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五校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五校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五校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五校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五校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五校聯考高三第二次調研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絲綢之路以絲綢為名,卻不以絲綢貿易為限,包含著更豐富的內容,但物質文化交流是其重要內容,互通有無、利益訴求,讓道路穿越沙漠綠洲、跨過崇山激流,讓不同區域、不同語言、不同膚色的人群分享同一品質的物質文明。絲綢無疑是唐朝與吐蕃物質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舊唐書·吐蕃傳》記載:“高宗嗣位.授弄贊(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賜物二千段。”公元719年,“吐蕃遣使求和”,唐玄宗“因賜其柬帛,用修前好,以雜彩二千段賜贊普”(《冊府元龜·外臣部·通好》)。這不僅展現了絲綢作為賞賜物的特殊地位,而且也反映了在吐蕃地方受賜者的身份地位。茶葉是僅次于絲綢的稀罕之物。藏文史書《漢藏史集》記載了一個美妙傳神的故事,飛鳥銜來樹枝,浸泡杯中,為不思飲食的贊普祛除了疾病。贊普嘆為神奇,派人在漢藏交界地區找到了名為茶的植物,飲茶之風在吐蕃漸次興盛。唐人李肇《國史補》記載:“常魯公使西蕃,烹茶帳中。贊普問曰:‘此為何物?’魯公日:‘滌煩療渴,所謂茶也。’贊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壽州者,此舒州者,此顧渚者。”’由此可見,該贊普儼然已是一位茶葉鑒賞專家。此外,唐朝中原地區的瓷器,連同制造工藝也傳到吐蕃地區,并形成種類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產品,在高原地區的百姓的生產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漢藏文資料記載來看,文成公主進藏、唐蕃古道暢通是絲綢、茶葉和瓷器等中原地區出產的物品進入西藏地區的重要時機,但是,近年來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的發現,改變了我們對青藏高原地區絲綢之路的認識。這里發現的屬于公元3—5世紀、帶有“王侯”銘文和復雜鳥獸圖案的絲綢,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發現的最早絲綢。這里還發現了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茶葉,以及青銅劍、漆器、陶器等,這些物品均非青藏高原本地出產,而是來自中原地區,或者與西北、西南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們有理由相信穿越青藏高原地區的絲綢很早已經出現,并發揮最基本的溝通功能。通過絲綢之路從唐朝傳入吐蕃的不僅有大量物品,還有中原的物種和先進的生產及工藝技術。吐蕃使者向唐朝請賜蠶種及造酒、碾、皚、紙、墨之匠,均獲得允準。中原地區的菜種和種植技術也隨文成公主進藏、唐蕃文化交流傳入吐蕃地區。內地的建筑技術、醫學、音樂、繪畫等也相繼傳入吐蕃,持續影響到青藏高原地區的百姓生活與社會發展進步。(摘編自張云《吐蕃絲綢之路與文化交流》)1.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絲綢、茶葉和瓷器等通過絲綢之路從中原傳入吐蕃,使人們享受到同一品質的物質文明。B.從史料看,中原歷代王朝對吐蕃的賞賜很多,不僅有絲綢等物品,還有技術以及工匠。C.中原地區的瓷器傳入吐蕃后很快融入了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并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D.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發現的絲綢等物品,表明絲綢之路早在公元3世紀就已經形成了。2.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段指出絲綢之路不僅有絲綢貿易,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后四段主要以多物交流予以論證。B.文章以唐高宗和唐玄宗的事例,論述了吐蕃當時已經成為唐的附屬國,兩國關系很融洽。C.引述《漢藏史集》和李肇《國史補》中的內容,表明當時茶在吐蕃已是極為重要的物品。D.文章二、三段主要講唐蕃之間的物品交流,末段則強調內地的物種、藝術等也傳入了吐蕃。3.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們通過絲綢之路互通有無,在物品與技術的交流中,高原地區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B.如果絲綢不貴重,就不會有作為賞賜物的特殊地位,也無法反映出受賜者的身份地位。C.阿里出土的茶葉、青銅劍、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可見中原文化很早就對吐蕃產生影響。D.文成公主進藏促進了唐與吐蕃的文化交流,從而深遠影響了吐蕃的百姓生活與社會發展。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歷史學家期待夏朝文字的出現,但不應將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橫空出世。甲骨文是的學科發現,是史料獲取中的小概率事件。夏時期的文字載體未必契刻于龜骨,而如果書于竹帛的話,在北方環境下,可能早已。同樣,發現王陵以證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認知也是。晚商以前,帶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區高等級貴族墓中并未出現。在現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帶有墓道的墓葬,作為社會等級高的標志,是新出現的殷墟社會現象。這似乎是商代晚期禮制構建和等級區分的一系列新嘗試之一,可視為社會發展新階段的變革現象,而非傳承有序的制度或傳統。從社會發展的階段看,()。我們不應以小概率的文字、王陵、都城的性質確定與否,來無視大概率的社會歷史發展變革。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可望而不可即淹沒憧憬強人所難B.可遇而不可求淹沒憧憬強詞奪理C.可遇而不可求湮沒期待強人所難D.可望而不可即湮沒期待強詞奪理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在現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帶有墓道的墓葬,作為社會等級高低標志,是新出現的殷墟社會現象。B.在現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帶有墓道的墓葬,作為社會等級高的標志,是殷墟社會新出現的現象。C.在現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帶有墓道的墓葬,作為區分社會等級高的標志,是新出現的殷墟社會現象。D.在現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帶有墓道的墓葬,作為區分社會等級的標志,是殷墟社會新出現的現象。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存在一個被周代人稱為“夏”的歷史階段,是大概率事件,在部族社會之后,商王朝之前B.在部族社會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個被周代人稱為“夏”的歷史階段,是大概率事件C.大概率事件的是,在部族社會之后,商王朝之前,一個被周代人稱為“夏”的歷史階段的存在D.在部族社會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個被周代人稱為“夏”的歷史階段,是小概率事件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臺灣媒體新近提出一個名曰“語言癌”的概念,一時間應者甚眾,“語言癌”這一新概念,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熱議,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所致。當表情包大面積代替詞語表達,當音頻和視頻大范圍代替文字表述,當非規范的網絡語言吞噬規范中文,當“西語”未加消化地侵入漢語,“語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現代人無法用精準的中文表情達意。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認為,這和中文的“惡性西化”有很大關系,大家只顧學英文、看翻譯小說,不再看用字精簡的中文經典,結果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化簡為繁,以拙代巧,加上電視、網絡,遂將“講病態中文”變成時尚。作家張曉風還分析說,電視記者常在現場連線時拉高音調,吐出長串、不知所云的話語,這種“腔調”潛移默化感染到觀眾,“癌細胞”就一點點擴散了。這些分析無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許有人認為,“語言癌”的癥狀在臺灣地區較為明顯,大陸癥狀略輕。其實,在這一點上,兩岸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咱們大陸這邊的電視節目“口水”也不少,“講病態中文”在現實生活中更是常見,“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的例子。