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習題課件生命的起源和進化_第1頁
年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習題課件生命的起源和進化_第2頁
年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習題課件生命的起源和進化_第3頁
年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習題課件生命的起源和進化_第4頁
年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習題課件生命的起源和進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1.

科學研究中經常用模擬實驗來解決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實驗

法解決的問題,便于提高效率、獲取證據。依據如圖,下列對米勒模擬實驗的

解釋你不認同的是(

B

)A.

裝置內通入的氣體中不含氧氣B.

④內可收集到多種蛋白質C.

①內模擬的是原始大氣及閃電D.

此模擬實驗驗證了生命化學進化第一階段的可能性B

123456789101112132.

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及米勒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C

)A.

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B.

實驗中火花放電模擬了原始地球的閃電C.

原始大氣含有水蒸氣、氫氣、氨、氧氣、甲烷等氣體D.

實驗證明原始地球條件下可以由無機物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C123456789101112133.

有科學家將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物質放在

特殊的溶液中,發現這些物質能夠濃縮聚集為一個個球狀小滴,小滴周圍還有

類似于膜的邊界,并能從外界吸收某些物質,發生特定的化學反應,反應產物

也能排出,請問這個實驗模擬生命起源的哪一過程?(

C

)A.

形成單細胞生物B.

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機物C.

形成原始生命D.

形成蛋白質等大分子有機物C123456789101112134.

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需要有一定的證據支持,下列有

關證據及推測不合理的是(

B

)A.

生物化石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證據B.

形成較晚的地層中,生物化石種類少,結構復雜而高等C.

同源器官外形的差異與生物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D.

生物細胞色素c的差異越小,說明親緣關系越近B123456789101112135.

若△、□、☆表示具有親緣關系的三類生物,如圖是

這三類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層中出現的情況,則這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

是(

A

)A.

△→□→☆B.

☆→□→△C.

△→☆→□D.

☆→△→□A123456789101112136.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科學家斯萬特·佩博,以

表彰他在已滅絕古人類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方面的發現。他從化石中提取尼安

德特人線粒體DNA進行測序,分析了其與現代人類的基因差異。下列有關生

物進化證據及結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

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結構、行為

等特征B.

“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證據之一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C.

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差異可揭示物種之間親緣關系的

遠近D.

脊椎動物在胚胎發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階段,說明人與其他脊椎動物有

共同的祖先B123456789101112137.

如圖所示是小秦繪制的植物之間的進化關系圖,下

列相關敘述符合生物進化過程的是(

A

)A.

新形成的地層中有可能找到①的化石B.

②已經具有根、莖、葉的分化C.

④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D.

⑤最有可能利用孢子繁殖A123456789101112138.

現在多姿多彩的生物界,是生物億萬年進化的結

果。如圖表示由a進化成幾種古生物的進化歷程及相互之間的親緣關系(字母

表示生物種類),相關推測錯誤的是(

B

)A.

圖中最低等的生物是aB.a只是b、d、e的共同祖先C.b和c的親緣關系比b和e的更遠D.c的化石一般不會出現在最古老的地層中B123456789101112139.

“生物進化樹”形象而簡明地描繪了生物進化的主

要歷程。如圖是植物進化樹,其分支列舉了植物類群的典型植物,以下說法正

確的是(

C

)A.

圖中①代表的植物,其種子外面無果皮包被B.

圖中②代表的植物,其根短而細,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C.

圖中②③代表的植物及桫欏能產生孢子,并且生殖過程離不開水D.

圖中③代表的植物大多為單細胞,多細胞個體有根、莖、葉的分化C1234567891011121310.

海底透明魚的體表色素等已經退化,可被直接看到內臟、

骨骼,下列關于透明魚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

其透明特征無法遺傳B.

海底環境對其透明性狀進行了選擇C.

海底環境導致基因定向突變D.

海底環境促進其色素基因表達D1234567891011121311.

如圖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某種地雀在1975~1978

年間種群平均喙長的變化和該地區種子(該種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

變化。研究表明,喙長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種子,喙短的地雀僅能吃不硬

的種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C

)A.

