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專題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2.1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教學素材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高中歷史專題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2.1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教學素材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高中歷史專題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2.1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教學素材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高中歷史專題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2.1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教學素材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高中歷史專題二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2.1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教學素材人民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1、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學問結構】獨創概況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造紙術①西漢:獨創植物纖維紙;②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①地位:在古代四大獨創中,紙的獨創影響最為久遠,對文明和社會進步的主動作用也最為顯著;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記錄、儲存、傳播和繼承。印刷術①隋唐:獨創雕版印刷術;《金剛經》②北宋:畢升獨創活字印刷術。為歐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打算了條件火藥唐朝中期已有火藥配方的記錄;唐末火藥起先用于軍事,兩宋進一步發展。變更人類作戰方式;成為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的重要武器指南針①戰國——司南②北宋——指南針獨創,并用于航海。為哥倫布發覺美洲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供應了技術保證【疑難探究】★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及近代科技落后的緣由科技特點:在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但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究不夠;在探討方法上,主要采納傳統的典籍整理與閱歷總結,缺少試驗;在科技運用上,主要服務于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須要,缺乏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并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的意識;從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與農業有關的農學、天文歷法及醫學等方面;從成就上看,全面旺盛,多種成就領先世界。落后緣由: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經濟:落后的自然經濟的束縛;重農抑商政策的阻礙。思想文化:文化專制(如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等)和重文藝輕技術的風氣,使科技發展失去動力。對外關系:“閉關鎖國”隔斷了中外文化的溝通。探討方法:重視閱歷與總結,忽視試驗與分析。歸根究竟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導致了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以后走向衰落。

宋宋?指南針【練習題】1.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陜西、內蒙古等地的漢代遺址和墓葬中發覺了西漢紙的殘片;《后漢書?蔡倫傳》記載:“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結論最為合理的是()A.造紙術誕生于西漢B.蔡倫獨創了造紙術C.漢代是造紙術獨創的重要階段D.兩漢時代,紙是唯一的文書用品答案:C【解析】A項是對材料的片面理解;蔡倫改進而非獨創造紙術,B項錯誤;兩漢時期紙并不是唯一的文書用品,D項錯誤;只有C項表述全面。2.古人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黃色的礦物顏料“雌黃”涂抹后重寫。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中有“以雌黃改‘宵’為‘苜’”的記載。后人把那些不問事實,妄論一番,輕易下結論,稱之為“信口雌黃”、“口中雌黃”。這一現象說明()A.印刷術的獨創促進了文化的傳播B.古代科學與技術之間起先走向結合C.古人重視科學技術的傳承與創新D.紙的應用帶動了相關技術及文化的發展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以雌黃改‘宵’為‘苜’”的記載使后人獨創了成語“信口雌黃”“口中雌黃”,由此可見文化的發展與紙的應用有關。故選D。3.有西方學者認為“近代世界賴以建立的種種獨創與發覺可能有一半來源于中國”。由中國傳入歐洲,并由歐洲“發覺世界”進而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指南針 B.造紙術C.印刷術 D.火藥答案:A【解析】指南針傳入歐洲,促進了新航路的開拓,世界市場起先形成。4.道教曾被國外一些學者稱譽為“世界上唯一不劇烈反對科學的神奇主義”。以下能夠佐證外國學者這一觀點的是()A.活字印刷術的獨創 B.紙的獨創C.火藥的獨創 D.指南針的獨創答案:C【解析】火藥是道教煉丹家獨創的。5.有人認為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獨創成果是“墻內開花墻外香”,你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緣由是()A.文化專制束縛了人們的思想B.閉關鎖國政策C.重農抑商政策D.封建自然經濟和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答案:D【解析】“墻內開花墻外香”指中國古代的科技對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對本國歷史的發展卻影響較小,其根本緣由在于中國封建自然經濟和君主專制制度的社會環境。6.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科技當然成果突出,但“這些成果技術方面停滯于農業和手工的閱歷工藝的水平上,在理論上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以變化莫測的道、氣等概念來建構學術體系,……混有大量的荒誕不經的反科學的成份”。這主要表明中國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 B.缺乏理性精神C.有很強的封閉性 D.落后于西方國家答案:B【解析】A、B、C三項都是中國古代科技的特點,中國的古代科技長期領先世界,D項明顯錯誤。依據關鍵信息“始終貫穿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誕不經的反科學的成分”可知,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輕視理論構建,缺乏理性精神,B項正確。7.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遺聞——中國科技的故事》,下列有關中國古代科學探討的結論,最能符合上述材料的是()1266年 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張文謙舉薦給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編訂新歷法1277年 郭守敬向政府建議,組織一次全國范圍的大規模的天文觀測,史稱“四海測驗”1279年 郭守敬奉旨進行“四海測驗”,在南海的測量點就在今日中國的黃巖島1281年 新歷法完成,元世祖依據“敬授民時”的古語,取名為《授時歷》1582年 意大利天文學家格里高利提出現行公歷,與《授時歷》的天文數據基本相同A.重視實踐和好用 B.成就領先于西方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廣答案:A【解析】依據表格中的“歷法”“敬授民時”等信息可知中國古代科技重視實踐和好用。8.閱讀古代中國聞名科學家及其成就簡表,以下敘述正確的有()姓名 朝代 著作賈思勰 北朝 《齊民要術》郭守敬 元朝 《授時歷》李時珍 明朝 《本草綱目》①中國傳統科技進入總結階段②古代科技與生產和生活親密相關③表中著作一脈相承④農耕經濟是古代科技發展保障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C【解析】分析各選項,①不符合本題,科技總結階段是指明清時期;③可解除,三本著作分別是農業、天文歷法、醫學著作,不具備一脈相承的特點。9.下列書法作品從左到右依次為 A.隸書、楷書、草書、行書B.楷書、行書、草書、小篆C.楷書、行書、草書、隸書D.行書、草書、小篆、隸書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的學問可知,從左到右,依次是楷書、行書、草書、隸書,故選C。10.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從漢字“龍”的四種書體的演化過程中,可以看出漢字 ()①演化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②由象形文字漸漸符號化,成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