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范鎮第二中學2014-2015學年八年級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范鎮第二中學2014-2015學年八年級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范鎮第二中學2014-2015學年八年級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范鎮第二中學2014-2015學年八年級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范鎮第二中學2014-2015學年八年級10月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時間:1839年6月地點:廣東虎門人物:林則徐意義: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一、選擇1、(2014·廣東省·7)了解歷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個因素。綜合題7圖中的要素,這頁筆記記錄的事件是A虎門銷煙B鴉片戰爭C第二次鴉片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2、.(2014·山東濱州·7)在禁煙運動中,林則徐主張對外商“正常貿易者,加以優待,倘有帶煙發掘,立正刑誅”。材料表明林則徐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①支持正常貿易②反對鴉片走私③反對開放口岸④維護民族利益3.(2014·浙江麗水·8)“如果中國禁止英國人貿易或給他們造成損失,那么只需幾艘三桅戰艦就能摧毀其海岸艦隊”。最能證明馬戛爾尼這一推論的歷史事件是()A.斯大林格勒保衛戰B.北伐戰爭C.鴉片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2014·山東德州·6)與右圖相關“列強的炮聲驚醒了古老中華帝國的美夢,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中國近代史開始了。”這里“列強的炮聲”指的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5.(2014·甘肅蘭州·6)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A.保護鴉片貿易B.割占中國領土C.打開中國市場D.傳播西方文明6.(2014·青海西寧·5)以下所述史實不能佐證“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的是()A、中國首都三次被侵略者占領((1860·北京/1900·北京/1937·南京)B、《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C.林則徐虎門銷煙,維新派變法圖強D.《辛丑條約》簽訂后,北京東郊民巷劃為外國“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7、.(2014·江蘇鹽城)史學家陳旭麓認為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這是因為,鴉片戰爭A.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B.激化了中國社會的矛盾C.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8、(2014·山東濰坊)辛亥革命后,譯著《平民政治》更名為《共和政治》,《國粹學報》改名為《共和雜志》后暢銷不衰。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書籍報刊出現更名熱潮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宣傳共和報刊大量創辦D封建主義退出歷史舞臺9.有專家說:“條約中有三項規定對中國的危害最大——核定關稅、治外法權和最惠國待遇。中國人同意這些條款部分是出于權宜之計,部分是由于不懂國際法和國家主權概念。”“這些條款”出自A.《南京條約》及其附件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0、(2014·山東東營)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中寫道:“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這場戰爭”指的是()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D.抗日戰爭11、(2014·山東濟寧五四制)歷史遺跡能夠讓我們回味歷史,讀懂歷史。圓明園遺跡反映的是()A鴉片戰爭恥辱B.英法聯軍暴行C沙俄侵華罪證D八國聯軍侵華罪行12.(2014·湖北鄂州)李大釗在《圓明園故址》中寫道:“圓明兩度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詩中所說的“兩劫”中的“一劫”發生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間,另“一劫”發生在哪一次戰爭期間?()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D.中法戰爭13.(2014·黑龍江大慶7)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利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的機會,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領土()A.100萬平方干米B.80萬平方干米C.150多萬平方干米D.120多萬平方千米14.(2014·山東濱州)“遲至1863年,中國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國致力于保持與美國的友好關系發此函時,中國已經輸掉了與西方列強的兩場戰爭。”這“兩場戰爭”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①鴉片戰爭②第二次鴉片戰爭③甲午中日戰爭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15、(2014·湖南衡陽)某校八年級3班同學在模擬時事報道“甲午中日戰爭”的活動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與史實不符的是()A林菊:戰爭爆發于1895年,結果簽訂《辛丑條約》B華敏:黃海大戰中犧牲的鄧世昌是當之無愧的英雄C王海: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D李兵:戰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使臺灣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16.(2014·重慶卷)“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該事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①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②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③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④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7、一位歷史知名人士曾說過:“從前皇帝自稱為天子,如果有人說皇帝是強盜,可以打倒,別人一定把他看作瘋子。孫中山就曾經是一個被人家看作是瘋子的人。相反在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擁護別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瘋子,”橫線處所說的應該是()A.維新變法B.洋務運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18、(2014·江西省)《日本的戰爭賠償責任》一文中寫道: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這筆巨款相當于當時日本四年的國家預算額。日本把這筆巨款的84.7%,用于軍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費用及教育基金等。以下對這則材料的解讀最為準確的是A日本利用這筆賠款,開始向歐美國家學習B日本利用這筆賠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軍隊C這筆賠款為日本擴充海陸軍軍備提供了大量資金D這筆賠款為日本對中國進行經濟擴張奠定了基礎19、19.(2014·貴州黔東南·6)“國父”孫中山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斗爭中愈挫愈奮直到臨終前還在遺囑中告誡革命黨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A.沒有建立起中華民國B.沒有促進資本主義發展C.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D.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20、(2014·四川達州)《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該條約中有利于外國人直接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和原料,剝削中國人民的條款是()A.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C.增開通商口岸D.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21、(2014·山東聊城)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A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C.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D.