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部資料·注意保存江門市2025年高考模擬考試語文本試卷共9頁,共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2.做選擇題時,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卷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3.非選擇題必須使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臧永清①:在文學出版的國際傳播中,達到怎樣的效果就算理想的國際傳播?這樣的國際傳播必須具備怎樣的條件……在這些方面,你有不少研究。你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孫德宏②:國際傳播的理想標志,這個問題我們兩人去年就曾經深入討論過。我的看法實際也是受到你的啟發才逐漸堅定起來的:傳播文本所蘊含的價值最終在交流互鑒中融合成為接受方文化,乃至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我認為,這就是文化國際傳播的“理想標志”——事實上,古今中外那些成功的文化國際傳播都呈現著這樣的特征。臧永清:你的觀點比我們上次的討論又豐富了不少,這是我們的共識。孫德宏:理想的國際傳播的必要條件,一定是傳受雙方的“價值認同”。國際傳播的傳播效果如何,關鍵是看域外受眾的接受效果如何;接受效果如何的關鍵取決于“價值認同”——人家對你的價值取向不認同,還何談“接受”?臧永清:你是在強調,真正的“接受”其實是由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這兩大主體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于是,就必然就有了“雙方認同”的這個“必要條件”——但是,在跨文化國際傳播中,接受主體有著千差萬別的“接受偏好”,那么你所說的價值認同的“價值”的具體所指是……孫德宏: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倡導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因為它著眼于人類普遍幸福,充分詮釋和體現了不同民族、國家、文化傳統之間的全人類共同的利益關切和價值追求,超越了不同民族、國家、文化傳統的界限,所以它也就成為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價值取向的“最大公約數”。臧永清:這個“價值認同”更多是著眼于傳播文本的思想價值。同時也應該看到,作為文化一部分的文學文本還有其自身的獨立品質,比如它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價值,這也必然有一個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傳統的接受者的認同問題。孫德宏:傳播文本形式及其想象意蘊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它的藝術價值,必須盡可能最大程度地體現人類審美的獨特性、共通性。所有文化產品的經典文本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國為它們都是“獨特”的、“原創”的。傳播文本所包含的獨特的民族文化與本土經驗、異域特色的多少,是它們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的重要指標,也是國際傳播規律的必然要求。同時,它又因為體現了審美的“共通性”而自然而然地使域外受眾易于接受、樂于接受?!蔼毊悺币蚱洫毺氐谋就翚赓|而散發出迷人的異域特色,進而吸引著接受者閱讀;“共通”則因其理念相通并符合傳播規律而使得接受者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甚至產生巨大的情感共鳴……臧永清:關于文學出版國際傳播中的“理想標志”“價值認同”等問題,都是大問題、真問題。接下來,正如你之前所說的文學出版國際傳播“既是個學術問題,也是個實踐問題”,中國當代文學出版欲實現理想的國際傳播還有一些重要的具體操作問題?!昂米髌贰奔由锨‘數膫鞑ナ侄危趴赡艽龠M你所說的“價值認同”,才可能實現比較理想的接受效果。孫德宏:業界的具體操作——這也正是我特別期待與你交流的問題。你之前總結了你們的具體做法,如:尋找著名的海外出版社合作、為作家尋求更高的商業回報、尋找經驗豐富的譯者等等,其中幾次強調了“國外版權代理商”和“接受方譯者”問題,而且認為這是比較可行并富有實效的操作手段。為什么強調這兩點?臧永清:商業出版必然面對市場。一方面,市場交易首先看你的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即便你的產品質量確實不錯,也還有個是否“適銷對路”問題——受眾不了解你,甚至對你有誤解,而你的“推銷”又做不到針對他的需求……“走出去”都難,又何談“走進去”?于是,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誰能比較恰當而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孫德宏:結果,你們因為堅持商業出版而較多地選擇了國外版權代理商、國外有實力的出版社、接受方譯者……這個邏輯關系清晰合理。