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鶴”的意象.doc_第1頁
傳統文化中“鶴”的意象.doc_第2頁
傳統文化中“鶴”的意象.doc_第3頁
傳統文化中“鶴”的意象.doc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中“鶴”的意象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馀年。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委質小池內,爭食群雞前。一鶴東飛過滄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鶴,屬鳥之涉禽類,形似鷺,嘴長而堅直,色綠,頭頂赤色,全身純白,也有灰色蒼色的。下顎、兩翼末端或尾部多果斷色,足長,脛骨披鱗,色青綠。高三、四尺,形貌瀟灑,繁殖于黑龍江等處,夏季北歸,冬季南去,以小魚、昆蟲及谷類等為食。中國古代的人很早便注意對鶴的研究,特別是它的叫聲,詩經有鶴鳴九皋,聲聞于天的描繪。很多詳盡,也很有參價值。由于鶴形貌出眾,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又因鶴舞姿態美妙,所以古時王公貴胄和文人雅士很愛養鶴以供玩賞。最早記載養鶴的事要屬左傳: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晉羊祜鎮荊州時,嘗取澤中野鶴,教之以舞,娛樂賓客。至如陸機為成都王司馬穎所誅,臨死時猶顧左右而嘆曰:今日欲聞華亭鶴唳,不可復得。可見其愛鶴心切。至于文人雅士以鶴為題材的作品,如白居易池鶴、杜牧別鶴、蘇軾鶴嘆等,更多不勝數。鶴在中國文學里,是一個很常見的描寫對象,有平實的白描,也有加以神化,以至用以象征離別、情義、君子、大志、清高、隱逸、神仙、長壽等。一、情義中國古籍文學里,常常用成鶴對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對子女的愛,為了維護子女,甘愿犧牲。廣五行記記載,隋煬帝要組織儀仗隊,于是下令征課各縣羽毛,用來制造侍衛穿的氅衣。百姓為了應付課稅,只好捕捉禽鳥,拔取羽毛。在烏程,有鶴身于百尺高的樹上,人們要把樹砍下來,鶴怕幼子受到傷害,于是自動用咀銜下身上的羽毛,投在地上。鶴的出現,有時是由于孝行所致。晉書吳隱之傳記述吳隱之喪父時,痛哭流涕,路過的人也是感動得落下淚來。后來母親去世,隱之更是悲傷不已,正當號泣的時候,忽然有雙鶴鳴叫,時人都認為是孝行所感致,晉書陶侃傳亦載有此類故事,而且還多了一種色彩。陶侃因母親病逝,辭官司守喪。一日,有兩個客人來吊喪,沒有哭便走了,陶侃覺得奇怪,于是跟在他們后面,只見那兩個客人變為雙鶴,沖天而去,后世因此稱吊喪為鶴吊。從以上兩則記載,可鶴與孝行有密切的關系,鶴的出現,正是孝行所致,這大概就是古之所謂孝感動天的一種文學表現吧。古代詩歌中,不乏關于鶴的愛情故事。漢代古歌辭中,有一首是以白鶴忠于愛情為題材的飛來白鶴,從西北來,十十五五,蜀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隨,五里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日摧頹。曹植也有一首同類題材的詠鶴詩。東晉王韶之神境記的記載,更富神奇色彩:傳說一對夫婦隱居蘭巖,一活就是是數百年,后來雙雙化身為鶴,不料其中一只為人所害,孤鶴終年哀鳴,長留不去。此外,渚宮故事記述南朝宋明帝修建竹林堂,新陽太守鄭裒獻雌鶴于堂,留雄鶴于府邸。雄鶴失侶,晝夜鳴叫,聞者為之淚下。雄鶴又常飛赴堂中,與雌鶴交頸共舞,宮人驅之,不肯離去。南北朝時庚信也寫過鶴贊詩,贊美了鶴對愛情的忠貞。二、離別在南北朝的詩文中,詩人常常以別鶴來比喻夫婦離另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寫深閨女子對客居它方的愛人的思念。如湯惠休白歌、柳惲掏衣詩、吳均與柳惲相贈答詩、陸厥李夫人及貴人歌、虞羲自君之出矣、梁武帝燕歌行等。