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樂山四中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歷史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十二銅表法》第九表第三款規定,被正式任命的獄官或仲裁員在執行職務期間收受賄賂的,處以死刑;第八表第十二款規定夜間行竊,如當場被殺,視為合法。這說明《十二銅表法》A.維護了奴隸主貴族的私有產權 B.保留了比較野蠻的習慣法內容.C.是對羅馬帝國社會現實的反映 D.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法律平等2.閱讀19世紀中后期美國百萬富翁數量統計表:時間數量財富來源占有社會總財富(%)1861年前僅有幾人主要是大農場主3.6%1892年4047人財富繼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業、商業、鐵路業9.6%(數據來源:李慶余、周桂銀等《美國現代化道路》)對此表認識最準確的是()A.重化工業已是美國工業的主導部門 B.財富集中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C.汽車、飛機等新興制造業迅速崛起 D.生產組織形式變革加劇貧富分化3.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制度,在中央設鹽鐵丞總管全國鹽鐵事業,地方郡縣設鹽官或鐵官經營鹽鐵產銷,民私自煮鹽和鑄鐵,處鈦左趾刑罰,工具及產品沒官。漢武帝這種做法A.加強了地方權力 B.推動了鹽鐵生產C.抑制了商人勢力 D.削弱了封國力量4.18世紀的啟蒙學者,從中國的文化中,悟出了一個道理:政府的目標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離這個目標,人民就會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體現這一道理的是A.民貴君輕B.君舟民水C.為政以德D.君權神授5.在國際聯盟的主導下,1933年6月,66個國家的代表在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試圖重建金本位制,限制金融領域的投機,由中央銀行進行合作來建立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但羅斯福表示不能“聽任別的國家對我們的行動強加限制”,導致會議不歡而散,反而促使貿易戰日益激化。這說明A.國際合作共贏的意識尚未產生 B.英美爭奪世界貿易領導權斗爭激烈C.自由放任的經濟理念根深蒂固 D.經濟民族主義不利于世界經濟恢復6.以下為光緒三十年(1904年)科舉會試、殿試部分題目展示。據此可知,清末科舉制度A.因循守舊脫離時代的需要 B.呈現出一定的實用化傾向C.缺乏明確的選人用人標準 D.奉行"中體西用"的理念7.美國1787年憲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總統有權締訂條約,但須爭取參議院的意見和同意,……;他有權提名,并于取得參議院的意見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領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边@主要體現了這部憲法的A.自由原則 B.制衡原則 C.民主原則 D.平等原則8.1985年10月23日,鄧小平在回答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提問時說:“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問題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展社會生產力。”1992年初視察南方時,他又講了計劃和市場的問題。這說明A.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勢在必行B.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曾經困擾著國人C.中共黨內的思想解放力度有限D.鄧小平已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9.14世紀的某意大利學者說:“上帝教導人們,我將你們造就為有靈性的生物……那么,作為一個自由和自豪的塑造者,就按你們自己所喜歡的形式去塑造你們自己吧!”在此,該學者A.強調了上帝萬能思想 B.宣揚了人的自主精神C.提倡自由的宗教觀念 D.批判了宗教權威地位10.為避免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禁軍將領篡奪皇位的歷史教訓,宋朝推行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文官體制 D.行省制度11.1979年,國家對農副產品收購牌價提高了21.19%,全國征購糧食基數減少到700億斤,減少了55億斤,并且規定水稻地區口糧不足400斤、雜糧地區口糧不足300斤的一律免購。這反映了當時政府A.加快調整產業結構 B.大力推行包產到戶C.給予農民政策優惠 D.積極應對農業困境12.在王莽篡漢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說。五行交替順序為:黃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漢(土)。王莽篡漢后,采用了劉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說,并修改漢朝以前諸朝代的德性,交替順序變為:黃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漢(火)。王莽采用五行相生說A.主要受到天人感應學說影響 B.為宣揚儒家以德治國的理念C.出于證明政權合法性的需要 D.有利于儒家學說深入民間13.朱熹認為人性固然重要,但情為“未發”,把握自己的本性還需從“已發”處用力?!靶詿o不善,但情遷于物,心所發為情,或有不善。”由此可知,朱熹認為人性A.本質是善 B.有善有惡 C.無善無惡 D.本善習遠14.19世紀初,在世界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10個城市中,中國占據了6個。清代集市中心的總數則在4萬處左右。