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6頁(共16頁)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隋唐五代十國時期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5?大東區模擬)如表兩首詩反映了唐朝詩人杜甫生活年代的社會狀況。當時的統治者是()憶昔(節選)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無家別(節選)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A.唐高祖李淵 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武則天 D.唐玄宗李隆基2.(2025?南開區校級一模)“開元盛世展宏圖,國力鼎盛天下足。貪圖享樂荒朝政,安史之亂生禍端。”這句話是對歷史上一位著名帝王一生經歷的概述。下列事件發生在這位帝王統治時期的是()A.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B.玄奘西行,促進中印之間文化交流 C.文成公主入藏和親 D.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迎娶金城公主3.(2025?皇姑區模擬)如框內容可以反映出()著名的“治世”中外文化交流隋文帝:開皇之治玄奘西行唐太宗:貞觀之治遣唐使唐玄宗:開元盛世鑒真東渡A.隋唐時期的民族交往與繁榮 B.唐朝與歐洲和非洲等都有交往 C.隋唐時期多彩的文學與藝術 D.隋唐時期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4.(2025?皇姑區模擬)在中國古代,通過考試為平民階級提供參政議政機會,相對“公平、公正、公開”,“機會均等”,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可能成真的選官制度是()A.世卿世祿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度5.(2025?新樂市模擬)唐朝時期,往來于絲綢之路的人們不再僅僅是商人和士兵,還有為追尋信仰和進行文化交流的使者、學者、僧侶等人員。每年都有大批外國客人前往長安,當時有3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唐朝友好交往。這反映了()A.儒家文化具有極強包容性 B.中華文化具有吸引力 C.中國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D.中華文明創新性增強6.(2025?新賓縣二模)給如表所示內容歸納主題,最合適的是()◆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第3課盛唐氣象◆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的衰亡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7.(2025?沛縣模擬)誠如陳寅恪所言:“李氏據帝位,主其軸心,其他諸族入則為相,出則為將。”唐朝的著名將領中,有很多都是番將,如史大奈,本西突特勒人;阿史那社爾,突厥處羅可汗之次子;執失思力,突厥酋長。他們皆受唐太宗重用,戰功卓著。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少數民族能征善戰 C.唐朝國力強盛 D.唐朝尚武風氣盛行8.(2025?重慶模擬)西晉以后人才選拔逐漸以家世出身、門第高下作為唯一標準,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隋朝時規定士人可以自由報考,經過分科考試,根據成績選拔人才、授予官職。這表明科舉制()A.推動人才選拔合理化 B.促進了民間教育發展 C.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 D.禁錮了學術思想發展9.(2025?碑林區二模)某歷史講座宣傳海報上的關鍵詞有“曲轅犁”“筒車”“秧馬”“《農政全書》”。該講座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古代農業科技的發展 B.明清文化的繁榮 C.中國古代的對外交流 D.經濟重心的南移10.(2025?吳中區模擬)貞觀二十年,唐太宗下達《修晉書詔》認為:“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詔書肯定了新撰“五代史”的成就。其中提到“不預于中興”“莫通于創業”。這體現他在位時注重()A.虛懷納諫 B.任人唯賢 C.以民為本 D.勤于政事11.(2025?織金縣模擬)唐朝時,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大食派使臣與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新羅派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上述現象反映了()A.政治制度創新 B.經濟迅速發展 C.文學藝術繁榮 D.中外友好往來12.(2025?吳中區模擬)隋唐時期,“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由此可見,科舉制()A.加強了君主專制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促進了教育發展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13.(2025?蘇州一模)在許多詩人筆下,長安是一座魂牽夢的城。杜甫說:“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李白說:“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夢回大唐,可能在長安城出現的是()A.開元通寶 B.占城稻 C.瓦子 D.活字印刷術14.(2025?璧山區校級一模)《隋書?裴矩傳》載:“帝令都下大戲。征四方奇技異藝,陳于端門街,衣錦綺,珥金翠者,以十數萬。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這反映出隋朝()A.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 B.重農抑商有所松動 C.悠閑雅致的市井生活 D.民族關系和諧穩定15.(2025?永壽縣一模)我國古代對外交往頻繁。下列歷史人物與其對外交往的史實相符的是()A.甘英——七下西洋 B.鑒真——東渡日本 C.玄奘——出使大秦 D.鄭和——西行天竺16.(2025?南海區一模)717年,唐玄宗任命學士馬懷素為修書使,組織了一批文士進行圖書的搜集編修工作,后來還在長安、洛陽兩京創設書院管理圖書。這些措施()A.顯示社會風氣開放 B.推動文教事業發展 C.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D.體現重文輕武政策17.(2025?河池一模)如表為某一時期的重要舉措,據此可知,這一歷史時期是()措施方面措施內容中央機構改革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選官制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官吏考核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經濟減輕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18.(2025?西安一模)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對下列詩詞反映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①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杜甫《憶昔》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韜鈐深處》A.