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62-2021 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_第1頁
T-CACM 1362-2021 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_第2頁
T-CACM 1362-2021 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_第3頁
T-CACM 1362-2021 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_第4頁
T-CACM 1362-2021 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C10/29團體標準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C2021-06-30發布2021-06-30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T/CACM1362—2021 引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 附錄A(規范性)有毒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 附錄B(規范性)28種醫療用毒性中藥用法與用量 附錄D(規范性)妊娠禁用藥 附錄E(規范性)妊娠慎用藥 附錄F(規范性)一般不入煎劑的中藥飲片 參考文獻 ⅠT/CACM1362—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提出。本文件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北省中醫院、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省中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黑龍江省中醫醫院、云南省中醫醫院、深圳市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河北省中醫院、山西省中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武漢市中醫醫院、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俊嶺、李學林、唐進法、孟菲、孫洪勝、劉瑞新、陳樹和、唐洪梅、楊新建、顧媛媛、張學順、鞠建峰、馬飛、陳洪燕、王雷、魯勁松、張慶業、李穎、任衛瓊、于紅艷、楊允愛、閆斌、T/CACM1362—2021Ⅱ中藥飲片是中醫臨床用藥的主要形式,但目前為止尚無指導其合理應用的規范性文件,中藥飲片的臨床合理使用無法可依,嚴重阻礙了中藥飲片產業的健康發展,制定一套科學的體現中醫藥特點的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勢在必行。本文件的發布與推廣,將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合理應用中藥飲片,提高中藥飲片臨床應用的水平,為中藥飲片處方審核與點評工作指引方向,進而促進中藥飲片行業的健康發展。本文件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藥飲片智能調劑與煎煮設備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7YFC1703400),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藥學分會組織,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牽頭,全國28家中醫醫療機構共同起草。1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本文件規定了中藥飲片的術語和定義、臨床應用規范。本文件適用于各級醫療機構、零售藥店開具中藥飲片的醫師、中藥飲片調劑人員。中藥配方顆粒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可參照本文件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處方管理辦法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中藥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于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的天然藥物及其提取物或制成品。注: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等。3.2中藥飲片中藥材經過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醫臨床或制劑生產使用的藥品。注:其臨床應用形式有傳統中藥飲片、小包裝中藥飲片等。3.3中藥配方顆粒由單味中藥飲片經水提、濃縮、干燥、制粒而成,在中醫臨床配方后,供患者沖服使用。注:中藥配方顆粒是對傳統中藥飲片的補充。3.4處方由注冊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以下簡稱醫師)在診療活動中為患者開具的、由取得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以下簡稱藥師)審核、調配、核對,并作為患者用藥憑證的醫療文書。注:處方包括醫療機構病區用藥醫囑單。2T/CACM1362—20213.5中藥飲片處方載有中藥飲片名稱、數量、用法用量、腳注等內容和制備任何一種藥劑的書面文件。3.6中藥飲片正名本草學著作和中藥學教材中中藥飲片的名稱,是中醫藥學專業人員在院校教育期間學習到的中藥飲片名稱。