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浙江省紹興市新昌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浙江省紹興市新昌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浙江省紹興市新昌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浙江省紹興市新昌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浙江省紹興市新昌中學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歷史模擬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火是最圣潔的東西,最圣潔的東西應該位于宇宙的中心。這一觀點最有可能成為哪一學者的思想根源A.哥白尼 B.開普勒 C.伽利略 D.牛頓2.赫爾曼·梅爾維爾有句名言:“美國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著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觀察下表,分析該時段美國人口構成呈現的變化趨勢及其原因,正確的是《1700-1860年美國人口種族構成的變化》(單位:萬人)時間

土著人口

白種人口

黑種人口

合計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種植園經濟的發展和奴隸貿易的進行致使黑種人口劇增B.對現代文明的不適應,導致土著人口驟減C.歐洲移民源源而來,導致黑色人種的數量大幅度增加D.賦稅政策調整和高產糧食作物的引種使人口總數大幅度上升3.下列與圣經無關的藝術作品是A.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B.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C.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D.米開朗琪羅的《摩西像》4.一百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革命黨人奮斗的綱領。以下論述能夠體現民權主義思想的是A.“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驅逐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C.“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 D.“滌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復四千年之祖國”5.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將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小王同學想參加辛亥革命首義地舉行的慶典活動,他可到如圖的A.① B.② C.③ D.④6.某同學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書,書中有很多神話和歷史傳說,它是歐洲最著名的長篇史詩作品之一。該書應該是A.《吉爾伽美什》 B.《荷馬史詩》C.《羅摩衍那》 D.《摩訶婆羅多》7.根據下表可知全國重點建設城市非農業人口變動情況(不包括轄縣)單位:萬人A.“一五”計劃有利于平衡工業布局 B.合理調整工商業推動人口遷移C.忽視了對農業的發展和建設 D.優先發展重工業改變工業結構8.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宋代許多商人以財買婿,通過與官僚、宗室、士人聯姻進而躋上層社會。其中最為顯赫者當屬茶商馬季良,因為娶了劉皇后兄長之女,獲封光祿寺丞,這反映了宋代A.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社會結構的變動B.商人群體逐步控制國家的政治生活C.統治階級已經放棄重農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價值觀成為社會的主流觀念9.從《中國工業資本中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的產值比較表》中,可得出的歷史信息是:A.國民黨統治時期官僚資本迅速膨脹B.民族資本發展得益于南京臨時政府的扶持C.民族資本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D.民族資本發展速度快于官僚資本10.上海師范大學蕭功秦教授指出:“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并不是人權自由的啟蒙意識,而是這種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的意識。”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識 B.“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主張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11.有學者認為:在商王康丁之前,商王之子以“大子”、“小子”等稱謂表示排行大小的區別:康丁以后,商王之子以“大子”、“長子”等稱謂表示主次、嫡庶之分。該學者的研究表明商代已經開始萌發A.王位世襲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卿世祿制12.陸九淵說:“學茍知本,六經皆我注腳。”他認為做學問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對古代經書的追根究底。這表明陸九淵A.強調自身的修習與領悟B.贊同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C.主張自由闡釋儒家經典D.否定傳統儒學的權威地位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謝毓晉,1913年生于北京,在結束醫科前期學業后,1937年赴德國深造。在我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1年,謝毓晉回到祖國,在大后方從事衛生防疫和教學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后,醫學院回遷上海,他為了活躍學術氣氛、提高教學質量,沖破當時醫學界的派別成見,聘請多位學術造詣較深的教授來校任課,還開設了解剖學實習課,建立了病理解剖室,他自己主講微生物課程。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他在多位民族資本家的支持下,合股創辦了民營的民生實驗治療研究所。他們在相當困難的條件下,高質量地生產出了用于診斷、預防和治療的多種生物制品。這些生物制品,盡管產量不大,但在當時進口產品遭禁運而國內尚未生產的情況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晚年正逢改革開放之風漸勁,他以年屆古稀多病之身,堅持在科研第一線,奮力彌補因“文革”等政治運動的干擾而耽誤的時光,以至于過早地離開了他奉獻了一生的事業。——摘編自青寧生《微生物免疫學家——謝毓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影響謝毓晉科研的時代因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謝毓晉。14.(20分)材料九一八事變時期,英國政府在分析日本動向時認為,日本軍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終會清除好戰的將軍們,轉向自由派官員,從而放棄侵略中國的政策。當日本占領了中國東北繼而染指華北時,張伯倫竟安撫日本,“我們不想作任何有損于你們對華貿易的事。”英國總參謀長米勒指出:“日本對滿洲,控制的擴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種結果——蘇維埃影響的擴大對英帝國的危害要小。”英國艾什爾爵士在上院公開表示,英國必須使日本的擴張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國軍事參謀部一直認為日蘇之間的沖突大于日美之間的沖突,寄希望日本“北進”,這種“錯覺”在某種程度上一直延續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七事變期間,蘇聯曾呼吁西方國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一步一步實施侵略步驟。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島時,英美都未能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中國抗戰的地位問題。——據趙東喜《試論英美決策失誤與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關系》(1)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概括遠東集體安全體系難以建立的原因。(2)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初期英美的對日政策及其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據材料“火”“宇宙的中心”結合所學知識聯系太陽系中太陽通過散發熱量使萬物生長,這對哥白尼“日心說”的形成具有定的啟迪作用。故A正確;開普勒提出行星運行規律,伽利略制造天文望遠鏡,觀察星空,牛頓經典力學,均與材料無關,排除BCD。2、A【解析】