①描繪的是秦孝公統一六國 B.②描繪了唐朝“開元盛世”的景象 C.③為文天祥創作于抗遼戰爭期間 D.④抒發了作者抗擊葡萄牙殖民者的決心19.(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唐太宗李世民被后世譽為“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對唐朝乃至中國歷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下關于唐太宗的說法正確的是()A.開創了科舉制度,為寒門子弟提供了晉升通道 B.采取一系列漢化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 C.任用姚崇、宋璟等賢臣,形成了“貞觀之治” D.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稱為“天可汗”20.(2025?常熟市模擬)下面內容反映的主題是()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盛唐氣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亂與唐朝的衰亡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民族關系發展與社會變化21.(2025?鄲城縣一模)中國地勢北高南低,為使運河水能由南向北流淌,方便鹽船、漕船運輸,同時又要控制水流緩急、考慮汛期水位,古人探索出截直使曲、筑堰擋水、復閘提升等辦法。材料旨在強調運河的開通()A.維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 B.加強了南北經濟的聯系 C.實現了南糧北運的壯舉 D.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2025年中考歷史三輪復習之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1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DADDBCAAAAD題號12131415161718192021答案DAABBCBDCD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5?大東區模擬)如表兩首詩反映了唐朝詩人杜甫生活年代的社會狀況。當時的統治者是()憶昔(節選)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無家別(節選)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A.唐高祖李淵 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武則天 D.唐玄宗李隆基【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的年號,《憶昔》的詩句描繪了開元年間經濟繁榮、社會富庶的景象,史稱“開元盛世”。“天寶”是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后期的年號,《無家別》詩句描述了天寶之后,戰亂使得家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的狀況,這里的戰亂指的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也是發生在唐玄宗統治后期,因此兩首詩反映的統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D項正確;高祖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與詩中所描述的“開元”“天寶”時期無關,排除A項;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出現的是“貞觀之治”,并非詩中的“開元”“天寶”時期,排除B項;女皇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但也不是“開元”“天寶”時期,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要求具備閱讀、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識的遷移、運用的能力。2.(2025?南開區校級一模)“開元盛世展宏圖,國力鼎盛天下足。貪圖享樂荒朝政,安史之亂生禍端。”這句話是對歷史上一位著名帝王一生經歷的概述。下列事件發生在這位帝王統治時期的是()A.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B.玄奘西行,促進中印之間文化交流 C.文成公主入藏和親 D.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分析】本題考查鑒真東渡,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開元盛世展宏圖,國力鼎盛天下足。貪圖享樂荒朝政,安史之亂生禍端。’這句話是對歷史上一位著名帝王一生經歷的概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號“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后期,社會上各種矛盾尖銳,各地節度使逐漸集金錢,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勢力膨脹,最終發動安史之亂。因此可以判斷這位帝王是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在位期間(712年﹣756年),鑒真東渡日本發生在唐玄宗統治時期,他于753年成功抵達日本,傳播了唐朝的文化和佛教,排除A項;玄奘西行發生在唐太宗時期,不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排除B項;文成公主入藏和親: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發生在唐太宗時期(641年),不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排除C項;金城公主入藏和親發生在唐中宗時期(710年),不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鑒真東渡,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3.(2025?皇姑區模擬)如框內容可以反映出()著名的“治世”中外文化交流隋文帝:開皇之治玄奘西行唐太宗:貞觀之治遣唐使唐玄宗:開元盛世鑒真東渡A.隋唐時期的民族交往與繁榮 B.唐朝與歐洲和非洲等都有交往 C.隋唐時期多彩的文學與藝術 D.隋唐時期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分析】本題考查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據題干信息“開皇之治玄奘西行、貞觀之治遣唐使、開元盛世鑒真東渡”可知,這些事件均發生在隋唐時期,開皇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均是隋唐時期的盛世局面;玄奘西行、遣唐使和鑒真東渡,反映的均是中外交流的史實,因此反映的是隋唐時期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D項正確;隋唐時期的民族交往與繁榮,主要是指國內史實,而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反映的是中外交往,排除A項;玄奘西行到達印度,鑒真東渡到達日本,均是亞洲國家,因此唐朝與歐洲和非洲國家都有交往說法錯誤,排除B項;多彩的文學與藝術主要是指詩歌、繪畫、舞蹈等,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以隋唐時期的時代特征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4.