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也-酯交換法聚碳酸酯生產工藝設計和制備_第1頁
劉也-酯交換法聚碳酸酯生產工藝設計和制備_第2頁
劉也-酯交換法聚碳酸酯生產工藝設計和制備_第3頁
劉也-酯交換法聚碳酸酯生產工藝設計和制備_第4頁
劉也-酯交換法聚碳酸酯生產工藝設計和制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酯交換法聚碳酸酯生產原理與工藝化學與材料科學系 09級高分子班 劉也摘要:本文介紹了酯交換法的生產原理及目前工業生產中采用的普通熔融及非光氣熔融酯交換法的生產工藝,并介紹了最新的改進工藝。對我國聚碳酸酯工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關鍵字:聚碳酸酯;酯交換法;生產工藝1引言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一般簡稱PC。其中因R基團的不同,可分為脂肪族、脂環族、芳香族以及脂肪-芳香族等幾大類。作為當今五大工程塑料之一的聚碳酸酯,主要是指雙酚A型聚碳酸酯,其結構式如圖1。圖1聚碳酸酯是一種性能優良的熱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沖擊能力,耐蠕變,尺寸穩定性好,耐熱、吸水率低、無毒、介電性能優良,被廣

2、泛用于電子電氣、電動工具、交通運輸、汽車、機械、儀表、建筑、信息存儲、光學材料、醫療器械、體育用品、民用制品、保安、航空航天及國防軍工等領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產品,也是近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預測我國聚碳酸酯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0.2%,至2010年工程塑料需求量將接近400萬t。聚碳酸酯產量年增長可能達到9%,銷售量年增長將達10%1。2 酯交換法生產聚碳酸酯的原理酯交換法生成聚碳酸酯參與反應的兩種單體分別為雙酚A和碳酸二苯酯,其反應過程可分為酯交換階段和縮聚階段。如反應式(1)(2)。(1)(2)在上述酯交換反應和縮聚反應中,其反應過程均為可逆平衡反應。為

3、獲得預期分子量的聚碳酸酯,必須不間斷并盡可能多地從反應物系中移出反應生成的低分子產物苯酚或碳酸二苯酯。酯交換階段主要生成聚合度為36的齊聚物。在縮聚階段,隨著反應體系溫度的升高和壓力的降低,酯交換形成的齊聚物發生反應生成更高聚合度的聚碳酸酯2。傳統酯交換法與非光氣酯交換法在樹脂聚合上是完全一樣的,即由雙酚A和碳酸二苯酯經酯交換和縮聚反應得到聚碳酸酯,區別是傳統酯交換法的碳酸二苯酯是以光氣為合成原料,而非光氣酯交換法的碳酸二苯酯不以光氣為合成原料,采用碳酸二甲酯經酯交換反應制得的。以下將闡述幾種不同DPC的合成方法。2.1光氣法本法為最早合成DPC的方法,首先由光氣與苯酚在NaOH溶液中反應生成

4、氯甲酸苯酯,氯甲酸苯酯繼續與苯酚反應生成DPC,其反應式如下。該法可工業化生產,產率也較高,但由于光氣劇毒,且不易貯存與運輸,副產物HCl腐蝕性強,環境污染嚴重, 正在逐步被淘汰。2.2氧化羰化法 非光氣化法生產碳酸二苯酯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方法。本法是以苯酚、一氧化碳和氧氣為原料的的羰基化反應,在堿、溴化鈀以及四配位基金屬氧化還原助催化劑存在下,苯酚、一氧化碳、氧氣反應,生成碳酸二苯酯,反應式如下 3。氧化羰化法由于催化劑較為昂貴、收率較低等原因,目前尚未見工業化報道。2.3酯交換法酯交換法由于避免了劇毒光氣的應用,符合綠色化工的發展趨勢,被認為是合成DPC的適宜方法。該法以DMC和苯酚為原料,

