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有無相生教案6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蚜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有無相生教案6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蚜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有無相生教案6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蚜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有無相生教案6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蚜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有無相生教案6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有無相生【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理解老子思想核心“道”德含義;2、駕馭相關實詞、虛詞,句式等文言現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才智及啟示意義。【教學重點】在誦讀的基礎上梳理課文,積累駕馭駕馭各類文言學問。【教學難點】體會老子關于事物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才智及啟示意義。【課時支配】2課時【教學打算】PPT課件【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由現實生活入手,先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索、追求才智的自辦法識。二、老子及《老子》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創始人。生卒年月不行考,約生于公元前580年,約死于公元前500年。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我國古代宏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學派創始人。相傳他母親懷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從腋下將他產出,老子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稱為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史載,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經向他問禮。晚年見周王室日趨沒落,便騎青牛而去,回家鄉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過著隱居生活。傳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經》)一書,成于老子后學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現了老子的思想。“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則,規律。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世間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萬事萬物的本源。老子的主見是“無為”,志向政治境界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演化,“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實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并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三、整體感知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分清句讀。(1)斯惡(è)已(2)音聲相和(hè)(3)共一轂(gǔ)(4)埏埴(shánzhí)以為器(5)鑿(záo)戶牖(yǒu)以為室(6)自見(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不長(zhǎng)(7)曰余食贅(zhuì)形,物或惡(wù)之(8)其脆易泮(pàn)(9)起于累(léi)土四、研讀文本1、研讀第1節。(1)誦讀。(2)梳理。天下皆知美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結構獨立性)為(推斷詞,是)美,斯(連詞,那么、就)惡(丑,與“美”相對)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副詞,相互)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比照,比較),高下相盈(充溢),音聲相和(應和),前后相隨,恒也。(《老子》其次章)(3)翻譯。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無是相互生成的(有有就有無,有無就有有),難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長和短是相互比較的(沒有長也就無所謂短,反過來也一樣),高和下是相互補足的,樂器的音響和人的聲音是相互應和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隨的,這道理是永恒的。(4)分析。《老子》把許多社會人生現象提煉為一系列的對立項,比如美與丑、善與惡、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前與后等等,認為全部這些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問題探究:“美丑相對”“有無相生”“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都不難理解,可“難易相成”該如何理解呢?學生探討后提示:傳世《老子》第六十三章有一句話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意思是指,天底下困難的事肯定產生于一件件簡單的事。比如人們常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一件好事這是“易”,多數個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或者說一輩子做好事,這就難了——也正因為很難,所以更加珍貴。這個例子就顯示了“易”生成“難”的道理。在面對某個問題須要解決的時候,人們由于把解決這一問題看得很難,就更加謹慎更加專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對它,結果問題反倒簡單解決;相反,人們由于把解決這一問題看得很簡單,不夠慎重不夠專心不夠用力地去面對它,結果問題反倒難以解決了。這里面也包含了有難生成易,有易生成難的道理。