(2025?皇姑區模擬)在中國古代,通過考試為平民階級提供參政議政機會,相對“公平、公正、公開”,“機會均等”,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可能成真的選官制度是()A.世卿世祿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度【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知道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解答】在中國古代,通過考試為平民階級提供參政議政機會,相對“公平、公正、公開”,“機會均等”,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可能成真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隋文帝即位后,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科舉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5.(2025?新樂市模擬)唐朝時期,往來于絲綢之路的人們不再僅僅是商人和士兵,還有為追尋信仰和進行文化交流的使者、學者、僧侶等人員。每年都有大批外國客人前往長安,當時有3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唐朝友好交往。這反映了()A.儒家文化具有極強包容性 B.中華文化具有吸引力 C.中國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D.中華文明創新性增強【分析】本題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唐朝時期,往來于絲綢之路的人們不再僅僅是商人和士兵,還有為追尋信仰和進行文化交流的使者、學者、僧侶等人員。每年都有大批外國客人前往長安,當時有3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唐朝友好交往”可知,這說明中華文化具有吸引力,吸引了世界各國與唐朝交往。故B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不能反映儒家文化具有極強包容性,排除A;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對外交往,排除C;題干材料不能體現中華文明創新性增強,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中華文化具有吸引力。6.(2025?新賓縣二模)給如表所示內容歸納主題,最合適的是()◆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第3課盛唐氣象◆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的衰亡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 B.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分析】本題考查隋唐時期的階段特征,關鍵是對圖表信息的分析。【解答】“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盛唐氣象”等信息體現了唐朝時期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現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體現了唐朝對外交流與發展。因此,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我國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特征,C項正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是秦漢時期的特征,排除A項;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是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特征,排除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明清時期的特征,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隋唐的時代特征,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7.(2025?沛縣模擬)誠如陳寅恪所言:“李氏據帝位,主其軸心,其他諸族入則為相,出則為將。”唐朝的著名將領中,有很多都是番將,如史大奈,本西突特勒人;阿史那社爾,突厥處羅可汗之次子;執失思力,突厥酋長。他們皆受唐太宗重用,戰功卓著。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少數民族能征善戰 C.唐朝國力強盛 D.唐朝尚武風氣盛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時期的民族政策,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唐朝的著名將領中,有很多都是番將,如史大奈,本西突特勒人;阿史那社爾,突厥處羅可汗之次子;執失思力,突厥酋長。他們皆受唐太宗重用,戰功卓著”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對待各族人民,所以他麾下出現了很多少數民族的將領,A項正確;少數民族能征善戰并不是他們被重用的主要原因,如果君主歧視對待他們,他們也很難得到重用,排除B項;唐朝國力強盛是君主放心任用少數民族將領的基礎,但最主要的還是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排除C項;唐朝尚武之風盛行體現在男子重軍功等方面,與題意內容沒有必然聯系,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時期的民族政策。8.(2025?重慶模擬)西晉以后人才選拔逐漸以家世出身、門第高下作為唯一標準,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隋朝時規定士人可以自由報考,經過分科考試,根據成績選拔人才、授予官職。這表明科舉制()A.推動人才選拔合理化 B.促進了民間教育發展 C.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 D.禁錮了學術思想發展【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實行科舉制,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打破了以家世出身、門第高下為唯一選拔標準的選拔模式,促進了人才選拔的合理化。故A符合題意;題干主要闡述科舉制在人才選拔標準上的變革,未提及對民間教育發展的作用,排除B;科舉制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吸納不同階層人才為統治服務,但題干重點在于人才選拔標準變化,而非統治基礎擴大,排除C;科舉制在初期促進了文化發展和人才選拔,后期八股取士才禁錮思想,材料中未體現禁錮學術思想的相關內容,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科舉制,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表明科舉制推動人才選拔合理化。