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多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人中國。這反映明清時期A.對外政策的調整促進經濟繁榮 B.隱含向近代社會轉型的因素C.商品經濟的地位發生根本改變 D.受生產方式質變的影響較大15.《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中指出:“至清初,又在杭城東北建機神廟。至此,杭州已有機神廟數處,可證絲織業之不斷發展與擴張?!边@反映出,當時杭州A.放棄抑商政策促進了絲織業發展 B.絲織業已使用機器大生產C.絲織業的發展受到傳統思想影響 D.成為絲織業最發達的城市16.對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共同歷史作用表述正確的是A.都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B.都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C.都促進了盛世局面的出現 D.都是地主階級的杰出政治代表17.唐建立之初,“均給天下民田”,達到了“力業相稱,細民獲資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葉以后,“有錢則買,無錢則賣”“人從私契”成了土地轉移、讓渡的基本方式與基本原則。唐朝經濟領域的這一轉變A.有利于促進小農經濟的發展B.表明政府的經濟職能發生了根本轉變C.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D.是古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必然產物18.1907年,中國近代教育家、革命黨人馬君武發表《華族祖國歌》,歌頌黃帝、夏禹在“華族”發展史上的功績,“爾祖黃帝不可忘,揮斥八極拓土疆;爾祖夏后不可忘,平治水土流澤長”。馬君武的主要意圖在于A.宣揚華夏祖先的歷史功績 B.號召推翻滿清的黑暗統治C.培育國民民主共和的觀念 D.激發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19.如表是17世紀末至18世紀英國從歐陸的商品進口統計數據(除愛爾蘭),由此可知英國A.工業革命導致原料進口增加 B.對歐洲大陸的經濟依賴增強C.重商主義推動了制造業發展 D.對歐陸貿易賺取了巨額利潤20.有學者認為商周祭祖動機不同,前者出于對祖先神秘而偉大的神性力量的尊崇和敬畏,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而西周祭祖既是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為了敬宗睦族,張揚孝德。該學者認為從商到周祭祖動機的變化反映了A.商代政治具有王權與神權相結合的神秘色彩B.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特點C.西周的祖先崇拜已經取代了商代的神靈崇拜D.商、周兩朝都崇尚對祖先的崇拜21.陳寅恪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中寫道:北朝漢人有認廟不認神的觀念,誰能定鼎嵩洛(洛:洛陽),誰便是文化正統的所在。據此推測,北朝人視為“文化正統”的朝代是A.曹魏B.蜀漢C.孫吳D.東晉22.19世紀60年代,船政大臣沈葆禎給福州船政局制定的管制辦法規定:“傭工、雜作是有健丁,日每八九百人,非以兵部勒……則散而難稽,呼而不應,于是每十人以什長一人束之,每五什長以隊長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統焉?!边@一做法A.借鑒了西方近代企業管理制度B.強化了政府對軍事工業的管理C.開啟了中國工業近代化的進程D.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產生23.“我們的祖先是這片廣闊大地的主人;但是,你們的祖先看上了我們的家園。我們曾經給了他們很大的生存之地;可以,他們卻不滿足……現在,你們成了一個龐大的民族,而我們卻幾乎連容身之地都快沒有了?!边@段話是A.南非的原住民對白人統治階級演講B.北美洲印第安人對美洲的白人演講C.臺灣原住民對日本殖民統治者演講D.被運到美洲的黑奴對奴隸主的演講24.在雅典歷史進程中,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視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婦女政治地位逐步提升 B.從治“公民”到治“萬民”C.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健全 D.城邦政權向所有的人開放25.1971年7月9日至11日,周恩來同基辛格進行了會談。基辛格表示:(1)承認臺灣屬于中國。(2)美國不再與中國為敵,不再孤立中國,在聯合國內將支持恢復中國的席位,但不支持驅逐蔣介石集團的代表……7月16日,雙方發表了會談公告。這一公告的發表A.推動了印度支那問題的順利解決 B.使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表明美國欲謀求中美關系正常化 D.標志美國孤立中國外交政策的破產26.如圖是遼國貴族大墓中的壁畫《備茶圖》。據此推測,該墓最可能發現于A.河西敦煌 B.燕云諸州 C.開封郊外 D.臨安附近27.1906年2月,梁啟超發表《開明專制論》一文,認為孫中山主張的“土地國有”方案是“欲奪富人所有,以均諸貧民”“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會之同情,冀賭徒、光棍、大盜、小偷、乞丐、流氓、獄囚之悉為我用”。這說明()A.梁啟超反對孫中山的均富思想 B.民生主義思想不符合中國國情C.民生主義思想服務于辛亥革命 D.孫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傾向強28.閱讀下列國際組織的機構示意圖,其中“?”處應填上A.聯合國 B.布雷頓森林體系 C.雅爾塔體制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29.1763年,一位西班牙記者寫道:“通過許多己流行而有害的書本,諸如伏爾泰、盧梭和愛爾維修所著書籍之影響,在這個國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對信仰的冷漠?!?768年,一位法國修道士在游歷西班牙后說:“西班牙已普遍產生宗教漠視,甚至于不信宗教?!