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基礎知識及消毒與滅菌培訓,鐘平2016.10.17.,一、微生物基礎知識,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體型細小、結構簡單、肉眼看不見,必須借助于特殊儀器放大后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特點,個體小、面積大:小于0.1mm。非常小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肉眼不可見。分布廣、種類多(10萬多):自然界中到處都有,如土壤、水、空氣等,土壤中的數量最多。代謝強、轉化快:發酵乳糖的細菌在1小時內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產朊假絲酵母合成蛋白質的能力比食用公牛強10萬倍。生長旺、繁殖快:微生物有驚人的繁殖速度,大多數微生物幾十分鐘內就可以繁殖一代。適應性強、易變異:耐藥性產生的原因。,微生物分類,1、按其結構、化學組成及生活習性可分為:原核類:僅有原始核質,無核仁或核膜,細胞器很不完善。如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螺旋體。真核類:細胞核的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細胞器完整。如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動物、藻類。非細胞類:體積微小,能通過除菌過濾器。如病毒和朊病毒等。,微生物分類,2.按其致病性可分為:病原性微生物: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或稱病原體。非病原性微生物,微生物形態結構,一、細菌細菌是一類細胞細而短、結構簡單、細胞壁堅韌,以二分裂方式無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廣泛。1.細菌的形態與結構球菌多數球菌直徑在1微米左右,外觀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時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為雙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桿菌形態多數呈直桿狀,也有的菌體稍彎,多數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鏈狀排列,分為棒狀桿菌、鏈狀桿菌、球桿菌等。螺形菌菌體彎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門螺桿菌。細菌雖小,仍具有一定的細胞結構和功能。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核質是細菌的基本結構。,微生物的主要類群: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微生物的主要類群:桿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微生物的主要類群:弧狀菌,2.細菌的繁殖速度:細菌生長速度很快,一般約20min完成一代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細菌的繁殖:二分裂繁殖,二、真菌,真菌是一類有細胞壁,無葉綠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數為單細胞,多數為多細胞,能進行無性或有性繁殖的一類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真菌包括單細胞與多細胞兩類。單細胞真菌呈圓形或卵圓形,稱為酵母菌;多細胞真菌由菌絲和孢子組成,并交織成團稱絲狀菌或霉菌。,微生物的主要類群:絲狀真菌,真菌生長的最適的溫度為22-28,最適的pH值為4-6。其繁殖能力強,但生長速度比細菌慢,常需1-4周才形成菌落。真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一般加熱60701小時即被殺死,但對干燥、日光、紫外線和一些化學消毒劑有抵抗力,但對2.5%碘酒、10%甲醛則較敏感。,二、真菌,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土壤真菌放線菌絲狀真菌真菌-蘑菇,真菌的形態與結構多細胞,霉菌霉菌曲霉菌真菌-子囊孢子,三、病毒,病毒屬非細胞型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廣泛,可在人、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中寄居并引起感染。病毒是體積最小、結構最簡單的微生物,它僅有一種核酸(DNA或RNA)作其遺傳物質。病毒必須在宿主活細胞內寄生,依靠細胞提供的能量、營養物質及生物大分子合成機制,完成病毒的復制過程。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人類的傳染病約75%是由病毒引起的。有些病毒傳染性強,可引起世界大流行(如流感、艾滋病等)。,微生物的分布,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適環境。水:僅次于土壤,是微生物分布、定居的第二場所。空氣:空氣中的微生物主要來源于帶有微生物菌體及孢子的灰塵,這類微生物大多數是腐生性的;還來源于人和動物,它們大多數是通過呼吸道排出的,其中也包含有病原微生物,懸浮在大氣中。,人體中的微生物,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漸進入人體。在正常人體皮膚、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種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腸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著對人體無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細菌、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等)稱為正常菌群。