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練(原卷版)_第1頁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練(原卷版)_第2頁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練(原卷版)_第3頁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練(原卷版)_第4頁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2025年中考歷史復習專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難點01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命題趨勢】

【思維導航】

【重難詮釋】

重難點01: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重難點02:中國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

重難點03: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

重難點04: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分階訓練】

重難限時練

培優爭分練

在歷史中考中,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專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為主)、中央行政

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郡縣制為主)、選官制度(科舉制為主)等考點,如2024年山東青島卷、山東泰安

卷、廣東廣州卷都考查了分封制,2024年江蘇南通卷考查了郡縣制、內蒙古卷和云南卷考查了行省制,2024

年江蘇徐州卷考查了軍功爵制與科舉制、四川自貢卷考查了科舉制。

在考法上,無論是選擇題還是材料題,這個專題都一直是重難點。具體來說,選擇題會從細節上考查

中國古代各種制度,也會從皇權不斷強化、相權不斷削弱,中央集權強化、地方權力削弱等總體趨勢進行

考查;材料題則會綜合考查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趨勢,也會以觀點論述題等開放題的形式對學生

的史學素養進行考查。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以宗法制為核

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公元前221—公元1912年)

心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秦朝建立-------?漢至元演變---------?明清強化

漢初:三公九卿

皇帝制度漢武帝:中外朝

魏晉:三省體制

隋唐:三省六部

三公九卿

宋:二府三司

元:中書省

分封制

漢初:郡國并行

漢武帝:推恩令總趨勢:

明太祖:廢行省

唐后期:節度使中央集權

設三司

春秋戰國宋:文官分權不斷加強

時分封宗元:行中書省

法制瓦解

<1

重難詮釋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包含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選官

專題制度和古代監察制度。其演變的總趨勢是皇權加強,相權削弱,直至廢除;中央權力加

強,地方權力削弱;選官趨向公平化。

重難點01:中國

(1)禪讓制:堯舜禹時期的一種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其基本原則是選賢任能。

古代早期政治制

度(2)世襲制:禹死后,啟繼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

①目的:為穩定周初的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②依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

③分封對象:宗親和功臣

④諸侯權力: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

封。

⑤諸侯義務:向周王進獻貢物,服從周王調兵。

⑥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⑦貴族等級:天子一諸侯一卿大夫一士

⑧瓦解:春秋時期,分封制逐步瓦解。瓦解的原因是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大的諸侯

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王室衰微,諸

侯爭霸)。

⑨結束:秦朝統一后,建立郡縣制,分封制結束。

(1)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的官職均不世襲,

所有權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

(2)隋朝:創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和六部(吏部、戶部、

重難點02:中國

禮部、兵部、開喑B、工部)分工明確,提高了行政效率。

古代中央行政制

(3)唐朝: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宰相的權力被削弱,君權得到加強。

度的演變

(4)北宋:形成“二府三司”制,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負責軍事,三司負

責財政,宰相的權力被完全分割。

(5)元朝:設中書省為全國最高行政機關,樞密院負責軍事,御史臺負責監察,宣政院

專管西藏和宗教事務。

(6)明朝: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明成祖時期設立內閣,成為事實

上的行政中樞,但內閣始終未能取代皇帝的決策地位。設置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

機構監視臣民。

(7)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跪受筆錄,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處理軍國大事,

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

總體趨勢:中國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總體趨勢是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

被廢除。中央行政機構不斷調整和完善,逐漸形成了一套嚴密的官僚體系,以適應封建

統治的需要。

(1)秦朝: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漢朝: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

等。

重難點03:中國

(3)宋朝:派文臣擔任州縣長官;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設置轉運使,將地方財政

古代地方行政制

收歸中央。

度的演變

(4)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影響深遠。

(5)明朝: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

總體趨勢:呈現出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勢力逐漸削弱的趨勢。

(1)戰國:商鞅變法等改革實行軍功爵制,軍功成為選官的重要標準。

(2)漢朝:察舉制,通過地方推薦有品德的人才。

重難點04:中國

古代選官制度的(3)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期重視品德和才能,但后期被士族壟斷,看重門第。

