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三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廣東省廣州市三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廣東省廣州市三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廣東省廣州市三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廣東省廣州市三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中“三校聯考”檢測題高二級語文(問卷)本試卷共10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在中國,天文學是隨著農業生產和星占兩種需要而誕生的,誕生以后又受中國社會條件和傳統文化的制約,和古希臘天文學走了一條很不相同的道路。古希臘天文學并不想鼓勵人們去觀察天象,相反地,它企圖建立一個宇宙模型,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分支。這條思想路線決定了古希臘天文學的唯理性。與此不同的是,中國的先哲們要求天文學只是“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易經》)和“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尚書·堯典》)。至于宇宙性質怎樣,日月星辰為何東升西落,則不必追問。這條思想路線決定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應用性。中國古代天文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歷法和星占。古代中國的歷法工作,一方面服務于農業生產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如創制“二十四節氣”直接表示寒來暑往的變化,給農業生產以極大方便,像“清明下種,谷雨插秧”這類諺語至今還在民間流行。另一方面歷法又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頒布歷法是統治權力的象征,為皇家所掌握。一個地區、一個民族奉行誰家頒布的歷法,就表示擁護誰家的統治。正如《史記·歷書》所說:“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古代中國的星占術屬于預警性系統,古人利用天象來占卜國家大事,如年成的豐歉、戰爭的勝負、皇族的行動等等,據《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其夜未央宮中地震,杜欽回答皇帝:“人事失于下,變象見于上,能應之以德,則咎異消。”杜欽的這段話表明了古代中國星占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論。天人合一論認為,天與人的關系并不單純是天作用于人,人的行為,特別是帝王的行為和政治措施也會反映于天。因此,君主可以借助天上星宿的變化,來證明自己權力的正當性;而士大夫階層則往往借助天變來警示、告誠君主要端正行為。在中國,天文記錄持續了幾千年,二十四史中以“天文志”命名的篇章絕大部分是記錄奇異天象和與它相關聯的政治事件。這批記錄,成了一份寶貴的遺產,對當今的天文學研究還有重要的作用,至今已在超新星遺跡、太陽活動、地球自轉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天文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它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都起著作用。(摘編自席澤宗《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社會功能》)材料二從遠古時代開始,各民族都有觀察天象、解釋天象的沖動。這份沖動不僅出于實用需要,也源于面對浩瀚宇宙產生的敬畏之情。這兩個方面幾乎是一切民族起初都具有的。不過,隨著文明成型,各民族走上了不同的文化發展道路,那種原始的敬畏之情也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古希臘天文學本質上是一門幾何學。古希臘人認為,宇宙是一個天球包地球的結構,所有的天體都鑲嵌在天球上隨天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研究這些運動,是古希臘天文學的根本目標。古希臘人把天體的勻速運動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種原始的敬畏之情轉化為對理性的堅定追求。德國哲學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這就是我們頭頂的星空和我們內心的道德律。”自古希臘以來,西方人便把宇宙作為理性的代表,把對宇宙的著迷視為追求理性的一種標志。