能使宿主致病的為致病菌或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有些細菌在正常情況下并不致病,但當在某些條件改變的特殊情況下可以致病,這類菌稱為條件致病菌或機會致病菌。,微生物的作用與危害,1.微生物的作用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和動物是有益的,已廣泛應用于農業、食品、醫藥、釀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與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如酸奶、酒類、抗生素、疫苗等。,微生物的益處,啤酒,葡萄酒的生產面包酵母的生產奶酪的生產醋的生產酸奶的生產維生素的生產類固醇的生產抗菌素、干擾素的生產,分解廢物,循環利用幫助腸道中的食物消化除蟲,2.微生物的危害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動、植物發生病害,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如人類的許多傳染病(感冒、傷寒、痢疾、結核、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化妝品的微生物污染,污染:,污染就是指當某物與不潔凈的或腐壞物接觸或混合在一起使該物變的不純凈或不適用時,即受污染。簡單的說當一個產品中存在不需要的物質時,他即受到了污染。,化妝品的微生物污染,為什么要控制微生物對化妝品污染?化妝品本身性狀乃至質量發生變化。有些微生物可以致病,我們不能讓我們的顧客有感染致病微生物的潛在危險。,化妝品的微生物污染,化妝品微生物指標是評價化妝品成品及原料中的微生物質量極其對人類健康和化妝品質量影響的重要內容。化妝品受微生物污染后可使化妝品的色、形、氣味等發生變化,品質下降。致病菌的污染可導致人體健康損害,如化膿性細菌污染可引起皮膚和眼部的感染。當人體抵抗力低時,某些非病原菌或條件致病菌也會引起感染。,化妝品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有毒代謝產物可使人中毒。即使污染的微生物被殺滅,其殘存的菌酶也可能會引起產品變質,變質時分解的某些組分可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因此化妝品的微生物污染不僅影響化妝品的質量,而且影響產品的使用安全。對化妝品進行微生物檢驗是十分必要的。,化妝品微生物指標,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菌糞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化妝品的微生物污染源,生產操作人員原輔料(水)空氣廠房與設備包裝材料昆蟲和其它嚙齒動物,如何防止污染?,有需要時要洗手及消毒盡量減少直接以雙手接觸化妝品接觸化妝品的表面、用具用后清洗消毒轉換產品時清洗消毒,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生產人員,要勤洗手及消毒盡量減少直接以雙手接觸化妝品進入潔凈區要遵守更衣程序,手的衛生,每只手可攜帶40萬個細菌;剛洗過的手,每平方厘米也可檢驗出3200個細菌。皮膚表面110萬個細菌/1cm2。,洗手的重要性:,用流水(如自來水)洗手,能使手上的致病微生物減少80%;用皂液充分洗手,再用自來水沖洗能使致病微生物減少95%。洗手后正確使用消毒劑能使致病微生物減少99%。,洗手的正確方法,正確洗手的步驟:,1.手心搓手心;2.手指交叉,手心搓手背;3.手指交叉;手心搓手心4.兩手互握,相互搓背5.手心搓拇指;6.指尖搓手心。,更衣,更衣,標準更衣程序:一更:脫衣換鞋洗手二更:穿潔凈服/戴帽子/戴口罩緩沖:消毒雙手潔凈區.,更衣,著衣種類測定日期細菌數/10CM2上衣內側使用五日后300外側使用五日后200褲子內側使用五日后450外側使用五日后70帽子內側使用五日后100外側使用五日后150口罩內側使用一日后22000外側使用一日后100襪子內側使用一日后30000外側使用一日后2800,更衣的目的:,想混進去,沒門!,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人員,No,Yes,人員不良行為所產生的污染:,當有如下行為時將相應增加微粒的產生量:-吸煙者的呼吸500%噴嚏2000%搓手200%行走200%跺腳5000%,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空氣,懸浮粒子微生物-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水,飲用水純化水注射用水無菌注射用水,自來水,工藝用水,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設備,幾乎沒有細菌不“吃”的東西及時清洗消毒設備和器具與化妝品直接接觸設備和器具清洗和存放設備、器具處應與生產區域潔凈等級相同,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原輔料,包括厡輔料、內包裝材料-厡輔料微生物-內包裝材料微生物符合國標或行業標準厡輔料、內包裝材料的貯存:-包裝嚴密,不得破損,污染。-清潔貯存。,二、消毒與滅菌,常用術語,1.消毒(disinfection)殺滅物體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殺死細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以消毒的藥品稱為消毒劑。,2.滅菌(sterilization)殺滅物體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殺滅細菌芽胞在內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消毒與滅菌概念的鑒別,消毒相對的,不一定達到無菌的要求。滅菌絕對的,一定達到無菌的要求。,3.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人體內部或外部細菌生長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抑菌劑為各種抗生素。,4.防腐(antisepsis)體外防止或抑制細菌生長繁殖的方法。用以防腐的藥品稱為防腐劑。5.