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22.(2014·廣東梅州)小明同學寫了一篇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內容的小文章,得到老師的贊賞。在文章中他認為這兩個條約的最主要不同點是()A.割地B.開放通商口岸C.賠款D.允許列強在中國設廠23、(2014·廣西賀州)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說:“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為此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大力()A.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B.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C.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迷信D.宣傳馬克思主義24、(2014·廣東珠海·5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實現民族復興夢進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請按提示在表格的①和②空白處選擇最符合題意的選項()夢想重大探索代表人物主要影響自強求富夢洋務運動李鴻章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變法強國夢戊戌變法康有為思想啟蒙作用,加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民主共和夢①孫中山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學夢新文化運動②促進了思想的大解放A①工業革命②嚴復B①辛亥革命②陳獨秀C①五四運動②胡適D①新民主主義革命②梁啟超25、(2014·貴州遵義·17)下列口號提出的先后順序正確的是()①“自強”與“求富”②“民主”與“科學”③“外爭國權,內懲國賊”④“和平、民主、團結”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26(2014·湖南邵陽·9)專題學習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邵林同學將“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作為一個學習專題。這個專題的名稱應該定為中國()A.人民的抗爭B.近代化的起步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27、(2014·江蘇泰州·38)北京大學校園里有座雕像,是為了紀念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開展的新文化運動,雕像主體是兩個螺旋狀的大寫字D(Democracy)和S(Sciebce),其中字母D代表()A.民主B.民族C.科學D.自由28、“國父”孫中山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斗爭中愈挫愈奮直到臨終前還在遺囑中告誡革命黨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A.沒有建立起中華民國B.沒有促進資本主義發展C.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D.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29.“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該事件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①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②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③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④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0(2014·河南省·4)“女學生已經開始覺悟,抵制學校開設的‘列女傳’(修身課)。在操場的樹蔭下,在宿舍里,她們常常聚在一起,爭的面紅耳赤,后來由爭論變成抗婚、逃婚,以實際行動反抗舊禮教,爭取婚姻自由。”這則材料反映的是()A維新啟蒙思想傳播B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C近代學校開設修身課程D民主科學思想沖擊封建禮教31、新文化運動中,將反封建的革命內容與新文學的形式結合起來,樹立新文學典范的是A.陳獨秀B.李大釗C.胡適D.魯迅32、(2014·江蘇淮安·17)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進步知識分子,在對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認真思考后,把思想解放視為“救國之要道”。于是他們()A.開展維新變法運動B.創辦《申報》C.掀起新文化運動D.掀起洋務運動33、(2014·山東濱州·9)表格式歸納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關于新文化運動的內容錯誤的一項是()A.陣地B.旗幟C.代表人物D.影響34、.2014年5月,臺灣新黨主席在“新五四運動”集會上表示,當年的五四運動,知識分子請來“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救亡圖存,今天我們則需要另一位“勞先生”(法治)。中國請來“德先生”、“賽先生”最早是在A.新文化運動B.維新變法運動C.辛亥革命 35.(2014·四川廣安·20)胡適曾說北京大學是因為三個兔子(蔡元培、陳獨秀、胡適三人年有長幼,生肖屬相都屬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陳獨秀、胡適等人的活動,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運動的“新”表現在()A宣傳尊孔復古B主張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專制統治C都提倡民主和科學D主張“打倒列強除軍閥”36、(2014·四川綿陽)表格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陳洋同學在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后,繪制了下列表格,你認為此表格的主題是()1861年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1898年光緒帝《定國是詔》1915年陳獨秀《青年雜志》A.軍事工業的興起B.政治體制的變革C.民主思想的傳播D.近代化道路探索37.(2014·天津市·5)在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38、(2014·廣東佛山·8)徐中約說:“《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評論》在內的許多其他雜志,對傳統主義的堡壘——舊文學、舊道德、舊式人際關系和儒家——發動了全面攻擊……。”作者認為這些雜志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是A批判繼承B取其精華,棄其糟粕C避免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D完全否定39.(2014·江蘇宿遷)反帝愛國運動____運動,使歐美列強感嘆中國人“含有無限蓬勃生氣”,并認為“世界所有國家中,中國是最不宜瓜分的”。()A.太平天國B.義和團C.反割臺D.三元里抗英40.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18401856圖218941900A.解放戰爭B.抗日戰爭C.北伐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1.(2014·湖北荊門·10)有人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量變”,而辛亥革命則是一次“巨變”。“巨變”是指辛亥革命()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B.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C.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D.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2、(2014·湖北孝感·22)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列強侵華手段包括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侵略。經濟侵略經歷了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的過程;在政治侵略上,清政府置于列強控制之下,對列強的話唯唯是諾,這種“以華治華”局面是在_______簽訂之后形成的。()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辛丑條約》D《尼布楚條約》43.(2014·山東棗莊)歷史學家蔣廷黻先生認為:“中西關系是特別的。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后,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下對條約的內容或影響分析正確的是A①③④B③④C②③D②③④①《南京條約》使列強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內陸②《璦琿條約》使英國從中獲得巨大的領土利益③《馬關條約》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④《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變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44、(2014·四川成都·6)有學者認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的深劇創痛,空前的民族危機,把中國人民驚醒了。”