睂ι鲜霾牧侠斫鉁蚀_的是A.宗教改革開始擴展到整個西歐B.進化論傳播動搖宗教神學權威C.理性原則得到一些知識分子認同D.民眾覺醒推動資產階級革命頻發30.安徽巡撫王植在給道光帝的條陳中寫道:他壯年時,一鄉一集,無業游民不過數人,今則數百家之聚數十人不等。導致游民激增的主要原因A.兩極分化,土地趨向集中 B.人口增殖,商品經濟沖擊C.西方入侵,自然經濟走向解體 D.政治腐敗,傳統倫理逐漸瓦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隨印“命令美國的空海部隊給予朝鮮政府部隊以掩護及支持”,并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進入中國臺灣海峽。美國認為如果不把日本作為美國的后勤基地,在朝鮮半島以美國為中心的聯合國軍就難以維持,并要求日本政府派遣掃雷艦隊到朝鮮的元山等海域參加掃雷作業,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并把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邊境附近。10月下旬,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7月,交戰雙方進行了五次大的戰役,美國試圖繼續向朝鮮增兵,但已力不從心。杜魯門回憶說“我從來沒有使自己忘記,美國的主要敵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宮里”。1951年6月,美軍建議停戰和談。談判開始時,美方盛氣凌人,在連續發動的軍事進攻遭到強力回擊之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1953年7月,雙方在板門店正式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幾愿哚苑?、王小雪《抗美援朝戰爭始末及歷史評價》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最終選擇和談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朝鮮戰爭對日本的影響。32.材料清末持續不斷的內憂外患,使張之洞體悟到,“練兵一事,鄙人身心性命之學?!奔孜鐟鸷?,他屢陳奏章,力主編練不同于綠營、防營的新式武裝。1894—1895年,張之洞仿德國營制,在江寧(今南京)籌練江南自強軍。1896年起,他開始大規模編練湖北新軍,聘請德國教官操練。1898年,又聘日本參謀本部陸軍中佐大原武慶為武昌武備學堂顧問,翻譯兵書。到1905年,編成陸軍第8鎮(兵員一萬余人)暫編第21混成協(兵員近5000人)。張之洞還主張實行“寓征于募”,即盡量招收各省土著士農工商之安分子弟,并要求多吸收“實能識字寫字,并能略通文理之人”入伍。1905年,該軍在黃陂募兵96人,籍中竟有廩生12人,秀才24人。較高的文化素質使不少官兵具備接受新的社會政治思潮的知識基礎,進而走上革命道路.——摘編自張立群《張之洞的軍事改革思想與實踐》(1)根據材料,概括張之洞軍事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張之洞軍事改革的作用。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世紀時,雖然歐洲各地已可見到商人,但他們經營的商品絕大多數是奢侈品。到14世紀時,商業已從日常生活的邊緣性活動發展成為日常生活的核心內容?!M管從事商業的人只占總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紀后期商業的巨大發展,對整個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城市作為地方貿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開始慢慢地出現。這一發展給歐洲商人帶來了地位及權力,這在歐亞大陸是獨一無二的。例如,在中國……商人被視為下等人和不受歡迎的人;在西北歐,商人則擁有社會地位,其財富和政治權力也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是的,沒有一個地方,除了歐洲。在歐洲,商人的政治權力及經濟力量正穩步增長他們正成為倫敦的市長、德意志帝國自由市的參議員、荷蘭的州長?!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1)從材料看,從10到14世紀,西歐商業活動呈現怎樣的發展?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那時中國商人的社會地位主要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響?(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概述10—14世紀西歐商人社會地位提高的時代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獄官和仲裁者顯然是掌管司法的貴族,夜間行竊者一般是平民,夜間行竊和收受賄賂都被處以死刑,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故選D;A與奴隸主貴族無關,排除;B與材料無關,排除;當時是羅馬共和國時期,C錯誤。2、D【解析】
材料數據表明,19世紀末美國百萬富翁數量大大增長,財富來源多集中于制造業、商業和鐵路業,百萬富翁占有社會總財富的比例明顯提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壟斷組織的產生,這會進而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因此,對此表認識最準確的是生產組織形式變革加劇貧富分化,故D正確;材料數據不能說明重化工業已是美國工業的主導部門,故A錯誤;材料信息不是說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原因,故B錯誤;材料信息未涉及汽車、飛機等新興制造業,故C錯誤。3、C【解析】