柳惲掏衣詩曰:鶴鳴勞永嘆,采?傷時春。念君方遠游,望妾埋執素。秋風吹綠潭,明月懸高樹,佳人飾凈容,據攜從所務。此處,也有寫男子思念女子的,如江淹悼室人詩、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等。從以上提及的詩文中,可以找到用字極相似的詩句,如陸厥李夫人及貴人歌中有寡鶴羈雌句,梁武帝燕歌行中有沙汀夜鶴嘯羈雌句,梁朝王筠春月也有獨鶴慘羈雌句。孤鶴羈雌在以后的詩文中也常常出現,用以象征夫婦或戀人的分隔異地,遙相思念。古人還用別鶴來比喻朋友的離別,如鮑照與荀中書別:勞舟厭長浪,疲飾倦行風。連翩感孤志,契闊傷賤躬.漸無黃鶴翅,安得久相從。顧遂宿知意,不使舊山空。以鶴比喻感傷。除了離情別緒外,還有用以表現游子思鄉以及痛悔自已行為的等,如到溉秋腐詠琴詩:寄語調弦者,客子心易驚。離泣已將墜,無勞別鶴聲。繁欽愁思賦:鳴鶴之哀音,知我行之多違。悵俯仰而自憐,志荒咽而摧威。聊弦歌以勵志,逸奉職于閨闈。三、神仙傳說中鶴能翩翩于仙凡之間,不受任何拘束,關于鶴的出生也有種種神話傳說,例如影生、聲交而孕、胎生等,加上古代人相信鶴的形象于是被神化了。因此,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鶴多被喻為仙禽,或是直接比喻為神仙。在神仙的傳說中,仙人駕馭的多是鶴。如列仙傳中載有王子喬乘鶴的故事。述異傳中的仙人是駕鶴之賓,能夠跨鶴騰云,鶴于是成為仙人的騏驥,常常往來于仙凡之間。鶴與神仙既然有這樣密切的關系,所以詩文中駕鶴的意象,也往往有神仙的寓意。例如南北朝詩歌中何召游仙詩、魯范神仙篇、釋慧凈英才言聚賦得升天行詩等。除了駕鶴外,還有控鶴、御鶴、馭鶴、拂鶴及乘鶴等語匯,并且在詩文中配上瓊臺、桂寢、金壇、瀛洲等與神仙或仙境有關的詞語,更突出了鶴所具有的神仙意象。還有傳說修道的人可以化成鶴,或是仙鶴可以化成人的故事。葛洪的光樸子釋滯:君子為鶴,小人成沙。神仙傳中又載蘇仙公成仙化鶴的故事。其中陶潛搜神后記記載丁令威的成仙經過最為詳盡: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緋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還奪薛用弱集異記記述徐佐卿化成鶴時,被箭所傷;吳淑江淮異人錄載孫紹元死后變鶴的故事;王世貞列仙全傳記趙惠守修道成仙,化為仙鶴而去。至于仙鶴化成人的故事,范曄后漢書鄭弘傳中記:射的山有白鶴替仙人取箭,但遺箭被樵夫弘拾得,后來白鶴化成人向弘討還遺箭。古琴疏載:恒山有雙白鶴,化成神女在臺上載歌載舞,今遍山俱響。劉敬叔異苑記載:晉情帝永嘉中,徐被一個由白鶴化成的女子迷惑的事。劉義慶幽冥錄也記晉元帝元興時,蘇瓊由白鶴化人迷惑一少年的經過。雖然這些能化成人的鶴不盡是神仙,但超越常人而類于神仙的意象則仍然可尋。可見,鶴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往往有著強烈的神仙意象。四、君子由于鶴的形態是長頸、竦身、頂赤、身白,給予人一種清高的感覺,所以鶴很早就被人認為是有德行的禽鳥。詩經小雅就有鶴鳴詩: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愛有樹檀,其下維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是以鶴寓喻君子。周易系辭上也以鶴比作君子: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于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言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鶴在樹萌中鳴叫,小鶴也會隨聲呼和,喻指有道德學問的君子,雖深居簡出,他的嘉言善行,也會傳至千里之外,受人贊揚。因此,鶴鳴一詞也經常在詩文中出現。如漢虞?碑:惟此君子,除漢之英,德為龍光,聲化鶴鳴。