9.(2025?碑林區二模)某歷史講座宣傳海報上的關鍵詞有“曲轅犁”“筒車”“秧馬”“《農政全書》”。該講座的主題最有可能是()A.古代農業科技的發展 B.明清文化的繁榮 C.中國古代的對外交流 D.經濟重心的南移【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曲轅犁是唐朝時期出現的耕作工具,筒車是唐朝時期出現的灌溉工具,秧馬是北宋時期出現的插秧工具,《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的農書,因此可得出該講座的主題最有可能是古達農業科技的發展,A項正確;明清文化的繁榮主要表現在明清小說、書法等方面,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中國古代的對外交流主要表現是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等,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經濟重心的南移始于唐朝的安史之亂,最終在南宋時期完成,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以中國古代農業科技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10.(2025?吳中區模擬)貞觀二十年,唐太宗下達《修晉書詔》認為:“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詔書肯定了新撰“五代史”的成就。其中提到“不預于中興”“莫通于創業”。這體現他在位時注重()A.虛懷納諫 B.任人唯賢 C.以民為本 D.勤于政事【分析】本題考查唐太宗的納諫和用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可知,唐太宗強調了史書的重要性和作用,通過詔書強調了史書的懲勸、鑒戒作用,認為史書應當多識前古,貽鑒將來。這體現他在位時注重虛懷納諫。故A正確;唐太宗任人唯賢,廣納賢才,知人善任,但不符合題意,排除B;唐太宗以民為本,關注民間疾苦,但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唐太宗勤于政事,勵精圖治,但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唐太宗的納諫和用人,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體現唐太宗在位時注重虛懷納諫。11.(2025?織金縣模擬)唐朝時,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大食派使臣與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新羅派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上述現象反映了()A.政治制度創新 B.經濟迅速發展 C.文學藝術繁榮 D.中外友好往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時期的對外交往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唐朝時,世界上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中國有往來。大食派使臣與唐朝通好,先后40多次,新羅派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亞洲以致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對外交往比較活躍,很多外國人到中國貿易、學習、居住;其中大食、新羅、日本與唐朝友好往來,D項正確;題干的主旨是唐朝時期中外交往的情況,沒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創新、商品經濟的發展、文學藝術的繁榮,排除AB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時期的對外交往等知識。12.(2025?吳中區模擬)隋唐時期,“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由此可見,科舉制()A.加強了君主專制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促進了教育發展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科舉制度的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材料“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可知,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故D項正確;科舉制加強了君主專制,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故A項錯誤;科舉制沒有阻止世家子弟的入仕,故B項錯誤;科舉制促進了教育發展,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故C項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度的影響。13.(2025?蘇州一模)在許多詩人筆下,長安是一座魂牽夢的城。杜甫說:“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李白說:“長安如夢里,何日是歸期。”夢回大唐,可能在長安城出現的是()A.開元通寶 B.占城稻 C.瓦子 D.活字印刷術【分析】本題考查唐朝商業的繁榮,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開元通寶是唐朝貨幣。故A符合題意;占城稻是宋代從越南引進的優良稻種,排除B;瓦子是宋代的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排除C;活字印刷術是北宋畢昇發明的,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唐朝商業的繁榮,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夢回大唐,可能在長安城出現的是開元通寶。14.(2025?璧山區校級一模)《隋書?裴矩傳》載:“帝令都下大戲。征四方奇技異藝,陳于端門街,衣錦綺,珥金翠者,以十數萬。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這反映出隋朝()A.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 B.重農抑商有所松動 C.悠閑雅致的市井生活 D.民族關系和諧穩定【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的繁榮。掌握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信息“帝令都下大戲……耳金翠者,以十數萬”可知,隋朝娛樂活動的盛大和奢華;據材料“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可知,隋朝對外交流的開放和繁榮。故題干信息反映了隋朝時期的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A項符合題意;?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主要發生在唐朝中期和兩宋時期,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悠閑雅致的市井生活發生在北宋時期,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與民族關系和諧穩定不符,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總理衙門的相關史實,識記理解隋朝的繁榮的知識。