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制度,由政府控制鹽鐵生產和銷售,而“民私自煮鹽和鑄鐵,處鈦左趾刑罰,工具及產品沒官”。這種做法強化了官營工商業,而抑制了民間商人勢力的發展,故C正確;這一做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權力,故A錯誤;鹽鐵官營推動了鹽鐵生產,但不是材料主旨,故B錯誤;材料主旨未強調削弱封國力量,故D錯誤。4、D【解析】本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材料中所悟出的“道理”體現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A、B、C都是體現了民本思想,D項則為君主專制辯護。故選D。5、D【解析】
所謂“不能‘聽任別的國家對我們的行動強加限制’”實質是經濟民族主義,從而加劇了這次經濟危機,故D項符合題意;從材料無法得出國際合作共贏意識是否已經產生,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國聯(英法)主導,但美國奉行單邊主義不予合作,材料不足以支撐美國對貿易領導權的爭奪,B項不符合題意;羅斯福的意見不等同于自由放任的經濟理念,C項不符合題意。6、B【解析】
1904年的科舉會試、殿試中出現了與當時時政緊密相連的題目,說明清末的科舉制度呈現出一定的實用化傾向,故選B;圖中的題目貼合時政,沒有脫離時代,排除A;科舉制以考試選官,有明確的選人用人標準,排除C;D項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選B。7、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中體現的制衡原則,屬于容易題。解題關鍵是分析材料信息“總統須爭取參議院的意見和同意他有權提名并于取得參議院的意見和同意”材料反映了總統和議會權力的制衡關系,故答案選B。A項材料未體現;C項強調的是總統和議會議員都由選舉;總統和議員均實行任期制,材料也未體現;D項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也未體現。考點: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美國共和制的確立——《1787年憲法》?1制衡原則【名師點睛】此題實際上考查的是美國1787年憲法的內容。1787年憲法規定了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制的政體。美國實行聯邦制原則、三權分立的原則和民主的原則。在各機構之間、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和兩黨之間實行相互的制衡。這體現了孟德斯鳩的分權爭衡的理念,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8、B【解析】
材料表明鄧小平多次提及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并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說明國人對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仍存在許多疑問。故答案為B項。A項1985年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開始,排除;C項鄧小平多次談及計劃與市場的關系,與黨內思想解放力度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排除。9、B【解析】
根據材料“14世紀的某意大利學者說”“作為一個自由和自豪的塑造者,就按你們自己所喜歡的形式去塑造你們自己吧!”可知該學者的說法符合文藝復興提出的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強調人的自主精神,故選B;A曲解了學者的說法,排除;材料內容不是提倡宗教觀念,而是強調精神的塑造,C錯誤;D不符合題意,排除。10、C【解析】
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禁軍將領篡奪皇位的歷史教訓,宋朝實行文官體制,防止武將篡權,故選C項;三公九卿制是秦朝中央官制,排除A項;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時出現的中央官制,排除B項;行省制度出現于元朝,排除D項。故選C。11、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國家提高了農副產品收購牌價,同時降低了征購糧食基數,又對口糧和雜糧不足地區進行了免購的規定,這些措施都有利于減輕農民的負擔,反映了當時政府對農民政策的優惠,故C項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產業結構調整,A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土地的問題,B項錯誤;材料是對農民優惠,不是應對農業困境,D項錯誤。故選C。12、C【解析】
王莽不是通過暴力手段推翻了漢朝,而是通過篡奪的方式奪取政權,因此他改五行相克為五行相生是為了給自己的政權提供合法性依據,故選C;五行相生沒有體現天人感應,排除A;王莽是為了尋找政權合理性依據,而不是宣揚以德治國,排除B;D項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選C。13、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朱熹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人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由此可見朱熹認為人性本善習遠,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并未體現外界對人性的影響;朱熹認為人性本善,習性卻相差很遠,并非有善有惡和無善無惡,B、C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4、B【解析】
依據材料“清代集市中心的總數則在4萬處左右”“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人中國”反映了中國商品經濟發展比較繁榮,有向近代化轉變的因素。B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外政策的調整,A排除;此時重農抑商的政策沒有改變,C排除;中國此時仍然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沒有發生質變,D排除。故選B。15、C【解析】