5、其反應通常認為是通過兩步反應進行的4,見式(1)(3)。第一步:DMC與苯酚進行酯交換反應制得中間體甲基苯基碳酸酯(MPC)(式(1);第二步:MPC與苯酚進一步反應生成DPC,或者兩分子的MPC進行岐化反應生成DPC和DMC,生成的DMC可以作為原料繼續反應(式(2)、式(3)。兩步反應中都生成了副產物甲醇。苯酚與DMC還會發生副反應生成苯甲醚,因此,嚴格控制苯甲醚的生成是提高DPC選擇性和收率的關鍵之一。3 酯交換法生產聚碳酸酯的工藝3.1國內外生產現狀3.1.1國外生產情況2009年全球PC總生產能力約為408.0萬t/a。世界前五位PC生產商及其產能分別為:拜耳公司(Bayer) 12

6、0萬t/a;薩比克(SABIC)公司,105.5萬t/a;帝人公司(Teijin) 42萬t/a;陶氏化學公司(Dow) 37.15萬t/a;三菱瓦斯/三菱化學公司(Mitsubishi Gas/Mitsubishi Chemical) 30.2萬t/a。其生產能力分別占世界總能力的30%、26%、11%、9%和8%,合計占世界PC總能力的84%。圖2為2009年世界PC生產廠商生產能力。圖22009年世界PC生產能力分布目前,亞洲需求增長帶動了世界PC生產能力的迅速增加,世界生產中心已向亞洲,尤其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在未來幾年將成為全球PC需求的中心。預計未來幾年全球PC產能的年均增

7、速為3.4%,2013年全球PC產能將達到471萬t/a,且新建裝置主要集中在亞洲。表1為20102013年世界主要PC新增裝置能力5。公司名稱國家產能/萬t·a-1擬投產時間Saudi kayam沙特26.02011年Kazanorgsintez俄羅斯6.52010年Zarya俄羅斯6.52010年帝人化成中國10162012年三菱化學日本482010年三菱瓦斯化工中國82010年第一毛織韓國6.52010年韓國湖南化工韓國6.52010年表1 20122013年世界主要pc新增裝置能力3.1.2國內生產情況2004年以前,我國PC僅有小規模生產,且生產技術較落后,產量低、品種牌號

8、少,產品供需缺口很大,主要依賴進口。2005年以后隨著拜耳、帝人化學等跨國公司陸續在國內投資興建PC項目,我國PC產能快速增長。2006年拜耳在上海化學工業區投資建設PC裝置,一期工程10萬t/a項目已于2006年投產,二期工程已于2008年底將生產規模擴大到20萬t/a,該工程是全球最大的PC項目之一。日本帝人化學公司繼2005年在中國嘉興投產5萬t/a的PC裝置后又于2006年底將產能增至10萬t/a,同時該公司計劃在嘉興新建第三條6萬t/a生產線。2009年我國PC產能達到31.6萬t/a6-7 。3.2國內外生產工藝在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藝發展歷程中,出現的合成方法頗多,如低溫溶液縮聚法、

9、高溫溶液縮聚法、吡啶法和部分吡啶法等等8,至今仍不斷有新的合成方法報道,但已工業化、形成大規模生產的工藝路線并不多,這些方法或者不成熟,或者因成本較高而制約了實際應用9。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生產廠家普遍采用界面縮聚法或熔融酯交換法,以下將對酯交換法合成工藝進行詳細闡述。3.2.1傳統酯交換法雙酚A和碳酸二苯酯,在催化劑存在下,在高溫、高真空條件下,進行酯交換反應和縮聚反應生成聚碳酸酯。此法是傳統工藝,不腐蝕設備,工藝流程簡單、成熟、易操作,無溶劑回收設備。但由于反應是在高溫、高真空條件下進行,生產設備和條件要求高,設備投資較大。縮聚后期物料粘度增高,必須有相應的攪拌裝置。產品光學性能差,濁度指數偏

