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I 摘要 變電站是電力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是電網傳輸電能的核心。一旦變電站遭受雷擊,可能直接會造成電網的瓦解,城市大面積停電,給社會的安全和諧穩定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要求變電站必須配置安全可靠的防雷保護。 本文針對 110出并解決一些相關問題,主要內容包括變電站直擊雷防護、感應雷防護、變配電設備的防護、 110電站變電站電源系統 防雷保護及避雷器的選用、 變電所弱電系統防雷保護 、 綜合自動化變電站二次系統防雷措施、電解離子接地系統在變電站接地網改造中的設計計 算、二次系統的防護、建筑物的防護、接地技術等,如何應用在工程中以及在應用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關鍵詞 : 變電站 ,雷電波 ,防雷保護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he is an of is of by of of to be to 10kv a of 110kv of to of of I in of of to in in to to 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1 目錄 摘要 . I . 錄 . 1 第 1章 緒論 . 1 . 1 . 2 . 2 . 3 . 5 第 2章 雷電的基本理論 . 6 . 6 . 6 . 8 第 3章 直擊雷防護 . 11 . 11 . 11 . 13 第 4章 雷電侵入波保護 . 14 . 14 . 14 . 15 . 16 第 5章 感應過電壓的入侵和防護 . 17 . 17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2 . 17 . 17 . 18 . 19 . 19 . 19 . 19 第 6章 變電站接地系統的設計及施工 . 20 . 20 . 20 . 20 . 20 . 21 . 21 . 22 . 22 . 23 . 23 . 24 第 7章 變電站電源系統防雷保護措施 . 25 7. 1電源系統防雷中存在的不足 . 25 . 26 . 26 . 27 . 27 . 28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3 . 29 總 結 . 31 致 謝 . 32 參考文獻 . 33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1 第 1 章 緒論 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雷電災害是十種最嚴重的災害之一。全球每天約發生 800 萬次雷電,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據美 國國家雷電安全研究所關于雷電造成的經濟損失影響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美國每年因雷擊造成的損失約 50 60億美元,每年因雷擊造成的火災 3 萬多起, 50野外火災與雷電有關; 30%的電力事故與雷電有關; 4 5 石油產品儲存和儲藏罐事故是由雷擊引起的;由于 雷電和操作過電壓造成電力裝置的損失約占 80% 。據德國一家重要的電子保險公司1996 年到 1997 年對 8722 件案例損壞原因的分析,雷電浪涌造成的理賠 1996 年占 1997年占 我國是雷電活動十分頻繁的國家,全國有 21 個省會城市雷暴日都在 50 天以上,最多可達 134 天。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雷擊造成人員傷亡達 30004000 人,損失財產 50 100 億元人民幣。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雷電災害程度和造成的經濟損失及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如 1990 年 7 月 30 日鄭州、三門峽微波干線大溝口微波站因雷擊而損壞 38 塊盤,損失十分嚴重。