演變

(4)隋唐至明清:科舉制

①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煬帝:創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正式確立。

③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

④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

⑤宋朝:重文輕武政策,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

⑥明朝、清朝:八股取士

⑦清末(1905年):廢除了存在約1300多年的科舉制

總體趨勢:選官標準從家世門第逐漸轉變為品行和才能,選官方式也從血緣、推薦演變

為考試,選官原則逐漸制度化、公平化,選官主體也從地方豪強轉移到中央政府手中。

這些變化不僅體現了社會公平和公開的需求,也適應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和

文化需求。

01重難限時練(建議用時:30分鐘)

1.(2024?寧夏銀川?二模)清代學者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說:“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

始矣。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與

材料中的“封建子弟之制”對應的是

A.宗法制B.禪讓制C.官僚制D.分封制

2.(2024?內蒙古?二模)西周初年的整體戰略是穩定西北,開發東南。在東進過程中,齊、魯是前哨,衛

國接濟東進主力,也北瞰燕冀,東控徐淮。(見圖)這反映出西周統治者

QL犬戎

A.制定刑法,穩定統治秩序B.躲避戰亂,多次遷移國都

C.實行分封,擴大統治范圍D.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工程

3.(2024?山東青島?二模)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給諸侯叫做“建國”,諸侯授土授民給卿、大夫叫做“立

家”,因此對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國”與“家”的對立,他們把自己的宗族稱為“家”,只知效忠于

“家”,而不知效忠于國。這表明,分封制

A.強化了血緣與政治聯系B.埋下了分裂割據隱患

C.突出了權利與義務統一D.淡化了民眾等級觀念

4.(2024?海南?一模)“直到秦漢,中央方面才有一個更像樣的統一政府,而其所轄的各地方,也已經不

是封建性的諸侯列國并存?!边@主要原因是它們實行了

A.世襲制B.科舉制C.郡縣制D.行省制

5.(2024?廣東汕頭?一模)“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立百官之職,不師古。始罷侯置守,太尉主五兵,

丞相總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貳于相?!O郡守、郡尉、縣令等以統地方?!边@主要表明秦朝

A.社會等級日趨固化B.監察體制正式形成

C.郡國并行制度終結D.政治管理體制嚴密

6.(2024?山東青島?一模)假如你穿越回秦朝,發現自己身著官服,隨身佩戴著下圖這樣一枚印章,你應

該履行的工作職責是

A.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B.掌管國家行政事務

C.掌管國家軍事,北擊匈奴D.監督各級官員的舉動

7.(2024?新疆烏魯木齊?二模)《史記》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

者不軌于法”,漢武帝為解決這個問題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分封制B.頒布“推恩令”

C.派張騫出使西域D.接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

8.(2024?寧夏銀川?二模)相對于科舉及第者而言,落第者們更貼近下層民眾,他們或聚徒講學,或影響

公共事務,成為鄉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層社會活動的組織者。這表明科舉制度

A.推動了基層自治B.促進了階層流動

C.擴大了統治基礎D.有益于社會教化

9.(2024?黑龍江大慶?一模)科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下列關于科舉制發展的表述,正確

的是

A.隋文帝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B.唐太宗時,創立進士科,促進了科舉制的發展

C.武則天創立殿試,親自面試考生

D.宋朝大幅減少科舉取士名額,降低進士地位

10.(2024?廣東廣州?三模)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說:“群臣敢言者,亦甚難得,其言可用,則用

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復誰敢有言者?!边@有利于

A.形成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B.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

C.革除前代武人亂政的時弊D.促進政治決策的民主化

11.(2024?廣東深圳?一模)下圖是北宋時期中央權力分配示意圖,結合該圖我們可以了解到北宋時期中央

政治機構

皇帝

|御前會iC

......:-r........