地雀為了取食較硬的種子產生了喙長的變異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間,地雀經常啄食硬度

較大的種子導致其喙長度增加C.

地雀的平均喙長在2~3年間增加是種子硬度

對其進行選擇的結果D.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預測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長會迅速變短C1234567891011121312.

達芙妮小島上的勇地雀最早的時候取食小種子。

1977年,一場嚴重的干旱導致小種子植物大量死亡,具有較大鳥喙的勇地雀

逐漸取食大花蒺藜的種子(大花蒺藜抗旱,種子較大,有著厚厚的外殼和尖

銳的刺,只有鳥喙大的勇地雀才能啄破取食)。如圖為1975~1979年勇地雀

群體鳥喙的平均深度發生變化的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勇地雀的喙因經常取食堅果而變化B.

干旱時勇地雀的喙短小是有利變異C.

干旱誘發了勇地雀鳥喙的變異D.

環境變化決定勇地雀喙進化的方向D1234567891011121313.

下列關于生物遺傳變異與進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D

)A.

變異為進化提供原始材料,遺傳和變異使生物既能保持種族的延續,又能

適應環境的變化B.

生物在生存斗爭的過程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生存下去,具有不利

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C.

從牛群中挑選肉質較佳的牛,大量繁殖,經過不斷地選育,能夠得到肉質

好的新品種D.

枯葉蝶靜止時的顏色和形狀像一片枯葉,是枯葉蝶祖先經過自然選擇后變

異的結果D12345678910111213

1.

下列關于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D

)A.

米勒的實驗說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B.

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C.

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獲取足夠食物、空間等進行生存斗爭D.

在進化過程中生物趨向產生有利變異,并通過遺傳逐代積累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

據材料記載,我國的家雞與云南等地的野雞(紅原雞)都

是由古代紅原雞進化而來的。古代紅原雞經過人類祖先的長期馴化,形成了現

在野性退化的家雞,而現存的野雞比家雞更敏捷、更善飛。下列說法不符合達

爾文進化論觀點的是(

A

)A.

家雞產生了定向的變異B.

野雞和家雞的變異并不都是有利的C.

家雞是人工選擇的結果,加快了生物向著人類意愿的方向演化D.

野雞善于飛行是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枯葉蝶的體形和體色酷似枯葉,用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觀

點分析,這是(

C

)的結果。A.

新陳代謝B.

過度繁殖C.

自然選擇D.

人工選擇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

2024年4月,古生物研究人員在山東萊陽出土的恐龍蛋化石

中發現了一個“變形蛋”,經研究推測“變形蛋”可能是鴨嘴龍的蛋。相關敘

述正確的是(

C

)A.

恐龍蛋是保存在地層中的恐龍的遺體B.

恐龍蛋是研究恐龍的唯一證據C.

“‘變形蛋’可能是鴨嘴龍的蛋”是一種假說D.

恐龍蛋出現的地層比魚類化石的古老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

如圖是一農田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群體數量變化曲

線,下列敘述不符合達爾文進化觀點的是(

A

)A.

使用農藥后,害蟲產生變異B.

害蟲群體中原來就存在抗藥性個體C.

隨著農藥的使用害蟲的抗藥性逐漸增強D.

害蟲抗藥性越來越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6.

如圖是節肢動物鰓的進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A.

從鰓的進化過程可以看出,生物的變異和自然選擇都是定向的B.

通過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變異性狀不能永遠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C.

鰓的進化過程體現了生物進化的方向為由水生到陸生D.

節肢動物每次微小的變異經過遺傳的逐漸積累,最終可能形成新的性狀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7.

下列有關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

米勒實驗說明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可以由有機小分子合成有機大分子物質B.

脊椎動物的進化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C.

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D.

能人開始制造簡單的工具和學會用火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8.

研究發現,多數新型農藥應用10年后就逐漸失效。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A.

害蟲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變異,這些變異經逐代積累和加強便產生了抗

藥性B.

害蟲在爭奪食物和空間時進行生存斗爭,強壯的個體生存下來,產生了抗

藥性C.

