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縣強力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經驗材料 _0 縣強力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經驗材料 打資源牌唱特色戲強力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中共 縣委 縣人民政府( 2005 年 3 月日) 縣是一個人口大縣、資源大縣。全縣現轄 27 個鄉鎮,總面積 2565 平方公里,總人口 100 萬。近年來,我們按照 “ 主題是發展,主攻是工業,主體是民營 ” 的經濟發展思路,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精神,立足本地實際,打好資源牌,唱響特色戲,加大了對民營企業的培育、扶持和壯大力度,有力地促進了民營經濟大發展。目前,全縣擁有民營企業 1.9 萬家,其中年產銷額過億元的民營企業 4 家,過 5000 萬元的 9 家,過 1000 萬元的 33 家,過 500 萬元以上的 42 家。 2004 年,全縣民營經濟增加值達 34.7 億元,增長 32.8,占全縣 GDP 總值的64.6;實現稅收 1.48 億元,對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 73.9,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縣縣域經濟的主體。我們的主要做法是:一、整合存量資源,促使民營經濟活力大增強。我縣的工業起步較早,曾有各類國有、集體企業 186 家,企業存量資源充足。從 2002 年開始,我們圍繞這些存量資源,運用多種改革形式,大做整合文章,以存量換增量,以增 量換資本,以改制增活力。一是主攻重點,盤活國有工業企業存量資源。我們將縣屬國有企業和市里交辦的瀟湘集團作為改革重點,全力籌集改革成本,努力拓寬資產處置渠道,在加快改革進程的同時,積極拿出企業場地、設備、技術積極對外招商,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改制,催生了一批民營企業。到 2004 年底, 14 家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已全部完成,變現資產 8130 萬元,財政墊資 2200 萬元,滾動安置職工 7500 余人。通過盤活這些國有資產,催生和引進了 16 家上規模的民營工業企業,年產值 4.5 億元。二是因企施策,整合集體企業存量資源。對長期癱瘓,資 不抵債的企業,實行破產;對不符合破產條件,有市場前景的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職工置換成股東,變公有為民有民營;對有利于做大做強本縣支柱產業的企業,實行合理作價、協議出讓或限制競買范圍拍賣,促其長遠發展。如由 29 個股東出資 1000 萬元整體購買原黎海微電機公司,組建了科力電機有限公司,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去年完成產值 1.1 億元,利稅 1500 萬元,是改制前的 3 倍。三是用足政策,盤活土地存量資源。對屬行政劃撥的企業土地,由縣政府收回,拍賣后作國有出讓土地辦理過戶手續,處置土地出讓收入 95 用于安置職工, 5 用作縣中小企業 擔保中心資本金。去年國家土地政策緊縮后,我們嚴控制用地增量,將 60 的用地指標集中發展工業,保證民營企業用地。目前,全縣 49 家國有企業、 137 家集體企業全部實現民營化,盤活資產 5.9 億元,置換職工身份 3.6 萬余人,化解債務 10.6 億元。與此同時,我們還采取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小額貸款等一系列優惠措施,鼓勵因改制而催生的民營企業優先安排原企業職工、新辦企業優先安排下崗職工,近年來,共安排和幫助 1.6 萬名職工實現就業和再就業。通過整合存量資源,改制后的民營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經濟總量比改制前的總和提高了 27.7。 2004 年,全縣冶煉、機電、水泥建材、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實現稅金 6200 余萬元,同比增長 32.4,開創了工業經濟近十年少有的好局面。二、開發優勢資源,推動民營經濟規模大擴張。 資源豐富,特別是以有色金屬、石灰石為主的礦產資源和以水能為主的生態資源最為著名,品種多,分布廣,儲量大,有著發展資源型工業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依托這些資源,積極與沿海產業轉移對接,優先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大企業、大產業、大集團,走出了一條“ 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轉化 ” 的發展之路。一是打造平臺 “ 聚 ” 。為給民營經 濟發展提供載體,我們舉全縣之力,先后建起了 黎家坪工業開發區和白水高新技術項目區,還確定了浯溪、黎家坪、白水、觀音灘等 6 個鎮為民營工業重點鎮,將規模工業企業聚集到重點區域,全縣 95 以上的民營規模企業均在園區和重點鎮落戶,年總產值達 50 余億元。