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9頁(共39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古詩詞賞析一.試題(共21小題)1.閱讀古詩,完成問題。華子岡①唐裴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②。云光侵履跡③,山翠④拂人衣。①華子岡:一處風景優美的山崗。②晞:干。③履跡:人的足跡。④山翠:蒼翠欲滴的山色。(1)本詩仿佛一幅有聲有色的藝術畫。請你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的畫面。(2)結合詩句說說“山翠拂人衣”中的“拂”字有何表達效果?2.比較閱讀《竹里館》和《書事》,完成下列各題。竹里館唐?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書事唐?王維輕陰閣①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注釋:①閣:同“擱”,阻止,延滯,停下來。(1)下列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A.從體裁上看,兩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從題材上看,兩首詩都是寫幽居之情趣。B.《竹里館》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嘆惋惆悵的心境。C.《書事》中的“閣”字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D.《書事》中青苔本是靜景,詩人化靜為動,表現出色彩奇妙的運動,寫出仿佛流動于整個空間的蒼苔翠色,讓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靜。(2)兩首詩歌表達的情感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3.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江晚景①【唐】張九齡江林多秀發②,云日復相鮮。征路那③逢此,春心益渺然④。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薄暮津⑤亭下,余花滿客船。【注釋】①此詩為作者路過此處時見到美景有感而發。②秀發:枝葉繁茂,花朵盛開。③那:同“哪”,怎,何。④渺然:廣闊遼遠的樣子。⑤津:渡口。(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與題目中“江”字直接照應的詞語有“江林”“津亭”和“客船”。B.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景象明麗的春江晚景圖,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C.頷聯作者筆鋒一轉,寫在繼續賞景的過程中,心情陡然變得迷茫、惆悵。D.全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余韻不盡,給讀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2)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所展現的畫面。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問題。戰城南①【唐】楊炯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幡旗如鳥翼,甲胄②似魚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寸心③明白日④,千里暗黃塵。【注釋】①樂府舊題,此詩是詩人早年在渴求功業的心態支配下所作的。②甲胄:鎧甲和頭盔。③寸心:即心中。④白日:喻指君主。(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全用對偶,慷慨激昂,剛健清新。B.詩歌以征戰者的口吻講述戍邊生活,表達了將士們對戰事的不滿,內心的低落與哀怨。C.首聯開門見山交代戰爭地點,“遼遠”二字,表現出塞北的廣闊無際。D.“千里暗黃塵”,借景抒情,既描繪大漠黃沙飛的自然景色,又用以渲染戰爭的激烈。(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的妙處。5.閱讀《游山西村》,按要求回答第問題。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被黜官退居山鄉所寫,詩中贊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動人情景。B.首聯寫農家招待客人。一個“足”字,體現了“豐年”的富足,也表達了農家款客的盛情。“莫笑”二字,則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C.頸聯寫鄉俗民事,對村民的服飾、行為和習俗的描寫,展現出村民勤勞儉樸的品質。詩句中的“春社”是一種慶祝活動,表達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D.全詩寫景、敘事、抒情有機結合,充滿生活氣息,語言自然質樸,意境清新。(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寫山西村優美的環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點,后成為充滿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請簡析其中所蘊含的哲理。6.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問題。春雪唐?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1)“二月初驚見草芽”中的“驚”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試簡要賞析。7.古詩閱讀。題揚州禪智寺杜牧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揚州禪智寺。當時,杜牧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得知消息,即攜眼醫石生赴揚州探視。唐制規定:“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離職。(1)這首詩用字很講究,請簡要分析“青苔滿階砌”中“滿”字的表達效果。(2)尾聯“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8.古詩鑒賞。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2)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楊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9.閱讀詩歌,完成問題。山行姚范百道飛泉噴雨珠,春風窈窕綠蘼蕪①。山田水滿秧針出,一路斜陽聽鷓鴣。【注釋】①蘼蕪:香草名。(1)請品析第二句中“綠”一字的表達效果。(2)結合全詩,分析“一路斜陽聽鷓鴣”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10.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問題。【甲】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乙】牧童詩(宋)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1)詩歌是反映生活的。古代的鄉村間,放牛娃隨處可見,詩詞里也就經常出現牧童這種形象,而且個性鮮明:甲詩中的是一個的牧童,乙詩中的是一個的牧童。(請在橫線上填寫一個四字短語)(2)古詩常借“聲音”傳遞情感。甲詩中“歌聲振林樾”和乙詩中“吹笛風斜隔隴聞”都運用了這種手法,請選擇其中一例,具體分析其表達效果。11.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太原早秋李白歲落眾芳歌,時當大火①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②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注釋】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農歷六七月開始向下行,故稱“流火”。②故國:家鄉。(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首聯中“眾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詩歌所描繪的季節。B.頷聯“早”“秋”二字巧妙點題,從視、聽角度寫出太原早秋的特點。C.頸聯兩句夢境與現實相互交織融合,詩歌由前兩聯的寫景轉入抒情。D.這是一首五言律詩,結構嚴整,格調高遠,可謂“健舉之至,行氣如虹”。(2)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一句。12.閱讀古詩,回答問題。春思①唐?賈至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②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注】①這首詩是作者被貶為岳州司馬時所作。②歷亂:花開極茂盛。(1)這首詩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表現了春天怎樣的特點?(2)賞析“春日偏能惹恨長”中“惹”字的妙處。13.古詩閱讀。三衢①道中曾幾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②盡卻③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注釋】①三衢: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②泛:泛舟,乘船。③卻:再。