打造健康環保的“綠色語言環境”,一方面,我們需要看到流行語中的健康新生詞語,并及時將它融入語言河海,豐富語言寶庫;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適時進行語言清污,對形形色色的“語言癌細胞增生”梳理判別并加以。唯有如此,“語言癌”才會逐步治愈。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推波助瀾累贅俯拾即是遏止B.興風作浪繁雜應接不暇遏止C.興風作浪累贅應接不暇遏制D.推波助瀾繁雜俯拾即是遏制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語言癌”這一新概念,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熱議,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所致。B.“語言癌”這一新概念,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熱議,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所致。C.“語言癌”這一新概念,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熱議,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D.“語言癌”這一新概念,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升溫,引起兩岸媒體與學界的熱議,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命門。3.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使用,正確的是()A.“我不知道是誰的掛號信退回來了?”張師傅說。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C.版畫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鋼板等)通過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D.中國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貼春聯呀、放鞭炮呀……每一項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自宋代以來,對于上古金石碑銘的審美,成為中國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人們將這種借助器具追懷歷史的審美趣味稱為古雅。可以認為,()。它的重要意義在于借助器物,將遙遠的歷史拉入人生現場,為空間性的當下生活,了歷史和時間。或者說,我們通過古雅,不僅僅生活在立體的三維空間世界之內,而是讓它給自己的生活打開了歷史或時間的維度。古器物的存在,使抽象的往昔歷史變得堅實,變得可感,變得,對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因此前所未有地富有。中國金石學____于證經補史,這提供給了我們一個審視古器物的基本原則,就是認知先于審美。沒有認知基礎的審美,是盲目的審美,是假裝在審美。就此而論,如何在追求古雅生活趣味的同時激活歷史,是我們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古雅是以感性形式獲得當下的審美表現,輔以歷史知識和歷史情感B.古雅是人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情感,以感性形式獲得當下的審美表現C.人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情感,以感性形式獲得當下的審美表現就是古雅D.人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情感是古雅,它以感性形式獲得當下的審美表現2.依次填人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植入金碧輝煌立體感發祥B.移入金碧輝煌立體感發端C.移入琳瑯滿目縱深感發祥D.植入琳瑯滿目縱深感發端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因為通過古雅,不僅僅我們生活在立體的三維空間世界之內,而且給自己的生活打開了歷史或時間的維度。B.通過古雅,我們不只是生活在立體的三維空間世界之內,而是給自己的生活打開了歷史或時間的維度。C.通過古雅,我們不僅僅生活在立體的三維空間世界之內,而且讓它給自己的生活打開了歷史或時間的維度。D.通過古雅,我們不僅僅生活在立體的三維空間世界之內,而且給自己的生活打開了歷史或時間的維度。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公無渡河李白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波滔天,堯咨嗟。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其害乃去,茫然風沙。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1.下列對這首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開篇寫黃河西來,咆哮奔騰,而“觸龍門”,又有“鯉魚跳龍門”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圖壯志。B.從遠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詩人發揮無窮的想象,寫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卻留下“茫然風沙”。C.詩歌的下一節,詩人痛訴狂叟溺死波浪,流浮東海,終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鯨齒冤魂,此處用了夸張手法。D.詩歌最后,詩人一變雙行之體,只寫了孤單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還”,便擲筆而嘆,其悲不忍卒“寫”。2.李詩比課文中出現過的《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劇色彩,請簡要分析體現在哪里。6、(1)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遠。(《論語》)(2)___________________,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臺》)(3)衣帶漸寬終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蝶戀花》)(4)君子生非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5)山河破碎風飄絮,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6)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_______,高處不勝寒。(蘇軾《水調歌頭》)(7)江東子弟多才俊,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題烏江亭》)(8)_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無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記》)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肺炎,其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癥狀少見,傳播途徑主要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處在早期快速變化階段。中國已公布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這將有助于全球科學家和公共衛生組織加入診斷試劑的研發及病毒致病性研究。國家衛健委已發布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將其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摘編自搜狗百科)材料二:2月2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73例,新增死亡病例35例(湖北34例,河南1例),新增疑似病例132例。當日新增冶愈出院病例2623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8620人,重癥病例減少22例。截止2月29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5329例(其中重癥病例736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41625例,累計死亡病例2870例,現有疑似病例851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660716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1856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走向圖數據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注:圖中數據均不包含港澳臺地區)(摘自《最新通報!湖北以外新增確診連續三天個位數》,國家衛健委,3月1日)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幫助鄰國也是幫助我們自己。