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科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總則(一)目的為加強骨科患者的安全管理,提高醫療護理質量,預防和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制度。(二)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醫院骨科全體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三)基本原則1.以患者為中心,把保障患者安全放在首位。2.全員參與,共同維護患者安全。3.預防為主,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4.持續改進,不斷完善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二、患者身份識別制度(一)身份識別方法1.醫護人員在為患者進行各項診療護理操作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如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病歷號等。2.采用手腕帶作為識別患者身份的標識,在患者入院時及時為其佩戴手腕帶,并準確填寫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病歷號等信息。手腕帶應佩戴在患者手腕明顯部位,松緊適宜,確保字跡清晰、完整。3.在進行手術、輸血、特殊檢查及治療等關鍵環節,醫護人員再次核對患者身份,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操作。(二)身份識別流程1.入院時護士在辦理入院手續時,與患者或家屬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等信息,準確無誤后為患者佩戴手腕帶。將手腕帶信息與患者病歷信息進行核對,確保一致。2.轉科時轉出科室護士填寫轉科交接單,注明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病歷號、診斷、轉科原因等信息,并與轉入科室護士進行交接。轉入科室護士接收患者時,再次核對患者身份,確認手腕帶信息與交接單一致后,將患者安置到相應床位。3.手術時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在手術前共同核對患者身份,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病歷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等信息。在患者身體上做好手術標識,如手術部位的皮膚標記等,再次核對無誤后開始手術。4.輸血時輸血科工作人員與病房護士共同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病歷號、血型、輸血申請單等信息。輸血過程中,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反應,確保輸血安全。輸血完畢后,再次核對輸血記錄與患者身份。(三)身份識別標識管理1.手腕帶應保持清潔、干燥,如有損壞或字跡模糊應及時更換。2.醫護人員在進行各項操作時,不得隨意摘除患者手腕帶。如因特殊情況需要暫時摘除,操作完畢后應及時重新佩戴。3.患者出院時,由護士取下手腕帶并妥善保管,作為病歷資料的一部分存檔。三、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與預防制度(一)風險評估1.對所有骨科患者入院時均應進行跌倒墜床風險評估,采用合適的評估工具,如Morse跌倒評估量表等。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意識狀態、肢體活動能力、平衡能力、認知功能、藥物使用情況等。2.對于存在跌倒墜床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意識不清患者、肢體骨折活動受限患者、使用鎮靜催眠藥物患者等,應增加評估頻次,至少每周評估一次。3.護士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患者進行分級管理,將患者分為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三個等級。低風險患者每周評估一次,中風險患者每天評估一次,高風險患者每班評估一次。(二)預防措施1.環境管理保持病房地面清潔、干燥,無障礙物,通道暢通。衛生間設置防滑墊、扶手等設施。病房內光線充足,避免夜間燈光過暗或過亮。調整病床高度,使患者上下床方便。2.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跌倒墜床的危害及預防措施,提高其防范意識。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輔助器具,如拐杖、輪椅等。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協助其在床上進行翻身、坐起等活動,避免用力過猛。3.護理措施對于高風險患者,應在其床旁懸掛警示標識,提醒醫護人員及家屬注意防范。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并處理患者的不安全因素。根據患者情況,必要時安排專人陪護。妥善固定患者肢體,防止骨折部位移位。對于煩躁不安的患者,可適當使用約束帶,但應注意觀察約束部位的血液循環,避免造成損傷。(三)跌倒墜床應急預案1.一旦發生患者跌倒墜床事件,立即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2.對患者的受傷情況進行評估,包括生命體征、意識狀態、受傷部位等。如患者出現骨折、出血等情況,應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3.及時報告科室主任、護士長,并填寫跌倒墜床報告表,分析事件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4.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安撫工作,告知其處理進展及預后情況,避免引發糾紛。四、患者壓瘡風險評估與預防制度(一)風險評估1.對骨科患者入院時進行壓瘡風險評估,采用Braden壓瘡評估量表等。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感覺、潮濕、活動能力、移動能力、營養狀況、摩擦力和剪切力等。