(1)詩人此次行程看似平淡卻舒暢愉悅,“卻”字,“”和“”這幾個詞突出表現了詩人的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2)有人認為后兩句詩寫出了綠樹陰濃、環境幽靜的景物特征,而“黃鸝四五聲”破壞了環境的幽靜。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1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夜雪唐?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注:作于詩人在謫居九江任職時。)(1)詩人的“知雪重”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的?這種寫法在藝術上稱之為什么?(2)請分析“時聞折竹聲”一句包含的意蘊。15.古詩詞賞析楊柳枝詞①白居易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②?[注釋]①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絕。②阿(ā)誰:誰,何人。(1)請根據詩歌的前兩句概括柳枝的特點。(2)請體會詩歌三、四兩句中所包含的詩人的情感。16.春行即興唐代?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嘆花唐代?杜牧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1)下列對于詩歌畫面的描述,與兩首詩內容都不符的一項是A.鳥兒空鳴B.葉茂果累C.紅花爭艷D.野草叢生(2)兩首詩都寫到了春天之景,但詩人抒發的情感不盡相同,請任選一首詩結合內容簡要分析。17.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游溪韋應物①野水煙鶴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釣綠蒲中。落花飄旅衣,歸流澹②清風。緣源③不可極,遠樹但青蔥。【注】①韋應物:唐代詩人,著名山水田園詩人。②澹:水波蕩漾。③源:水流始出的地方。(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清新淡雅,以“游”統攝全篇,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劃舟游溪的所見之景。B.頷聯“綠蒲垂釣”,趣味盎然,突出了詩人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閑適之情。C.頸聯一“飄”一“澹”用詞精妙,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了落花與流水的靜態美。D.尾聯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意味深遠,富有哲理,表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境界。(2)請從景中寓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首聯。18.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各小題。木蘭詩(節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1)對上述節選部分有關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用夸張手法描寫木蘭奔赴戰場的颯爽英姿。B.“雄兔腳撲朔,雌兔腳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于男子的議論句。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戰斗的激烈,戰斗歲月的漫長。D.“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中的數字“十二”與“百千”都是確數,表示木蘭戰功卓越。(2)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是什么?,。(3)“可汗問所欲”時,木蘭表達了什么心愿?請用自己的話概括。19.閱讀《游山西村》,完成問題。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這首記游詩的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歡悅喜慶的氣氛,一個“足”字,傳遞出農家待客的盛情;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出了由①到驚喜輕松的心情轉變,蘊含了②的哲理。(2)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與本詩“從今若許閑乘月”都寫到了月。請分別說說兩位詩人是如何借“月”表達情感的。20.閱讀《歲暮》,完成問題。歲暮①【唐】杜甫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注釋】①本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末,這一年正好安史之亂發生,唐朝開始走向沒落。當時杜甫客居閬洲(今四川閬中)。②請纓:用西漢終軍請纓的典故,借指將士自動請求出兵擊敵。甲:頷聯以“”和“”來借代戰爭,一個“犯”,一個“動”,寫出詩人聽到敵人入侵后內心的強烈沖擊。乙:結合全詩,首聯中“歲暮”應該是有多層的含義,你是如何理解的?丙:是的,我覺得。2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1)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全詩緊扣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B.“春風”點時,“洛城”點地,“滿洛城”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夸張。C.“折柳”指《折楊柳》,是漢代的樂府曲名,內容多敘報國之志。D.全詩用詞嚴謹,處處照應,如“誰”與“暗”照應,“折柳”與“故園情”照應。(2)本詩畫線句和王維《竹里館》中的“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都用到了以聲襯靜的手法,請簡要分析。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古詩詞賞析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試題(共21小題)1.閱讀古詩,完成問題。華子岡①唐裴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②。云光侵履跡③,山翠④拂人衣。①華子岡:一處風景優美的山崗。②晞:干。③履跡:人的足跡。④山翠:蒼翠欲滴的山色。(1)本詩仿佛一幅有聲有色的藝術畫。請你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的畫面。(2)結合詩句說說“山翠拂人衣”中的“拂”字有何表達效果?【考點】形象意境;詞句賞析.【答案】(1)示例:夕陽倚著遠山慢慢西沉,晚風過松林颯颯作響,詩人漫步還家,青草上的露水已揮發殆盡。(2)“拂”字運用擬人的修辭/移情于景;讓人感受到山色仿佛有了生命,不斷輕拂詩人衣襟,似乎對詩人著戀不舍,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對華子岡景色的喜愛與留戀。【分析】《華子岡》是唐代詩人裴迪創作的五言絕句。全詩描寫了華子岡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此地美景的流連之情。該詩于簡單勾勒中盡顯隱居山林的靜謐,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韻味豐富,情趣盎然。【解答】(1)本題考查描繪詩中展現的畫面。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出現在詩中的景物有落日,松風,草露,云光,山翠等。描述為:落日西下,松風吹拂,漫步在回家的山間小道上,路邊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揮發殆盡了。(2)本題考查詩歌煉字效果。“山翠拂人衣”運用擬人,將山林翠色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林翠色輕拂著詩人的衣襟,仿佛對詩人眷戀不舍,襯托出詩人對華子崗美麗景色的喜愛和深深留戀之情。答案:(1)示例:夕陽倚著遠山慢慢西沉,晚風過松林颯颯作響,詩人漫步還家,青草上的露水已揮發殆盡。(2)“拂”字運用擬人的修辭/移情于景;讓人感受到山色仿佛有了生命,不斷輕拂詩人衣襟,似乎對詩人著戀不舍,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對華子岡景色的喜愛與留戀。譯文:太陽落山后,松林中的風吹來,回家的草徑上,野草的露水已經干了。云霧和霞光掩映我走過的足跡,翠綠山林發出的草木香氣,拂著我的衣衫。【點評】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2.比較閱讀《竹里館》和《書事》,完成下列各題。竹里館唐?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書事唐?王維輕陰閣①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注釋:①閣:同“擱”,阻止,延滯,停下來。(1)下列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BA.從體裁上看,兩首詩都是五言絕句,從題材上看,兩首詩都是寫幽居之情趣。B.《竹里館》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一邊又發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詩人嘆惋惆悵的心境。C.《書事》中的“閣”字別有趣味,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淡淡兩句,把讀者帶到一片寧靜的小天地中,流露出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D.