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王羲之7歲開始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不知寫完了多少墨水,寫爛了多少筆頭。他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墨池傳說了解王羲之的生平經歷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文中出現的文言知識,積累相關文化常識。疏通課文,把握內容,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作者由“樂”到“痛”到“悲”的感情變化。體會本文語言、聲韻之美和駢散結合的清新文風。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變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涵的積極情緒。學習目標王羲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被后人尊為“書圣”,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他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代表作品有《王右軍集》《蘭亭集序》等。知人論世高清復原圖知人論世王羲之軼事——袒腹東床
時太尉郗(chī)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至信,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比佳婿邪!”訪之,及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晉代的大士族郗鑒欲與王氏家族聯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去擇婿。伯父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門生回去后對郗鑒回報說:“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來選女婿的,都一個個神態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袒胸露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郗鑒聽了,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來一打聽,知道袒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知人論世王羲之軼事——以書換鵝王羲之聽說山陰有一位道士養了十幾只好鵝,就特地跑到道觀去欣賞,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鵝賣給他。但是無論王羲之如何請求,道士就是不肯。后來道士說:“若你幫我寫一部《道德經》,我就把鵝送給你。”王羲之聽了,非常高興,說:“這有什么困難,你為何不早說?”立刻進道觀寫字,完成后才歡歡喜喜地趕著這群鵝回家。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王羲之逸聞之四入木三分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鵝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鶴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歷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社會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混亂中,百姓在生死線上煎熬、掙扎。濃厚的死亡意識籠罩著這一時代的人,他們對死的恐懼和由之引發的對生的焦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士大夫們不滿現狀,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寫作背景正是在這種人文思潮里,魏晉人在看似頹廢、消極悲觀的死亡感慨中,深藏著他們對人生、生命強烈執著的追求和留戀這種追求和留戀可以說是一種源自死亡意識的“悲愴的美麗”。但王羲之一反“清虛寡欲,尤善玄言”的風氣和追求駢體的形式主義之氣,抒寫了一篇情真語篤,樸素自然的優美散文《蘭亭集序》,不但在東晉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寫作背景古代人們每年三月初三,為驅邪消災、祈福安康,都有到水邊嬉游的習俗,稱為修禊。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這一天,天氣晴朗,微風和煦,王羲之與謝安、孫綽、許詢等41位文人墨客及社會名士一同來到蘭亭雅集,共赴修禊盛會。他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是為《蘭亭集序》。解題——蘭亭集序《蘭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簡稱“序”,也叫前言,屬實用文體,同“跋”是一類,“跋”相當于后記。其作用在于推薦介紹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說明寫作過程、寫作目的、主要內容或說明一些同書本有關的事情,幫助讀者更好地去閱讀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請他人寫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紹著作外,往往還有一些評價的內容。文體知識——序書序,為書做的序言,如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詩序,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如《孔雀東南飛》。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章,如《送東陽馬生序》。宴集序,古人飲宴,常一同賦詩,集結成冊,再推舉一人作序。如《蘭亭集序》《滕王閣序》。(本文屬于山水游記散文——宴集序)文體知識——序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的緣由,成書經過,成書意義。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不同之處。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蘭亭集序》神龍摹本,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3.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4.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5.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1.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人與人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晤談,互相傾吐心里話。有的人把情懷寄托在所愛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羈。(關鍵點:相與、或、悟言、因;狀語后置)2.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2.借以縱目觀賞,開暢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很快樂。(關鍵點:所以、游、騁、信)3.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3.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舍各不相同,靜與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感到欣喜,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老年將要到來;(等到對于)所喜愛或得到的已經厭倦,感情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著這種變化而有所不同。(關鍵點:趣、得、之;狀語后置)
4.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4.抬頭觀望廣闊無窮的宇宙,低頭細察眾多的自然界的萬物5.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5.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妄之談。(得分點:固、一、齊)文本梳理-第一段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永和九年:年號紀年法-帝王年號+基數詞癸丑:干支紀年法暮春:“孟仲暮”紀月法我國古代紀年法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這種紀年法多用于春秋戰國時期。如:“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公三十三年《廉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2.