以下善于“中國人民驚醒了”的表述,錯誤的是()A臺灣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統治,爭取回歸祖國的B地主階級開始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C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D.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45、(2014·甘肅白銀)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國的奮斗》一書中寫道:“如果說國藩開辟了西化之路的話,左宗棠和李鴻章則是斗志昂揚地緊握了西化的火把。”文中“西化”指的是()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46、(2014蘭州)《同治夷務》中寫道:“查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在19世紀中后期的中國持這一觀點并付諸實施的是A洋務派B頑固派C維新派D革命派47、(2014龍東)洋務運動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提出的口號是A.“自強”與“求富”B.“民主”與“科學”C.“自由”與“民主”D.“扶清滅洋”48、(2014·內蒙赤峰·6)“這場持續了約三十五年的運動,是一場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嘗試;它只采納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使用價值的東西。而另一些更為可取的方面……卻完全被忽略了。”材料中的“運動”是指()A.戊戌變法B.洋務運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49、(2014·廣西河池)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下列言論中,屬于洋務派言論的是A.立國之道,尚禮儀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B.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C.變者,天下只公理由也D.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50.(2014·貴州畢節)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啟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有()①創辦軍事工業②創辦民用工業③籌劃海防④培養人⑤改革行政機構,任用維新人士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51、(2014·江蘇蘇州)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總局,成為當時最大的軍工廠。此外,各省先后辦過20個機器局,都是兵工廠。其間不僅搬入了外國的槍炮、彈丸、雷管,而且外國的機器也由此而傳入中國。這些企業由國庫支付開銷,以調撥分配產品,內無利潤積累,外無市場聯系。”對上述材料理解正確的是A.興辦這些企業體現了洋務派“求富”的要求B.興辦這些企業使李鴻章等官僚大發橫財C.洋務派興辦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資本主義企業D.這些企業的經營方式導致經濟效益低下52.(2014·湖北孝感·23)中國近代化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發展過程,呈現“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的特點,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張提出的先后順序為()①“民主”“科學”②三民主義③變法圖強④“自強”“求富”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53、(2014·四川廣安)在1895年到1898年間,康有為多次上書光緒帝。這一時期康有為上書的主題應是A嚴厲禁煙抵御外侮B維新變法救亡圖存C師夷長技自強求富D驅除韃虜恢復中華54.(2014·湖北荊州·9)“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材料來自()A.康有為的上書B.曾國藩的奏折C.林則徐的文稿D.陳獨秀的文章55、.(2014·江蘇泰州·36)下列措施不屬于戊戌變法內容的是()A.發展農工商業B.訓練新式陸海軍C.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D.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56、(2014·河南省·3)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說:“欲自強,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講求學校,速立憲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強調的是()A.學習西方的技術B.西方的學校教育C.學習西方的制度D.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57.(2014·天津市)1903年,在美國檀香山的一次集會中,演講者提出“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據此推斷演講者是()A林則徐B嚴復C孫中山D陳獨秀58.(2014·蘭州)“廢兩千年帝制,首義歸功先行者;積四十載經驗,遺言啟迪后來人。”文中稱頌的是A.毛澤東B.康有為C.梁啟超D.孫中山59、.(2014·湖南益陽)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所舉,由他創建的有()①興中會②華興會③中國同盟會④新民學會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60、(2014·浙江寧波·7)“皇帝倒了,辮子割了”。下列直接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事件是A.戊戌變法B.辛亥革命C.五四運動D.新中國成立材料解析61、材料一、近代以來的中華民族經歷了沉淪與抗爭,奮斗與崛起,但在前進道路上始終堅持著同一夢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許多優秀的中華兒女始終為之進行著持續的探索與奮斗。依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近代史上,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災難,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變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是什么那場戰爭及那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和完全沉淪到“谷底”?(2)近代中國的許多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請說出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探索運動是什么?并評價這場運動?材料二、歐美的物質文明,我們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從,搬進來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國自己的風土人情是咋樣的,便象學習外國機器一樣,把外國管理社會的政治硬搬進來,那便是大錯。(3)材料二材料體現了誰的思想?除民權主義外,三民主義還包含哪兩方面內容?他還有哪些貢獻?如何評價他?62、(2014·四川巴中)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爭史。近代以來,有志的中國人不斷尋求救國之路,進行著民主革命的偉大實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1840年至l901年短短幾十年間,中國屢遭西方欺凌,被迫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逐步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材料二中國的近代化運動,走過了自強、變法、革命的歷程……中國走向近代化的歷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腳步并非一條直線。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觀念層面,國人每向前邁進一步都異常艱難,但卻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1)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請你結合材料一圖中A、C、D三次侵華戰爭說明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在這一過程中,B戰爭爆發前后,趁火打劫,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是哪一國家?(1分)(2)材料二中“自強”“變法”“革命”所對應的歷史事件是什么?(3分)“自強”指“變法”指“革命”指63、中國人的“中國夢”,在近代歷史發展中,遭遇了各種的挫折,卻仍然在艱難前行。這些夢想將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成一線。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中期)運動倡導者的夢想,主要是為了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