《書事》中青苔本是靜景,詩人化靜為動,表現出色彩奇妙的運動,寫出仿佛流動于整個空間的蒼苔翠色,讓人感受到深院的幽靜。(2)兩首詩歌表達的情感有何相同之處?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考點】詩.【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竹里館》當作于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后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常常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彈著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懷。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書事》詩人借寫幻覺,表現出色彩奇妙的運動。前兩句寫眼前景而傳心中情。末兩句變平淡為活潑,別開生面,引人入勝。通過蒼苔翠色,反襯出自己空寂的心境。詩人寫物象的色彩,不僅能寫出它的濃淡、深淺、明暗,寫出不同色彩的映襯、對照,還能寫出色彩的動靜,甚至將色彩擬人化,使它具有性靈。再以移情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從而巧妙地表達自己新奇獨特的感受,透露自己內心的感情奧秘。【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掌握。ACD.正確B.有誤,詩人獨自在竹林里獨坐、彈琴、長嘯。可以看出詩人高雅閑適、超凡脫俗的性情。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竹里館》“獨坐、彈琴、長嘯”等詞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表現出他淡泊的心態。《約客》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同時,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書事》前兩句,寫眼前景傳心中情。用一“閣”字,仿佛是輕陰迫使小雨停止,雖是白晝,詩人也懶得去開那院門。淡淡兩句,詩人好靜的個性和疏懶的情調在筆墨間自然流露。三、四句變平淡為活潑,深院景致別開生面,引人入勝。經小雨滋潤后的青苔,青翠鮮亮,使人感到周圍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層綠光。作者運用移情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詩中透露出對清幽生活的陶醉之情,創造了一個物我相生、既寧靜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意境。答案:(1)B(2)《竹里館》寫詩人在夜間的竹林中“獨坐、彈琴、長嘯”,表現出他淡泊的心態。《書事》作者運用移情和擬人手法,化無情之景為有情之物。詩中透露出對清幽生活的陶醉之情。譯文:竹里館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書事細雨初停,天尚微陰。盡管在白晝,還是懶得開院門。坐下來靜觀蒼苔,那可愛的綠色簡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來。【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3.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江晚景①【唐】張九齡江林多秀發②,云日復相鮮。征路那③逢此,春心益渺然④。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薄暮津⑤亭下,余花滿客船。【注釋】①此詩為作者路過此處時見到美景有感而發。②秀發:枝葉繁茂,花朵盛開。③那:同“哪”,怎,何。④渺然:廣闊遼遠的樣子。⑤津:渡口。(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A.與題目中“江”字直接照應的詞語有“江林”“津亭”和“客船”。B.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景象明麗的春江晚景圖,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C.頷聯作者筆鋒一轉,寫在繼續賞景的過程中,心情陡然變得迷茫、惆悵。D.全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余韻不盡,給讀者留下了美好的遐想。(2)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所展現的畫面。【考點】詩;詞句賞析;內容理解;寫景詠物.【答案】(1)C(2)示例:黃昏時分,水面泛著金光,客船停在渡口的驛亭邊,飄揚的花瓣隨風飛舞,紛紛灑落在客船中。【分析】《春江晚景》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此詩首聯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則直接抒發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頸聯述其中不可言傳之佳趣;尾聯復寫春江景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解答】(1)本題考查詩文鑒賞。ABD.正確;C.有誤吧,頷聯“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意思是:征行逢此佳景,驚喜之情頓生。自覺春思渺然,賞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傳。該聯運用直接抒情的手法,寫途中看到美麗的春景,不禁喜出望外;“心情陡然變得迷茫、惆悵”錯誤。故選:C。(2)本題考查詩文描繪的畫面。詩文畫面是對詩文內容深刻理解,應在理解詩文情感的基礎上,根據詩文描繪的意象意境用詩化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可多用形容詞來描繪。“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意思是:飄落的花瓣伴著晚霞灑落在渡口的客船上。畫面示例:日暮時分,客船在渡口的驛亭邊停靠,水面上映照著太陽的光輝,金光閃閃,花瓣隨風飄揚,都飄灑在客船之中。答案:(1)C(2)示例:黃昏時分,水面泛著金光,客船停在渡口的驛亭邊,飄揚的花瓣隨風飛舞,紛紛灑落在客船中。譯文:江畔林木茂盛,花兒盛開;天上云朵落日相輝映,景象明麗。征行逢此佳景,驚喜之情頓生。自覺春思渺然,賞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傳。日落西山,整個江面沐浴在夕陽的余暉中,水面泛著金光。飄落的花瓣伴著晚霞灑落在渡口的客船上,這樣一幅綺麗迷人的景象,怎不讓人贊嘆。【點評】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了解詩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創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歌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情感,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問題。戰城南①【唐】楊炯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幡旗如鳥翼,甲胄②似魚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寸心③明白日④,千里暗黃塵。【注釋】①樂府舊題,此詩是詩人早年在渴求功業的心態支配下所作的。②甲胄:鎧甲和頭盔。③寸心:即心中。④白日:喻指君主。(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B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全用對偶,慷慨激昂,剛健清新。B.詩歌以征戰者的口吻講述戍邊生活,表達了將士們對戰事的不滿,內心的低落與哀怨。C.首聯開門見山交代戰爭地點,“遼遠”二字,表現出塞北的廣闊無際。D.“千里暗黃塵”,借景抒情,既描繪大漠黃沙飛的自然景色,又用以渲染戰爭的激烈。(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的妙處。【考點】詞句賞析;內容理解.【答案】(1)B(2)運用了比喻,旌旗迎風獵獵,如飛鳥展翼;盔甲映日閃閃,似大魚曝鱗。表現唐軍將士與敵人頑強搏斗的精神和艱苦作戰的場面,表達詩人對戰士們英勇作戰的謳歌。【分析】《戰城南》是初唐詩人楊炯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首聯描繪寥廓的塞外戰爭背景,頷聯和頸聯用景物描寫、側面描寫的手法襯托戰斗的艱苦,尾聯寫主人公從內心流露出自豪、自信,充滿了勝利的希望。這首詩格調雄渾高昂,洋溢著愛國熱情,是剛健清新之作。【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ACD.正確。B.有誤,《戰城南》首聯描繪寥廓的塞外戰爭背景,頷聯和頸聯用景物描寫、側面描寫的手法襯托戰斗的艱苦,尾聯寫主人公從內心流露出自豪、自信,充滿了勝利的希望。這首詩格調雄渾高昂,洋溢著愛國熱情,是剛健清新之作。“表達了將士們對戰事的不滿,內心的低落與哀怨”理解有誤。故選:B。(2)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此句意思是旌旗飄舞如鳥的彩翼,甲胄映日似魚的銀鱗。此二句全用比喻,形象鮮明、生動,尤為精妙。這是以象征軍隊的“幡旗”“甲胄”,表現唐軍將士與敵人頑強搏斗的精神和艱苦作戰的場面。答案:(1)B(2)運用了比喻,旌旗迎風獵獵,如飛鳥展翼;盔甲映日閃閃,似大魚曝鱗。表現唐軍將士與敵人頑強搏斗的精神和艱苦作戰的場面,表達詩人對戰士們英勇作戰的謳歌。譯文:塞北的征途十分遙遠,城南的戰斗多么苦辛。旌旗飄舞如鳥的彩翼,甲胄映日似魚的銀鱗。冽冽寒水凍傷了駿馬,凜凜悲風愁殺了征人。方寸心里充滿了陽光,千里邊塞滾動著黃塵。【點評】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5.