帝王紀年法用帝王的謚號、廟號和年號來紀年的方法就是帝王紀年法。如:“漢文帝統治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和“貞觀時期”。我國古代紀年法3.天干地支紀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地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地支的“丑、卯、巳、未、西、亥”相配),配成六十對。這六十對組合中,從第一對“甲子”到第六十對“癸亥”為一周稱“六十花甲子”,即六十干支。歷法上用干支表示年、月、日的順序主要用來紀日和紀年。4.
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我國古代紀月法1.時節紀月法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2.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杜甫《草堂即事》詩:“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農歷十一月。十二地支與月份的對應關系為: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已(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我國古代紀月法3.花名紀月法端月--柳月,銀柳插瓶頭
二月--杏月,杏花鬧枝頭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
四月--槐月,槐花掛滿枝五月--榴月,石榴紅似火
六月---荷月,荷花滿池放七月--巧月,鳳仙節節開
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
十月---陽月,芙蓉顯小陽冬月--葭月,葭草吐綠頭
臘月--梅月,梅花吐幽香文本梳理-第一段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會:聚會(狀語后置句)修禊:修-從事賢:形-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畢:都,全少長:形-名,年輕的,年長的咸:全,都修:高高的樣子映帶:輝映環繞,帶:名-動,環繞流:使……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絲竹:泛指音樂,借代盛:形-名,熱鬧的場面觴:名-動,喝酒暢:充分流觴曲水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后發展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歷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文本梳理-第二段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是:這惠風:和風和暢:溫暖舒暢之:定后標志品類:游:使動,放縱騁:開暢,舒展。使動:使……奔馳極:窮盡信:實在可:值得(判斷句)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文本梳理-第三段夫:發語詞之:取獨相與:互相交往俯仰:比喻時間短暫或:有的人取諸:從……取得諸:兼詞-之于懷抱:心懷悟言:對談,悟通“晤”(省略句)因:憑借形骸:人的軀體趣:通“取”殊:不同靜躁:靜與動欣:意動,對……感到欣喜所遇:所字結構得:意動,對……滿意老:形-名,老年之:取獨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文本梳理-第三段及:等到之:到所之:所到的,所得到的遷:變化系:連接向:從前俯仰:形容時間短猶:尚且以:因為興:發生,引起況:何況,況且修短:長短化:自然終期:終究大:形-名,大事豈不…哉:怎么能不讓人…呢?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觸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自然,最后注定到盡頭。古人說:“死生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讓人痛惜呢?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文本梳理-第四段之:的契:符契未嘗:沒有不臨:面對嗟悼:嘆息哀傷喻:明白一:意動,把……看作一樣虛誕:虛妄荒誕齊:意動:把……看作相等妄作:虛妄之談之:取獨猶:好像之:取獨雖:即使所以:……的原因致:意態,情趣斯文:古今異義—這次集會的詩文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文本梳理-第四段每當看到前人生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面對文章時嘆息悲傷,不能從心里明白。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虛妄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妄之談。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一記下當時與會的人,記下他們所作的詩篇。即使時代不同,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請認真閱讀文本,找出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三個句子樂痛悲1.這部分記敘蘭亭集會的盛況,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時間:地點:人物:環境:目的:活動:感慨:天氣: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流觴曲水,一觴一詠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時節難得聚地清雅歡欣之事名士相聚環境優美活動有趣氣候宜人悅目賞心樂的
:1.同道相逢2.環境優雅
3.氣候宜人......