注:雖然國家已經對中藥飲片處方書寫要求必須使用藥典名稱,但醫生往往沒有接受過藥典的培訓和學習,醫生開具中藥飲片處方時往往采用中藥飲片正名。3.7中藥飲片處方用名《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要求中藥飲片名稱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準確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沒有規定的,應當按照本省(區、市)或本單位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的規定書寫。然而,我國的中醫藥教育中醫學專業只學習了中藥學教材中的中藥飲片正名,且中藥飲片藥典名與中藥飲片正名存在一定差異,為便于臨床醫生更好更快熟悉掌握中藥飲片的規范名稱,需要制定既依據于中藥飲片正名和中藥飲片藥典名,又有一定區別、更符合臨床應用特點全國統一的中藥飲片處方用名。3.8處方應付調劑給付歷史上藥師在調劑中藥飲片處方時,需根據醫師處方開具的中藥飲片正名并結合病人的病情,選用符合實際需求的中藥飲片的不同炮制品或不同基源的品種進行調劑給付(即按現今的中藥飲片藥典名給付)。另外,還包括別名應付和并開名應付。注:隨著國家對中藥飲片處方書寫的規范管理,要求中藥飲片處方必須使用藥典名稱,不得使用別名和并開名,處方應付已成為歷史。但為了學習中醫藥傳統文獻,處方應付是非常重要的轉換銜接內容。3.9臨方炮制按照中醫藥理論,根據中藥飲片的自身性質,為提高調劑、煎煮與制劑的質量及效率,滿足臨床(特殊)需求,對中藥飲片進行加工的一項制藥技術。臨方制劑根據中醫師對某一個病人辨證論治后開具的中藥處方的要求,由中藥專業人員按照相關的工藝將藥物臨時代患者加工成所需制劑的過程。醫療機構制劑醫療機構根據本單位臨床需要經批準而配制的固定處方制劑。中藥湯劑將中藥飲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內服或外用的液體劑型。處置性用藥由臨床科室申請,由制劑室按照適宜工藝和質量標準進行制備,臨用時加水、酒、醋、蜜、麻油等中藥傳統基質調配、外用,在醫療機構內由醫師或經培訓的護士調配使用。3T/CACM1362—2021中藥飲片劑量包括單味中藥飲片劑量和中藥飲片處方劑量。單味中藥飲片劑量即單味中藥飲片在湯劑中成人的一日服用量。中藥飲片處方劑量即全方單劑總藥量,是指處方單劑所有藥物劑量的總和,即處方中所有中藥飲片的成人一日服用量。毒性藥品藥性峻猛,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使用不當能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甚至死亡的一類中藥。注:《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中規定的中藥品種有28種。有毒中藥飲片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況下,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的中藥。主要包括除《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中的品種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各省炮制規范中收載的有毒中藥飲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采用大毒、有毒、小毒分類方法,將有毒中藥飲片分為三類。麻醉藥品具有依賴性潛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濫用可以產生身體依賴性和精神依賴性(即成癮性)的藥品、藥用原植物或者物質,包括天然、半合成、合成的阿片類、可卡因、大麻類等。注:《麻醉藥品品種目錄》中,中藥罌粟殼是唯一列入的中藥品種,經蜜炙后蜜罌粟殼不納入麻醉藥品管理。證候禁忌藥物的藥性對人體所產生的作用與疾病證候的性質作用方向一致,從而導致疾病病情加重證候加深,在使用時應予以避免的用藥禁忌。配伍禁忌中藥在復方配伍應用中,有些藥物應避免配合使用,以免降低和破壞藥效,或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妊娠禁忌婦女妊娠期治療用藥的禁忌。注:某些藥物具有損傷胎元或對孕婦有不良作用,應作為妊娠禁忌的用藥。根據藥物對于胎元損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為慎用與禁用兩大類。3.21飲食禁忌患者服用中藥時,有時忌食某種或某類食物,這些食物有可能會加重所患疾病,或者與所服中藥產生不良作用影響,或是這些食物對特殊人群有一定的危害,以上情況皆通常稱之飲食禁忌,俗稱忌口。注:一般應注意的飲食禁忌主要有兩類:一是所吃中藥與食物性味有無矛盾;二是所吃食物對疾病有無不良反應。如果出現以上兩種情況都是應當慎重的。藥品不良事件藥物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任何不幸的醫療衛生事件,而這種事件不一定與藥物治療有因果關系。藥品不良反應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4T/CACM1362—20214中藥飲片臨床應用規范4.1中藥飲片處方原則開具中藥飲片處方應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辨證應準確,依據應充分,應體現理法方藥的一致性。調整用藥時應有分析、有記錄。4.2中藥飲片處方的書寫要求中藥飲片處方書寫時應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和《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進行書寫。具體要求如下:前記。①一般項目包括醫療機構名稱、費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或住院病歷號、科別或病區、床位號和處方日期等。