同樣,古代中國發達的天文學也不只是為了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并沒有把節氣精確到幾分幾秒,它反映的是一種規律和秩序。中國古代天文學最強大的研究動機來自天人合一的觀念,以及由之衍生出來的種種文化觀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了中國的政治文化,也影響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推動天文學發展的那種原始的敬畏之情,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表現為對貫通天人的政治秩序和倫理秩序的忠實維護。在古代中國,不只是皇帝需要天文學來維護秩序,普通百姓也需要。傳統社會里,老百姓做大事之前都要看一下老皇歷,看看哪天是黃道吉日,哪天流年不利。這些老皇歷就是天文學家為“敬授民時”而編制的歷書。因此,中國古代天文學就其研究動機而言,是政治星占術,是日常倫理學,一言以蔽之,是禮學,而不是希臘意義上的“科學”。把中國古代天文學與古希臘天文學共同視為“科學”的最大理由是,中國古代天文學把“推算預報”日月行星的位置作為重要內容,并且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推算方法。這套推算方法,被稱為中國古代的數理天文學,與古希臘數理天文學相對應。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古希臘數理天文學之所以用“幾何建模”的方法去研究行星,是因為他們相信,宇宙的運行本來就是遵循幾何規律的。相反,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因此天是人格化的上天顯靈的場所,而不是希臘天文學家眼中秩序和定律的場所。(摘編自吳國盛《科學與禮學:希臘與中國的天文學》)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中國古代天文學重視對天文現象的觀測、記錄和詮釋,古希臘天文學則與之相反,反對觀察天象和研究天象。B.二十四節氣反映寒來暑往,是中國古人創造的天文歷法,也是農業生產指南,體現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應用性。C.中國古代的統治者重視歷法,一方面是用于指導農業耕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用權威的歷法去解釋奇異天象。D.古代中國與古希臘天文學家基于相同的觀念,形成了獨特的推算日月行星位置的數理天文學,都被視為科學。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應不僅指觀察天地運行的規律來認知時節的變化,也可指通過天象預測行事的時機。B.古希臘人向往天體運動的嚴謹性,因而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觀念,正是這一觀念推動了古希臘天文學的發展。C.古希臘天文學的唯理性,表現在用“幾何建模”的方法去探尋宇宙規律,企圖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分支。D.古代中國與古希臘的天文學在研究動機、主要問題、研究方法上有差異,也體現了中西文化發展的不同之處。3.根據材料對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相關論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經?豳風》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展示了古代中國統治者頒布歷法以彰顯權力的現象。B.《唐雎不辱使命》中“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表現了中國古代天文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C.諺語中“芒種芒種,連收帶種”的說法,反映了古代中國歷法能為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提供一定便利。D.《小二黑結婚》中二諸葛說自己“羅星照運,運氣不好”,人們認為天文現象會對生活產生影響。4.兩則材料都提到了“二十四節氣”,但用意不同,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5.兩則材料都對中國古代天文學與古希臘天文學的差異進行比較,但比較的角度有所不同,請加以概括并分析。(6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龍頭青銅鎖聶鑫森九七年初夏的一個黃昏,久臥病榻的江雨亭,從一個寬寬的夢里走出來,渾身透著虛汗,翻動一下輕飄飄的身子,竹席上便見一片人形的汗漬。從窗口斜射進來的夕光,閃著一種青銅的涼意,覆在他的面頰上。屋子里是一派看厭了的陳舊的風景,老式的雙門柜,老式的條桌,老式的圓凳,就連他睡的床也是一張老式的圓柱床。江雨亭兀地喊了一聲:“秀芬!”“那把龍頭鎖呢?”