材料表明,清初“機神廟”的發展能夠證實杭州絲織業的繁盛,但也可以從中看出傳統思想依然影響著絲織業,C正確;在清代,政府仍實行“抑商”政策,排除A;“機器大生產”出現于近代,排除B;“最發達”的說法無法從材料中得出,排除D。故選C。16、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三者都是古代有名的帝王,他們都在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過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B項符合題意。17、C【解析】
從材料中的“有錢則買,無錢則賣”“人從私契”來看,說明唐中葉以后的土地轉移主要是通過買賣來完成,這一轉變是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故答案為C項;土地買賣會導致大土地所有制的擴大,不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排除A項;B項中的“根本轉變”說法絕對,排除;經濟重心南移與這一轉變無關,排除D項。18、D【解析】
根據材料“爾祖黃帝不可忘,揮斥八極拓土疆;爾祖夏后不可忘,平治水土流澤長”可知馬君武發表《華族祖國歌》是告訴中國人都有共同的祖先,都是炎黃子孫,要為祖國的復興貢獻力量,馬君武的《華族祖國歌》激發了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故選D;A沒有體現材料的真實意圖,排除;B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19、C【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在重商主義政策影響下,17—18世紀英國對歐洲大陸進口的制成品減少,原材料增加,進面促進英國制造業的發展,說明重商主義推動了制造業發展,故C項正確;工業革命開始于176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這一時期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因此英國對歐洲大陸的貿易依賴在減弱,故B項錯誤;材料數據體現了18世紀英國從歐陸的商品進口統計,無法得出對歐陸貿易賺取了巨額利潤的結論,故D項錯誤。20、B【解析】根據材料“西周春秋祭祖既是為了得到祖先福佑,也是為了敬宗睦族,張揚孝德”結合所學宗法制可知,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顯著的宗法性、道德性,這說明西周的祖先崇拜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故B項正確。A項本身正確,但不能說明商周祭祖動機的變化本質,排除。西周的祖先崇拜是發展了商代的神靈崇拜,故C項“已經取代了”說法錯誤,排除。材料強調的是商周祭祖動機的不同,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21、A【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由“誰能定鼎嵩洛(洛:洛陽),誰便是文化正統的所在。”可知,哪個朝代能夠定都洛陽,哪個朝代就被北朝人視為“文化正統”。曹魏定都洛陽,因此北朝人視為“文化正統”的朝代是曹魏,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蜀漢定都成都,因此不符合材料“誰能定鼎嵩洛(洛:洛陽),誰便是文化正統的所在”,故B選項錯誤;孫吳定都建業(今南京),也不符合材料“誰能定鼎嵩洛(洛:洛陽),誰便是文化正統的所在”,故C選項錯誤;東晉定都建康(今南京),也不是定都于洛陽,故D選項錯誤。22、B【解析】
依據材料中“于是每十人以什長一人束之,每五什長以隊長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統焉?!毙畔⒖芍?,針對“傭工、雜作”“散而難稽,呼而不應”的現象,沈葆楨強化了政府對軍事工業的管理,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這一做法沿用軍隊的管理模式,是封建工頭制的體現,并未像西方近代資本主義企業建立科學的人事管理機制;C選項錯誤,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工業近代化的進程,并非是材料中做法的影響;D選項錯誤,這一做法加強了政府對軍事工業的管理,與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產生沒有直接關系。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3、B【解析】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印第安人是北美的原住民,歐洲移民在到達美洲大陸后,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站穩了腳跟。但之后歐洲人對土著印第安人采取了驅趕和殺戮政策,到18世紀中葉,在北美英屬殖民地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新興的民族——美利堅民族。印第安人為爭取生存權利,同擴張者進行了殊死抗爭,符合題意,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南非原住民并未主動給入侵者以生存之地,在南非的白人統治階層也沒有形成一個龐大的民族;C選項錯誤,臺灣原住民并未主動給日本殖民統治者以生存之地,在臺灣的日本殖民統治者也沒有成為一個龐大的民族;D選項錯誤,被運到美洲的黑奴的祖先不是美洲的原主人,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4、C【解析】
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不斷削弱貴族的權利,擴大平民的權利,使雅典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完善,故選C;在古代雅典,婦女沒有公民權,不能享受民主權利,排除A;B不符合雅典史實,排除;雅典城邦民主只向少數公民開放,排除D。25、C【解析】