早期對外殖民擴張中的三角貿易把黑人奴隸大量的運往美洲,導致黑種人口增加,故A項正確;歐洲移民的迫害,使得土著人口驟減,B項錯誤;歐洲移民主要是白種人,C項錯誤;人口大幅度上升是因為地廣人稀,大量移民涌入,D項錯誤。3、C【解析】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品,主要是反對中世紀神權統治思想,不涉及圣經內容,C符合題意;A、B和D都與圣經有關,排除。4、A【解析】試題分析:三民主義是孫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部分。民權即創立民國,建立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因此不管是那個民族為君主,也是要革命推翻的。故選A。BD有反滿統治,建立漢族政權的意思,與材料不符。C說的是平均地權。考點:辛亥革命點評:辛亥革命是考試的重點。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辛亥革命的影響等也需要掌握。5、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③是辛亥革命首義武昌起義所在地,C項符合題意;圖中①②④對應的北京、上海和廣州均不是武昌首義所在地,ABD三項不符合題意。6、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歐洲最著名的長篇史詩是《荷馬史詩》,選項B正確;選項A是西亞古籍,選項C、D是印度古籍,排除;7、A【解析】

由表格數據可知,成都、西安、蘭州等中西部城市的非農業人口得到了快速增長,這說明在一五計劃期間,中國政府注重中西部工業化的發展,這使工業布局逐漸平衡,故選A;非農業人口的增長是工業化的結果,而非人口遷移的結果,排除B;材料沒有農業的相關數據,無法得出C項結論,畢竟工業的發展不代表農業就必然被犧牲和忽視,故排除;材料數據只說明了非農業人口的增長情況,未涉及各具體工業部門的組成比例問題,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8、A【解析】“許多商人以財買婚,通過與官僚、宗室、士人聯姻進而躋身上層社會”說明商品經濟發展了,商人可以躋身上層社會了,所以這意味著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故選A;但是上述現象只是意味著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著商人控制國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實,故排除。9、D【解析】

材料表明官僚資本發展速度遠遠低于民族資本,排除A;根據表格中的時間“1920年到1936年”可以知道,當時不是南京臨時政府,是處于北洋軍閥和南京國民政府期間,故B錯誤;題干表格只反映了經濟中的工業資本,不能說明民族資本在國民經濟中居主導地位,占主導地位的是自然經濟,故C錯誤;根據題干表格數據可以知道,1920年到1936年民族工業產值和比重均高于官僚資本,故民族工業發展速度快于官僚資本,故D正確。10、B【解析】

依據材料中“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的意識。”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指的是鴉片戰爭后,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覺醒,而“最初覺醒”指的是鴉片戰爭后,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明末清初尚未出現近代民族危機;C、D選項錯誤,“中體西用”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出現在時間上都晚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不符合“最初覺醒”的條件。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1、B【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實記憶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是“大子”、“小子”、“主次、嫡庶之分”等,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了宗法制的繼承原則,故B項正確。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2、A【解析】

根據“他認為做學問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對古代經書的追根究底”可知,陸九淵強調自身的修習與領悟,反對拘泥于古人經書,故A正確;陸九淵強調自身的修習與領悟,反對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B錯誤;陸九淵主張自身的修習與領悟,并非主張自由闡釋儒家經典,排除C;陸九淵的心學思想仍然屬于傳統儒家思想,D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時代因素:國內衛生健康的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國際關系的變化;國內時局的變動。(2)評價: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始終堅守在科研第一線;不畏困難,勇于創新;一生奉獻給微生物免疫學,成就突出。【解析】

(1)根據材料“在我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1年,謝毓晉回到祖國,在大后方從事衛生防疫和教學工作”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國內衛生健康需要的情況下回國;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他在多位民族資本家的支持下,合股創辦了民營的民生實驗治療研究所。他們在相當困難的條件下,高質量地生產出了用于診斷、預防和治療的多種生物制品。”聯系所學可以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生物工程的興起,當時受到國際關系的影響,以及國內“文革”的影響等。(2)根據材料中謝毓晉在抗戰艱苦時期回國參加抗戰,以及創建醫療機構、始終在科研第一線等說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