“你要它做什么?好多日子都不動它了,怎么又想起了它?唉,唉,你的病就是它引起的。”“胡說。難道我父親交給我,就是把個病交給我?真是好不曉事!”秀芬不敢作聲了,忙打開雙門柜,在里面摸索一陣,才尋出一個小布包,再一層一層打開,便凸出了那把龍頭青銅鎖,然后小心地遞給了江雨亭。江雨亭接過來,久久地摩挲著。這真是一把好鎖,鎖身鏡面一樣閃亮,冰涼冰涼的,造型更奇特,兩只龍角就是鎖柄,彎成弧對絞在一起,龍眼、龍嘴透出凜凜威嚴。三個鎖孔,是用三片鑰匙,還是用一片鑰匙,鑰匙該是什么形狀,至今是個謎。而在鎖的一側,排著六個自上而下的孔。他無數次企望打開這把鎖,想象在打開的一剎那,隨著很清脆的一響,兩只絞在一起的龍角猛地松開。但他一直沒有打開過它。爺爺沒有打開過,父親沒有打開過,他也如此。他父親把鎖謹慎地交給他的時候,是一九五五年。那時,父親在中華鎖廠當高級技工,他在設計室當技術員。深夜,父親氣喘吁吁地躺在床上,從枕頭下掏出了龍頭青銅鎖,交給了他,讓他想辦法打開它。打不開不要緊,但不能砸壞或者遺失,再傳下去,總有一天會打開的。父親斷斷續續交代完后事,就安祥地闔上了眼睛。江雨亭從那一天開始,就把心思放在龍頭青銅鎖上。白天在設計室搞新鎖的設計和試制,晚上回到家里,翻資料,研究各種鎖形和原理。他配置過各種不同的鑰匙,但結果都一樣:打不開。在每個夜晚的夢中,古代的、現代的、外國的、中國的各種各樣的鎖,紛至沓來,各種精美的鑰匙依次打開那些鎖,鎖柄從鎖孔里猛地彈出的聲音,清亮悅耳,如鳴佩環,他常常狂笑著從夢中走出來。

那時候,沒有人知道他為打開一把古代的鎖而晝夜苦思,只知道他癡癡呆呆,一副傻里傻氣的樣子,工人們給他取的外號叫“鎖寶”。第二年,開始了一場運動,動員工人、干部、知識分子向黨的領導干部提意見。那一次江雨亭被邀請去了。他走進會場時,人已經坐得滿滿的,他便揀個墻角的座位坐下來。雙眼微閉,雙手抱在胸前,臆想著開鎖的方法,一個人嘿嘿的笑著。那天,會場上的氣氛非常熱烈,發言的一個接一個,有批評黨委書記工作方法粗暴的,有批評廠長不懂技術亂指揮的……江雨亭什么也沒有聽見,他喃喃自語:“打開了!打開了!”他忽然聽見黨委書記點他的名,他一驚,說:“我沒有什么意見,我覺得一切都很好。我想的是鎖。”哄堂大笑。結果江雨亭倒落下個“立場堅定”的好名聲。一九七八年,二十歲的兒子考上大學了。又過了幾年,兒子大學畢業,分配到中華鎖廠的設計室,和他共事。到一九九一年,江雨亭六十歲,退休了。這一年,兒子經群眾選舉當了廠長。可是,龍頭青銅鎖還沒有打開。江雨亭有些灰心了。有一天,秀芬悄悄坐在江雨亭的身邊,看著他擺弄龍頭青銅鎖,然后說:“雨亭,我說句話,你聽不聽?”江雨亭驚愕地抬起頭,說:“我聽著哩。”

“我懷疑這是一把死鎖,根本就打不開——做的時候就是一把死鎖。”“啊?”“要不,為什么幾代人都打不開?不過是個鎖的意思,讓江家子孫的心思都在鎖上,好守著這門技藝。”江雨亭突然低下了腦袋,說:“那么,這把鎖就太邪乎了,豈不是把江家子孫世世代代鎖住了,安分守己,老老實實。”江雨亭把龍頭青銅鎖包好,交給秀芬,讓她好好收著,到蹬腿前交給兒子,了一樁心事。他說:“秀芬,我們都退休了,好好玩一玩,跳晨舞,打門球。”秀芬說:“要得!”三年前,江雨亭突然病了,全身乏力,坐臥不寧,自言自語,旁若無人。他又想起了龍頭青銅鎖,想起了多年來總盯著龍眼、龍嘴那三個鎖孔,而鎖側的那六個自上而下的形如裝飾的小孔呢?在一九九七年初夏的這個黃昏,江雨亭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些龍的意象,并由此想到了《易經》上的“乾”卦。那六個呈扁形的孔,是不是像“乾”卦的六個爻位?初九,潛龍勿用……九五,飛龍在天……江雨亭高喊:“秀芬,快尋幾根鐵絲來。”秀芬滿頭大汗進來了,她說家中沒有鐵絲,只找到幾顆回形針,并捶直了,看行不行?開鎖的過程并不冗長。龍頭青銅鎖打開了,叭叭叭,響了幾聲后,兩只龍角驀地分開,整個龍頭變得美麗極了。江雨亭放聲大哭。秀芬說:“你該笑,還哭什么?”江雨亭抹了抹老淚,沉思了一陣,說:“不!這把鎖,世世代代都打開過,我堅信這一點。只是在他們快離開人世時,再把鎖關死,只傳鎖,不傳開鎖的方法,讓下一代把心思都放在鎖上,成為一個老老實實的手藝人。”“你父親也打開過?”“是的。我相信我的判斷。我老老實實地過了一輩子,沒有風險,當然也沒有成就,不過能養家糊口而已,這是一件幸事,還是一件憾事?”秀芬說:“當然是幸事。你把鎖關上吧,傳給兒子!”“不!我要把這一切都告訴小波。一個人就為開一把鎖過一輩子有什么意思。”秀芬說:“我真擔心。”江雨亭勁鼓鼓地跳下床,說:“晚餐準備一瓶好酒,把兒子叫回來!”“你怎么下床了,你還病著哩。”“我有病嗎?不!我很健旺,我還想多活些日子。”幾個月后,瀕臨破產邊緣的中華鎖廠突然起死回生,像一條巨龍一樣騰空而起。龍頭青銅鎖以它奇特的外形和充滿趣味的開鎖方法風行于城鄉市場及各旅游風景地。當小波將鎖和一串針樣的鍍銀鑰匙交給父親時,江雨亭仰天大笑,說:“你比我有出息。那把祖傳的鎖呢?”小波說:“擺在廠里的陳列室了。放在家里,我怕它有一天又要來鎖住我。”江雨亭罵一聲:“這小子!”這以后,江雨亭的身體好了起來,吃得,睡得,走得,玩得。那些老式家具,通通不要了,換上一套組合式米黃色的家具。墻上掛上了國畫條軸,其中一幅《鯉魚躍水圖》,題款是“魚為奔波始化龍”。(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父親把龍頭青銅鎖交代給兒子,特別叮囑“不能砸壞或者遺失”,這暗示下文江雨亭的推斷“世世代代都打開過”是合理的。