產業的高度集中和企業的連片發展,使全縣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 322 國道沿線的黎家坪、浯溪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建材工業走廊, 30 余家水泥建材企業星羅棋布,初步構建了礦產資源工業的 “ 旗艦 ” 。 2004 年,我們還整合瀟湘水泥集團資源,與香港港龍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一條日產 4000 噸以上的干法旋窯水泥生產線項目協議。竣工后,全縣水泥產業年生產能力將達到 300 萬噸。如白水高新技術項目區創建于 2002 年,目前已引進金豐橡膠、金藤生物科技、新世紀玫瑰油、綠海木業、湖南寶達等 8 家企業入園建設,已初具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之勢。二是重點項目 “ 帶 ” 。我縣的資源長期得不到開發利用,主要是沒有大項目帶動。為此,我們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要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精心篩選、包裝和開發了一批國有企業改造項目、水能資源項目、旅游資源項目、城鎮建設項目,積極對外招商引資,引進有遠見卓識的大公 司、大財 團投資開發我縣的優勢資源。從 2003 年到 2004 年,全縣共引進各類項目 265 個,到位資金 9.2 億元,增長 148.4;到位外資 2450 萬美元。先后有 32 個投資 500 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形成了 “ 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 ” 的良好態勢。如浙江麗水陽光公司投資 3.13 億元的曬北灘水庫電站已全面動工,香港兆聯公司投資 8 億元的浯溪水電站即將開工建設,投資 6 億元的堰塘鋪水電站前期工作已準備就緒,這三大項目峻工后,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 25 萬千瓦,水電業已迅速成為我縣的支柱產業。 2002 年以來,引進資金 9600 萬元 ,先后開動工建設了金洞漂流、大江漂流、大 江三圣湖休閑度假中心三大項目,年營業收入達 1.9 億元,旅游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新亮點。三是優惠政策 “ 扶 ” 。我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瘦肉型生豬基地縣、水果生產重點縣、畜牧生產百強縣,是省內外有名的 “ 油茶之鄉 ” 和 “ 柑桔之鄉 ” ,為我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來源。我們出臺了關于扶持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關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考核辦法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在資金、用地、用電等方面實行重點傾斜,改造提升一批、引資嫁接一批、扶持發展一批,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目前,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已達到 1218家,產值過 100萬元以上的企業 85家,500 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 31 家,過億元的 3 家。其中,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成為國家級糧食加工龍頭企業,金浩植物油公司、銀利來米業公司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如為幫助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有擴容提質,我們積極向上級申報,爭取農業銀行的信貸資金 4300萬元,進行了 6000 噸茶籽色拉油生產線一期工程的擴建。 2004 年,我們還成功引進了綠海木業 4 萬米環保型芯板生產線、湖南寶達 2 萬噸果蔬罐頭生產線項目,進一步壯大了農產品加工業。三、挖掘特色資源,實現民營經濟能量大釋放。民營 經濟實質上就是區域經濟、特色經濟。我們堅持 “ 經濟以民營為主,事業以民辦為主 ” 的方針,借助外力、啟動內力、形成合力,激發民間投入的巨大潛力和能量,挖掘特色資源,拓寬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一是發揮能人作用。一方面,利用名人效應。 陶鑄中學是在原縣屬 三中基礎上建立的公辦學校。為我們利用陶鑄同志的影響,引進廣東增城市松田實業有限公司投資 1.6 億元,收購陶鑄中學,將其改制為我縣第一所民辦高中,為探索 “ 公有民營 ” 教育體制改革積累了經驗。