在這樣一個與自己的精神氣質與審美趣味高度契合匹配的環境中,人的幸福感與愉悅度是想當然的。
借助于禊事的名義聚會,消災祈福,這是一次敬重生命的典禮,這樣的活動暗含了人們對生命的珍視與眷戀。作者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感慨于大自然神奇的造化,這些忘情的快樂是健康生命的賞賜。所以,樂之由的根源是:以生為樂。“信可樂也”,因何而樂?小結深層原因:表層原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靜躁向內,深入內心世界,不務實際,聚眾談玄向外,寄情山水聲色,不受世俗禮法約束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
分裂動蕩的魏晉,戰亂不斷,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當時很多士人在戰亂與政治斗爭中無端丟掉性命。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永和初年,又遇地震、瘟疫,人禍天災,無時不在。天下名士普遍逃避世事,以求自保。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消極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
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因此有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有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可歲月流逝,而功業無成,作者自然發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思考:這里提到了哪兩種人生態度?為何人們會有這樣的人生態度?情感把握痛俯仰一世,老之將至所之既倦,情隨事遷向之所欣,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人生短暫之痛世事無常之痛往事不再之痛生死難測之痛作者極言其“痛”,那么,“痛”的根源是什么?明確:痛
—生命短暫,世事無常補充問題生與死每個人都將面對,那么當時動蕩時期的魏晉士人們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漢魏)徐干《室思》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魏)阮籍《詠懷》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晉書?阮籍傳》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與山巨源絕交書》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云:‘死便據地以埋’”。——《晉書?劉伶傳》魏晉士人生死觀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出世入仙和逃避現實的情調很濃。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里就是哪里。更有許多人及時行樂、縱情聲色。覺得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總結:“一死生”“齊彭殤”作者的情感是如何由“樂”轉“痛”的?“痛”什么?兩種生活態度
兩種生活感受兩件人生痛事
由聚會盛況引出人生感慨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死生亦大矣痛取諸懷抱,悟言一室(靜)因寄所托,放浪形骸(躁)欣其所遇,老之將至所之既倦,情隨事遷向之所欣,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人生短暫世事多變生之無常死之無奈啟示:珍惜生命,積極生活,務求當下對比小結景雅人雅事雅景陳人老事遷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說明對于生命的悲痛之情,古人和今人一樣;
悲古人“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嗟嘆當時士人群體生命觀的虛妄;
悲今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說明對于生命的悲痛之情,后人也將和今人一樣。
悲后人
總結為兩層“悲”意:其一,對生命種種的千古同悲,這是“痛”的縱深;其二,對當時流行的生命觀之悲,這是“痛”的延展。二者都由個體生命的“痛”延展到社會群體之“悲”。
思路記敘集會盛況抒發人生感慨交代作序目的情感相聚之樂今昔之悲死生之痛(怡人美景,暢快集會)(人生短暫,世事無常)(透視古今,千古同慨)
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緒從有限轉入無限,又歸結到《蘭亭集序》的撰集上,既點出了作序的緣起,又留下了無窮的回味。內容小結探悲之源思考:如何評價王羲之“固執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生死觀?①王羲之對生死的認識是非常清晰而清醒的。生死不可齊一,重實際,反虛無。生死有別是無可回避的真實。②否定將生死壽夭等量齊觀,實則是在肯定生命的價值。懂得了死亡,也就懂得了生存的意義。懂得了流逝,也就懂得了存在的價值。③莊子的觀點實則是將人生歸于虛無。消極悲觀,無所作為。王羲之的反對,實則是和虛無主義劃清了界限。將深沉的傷感托到了新的層面,消極頹廢的悲嘆背后,是對生命強烈的欲求和留戀。消極其表,執著其里。“珍惜光陰,激揚生命”才是王羲之的真意!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熹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蘇軾
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也是極其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