B.在鎖沒打開的時候,秀芬懷疑是死鎖,在鎖打開后,秀芬又建議把鎖鎖上,意在以秀芬的保守封閉反襯江雨亭的開拓進取。C.“一套組合式米黃色的家具”,不僅給小說結局帶來一抹亮色,而且與開頭的“老式”家具前后照應,暗示人物的內心變化。D.小說以“九七年初夏的這個黃昏”為線索聯結過去和現在,巧妙地講述了三代開鎖的故事,同時使敘事具有歷史縱深感。7.關于文中畫橫線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文敘事較舒緩,此處交代江雨亭兒子的重要經歷,敘事節奏加快,使行文張弛有度。B.江雨亭家祖孫三代在中華鎖廠工作,這與江家“老老實實一輩子”的家風有一定關系。C.兒子被選為廠長,既表現出兒子的才能,又使后文帶領鎖廠起死回生的情節自然合理。D.看似介紹兒子的成長發展,實則暗寫江雨亭心理,即后文提及的鉆研未果,難免灰心。8.文章開篇寫江雨亭“從一個寬寬的夢里走出來”,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9.這是一篇“以小見大”的小說,請結合文本簡述這一敘事效果是如何實現的。(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貫休,字德隱,婺州人,俗姓姜氏。風騷之外,尤精筆禮。荊州成中令問以書法,休勃然曰:“此事須登壇可授,安得草草而言!”中令銜之,乃遞入黔中,因為《病鶴》詩以見志云:“見說氣清邪不入,不知爾病自何來。”初,昭宗以武肅錢镠平董昌功,拜鎮東軍節度使,自稱吳越王。休時居靈隱,往投詩賀,中聯云:“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武肅大喜,然僭侈之心始張,遣諭令改為“四十州”,乃可相見。休答曰:“州亦難添,詩亦難改。余孤云野鶴,何天不可飛!”即日裹衣缽,拂袖而去。至蜀,以詩投孟知祥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特特來。”知祥久慕,至是非常尊禮之。及王建僭位,一日游龍華寺,召休坐,令口誦近詩,時諸王貴戚皆侍,休意在箴戒,因讀《公子行》曰:“錦衣鮮華手擎鶻,閑行氣貌多陵忽。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建小忉,然敬事不少怠也。賜號“禪月大師”。后順寂,敕塔葬丈人山青城峰下。有集三十卷。休一條直氣,海內無雙意度高疏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后少其比者。(節選自《唐才子傳·卷十》)材料二夫詩之作,善善則頌美之,惡惡則風刺之。茍不能本此二道,雖甚美,猶土木偶不生于氣血,何所尚哉?自風雅之道息,為五七字詩者,皆率拘以句度屬對焉。既有所拘,則演情敘事不盡矣。取非常語非常意,又盡則為善矣。國朝能為歌為詩者不少,獨李太白為稱首。蓋氣骨高舉,不失頌美風刺之道焉。厥后,白樂天諷諫五十篇,亦一時之奇逸極言。沙門貫休,雅善歌詩。多以理勝,復能創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際,然其旨歸必合于道。太白、白樂天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節選自吳融《禪月集序》[注])【注】《禪月集》是唐末五代時期前蜀著名畫僧、詩僧貫休的詩集。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海內無雙A意度高B疏C天賦D敏速E之才F筆G吐H猛銳之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問以書法”的“以”與《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中的“以”用法不同。B.相,動作偏指一方,與《孔雀東南飛》中“好自相扶將”中的“相”意思不同。C.行,文中指歌行體,多保留有古樂府詩歌的特點,比如《琵琶行》《燕歌行》。D.善,認為好,與《離騷》中“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善”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貫休不僅有詩才,也有精深的書法造詣,引起荊州成中令的關注,但他性格剛直耿介,拒絕隨意傳授書法,因此得罪了成中令,被遣送往黔中。B.吳越王錢镠要求貫休不顧事實將其詩句中的“十四州”改為“四十州”才肯接見,貫休不愿屈從,毅然離開,后來投奔蜀地孟知祥,受到禮遇。C.在蜀地生活時,貫休曾在龍華寺誦讀《公子行》來規勸諸王貴戚,因此受到王建的賞識,賜號為“禪月大師”,但亦未接受他的勸誡。D.貫休的詩既能“頌美”又能“風刺”,其語言常常能在混沌朦朧的自然中捕捉意象,他的樂府古律被當時的人推崇,吳融也對他的詩歌作出高度評價。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茍不能本此二道,雖甚美,猶土木偶不生于氣血,何所尚哉?(2)太白、白樂天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14.在吳融看來優秀的詩歌應符合哪些條件?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惜紅衣①姜夔吳興號水晶宮,荷花盛麗。陳簡齋云:“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見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巖,數往來紅香中,自度此曲,以無射宮歌之。