②臨床診斷包括病名(病名可寫中醫病名也可寫西醫病名,病名不明確的可不寫病名)和中醫證型,應填寫清晰、完整,并與病歷記載相一致。求。②劑量使用法定劑量單位,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原則上應以克(g)為單位。③調劑、煎煮的特殊要求應注明在藥品右上方,并加括號;④對飲片的產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應在藥品名稱之前寫明。⑤每行排列的藥味數應合理,原則上要求橫排及上下排列整齊。⑥中藥飲片劑數應以“劑”為單位。⑦處方后記。①醫師簽名(手工簽名或電子簽名)或加蓋專用簽章。②藥品金額。③審方、調配、核對、發藥藥師簽名或加蓋專用簽章。b)中藥飲片處方應單獨開具。c)處方一般不得超過7日用量;急診處方一般不得超過3日用量;對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處方用量可適當延長,但醫師應注明理由。醫保慢性病處方的管理,根據其具體要求進行設定和管理。處方開具當日有效。特殊情況下需延長有效期的,由開具處方的醫師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3天。4.3中藥飲片名稱書寫及品種選擇要求醫療機構中藥飲片的采購、供應、驗收記錄及賬目,飲片斗譜和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均應使用規范的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處方開具時應根據用藥目的,明確選用適當基源原藥材制備的、適當炮制方法制備的中藥飲片等,不能以中藥飲片正名代替中藥飲片處方用名,不得依賴中藥飲片處方應付由藥房藥師選擇中藥飲片品種。4.4劑量規范要求應針對病情輕重緩急、患者體質強弱,正確合理使用中藥飲片單味劑量和處方劑量。具體要求:a)普通中藥飲片單味劑量應根據《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及各省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相關飲片下的劑量范圍確定,醫師可根據病情需要,調整劑量大小,但劑量上限超過規定上限3倍時醫師應雙簽字確認。b)使用有毒中藥飲片(附錄A)時,單味飲片劑量不應超出《中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及各省5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相關飲片下的劑量上限,如病情確需超劑量使用時醫師應雙簽字確認。使用毒性中藥(附錄B)時,應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內服時嚴禁超劑量使用(即使雙簽字也不得調劑一次處方不得超過兩日極量(即使雙簽字也不超出時醫師應雙簽字。醫療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醫療機構中藥飲片處方劑量的限定標準。對臨床個別專業或醫師確有特殊需求和有依據需突破以上限制的,臨床醫師應向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提出申請,批準后可單獨執行。4.5中藥飲片藥味數要求每張中藥飲片處方用藥原則上應控制在18味以內(膏方除外超出時醫師應雙簽字。醫療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醫療機構中藥飲片處方味數的限定標準。4.6麻醉中藥飲片的使用管理麻醉藥品處方應由具有相應處方權的醫師開具,使用麻醉藥品專用處方,并在病歷中記錄。罌粟殼應混入復方中,不得單包,每張處方不得超過3日用量,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為每超出時醫師應雙簽字確認。4.7可引起肝腎功能損傷的中藥飲片的使用注意對于有明確依據表明可引起肝腎功能損傷的中藥飲片,使用時應慎重,特別是對肝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在采取必要監護措施的前提下慎重使用。4.8中藥飲片使用禁忌包括:證候禁忌中藥飲片應辨證使用,應注意藥物的藥性與證候的性質是否沖突。配伍禁忌處方用藥應避免使用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見附錄C),根據病情確需使用的醫師應雙簽字確認。飲食禁忌一般而言,在病人服藥期間,均應忌食生冷、辛熱、油膩、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飲食禁忌也有區別。4.9中藥飲片與中成藥同時應用時的注意事項包括:a)應避免出現湯劑與中成藥在組成、方義及適應癥方面出現相互矛盾的現象。b)應避免重復用藥,如用藥重復、劑量疊加,尤其是毒性中藥的重復或疊加使用,應特別慎重。c)應避免出現配伍禁忌現象。d)給藥途徑相同時,服用時間應有一定間隔。4.10中藥飲片與西藥同時應用時的注意事項包括:a)應盡可能了解兩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有明確禁忌的,應避免聯合應用。6T/CACM1362—2021b)給藥途徑相同時,服用時間應有一定間隔。c)應注意觀察兩者合用后的病情變化,如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停止合并用藥,并對癥處理。4.11育齡婦女用藥注意事項對育齡婦女應詳細詢問是否懷孕或預期懷孕,孕婦應嚴禁使用妊娠禁用藥(附錄D)(即使雙簽字也不得調劑如需使用妊娠慎用藥(附錄E)時,醫師應雙簽字確認。4.12兒童用藥注意事項包括:a)應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生理特點,選擇恰當的藥物和用藥方法,必須兼顧有效性和安全性。b)應結合具體病情,在保證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據兒童年齡與體重選擇相應中藥飲片劑量。