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遼寧省撫順市六校聯合體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遼寧省撫順市六校聯合體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遼寧省撫順市六校聯合體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遼寧省撫順市六校聯合體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遼寧省撫順市六校聯合體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太平天國運動初期搗毀孔子牌位,焚燒古書;洋務運動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戊戌變法時維新派打著儒家旗號宣傳維新變法的思想;新文化運動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出現這些現象主要是由于A.近代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動 B.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C.民族資產階級的發展壯大 D.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斷與時俱進2.《安得魯·韓德森致拉本特函》記載:“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中國被迫接受他們的“條件”后發生的變化有①外國商船在長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強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權利③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④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1914年秋,當歐洲卷入戰爭之際,英國外交大臣格雷說:“燈火正在整個歐洲熄滅。”由此推斷,格雷認為戰爭將導致歐洲A.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B.資本主義制度崩潰C.世界中心轉移 D.歐洲電力系統癱瘓4.據統計,清末兵變不下20起,既涉及到舊式的防營和漕勇,也涉及到新式的巡警和新軍,它已經不是點而是面了。這些兵變反映出A.清政府的統治危機 B.軍隊近代化的影響C.軍紀敗壞亟需整頓 D.歐風美雨的副作用5.在古希臘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詞由“人民”(Demos)和“統治”(kratos)復合而成。這說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強調A.公民的廣泛參與和直接管理 B.所有雅典人都享有充分的政治民主C.城邦政治決策的人民性和廣泛性 D.公民大會代表了雅典居民的利益訴求6.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記載:北宋初年,老儒先生以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趕緊抄錄,日夜誦讀。據此推測,導致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這兩本書被皇室專藏,民間不得私印B.宋科舉以策論代替詩賦,讀史人增多C.宋重文輕武,雕版印刷不能滿足需求D.宋與民族政權對峙,中原文化遭浩劫7.明朝,漢江改道,陜西省的商人乘船順流而下,將貨物販運于漢正街中轉,漢口之名可以說是因陜西商販而得名,即漢水入長江口。明朝末年,成為天下四大名鎮之一。這一現象反映了A.長途販運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 B.區域位置影響商貿發展C.城市規模的擴大推動商業發展 D.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8.美國憲法某修正案規定:“凡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并受其管轄的人,均為合眾國的和他們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實施限制合眾國公民的特權或豁免權的任何法律。”與這則修正案有直接聯系的是:A.獨立戰爭 B.南北戰爭 C.羅斯福新政 D.組建北約9.遼、西夏、金等少數民族政權與宋并列對峙時期,地區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A.絲路貿易 B.朝貢貿易 C.榷場貿易 D.殖民貿易10.西歐中世紀末期常常被稱為“‘人’的發現和‘世界’的發現時代”。這里的“‘人’的發現和‘世界’的發現”分別是指A.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B.啟蒙運動和殖民擴張C.啟蒙運動和新航路開辟 D.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11.1922年,北京政府頒布施行了新學制。其中規定中等教育實行分科制和選科制,“初級中學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視地方需要,兼設各種職業科”;“高級中學分普通、農、工、商、師范、家事等科,但得斟酌地方情形,單設一科或兼設數科”。這種規定A.體現了人才教育與社會需求對接 B.構建了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C.提高了教育公平性與辦學積極性 D.兼顧了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12.1978年下半年,省級以上刊物刊出的討論文章達650篇,形成以理論界為主力,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人人關注的場面。當時討論的核心問題是A.“兩個凡是” B.“真理標準問題”C.“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D.“黨的基本路線”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下列材料作答:抗日戰爭爆發后,蘇聯援華物資通過西北陸路運到中國,英美物資也中轉香港和越南,通過滇緬公路運到中國。中國維持戰爭的能力完全變成了一個供應問題。1942年中美合作,新開辟了從印度阿薩姆邦至中國云貴高原的空中航線,史稱駝峰航線。3年間美英通過這條航線,將大量物資空運到中國境內,并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1)分析開辟駝峰航線的原因。(2)分析駝峰航線的作用。14.(20分)(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20世紀50年代,劉少奇同志認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教育制度卻還是老一套,跟舊的教育制度是一樣的,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教育制度,這種教育制度是不好改的,但是可以發展新的教育制度。他贊成發展高中、大學,改革高中以上(包括大學)的教育方式,學生既可以是學生,又可以是工人。這樣子,就是一種改革了。學生既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又學到實際的操作本領,將來畢業之后,他們既有文化知識,同時又有實際的經驗。不然的話,他們只有書本的知識,而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同時學生去工廠實習,也可以使工廠少招人。當時辦了技工學校,學生可以一面學習文化知識,一面到工廠去學習實際的機床操作。最后畢業的學生,文化知識也有,工作經驗也有,到工廠后很快就可以做技術工人了。——摘編自馬文瑞《劉少奇關于勞動制度的改革設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產生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劉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的內容及其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了不同時期的中國人對儒家思想的態度,實際上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劇烈變動、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背景下中國人的抗爭和探索,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中“廣泛”一詞表述過于絕對,與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等時期的中國社會狀況不符;C選項錯誤,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階級是農民階級,洋務運動的領導階級是地主階級;D選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時期中國人對儒家思想的態度,不能體現儒家文化的與時俱進。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B【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禁煙運動”可以判斷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③④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B正確;①出自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天津條約》,②出自甲午中日戰爭中的《馬關條約》,因此ACD排除。3、C【解析】