閱讀《游山西村》,按要求回答第問題。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CA.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被黜官退居山鄉所寫,詩中贊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動人情景。B.首聯寫農家招待客人。一個“足”字,體現了“豐年”的富足,也表達了農家款客的盛情。“莫笑”二字,則道出了詩人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C.頸聯寫鄉俗民事,對村民的服飾、行為和習俗的描寫,展現出村民勤勞儉樸的品質。詩句中的“春社”是一種慶祝活動,表達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D.全詩寫景、敘事、抒情有機結合,充滿生活氣息,語言自然質樸,意境清新。(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寫山西村優美的環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點,后成為充滿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請簡析其中所蘊含的哲理。【考點】詩.【答案】(1)C(2)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分析】這是一首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歌,首聯描寫豐收年景,農民熱情好客的淳厚品行。頷聯描繪山村風光,被后世用來形容已陷入絕境,忽又出現轉機。頸聯既寫出春社歡快,又表達民風的淳樸可愛。尾聯寫出詩人乘月閑游,夜訪村民。做題時要讀懂詩文,仔細體會詩中的佳句妙語,理解作者的情緒情感。【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賞析正誤的辨析。注意整體理解詩歌內容,結合寫作背景、寫作手法等綜合分析判斷。ABD.正確;C.有誤,古代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日,拜祭社神,祈求豐收。所以頸聯寫的是村民祭祀祈年,滿懷著豐收的期待,并不是“表達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與掌握。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條條的水,好像前方沒有道路。但卻過一座的山頭,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現了一座村莊,這句詩既寫景,又蘊含了哲理,當人生陷入某種困境時,如能鍥而不舍,繼續前進,往往會豁然開朗,發現一片新天地。據此可作答。答案:(1)C(2)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點評】詩歌鑒賞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詩的內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③必看注釋(可以借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⑤必看題干(題干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6.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問題。春雪唐?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1)“二月初驚見草芽”中的“驚”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2)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試簡要賞析。【考點】詞句賞析;主旨情感.【答案】(1)“驚”字寫出擺脫冬寒后新奇、驚訝、欣喜的感受。(2)后兩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白雪似乎耐不住這春天的姍姍來遲,竟紛紛揚揚,在庭前的樹木間灑下一片飛花;“卻嫌”“故穿”把春雪刻畫得美好而有靈性,更顯出作者的感慨、欣喜之情。【分析】這首詩構思新穎,聯想奇妙。首句寫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驚”字最宜玩味,它寫出了人們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萌芽而新奇、驚訝、欣喜的神情,十分傳神。詩句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三、四句表面是說有雪無花,實際是說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樹飛花作春色。這實際是詩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還沒有春色時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二月初驚見草芽”的意思是: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驚”字最宜玩味,它寫出了人們在焦急的期待中終于見到“春色”萌芽而新奇、驚訝、欣喜的神情,十分傳神。(2)本題考查重點詩句的賞析。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白雪本是無情之物,但這里卻賦予了它人的情感,這是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春雪刻畫得美好而有靈性,表達了對春雪飛花的欣喜之情,增加了詩的情趣。答案:(1)“驚”字寫出擺脫冬寒后新奇、驚訝、欣喜的感受。(2)后兩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白雪似乎耐不住這春天的姍姍來遲,竟紛紛揚揚,在庭前的樹木間灑下一片飛花;“卻嫌”“故穿”把春雪刻畫得美好而有靈性,更顯出作者的感慨、欣喜之情。譯文: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7.古詩閱讀。題揚州禪智寺杜牧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揚州禪智寺。當時,杜牧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得知消息,即攜眼醫石生赴揚州探視。唐制規定:“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離職。(1)這首詩用字很講究,請簡要分析“青苔滿階砌”中“滿”字的表達效果。(2)尾聯“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考點】詞句賞析;表達技巧.【答案】(1)“滿”字寫出臺階上青苔之密,間接寫出了來人稀少;渲染了環境的空寂凄清。(2)襯托(或“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對比”)。以樂襯哀,用歌舞喧鬧、市井繁華的揚州襯出禪智寺的靜寂,更突了詩人孤獨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分析】《題揚州禪智寺》是晚唐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是作者看望在揚州禪智寺修養的弟弟時所作。詩的前六句寫禪智寺環境清幽,后兩句緬想揚州城內的繁華,反襯出寺院的靜寂,也反映了詩人孤獨落寞的心情。【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滿”意思是長滿,寫出臺階上青苔之密。青苔如此密,是因為來人稀少,因此間接寫出了來人稀少,由此表現了環境的空寂凄清。(2)本題考查表現手法。結合全詩內容可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禪智寺在揚州的東北,靜坐寺中,秋風傳來遠處揚州的歌吹之聲,這兩句詩寫出了禪智寺的幽靜卻又把熱鬧的揚州拉出來作陪襯,詩人感慨系之:身處如此歌舞喧鬧、市井繁華的揚州,卻只能在靜寂的禪智寺中凄涼度日。據此可知這兩句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歌舞喧鬧、市井繁華的揚州反襯出禪智寺的靜寂,“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傷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寫景中暗含著詩人身世感受、凄涼情懷。更突出了詩人孤獨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答案:(1)“滿”字寫出臺階上青苔之密,間接寫出了來人稀少;渲染了環境的空寂凄清。(2)襯托(或“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對比”)。以樂襯哀,用歌舞喧鬧、市井繁華的揚州襯出禪智寺的靜寂,更突了詩人孤獨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譯文:雨過后一只蟬在聒噪,松桂飄蕭氣候已交秋。青苔長滿臺階,白鳥故意遲留。暮靄已生深樹,斜陽漸下小樓。誰知這條寂靜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華的揚州。【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8.古詩鑒賞。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1)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2)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楊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考點】詞句賞析.【答案】(1)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樣,又輕又白,漫天飛舞,隨風飄蕩。