在疫魔面前,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只有全球攜起手來,共同御“敵”,把任何一個國家的新冠疫魔都制服,把任何一個國家的新冠病毒都清除干凈,人類才會安全。幾周前,當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中國肆虐之時,日本、韓國等東亞鄰邦,以種種形式支援和幫助中國。捐助物資上寫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等文字,打動了無數國人。而今,韓國和日本的疫情發生重大變化,形勢嚴峻,中國投桃報李,積極施以援手。中國向日本提供病毒試劑盒等抗疫物資,試劑盒上寫到“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駐韓使館日前向韓國大邱市緊急捐助2.5萬余個醫用口罩,運送愛心口罩的貨車懸掛著新羅旅唐學者崔致遠的名句“道不遠人、人無異國”。君送我“風月同天”,我報君以“道不遠人”——嚴峻的疫情讓中日韓三個東亞友鄰更加團結在一起,感同身受,休戚與共,攜手應對,抒寫了東亞命運與共的時代篇章。而文化的共通,為這種攜手互助、和衷共濟抹上了讓人心動、讓人感懷的文化光芒,(摘自《日韓已3871人確診,中國回饋“風月同天”也是幫自己》,新華社2020年3月1日)材料四:“中醫在減輕發熱癥狀、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激素用量、減輕并發癥等方面具有療效。”張伯禮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病毒感染和機體免疫狀態博弈的結果。中醫治療往往不是著眼于病,而是調動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改善臨床癥狀、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獨到優勢。“這和靶點治療

-一樣,同樣可以治好疾病。”“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可以全療程、全方位發揮作用,但我還是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他說,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協同取效。治療此次肺炎目前尚無有效藥物,主要是支持和對癥治療,中西協同教治病患就顯得尤為重要,“要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為原則。”2019年召開的全國中醫藥大會明確,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詳細闡述了中醫治療方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已成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中醫藥專家積極參與醫療救治特別是重癥、危重癥病例的醫療救治工作。1.下列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A.A B.B C.C D.D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重點首先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特點,接著介紹了我國對此的研究以及對全球研發診斷試劑、開展病毒致病性研究的幫助,最后介紹國家衛健委的防控措施。B.材料二統計了2020年2月29日024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增確診病例、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出院病例和各項累計數據。C.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走向圖來看,全國新增確診與湖北新增確診走向高度類似,二者均在2月12日達到高峰,而湖北以外新增確診在在2月3日最高,以后一直緩慢下降。D.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走向圖來看,湖北新增確診病例占了全國新增確診病例的絕大多數,可見,湖北勝則全國勝,動員全國醫療資源支援湖北的決策無疑是正確的。3.面對新冠肺炎的肆虐,我國應該如何應對?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超人冰心何彬是一個冷心腸的青年,從來沒有人看見他和人有什么來往。他從局里低頭獨步的回來,關上門,摘下帽子,便坐在書桌旁邊,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無意識的看著。房東程姥姥總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個人;她端進飯去,有時便站在一邊,絮絮叼叨的問上幾十句,何彬偶然答應幾句說:“世界是虛空的,人生是無意識的。人和人,和宇宙,和萬物的聚合,都不過如同演劇一般……與其互相牽連,不如互相遺棄。”這一夜他忽然醒了。聽得對面樓下凄慘的呻吟著,這痛苦的聲音,斷斷續續的,在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顫動。他雖然毫不動心,卻也攪得他一夜睡不著。月光如水,從窗紗外瀉將進來,他想起了許多幼年的事情——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腦子累極了,極力的想擯絕這些思想,無奈這些事只管奔湊了來,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合眼。他聽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第七天早起,他忽然問程姥姥對面樓下的病人是誰?程姥姥一面驚訝著,一面說:“那是廚房里跑街的孩子祿兒,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為什么把腿掉壞了,自己買塊膏藥貼上了,還是不好。這孩子真可憐,今年才十二歲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沒有聽見似的,自己走到門邊。程姥姥也住了口,端起碗來,剛要出門,何彬慢慢的從袋里拿出一張鈔票來,遞給程姥姥說:“給那祿兒罷,叫他請大夫治一治。”說完了,頭也不回,徑自走了。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數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會動起慈悲念頭來,這是破天荒的事情呵!她端著碗,站在門口,只管出神。呻吟的聲音,漸漸的輕了,月兒也漸漸的缺了。何彬還是朦朦朧朧的——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腦子累極了,竭力的想擯絕這些思想,無奈這些事只管奔湊了來。程姥姥帶著祿兒幾次來叩門,要跟他道謝;他好像忘記了似的,冷冷的抬起頭來看了一看,又搖了搖頭,仍去看他的書。祿兒仰著黑胖的臉,在門外張著,幾乎要哭了出來。這一天晚飯的時候,何彬告訴程姥姥說他要調到別的局了,后天早晨便要起身,請她將房租飯錢,都清算一下。他覺得很疲倦,一會兒便睡下了。忽然聽得自己的門鈕動了幾下,接著又聽見似乎有人用手推的樣子。他不言不動,只靜靜的臥著,一會兒也便渺無聲息。第二天他自己又關著門忙時,忽然想起繩子忘了買了。他打開門,只見人影兒一閃,再看時,祿兒在對面門后藏著呢。他躊躇著四圍看了一看,一個仆人都沒有,便喚:“祿兒,你替我買幾根繩子來。”祿兒趑趄的走過來,歡天喜地的接了錢,如飛走下樓去。不一會兒,祿兒跑的通紅的臉,喘息著走上來,一只手拿著繩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著一兩點金黃色的星兒。他遞過了繩子,仰著頭似乎要說話,何彬卻不理會,拿著繩子自己進屋去了。累了兩天了,何彬閉上雙眼,又想起了深夜的病人——慈愛的母親,滿天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十幾年來隱藏起來的愛的神情,又呈露在何彬的臉上;十幾年來不見點滴的淚兒,也珍珠般散落了下來。微微睜開眼,四面的白壁,一天的微光,屢屢清香,一個小人兒,躡手躡腳的走了出去,臨到門口,還回過小臉兒來,望了一望。何彬竭力的坐起來。那邊捆好了的書籍上面,放著一籃金黃色的花兒,花籃底下還壓著一張紙:我也不知道怎樣可以報先生的恩德。這籃子里的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是我自己種的,倒是香得很,我最愛它。我想先生一定是不要的。然而我有一個母親,她因為愛我的緣故,也很感激先生。先生有母親么?她一定是愛先生的。這樣我的母親和先生的母親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親的朋友的兒子的東西。祿兒叩上何彬看完了,捧著花兒,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盡了,不禁嗚嗚咽咽的痛哭起來。清香還在,母親走了!窗內窗外,互相輝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淚光。早晨程姥姥進來的時候,車也來了,箱子也都搬下去了,何彬淚痕滿面,靜默無聲的謝了謝程姥姥,提著一籃的花兒,遂從此上車走了。祿兒站在程姥姥的旁邊,屋里空洞洞的,床上卻放著一張紙,寫著:小朋友祿兒:你說你要報答我,我還不知道我應當怎樣的報答你呢!你深夜的呻吟,使我想起了許多的往事。頭一件就是我的母親,她的愛可以使我止水似的感情,重要蕩漾起來。我這十幾年來,錯認了世界是虛空的,人生是無意識的,愛和憐憫都是惡德。我再深深的感謝你從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幾句話。小朋友,再見!再見!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都是好朋友,我們永遠是牽連著呵!何彬草“他送給我的那一籃花兒呢?”祿兒仰著黑胖的臉兒,呆呆的望著天上。(選自1921年《小說月報》,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篇“何彬是個冷心腸的青年”是很突兀的一句斷語,作者借此表明此時的何彬是一個空虛苦悶的青年,為后文的發展作了反向的鋪墊。