根據題干“燈火正在整個歐洲熄滅”結合所學可知,一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世界政治經濟中心向北美轉移,故C項正確;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與“整個歐洲熄滅”不符,排除A項;一戰消弱了帝國主義國家,并非使資本主義制度崩潰,排除B項;D項是對“燈火正在整個歐洲熄滅”的誤讀,排除。故選C。4、A【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晚清時期兵變頻發,同時部分兵變受革命的影響并帶有反清的政治色彩,可見清朝統治危機加劇,故A項正確。“新式的巡警和新軍”具有近代化特征,所以兵變的出現并不全是由于軍隊近代化的影響,排除B項;題干并未強調軍隊作風問題,排除C項;信息不能反映西方思潮對軍隊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5、A【解析】

民主政治指的是人民成為統治階級。依據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可知,希臘所有的公民都享有公民權,可以參與政治的管理,表明了公民的廣泛參與和直接管理。A正確;只有雅典公民享有政治民主,‘所有的雅典人’說法不符合史實,B錯誤;材料只反映了公民可以參與政治管理,但未體現政治決策,C錯誤;公民大會代表了雅典公民的利益訴求,不是‘雅典居民’,D錯誤。故選A。6、C【解析】

北宋初年知識分子尋到經典史書,趕緊抄錄,日夜誦讀,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國家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社會對書籍等文化資源的需要激增,但受雕版印刷技術制約,圖書數量有限,C項符合題意;北宋時期《史記》、《漢書》并非皇室專藏,A選項錯誤;唐宋時期史學著作已以比較豐富,策論需要的史料不只《史記》、《漢書》,讀史人多不是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B選項錯誤;宋與其他民族政權對峙,不是造成手抄史書匱乏的主要原因,D選項錯誤。7、B【解析】

依據材料“漢水入長江口”并結合明朝的商業發展狀況可知,漢口之所以能夠成為四大名鎮之一,與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區域位置對商貿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B正確;材料信息未反映商人地位的提高,A錯誤;材料反映的商業的發展推動了城市規模的擴大,而不是城市規模的擴大推動商業發展,C錯誤;明清時期積極采取重農抑商政策,即使商業有所發展也不代表政府政策松動,D錯誤。故選B。8、B【解析】

據材料可以看出這則修正案與美國的南北戰爭有直接聯系,內戰消滅了奴隸制,從而為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故憲法修正案規定“凡在合眾國出生或歸化合眾國并受其管轄的人,均為合眾國的和他們居住州的公民”,故B項正確;獨立戰爭是還沒有制定憲法,給沒有憲法修正案,A錯誤;CD與材料沒有直接關系,排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修正案的背景.南北戰爭摧毀了奴隸制,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但較好的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掃清了道路,并為美國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9、C【解析】

此時期地區間經濟文化交流主要是在邊境設立的榷場,是鄰國間互市的市場,C正確;A、B、D均是與外國(我國境外)進行的正當或不正當的貿易,排除。10、A【解析】

與“人”被發現有關的事件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與“世界”被發現有關的是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故選A;啟蒙運動崇尚理性,不符合“人”的發現,B錯誤;殖民擴張是新航路開辟后建立世界市場的途徑,宗教改革將西歐人從基督教神權中解放出來,與“世界”的發現無關,排除CD。11、A【解析】

依據材料“得視地方需要,兼設各種職業科”“得斟酌地方情形,單設一科或兼設數科”來看,該規定體現了人才教育與社會需求相適應。A正確;中國尚未構建了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B排除;該規定與教育公平性沒有直接關系,C排除;材料未涉及文化素養,D排除。故選A。12、B【解析】

“兩個凡是”的出現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初期,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所以不會出現刊出大量討論文章討論的現象,故排除A項;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引發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故選B項;“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在80年代末提出的,故排除C項;“黨的基本路線”是在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上開始提出的,故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必要:國防重工業落后使中國缺乏軍用物資;太平洋戰爭后日軍占領東南亞使原有通道被切斷;英美希望中國牽制日軍主力。(2)作用:外援補充了中國抗戰的物質基礎;中國能夠繼續堅持對日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解析】

(1)必要:根據“中國維持戰爭的能力完全變成了一個供應問題”得出國防重工業落后使中國缺乏軍用物資;根據“1942年中美合作,新開辟了從印度阿薩姆邦至中國云貴高原的空中航線”,結合所學可知,太平洋戰爭后日軍占領東南亞使原有通道被切斷;根據“美英通過這條航線,將大量物資空運到中國境內”得出英美希望中國牽制日軍主力。(2)作用:根據“美英通過這條航線,將大量物資空運到中國境內”得出外援補充了中國抗戰的物質基礎;根據所學,還可從中國繼續堅持對日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等方面分析總結。14、(1)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需要大量建設人才;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已經確立;舊的教育制度不能適應新中國建設的需要。(2)內容:倡導全日制的學校、半工半讀的學校并立(兩種教育制度并立)。意義:符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實際;為普及教育、改變教育脫離生產的實際和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可貴的思路;推動了人民教育事業方針的實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人才。【解析】

本題考查劉少奇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結合所學解決問題的能力。(1)劉少奇教育改革思想產生的背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