據廣東省統計,在 1996 1999 年的四年間,全省發生雷擊事故 6143 起,傷亡 699 人,直接經濟損失達 15 億元。在 1998 和1999年的兩年中,全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百萬元以上的雷電災 害就有 38起。 雷電也是一直危害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避雷器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及金屬氧化物避雷器的推廣使用,使變電站一次高壓部分的雷電過電壓的保護得到了保證。但另一方面,隨著電力系統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微電子為主要元件的控制、保護、信號、通信、監控等設備得到普遍應用,在一些大型發變電站中,即使在采樣和計量系統中也普遍采用。由于常規電磁保護的裝置單元多為單元件的電阻、電感和電容等,耐熱容量大,對尖峰脈沖的耐受能力也比較強,所以能承受高能的雷電暫態沖擊,而對于運行電壓只有幾伏,信 號電流只有微安級的這些電子設備來說,就不一定經受的住。電氣和電子技術是現代物質文明的基礎,雖然其迅猛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社會繁榮與進步的進程,但同時也帶來了麻煩問題 :一方面,電氣和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造成了嚴重的環境電磁噪聲干擾;另一方面,電子技術正向高頻率、高速度、微型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電磁干擾、特別是雷電干擾對這些設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2 備和系統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對這些設備造成的損壞事故的發生率逐年增高。電子信息系統受損后,除直接損失外,間接損失往往很難估量,這是 90 年代以來雷電災害最顯著的特征。 內外防雷保護發展及研究現狀 雷保護發展 19 世紀 70 80 年代是電力網發展的初期階段,幾乎無任何過電壓保護裝置。 80 年代末期,在電力網中才采用了電話的保護裝置 際就是保護間隙串聯一個熔斷器,或只裝間隙。后來在 20 世紀 30 年代初,發展成去游離避雷器,即由纖維管制成的管型避雷器,可以說,現代避雷器、 “老祖母” 是在電報、電話上首先應用的。由于電力系統迅速發展,它才在高電壓電力系統上不斷發展和完善。現在 20 多萬元一組 (5m 多高 )500 在制造即將安裝運行的 30 萬元一組的 750 8m 左右 )及保護電子回路的各型 19 世紀 90 年代初期, E. 出了磁吹間隙,用來保護直流電力設備,可以說,這是現代磁吹避雷器的前身。 20 世紀初,開始注意限制工頻續流問題。 1901 年德國制成用串聯線性電阻限流的角形間隙,這是現代閥型避雷器的前身。上述保護裝置,實際上主要是用來防止感應雷造成的事故。如果是直擊雷,或是擊于線路上的近區雷擊,電氣設備多數還會被擊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德國一公司自稱造出吸收能量最大的 電壓保護器(多數是 4060,而且可通過 10/350s 長波通流試驗,其特點就是 聯一個磁吹角型間隙,其基本原理是早已有之的。因為它與避雷器的 用 8/20s 波形不符,目前國際上除德國外,很少應用。美國近年來只采用幾百安和最大 10/350是防感應雷的標準,美國軍隊電子計算機等信號回路的電纜進線,其保護器試驗波形曾采用 10/1000 1908 年瑞士 出利用高壓電容器作防雷元件的方案,通常是與電抗線圈配合使用,構成防雷吸波器。 30 年代初,前蘇聯莫斯科電力系統曾用電感 線圈保護幾個 33電所,但因閥型避雷器裝于電感線圈外側,電感與變壓器入口電容諧振,使變壓器損壞,可惜未很好總結經驗,后來多數電感元件沒有繼續使用。只是到了 60 年代,波蘭才在 35 110電所,利用裝于進線入口的電感元件取得良好的防雷效果 (閥型避雷器裝于變壓器與電感元件之間,防止了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3 諧振 )。直到現在,電容電感元件還是我國和國外保護旋轉電機的有效保護裝置。 1907 年在美國出現了鋁電解避雷器,它曾用于 100壓電網。 