作為著名的出版人,你如何看待國外版權代理商和接受方譯者在文學出版國際傳播與合作中的“中間人”作用?臧永清:從具體操作角度講,出版行業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國內出版社直接與國外機構聯絡需要合適的契機,充分用好國外版權代理機構就是契機之一。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持續提升,一些時刻緊盯著國際市場的國外版權代理商會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他們既比較了解中國社會生活、中國文化,更十分熟悉國外某些國家和地區出版機構的綜合實力、圖書品類和特色,以及海外讀者的接受習慣、接受偏好,而且能夠推薦恰當的、高水平的譯者。用你的“價值認同”觀點來看,他們更了解傳受雙方的傳受偏好和價值認同。一部優秀的中國文學著作,極可能在國外版權代理商的規劃下,加上更多的接受方譯者的翻譯再創作,在海外被打造成暢銷書、長銷書。孫德宏:顯然,充分利用好“他者傳播”確實是跨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經驗。人文社的實踐和你的很多思考都給我很大啟發。臧永清:我也有很多收獲。期待有機會再進一步討論。[注]①臧永清,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②孫德宏,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摘編自《既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中國文學出版國際傳播對談錄》)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A.B.C.D.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文學的國際傳播既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這表明傳播只是過程而不是目的,文學國際傳播的目的在于讓域外受眾接受。B.域外接受主體有著千差萬別的“接受偏好”,因此為了更好地“走出去”,文化國際傳播應該盡可能地學習域外文化,做到“一國一案”。C.人文社首先積極聯系有影響力的接受方譯者,以此提升譯本的傳播力度,然后接洽國外版權代理商,可見前者比后者更為重要。D.在商業出版的經營理念下,出版社應該做好選題工作,做實內容,在內容為王的時代,只要圖書內容好、質量高,就不怕走不出去。3.下列選項,最能體現國際傳播理想標志的一項是()A.中國作家鐵凝的作品在海外大受歡迎,她的作品《永遠有多遠》泰文版已成為暢銷書,創下了單品近4萬冊的銷售業績。B.人民文學出版社“潮166·中外作家同題互譯”項目,通過與海外知名出版社合作,讓中國文學作品走入海外大眾的視野。C.中國作家艾青的作品《南美洲旅行》葡萄牙文版獲得巴西最權威的文學獎項雅布提獎提名,并獲得巴西高校出版協會獎。D.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十分推崇中國古典詩歌,他的詩歌常用中國古典詩歌意象來表情達意,已成為美國文學史上的經典。4.請結合文本談談為什么該文被稱為“對談錄”而不是“訪談錄”。5.中國現代作家凌叔華為我們提供了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成功樣板,以下是關于她作品傳播的概況,請結合材料分析其作品成功“走出去”的原因。凌叔華在30年代后期與英國現代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建立了通信聯系。伍爾芙鼓勵凌叔華用英文寫作自己的傳記,凌叔華每寫完一章,便寄給伍爾芙并請其修改。后來,凌叔華將這18章集為AncientMelodies(《古歌集》),在伍爾芙及其丈夫合辦的霍加斯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發表的第二年,《泰晤士文學副刊》就特別撰文介紹,不久,它還被譯成法、德、瑞典語出版,廣泛傳播。【答案】1.B2.A3.D4.①平等對話:文本中,臧永清和孫德宏兩人圍繞文學出版的國際傳播問題展開討論,雙方都有提問和回答的部分,且彼此的觀點相互補充和深化。這種對話形式體現了雙方的平等地位,而非一方主導的訪談模式。②互動性強:兩人的討論具有較強的互動性,臧永清提出問題后,孫德宏進行回應,隨后臧永清再根據孫德宏的觀點進一步探討,甚至提出新的問題。這種互動性使得文本更像是一場對談,而非單向的訪談。③觀點碰撞:在對談過程中,雙方的觀點有時會碰撞和融合,例如在討論“價值認同”和“理想標志”時,兩人的觀點逐漸達成共識,并且彼此啟發。這種觀點的碰撞和融合是對談的典型特征,而非訪談中常見的單向輸出。④共同探討問題:文本中,兩人共同探討了文學出版國際傳播的理想標志、價值認同、具體操作等問題,雙方都在積極思考和參與討論,而非一方提出問題,另一方被動回答。5.①與知名作家合作:凌叔華與英國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伍爾芙不僅鼓勵凌叔華用英文寫作,還親自修改她的作品。這種與知名作家的合作提升了作品的質量和國際影響力,符合材料中提到的“尋找經驗豐富的譯者”和“接受方譯者”的重要性。