目前一期工程8000 萬元的投資已全部完成。另一方面,發揮打工能人作用。 每年 勞務輸出達 20 萬人左右,是發展民營經濟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們通過春節走訪、電話、信涵等多種方式,引導打工能人引進外資或回鄉創辦企業。 2002 年以來,打工能人共引進縣外資金 1.3 億元,創辦了制鞋、毛紡等勞動力密集型企業 63 家,解決勞動力就業 1.9萬人。如臺商林啟明新辦的太平洋紡織品有限公司,投資 3000 萬美元,第一期投入 1080 萬元,年產值達 3000 萬元,解決勞動力就業1500 人。 2004 年,全縣打工能人回鄉創辦企業 1320 個,其中年產值50 萬元以上的 266 個。二是激發部門潛能。為調動部門大辦工業的積極性, 2003 年我們下發了縣委 1 號文件,鼓勵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發揮自身職能,積極興辦各類工業企業。去年全縣各級各部門共引辦、聯辦、創辦工業企業 63 個,年銷售產值達 2.8 億元。縣經貿委機關干部陶宗勝發揮所學專長,利用長豐集團的人際資源,積極參與配套,投資 4500 萬元創辦了豐達機電公司,為國內各廠家生產汽車配件,年產值達 8000 多萬元,解決就業 230 多人。三是動員社會力量。我們通過宣傳造勢、輿論引導,將群眾的思想統一到發展民營經濟上來,增強了民營經濟特別是發展商貿物流業的力量。近兩年城鎮商貿物流企業如雨后春筍,僅在 縣城就開辦了步步高超市、百惠超市、友誼商業廣場 3 個投資超過 3000 萬元的大型商場、 1600 多個各類商店和休閑娛樂場所、 99 個社區服務公司,城市商務交易額及服務業收入比 2002 年前增加了 2.7 倍。既豐富了居民的生活,又帶來了第三產業的繁榮。四是提升傳統產業。 有 500 多年鞭炮生產歷史,鞭炮的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居全省第一。為使這一傳統資源做大做強,我們借鑒外地先進經驗,投入 3560 萬元,對煙花鞭炮行業進行全盤整改,將原來的 2000 多個小作坊整改提升為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 172 個中小型民營企業,全面提升了煙花鞭炮 產品質量。年產值由過去的 2 億元增長到現在的 7.3 億元,產品品種由 36種發展到 200多種,勞動生產率提高近 2.6 倍。四、開拓公共資源,確保民營經濟環境大改善。在發揮優勢資源和特色資源的同時,我們還加大了政府調控、生產要素等公共資源的開發配置力度,為民營企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了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副組長,縣委、縣政府主管和分管的領導為成員,確保了對民營企業的組織力量。為進一步加強大扶持力度,我們還建立了縣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對 75 家規模以上企業生 產經常過程中遇到的各類矛盾糾紛隨時調處,特別是對過億元企業,實行 “ 縣級領導、部門領導、屬地領導 ” 三重扶持責任制,進行現場辦公,明確 “ 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名領導、一抓到底 ”的工作機制。同時,對全縣 6 個工業重點鎮,還增設了一名主管工業的副書記,確保民營工業有人專管、有人專抓。二是建立發展保障體系。我們在全省率先建立縣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縣財政出資 1800 萬元作為啟動資金,且每年從工業稅金中新增 300 萬元,為企業擔保融資提供擔保和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貼息等項目補貼。去年,全縣共為 29 個企業融 資 3500 萬元,增長 31.2。同時,我們還成立了中小企業創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咨詢、培訓、組織企業參展、代辦手續、證照、代納稅費。目前,以此為基礎,我們正在規劃成立全縣中小企業創業孵化中心,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二是強化激勵機制。一方面,突出重點保護。對 75 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縣級領導掛牌保護制度和收費 “ 綠卡 ” 制度,任何執法部門進入掛牌企業檢查或抽查,必須經過書記、縣長或掛牌領導的批準。對兩大園區內的重點企業,由縣委派駐企業特派員,負責企業除生產經營以外的重大事務的協調和聯系。另一方面,實行重點獎勵 。我們設立了民營企業突出貢獻獎,對在發展民營企業、增加財政稅收作出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優秀企業家和相關部門,由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予以重獎。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