一般情況下單味劑量新生兒為成人量的1/6,乳嬰兒為成人量的1/3~1/2,幼兒及幼童為成人量的2/3或用成人量,學齡兒童用成人量,超出規定劑量上限3倍時醫師應雙簽字確認;處方劑量也按相應比例調整。c)應避免選擇毒副作用較大或含有對小兒有特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藥飲片。d)兒童患者使用中藥飲片的味數不宜多。e)根據治療效果,應盡量縮短兒童用藥療程,及時減量或停藥。4.13老年人用藥注意事項包括:a)老年人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為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要注意病情的輕重緩急和主要病證,確定優先治療的原則。b)老年人由于所患疾病往往不止一種,使用藥物種類也較多,使用中藥飲片時要注意詢問同時合并使用的其他藥物,了解是否會產生不良影響,并加以預防。c)由于其肝腎功能多有不同程度減退,或合并有多器官嚴重疾病,對藥物耐受量低,藥物劑量一般要從小劑量開始用藥。d)老年人身體各項機能退化,對汗、吐、下等作用峻猛的藥物要慎重。4.14既往有中藥飲片使用過敏史的使用注意事項在獲取病人既往過敏原或過敏類信息的基礎上,提示病人用藥處方中是否存在與病人既往過敏物質相關的、可能導致類似過敏反應的中藥飲片,慎重使用可導致患者過敏的中藥飲片。4.15中藥飲片的用法選擇要求中藥飲片臨床使用應以湯劑口服為主,臨床使用時還可根據藥物性質、病情的需要、使用部位等選擇合適的其他給藥途徑,如外洗、熏蒸等,同時選擇合適的給藥溫度、給藥時間、給藥次數和療程。一般不宜入煎劑的中藥飲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一部)及各省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相關飲片下的規定執行(附錄F),除毒性藥品外,醫師可根據病情需要選擇入湯劑使用,但需雙簽字確認。4.16制備臨方制劑注意事項除中藥湯劑外,中藥飲片臨床使用時也可以根據患者病情及病程、使用部位、藥物性質、攜帶保管等情況,制成丸劑、散劑、顆粒劑等臨方制劑劑型。制作中藥臨方制劑時,藥物劑量的轉換應適當。選擇散7劑、丸劑、膠囊、酒劑等非水煎劑型時,應注意制川烏、制草烏,淡附片等等須煎煮以減毒藥物的使用,使用劑量應進行調整,并與相應的標準、規范保持一致。4.17中藥飲片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和監測醫療機構應按照《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要求,加強中藥飲片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和監測的管理,發現不良反應/事件應按規定報告。T/CACM1362—20218附錄A(規范性)有毒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有毒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見表A.1。表A.1有毒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序號飲片名稱毒性用量用法外用1巴豆霜有大毒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2制馬錢子有大毒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不宜大面積涂敷3淡附片有毒3g~15g4黑順片有毒3g~15g5白附片有毒3g~15g6醋狼毒有毒熬膏外敷7千金子霜有毒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8制天南星有毒3g~9g9制白附子有毒3g~6g白屈菜有毒9g~18g蓖麻子有毒2g~5g外用適量常山有毒5g~9g炒常山有毒5g~9g白果有毒5g~10g炒白果仁有毒5g~10g蒼耳子有毒3g~10g炒蒼耳子有毒3g~10g牽牛子有毒3g~6g炒牽牛子有毒臭靈丹草有毒9g~15g醋甘遂有毒芫花有毒外用適量醋芫花有毒外用適量干漆有毒2g~5g華山參有毒金錢白花蛇有毒9表A.1有毒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續)序號飲片名稱毒性用量用法外用京大戟有毒內服醋制用外用適量,生用苦楝皮有毒3g~6g敷患處兩頭尖有毒1g~3g外用適量罌粟殼有毒3g~6g蜜罌粟殼有毒3g~6g木鱉子有毒調涂患處木鱉子霜有毒調涂患處蘄蛇有毒調涂患處蘄蛇肉有毒調涂患處酒蘄蛇有毒調涂患處三顆針有毒9g~15g山豆根有毒3g~6g商陸有毒3g~9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醋商陸有毒3g~9g土荊皮有毒或研末調涂患處蜈蚣有毒3g~5g仙茅有毒3g~10g香加皮有毒3g~6g制草烏有毒制川烏有毒硫黃有毒外用適量,研末油調涂敷患處內服炮制后人丸散服制硫黃有毒外用適量,研末油調涂敷患處內服炮制后人丸散服T/CACM1362—2021表A.1有毒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續)序號飲片名稱毒性用量用法外用朱砂粉有毒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艾葉有小毒3g~9g外用適量,供灸治或熏洗用醋艾炭有小毒3g~9g外用適量,供灸治或熏洗用北豆根有小毒3g~9g草烏葉有小毒多入丸散用川楝子有小毒5g~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涂炒川楝子有小毒5g~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涂苦杏仁有小毒5g~10g生品入煎后下炒苦杏仁有小毒5g~10g大皂角有小毒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處地楓皮有小毒6g~9g丁公藤有小毒3g~6g用于配制酒劑,內服或外搽飛揚草有小毒6g~9g