【分析】《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解答】(1)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百般紅紫斗芳菲”意思是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于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斗”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讓花草樹木帶有了人的情感,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2)本題考查詩句畫面的描繪。描繪詩歌的話,畫面要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能夠寫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語言生動流暢即可。答案:(1)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2)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樣,又輕又白,漫天飛舞,隨風飄蕩。譯文: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9.閱讀詩歌,完成問題。山行姚范百道飛泉噴雨珠,春風窈窕綠蘼蕪①。山田水滿秧針出,一路斜陽聽鷓鴣。【注釋】①蘼蕪:香草名。(1)請品析第二句中“綠”一字的表達效果。(2)結合全詩,分析“一路斜陽聽鷓鴣”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考點】詞句賞析;主旨情感.【答案】(1)“綠”字本為形容詞,在這里活用為動詞,寫出了靡蕪草在春風的吹拂下變綠的過程,烘托了詩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2)詩人沐浴著春風,輕快地行走在山間,踏著夕陽,聽著鳥鳴,看著周圍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風光,心中充滿了對自然的喜愛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分析】詩人沐浴著春風,輕快地行走在山間,踏著夕陽,聽著鳥鳴,心中充滿了對自然的喜愛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解答】(1)本題考查詩句賞析。“春風窈窕綠蘼蕪”意思是:一路上習習的春風撲面而來,春風吹綠了蘼蕪,吹綠了山野,滿山遍野草木蔥蘢、生機勃勃了。“綠”本是形容詞,綠色;在這里用作動詞,變綠。春風習習,萬物煥發生機,靡蕪草逐漸變綠,詩人寓情于景,表現了詩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2)本題考查作者情感。“一路斜陽聽鷓鴣”意思是:落日西沉,詩人披著一身斜陽,詩人仍然漫步在山路上,流連忘返;這時,從樹林里傳來一聲一聲鷓鴣的鳴叫聲。聯系“百道飛泉噴雨珠,春風窈窕綠蘼蕪。山田水滿秧針出(無數道清泉從山巖中噴涌而出,飛流直下,泉水撞擊巖石濺出無數的水花,好像是顆顆雨珠從半空飄落;一路上習習的春風撲面而來,春風吹綠了蘼蕪,吹綠了山野,滿山遍野草木蔥蘢、生機勃勃了;詩人看到由農民耕耘的一排排山田里,水已蓄得滿滿的,田里秧苗的尖尖已經露出水面,綠油油、嫩蔥蔥的十分可愛)”可知,本詩寫詩人在春日步伐輕快地行走在山間,看到清泉噴涌,小草生機勃勃,尖尖的秧苗露出水面,已而夕陽西下,詩人還陶醉在眼前的景致之中,聆聽鳥鳴聲,描繪了美好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風光,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答案:(1)“綠”字本為形容詞,在這里活用為動詞,寫出了靡蕪草在春風的吹拂下變綠的過程,烘托了詩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2)詩人沐浴著春風,輕快地行走在山間,踏著夕陽,聽著鳥鳴,看著周圍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風光,心中充滿了對自然的喜愛和對農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譯文:數不盡的泉水噴涌四濺,如晶瑩剔透的雨珠,多姿的春風又把蘼蕪變綠。山林田地水滿秧針出,一路上在斜陽下聽鷓鴣的叫聲。【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10.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問題。【甲】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乙】牧童詩(宋)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1)詩歌是反映生活的。古代的鄉村間,放牛娃隨處可見,詩詞里也就經常出現牧童這種形象,而且個性鮮明:甲詩中的是一個機靈可愛的牧童,乙詩中的是一個悠閑自得的牧童。(請在橫線上填寫一個四字短語)(2)古詩常借“聲音”傳遞情感。甲詩中“歌聲振林樾”和乙詩中“吹笛風斜隔隴聞”都運用了這種手法,請選擇其中一例,具體分析其表達效果。【考點】詩.【答案】(1)機靈可愛悠閑自得(2)[甲]詩“歌聲振林樾”一句寫出了牧童歌聲的歡快嘹亮,讓詩人聽得如癡如醉,為下文中歌聲戛然而止,牧童熟練地爬上牛背去逮知了這一情節的陡轉做鋪墊,表達了詩人對牧童機靈、可愛的贊美。[乙]詩“吹笛風斜隔隴聞”一句描寫牧童隨性地將短笛橫吹,笛聲隨風飄揚的情景,并與下文中那些天天想著到長安求取功名的人形成對比,更表現出鄉野中的牧童愜意自在,閑適自得,也流露出作者的羨慕與向往之意。【分析】《所見》這首詩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托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牧童詩》是一首饒有理趣,借題發揮的警世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即事論理,拉出逐利爭名、機關算盡的“長安名利客”與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場上爭名逐利的庸人,費盡心機,其實不如牧童自在快樂啊!在一貶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賞、不與俗流合污的心態,同時也在贊美牧童。【解答】(1)本題考查賞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所見》這首詩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著痕跡。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托了出來。《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描寫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畫。牧童騎著牛兒,從前村慢慢走過;吹著笛兒,笛聲在田間隨風飄悠。“騎牛”與“吹笛”,生動地描摹出牧童灑脫的形象、悠閑的心情。(2)本題考查賞析重點詩句。《所見》中第二句調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從而形成一個高潮。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閑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托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牧童詩》中“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描寫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畫。牧童騎著牛兒,從前村慢慢走過;吹著笛兒,笛聲在田間隨風飄悠。“騎牛”與“吹笛”,生動地描摹出牧童灑脫的形象、悠閑的心情:同時,詩人把牧童放在“村”與“岸”的背景上,使畫面境界外闊,顯得“野”味濃郁。答案:(1)機靈可愛悠閑自得(2)[甲]詩“歌聲振林樾”一句寫出了牧童歌聲的歡快嘹亮,讓詩人聽得如癡如醉,為下文中歌聲戛然而止,牧童熟練地爬上牛背去逮知了這一情節的陡轉做鋪墊,表達了詩人對牧童機靈、可愛的贊美。[乙]詩“吹笛風斜隔隴聞”一句描寫牧童隨性地將短笛橫吹,笛聲隨風飄揚的情景,并與下文中那些天天想著到長安求取功名的人形成對比,更表現出鄉野中的牧童愜意自在,閑適自得,也流露出作者的羨慕與向往之意。譯文:所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點評】如何鑒賞詩歌: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二要把握形象。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11.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問題。太原早秋李白歲落眾芳歌,時當大火①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②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注釋】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農歷六七月開始向下行,故稱“流火”。②故國:家鄉。(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BA.首聯中“眾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詩歌所描繪的季節。B.頷聯“早”“秋”二字巧妙點題,從視、聽角度寫出太原早秋的特點。C.頸聯兩句夢境與現實相互交織融合,詩歌由前兩聯的寫景轉入抒情。D.這是一首五言律詩,結構嚴整,格調高遠,可謂“健舉之至,行氣如虹”。(2)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賞析“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一句。