三司中書門下(政事堂)1樞密院II臺諫

同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御史中,

1知諫院

(宰相)(執政)(執政1(執政)

財政:"行政"::"軍政"!監察」

A.嚴重威脅君權B.權力過分集中C.分散臃腫復雜D.辦事效率極高

12.(2024?山東青島?二模)朱熹說:“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

罰刑政,一切收了?!边@段話說明宋朝

A.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B.地方政府進一步收回財權

C.實行重武輕文政策D.藩鎮割據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13.(2024?廣東肇慶?二模)宋高宗時期,“每路文臣為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總一路兵政……武臣副之”。

這反映了當時國家治理的政治特點是

A.守內虛外B.重文輕武C.藩鎮割據D.分化相權

14.(2024?江西九江?一模)我國某朝代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

唐朝。該朝代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縣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

15.(2024?山東青島?二模)中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如下圖所示)據此推斷,這一變革的趨勢是

皇帝

皇帝

御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

夫更n戶禮r賓i刑?工?

九|卿部部部部部部

秦朝中央機構唐朝中央機構明朝中央機構

A.專制皇權不斷加強B.監察權力逐漸減弱

C.丞相權力逐漸提高D.地方權力不斷擴大

16.(2024?廣東肇慶?二模)明朝洪武年間,中央設立了大理寺,規定凡是刑部、都察院的獄訟事件,都移

交案牘給大理寺復審。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合稱“三法司”,三個部門既互不統屬,又互相牽制,各自

直接向皇帝負責。這一舉措反映出明朝

A.社會動蕩不安B.司法權責混亂C.皇權高度集中D.民主法制完善

17.(2024?山東青島?二模)《明太祖實錄》中記載:“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

時彈劾,處以重刑”。這個“祖訓”的主要目的是

A.強化皇帝權力B.限制丞相權力C.鞏固邊疆地區D.擴大地方權力

18.(2024?廣東河源?二模)清代,雍正帝自稱:“各省文武官員之奏折,一日之間嘗至二三十件,或多至

五六十件,皆朕親自覽閱批發,從無留滯,無一人贊襄于左右?!贝擞涊d可以佐證雍正時期

A.君主專制強化B.地方政局動蕩C.丞相權力削弱D.君臣關系緊張

19.(2024?廣東深圳?一模)明朝的內閣辦公地距離皇帝寢宮1000米,而清朝的軍機處,距離皇帝寢宮只

有50米,這讓皇帝能隨時召見軍機大臣,了解國家大事?;实坶営[官員呈報的奏折,軍機大臣聆聽皇帝口

述上諭,回到軍機處,憑借記憶擬定上諭,然后再赴養心殿,交皇帝定奪,這中間只需一個時辰,就成為

正式的詔書。從1000米到50米的距離變化最能體現的是

A.明朝內閣權力弱化B.君主專制的強化

C.軍機大臣跪受筆錄D.地方權力的削弱

20.(2024?山東濟南?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朝唐朝宋朝明朝

隋煬帝時,①的創武則天統治時期,增加科舉錄取名考試答卷由八個部分

立標志著科舉制創立②制度,親自額。在全國范圍營組成,每部分有兩股對

的正式確立。面試考生。造讀書風氣。仗文字,稱之為③。

(1)請將圖5中的①②③處補充完整。

材料二

Y

圖6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藏明朝趙秉忠殿試卷(局部)

明朝萬歷二十六年,趙秉忠因為參加殿試而一舉成名。文中提出了“天民說”,認為皇帝必須愛護人

民,否則就是違背天意。這一觀點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內涵。明朝的學校教育已經完全成為科舉考試儲備人

才的地方??荚噧热轂槿寮医浀洌捏w上的嚴苛要求雖然方便評分閱卷,但也限制了人們的思維。

——摘編自張宇辰《芻議明朝狀元折射的中國科舉制度》

(2)從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的角度看,趙秉忠狀元卷屬于哪一史料類型?根據材料二分析明朝科舉制的特