15.(2025?永壽縣一模)我國古代對外交往頻繁。下列歷史人物與其對外交往的史實相符的是()A.甘英——七下西洋 B.鑒真——東渡日本 C.玄奘——出使大秦 D.鄭和——西行天竺【分析】本題考查鑒真東渡,識記鑒真東渡相關知識。【解答】A.甘英是東漢時期人物,他受班超派遣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而七下西洋的是鄭和,不是甘英,排除A項。B.據題干“我國古代對外交往頻繁。下列歷史人物與其對外交往的史實相符的是”和所學知識可知,鑒真是唐朝高僧,他應日本僧人邀請,歷經六次東渡,最終成功抵達日本。鑒真東渡日本后,傳播了唐朝的文化,B項正確。C.玄奘是唐朝著名高僧,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他西行天竺(古代印度)取經。出使大秦的是甘英,并非玄奘,排除C項。D.鄭和是明朝航海家,他率領船隊七下西洋,訪問了亞非多個國家和地區。西行天竺的是玄奘,不是鄭和,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狀況,熟記鑒真東渡相關知識。16.(2025?南海區一模)717年,唐玄宗任命學士馬懷素為修書使,組織了一批文士進行圖書的搜集編修工作,后來還在長安、洛陽兩京創設書院管理圖書。這些措施()A.顯示社會風氣開放 B.推動文教事業發展 C.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D.體現重文輕武政策【分析】本題考查開元盛世,識記開元盛世相關知識。【解答】A.材料未體現社會風氣開放,排除A。B.根據材料“唐玄宗任命學士馬懷素為修書使,組織了一批文士進行圖書的搜集編修工作,后來還在長安、洛陽兩京創設書院管理圖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措施有利于推動文教事業發展,B符合題意。C.材料內容與中外文化交流無關,排除C。D.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開元盛世相關知識。17.(2025?河池一模)如表為某一時期的重要舉措,據此可知,這一歷史時期是()措施方面措施內容中央機構改革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選官制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官吏考核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經濟減輕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分析】本題考查貞觀之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唐太宗在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了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故C符合題意;表格內容反映的是貞觀之治,文景之治、光武中興時期科舉制還沒創立,排除AB;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發生在唐太宗時期,不是唐玄宗,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貞觀之治,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和表現。18.(2025?西安一模)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對下列詩詞反映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是()①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杜甫《憶昔》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韜鈐深處》A.①描繪的是秦孝公統一六國 B.②描繪了唐朝“開元盛世”的景象 C.③為文天祥創作于抗遼戰爭期間 D.④抒發了作者抗擊葡萄牙殖民者的決心【分析】本題考查開元盛世,識記開元盛世相關知識。【解答】A.“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反映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史實,排除A項。B.根據所學可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唐玄宗前期的狀況,B項正確。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元朝建立后,抗元名將文天祥的話語,排除C項。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抒發了戚繼光抗倭的決心,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開元盛世相關知識。19.(2025?叢臺區校級一模)唐太宗李世民被后世譽為“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對唐朝乃至中國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5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 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五單元 20 香菱學詩教學設計 (新版)新人教版
-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冊7.3 復數的三角表示教學設計及反思
-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十五從軍征教案及反思
- 二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設計-17 紙線繩小浮雕-蘇少版
- 安裝設備安全培訓
- 優化班級小組建設的16個策略
- 人教部編版17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設計及反思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第一課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6
- 2024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0八隊下屬企業招聘2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高大模板工程驗收表
- (中職)Photoshop基礎實用教程全冊教案2022-2023學年
- 酒店旅館防偷拍攝像頭排查指引
- GB/T 21655.2-2019紡織品吸濕速干性的評定第2部分:動態水分傳遞法
- 電力工程標準規范清單(2023年3月份)
- 三維激光掃描在影視業中的應用
- 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組織架構圖
-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鮮(凍)畜、禽產品
- 芝麻教學講解課件
- 2022年赤峰龍韻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施工成本管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