1922 年美國西屋公司( 出了自動閥型避雷器。 1929 年美國通用電力公司( 出契得特閥型避雷器,使系統雷擊損壞率下降,包括它的危害程度,但因工程規模小而未引人注目。例如, 編著名的科技史宏篇巨著“ A , “ t 以及國內電工史專著,對于電工發展前期的防雷也是或不涉及,或語焉不詳。從避雷針到出現簡單間隙、電容、線圈,經過了漫長的 158 年,到制出原始型避雷器,又經過了 10 年。這絕非因為人類智慧貧困,而是電力工業的發展 ,才有了防雷的需要。直到出現幾千萬和上億千瓦的聯合電力系統 (如華北500架連接的系統裝機容量已近 4000 萬千瓦,與華東、東北聯網后超過 1 億千瓦 ),其一次雷擊足以導致大面積的災難,如美國有名的雷擊 35路引起的紐約大停電和芝加哥大停電,才迫使人們利用幾千萬元的高壓試驗設備進行不斷的研究,使防雷系統日臻完善。與此相似,正是由于早期室內只有電燈和馬達這類電器,其防雷要求不高,建筑物獨特之處不多。近年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而且多數裝在戶內,才使防雷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其防雷理論和防雷手段才與日俱增。 內外研究現狀 對變電站的防雷保護的研究最早是從電磁兼容角度出發的,上世紀 60 年代美國電力工程技術人員對變電站的電磁干擾問題主要從電子電路到電纜的電磁干擾禍合過程進行研究,其成果后來形成了美國國家標準協會( 準的一部分。 1978 年美國電力科學研究啟動了編號為 研究項目,建立了一套新的變電站開關柜的電磁干擾進行了研究。全部工作歷時十余年,分為兩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的研究工作于 1983 年結束,并提出了研究報告。該報告介紹了測量系統的研制、變電站電磁環境的測量和數據分析方法以及初步結果,其中的測量數據包括一個 345電站、一個 500電站的實測結果和一個高壓實驗室的模擬測量結果?;诖隧椆ぷ?,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文獻介紹了瞬態測量系統的組成及其技術指標,描述了在一個 115電站進行的實際測量工作,給出了典型的電雷電干擾波形。文獻論述了通過模擬變電站的雷電瞬態干擾對二次設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4 備進行抗擾度測試的問題,比較了時域和頻域測試的特點,給出了在變電站實測的典型雷電干擾波形,總結了高壓實驗室模擬 測試的優缺點。文獻提出了一種分析變電站雷電瞬態電磁干擾問題的時域模型,利用斜坡函數對時域雷電干擾波形進行分解,并計算空間的時域電場和磁場,將預測分析的結果與實測數據做了對比。 第二階段的研究工作從 1986 年至 1993 年。測量工作涉及 7 個空氣絕緣變電站和 2 個氣體絕緣變電站,共組織了 13 次集中現場測試,測得近 800 多次事件的 3000 多個雷電電磁干擾波形,數據量約 500于此項工作,提出了完整的研究報告,發表了一系列的論文。文獻介紹了變電站的瞬態電磁場的測量工作,總結了微脈沖的特點,給出了部分測量結果,并對 不同頻率和不同場強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定性分析。文獻給出了變電站雷電產生的瞬態電磁干擾對幾種變電站電纜和內部電纜線影響的測量結果,介紹了通過 場禍合和直接禍合的模型。將預測分析的結果與實測數據進行了對比。文獻總結了變電站瞬態電磁干擾的建模方法和測量技術,并將預測分析的結果與實測數據進行了對比。分析比較了開關操作、雷擊和故障二種瞬態電磁干擾波形的特點,少與現有抗擾度試驗標準中的限值進行了對比。但是上述工作并未對二次設備所處的電磁環境進行研究。 在分析雷擊效應和對 電站的瞬態電磁干擾研究方面,瑞士科學家的 工作較為突出,瑞士洛桑聯邦土業大學的 授在文獻中介紹了分析雷擊效應的建模方法,以及分析 電站和 電站電磁干擾問題時建模的考慮因素。 文獻中對 電站內、外過電壓現象作了概述,提出了利用球形電場傳感器測量實際 殼過電壓的方法,給出了部分實測結果。 文獻劉中介紹了對工業設備電磁兼容性的技術要求,提出把電磁干擾問題按界面劃分處理的方法。 其他國家的研究工作也各具特色。德國的 文獻中介紹了針對一座 電站開關操作 產生的雷電干擾所采取的屏蔽設計工程,并給出了屏蔽效能的部分實測結果。南非的 P. H. 文獻中給出了在 132275400個電壓等級的變電站測量的雷電瞬態電磁干擾的初步結果。