B.全文謀篇布局很見匠心,比如何彬要調到別的局了,聊聊數語交代,便起到推波助瀾、引發下面一系列故事情節的作用。C.看到祿兒的留言后,“窗內窗外,互相輝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淚光”,情景交融,藝術地展現了人物心靈上的深刻變化。D.本文語言有一定的抒情色彩,夢鄉中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月光,星光……直白、淺顯而又充滿詩情畫意。2.文中劃線部分在人物塑造上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3.文中的何彬先認為人與人之間“與其互相牽連,不如互相遺棄”,后來卻寫了“世界上的兒子和兒子都是好朋友,我們永遠是牽連著呵”的話,是什么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請簡要分析。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霍亂之亂(節選)池莉霍亂發生的那一天沒有一點預兆。天氣非常悶熱,閃電在遙遠的云層里跳動,有大雨將至的跡象。那天是我和秦靜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聞達在伏案寫他永遠也寫不完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他對各種流行病懷有著巨大的興趣和熱情。寫報告使他每天都要推遲一小時下班。他的妻子認定他這么做是為了逃避做晚飯,有一次吵到單位來了,聞達聞訊倉皇地向樓頂逃竄。他的妻子在頂樓逮住了他,將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二次聞達又逃到了頂樓,他的妻子又將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湊巧的是,這兩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飛馳的大卡車上。從此聞達只好穿一雙兩只不同的皮鞋,但他還是照樣在下班之后寫他的報告。聞達頭發凌亂的腦袋在滿滿一桌的書本、卡片和資料堆中微微搖晃,嘴唇嚅動,口中念念有詞。從油漆斑駁的辦公桌底探出老遠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長腿和那雙穿著不配套皮鞋的大腳。這哪里像馬來西亞的歸國華僑,新中國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學專家?閃電穿過了云層,接近了我們抬頭可見的天空,暴風雨就要來了。聞達騎上他那破舊的自行車,搖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靜幽幽地嘆了一口氣,我說:“難怪人家說:遠看是個要飯的,近看是個燒炭的,一問才知道是防疫站的。”閃電如游蛇竄行在樓房的玻璃窗之間,雷聲冷不丁在耳邊爆響,密集的大雨從遠處忽隆隆黑壓壓地橫掃了過來。大馬路上的汽車都大開車燈,紛紛地撳喇叭。晚上八點多,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是第十九醫院腸道門診的洪大夫打來的,她戰戰兢兢地說:“我們發現一例霍亂。”我和秦靜不約而同地對著電話大叫:“什么?請大聲重復一遍!”洪大夫扯著嗓子說:“我們發現一例霍亂!”霍亂來了,在一個天氣惡劣的夜晚,在它的蹤影在中國消失了幾十年之后。我們對它的一點認識僅限于知道它的厲害和可怕。我們傻了眼。大學教材告訴我們,我國在解放后不久便消滅了天花、霍亂和鼠疫,我們也就把書本上的這幾種病嘩嘩地翻了過去。幸好秦靜好學,總是隨身帶著當年的教材,她把課本翻到霍亂這一章,我們倆急急地瀏覽,高頻率地擺動著頭。我們終于冷靜下來,叮囑洪大夫趕快把病人隔離,把疫情卡和糞樣送到我們站里來,有情況及時打電話。秦靜守電話,我另找電話向站領導報告。張書記和祈站長接到電話都大吃一驚,都說馬上趕到站里來,并且都問聞達知道不知道。張書記說:“你趕快去醫院的車庫帶車,把聞主任立刻接到站里來。”五層樓的防疫站驀然間燈火通明,各個科室的人馬全都連夜冒雨趕到了站里,大家對霍亂除了滿懷恐怖感,其他一無所知。一百多號人在站里擠來擠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嘰作響。張書記和祈站長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詢問,答非所問地應付著。大家都非常地不滿意,到處是尋找聞達的聲音:“聞主任呢?老聞呢?聞達呢?聞老師呢?”大雨喧嘩著下個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嘩。我大喊一聲:“聞主任來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了過來,有人自動地往后傳達說:“聞主任來了!”“聞主任來了!”“聞主任來了!”張書記和祈站長見到聞達如見救星,與他緊緊地握手:“現在就看你的了。”聞達看見一把椅子,便一把拖過來,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聞達的舉止并沒有像平日一樣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的人都仰望著他,心情懸懸地等待他說話。聞達首先表揚了我和秦靜,說我們作為年輕醫生,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對疫情處理得既迅速又正確。然后說:“如果大家都沉著冷靜,一切行動聽指揮,以最快的速度撲滅這次疫情,祖國和人民將會感謝你們,歷史將會銘記你們,我聞達一定為你們請功!”大廳里爆發出的掌聲掩蓋了外面的雷雨聲。聞達站在椅子上,腳上兩只不同的皮鞋顯得格外醒目,不過依然沒有人發出嘲笑。他一口氣宣布了八條意見:第一,以流行病室為核心,組成一個緊急行動小組;其他各科室都聽從緊急行動小組的分管班長指揮,有令則行,無令則止。第二,化驗室立刻復查糞樣培養基的菌落,再一次確認霍亂弧菌,具體操作由聞達指導。第三,流行病室連夜出發,追蹤病人,隔離病人并確定疫點。第四,消殺科立刻準備好所有的噴霧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來蘇消毒液,同時準備大量漂白粉和生石灰。第五,黨辦負責接待領導,上傳下達,發出紅頭文件。協調車輛,保障疫情用車。第六,站辦負責后勤,協同專業部門購買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證值班人員食物和冷飲的供應。第七,指定專人二十四小時守候電話,疫情立刻上報國家衛生部,對外嚴守秘密。第八,在處理霍亂疫情期間,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嚴格實行無菌操作。聞達說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長有心思開玩笑了,他說:“老聞好像經過了多少次霍亂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雞,屁股一撅就下了一個蛋。”大家開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準備工作。(注)小說《霍亂之亂》的主要情節是武漢郊區一場霍亂的發生和消滅,背景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里節選的是小說的開頭部分。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主人公聞達總是穿著一雙兩只不同的皮鞋這一細節在文中多次出現,從側面強化了聞達的處境和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為生動飽滿。B.“聞主任呢?老聞呢?聞達呢?聞老師呢?”同一個人用多種稱謂呼喚聞達,語無倫次中透露出急切,從側面顯現出聞達的重要。C.小說借“我”之口所提到的順口溜,既是防疫人員的自嘲,也是對防疫工作不被重視、防疫人員社會地位不高的狀況的客觀反映。D.聽了聞達的安排,祈站長開玩笑,大家開心地笑,這表明從領導到群眾都對聞達的工作安排十分滿意,對他的專業水平高度信任。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有多處生動的景物描寫,這些描寫既自然形成了時間推移的線索,也營造了霍亂發生之夜特有的混亂、恐怖和緊張的氛圍。B.當聞達到單位后,文中接連用了四個“聞主任來了!”,這種重復,藝術地表現了大家內心對聞達的期待和聽到他來后的極度喜悅。C.前半部分采用反面襯托的手法,極力寫聞達的生活窘迫、形象寒酸,為后文表現他在疫情到來時的重要作用和價值作了很好的鋪墊。D.張書記和祁站長在霍亂疫情發生之時緊張無措,完全依賴聞達,這既是對他們官僚作風的諷刺,也揭露了外行領導內行的社會弊端。3.作者不惜用較大篇幅把聞達的“八條意見”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4.小說《霍亂之亂》的結尾處有段表達作者對人生看法的話:“有些自己熱愛的事情,值得一個人‘為了不可知的結果而長久地等待,為了保存內心而放棄外殼’”。請根據上面節選部分的內容,分析小說主人公聞達身上是怎樣體現這一觀點的。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錄鬼簿序[元]鐘嗣成賢愚壽夭,死生禍福之理,固兼乎氣數而言,圣賢未嘗不論也。蓋陰陽之詘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順受其正,又豈有巖墻、桎梏之厄哉?雖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此固未暇論也其或稍知義理,口發善言,而于學問之道,甘于暴棄,臨終之后,漠然無聞,則又不若塊然之鬼為愈也。予嘗見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間耳。獨不知天地開辟,亙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則?圣賢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冊者,日月炳煥,山川流峙,及乎千萬劫無窮已,是則雖鬼而不鬼者也。余因暇日,緬懷古人,門第卑微,職位不振,高才博藝,俱有可錄。