簟枕邀涼,琴書換日,睡馀無力。細灑冰泉,并刀破甘碧②。墻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岑寂。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虹梁水陌③,魚浪吹香,紅衣半狼藉。維舟④試望故國,眇天北。可惜渚邊沙外,不共美人游歷。問甚時同賦,三十六陂秋色。【注】①惜紅衣:詞牌名,取惜荷花凋零之意。②并刀:指快刀,古代并州出產快刀,當時以利、快聞名。甘碧:香甜新鮮的瓜果。③虹梁水陌:拱橋和湖堤。④維舟:系船。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片“岑寂”二字,意為冷清、寂寞,承接上文生活細節,表現詩人孤寂無聊的心情。B.上片最后兩句寫高樹秋蟬訴說時序將變、秋風將至的消息。詩人借蟬表達高潔的志向。C.結句“三十六陂秋色”,極言水鄉湖塘之多,顯示荷花生長環境,呼應并緊扣小序。D.本詞體現了姜夔“清空騷雅”的藝術風格,其用詞如“換日”“吹香”等,精健有力。有人認為本詞和《揚州慢》一樣,都在時空交錯中表達黍離之悲。請結合下片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離騷》中的“,?”,與漢樂府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相仿,都提出要把握好壯年光陰。(2)小雅是一名導游,她在帶領游客途經蜀道時,用了李白《蜀道難》中“,”兩句,向游客說明蜀道歷史悠久且交通不便。(3)小明去杭州觀看錢塘江大潮,面對雄壯的自然奇觀,小明不知道應該如何形容,爸爸認為用柳永《望海潮》中的“,”就很好。(4)杜甫《客至》中寫出作者雖然生活簡樸、飲食簡陋,但待客之心熱情無比的句子是“,”。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考古遺存等歷史文化遺產則是注釋歷史最好的“活字典”。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國,其歷史遺存之豐厚、文化文明之輝煌是的。無數的文明之秘、歷史之謎也決定了中華文明的探源工程的光明前景。從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到良渚文化,從鞏義雙槐樹、偃師二里頭到廣漢三星堆……每一個重要文化遺存的發現和發掘,都在不斷豐富和深化著我們對祖先和歷史的認知,展現著民族精神風貌。“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短短14個字的背后,是中國考古學者百年的不懈奮斗。正是考古,為我們了文明的來處,為我們尋回華夏文明根脈的一塊塊“拼圖”。從用一把小小的手鏟開啟科學發掘的第一鏟,到如今運用無人機等現代科技手段助力考古發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扎根田野,艱苦奮斗,攻堅克難。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中國所以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不容置喙大有可為揭露宵衣旰食B.不言而喻大有作為揭露櫛風沐雨C.不容置喙大有作為揭示宵衣旰食D.不言而喻大有可為揭示櫛風沐雨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因為他們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B.因為他們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絕倫的文物,一座座規模宏大的博物館。C.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國才有了精妙絕倫的一件件文物,規模宏大的一座座博物館。D.他們因為懷揣著求索文明之秘的報國之志,探索未知,中國所以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絕倫的文物,一座座規模宏大的博物館。20.文中劃橫線的句子如改寫為“歷史包含了眾多知識,而考古遺存等歷史文化遺產可以豐富我們對歷史的認知”,語意基本相同,但原句表達效果更好,請簡要分析。(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過去,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睡眠是一段恒定不變的時期,身體和大腦只有很少的活動。直到1952年,研究者記錄了睡眠中人的腦電波,①。一個晚上,你可以多次進入一個被稱為“快速眼動睡眠”的狀態,這個階段你的腦電波看起來很像醒著的時候,②,只有眼動肌會動。這個時候你會做一些生動而詳細的夢。對于這個階段,一個形象的說法是:一個癱瘓的軀體里有一個活躍的腦。相應的,其余的睡眠時間你則處于一種叫做“非快速眼動睡眠”的狀態。這個階段一般不會產生復雜的夢,但你的身體是可以活動的。俗話說,解決一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睡一覺。歷史上有很多傳奇故事似乎證明了這句話。