英國的 C. 文獻中對現有變電站瞬態電磁干擾測量方法進行了綜述,特別是對不同測量系統的特性進行了分析比較。日本和意大利等國科學家也在該領域開展了研究工作。 我國的廣播、郵電、交通、船舶、航大和軍工等行業在電磁兼容研究方面起步較早,結合各自的行業特點開展了許多很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20 世紀 80 年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5 代,隨著基于微電子技術的繼電保護裝置的應用與推廣,變電站的電磁兼容問題在電力部門開始得到關注。由于歐共體從 1996 年 1 月 1 口起執行“ 89/336/磁兼容性指令”,使得我國各行業加大了對電磁兼容問題的研究力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工業迅猛發展的趨勢也迫切要求盡快解決電力系統的電磁兼容問題。在此背景下,國家電力公司所屬的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南京自動化研究院、武漢高壓研究所和華北電力大學等單位,以及四方公司、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等單位相繼開展了有關的研究工作。其中,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對高壓線路的電磁環 境進行了深入研究巨,還組織出版了發電廠和變電站電磁兼容導則。清華大學則針對電力線路干擾臨近通信線路或金屬管線的問題在數學建模和計算方法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南京自動化研究院和四方公司的研究工作則主要側重在二次弱電設備的抗干擾問題研究方面。 由于我國在建的變電站在電壓等級和主接線結構等方面的技術特點與國外不同,因此,國外的測量與分析結果僅能作為參考。要想搞清我國變電站雷電瞬態電磁環境的實際情況,必須進行獨立的測量和分析工作。 文 完成 的工作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對雷電對變 電站的設備的影響進行 分析 ,通過雷電侵入設備的途徑,說明雷電對設備的危害。 2、根據變電站對直擊雷的防護要求, 設計防護措施。 3、對接地的不同形式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接地措施 。并對接地網進行設計安裝。 4、 根據電源系統對防雷性能的要求,設計電源系統的防雷方案。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6 第 2 章 雷電的基本理論 雷電的認識 雷電的破壞主要是直擊雷和感應雷。直擊雷是雷云直接對物體放電,它對孤立突出的物體如高層的建筑物以及建筑物頂部的傳呼臺天線、衛星天線等危害較大。感應雷是由于雷云對大地的放電或雷云之間的迅速放電形成靜電感 應和電磁感應,研究表明 :靜電感應方式引起的浪涌數倍于電磁感應引起的浪涌。感應雷主要通過電源線和信號線侵入二次設備并對其造成損壞。它們在多種導線中感生幾 幾十 高電位,并以波的式沿導線傳播,由導線引入室內,從而危害二次設備。 其主要的雷電形式及雷害情況有以下幾種 : 1、直擊雷是指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構架、動植物上,因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效應等造成建筑物等損壞以及人員的傷亡。 2、感應雷是雷電在雷云之間或雷云對地放電時,在附近的戶外傳輸信號線路、埋地電力線、設備間連接線產生電磁感應并侵入設備,使串聯在線路 中間或終端的二次設備遭到損害。感應雷雖然沒有直擊雷猛烈,但其發生的機率比直擊雷高得多。 3、雷電浪涌是近年來由于二次設備的不斷使用引起人們極大重視的一種雷電危害形式,同時其防護方式也在不斷完善。最常見的二次設備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擊引起的,而是由于雷擊發生時在電源和通訊線路中感應的雷電浪涌引起的。 電危害的實例 1981 年 8 月 27 日,江蘇省常州市某微波站遭到雷擊,電力載波 204 102 電路終端機報警整流器的 3 只整流二極管被擊穿;鉛皮電纜外皮與地網接觸處燒出凹坑;微波設備回路機的 4 線收發信號衰耗器燒壞 ,致使南京方向的 7 8 11路電話中斷,上海方向的第 7路不通。 