外用適量,煎水洗鶴虱有小毒3g~9g紅大戟有小毒醋制用外用適量,生用急性子有小毒3g~5g贖藜有小毒6g~10g炒贖藜有小毒6g~10g金鐵鎖有小毒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九里香有小毒6g~12g炒磕藤子有小毒10g~15g苦木有小毒枝葉外用適量兩面針有小毒5g~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水洗患處綿馬貫眾有小毒綿馬貫眾炭有小毒5g~10g南鶴虱有小毒3g~9g蛇床子有小毒3g~10g水蛭有小毒1g~3g燙水蛭有小毒1g~3g土鱉蟲有小毒3g~10g小葉蓮有小毒3g~9g多入丸散用表A.1有毒中藥飲片用法與用量(續)序號飲片名稱毒性用量用法外用鴉膽子有小毒用龍眼肉包裹或裝入膠囊吞服外用適量翼首草有小毒1g~3g吳茱萸有小毒2g~5g外用適量制吳茱萸有小毒2g~5g外用適量重樓有小毒3g~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豬牙皂有小毒多入丸散用紫萁貫眾有小毒5g~9g全蝎有毒3g~6gT/CACM1362—2021附錄B(規范性)28種醫療用毒性中藥用法與用量28種醫療用毒性中藥用法與用量見表B.1。表B.128種醫療用毒性中藥用法與用量序號品種用量用法外用1紅粉外用適量,研極細粉單用或與其他藥味配成散劑或制成藥捻2斑螯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處,不宜大面積用3鬧羊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4生巴豆外用適量,研末涂患處,或搗爛以紗布包擦患處5生草烏一般炮制后用6生川烏一般炮制后用7生馬錢子炮制后入丸散用8生天仙子9蟾酥多入丸散外用適量生附子生甘遂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生用生狼毒熬膏外敷生千金子1g~2g去殼,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輕粉內服每次一多入丸劑或裝膠囊服,服后漱口外用適量,研末摻敷患處生半夏3g~9g內服一般炮制后使用患處生天南星患處雄黃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熏涂患處洋金花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煙分外用適量表B.128種醫療用毒性中藥用法與用量(續)序號品種用量用法外用生白附子3g~6g一般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適量搗爛,熬膏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紅娘蟲外用適量砒石內服入丸散用外用研末調敷或入膏藥中貼之砒霜入丸散用外用適量青娘蟲外用適量水銀外用適量。和它藥研細末點、搽患處生藤黃炮制后內服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磨汁涂或熬膏涂患處雪上一枝蒿粉碎成細粉,加輔料適量,制成片劑后服用白降丹不可內服外用適量紅升丹不可內服外用適量,研極細粉單用或與其他藥味配成散劑或制成藥捻。外用亦不可持久用T/CACM1362—2021附錄C(規范性)“十八反”“十九畏”毒)畏密陀僧(密陀僧巴豆(生巴豆、巴豆霜)畏牽牛(牽附錄D(規范性)妊娠禁用藥T/CACM1362—2021附錄E(規范性)妊娠慎用藥妊娠慎用藥:烏頭(制草烏、制川烏、淡附片、黑順片、白附片、草烏葉附錄F(規范性)一般不入煎劑的中藥飲片一般不入煎劑的中藥飲片見表F.1。表F.1一般不入煎劑的中藥飲片品種名稱毒性用量用法紅粉有大毒外用適量,研極細粉單用或與其他藥味配成散劑或制成藥捻。只可外用,不可內服斑螯有大毒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內服慎用鬧羊花有大毒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巴豆有大毒外用適量,研末涂患處,或搗爛以紗布包擦患處巴豆霜有大毒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馬錢子有大毒炮制后入丸散用馬錢子粉有大毒入丸散用雄黃有毒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熏涂患處蟾酥有毒多入丸散,外用適量,生用甘遂有毒炮制后多入丸散用狼毒有毒熬膏外敷千金子有毒1g~2g去殼,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千金子霜有毒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輕粉有毒多入丸劑或裝膠囊服,服后漱口生半夏有毒3g~9g內服一般炮制后使用,外用適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洋金花有毒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煙分次燃吸,外用適量硫黃有毒炮制后入丸散牽牛子有毒3g~6g入丸散服芫花有毒醋芫花研末吞服,外用適量京大戟有毒入丸散服,每次1g;內服醋制用。外用適量,生用土荊皮有毒外用適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調涂患處朱砂有毒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劑,外用適量大皂角有小毒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處丁公藤有小毒3g~6g用于配制酒劑,內服或外搽T/CACM1362—2021表F.1一般不入煎劑的中藥飲片(續)品種名稱毒性用量用法紅大戟有小毒入丸散服,每次1g,內服醋制用金鐵鎖有小毒多入丸散服小葉蓮有小毒3g~9g多入丸散用鴉膽子有小毒用龍眼肉包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