2.對于存在壓瘡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長期臥床患者、骨折牽引患者、肥胖患者、營養不良患者等,應增加評估頻次,至少每周評估一次。3.護士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對患者進行分級管理,將患者分為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三個等級。低風險患者每周評估一次,中風險患者每天評估一次,高風險患者每班評估一次。(二)預防措施1.皮膚護理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時一次,避免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對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時清理排泄物,更換床單、衣物,保持皮膚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劑清洗皮膚,可使用溫和的皮膚護理產品。2.體位管理合理調整患者體位,避免身體局部受壓過久。如采用氣墊床、減壓床墊等輔助設備,減輕壓力。在進行翻身、搬運患者時,動作應輕柔,避免拖、拉、拽等動作,防止損傷皮膚。3.營養支持評估患者營養狀況,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合理的營養計劃。鼓勵患者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給予營養補充劑。4.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壓瘡的預防知識,提高其自我護理意識。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協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膚清潔等方法。(三)壓瘡處理措施1.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壓瘡,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2.根據壓瘡分期,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清潔創面、換藥、使用促進創面愈合的藥物等。3.加強對壓瘡患者的護理,密切觀察創面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4.分析壓瘡發生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壓瘡進一步發展。五、患者疼痛管理制度(一)疼痛評估1.醫護人員應主動詢問患者疼痛情況,對骨科患者進行常規疼痛評估。評估采用數字評分法(NRS)、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等,評估內容包括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質、持續時間、影響因素等。2.對于疼痛患者,應在入院時、手術后、病情變化時等及時進行評估,動態觀察疼痛情況。3.護士根據疼痛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并記錄評估及處理情況。(二)疼痛管理措施1.藥物治療根據患者疼痛程度,遵醫囑給予適當的止痛藥物。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對于長期使用止痛藥物的患者,應注意藥物成癮性及耐受性問題,合理使用藥物。2.非藥物治療采用物理治療方法,如熱敷、冷敷、按摩、理療等,緩解患者疼痛。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等,減輕疼痛帶來的焦慮和緊張情緒。3.心理支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疼痛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解釋疼痛的原因及治療方法,增強其對疼痛治療的信心。(三)疼痛護理記錄1.護士應詳細記錄患者的疼痛評估結果,包括疼痛評分、疼痛部位、性質、持續時間等。2.記錄采取的疼痛管理措施及效果,如藥物名稱、劑量、用藥時間,物理治療方法及治療反應等。3.對患者疼痛情況的變化進行動態記錄,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六、患者手術安全核查制度(一)核查流程1.麻醉實施前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三方共同核對患者身份(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病歷號)、手術方式、手術部位,并確認患者已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手術室護士根據手術部位標識,再次核對手術部位。2.手術開始前三方再次核對患者身份、手術方式、手術部位,確認無誤后,手術醫生、麻醉醫生分別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上簽字。手術室護士執行最后核對程序,確認無誤后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上簽字。3.患者離開手術室前三方共同核對患者身份、實際手術方式、術中用藥、輸血、手術用物清點等情況。確認無誤后,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在《手術安全核查表》上簽字。(二)核查內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病歷號等。2.手術信息: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手術方式等。3.麻醉信息:麻醉方式、麻醉用藥等。4.術中情況:術中用藥、輸血、手術用物清點等。(三)核查記錄1.《手術安全核查表》應作為病歷資料的一部分妥善保存,保存期限為患者出院后至少3年。2.核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應詳細記錄在《手術安全核查表》備注欄內。七、患者輸血安全管理制度(一)輸血申請與評估1.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填寫輸血申請單,注明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病歷號、診斷、輸血指征、預計輸血量等信息。