位間的聯系通道的區域。2.2.2集裝箱堆場集裝箱堆場由4部分組成,即裝船準備區,卸船重箱堆放區,空箱堆存區及裝卸車作業區域。裝船準備區放在泊位前方堆場,前方堆場堆箱方向與碼頭岸線垂直。(下轉第36頁)30總339期第4期2002年4月水運工程Port&WaterwayEngineeringTotal339No.4Apr.,2002低對維護航深也有不利影響。萬安水庫的修建對本段航道影響應在收集更多資料后進行進一步分析。5結論(1)贛江西支南昌吳城段河面寬闊,比降平緩,河床由中細砂組成,兩岸土質抗沖性強,來水量豐富,含沙量很小,河床沖淤變化較小,枯水航線和淺灘位置基本穩定,具有發展水運的優良條件。經19871992年航道整治工程經幾個水文年的調整后,水深和航寬增加,河身縮窄,水流得到調整,河勢受到控制,各淺灘水深明顯增加,通航條件大為改善,整治效果明顯,目前已基本達到了級航道的要求。(2)因勢利導,穩定河勢;保護河岸,保留分汊河型;浚槽固灘,束水歸槽整治原則基本上是正確的,所采用的技術路線,即筑壩與疏浚并重,輔以護岸和清障,增加航深,是行之有效的。級航道整治時采用的整治水位為設計水位以上1.5m,整治線寬度為250300m,實踐證明,對大多數淺灘,這些參數基本可行,但對部分淺灘仍不能滿足要求,說明整治線寬度偏大。(3)級航道寬度與河道寬度B、淺灘的平均水深H相關關系好,由式(1)可知,整治線寬度以215m左右最好。(4)在河槽中修建整治工程后,經一定時間的沖淤調整,建筑物的壅水作用將逐漸消除,甚至還可能使水位降落。鑒于目前對整治工程壅水問題仍有不同看法,建議組織專門的水文、地形觀測,收集更多的資料,特別是目前很短缺的洪水期資料。參考文獻:1朱立俊,韓玉芳,佘明富,喻國華,鄱陽湖贛江尾閭淤積特性及對防洪的影響J,河海大學學報海洋湖沼專輯,2000增刊:79-83.(上接第30頁)堆箱寬度約75m(406或2012)。卸船重箱堆場在前方裝船準備堆場之后,相隔20m的堆場道路,堆箱方向與前方堆場相同,也與碼頭岸線垂直。堆場寬度約65m(405或2010)。堆場行距1.51.6m,用于跨運車作業通道,箱距0.4m,堆箱高度23層。空箱及冷藏箱布置在后方堆場。2.3裝卸工藝跨運車使用靈活、機動,作業范圍大。跨運車的配備數量根據裝卸橋的數量而定。一般是1臺裝卸橋配備24臺跨運車。裝卸橋從船上卸下的集裝箱直接放在碼頭面上,裝卸橋跨下或后伸臂工作范圍內,不受等候平板車及裝車對位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加快了卸船速度;同樣,裝船作業時,跨運車把需要裝船的集裝箱送至裝卸橋跨下或后伸臂范圍內。裝卸橋直接從碼頭面取箱,也不受等平板車的影響。使得碼頭前沿成為裝卸船作業的緩沖地帶。集裝箱裝卸橋、跨運車作業各自獨立、互不等待、互不影響,共同發揮其各自的最好裝卸、搬運效率。因而,跨運車方式是加快船舶裝卸作業、提高碼頭吞吐量的好方案。跨運車不僅可直接取、放集裝箱,還可在碼頭前沿和堆場之間、堆場與堆場之間運送集裝箱。取、放、運、送一機多用。省掉了大量的集裝箱拖掛車。跨運車工藝方案是加快集裝箱碼頭裝卸效率,提高碼頭能力,節省裝卸設備投資,簡化工藝流程,降低倒箱率和方便于分步實施的有效措施。我國集裝箱碼頭大多選用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方式,幾乎忽視了跨運車的作業優點,其原因是我國集裝箱運輸起步比較晚,80年代初期正是國際上集裝箱運輸技術處于方案多變、全面開發,需要繼續完善的漫長導入期階段,船舶尺度小,碼頭裝卸能力提高的需求尚不迫切。因而,對集裝箱碼頭工藝方案的引進不可能不受時代的影響和限制。一旦引進了,很快就形成了一種使用和管理上的習慣經驗和勢力。但是我國海岸線長,地域遼闊,相信跨運車這種能夠適應當前集裝箱高速化的裝卸工藝方式,會在我國集裝箱運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年月第期總第期水運工程隨著集裝箱船舶的不斷大型化,大型集裝箱船舶擇港停靠,對港口的要求已不僅是航道水深和較好的服務條件,更重要的是具有高效快捷便利的裝卸工藝系統和較短的在港停留時間。