農藥逐代選擇具有抗藥性變異的個體,使抗藥性害蟲數目逐漸增多D.

部分害蟲可以對農藥進行選擇性逃避,通過學習行為,產生抗藥性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9.

一種昆蟲有正常翅和殘翅兩種類型,其自

1900年遷徙到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有人抽樣統計了自1900年到1960年兩種翅型

昆蟲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B

)A.

此種昆蟲的正常翅和殘翅都是可遺傳的變異B.

正常翅昆蟲數量減少,是其繁殖能力減弱導致的C.

在該島上容易生存的是殘翅昆蟲,殘翅屬于有利變異D.

不同翅型昆蟲的數量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0.

烏賊通過改變體色,使自己隱蔽在不同的環境里,有利于避敵和捕食。不同

種類的烏賊變色能力有較大差異,如歐洲普通烏賊變色能力強,蜂鳥短尾烏

賊變色能力弱,研究人員對比了這兩種烏賊單位面積內神經元和色素細胞的

數量及兩者間的關系(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B

)A.

烏賊通過改變體色避敵和捕食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

蜂鳥短尾烏賊生活環境的色彩比歐洲普通烏賊的豐富C.

蜂鳥短尾烏賊變色能力弱的原因可能是色素細胞和神

經元數量較少D.

歐洲普通烏賊變色能力強的原因可能是單個神經元控

制的色素細胞數量少而調控更精準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1.

下列有關生物進化論的理解,錯誤的是(

C

)A.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為其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B.

與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C.

為了適應環境,生物往往會主動產生有利變異D.

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更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

彗星蘭有著細長的花距,花距頂端儲存著花蜜,這

種蘭花的傳粉需借助具有細長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過程中完成。按照達爾

文的進化觀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C

)A.

蛾口器的特征決定蘭花花距變異的方向B.

吸食彗星蘭花蜜使蛾的口器越變越長C.

花距變長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

花距和口器的進化與遺傳變異無關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3.

比較人與不同生物的細胞色素c,得到六種生物與

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的差異。分析這些數據,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B

)物種黑猩猩馬果蠅小麥向日葵酵母菌差異氨基酸數目01227353844A.

這種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是比較B.

細胞色素c是一種蛋白質,其上儲存有遺傳信息C.

上表所示生物中,與人的親緣關系最近的是黑猩猩D.

由于人和這六種生物都存在細胞色素c,所以他們之間存在親緣關系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4.

下列關于化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D

)A.

生物化石大多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B.

生物化石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證據C.

越古老的地層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D.

在地質年代較晚的地層中只能找到高等、復雜生物的化石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5.

孔雀魚雄魚的魚身具有艷麗的斑點,斑點數量多的

雄魚有更多的機會繁殖后代,但也容易遭到天敵的捕食。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C

)A.

若減少天敵,雄魚斑點數量可能會增多B.

雄魚斑點數量越多,越容易吸引異性C.

天敵決定了斑點數量相關基因的變異方向D.

自然環境中,斑點數量增減對雄魚既有利也有害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6.

如圖是從a點開始使用青霉素后細菌數量的變化曲

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

具有抵抗青霉素特性的細菌數量在A點遠多于C點B.

抵抗青霉素的特性對于細菌屬于不利變異C.

使用青霉素促使細菌產生了抵抗青霉素特性的變異D.

曲線A→C的變化過程是青霉素對細菌選擇的結果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7.

如圖表示幾個植物類群的進化關系。下列敘述正確

的是(

C

)A.

最先出現的植物類群是乙B.

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C.

乙和丙都是由甲進化來的D.

丙的結構比丁的復雜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8.

有關生命起源的假說有多種,但目前被人們普遍

接受和認可的是化學進化學說。化學進化學說之所以被人們認可,是因為化

學進化的某些過程已在生物學實驗室模擬成功。圖甲是米勒等人證明生命起

源的實驗裝置,圖乙是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據圖甲分析,米勒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是對實驗裝置反復用蒸餾水

沖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