漢以后,詩文中常以鳴鶴或鶴鳴喻君子,如陸云鳴鶴詩序:鳴鶴,美君子也。此外,又有所謂鶴鳴之士,指那些修奐踐言為當世所贊頌的人,后漢書楊賜傳載:唯陛下慎經典之誡,圖變復之道,斥遠佞巧之臣,速征鶴鳴之士。葛洪的抱樸子中更有君子化成鶴的故事:君子為猿鶴。庚信哀江南賦中君子化成猿鶴之名,就是用的這一典故。唐代天子求賢的詔書,也因以鶴與君子的聯想,而稱為鶴書或鶴板。此外,唐詩中更有鶴貌、鶴體來形容君子的高潔,如唐壺。吳中高士雖求死,不那稽山有謝敖。古諺云:鶴非染而自白,鴉非染而自黑。就是說人的正派與否,是由本身決定的,元代鄭德輝王粲登樓四說:你可曉得那鶴非染而自白,鴉非染而自黑。既讀孔孟之書,心達周公之禮。這里,鶴也比喻為正君子。五、大志鶴能夠在廣袤的空間飛翔,中國古代神仙故事中的鶴便可以在超越俗世的時間和空間往來,相鶴經說鶴飛則一舉千里,這種特殊的飛翔能力,往往用來比喻有大志。在表達手法上,除了寫鶴飛行的狀態外,還多與小鳥作對比。例如阮籍詠懷其二十四:云間有玄鶴,抗志揚哀聲。一飛沖青天,曠世不再鳴。反之,鶴因受傷或羽翼未成等理由不能高飛就顯得沮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載:支(道林)公好鶴住剡東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公惜之,乃鍛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其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總之,鶴飛則一舉千里,便成為一個有遠大志向的象征,再加上那些描鶴不與小鳥游,又不愿被畜養賞玩的詩文,更突出了鶴這一象征。六、隱逸鶴喜歡棲息在滌盡繁器的郊野,如深谷、小渚等,所以有隱逸的象征。司空曙選僧無言歸山詩:袈裟出塵外,山每項幾盤緣。人到白云樹,鶴沈青草田。龕泉朝清?,松籟夜和禪。自昔聞多學,逍遙注一篇。宋代隱士林逋梅妻鶴子的故事,最為人所知: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諸寺。左右有客至?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必棹小舟而恨,蓋嘗以鶴飛為驗也。在這段文字中,我們感受到安舒和逸的氣韻,自始鶴就與逸士不可分隔,由隱士自會想起鶴來。七、報恩中國文學里常有對鶴知恩圖報的描述。最早記載鶴報恩的,要算是西漢焦延壽易林中的白鶴銜珠。其后唐徐堅初學記卷十六引韓子說:師曠鼓琴,有玄鶴銜珠于中庭舞。可見中國文學里很早便把鶴與珠連在一起。東晉以后也有記載鶴以來得及報恩的詩文,晉干寶搜神記鄭二十載:噲參,養母至孝。曾有玄鶴,為戒人所射,窮而歸參。參收養,療治其瘡。瘡愈放之。后鶴夜到門外,參執燭視之,見鶴雌雄雙至,各以明珠以報參焉。南朝梁興嗣的白鶴羽扇賦開首即說:銜明珠以報德。有時鶴會以其他方式報恩,如西漢路喬如鶴舞:賴君王之廣愛,雖禽鳥兮報恩。方騰驤而鳴舞,憑朱檻而為歡。文中說鶴知道自己備受寵愛,于是很高興地在龐里鳴叫起舞。格致鏡原記述李衛公因救仙鶴而得相位。甚至有以死相報的故鳴不食;盧勉飼之,乃就食甚馴。一創死,一哀鳴不食品店;盧勉飼之,乃就食。一旦,鳴繞盧側。盧曰:爾欲去也,有天可飛,有林可棲,不爾羈也。鶴振翮云際,數四回翔,乃去。盧老病無子。后三年,歸臥黃溥溪上,晚秋蕭索,?杖林間,忽一鶴盤空,聲鳴凄斷。盧爺祝曰:若非我陳州舊侶耶?果爾,即當下。鶴竟投入懷中,以牽衣,旋舞不釋。盧撫之,泣曰:我老無嗣,形影相吊,幸爾留此,當如孤山?老,共此殘年。遂引之歸。盧歿,鶴亦不食死。靈鶴報恩的故事在中國文學里是屢見不鮮的。八、長壽鶴被認為是可存活千年的動物。古人常以生命短暫的蜉蝣,與長壽的鶴作對比。淮南子說林訓載: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暮死而盡其樂。由于龜是長壽的象征,所以古文中鶴時常與龜并稱。如漢桓譚新論辯惑中說:龜稱三千歲,鶴稱千歲,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