2.輸血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患者的病情、血常規檢查結果、血型鑒定、抗體篩查等,以確定輸血的必要性和安全性。3.對于有輸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應進行不規則抗體篩查,以避免發生溶血性輸血反應。(二)輸血流程1.輸血申請單由醫生填寫后,經上級醫生審核簽字,送輸血科。2.輸血科工作人員對輸血申請單進行審核,核對患者信息、輸血指征等,同時進行血型鑒定、交叉配血試驗等。3.輸血科將配血合格的血液制品發放到病房,護士與輸血科工作人員共同核對血液制品的種類、數量、血型、有效期等信息,并在輸血記錄單上簽字。4.護士在輸血前再次核對患者信息及血液制品信息,確認無誤后開始輸血。輸血過程中,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密切觀察患者反應,記錄輸血時間、輸血速度、患者生命體征等信息。5.輸血完畢后,護士再次核對輸血記錄與患者信息,將輸血袋送回輸血科保存至少24小時,以備核查。(三)輸血不良反應監測與處理1.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輸血過程中的反應,如發熱、寒戰、皮疹、呼吸困難等。一旦發現輸血不良反應,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血器,用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2.及時報告醫生及輸血科,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抗過敏治療、抗休克治療等。3.輸血科對輸血不良反應進行調查、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八、患者用藥安全管理制度(一)用藥醫囑審核1.醫生開具的用藥醫囑應規范、準確,注明藥物名稱、劑量、用法、用藥時間等信息。2.護士在執行醫囑前,應對用藥醫囑進行審核,重點審核藥物的劑量、用法、配伍禁忌、不良反應等。如發現醫囑有誤,應及時與醫生溝通,核實無誤后方可執行。3.對于特殊藥物,如高濃度電解質、化療藥物、麻醉藥品等,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審核和管理。(二)用藥執行1.護士嚴格按照醫囑準確用藥,做到三查七對,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用法、時間。2.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如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相應措施。3.多種藥物聯合使用時,應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三)藥品管理1.病房內藥品應分類存放,定位放置,標識清晰。高危藥品應單獨存放,并有明顯警示標識。2.藥品應定期檢查,確保藥品質量。對于近效期藥品,應及時提醒醫生使用或進行更換。3.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實行專人專柜保管,雙人雙鎖,專用賬冊,嚴格登記和交接班制度。(四)用藥教育1.醫護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用藥知識,包括藥物名稱、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2.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如服藥時間、服藥方法等。告知患者如有疑問及時咨詢醫護人員。九、醫療廢物管理制度(一)分類收集1.骨科病房產生的醫療廢物應分類收集,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五類。2.感染性廢物應使用有警示標識的黃色垃圾袋收集,如用過的棉球、紗布、引流管、注射器等;病理性廢物應使用有警示標識的黃色利器盒收集,如手術切除的組織、病理切片等;損傷性廢物應使用有警示標識的利器盒收集,如針頭、刀片等;藥物性廢物應使用有警示標識的專用容器收集,如過期、變質的藥品等;化學性廢物應根據其性質分別收集,如廢棄的化學試劑等。3.醫療廢物不得與生活垃圾混放,嚴禁將醫療廢物隨意丟棄。(二)登記與交接1.科室指定專人負責醫療廢物的登記工作,詳細記錄醫療廢物的種類、數量、來源、去向等信息。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2.醫療廢物達到規定數量后,由科室與醫院醫療廢物管理部門進行交接。交接雙方應在醫療廢物交接登記本上簽字確認。3.醫療廢物管理部門負責將醫療廢物運送到指定的處理地點,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三)職業防護1.醫護人員在處理醫療廢物時,應做好個人防護,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2.如不慎被醫療廢物刺傷或接觸到感染性物質,應立即進行傷口處理,并報告科室負責人和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根據情況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十、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一)病房環境管理1.保持病房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伙公司協議合同
- 發快遞合同協議書范本
- 挖機轉讓協議合同書
- 合資合同終止協議
- 土地轉賣合同補充協議
- 下載各種合同協議
- 租用羽毛球館協議合同
- 運動員參賽合同協議范本
- 中國合同變更協議的特點
- 租用服務器協議合同書
- 外研版小學英語單詞表(一起)一至六年級1643
- 渡槽節制網加密測量報告
- 【中考數學幾何最值模型】第6講 阿氏圓問題 課件
- 鐵路集裝箱平車(F-TR鎖)裝卸作業標準
- 國家開放大學《漢語通論》形考任務1-4+終結性考核參考答案
- GB/T 16866-2006銅及銅合金無縫管材外形尺寸及允許偏差
- DB44-T 2198-2019城鄉社區協商工作規范-(高清現行)
- 血液科疾病診療規范診療指南診療常規2022版
- PDCA降低I類切口感染發生率
- 幼兒園《開關門要小心》
- 基于PLC的自動配料系統畢業設計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