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江西省南城縣第一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江西省南城縣第一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江西省南城縣第一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江西省南城縣第一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江西省南城縣第一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江西省南城縣第一中學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28年7月,蘇聯以人民委員會的名義提出“活躍租讓政策”口號,給予優惠,并在報刊上登出在礦業、加工工業、農業和土壤改良、建筑和住宅架設方面的租讓意向計劃。此舉意在A.深入推行新經濟政策 B.改變計劃經濟管理體制C.積極應對經濟危機沖擊 D.激活社會經濟發展資源2.公元前5世紀中葉,“雅典當時是希臘各邦中經濟最發達的,不僅包括奴隸在內的人口總數和工農業生產居全希臘之冠,它的產品還遠銷整個地中海地區和黑海地區……”,與其經濟繁榮相對應的政治現象是A.荷馬時代B.梭倫改革C.克里斯提尼改革D.伯里克利時代3.夏商周時代青銅器制作精美,代表著中國5000年的聲譽和藝術價值。如圖兩件著名青銅器物A.是擁有者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B.分別是商、周兩朝青銅器代表C.是當時手工業者的審美反映 D.青銅器己是當時日常生活用具4.漢初,絲織品專供貴族消費。到漢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絲文繡。這一變化反映了A.貧富差距進一步縮小 B.等級觀念的消亡C.先進紡織技術的推廣 D.平民政治的發展5.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爾的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化工廠發生嚴重的毒氣泄漏事件,災難造成了2.5萬人直接致死,55萬人間接致死,另外有20多萬人永久殘廢的人間慘劇。這說明經濟全球化博帕爾慘案中的死難者A.只利于發達國家 B.在世界范圍內縮小了貧富差距C.是一把“雙刃劍” D.從長遠看不利于世界經濟發展6.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由此可知,科學革命()A.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B.促進了文藝復興的興起C.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興起 D.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7.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符號,有時還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在《宋史》中大量出現了如:“焦守節、李克讓、陳從信、趙安仁、張忠恕”等名字。這一現象產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 B.法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理學思想8.鴉片戰爭后,中國上海的一個美國商人赤裸裸地對他的英國同行講:“我們不反對你們,你們只管去撈取好處,我們來到這里就是為了分享這些好處。”美國商人這么說的重要依據是A.關稅商定條例B.領事裁判權C.內河航運權D.片面最惠國待遇9.胡適稱嚴復為“介紹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嚴復(辛亥革命前后至臨終)的思想由“力主西學”、“非西洋莫與師”轉歸先王教化之責,從傳統觀文化中找尋丟失的民族凝聚力。這種變化說明了他A.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西學 B.發現西方思想源于中國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響 D.不斷探索救亡圖存道路10.“(辛亥)革命的不徹底,遷就妥協,使大盜竊國,軍閥攘權……革命無統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舊染污俗,絲毫未能觸及。”為此,20世紀前期先進的中國人主張A.進行二次革命 B.實行“實業救國”C.改造文化心理 D.實施預備立憲11.周代通過分封,使姬姓周人的親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漢水,西起陜、甘,東到齊魯,到處都楔入了姬姓人群。這說明,分封A.旨在抑制地方諸侯勢力 B.使中央有效地控制了地方C.萌發了宗族認同的意識 D.奠定了地緣政治的基礎12.2019年12月4日,慶祝北約成立70周年的峰會在倫敦閉幕。峰會雖達成一份申明,再次強調團結與力量,但難掩成員國尤其跨大西洋國家之間的分歧。為此,美國智庫外交學會的斯圖爾特·帕特里克評價道:“在跨大西洋關系受損和大國競爭加劇之際,戰略自治對歐洲人具有明顯的吸引力。”這說明A.西方國家已經陷入分裂 B.北約組織的土崩瓦解C.美國已成歐盟戰略對手 D.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以前的地方監察系統比較單一,大多數是中央朝廷派駐地方監察官員或者中央朝廷直接在地方設立單一的監察機構,很難對地方官員形成有效監督。宋朝立國以后,吸取了漢唐時期地方監察官權力過大而割據地方的歷史教訓,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統治方式,使地方“分而察之,相互牽制”以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首先趙宋王朝上承襲漢代刺史和唐代道區制度,采取分權的方式,讓路級監察權分別由轉運使、提點刑獄司、提舉常平司、安撫司等四個機構掌領。其次通過法令與詔令規定,地方監察機構不僅要接受御史臺、諫院、尚書省等中央監察機關的監督與指導,而且地方監察機構之間以及地方官員與監察官員之間也要互察。最后為了有效制約知州的權力,趙宋王朝創制了通判制度,任何事情都要通過知州與通判官批準,才可以實施,這樣有效加強對州府官吏的監察。最終形成了路級與州級監察系統,這樣緊密、完備、多層的地方監察體系,有效的維護了大宋王朝國家的統一與政局穩定。——張利兵《宋朝地方監察制度及其現代借鑒研究》(1)根據材料,概括宋朝地方監察制度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朝地方監察制度的影響。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最大多數的俗儒,則可能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出山應博學鴻詞之征,甚至報名科考,成為新朝的新貴了。當然,清廷也用盡懷柔手段,除了開科取士,也以修明史及編幾套大書籠絡了不少學者名士。經過康熙一朝的休養生息,中國百姓生活安定,習慣了清的統治,亡國之痛已不在年輕一代的回憶之中。清沿襲明人政策,科舉經義以注解的《四書》為主,其重點在于倫常綱紀,當君臣的名義已定,則民族界限就不足以顛覆人間倫常。——摘編自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材料二歷史賦予近代中國的嚴峻現實是:不改變中國的現狀就無法抵御強敵。作為致力于經世致用的地方大吏,他們都對中國的腐敗現象有深刻的了解。林則徐曾經吐露自己的感受:“今日時勢,觀其外表,猶一渾全之器也,而內之空虛,無一足以自固。”……郭嵩燾則從中外對比中看到了中國落后的嚴重狀態。要對抗強敵,保衛國家就必須治理整頓內部,這是許多有識之士的共同認識。用魏源當時所說的話就是,“以治內為治外。”問題是如何治內才能救國。——摘編自袁偉時《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代前期的文人安于清朝統治的原因及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晚清時期文人對待清朝統治的態度,并簡要評價。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在礦業、加工工業、農業和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活躍租讓”能夠推動這些行業的發展,有利于激活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資源,故D項符合題意;1928年蘇聯已經結束實行新經濟政策,排除A;當時蘇聯沒有改變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也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排除BC。故選D。2、D【解析】