歲月彌久,湮沒無聞,遂傳其本末,吊以樂章;復以前乎此者,敘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學之士,刻意詞章,使冰寒于水,青勝于藍,則有幸矣。名之曰“錄鬼簿”。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傳遠,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學,以為得罪于圣門者,吾黨且噉蛤蜊[注],別與知味者道。至順元年,龍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鐘繼先自序。(注)噉:吃。蛤蜊:蚌類,肉可食。據《南史·王融傳》記,王融自恃盛名,有相遇而不識融者,融憤而自詡太陽,光耀天下無人不知。其人聽后答之以“不知許事,且食蛤蜊”。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蓋陰陽之詘伸,即人鬼之生死詘:通“屈”,收縮B.則又不若塊然之鬼為愈也愈:越,更加C.遂傳其本末,吊以樂章本末:事跡D.冀乎初學之士,刻意詞章冀:希望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人而知夫生死之道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B.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C.余因暇日,緬懷古人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D.吾黨且噉蛤蜊且勇者不必死節3.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鐘嗣成將自己的著作命名為“錄鬼簿”,是希望通過介紹“塊然之鬼”“已死之鬼”及“不死之鬼”的作品,以有益后學,促進戲曲創作的發展。B.本文語言幽默風趣,辛辣犀利。既諷刺了醉生夢死之人渾渾噩噩的生活狀態,又揭示了空口白話、學問淺薄之士名隨身滅、生而速朽的事實。C.作者借鬼寫人,熱情謳歌了那些地位卑微卻才能出眾的劇作家們,表達了自己的生死觀、審美觀和不以貧富貴賤、地位高下看人的人文思想。D.序文結尾處巧用典故,用調侃的語氣說明自己的觀點可能會“得罪于圣門”,但將淡然以對,表明了作者對自己重視戲曲文學的觀點的自信。4.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雖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此固未暇論也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未之思也,特一間耳。(2)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傳遠,余又何幸焉!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陸抗傳抗字幼節,孫策外孫也。(陸)遜卒時,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節,孫皓即位,加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抗聞都下政令多闕,憂深慮遠。乃上疏曰:“臣聞德均則眾者勝寡,力侔則安者制危,蓋六國所以兼并于強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漢高也。今敵跨制九服,非徒關右之地。割據九州,豈但鴻溝以西而已。國家外無連國之援,內非西楚之強,庶政陵遲,黎民未乂。而議者所恃,徒以長川峻山,此乃守國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慮此,常中夜撫枕,臨餐忘食。”鳳皇元年,西陵督步闡據城以叛,遣使降晉。抗聞之,令將軍左奕等徑赴西陵。敕軍營更筑嚴圍,自赤谿至故市,內以圍闡,外以御寇,晝夜催切,眾甚苦之。諸將咸諫曰:“今及三軍之銳,亟以攻闡,比晉救至,闡必可拔。何事于圍,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且所繕修備御之具,皆抗所宿規。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無備,表里受難,何以御之?”諸將咸欲攻闡,抗每不許。宜都太守雷譚言至懇切,抗欲服眾,聽令一攻。攻果無利,圍備始合。晉車騎將軍羊祜率師向江陵,諸將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如使西陵盤結,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則所憂慮,難可而竟也。吾寧棄江陵而赴西陵,況江陵牢固乎?”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張咸作大堰遏水,以絕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運糧,揚聲將破堰以通步軍。抗聞,使咸亟破之。祜至當陽。聞堰敗,乃改船以車運,大費損功力。晉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詣建平,荊州刺史楊肇至西陵。抗令張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孫遵巡南岸御祜;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拒胤;身率三軍,憑圍對肇。將軍朱喬、營都督俞贊亡詣肇。抗曰:“贊軍中舊吏,知吾虛實者,吾常慮夷兵素不簡練,若敵攻圍,必先此處。”即夜易夷民,皆以舊將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處,抗命旋軍擊之,矢石雨下,肇眾傷死者相屬。肇計屈夜遁。抗欲追之,而慮闡畜力伺間,兵不足分,于是但鳴鼓戒眾,若將追者。肇眾兇懼,悉解甲挺走,抗使輕兵跟之,肇大破敗,祜等皆引軍還。抗遂陷西陵城,誅夷闡族及其大將吏,自此以下,所請赦者數萬口。修治城圍,東還樂鄉,貌無矜色,謙訃如常,故得將士歡心。評曰:劉備天下稱雄,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抗貞亮籌干,咸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徵,可謂克構者哉!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領益州牧領:兼任B.力侔則安者制危侔:弱小C.黎民未乂乂:安定D.謙沖如常沖:謙虛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陸抗具有他父親的風范。他受到孫皓的賞識,被加授為鎮軍大將軍。他優慮國事,上疏勸諫,常夜不能寐。B.諸將都想急于攻打步闡,陸抗總是不答允。宜都太守雷譚要求極為懇切,將領們聽從他的命令去攻打一次,進攻果然不利。C.晉車騎將軍羊祜率領軍隊向江陵進發。陸抗寧可放棄江陵,也要奔赴西陵,因為江陵城固兵足,沒有什么可憂慮的。D.營都督俞贊逃跑投降楊肇,他深知陸抗軍中的虛實底細。于是陸抗撤換了素質不高的夷兵,給楊肇以出其不意的一擊。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而議者所恃,徒以長川峻山,此乃守國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2)抗遂陷西陵城,誅夷闡族及其大將吏,自此以下,所請赦者數萬口。4.文中陸抗認為能征服天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請根據第二段內容概括。12、根據材料寫作。歌德在談到反對他的敵手時說:“這種人可分為幾類。第一類由于愚昧,他們不了解我,根本沒有讀我的書就指責我;第二類由于妒忌,我通過才能獲得的地位引起他們的醋意;第三類自己不成功,覺得被我壓住,不能寬容我。第四類是因為我的作品中的確存在毛病。”我們的成就和觀點遭到別人反對,可能還有其他原因。請寫一篇文章,談談這種現象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1、1.A2.B3.C【解析】1.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B項,擴大范圍。文中只提及唐朝皇帝賞賜吐蕃,而選項卻擴大范圍,說“中原歷代王朝”。C項,條件不充分。原文說的是“唐朝中原地區的瓷器,連同制造工藝也傳到吐蕃地區,并形成種類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產品,在高原地區的百姓的生產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只有瓷器傳入吐蕃是無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的,“制造工藝也傳到吐蕃地區”是至關重要的條件,不可或缺。D項,條件關系不當。結合文本內容“近年來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的發現,改變了我們對青藏高原地區絲綢之路的認識。這里發現的屬于公元3—5世紀”分析,不能說明“絲綢之路早在公元3世紀就已經形成了”。故選A。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內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的態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等。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2.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B項,對事例所證明的論點分析不恰當。文章引述兩個皇帝的事例,旨在表面絲綢“是唐朝與吐蕃物質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并未提及“吐蕃當時已經成為唐的附屬國”。故選B。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位,然后仔細分析。C項,張冠李戴。