如一艘的超巴拿馬集裝箱船,希望港口在之內完成的裝卸船效率,否則是不經濟的。為了適應這種需求出現了雙小車岸橋、雙英尺岸橋和雙英尺雙小車岸橋等高效岸橋。集裝箱碼頭裝卸作業是個系統工程,僅僅是裝卸船效率的提高還遠遠不夠,如何使與高效岸橋相關的水平運輸、堆場作業及堆場管理等環節合理配置,實現裝卸系統高效化,是集裝箱碼頭裝卸工藝設計所追求的主要技術指標。雙英尺和雙英尺雙小車岸橋的主要技術特征一代代超巴拿馬型集裝箱船舶的出現,對裝卸設備的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滿足快裝快卸的要求,出現了雙英尺和雙英尺雙小車岸橋。雙英尺岸橋如圖所示,雙英尺岸橋的特點是吊具下可同時起吊個英尺或個英尺集裝箱。普通集裝箱岸橋一次只能吊個英尺箱或個英尺箱。理論計算這種新型的雙英尺岸橋單臺裝卸效率比普通集裝箱岸橋高以上。雙英尺岸橋具有套獨立的起升系統以適應一次裝卸個英尺集裝箱,或裝卸個收稿日期:作者簡介:王榮明(),男,高級工程師,從事港口裝卸工藝設計。高效集裝箱碼頭裝卸工藝方案探討王榮明,張國維,龍友(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北京)摘要:提出個與高效岸橋相匹配的高效集裝箱碼頭裝卸工藝方案,并進行初步比較。認為:全自動裝卸工藝系統將成為現代集裝箱碼頭的重要發展方向。關鍵詞:高效;裝卸工藝;岸橋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第期英尺集裝箱,也可以起吊個質量達的英尺集裝箱。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雙英尺岸橋,其雙吊具下的起重量為,單吊具下的起重量為,滿載起升速度為,小車運行速度,起升高度,外伸距大于,軌距。自年首臺在上海港外高橋五期工程成功應用以來已得到世界各個大型集裝箱港口的認可并廣泛使用。雙英尺雙小車岸橋如圖所示,雙英尺雙小車岸橋是繼雙小車岸橋和雙英尺岸橋之后,為迎接航運界進入超巴拿馬時代快速裝卸的又一產物。雙英尺雙小車岸橋是綜合了雙英尺岸橋和雙小車岸橋的優點,同時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來的超大型新型集裝箱岸橋。理論上這種新型岸橋裝卸效率可達自然箱。雙英尺雙小車岸橋的兩個小車一高一低。前小車和雙英尺岸橋一樣可一次性將個英尺集裝箱自船上吊至中轉平臺上。由于船和中轉平臺上的個并排英尺箱是有規則地排放的,因此前小車的兩個吊具可以十分方便地進行對位和裝卸。前小車卸箱后即返身進行第二個操作,它的生產率即是起重機的生產率。雙英尺雙小車岸橋的主小車的起升高度在以上,便于對大船進行裝卸作業;后小車起升高度低于,主要用作自中轉平臺取箱并將箱裝在停在碼頭上的集裝箱牽引車上。后小車設計的速度快于前小車。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雙英尺雙小車岸橋其雙箱吊具下的起重量為,單吊具下的起重量為,主小車滿載的起升速度為,小車速度可達,后小車滿載的起升速度為,小車速度可達以上,最大外伸距大于,后伸距,軌距為。該設備已在青島港投入使用。高效裝卸工藝方案目前,專用集裝箱碼頭裝卸工藝系統的水平運輸主要使用集裝箱拖掛車,堆場裝卸作業設備主要為輪胎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或軌道式集裝箱龍門起重機,這種裝卸工藝系統已不能充分發揮高效岸橋裝卸的特點。隨著高效岸橋在各個專業集裝箱碼頭的應用,業內行家都在研究尋找安全、經濟、合理的高效集裝箱碼頭裝卸工藝系統。雙集裝箱拖掛車方案針對高效岸橋雙英尺吊具下多箱作業的特點,改變以往集裝箱拖掛車單車列隊運行模式,將集裝箱拖掛車成對并列等候在高效岸邊集裝箱裝卸橋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