公元前5世紀中葉伯利克里時期的民主政治的繁榮也帶來了經濟文化的繁榮,而其發達的工商業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繁榮的經濟基礎,故D項符合題意;荷馬時代是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梭倫改革是公元前6世紀初,克里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6世紀末,故ABC均不符合題意。3、A【解析】

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均為禮器,代表權力和地位的象征,故A選項正確;二者均是商代青銅器代表,故B選項錯誤;二者體現的是貴族統治者的權力和地位,而不是手工業者的審美,故C選項錯誤;二者均是禮器,與祭祀有關,而不是日常生活用具,故D選項錯誤。4、C【解析】

漢代絲織品從專供貴族消費到人人可用,反映出紡織技術的發展和絲織品產量的增加,C項正確;人人可以衣絲不能說明漢代中后期的貧富差距縮小,A項錯誤;漢代社會等級觀念并未消亡,B項錯誤;絲織品應用的增多不能說明平民政治的發展,D項錯誤。5、C【解析】

1984年在印度從事生產的美國化工廠毒氣泄露,造成“帕博爾慘案”這一人間慘劇,典型說明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C項正確;慘案發生對雙方都是不幸,是重大災難,不能說明全球化對發達國家有利,A項錯誤;毒氣泄漏制造的人間慘案不能用來說明全球化導致了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縮小,也不能說明從長遠看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經濟發展,BD兩項錯誤。6、A【解析】