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著的努力。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蘇軾: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抒發的恰恰是建功立業的決心。表達卻是建功立業的渴望。活動:本文雖然短小,但表達方式多樣,波瀾迭起,意趣無窮,請結合文章加以分析。④議論。如“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批判東晉時代的士大夫喜好虛無的作風,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藝術手法①描寫。如以“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以此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得清幽爽心。②記敘。如第一段記敘參加集會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過程等,用語簡練,卻但要素齊備,細節清楚,使讀者對集會一目了然。③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抒發了古往今來的人們的普遍感受。又如“臨文嗟悼”,寫出了讀古人文章時的體驗,引起了人們在感情上的共鳴。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極易引發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得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表面上看來作者是有點頹廢悲觀且消極,然而它的反面卻深藏著對生命、人生、命運、生活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是通過對生的關注來逃避死的面臨,從而擺脫對死亡的恐懼。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總結全文1.通假現象①悟言一室之內②雖趣舍萬殊同“晤”,面對。
同“取”,選取。文言知識①映帶左右:②引以為流觴曲水:③列坐其次:④俯察品類之盛:⑤所以游目騁懷:⑥信可樂也:⑦俯仰一世:⑧或取諸懷抱:⑨所以興懷,其致一也:⑩亦將有感于斯文:2.古今異義周圍
把(它)作為
它的旁邊
自然界的萬物
借以,用來…的確實
值得快樂很快胸懷抱負……的原因這些詩文3.詞類活用①當其欣于所遇:②群賢畢至:③少長咸集:④映帶左右:⑤一觴一詠:⑥所以游目騁懷:⑦足以極視聽之娛:⑧死生亦大矣:⑨一死生為虛誕|其致一也⑩齊彭殤為妄作:
形容詞用作動詞,感到高興
形容詞作名詞,賢士
形容詞作名詞,年輕者年長者
名詞用作動詞,環繞
名詞用作動詞,喝酒
使動用法,使…縱展,使…暢快
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
形容詞作名詞,大事意動用法,把……看作一樣|數詞作動詞,是一樣的意動用法,把……看作相等4.特殊句式①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②映帶左右:③引以為流觴曲水:④雖無絲竹管弦之盛:⑤仰觀宇宙之大:⑥俯察品類之盛:⑦悟言一室之內:⑧當其欣于所遇:⑨死生亦大矣:⑩齊彭殤為妄作:狀語后置
省略句
省略句定語后置定語后置定語后置
省略句,狀語后置狀語后置判斷句判斷句5.一詞多義之:所之既倦(動詞,意為“往”,到達)以之興懷(代詞)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獨立性)極視聽之娛(結構助詞,的)于: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意為“在”,連詞”)欣于所遇(意為“對”,介詞)終期于盡(意為“到”,介詞)引以為流觴曲水(意為“把”,介詞)以:亦足以暢敘幽情(意為“用來”,介詞)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為“因”,介詞)
理解性默寫1.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表現蘭亭環境優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氣候宜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2.蘭亭集會時文人雅士們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從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來飲酒賦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羲之在蘭亭聚會時看到天空的無邊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懷開暢,極盡視聽的樂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們在感嘆時光流逝時,往往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蘭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嘆:
,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綿陽師范學院《ERP沙盤模擬》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綠色營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物業管理服務合同書
- 2025年戶外裝備租賃合同協議書
- 2025授權公司設備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建筑公司裝飾工程內部承包經營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高中歷史130個關鍵概念一篇搞定
- 【7道期中】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盟”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含解析)
- 2025房地產合作開發合同
- 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 馬工程《刑法學(下冊)》教學課件 第22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 GB/T 40090-2021儲能電站運行維護規程
- 施工升降機垂直度沉降觀測記錄表
- GA/T 1323-2016基于熒光聚合物傳感技術的痕量炸藥探測儀通用技術要求
-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
- 流浪動物救助中心犬糧公開招投標書范本
- 產業經濟學教材(第三版) 王俊豪14.產業結構政策
- 初中數學人教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PPT
-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課件
- 《智慧城市概論》課程教學大綱
- 2023年河南測繪職業學院單招綜合素質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