“出土的茶葉、青銅劍、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分析錯誤,從文中可知,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是茶葉,青銅劍、陶器的距今時間文中并無交代。故選C。2、1.C2.D3.B【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境;注意對近義詞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詞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可遇而不可求:只能因機緣而得,無法強求。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形容看來可以實現而實際難以實現。第一空,語境中的“甲骨文”的出土是史料獲取中的小概率事件,是靠機緣而得,故應選擇“可遇而不可求”;淹沒指大水漫過,也形容被聲音蓋過。湮沒:指名聲和成就被埋沒。第二空,語境指夏時期的文字如果書于竹帛的話,可能早已被歷史所湮滅,故選“湮沒”;期待:期望;等待。憧憬:向往。期待是將要發生的,事情的主導是他人想的;是為理想的事物或境界所吸引而充滿著美好的想象,對象多是美好的尚未實現的事物或境界,是書面用語。第三空,應該選擇“期待”。強人所難: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強詞奪理:把沒理硬說成有理。第四空,根據語境,發現王陵以證明夏王的存在是指具體的事件,故應該選擇“強人所難”。故選C。2.本題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題者從一段文字中選擇一個句子,將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題中列出四種修改情形,要求選出修改最恰當的一種。此類試題解答時,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見類型。常見的病句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錯誤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凡是違反語法結構規律的叫語法錯誤,違反客觀事理的句子叫邏輯錯誤。解題時先確定邏輯類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語法類病句,常見的邏輯錯誤類病句有語序不當、結構混亂、不合邏輯等。A項,語序不當,“新出現的”應移到“殷墟”后面。B項,搭配不當,兩面對一面。C項,搭配不當,“區分”與“社會等級高”不搭配;語序不當,“新出現的”應移到“殷墟”后面。故選D。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準確、連貫的能力。考生作答時應結合上下文語境分析,按照話題一致的原則或時間順序、邏輯順序等排列。本題中,部族、商王朝、周代與上文“社會發展的階段”銜接緊密,“是大概率事件”與下文“我們不應以小概率……”銜接緊密;“是小概率事件”與后文內容“無視大概率的社會歷史發展變革”不符。故選B。【點睛】語境補寫答題技巧:1、把握文段語脈,定位句子關系。先初讀語段,搞清整個語段或前后句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特別要注意關聯詞語,注意規律總結。明確補寫的句子是總領下文的總起句,還是承上啟下的展開句,還是對內容做出總結的總結句。2、根據上下語境,注意合理推導。考生要根據上下文提供的條件或者語境進行分析比照,從而合理地推斷出所補寫的內容。補寫時需考慮陳述對象和話題的統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3、檢驗補后內容,確保語意連貫。檢查補寫后內容是否符合題干要求、語言是否連貫、有無語病、是否簡潔等。要防止草率審題,盲目機械地答題,如果發現問題要及時糾錯。最好在寫好后代入原文讀一讀,看看是否真的連貫、貼切、嚴密。3、1.A2.D3.B【解析】

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第一處,推波助瀾:比喻助長事物的聲勢以擴大影響(多含貶義)。興風作浪: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或進行破壞活動。語境說的是中文被“惡性西化”,電視、網絡的助長作用,所以應選“推波助瀾”。第二處,累贅:形容文字繁復或語言啰唆。繁雜:事情多而且雜亂。語境是修飾語言,所以應填“累贅”。第三處,俯拾即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類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應接不暇:原形容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后來多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語境強調的是“英文沒學好卻把中文學壞了”的例子多,所以應填“俯拾即是”。第四處,遏制,強調阻止的過程。遏止,強調結果。語境強調的是對形形色色的“語言癌細胞增生”的處理結果,所以應填“遏止”。故選A。2.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然后比對選項,找出選項間的不同之處再進行比較、辨析。文段中劃線的這個句子有三處問題:一是語序不當,應是先在短時間內升溫,然后才會引起關注;二是先“關注”后“熱議”;三是句式雜糅,最后一句陳述原因,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A、B、C三項均存在不同的問題,應排除。故選D。3.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熟記常見標點的使用規則,包括逗號、句號、頓號、引號、括號、書名號等。高考試卷對標點符號的考察涉及面廣,迄今為止,除著重號外,其余15中常用的標點符號都在高考試題中出現過,一些易混的標點符號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較高,成為考查的熱點。作答時審清題干要求,結合內容及標點使用規則仔細判斷。本題要求選擇“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使用,正確的是”。A項,問號使用錯誤,句中無疑問語氣。C項,括號應調至“材料”后,緊跟被解釋的內容。D項,將冒號改為逗號。冒號不能在“如”的前面。一般來說二者不能同時存在,但是除了如后面的成分復雜,為了避免句子混亂,可以在如后面加冒號。故選B。4、1.B2.D3.D【解析】1.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邏輯意脈一致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前后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提示。本題命題者在題干所給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話,然后設計四個內容差不多、但句式各異的句子,要求選出“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選項都有一定干擾性,難度適中。按前后語境推測,本處應是給“古雅”作詮釋,承接前文,括號內容宜為“古雅是……”句式,排除C、D兩項。A項,“輔以歷史知識和歷史情感”改變了原文意思。故選B。2.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義。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象。“植入”是指像植樹那樣把一物安放到另一物巾;“移入”指放人。此處應用“植入”,更準確生動形象。“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等異常華麗,光彩奪目;“琳瑯滿目”形容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書籍或T藝品。此處應用“琳瑯滿目”。“立體感”是指某件物品或藝術品的造型效果看上去好像就站在你的面前;“縱深感”就是根據透視原理在畫面中表現出的空間深度。從語境“往昔歷史”“人生和世界”看,應該強調“縱深”。“發祥”指興起、發生,多指發生吉祥的事,側重地域;“發端”指開始、起頭。此處應用“發端”。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結構混亂、不合邏輯、表意不明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可用壓縮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本題,題干明確指出“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此題將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難度,但方法是不變的。A項,“因為”一詞,強加因果,語序不當,“我們”應在“不僅僅”前。B項,關聯詞“不只是~…而是”搭配不當,改變原意。C項,重復贅余,“讓它”與“通過古雅”重復。故選D。【點睛】語病主要分為六種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和贅余、結構混亂、語意不明、不合邏輯;而這六種類型又可歸納為兩大類,即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構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的句子,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5、1.A2.兩首詩均寫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劇,李白詩的悲劇意味更體現在用大量筆墨渲染黃河洶涌氣勢,及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風沙”的景象,渲染了悲涼的氣氛。除了妻子的勸阻,李詩還寫了旁人的冷漠,側面烘托出狂夫的悲劇。