依據材料“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可以看出科學革命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故A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自然科學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因此是文藝復興推動自然科學的產生,而不是自然科學推動文藝復興興起,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資產階級革命,排除C;馬克思主義誕生在184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7、D【解析】

“守節、克讓、從信、安仁、忠恕”都與儒家的仁、義、禮、智和信有關。材料中的名字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故D正確;宗法講究的是血緣繼承關系,排除A;法家主張依法治國和法制等思想,排除B;佛家講究生死輪回和報應等思想,排除C。故選D。8、D【解析】片面最惠國待遇能讓列強們侵略利益均攤、能讓分享侵略所帶來的好處,所以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關稅商定條例、領事裁判權方面的信息,所以選項A、B均是不符合題意的,排除;內河航運權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才獲得的侵略權益,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分享這些好處”和片面最惠國待遇是吻合的。9、D【解析】

根據材料“由‘力主西學’、‘非西洋莫與師’轉歸先王教化之責”可知,嚴復作為維新變法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張由主要學習西方轉為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民族凝聚力以達到救亡圖存的目的,說明嚴復不斷探索救亡圖存道路,D項正確;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西學是康有為主張,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內容,A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西方思想根源,B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嚴復探索救亡圖存過程中其思想主張的變化,“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響”不能完全反映材料內容,C項錯誤。10、C【解析】試題分析:辛亥革命并沒有在思想上對舊文化造成打擊,它失敗后,中國很快就開展了新文化運動,對辛亥革命進行補課。所以近代先進的中國從學制度改變成學習西方文化,通過學習西方文化來達到改造文化心理的作用。故答案選擇C項。考點:思想解放的潮流·維新思想、新文化運動·中國思想的近代化11、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分封過程中將姬姓周人楔入到各地人群中,這必然會改變各地人群的血緣結構,從而奠定了地緣政治的基礎,D項正確;周代分封形成了地方諸侯勢力,而不是抑制了地方諸侯勢力,排除A項;分封制不是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B項;宗族認同意識夏商已有,排除C項。故選D。12、D【解析】

北約成員國之間的分岐反映出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正在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勢力不斷在角逐,故D正確;北約并不能代表所有的西方國家,排除A;有分岐并不代表瓦解,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歐盟,排除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構建了廣泛、多層的監察網絡;制度化與法制化;行政權與監察權相結合。(2)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有利于維護大宋政局的穩定;導致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給政府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解析】

(1)特點:依據材料中“最終形成了路級與州級監察系統,這樣緊密、完備、多層的地方監察體系”、“首先趙宋王朝上承襲漢代刺史和唐代道區制度……其次通過法令與詔令規定……趙宋王朝創制了通判制度”、等信息從構建了廣泛和多層的監察網絡、制度化與法制化、行政權與監察權相結合等方面概括宋朝地方監察制度的特點。(2)影響:依據材料中“使地方‘分而察之,相互牽制’以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有效的維護了大宋王朝國家的統一與政局穩定。”等信息結合所學從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一、有利于維護政局的穩定、導致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加重政府財政負擔等方面分析其影響。14、(1)原因:個人的功名利祿;清廷懷柔手段的籠絡;社會日漸安定;封建倫理綱常思想的束縛;君主專制制度的空前強化。影響: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使清朝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得以加強;緩和了階級矛盾,擴大了統治基礎;禁錮人們的思想。(2)態度:一則要求清廷推行改革;二則要求推翻清王朝。評價:可綜合這兩種態度進行總體評價;也可就其中某一態度進行評價。總體評價:體現了西方文明沖擊下的民族覺醒;形成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對清王朝的認識歷經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某一態度評價:第一種:認識到學習西方文明的必要性;立足于維護清廷統治而提出的;對中國落伍的根源缺乏理性分析。第二種:此類文人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為辛亥革命的爆發提供了思想或輿論基礎;沒有將反清與反帝緊密結合起來【解析】

(1)原因:依據材料“可能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來看,文人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安于清朝統治。依據材料“清廷也用盡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