無菌(asepsis)不存在任何活菌、多是滅菌的結果。,熱力滅菌法輻射殺菌法濾過除菌法超聲波殺菌法干燥與低溫抑菌法,物理消毒滅菌法,物理消毒滅菌法一、熱力滅菌法高溫對細菌具有明顯的致死作用,因此最常用于消毒和滅菌。分為干熱滅菌和濕熱滅菌兩大類。,(一)干熱滅菌法殺菌作用是通過脫水干燥和大分子變性。1.焚燒用于廢棄物品或動物尸體等2.燒灼用于微生物學實驗室的接種環、試管口等的滅菌。,3.干烤利用干烤箱滅菌(160170C,2h)適用于高溫下不變質、不損壞、不蒸發的物品4.紅外線是一種0.71000m波長的電磁波,尤以110m波長的熱效應最強。熱效應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產生。多用于醫療器械的滅菌。,(二)濕熱滅菌法最常用,效果優于干熱滅菌法。理由:濕熱中細菌菌體蛋白質較易凝固變性。濕熱滅菌時,菌體吸收水分,蛋白質含水愈多,凝固所需溫度降低。濕熱的穿透力比干熱大,可使被滅菌物品內部溫度迅速上升。濕熱的蒸氣有潛熱效應存在。這種潛熱迅速提高被滅菌物體的溫度。,干熱滅菌與濕熱滅菌穿透力及滅菌效果比較,1.巴氏消毒法用較低溫度殺滅液體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保持物品中所需不耐熱成分不被破壞的消毒方法。用于消毒牛乳、酒類(61.162.8C,30min或71.7C,1530s)。,2.煮沸法100C,5min殺死細菌繁殖體100C,12h殺滅細菌芽胞加入2%的碳酸氫鈉,促進芽胞的殺滅,防止金屬器皿生銹,一般用于食具、刀剪、注射器的消毒。3.流動蒸氣消毒法利用1個大氣壓下100C的水蒸氣進行消毒。細菌繁殖體1530min可被殺滅。但芽胞不被全部殺滅,4.間歇蒸氣滅菌法利用反復多次的流動熱蒸氣間歇加熱以達到滅菌的目的。100C,1530min,37C孵箱過夜*3次適用于一些不耐熱的含糖、牛奶等培養基。,5.高壓蒸氣滅菌法滅菌效果最好。高壓蒸氣滅菌器是一個密閉、耐高壓蒸鍋。103.4kPa(1.05kg/cm2)溫度可達121.3C,1530min,可殺滅包括細菌芽胞在內的所有微生物。常用于一般培養基、生理鹽水、手術敷料等耐高溫、耐濕物品的滅菌。利用水的沸點隨水蒸汽壓力的增加而上升的原理,6.超高溫殺菌(UHT):135150和28s對牛乳或其他液態食品(如果汁及果汁飲料、豆乳、茶、酒及礦泉水等)最大優點是既能殺死產品中的微生物,又能較好地保持食品品質與營養價值。,二、輻射殺菌法1.紫外線(1)波長240300nm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其中以260266nm最強。(2)主要作用于DNA,形成二聚體,干擾DNA的復制與轉錄,導致細菌的變異或死亡。,(3)紫外線穿透力較弱,一般只用于手術室等的空氣消毒,或用于不耐熱物品的表面消毒。(4)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眼睛有損傷作用。(5)紫外線燈距離照射物以不超過1.2m為宜,2.電離輻射(包括高速電子、射線和射線)具有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對微生物有致死作用。常用于大量一次性醫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亦可用于食品、藥品和生物制品的消毒或滅菌。,3.微波波長為11000mm的電磁波可穿透玻璃、陶瓷和薄塑料等物質,但不能穿透金屬表面。主要用于食品、非金屬器械、檢驗室用品、無菌室和病房中食品用具、藥杯及其他用品的消毒。,機制,利用特殊的濾器以去除液體或空氣中的細菌,以達到無菌目的。,用途,主要用于不耐高溫無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藥液,以及空氣的除菌。,特點,僅能除去細菌,不能去除病毒、支原體、衣原體和有些L型細菌等。,三.濾過除菌法,不被人耳感受的高于20kHz/s的聲波,稱為超聲波。超聲波可裂解多數細菌,尤其是G-菌。主要用于粉碎細胞,以提取細胞組分或制備抗原等。,四、超聲波消毒法,五、干燥和低溫抑菌法有些細菌的繁殖體在空氣中干燥時會很快死亡。低溫可使細菌的新陳代謝減慢,故常用作保存細菌菌種為避免解凍時對細菌的損傷,可在低溫狀態下真空抽去水分,此方法稱為冷凍真空干燥法。該法是目前保存菌種的最好方法。,化學消毒滅菌法用于防腐、消毒甚至滅菌的化學藥物稱為化學消毒劑。只能外用或用于環境的消毒。,化學消毒劑的殺菌機制:促進菌體蛋白質變性或凝固如酚類(高濃度)、醇類、重金屬鹽類(高濃度)、酸堿類、醛類;干擾細菌的酶系統和代謝,破壞蛋白與核酸的基團,如某些氧化重金屬鹽類(低濃度)與細菌蛋白的-SH基結合;,損傷細菌的細胞膜如酚類(低濃度)、表面活性劑、脂溶劑等能降低細菌菌膜和病毒包膜的表面張力并增加其通透性。,消毒劑的種類:酚類、醇類、重金屬鹽類、氧化劑、表面活性劑、烷化劑。消毒劑的應用:皮膚、粘膜、飲水、廁所、空氣、手、病人排泄物與分泌物.,消毒劑的主要類型及應用,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一、消毒劑的性質、濃度與作用時間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務派遣三方協議合同范例
- 北京建委勞務合同范本
- 倉庫入駐合同范例
- 農村小區搬遷合同范例
- 錢申賢抗菌藥物管理平臺
- 金融月度工作總結
- 仲裁合同范例
- 四川管廊成品支架施工方案
- 醫用病床采購合同范例
- 華為軟件購買合同范例
- 2024年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
- 文明交通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考試題庫1套
-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培訓課件
- 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導則
- 2024年信息技術基礎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JTG-QB-003-2003公路橋涵標準圖鋼筋混凝土蓋板涵
- 企業微信指導手冊管理員版
- PDS操作說明總結
- 銀川盆地地下熱水形成的地質條件分析
- 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DL T 838-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