李詩還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掛在白鯨的巨齒間,箜篌悲聲不絕,將悲劇推向高潮。【解析】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內容及手法的綜合賞析的能力。詩歌鑒賞的選擇題,是綜合考查對詩歌內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賞析類的試題,解答此類題目時要注意,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A項,“詩歌開篇寫黃河西來,咆哮奔騰,而‘觸龍門’,又有‘鯉魚跳龍門’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圖壯志”中對“觸龍門”的理解有誤。“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意思是“黃河之水從西而來,它決開昆侖,咆哮萬里,沖擊著龍門”,“觸龍門”只是在表現黃河洶涌澎湃的氣勢,沒有‘鯉魚跳龍門’之意,也不是要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圖壯志。故選A。2.本題考查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要理解詩歌的語意,抓主要意象和表達情感的詞語,再結合手法,分析其思想情感。本題要求把李白的詩與《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進行比較閱讀。《箜篌引》寫了狂夫“渡河而死”的悲劇,“有一白首狂夫,被發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于是其妻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意思是“你不該涉水渡河,你卻涉水渡河!未曾渡過卻淹死在河里,拿你怎么辦呢”,只是狂夫的妻子在制止和悲唱。李白的詩也寫了這個悲劇,但是李白詩思想更豐富,更具悲劇色彩。李詩的悲劇意味具體體現在:開篇寫到“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波滔天,堯咨嗟”,運用了大量筆墨渲染黃河洶涌的氣勢,還寫到了大禹治水后剩下“茫然風沙”的景象,渲染了悲涼凄惻的氛圍。接著以極大的困惑,向悲劇主人公發出了呼喊:“被發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旁人不惜妻止之”,除了寫妻子對狂夫的勸阻,李詩還寫了旁人的冷漠,他們只是在一旁看熱鬧,從側面烘托出狂夫墮水的悲劇。“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這是李詩想象狂夫死后的景象,掛在白鯨的巨齒間;最后“箜篌所悲竟不還”,其妻彈著箜篌唱著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來了,箜篌悲聲不絕,將悲劇推向高潮。【點睛】采用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對詩句理解的考查題型,解答時要注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6、士不可以不弘毅吳宮花草埋幽徑為伊消得人憔悴善假于物也身世浮沉雨打萍又恐瓊樓玉宇卷土重來未可知潭中魚可百許頭【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直接性默寫,比較簡單。寫錯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題默寫時需注意以下字詞書寫:弘毅、憔悴、瓊樓玉宇、百許頭。7、1.C2.C3.①加強研究,積極應對。與全球科學家與公共衛生組織通力合作,研發診斷試劑,研究病毒的致病性機理。②對湖北疫區嚴加管控,全力支援湖北抗疫。湖北勝則全國勝,要嚴控湖北疫情擴散,防止全國大面積出現疫情,同時集中全國各種資源支援湖北抗疫。③與友好鄰邦互幫互助,全球攜手,共同戰“疫”。把任何一個國家的新冠疫魔都制服,把任何一個國家的新冠病毒都清除干凈,人類才會安全。④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要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為原則”,要中西協同救治病患,不可有門戶之見。【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內容,再瀏覽選項,并與材料進行比對,做出判斷。C項,“可以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錯誤,材料四中說“‘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可以全療程、全方位發揮作用,但我還是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他說,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協同取效。治療此次肺炎目前尚無有效藥物,主要是支持和對癥治療,中西協同教治病患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此可知,應該是“中醫西醫優勢互補”。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擇“正確”或“錯誤”“一項”或“兩項”的要求,如本題“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一一進行比對。C項,“以后一直緩慢下降”錯誤,從材料二圖上曲線的起伏來看,在2月20日有所反彈,并非一直緩慢下降。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面對新冠肺炎的肆虐,我國應該如何應對?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然后瀏覽幾則材料,明確我國面臨的形勢,針對形勢給出應對的策略,還可以圈出具體的做法以及應該去做的內容,根據這些內容進行概括。如材料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處在早期快速變化階段。中國已公布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這將有助于全球科學家和公共衛生組織加入診斷試劑的研發及病毒致病性研究”,這說明我們要與全球的科學家進行合作,來研究致病的機理,即得出第一點;如材料二介紹中國的疫情,從數據可以看出,湖北的疫情最為嚴重,這就要求要對重疫區進行嚴格管理,防止病情的蔓延,還要全力支援湖北,即得出第二點;如材料三是介紹疫情面前國與國之間的互助,“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幫助鄰國也是幫助我們自己。在疫魔面前,沒有誰能獨善其身,只有全球攜起手來,共同御‘敵’,把任何一個國家的新冠疫魔都制服,把任何一個國家的新冠病毒都清除干凈,人類才會安全”“幾周前,當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中國肆虐之時,日本、韓國等東亞鄰邦,以種種形式支援和幫助中國”“而今,韓國和日本的疫情發生重大變化,形勢嚴峻,中國投桃報李,積極施以援手”“嚴峻的疫情讓中日韓三個東亞友鄰更加團結在一起,感同身受,休戚與共”,這說明要與鄰國互幫互助,即得出第三點;如材料四“中醫在減輕發熱癥狀、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激素用量、減輕并發癥等方面具有療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可以全療程、全方位發揮作用,但我還是提倡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協同取效。治療此次肺炎目前尚無有效藥物,主要是支持和對癥治療,中西協同教治病患就顯得尤為重要,‘要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為原則’”,這說明治療上要中西醫結合,即得出第四點。8、1.D2.①運用了細節描寫。“跑的通紅的臉”是外貌神態描寫,“走”“拿”“背”等是動作描寫。②內容上刻畫了祿兒懂得感恩、急切純真的性格特點。③結構上為下文寫花籃與留言作好鋪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3.①祿兒痛苦的呻吟聲,使他睡不著覺,開始想起往事;祿兒給他買繩時的歡天喜地、給他寫信的情真意切,加速了這種變化。②往事和睡夢之中,慈愛的母親反復出現,母親的愛是改變何彬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解析】