1983 年 9 月西南某工程遭受一次雷擊,使配套的一批電子設備損壞,系統工作無法進行,損壞的電子設備和元件有: 數字傳輸機一一損壞集成電路芯片 20多塊; 通信系統一一 8臺機中有 6臺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7 時控單元一一脈沖處理回路和脈沖變換電路 4塊芯片損壞; 遙測系統一一由十連接電纜較長,損壞電路板 3塊。 華中大電網有微波站近百個,其中進口設備站 65 個。事故統計表明,造成設備損壞、導致長時間通信中斷的主要原因就是雷害。武一一衡線段的 15 個微波站有 12個 曾遭受雷擊影響正常通信,甚至損壞多臺設備。 1987年 8月 1日三門峽站受雷擊損壞 16臺裝置柜。 1990 年 9 月 27 日黑龍江省電力局調度大樓遭受雷擊,使調度自動化的計算機系統和程控交換設備損壞停止運行 27 小時。其中,程控交換機損壞電路板 8塊, 算機接口板損壞,遠動室調度模擬盤 43 塊顯示消失, 11 /24型計算機系統的 存損壞 8塊。 1992 年 6 月 22 日傍晚,北京城區下了一陣中雨。 8 時左右,雷電擊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大樓樓頂,樓內的大型計算機與小型計算機網絡癱瘓, 6 條同步線路和 1 條國 際同步線路被中斷。整個計算機系統停止工作 46 小時,氣象業務受到嚴重影響,損失數十萬元,次日中央電視臺氣象預報空白。因為大樓裝有避雷針,使閃電由避雷針引入大地,所以大樓、人員及普通設備安然無恙,但是雷電流在四周產生的巨大脈沖電磁場,卻損壞了具有極為敏感的微電子器件及計算機系統。 1993 年 5 月 17 日和 6 月 3 日,雷擊廣西人民銀行證券中心,擊壞計算機 16臺,損失 11 萬元。廣西南寧市兩個專業銀行的計算機網絡及電信局程控機也同時損壞。 1995 年 9 月 3 日 19時 55 分到 4 日 21 時 26 分,河南省三門峽市出現強雷雨天氣,致 使中國工行三門峽市湖濱支行遭受嚴重雷擊,當即擊毀計算機 16 部、內部電話總機 1臺,直接經濟損失 15萬元。 1996 年 8 月 31 日,華夏證券公司廣州分公司遭雷擊,損壞彩色及單色 換式集成器、四塊電話語音卡、微機設備等,經濟損失約 28 多萬元。 1996 年 6 月 22 日晚 9 時前后,天空鳥云密布,雷聲隆隆,忽遠忽近。一聲巨響之后,北京東直門附近一座居民樓 2 至 6 層的 20 戶居民中, 15 臺電視機被強大的雷電擊毀 ;一層辦公室中的視招機、一臺觸摸式臺燈和小型程控電話交換機也被雷擊損壞;鄰近的一棟樓上,也有數臺電話機遭 到破壞。據報道,同日西城區展覽路也有居民的電視機和單位的電話機遭到雷擊。 1999 年 8 月 9 日,吉林省蛟河發生雷害,天崗地區某單位的通訊設備被雷擊毀,當地 1000 余臺電視機和 300 余部電話出現故障。雷害發生后的 36 小時內,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8 遠離百里的蛟河市區,市話、手機全停,銀行專線無法正常運行,損失嚴重。相當多的公安機關的專線和軍事機關的雷達也受到雷擊。 2001 年 2 月 21 日 凌晨,由于 大霧閃絡造成外部電網對邯鄲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電力供應中斷,使煉鐵、煉鋼、軋鋼二大系統全面停產,這是公司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特大事故。由于停電影響,煉 鐵廠全部高爐斷水、斷電、斷氣,不同程度發生灌渣、燒壞冷卻設備等事故;煉鋼系統導致鐵水、鋼水落地,部分鐵包、鋼包損壞;軋鋼系統造成部分設備損壞。本次 停電事故,給公司生產帶來嚴重影響,初步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萬元 。 電站 的 防雷方案 雷云對地放電的主通道通過被保護物,就稱被保護物被直擊雷擊中。直擊雷發生的概率雖然很小,但其危害十分大,所以不能掉以輕心。有不少專家學者在努力研究有效防止直擊雷的方法。但直到今 天還是無法完全阻止直擊雷的發生。直擊雷的防護可以采取以下三個部分 進行泄流。 1、 接閃器,避雷針及其變 形產品避雷線、避雷帶、避雷網等統稱為接閃器。歷史上對接閃器防雷原理的認識產生過誤解。當時認為 :避雷針防雷是因為其尖端放電中和了雷云電荷從而避免了雷擊發生。