2、研讀第3則。(1)誦讀。(2)梳理。企(踮著腳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通“現”表現)者不明,自是(意動用法,以……為是)者不彰,自伐(夸耀)者無功,自矜(夸耀)者不長(得到敬重)。其(假如)在(存問、詢問)道也,曰余食贅(肉瘤)形,物(指牲畜)或(有的)惡(厭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居于、立身)。(《老子》二十四章)(3)翻譯。踮著腳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遠,(就似乎)自逞己見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顯,自我炫耀功勞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人為有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等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體上的肉瘤,就連有的牲畜都厭惡這些東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4)分析。《老子》更值得稱道的一點,是它對沖突對立項的辯證把握和持守。在《老子》看來,“自見”“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要不得的,“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一種看法,“自見”“自是”“自伐”“自矜”是另一種看法,一般人認為后種看法距離目的更近,可是《老子》認為應當選擇前一種。因為自見而不明,自是而不彰,自伐而無功,自矜而不長,因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二十二章)。《老子》這種選擇顯示了它對現實社會的一種洞見,也顯示了它的人生才智,在許多時候,人們“若欲如之何,必先居于此如之何之反面”(馮友蘭《中國哲學史》)。3、研讀第4則。(1)誦讀。(2)梳理。知人(了解別人)者智,自知(了解自己)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剛毅)。知足者富。強(qiǎng,盡力,竭力)行者有志。不失其所(名詞,地方,位置)者久。死而不亡(通“妄”,荒謬)者壽。(3)翻譯。了解別人的人聰慧,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戰勝別人的人有勁兒,戰勝自己的仁剛毅(即戰勝自己更重要)。知道滿意的人就是富人。確定不移、竭力實行的人有意志。不丟失合適位置的人(比如那些自知、自勝的人)能夠許久。死得不荒唐的人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長壽的。(4)分析。《老子》所體現出來的有關“自知、自勝、知足、強行的人”的看法,都顯示了對社會人生的獨特理解,對今人的啟示意義是深刻的。4、研讀第5節。(1)朗讀。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2)梳理。為(意動用法,把……當做有為)無為(道家指清靜虛無、順其自然),事(意動用法,把……當做事業)無事(道家指無為而治),味(意動用法,把……當做有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名詞,難事)于(介詞,從)其易(名詞,簡單處),為大(名詞,大事)于其細(名詞,細小處)。天下難事必作(起先)于易(名詞,簡單的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名詞,細小的事)。是以圣人終不為大(名詞,大事),故能成其大(名詞,宏大)。夫輕諾必寡(使動用法,使……削減)信,多易(意動用法,把……看得簡單)必多(使動用法,使……增多)難。是以圣人猶難(意動用法,把……看得困難)之,故終無難矣。(3)翻譯。以“無為”的看法作為,以不生事的看法做事,以恬淡無味為味道。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來報答怨恨,從難事的簡單處入手來解決它,從大事的細小處來完成它。天底下的難事肯定產生于一件件簡單的事,天底下的大事肯定產生于一件件細小的事(解決了一件件簡單的事,最終也就解決了難事;完成了一件件細小的事,最終也就完成了大事)。所以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終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宏大。輕易向人許諾肯定缺少誠信,把許多事情看得簡單肯定會遭受許多困難。因此達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成困難,因此它始終沒有困難。(4)分析。依舊是從一系列對立項的邏輯關系中來考量事物、思索問題,使《老子》充溢了一種才智。5、研讀第6則。(1)朗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2)梳理。其安易持,其未兆(名詞作動詞,顯露跡象)易謀,其脆易泮(通“判”,分別),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通“蔂”,裝土的工具)土。千里之行(即“行千里”),始于足下。民之從事(做事、行事),常于(在)幾成(幾乎成功)而敗(使動用法,使……失敗)之。慎(慎重對待)終如始,則無敗事。(3)翻譯。事情平穩的時候簡單持守,問題還沒有顯露跡象的時候簡單解決,事物脆弱的時候簡單分別,事物細小的時候簡單散失。要在還沒有出現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要在還沒有陷入混亂的時候治理混亂。張開兩臂才能抱得過來的大樹,是從極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很高很高的臺子,是從一筐土起先建起來的。很遙遠很遙遠的的行程,是從腳下那一小步走出來的。人們做事,經常是在將要成功的時候讓它失敗了。假如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像起先的時候一樣謹慎,就不會敗壞事情了。(4)分析。本則體現了《老子》看待問題的前瞻性。課堂探討(學生發言,老師提示。)1.對于“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的說法,你怎樣看待?《老子》辯證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在對立項的列舉中,特殊重視“柔”“弱”“賤”的一方。這就是出名的“守柔曰強”的思想。這除了教育統治者要虛心謹慎、重視基礎(“圣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之外,主要是要人們留意到只有處于“柔”“弱”的一方,才恒久不會被戰勝。這就是說,不但不要過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才能、力氣和優勢,要擅長隱藏優勢或強大,而且不要去競賽或爭奪那種強大。要“守雌”“貴柔”“知足”,這樣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長久而有韌性,就能戰勝對方而不被轉化掉。這一觀念在總結世事閱歷、開啟人生才智上曾起過作用。從“老子不為天下先”“先讓一步然后還手”到“哀兵必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