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D項,“直白而淺顯”錯,是含蓄、細膩。故選D。2.本題考查鑒賞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能力。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般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的描寫方法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側面描寫一般是通過別人或是作者的議論來表現人物形象;另外有時還需要分析人物描寫的作用,可從對人物的作用、對情節的作用等角度分析。畫線句“不一會兒,祿兒跑的通紅的臉,喘息著走上來,一只手拿著繩子,一只手背在身后,微微露著一兩點金黃色的星兒”,是描寫祿兒替何彬買繩子回來的情景。“通紅的臉”“喘息著”是外貌、神態描寫,表現了祿兒的急切;“走”“拿”“背”等是動作描寫,尤其是“背”,聯系后文我們知道他藏在身后的是一只花籃,可以看出他孩童的純真;而那“微微露著一兩點金黃色的星兒”的花籃,則寫出了他懂得感恩的性格特點。這些描寫都很細膩,可以算作細節描寫。另外從結構上看,這段描寫為下文寫花籃與留言作好鋪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3.本題考查梳理文本結構,篩選重要信息,探究文本主旨的能力。解答時要先通讀全文,梳理文本結構層次;然后按照題干提示找出與之有關的情節或句子;最后概括出主要內容;并思考這些句子體現出怎樣的創作意圖。文中何彬開始聽到呻吟聲時“他雖然毫不動心,卻也攪得他一夜睡不著。月光如水,從窗紗外瀉將進來,他想起了許多幼年的事情——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腦子累極了,極力的想擯絕這些思想,無奈這些事只管奔湊了來,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合眼”,這呻吟聲使他想起往事,想起幼年,想起慈愛的母親,使他睡不著,表明他并非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與世人“互相遺棄”;后來他終于忍不住給祿兒錢,讓他治療,“何彬慢慢的從袋里拿出一張鈔票來,遞給程姥姥說:‘給那祿兒罷,叫他請大夫治一治。’說完了,頭也不回,徑自走了”,表明他的心終究是不忍了,并且“呻吟的聲音,漸漸的輕了,月兒也漸漸的缺了。何彬還是朦朦朧朧的——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腦子累極了,竭力的想擯絕這些思想,無奈這些事只管奔湊了來”,母親以及繁星、花仍然出現,表明他的心里依然記著這些美好;后來祿兒給他買繩子,送他花籃,給他寫信,“何彬看完了,捧著花兒,回到床前,什么定力都盡了,不禁嗚嗚咽咽的痛哭起來。清香還在,母親走了!窗內窗外,互相輝映的,只有月光,星光,淚光”,祿兒對他的感恩、信賴的美好情感加速了他內心冰塊的融化。反復出現的“慈愛的母親,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讓讀者明白了,母親的愛是改變何彬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讓我們了解了這篇文章的主題。【點睛】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的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環境描寫、標題的作用、結尾的特征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9、1.B2.D3.①凸顯人物形象。“八條意見”顯示出聞達的沉穩、睿智、干練,與他平時處境尷尬、受人嘲笑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②呼應相關情節。前文說聞達是流行病專家,霍亂疫情出現后從領導到同事都對他充滿期待,“八條意見”使這些都得到了驗證落實。③強化小說主旨。“八條意見”充分體現出主人公的業務能力、敬業精神和可貴品質,這正是小說所要表達的主旨所在。4.①聞達長年堅持對流行病的研究,每天都要寫流行病學報告,雖然他并不知道這種“等待”究竟有什么結果;②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不計較別人的嘲笑,雖處境困窘仍始終“保存”自己內心對防疫事業的熱愛。③他在霍亂發生、眾人無所適從的關鍵時刻展現出自己對社會的巨大價值,用事實證明他以前的“等待”和“保存”都是值得的。【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本思想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分析每一個選項時,要回歸原文,結合語境,仔細甄別選項中對文章的內容、人物、主旨等的分析概括是否恰當。本題選“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B項,“‘聞主任呢?老聞呢?聞達呢?聞老師呢?’同一個人用多種稱謂呼喚聞達”說法有誤。結合語境可知,這里是多個人用多種稱謂呼喚聞達,體現當時人們的急切、慌亂。故選B。2.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手法、主旨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本題選“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D項,“這既是對他們官僚作風的諷刺,也揭露了外行領導內行的社會弊端”說法有誤。張書記和祁站長在霍亂疫情發生之時緊張無措,完全依賴聞達,突出主人公“聞達”的形象。聞達平時對專業執著,對工作熱情,霍亂突然來臨時,這個平時被人們不屑的人卻成為了大家的主心骨,這種反差,是引導讀者對人生意義進行反思。選項偏離主題。故選D。3.本題考查分析文章重要內容的寫作意圖或作用。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讀并理解題干所給文段的內容,把握其特征;然后結合語境,從人物、情節、主旨等角度,全面思考其作用,揣摩作者用意;最后分點整理,概括答案。原文中作者詳細的分條列出聞達的“八條意見”,從人物塑造上來看,霍亂突然來臨,大家緊張慌亂的時候,聞達再不是大家眼中那個嘲笑的對象,他冷靜且有條不紊的安排好各方工作,突出他的干練和能力。從文章結構上來看,與前文“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聞達在伏案寫他永遠也寫不完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他對各種流行病懷有著巨大的興趣和熱情”“馬來西亞的歸國華僑,新中國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學專家”,以及大家對他的期待形成了照應。從小說主題來看,“八條意見”充分展現主人公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突出作品主題。4.本題考查賞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認真審題,理解題干作者所說的話的內涵;然后根據理解,回歸原文找出人物身上與之對應的表現;最后結合原文內容,選擇準確的詞句概括形象特點并加以分析。題干中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有幾個關鍵點:(1)有些自己熱愛的事情,(2)為了不可知的結果長久地等待,(3)為了保存內心而放棄外殼,(4)值得。首先,主人公聞達有自己熱愛的事情,并長久地等待,“他永遠也寫不完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他對各種流行病懷有著巨大的興趣和熱情”。其次,主人公聞達為了保存內心而放棄外殼,妻子的不理解,同事的嘲笑,從未動搖他內心的堅持。最后,霍亂突然來臨,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一切付出、等待都是值得的。據此整理作答即可。10、1.B2.B3.A4.雖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者/則其人與已死之鬼何異/此固未暇論也5.(1)(我)沒有想到這兩者之間,僅有一點點差別。(2)能讓已死和未死之鬼,得以長遠地流傳下去,我又是何等的榮幸啊!【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可以根據詞語在文言語句中的位置,推斷它的詞性,根據詞性結合語境進行推斷。有的詞可分析結構輔助推斷詞義。同時要考慮詞類活用現象。除了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在具體環境中對實詞的意義進行揣測。本題要求選擇“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B項,愈,較好、勝過。句意:那么這又不比泥石土塊般的死鬼更甚(好)一些。故選B。2.此題考查辨析文言虛詞用法和意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明確題目要求;然后認真分析每個選項提供的句子,通過翻譯句子,理解內容來確定虛詞的用法及意義;最后進行比較根據要求選出答案。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A項,第一個“而”是連詞,表假設,假如、如果。第二個“而”是連詞,表轉折,然而、卻。B項,兩個“其”都是指示代詞,那。C項,第一個“因”是介詞,趁著。第二個“因”是介詞,通過、經由。D項,第一個“且”是副詞,暫且。第二個“且”是連詞,況且。故選B。3.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翻譯文章,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然后理解每一個選項,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重點,針對選項并結合語境對文章的內容、語言、手法、主旨等進行分析,再作出判斷。本題選“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A項,“是希望通過介紹‘塊然之鬼’‘已死之鬼’及‘不死之鬼’的作品”說法有誤。原文說的是“使已死未死之鬼,得以傳遠,余又何幸焉”,作者談編撰《錄鬼簿》的緣起,希望《錄鬼簿》中收入“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傳遠”,沒有“塊然之鬼”。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要特別注意。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句子大意是:盡管如此,那么,人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只會把已經死了的人當作是鬼,而不知還有未死之人其實也是鬼,如果這些酒囊飯袋,醉生夢死,(渾渾噩噩)像泥石土塊一般沒有知覺,那么這樣的人即使活著,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又有什么兩樣?這本來就不待多言。“雖然”用在句首,表話題的轉換,其后停頓。語氣詞“也”后應停頓,所以“人之生斯世也”后停頓。連詞“而”表轉折,用在下句句首,所以在“但以已死者為鬼”后停頓。“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在句末語氣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