【考點】表達技巧.【答案】(1)B(2)示例一: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思鄉之情比作綿綿不斷的汾河水,借其無時無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思鄉之情的濃烈、綿長。示例二:運用化虛為實的手法,詩人將抽象的思鄉之情化作綿綿不斷的汾河水,借其無時無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思鄉之情的濃烈、綿長。【分析】《太原早秋》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通過對早秋自然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詩人羈旅他鄉,時時刻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河親人,以及渴望歸鄉的急切心情。這首詩設喻新奇巧妙,結構嚴整,感情真摯,格調高遠。【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ACD.正確;B.有誤,頷聯無聽覺角度。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賞析能力。尾聯中“悠悠”本就是憂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尾聯這兩句是說,我思念歸家之情時時刻刻縈繞心頭,就如同汾河水一樣,沒有一天斷絕過啊。以水喻情,這是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這一意象所蘊含的意義之一。在這首詩里,詩人為了強調自己的“思歸”之情的深遠,也通過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為喻,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了自己日夜思歸的情懷。答案:(1)B(2)示例一: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思鄉之情比作綿綿不斷的汾河水,借其無時無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思鄉之情的濃烈、綿長。示例二:運用化虛為實的手法,詩人將抽象的思鄉之情化作綿綿不斷的汾河水,借其無時無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思鄉之情的濃烈、綿長。譯文:隨著歲月的流逝,美麗的花兒都凋謝了;在大火星向西移動的時候,一也就是炎暑消退的時候。這時塞外就已經升始下霜了,黃河以北已經呈出一派秋天的氣息。看到這邊城的月亮,我夢想回到安陸家中。我對于家鄉的思念,就像長長的汾水一樣沒有盡頭,沒有一天心里不充滿相思之愁。【點評】如何閱讀詩歌:1.首先看到詩后先看題目和作者,因為題目往往有作者的寫作意圖;2.然后再看注釋,看注釋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跡;3.最后看詩句翻譯,一般的詩歌可以通過注釋翻譯出來,通過翻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2.閱讀古詩,回答問題。春思①唐?賈至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②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注】①這首詩是作者被貶為岳州司馬時所作。②歷亂:花開極茂盛。(1)這首詩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表現了春天怎樣的特點?(2)賞析“春日偏能惹恨長”中“惹”字的妙處。【考點】詞句賞析.【答案】(1)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明媚可人。(2)示例一:“惹”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將春日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長,產生度日如年之感,表達了詩人與日俱增的愁緒以及無法排遣的苦悶。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詩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長,產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與日俱增的愁緒以及無法排遣的苦悶。【分析】這首詩題作《春思》,詩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藝術手法的運用上,詩人是以前兩句反襯后兩句,使所要表達的愁恨顯得加倍強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黃”,已經用嫩綠、鵝黃兩色把這幅春草叢生、柳絲飄拂的生機盎然的畫面點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歷亂李花香”,更用暗筆為這幅畫添上嫣紅、潔白兩色,并以寫氣圖貌之筆傳出了花枝披離、花氣氤氳的濃春景象,使畫面上的春光更加艷冶,春意更加喧鬧。詩人在這兩句里寫足了春景,其目的在從反面襯托出與這良辰美景形成強烈對照的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中景物描寫的能力。結合詩歌的內容,找出詩中描寫的景物,然后來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即可。尋找詩句中的景物相對簡單,從“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中找出描寫的景物有“草”“柳”“桃花”“李花”;“青青”“黃”“歷亂”“香”等詞從顏色、狀貌、氣味等角度,寫出了“春意鬧”的意味,由此可見詩句所體現了春天“春意盎然”的特點。(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煉字妙處的能力。對詩句中動詞的賞析,要從修辭手法、表現景物特點、表現詩人情感等角度來解答詩歌語言的妙處。“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的意思是:春風依然不能為我吹散煩惱憂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這春天一直滋長;從中可以看出因為春日把恨引,使詩人度日如年,產生了怨春的愁緒。根據詩文注釋可知,詩人怨春的根本原因是被貶的苦悶。“惹”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按照“××字運用……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的格式來分析即可。答案:(1)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明媚可人。(2)示例一:“惹”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將春日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長,產生度日如年之感,表達了詩人與日俱增的愁緒以及無法排遣的苦悶。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詩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長,產生度日如年之感。妙用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與日俱增的愁緒以及無法排遣的苦悶。【參考譯文】春天青草叢生,綠柳抽芽,桃花掛在枝頭叢叢點綴,李子花的香味飄得遠遠都是。(但是在這樣生機盎然的春天),春風依然不能為我吹散煩惱憂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這春天一直滋長。【點評】詩歌煉字技巧:1.體悟該字在句中的含義,看是否運用修辭手法。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思考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13.古詩閱讀。三衢①道中曾幾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②盡卻③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注釋】①三衢: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②泛:泛舟,乘船。③卻:再。(1)詩人此次行程看似平淡卻舒暢愉悅,“卻”字,“不減”和“添得”這幾個詞突出表現了詩人的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2)有人認為后兩句詩寫出了綠樹陰濃、環境幽靜的景物特征,而“黃鸝四五聲”破壞了環境的幽靜。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考點】詩;詞句賞析.【答案】(1)不減添得(2)不同意。這是以動襯靜的寫法,寫“黃鸝四五聲”都聽得很清楚,更加襯托了環境的幽靜。【分析】這是一首記游詩。第一句點明了時間,是在梅雨時節,卻天氣晴朗,詩人乘興而來,泛舟小溪,溪盡而登山,樹陰與來時同樣的濃密,還有幾只黃鸝在歡愉的明快,這怎么不叫詩人心生喜悅呢?【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理解。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此詩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故詩中“卻”“不減”和“添得”這幾個詞突出表現了詩人的這種輕松愉快的心情。(2)本題考查詩歌以動襯靜的寫法。以動襯靜,就是以動態的景物來反襯靜態的景象,烘托出一種更寧靜的環境的一種表現手法。“黃鸝四五聲就像“鳥鳴山更幽”的意境,襯托了環境的幽靜,更使詩人感到高興。這種反襯手法,通過動態的描寫,渲染寧靜之態,給讀者帶來了極大的愉悅和豐富的美感。答案:(1)不減添得(2)不同意。這是以動襯靜的寫法,寫“黃鸝四五聲”都聽得很清楚,更加襯托了環境的幽靜。