比如著名化學家凱庫勒通過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旋轉的環狀的夢想通了苯分子的環狀結構。那么,夢中真的可以“解題”嗎?從研究者目前積累的大量資料來看,睡眠確實有助于學習和記憶的鞏固。當然,睡眠不是萬能的靈藥,白天的努力工作和學習也是必需的。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2.把文段中畫線的句子改成幾個較短的句子,可以改變語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句子原意。(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近來,各種AI工具掀起了熱潮,越來越多的人言必稱AI,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每每借AI尋找依據,求得答案,我們總是聽到這樣的話:“AI是這樣說的。”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中“三校聯考”測試題高二級語文(參考答案)1.B(A選項錯在“反對觀察天象和研究天象”,原文為“不鼓勵觀察天象”,不等于“反對觀察和研究”,C選項錯在“用權威的歷法去解釋天象”,解釋天象的應是“星占”;D項錯在“古代中國與古希臘的天文學家基于相同的觀念”,古希臘數理天文學相信,宇宙的運行本來就是遵循幾何規律的,而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的,兩者明顯不同。)2.B(因果倒置,希臘人因為尊崇理性的觀念,才向往天體運動的嚴謹性。)3.A(“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到了七月,大火星西移,天氣將漸漸轉涼,到了九月,婦女們就可以開始縫制寒衣了。這體現古代中國的歷法服務于日常生活。)4.①材料一指出“二十四節氣”能體現寒來暑往的變化,以此論證中國古代天文學歷法可以服務于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②材料二則指出“二十四節氣”不會精細到幾分幾秒,以此論證中國古代天文學追求的實質是一種規律和秩序。5.①材料一側重于思想路線的比較,指出古希臘天文學重視唯理性,而中國古代天文學重視應用性。②材料二側重于研究動機與學科性質的比較,指出古希臘天文學是追求理性的幾何學(科學),而中國古代天文學是研究天人合一的禮學。6.C(3分)

(A選項錯在并沒有提供合理性的暗示;B選項錯在不存在“反襯”;D選項錯在“線索”)7.D(3分)(并不存在暗寫,也不能體現“灰心”)8.“寬寬的夢”,表現出江雨亭解開龍頭青銅鎖執念之深、耗時之久,“走出來”意味著神志清醒,找到出路。(4分)9.以一個普通家庭的遭際表現中國半世紀的歷史波瀾,以“解鎖”這件小事表現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主題,以“龍”這個具體的意象象征中國積極進取的傳統文化精神。(6分)10.(3分)ACF(海內無雙,意度高疏,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銳之氣)11.(3分)B(兩處“相”意思相同)12.(3分)C(“因為創作《公子行》受到王建的賞識,賜號為‘禪月大師’”錯誤)13.(8分)(1)如果不能以這兩種方式為根本,詩歌即使很美,也如同不是從氣血中生出的土像木偶(沒有生命的土像木偶),有什么可推崇的呢?(“本”“尚”各1分,大意2分)(2)李白、白居易去世后,能夠繼承他們詩歌之美的,除了貫休還有誰呢?(“歿”“嗣”各1分,大意2分)14.(3分)①詠頌美好,諷刺邪惡;②不受形式束縛,充分表達思想情感;③要有獨特的詩歌語言,有新意。(答對一點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15.B(詩中高柳曉蟬是高邁蒼茫的意象,透露作者凄然悲涼的心事,并非表明詩人的高潔志向。)16.①下片以"紅衣狼藉""渚邊沙外"寫眼前荷花凋零、沙洲冷落的實景(2分)②“試望故國”,遙想北方淪陷山河(1分),“不共美人游歷”,聯想昔日與友人同賞荷花的盛景(1分)③虛實結合,時空交錯,將個人漂泊之悲升華為"黍離之悲"的家國慨嘆。(2分)17.(1)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2)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3)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4)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18.D(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不容置喙:不容許別人插嘴說話。根據語意,這里應填“不言而喻”。大有可為:比喻所做之事很有價值,很有發展前途。原意不能指人,現也可用以形容人。大有作為:意思是能夠充分發揮才能,做出很大成績。根據語境,此處應填“大有可為”。揭示:指出或闡明不易看清的事物。揭露:使隱瞞的事物顯露出來。根據語義及后文的“文明的來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