所以當時要求避雷針頂部一定要是尖端,以加強放電能力。后來研究表明 :一定高度的金屬導體會使大氣電場畸變。這樣,雷云就容易向該導體放電,并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易被金屬導體吸引。這樣接閃器的防雷是因為將雷電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護物被雷電擊中?,F在認為任何良好接地的導體都可能成為有效的接閃器,而與它的形狀沒有關系。 2、 引下線,引下線的作用是將接閃器的雷電流安全的導 引入地。引下線應與各層均壓環焊接,采用 10圓鋼或相同面積的扁鋼。對于框架結構的建筑物,引下線應利用建筑物內的鋼筋作為防雷引下線。采用多根引下線不但提高了防雷裝置的可靠性,而多根引下線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線的沿線壓降,讓雷電流均勻入地,便于地網散流,以均衡電位,減少側擊的危險。同時,均勻對稱布置可使引下線瀉流時產生的強電磁場在引下線所包圍的建筑物內相互抵消,減小雷擊感應的危險。 3、 接地體,接地體是指埋在土壤中起散流作用的導體,接地體應采用鋼管(直徑大于 50厚大于 角鋼 (不小 于 50 50 5扁鋼 (不小于 40 4并應將多根接地體連接成地網。地網的 布置應優先采用環型地網。引下線應連接在環型地網的四周,這樣有利于 雷電流的散流和內部電位的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9 均衡。垂直接地體一般長為 深 極間隔 5m,水平接地體應埋深 1m,其向建筑物外引出的長度一般不大于 50m 。 感應雷是因為直擊雷放電而感應到附近的金屬導體中的,它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感應方式侵入導體,一是靜電感應 : 在雷云中的電荷積聚時,附近的導體也會感應上相反的電荷。當雷擊放電時,雷云中的 電荷迅速釋放,而導體中原來被雷云電場束縛的靜電荷也會沿導體流動尋找釋放通道,這樣就在電路中形成電脈沖。二是電磁感應 : 在雷云放電時,迅速變化的雷 電流在其周圍產生強大的瞬變電磁場,在其附近的導體中產生很高的感應 電動勢。研究表明 :靜電感應方式引起的浪涌數倍于 電磁感應引起的浪涌。感應雷的引入通道很多,可以通過電源線、天饋線、信號線的禍合進入二次設備。也可以通過其人工金屬管引入,如水管、風管、煤氣管,電纜金屬外皮等都可以是感應和禍合途徑。所以感應雷對二次設備的危害最大 。 1、 電源部分防護,雷電主要通過線路進入二次設備 。高壓部分電力局有專用 的 高 壓 避 雷 裝 置 , 電 力 傳 輸 線 把 對 地 的 電 壓 限 制 到 小 于 6000V ( ,而線對線則無法控制。所以對 380V 低壓線路應進行過電壓保護。按照國家規范應分二部分 :在高壓變壓器后端到建筑物總配電房 間的電纜內芯線兩端應對地加裝避雷器,作為一級保護 ;在樓層配電箱間電纜內芯線兩端應對地加裝避雷器作為二級保護 ;在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設備及 前端應對地加裝避雷器,作為二級保護。多級保護的目的是用分流限幅技術將雷電過電壓(脈沖 )能量分流泄入大地,能有效地提高敏感設備抵御雷電電磁脈沖的能 力。 2、 信號部分保護,由于雷電波在線路上能感應出較高的瞬時沖擊能量。因此要求網絡設備能夠承受較高能量的瞬時沖擊,而目前大部分設備由于電子元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而使耐過電壓、耐過電流水平下降,必須在網絡通信接口處加裝必要的防雷保護裝置以確保網絡通信系統的安全運行。對于信息系統的保護一般應分為粗保護和精細保護。粗保護根據所屬保護區的級別分別確定,精細保護要根據設備的敏感度來進行確定。如光纖的防雷主要是針對其金屬護皮和金屬芯線。同軸電纜天饋線應加裝相應的高頻避雷器,避雷器的地線應就近與機房的接地匯接排相連。 監控信號的數據傳輸線可加裝相應的數據避雷器。 3、 等電位聯結及設備接地,對二次設備及系統的各導電部分建立電位基本相等的電氣連接,以減少各金屬物和系統之間的電位差是等電位聯結的目的。實行等電位聯結的主體應包括 : 設備所在建筑物的主要金屬構件和進入建筑物的金屬管道、供電線路 (含其外露可導電部分 )、防雷裝置、由二次設備構成的信息系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10 統。