參考譯文: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點評】如何閱讀詩歌:1.首先看到詩后先看題目和作者,因為題目往往有作者的寫作意圖;2.然后再看注釋,看注釋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跡;3.最后看詩句翻譯,一般的詩歌可以通過注釋翻譯出來,通過翻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夜雪唐?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注:作于詩人在謫居九江任職時。)(1)詩人的“知雪重”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的?這種寫法在藝術上稱之為什么?(2)請分析“時聞折竹聲”一句包含的意蘊。【考點】詞.【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這首詩新穎別致,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詩人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全用側面烘托,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這首詩樸實自然,詩境平易,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的把握,明確寫作的角度及內容,寫作角度從感覺、視覺、聽覺等方面考慮。從其他方面寫雪大,是側面描寫的藝術方法。(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分析鑒賞能力。“時聞折竹聲”一句,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折竹聲”于“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凄苦。由于詩人是懷著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答案:(1)詩人從感覺“衾枕冷”、視覺“窗戶明”、聽覺“折竹聲”三方面來表現雪重(大)這是側面描寫的藝術方法(2)①表現了雪壓斷了竹竿,極言雪之大之重;②以聲稱靜,烘托出雪夜之靜;③表達了詩人徹夜未眠,也暗露出詩人被貶獨居的凄寒、孤苦之情。譯文: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與掌握,學生要明確,作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景物,聯系創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5.古詩詞賞析楊柳枝詞①白居易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②?[注釋]①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絕。②阿(ā)誰:誰,何人。(1)請根據詩歌的前兩句概括柳枝的特點。(2)請體會詩歌三、四兩句中所包含的詩人的情感。【考點】詩.【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這首詠物詩,抒發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于朋黨斗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此詩將詠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著一絲痕跡。全詩明白曉暢,有如民歌,加以描寫生動傳神,當時就“遍流京都”。后來蘇軾寫《洞仙歌》詞詠柳,有“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之句,隱括此詩,讀來仍然令人有無限低回之感,足見其藝術力量感人至深了。【解答】(1)本題考查詩句內容的理解與寫作對象特點的概括。“一樹春風千萬枝”意思是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本句極寫柳樹枝條之盛、舞姿之美;“嫩于金色軟于絲”意思為綻出嫩芽一片嫩黃比絲柔軟,可知嫩芽是嫩黃顏色,枝條柔軟的。(3)本題考查詩句的思想感情。“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意思是:永豐坊西角的荒園里,整日都沒有人,這柳枝屬于誰。抒發了詩人對永豐柳美姿無人賞識的痛惜,作者借此表現出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被埋沒的感慨之情。答案:(1)繁茂、顏色嫩黃、柔軟(2)抒發了詩人對永豐柳無人欣賞的痛惜和對人才無人賞識而被埋沒的感慨。譯文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綻出嫩芽一片嫩黃比絲柔軟。永豐坊西角的荒園里,整日都沒有人,這柳枝屬于誰?【點評】本題考查古詩的賞析,注意通讀全詩,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結合詩句體會詩歌的表現手法。16.春行即興唐代?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嘆花唐代?杜牧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1)下列對于詩歌畫面的描述,與兩首詩內容都不符的一項是CA.鳥兒空鳴B.葉茂果累C.紅花爭艷D.野草叢生(2)兩首詩都寫到了春天之景,但詩人抒發的情感不盡相同,請任選一首詩結合內容簡要分析。【考點】寫景詠物;詩;內容理解;主旨情感.【答案】(1)C(2)例:《春行即興》詩人采用借景抒情(以樂寫哀)以綠草、芳樹、山泉、鳥語等宜人之景,反襯出詩人感傷、哀愁、凄涼的心境,充分顯示出他對時代的深沉嘆惋之情。例:《嘆花》全詩圍繞“嘆”字著筆,詩人借尋春遲到,芳華已逝,花開花落、子滿枝頭,含蓄委婉地抒發機緣已誤,時不再來的惆悵、惋惜之情。【分析】《悵詩》是晚唐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借尋春遲到,芳華已逝,花開花落、子滿枝頭,比喻少女青春已過,含蓄委婉地抒發機緣已誤、時不再來的悵恨之情。這首詩通篇采用比擬手法,以尋春比喻尋訪所愛之人,以花比喻女子,以綠葉成蔭、子滿枝頭比喻女子結婚生子,既形象生動,又不露痕跡,含蓄自然,耐人尋味。【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畫面。A.“春山一路鳥空啼”意思是:山路漫長春光無限,空蕩靜寂只聞鳥鳴;描繪了“鳥兒空鳴”的畫面;B.“綠葉成陰子滿枝”意思是:此時枝葉成蔭,在那繁茂的綠葉叢中,早已掛滿了青澀的果實;描繪了“葉茂果累”的畫面;C.與兩首詩內容都不符;D.“宜陽城下草萋萋”意思是:宜陽城外,長滿了繁盛的野草,連綿不絕。描繪了“野草叢生”的畫面;故選:C。(2)本題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春行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中的“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春天的宜陽城下之所以草木茂盛,是因為安史之亂,人們死走逃亡,城市環境無人打理,城中一片荒涼,“草萋萋”寫出安史之亂后城內的荒涼破敗之景。“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意為:春山之中,樹木繁茂芬芳,然空無一人,花兒自開自落,一路上鳥兒空自鳴啼。“芳樹無人花自落”,這里強調“無人”二字,便道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說明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只能任其自開自落了。“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山一路,不僅使人想象到山花爛漫,鳥語宛轉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卻成了以樂寫哀,以鬧襯寂,充分顯示了山路的荒寞:這里不僅再也見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連耕農、樵夫、村姑都不見了。“自落”和“空啼”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面對祖國山河橫遭戰火后荒涼空寂的無限寂寞愁苦之感。這首詩句句寫景,句句含情,詩中寫的是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這些景色都是為了襯托詩人涼的心境服務的,以樂景來寫哀情,抒發了一種傷感之情,因此是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戰亂后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對時代的深沉嘆惋。《嘆花》全詩圍繞“嘆”字著筆。前兩句是自嘆自解,抒寫自己尋春賞花去遲了,以至于春盡花謝,錯失了美好的時機。首句的“春”猶下句的“芳”,指花。而開頭一個“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詩人那種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了。第二句寫自解,表示對春暮花謝不用惆悵,也不必怨嗟。詩人明明在惆悵怨嗟,卻偏說“不須惆悵”,明明是痛惜懊喪已極,卻偏要自寬自慰,越發顯出詩人惆悵失意之深,同時也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懊惱至極的情緒。后兩句寫自然界的風風雨雨使鮮花凋零,紅芳褪盡,綠葉成陰,結子滿枝,果實累累,春天已經過去了。似乎只是純客觀地寫花樹的自然變化,其實蘊含著詩人深深惋惜的感情。答案:(1)C(2)例:《春行即興》詩人采用借景抒情(以樂寫哀)以綠草、芳樹、山泉、鳥語等宜人之景,反襯出詩人感傷、哀愁、凄涼的心境,充分顯示出他對時代的深沉嘆惋之情。例:《嘆花》全詩圍繞“嘆”字著筆,詩人借尋春遲到,芳華已逝,花開花落、子滿枝頭,含蓄委婉地抒發機緣已誤,時不再來的惆悵、惋惜之情。譯文:自己尋訪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盡花謝,不必埋怨花開得太早。