10、高。本工藝不適合大噸位工業生產。而原料碳酸二苯酯生產使用了光氣,對環境和勞動安全有很大影響。隨著近年來人們環保意識的日趨增強和各國環保機構對光氣越來越嚴格的使用限制,使得原先普遍采用光氣界面縮聚工藝的世界各大聚碳酸酯生產廠商都在相繼開發熔融酯交換縮聚新工藝即非光氣酯交換熔融縮聚工藝10-11。3.2.2非光氣法酯交換熔融縮聚法(全非光法)非光氣酯交換法是在原料單體到樹脂合成都不用光氣的一種聚碳酸酯溶融酯交換工藝。大體可分為兩類:(1)非光氣碳酸二苯酯法,以意大利Enichem公司工藝為代表,它是以甲醇為原料合成碳酸二苯酯。它完全不使用光氣,被稱為綠色化工的代表之一。其后續過程與傳統酯交換法相似

11、。(2)工藝是用其他非光氣單體與雙酚A或雙酚A的酯進行酯交換。1)第一類非光氣碳酸二苯酯法因工藝過程中徹底不使用光氣,是在酯交換法生產工藝的基礎上開發成功,屬綠色環保工藝路線,又稱全非光法。其生產工藝也分為兩步:酯交換法合成DPC:苯酚+DMCDPC;DPC+BPAPC。首先,以碳酸丙烯酯與甲醇酯交換生產碳酸二甲酯(DMC)其次,苯酚和DMC反應首先生成甲基苯基碳酸酯(MPC),然后MPC和苯酚進一步反應生成DPC,同時MPC發生歧化反應也生成DPC3。得到非光法DPC后,在熔融狀態下與雙酚A進行酯交換、縮聚制得PC產品,其合成工藝圖如圖3。2)第二類是先以液相氧化經基法生產碳酸二甲醋(OMC

12、),再于醋酸苯醋醋交換生成碳酸二苯醋(DPC),然后在熔融狀態下與雙酚A進行酸交換,縮聚制得聚碳酸醋。該工藝無副產物,也基本無污染,特別是不使用劇毒光氣,因此深受工人和廠商的歡迎和重視,紛紛致力開發。GE公司首先將此法實現工業化生產,產量2.5萬口電年。另外三菱工程塑料公司也開發了同樣技術并建有工廠。非光氣熔融工藝生產聚碳酸醋是一種全封閉、無副產物、污染很少、符合環境要求的綠色工藝,已成為當今聚碳酸醋工藝的發展方向。該法與光氣法及酯交換法相比,有以下優點:不使用劇毒的光氣和溶劑二氯甲烷,無脫溶劑和水洗脫鹽工序,流程簡單,大大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產品質量高,聚碳透明度可達98%,達到光學級聚碳酸

13、酯性能指標,可用來制光盤類光電子產品;副產品甲醇和苯酚可循環使用,降低原料成本。圖3 酯交換法合成聚碳酸酯工藝流程3.3改進的生產工藝3.3.1后處理工藝改進目前,對光氣法生產工藝的改進主要集中在其后處理工藝,而對于酯交換法合成PC的工藝,縮聚階段后期隨反應體系粘度增大而導致傳熱傳質狀況惡化是該工藝的最大難題。因此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更高性能不帶來副反應的催化劑、提供增加氣-液界面更新速率和有效蒸發面積的反應器上。王行等采用排氣式雙螺桿反應器變間歇生產為縮聚連續生產,接著對酯交換連續工藝的反應終點控制、預聚體輸送與貯存、縮聚連續反應的工藝條件及熱穩定劑等進行了重點研究,發現雙螺桿反應器有如下優點:

14、表面更新效果好;反應器壁溫分布合理;停留時間分布較窄。根據反應工程理論,在連續流動式反應器中為獲得較高的轉化率,必須避免和限制返混,天津大學石化中心和近期專利報道研究表明,除以多段聚合方式代替傳統的酯交換法中單釜或雙釜聚合方式外,在預聚和縮聚各階段采用不同形式的反應器,尤其是在縮聚后期注重反應器內部強制混合型攪拌元件的特殊設計,是解決縮聚后期傳熱傳質問題的關鍵。日本旭化成公司使用多孔板型導向物下落到反應器中縮聚可以高速而穩定地制備具有所需恒定分子量的聚碳酸酯,而對于聚合物不產生變色和異物。拜爾公司在縮聚反應中使用自動清洗高粘度反應器,隨著混合機的旋轉,產物邊界例如結構元件:刮刀、支撐元件、軸或

15、殼體通過機械運動的相互結合,極大或完全的進行了清洗,生產羥基含量較低、無溶劑低支化的聚碳酸酯。天津大學石化中心發明了臥式轉筒攪拌脫氣反應器和行星排列轉筒/滾攪拌脫氣反應器,具有揮發面積大,物料成膜、表面更新好,氣體易于逸出的特點,因此特別適用于PC縮聚后期物料粘度大,輕組分氣體急需排出的反應過程12-13。3.3.2光氣法工藝改進除傳統的合成方法外,在聚碳酸酯合成方面,為了獲得高品質或特種功能的聚碳酸酯,近年來對原有方法及工藝進行了研究改進,而且創造出新的合成方法與工藝技術。日本三菱瓦斯化學提出了光氣法的濕法工藝專利,將雙酚A溶于含有亞硫酸鹽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加入二氯甲烷溶液,再通入光氣、而

16、后添加壬基酚聚乙氧基醚類表面活性劑使體系乳化、最后加入三乙胺催化于2025聚合。我國晨光化工研究院的一步法制備光盤級聚碳酸酯專利也是光氣法的工藝技術,該專利技術的關鍵在于預先將光氣溶于二氯甲烷構成有機相、雙酚A和堿等構成水溶液體系。改進的酯交換法是以碳酸二苯酯在熔融狀態下與雙酚A進行酯交換反應,再經脫酚而得聚碳酸酯。美國的GE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工程塑料公司已實現了工業化生產。美國的GE公司最近推出了酯交換法新的專利,催化劑為六乙基胍的雙酚A鹽,用這種催化劑制備的聚碳酸酯的穩定性以及色澤大幅度提高。日本三菱化工的專利技術是以碳酸鍶作催化劑,雙酚A和碳酸二苯酯于210270以及常壓至0.5 Torr

17、聚合反應得粘均相對分子質量13000、泛黃指數1.45的聚碳酸酯14-16。4 結語由于市場對PC產品的需求強勁,特別是PC產品市場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國每年要進口數十億元的PC來滿足國內的需求,因此聚碳酸酯是一個極具開發前景的產品。我國PC工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仍未形成自己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具有工業規模的生產裝置,整體水平較低,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因此,下大力氣發展我國的PC工業刻不容緩,一方面應盡快引進國外成套先進技術(非光氣熔融法),通過消化吸收,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縮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同時,更重要的是必須高起點地開展氧化羰基化法合成碳酸二苯酯和PC等創新技術的研究,爭取在未來的PC工

18、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參考文獻1 李小利,李貴賢. 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藝對比及進展分析J.天津化工,2009,23(5):12-152 梅付名,李光興,莫婉玲.碳酸二苯酯的合成工藝進展J.現代化工,1999,19(5):13-15 3 張光旭,馬沛生,吳元欣等.氧化羰基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進展J.天然氣化工,2002,27(2):23-294 牛紅英,杜治平,康濤,王公應.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換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進展J.石油化工2006,35(2):191-196 5 王彥榮,景政紅.聚碳酸酯的生產工藝與市場J.合成樹脂及塑料,2010,27(5):58-63 6 呂恩年,李洪利,司丹丹.聚碳酸酯的生產、應用及前景展望J.河南化工,2011,1(28):29-317 朱曉軍.聚碳酸酯的生產和應用市場分析J.高分子材料研究,2007,11:35-368 邱鵬.聚碳酸酯國內外生產技術及市場分析J.化工技術經濟,2004.9 孫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