將機房、變電房、鐵塔的接地極連接起來,組成聯合地網。如果是框架結構的機房,建筑物的基礎鋼筋是優良的環型接地網。聯合地網通過合理的布置接地線可以實現各設備間的等電位。接地有單點接地、多點 接地和混合接地 3 種方式。從抗干擾的角度講 : 低頻設備宜用單點接地 ;高頻宜用多點接地 ;高、低頻混合設備宜采用混合接地。接地線要求是粗、短、直,要兼顧到泄放設備短路電流和泄放雷電流的能力。 在對系統進行浪涌防護時,必須在浪涌輸入通道的端口上將其有效的抑制。抑制浪涌的主要手段是采用 涌保護器件 )。為實現多級配合,要計算各級間的能量配合,可串入電阻或電感元 件。根據二次設備的結構和特點,把二次設備的浪涌保護分為三個部分 : 1、 電源系統的保護。二次設備的電源雷電侵害主要是通過線路侵入。對380國家規范應采取多級保護。 2、 信號電路的保護。信號電路是電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 信息系統,信號線路的保護應分為粗保護和精細保護。 3、 二次設備的綜合防護。浪涌對二次設備的危害除了通過前面兩種主要途徑侵入設備外,還會通過其他途徑危及二次設備的安全運行。因此為了保證二次設備的萬無一失,還需要對二次設備進行綜合防護。 為了防止浪涌電壓對二次設備的干擾和破壞,國際上通常采用浪涌保護技術。所謂浪涌保護技術就是采用浪涌保護器在最短時間 ( )內將被保護線路接入等電位系統中,使 設備各端口等電位,同時釋放電路上因雷擊或其它原因而產生的大量脈沖能量,將其短路泄放到大地,降低設備各接口端的電位差,從而保護線路上用戶的設備。 現在市場上比較好的浪涌保護器基本上是從國外進口的如德國 國 產品結構模塊化,更換簡單方便 ;還有配套的后備保護措施,使產品的工作更可靠,但價格一般比較貴。我國二次設備浪涌保護器的發展相對國外還較落后。但也有不少的企業正在從事浪涌保護器的研發和生產。例如廣州雷迅的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11 第 3 章 直擊雷防護 擊雷 保護措施 的選用 變電站直擊雷的防雷措施 有 : 1 、防止反擊:設備的接地點盡量遠離避雷針接地引線的入地點,避雷針接地引下線盡量遠離電氣設備。 2 、裝設集中接地裝置:上述接 地應與總線地網連接,并在連接下加裝集中接地裝置,其工頻接地電阻 不得 大于 10 。 3 、主控室(樓)或網絡控制樓及屋內配電裝置直擊雷的保護措施。 若有金屬屋頂或屋頂有金屬結構時,將金屬部分接地。 若屋頂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應將其鋼筋焊接成網接地。 若結構為非導電的屋頂時,采用避雷 帶 保護,該避雷帶的網絡為 8 10m 設引下線接地。 而 架構避雷 針是變電站防直擊雷的常用措施,避雷針是防護電氣設備、建筑物不受直接雷擊的雷電接收器,其作用是把雷電吸引到避雷針身上并安全地將雷電流引入大地中,從而起到保護設備效果;雷擊避雷針后,不出現反擊。變電站裝設避雷針時應使所有被保護設備都處于避雷針保護范圍之內,此外,還應采取措施,防止雷擊避雷針時的反擊事故。對于 35電站,保護室外設備及架構安全,必須裝有獨立的避雷針。獨立避雷針及其接地裝置與被保護建筑物及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五米,主接地網與獨立避雷針的地下距離不能小 于三米,獨立避雷針的獨立接地裝置的引下線接地電阻 不可大于 10,并需滿足不發生反擊事故的要求;對于 110以上的變電站,架構避雷針是直擊雷防護的主要 措施。由于 110以上電壓等級配電裝置的絕緣水平較 高,因此,雷擊避雷針時在其架構上出現的高電位不會造成反擊事故。架構避雷針應與接地網連接,并增設鋪助接地裝置,同時避雷針與主接地網的地下連接點,沿接地體的長度應大于十五米。因此,雷擊避雷針在變電站產生的高電位不會造成電氣設備的反擊事故。 雷針的選擇 避雷針一般采用鍍鋅圓鋼(針長 1m 以下時直徑不小于 12長 1 26鍍鋅鋼管(針長 1m 以下時直徑不小于 20長 125成。它的下端要經過引下線與接地裝置連接。避雷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12 針的 保護范圍,以它能防護直擊雷的空間來表示。 1994 年的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則規定采用 薦的“滾球法”來確定。 所謂“滾球法”,就是選擇一個半徑為 球半徑)的球體,沿需要直擊雷的部位滾動,如果球體直接觸到避雷針與地面,而不觸及需要保護的部位,則該部位就在避雷針的保護范圍之內。 