這一公報是1971年發表的,宣布尼克松將訪問中國,以謀求兩國關系正?;蚀鸢笧镃項;推動印度支那問題的順利解決是日內瓦會議,排除A項;使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第26屆聯大,排除B項;新中國建立后美國長期以來實行孤立中國的政策,這一政策破產的標志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排除D項。26、B【解析】
遼國貴族的墓穴正常只能在自己的國家的領土之內,燕云十六州在后晉時期開國皇帝石敬瑭將它送給了遼國,故這個墓可能在燕云諸州,答案為B;河西敦煌不在遼國版圖內,A錯誤;開封是北宋的都城,C錯誤;臨安在南宋時期為都城,當時遼國已經滅亡,D錯誤。27、C【解析】
據材料“欲奪富人所有,以均諸貧民”體現了孫中山的均富思想,是民生主義思想的體現,由“利用此以博一般下等社會之同情,冀賭徒、光棍、……之悉為我用”可知,梁啟超認為孫中山的均富思想是為了博得下層民眾的支持,這說明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是為了感召各階層參與革命活動,故C項正確;材料雖能體現孫中山的均富思想,但并未體現梁啟超對孫中山均富思想所采取的態度,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民生主義思想是否符合中國國情的問題,故B項錯誤;孫中山的土地政策政治傾向感強僅是梁啟超的個人看法,故D項錯誤。28、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二戰后的金融體系,包括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個機構,這兩個機構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共同構成了戰后經濟體系的三大支柱,故B正確;聯合國、雅爾塔體制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錯誤。29、C【解析】
依據材料中“1763年”、“伏爾泰”、“盧梭”、“對信仰的冷漠”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7、18世紀歐洲出現了一場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啟蒙運動,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義,材料體現的正是西班牙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宗教改革反對的是教會的腐敗,不是宗教信仰,與材料信息不符;B選項錯誤,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中首次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與材料時間不符;D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思想領域對宗教信仰的漠視,并未涉及政治革命的內容。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30、C【解析】
依據“道光帝”“今則數百家之聚數十人不等”,結合所學可知,道光帝時期,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的入侵,向中國傾銷商品和對中國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使得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成為無業游民,故選C;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军c睛】本題考查列強入侵對中國經濟的形響考查鴉片戰爭后游民激增的主要原因,聯系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史實分析解答。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美軍代價沉重;中朝軍隊依然有持久作戰能力;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戰后和平主義潮流深入人心。(答出其中三點即可)(2)美國扶植日本,有利于戰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了美日同盟的建立;日本走上了漸進的重整軍備道路。【解析】
(1)根據“美國試圖繼續向朝鮮增兵,但已力不從心”、“連續發動的軍事進攻遭到強力回擊之后”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最終選擇和談的原因主要和美軍代價沉重、中朝軍隊依然具有持久的作戰能力、美國戰略重點在歐洲和和平主義潮流的影響有關。(2)根據“把日本作為美國的后勤基地”、“要求日本政府派遣掃雷艦隊到朝鮮的元山等海域參加掃雷作業,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朝鮮戰爭中美國對日本進行了扶植,有利于日本戰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上海市合同法新規企業有權對員工罰款
- 2025合同變更與合同終止的區別
- 2025策略:深入剖析合同中排除不必要裝修項目的方法
- 2025電工設備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年南昌住房出租合同
- 2025現代風格房屋租賃合同
- 2025【上海市勞動合同參考模板】上海市勞動合同條款
- 2025簡易合同保管協議
- 2025個體投資者股權投資合同范本
- 2025標準家庭裝修合同模板
- 低空經濟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應用分析
- 三年級下第五單元課件
- 富血小板血漿(PRP)臨床實踐與病例分享課件
- 光伏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鋼結構(本)》一平臺在線形考(階段性學習測驗1至4)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激光雕刻切割軟件LaserSoft操作說明書(多文檔版)
- 農產品包裝設計合同
- 建筑幕墻安裝工程安全施工施工工藝技術
- CJT 306-2009 建設事業非接觸式CPU卡芯片技術要求
- 臨床檢驗儀器與技術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