點。

02培優爭分練

1.(2024?山東臨沂?模擬預測)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官僚任免

而不得世襲。其中“體制”的創立

A.奠定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

C.開創了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D.標志著中央集權發展到頂峰

2.(2024?湖南長沙?二模)西周的“官”以貴族血統世襲,個人財富來自領地,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

員”,俸祿取自國家稅收。依據材料可知

A.官僚之間是有嚴格的等級關系的B.西周官的領地源于封君封臣制度的推行

C.官吏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產生D.秦以后的官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工具

3.(2024?山西陽泉?二模)秦朝設置御史大夫巡查郡縣,行使監察權。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

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委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這說明秦漢監察

機構

A.有效管轄邊疆地區促進各民族交融

B.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

C.成為皇帝控制地方軍政勢力的工具

D.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秩序穩定

4.(2024-山西忻州?三模)觀察下面示意圖,圖中①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富繪三q-怏知州的制度設5T司”.4不!JUI

乩|1

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B.設軍機處強化君權

C.派節度使鎮守邊地D.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5.(2023?河南焦作?三模)如圖為唐代長安城宮城中三省官署位置示意圖,宮城正中的太極宮是皇帝的

居住和辦公地。該圖說明唐代

A.三省六部已然完善B.中書門下地位提高

C.專制皇權不斷強化D.尚書省掌握行政權

6.(2024?湖北荊州?模擬預測)下表是中國古代“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變化表”,表中數據變

化對社會政治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入仕群體中寒門子弟所占比例變化表”

朝東

隋朝唐朝北宋

代晉

4%17.2%24.5%46.1%

A.提高了官員的整體素質B.擴大了政府的統治基礎

C.官員錄取標準不斷降低D.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7.(2024?廣東汕頭?三模)軍機處實行嚴格的保密制度,軍機大臣被召見時,太監也不能在旁邊;軍機

處的差役則挑選十五歲以下不識字的少年擔任。由此可見,軍機處的設置有助于

A.防止宦官干政B.提高辦事效率

C.強化君主專制D.完善中樞機構

8.(2024?廣東陽江?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科舉制以自由報考為特點,這是其與歷代選官制的本質區別;科舉制以考試優劣作為決定取

舍的主要依據,即“一切以程文為去留”,從選人的標準來看,科舉是一種以具體的、嚴格的,且可以明

確把握的某種劃一的、規范化的文化知識作為標準的公開招考選拔人才的制度,有標準化的衡量與錄取人

才的尺度,擇優錄用。

——摘編自歷史必修I《政治文明歷程》教師教學用書

材料二下圖是唐朝三省位置圖。三省六部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

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尚書省形成于東漢時期,當時稱為尚書臺。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于三國時期。到了隋朝,三省六部完全形

成,主要負責政令的制定、審核以及貫徹執行。唐代初期,三省長官共為宰相,在門下省的政事堂討論決

策軍國大事。

?摘編自《中外歷史綱要》

材料三我國古代政治體制建設情況

歷史時期確立及演變

秦朝設御史大夫,掌管監察并擔任副丞相

漢朝設十三州刺史,成為地方的專職監察官員

元朝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明清時期設都察院和監察御史,監察制度達到頂峰

——摘編自歷史必修I(政治文明歷程》

(1)根據材料一概括科舉制的特點。(寫出兩點即可)

(2)根據材料二回答,三省六部的職能是什么?

(3)材料三體現出我國古代哪一方面的政治體制建設?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古代統治者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9.(2024?山東泰安?一模)歷代王朝在治國理政方面都做出了大膽的嘗試。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從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出發,將全國分為36個郡、郡下設縣、縣

以下又設鄉、亭、里等基層社會組織。他通過在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的設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發達

的中央管理體系,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1)材料一中秦始皇對地方管理制定的制度有何影響?

材料二西漢時期中央和封國力量的對比

(單位:萬人)

40

35

30

25

20

I5底中央I

中央所轄郡數:15個中央人口:450萬人

口封國所轄郡數:39個封國人口:850萬人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為了扭轉這一局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如圖所示

一吏部

L中書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