按實際運行經驗校驗后,我國標準 目前推薦 1d 和 2d 應滿足下式要求 : 1d 0.2 2d 0.3 1d h 2d 對較大面積的變電所進行保護時 ,采用等高避雷針聯合保護要比單針保護范圍 大。因此,為了對本站覆蓋 ,采用四支避雷針。被保護變電所總長 手冊,門型架構高 15m。避雷針的擺放如圖 避雷針裝置 ; (式 (式 以 ,需要避雷針的高度 h 為 : h 157135 (式 四只避雷針分成兩個三只避雷針選擇 . 驗算 :首先驗算 1 2 3號避雷針 對保護的高度 : 1 2號針之間的高度: 0h 23m 15m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13 2 3號針之間的高度: 0h 15m 1 3號針之間的高度 : 0h 19 5m 由上可見 ,對保護物的高度是能滿足要求的。 對保護寬度 : 1 2號針的保護寬度 : 0h 3 15) 12 0 2 3號針之間的寬度 : 0h 15) 0 由此可見 ,對保護物的寬度是能滿足要求的。 所以 ,1 2 3針是滿足要求的。 由于 4 針的擺放是長方形 ,所以, 134 針也是滿足要求的。即 ,四只高度選為35 雷針的安裝 避雷針安裝時應注意: 1、 基礎填搗混凝土為 工安裝避雷針時,需在基礎強度達到 80 以后可拆去固定纜風。 2、 構件焊接和安裝要求與桿塔施工相同,外露金屬除鍍鋅者外需用紅丹打底,表面刷灰漆防銹。 3、 基礎施工開挖基坑時 須注意勿擾動基坑四周的土壤,最好使其保持原狀,并要防止雨水侵入,在不能保證基礎周圍土壤原狀情況時,回填土時必須分層夯實,且在澆灌混凝土時應用模板。 4、避雷針組裝后要求一次完成豎立吊裝,當起吊中因故重新放倒桿身時,應 橫放 方式在地面支撐。 買文檔就送您 紙全套, Q 號交流 401339828或 11970985 14 第 4 章 雷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八章 人是生殖和發育 第二節 人的生長發育和青春期教學設計(4)(新版)蘇教版
-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 第三單元 在集體中成長 第六課“我”和“我們”第2框《集體生活成就我》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Unit 3 The internet教案及反思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11.2 功率教案配套
- 剪紙魔法(教學設計)皖教版三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
- 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一節 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教學設計
- 七年級地理下冊 9.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種人的故鄉教學設計 晉教版
- 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六單元 課題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2 老師您好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二單元 第五章 第一節 激素與生長發育教學設計 (新版)冀教版
- 口腔檢查-口腔一般檢查方法(口腔科課件)
- 畜禽養殖場排查情況記錄表
- 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數學(理)試卷【含答案】
- 弗雷德里克 桑格
- 淺談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 論文
- 歷史時期的地貌變遷優秀課件
- 心血管內科五年發展規劃
- GB/T 38620-2020物位計性能評定方法
- 納米酶研究進展
- GB/T 12009.2-2016塑料聚氨酯生產用芳香族異氰酸酯第2部分:水解氯的測定
- 彈塑性力學(浙江大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