自然界的風雨變遷使得鮮花凋謝,春天已然過去,綠葉繁茂,果實累累,已經快到收獲的季節了。【點評】解答這類題型,第一步,讀懂詩歌內容,把握詩歌主旨;第二步,比較分析各選項,逐一排查。17.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游溪韋應物①野水煙鶴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釣綠蒲中。落花飄旅衣,歸流澹②清風。緣源③不可極,遠樹但青蔥。【注】①韋應物:唐代詩人,著名山水田園詩人。②澹:水波蕩漾。③源:水流始出的地方。(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本詩清新淡雅,以“游”統攝全篇,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劃舟游溪的所見之景。B.頷聯“綠蒲垂釣”,趣味盎然,突出了詩人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閑適之情。C.頸聯一“飄”一“澹”用詞精妙,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了落花與流水的靜態美。D.尾聯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意味深遠,富有哲理,表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境界。(2)請從景中寓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首聯。【考點】詩;詞句賞析;內容理解.【答案】(1)C(2)首聯描繪了如下圖景:野外煙水迷蒙,水天一色,白鶴聲聲鳴叫,清幽婉轉;天空云散雨停,空曠遼遠。在這樣一個美好幽靜的時刻泛舟游溪,可見詩人內心的閑適愉悅。【分析】本詩清新淡雅,以“游”統攝全篇,用生動的語言描寫劃舟游溪的所見之景。首聯頷聯“綠蒲垂釣”,趣味盎然,突出了詩人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閑適之情。頸聯一“飄”一“澹”用詞精妙,從視覺的角度寫出了落花與流水的動態美。尾聯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意味深遠,富有哲理,表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境界。【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ABD.正確;C.有誤,應為“動態美”。故選:C。(2)本題考查對重點詩句的賞析。首聯詩句的意思:郊野的溪水漲滿,村煙中,白鶴多,鶴唳傳的很遠很遠。方才還陰云密布,春雨瀟瀟,現在雨住云退,萬里楚天舒。由“煙”“楚天”,再結合下文“玩舟”“垂釣”等詞語可知,首聯描繪了一副迷蒙遼闊、淡泊閑適的畫面。答案:(1)C(2)首聯描繪了如下圖景:野外煙水迷蒙,水天一色,白鶴聲聲鳴叫,清幽婉轉;天空云散雨停,空曠遼遠。在這樣一個美好幽靜的時刻泛舟游溪,可見詩人內心的閑適愉悅。參考譯文:野外煙水迷蒙,水天一色,白鶴聲聲鳴叫,清幽婉轉。天空云散雨停,空曠遼遠。我駕舟觀賞著清麗的景色,坐在綠蒲草叢中垂釣,不知不覺時日已晚,落花如雪飄舞,點綴著旅行者的衣袂,而他們如此輕松地回歸自然,宛如澹靜的清風。溪水的源頭無法探究,遠方的樹木依然蒼翠蔥籠,展現著無盡的生機。【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18.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各小題。木蘭詩(節選)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1)對上述節選部分有關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用夸張手法描寫木蘭奔赴戰場的颯爽英姿。B.“雄兔腳撲朔,雌兔腳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贊頌木蘭謹慎、聰明、勇敢、能力不遜于男子的議論句。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采用互文的手法,概述了戰斗的激烈,戰斗歲月的漫長。D.“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中的數字“十二”與“百千”都是確數,表示木蘭戰功卓越。(2)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是什么?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3)“可汗問所欲”時,木蘭表達了什么心愿?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考點】詩;詞句賞析;內容理解.【答案】(1)D(2)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3)“可汗問所欲”表達了木蘭不想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的心愿,反映了木蘭不愛慕權勢富貴,鄙薄官祿的品質,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想到先回家看望家人。【分析】《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選文是第四小節,寫的是木蘭十年來的征戰生活。【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BC.正確;D.有誤,“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中的數字“十二”與“百千”都是約數,極言很多,表示木蘭戰功卓越。不是“確數”。故選:D。(2)本題考查信息梳理與概括提煉能力。從“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可知,木蘭替父從軍的原因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3)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從“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可知,表達了木蘭不想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的心愿。“木蘭不用尚書郎”反映了木蘭不愛慕權勢富貴,鄙薄官祿的品質;“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了她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想到先回家看望家人,因而可看出她熱愛家鄉,思念親人的精神品質。答案:(1)D(2)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3)“可汗問所欲”表達了木蘭不想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的心愿,反映了木蘭不愛慕權勢富貴,鄙薄官祿的品質,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想到先回家看望家人。譯文:【甲】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飛一樣跨過一道道的關隘,越過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得勝歸來。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余。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點評】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19.閱讀《游山西村》,完成問題。游山西村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1)這首記游詩的首聯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歡悅喜慶的氣氛,一個“足”字,傳遞出農家待客的盛情;頷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出了由①困境到驚喜輕松的心情轉變,蘊含了②即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豁然開朗的轉變,會有新的出路,進入新的天地,人生就能絕處逢生的哲理。(2)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與本詩“從今若許閑乘月”都寫到了月。請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一年級語文下冊 識字(二)5 動物兒歌第1課時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喜迎元旦安全教育
- 建筑施工事故調查報告案例
- 氣切病人的護理
- 個人之間的借款合同樣本
- 新能源發電設備供應及安裝合同
- 裝載機操作員勞動合同
- 貨物供應合同模板
- 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考核試卷
- 2024年04月貴州德江縣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及急需緊缺人才127人(醫療104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腹腔鏡下保留脾臟胰體尾切除術
- Q∕GDW 12070-2020 配電網工程標準化設計圖元規范
- 《孤獨癥認知訓練》PPT課件
- 汽車半懸掛系統建模與分析(現代控制理論大作業)
- 高分子化學6離子聚合陽離子
- 畢業設計論文土木工程專業五層單身宿舍樓框架結構設計
- 石膏板項目可行性分析與經濟測算(范文參考)
- 晉江文件歸檔目錄
- 數獨題庫(初級、高級、專家級、骨灰級、附贈數獨題紙)
- 北京房地產測繪細則
- 暖通監理實施細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