②借助知名出版社出版:凌叔華的作品《古歌集》在伍爾芙及其丈夫合辦的霍加斯出版社出版。霍加斯出版社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聲譽,這為作品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材料中提到,與國外有實力的出版社合作是文學出版國際傳播的重要操作手段之一。③獲得權威媒體的推介:作品發表后,《泰晤士文學副刊》特別撰文介紹,這進一步提升了作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材料中提到,傳播文本的形式和內容需要符合受眾的接受習慣和偏好,而權威媒體的推介有助于增強受眾對作品的認同感。④多語言翻譯與傳播:作品被譯成法、德、瑞典等多種語言,并在多個國家出版,實現了廣泛的國際傳播。材料中強調,傳播文本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需要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的認同,而多語言翻譯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對談錄圍繞中國文學出版的國際傳播展開,深入探討了“走出去”與“走進去”的核心問題。兩位專家從“理想標志”“價值認同”等理論層面,到具體操作如版權代理、譯者選擇等實踐層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文章不僅提出了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傳播的基礎,還強調了文學文本的獨特藝術價值與審美共通性。通過對話形式,展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為中國文學國際傳播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經驗?!?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梳理的能力。B.“傳播文本所包含的獨特的民族文化、本土經驗,異域特色的多少”決定“傳播文本的藝術價值”錯,根據原文“孫德宏:傳播文本形式及其想象意蘊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它的藝術價值,必須盡可能最大程度地體現人類審美的獨特性、共通性”可知,藝術價值由文本的審美獨特性與共通性決定,而非由民族文化、本土經驗等內容的多少決定。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文化國際傳播應該盡可能地學習域外文化,做到‘一國一案’”錯,無中生有。由原文“但是,在跨文化國際傳播中,接受主體有著千差萬別的‘接受偏好’,那么你所說的價值認同的‘價值’的具體所指是……”可知,文中提到域外接受主體有著千差萬別的“接受偏好”,但并未提到文化國際傳播應該“盡可能地學習域外文化,做到‘一國一案’”。C.“可見前者比后者更為重要”錯,文中提到人文社在操作中強調了“國外版權代理商”和“接受方譯者”的重要性,但并未明確指出前者比后者更為重要。D.“只要圖書內容好、質量高,就不怕走不出去”錯,根據原文“‘好作品’加上恰當的傳播手段,才可能促進你所說的“價值認同”,才可能實現比較理想的接受效果”可知,文中提到“好作品”加上恰當的傳播手段才可能實現比較理想的接受效果,說明僅僅內容好、質量高并不足以保證成功“走出去”,忽視了傳播手段的重要性。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材料中提到,國際傳播的理想標志是傳播文本所蘊含的價值最終在交流互鑒中融合成為接受方文化,乃至人類文化的一部分。A.主要體現了作品的商業成功,即“走出去”,但并未明確展示作品的文化價值被接受并融入接受方文化,即“走進去”。B.強調了通過合作使中國文學作品進入海外市場,即“走出去”,但同樣沒有明確說明這些作品的文化價值被接受并融入接受方文化。C.展示了作品在海外獲得了認可和獎項,即“走出去”,并部分體現了文化價值的接受,但未明確說明作品的文化價值是否融入接受方文化。D.明確展示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文化價值被接受并融入美國文學,成為其文化的一部分,即“走進去”,完全符合國際傳播的理想標志。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體裁特征的能力。①平等對話:在文本中,臧永清作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孫德宏作為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二人圍繞文學出版的國際傳播問題展開交流。如臧永清提問“在文學出版的國際傳播中,達到怎樣的效果就算理想的國際傳播?這樣的國際傳播必須具備怎樣的條件”,之后孫德宏進行回答,闡述“國際傳播的理想標志”等內容,雙方都有平等表達觀點和提問的機會,不存在一方主導、另一方被動回應的情況,而是彼此觀點相互補充和深化,體現了平等對話。②互動性強:從文本中可以明顯看出兩人討論的互動性,比如臧永清在孫德宏提出“價值認同”是理想國際傳播的必要條件后,接著追問“你所說的價值認同的‘價值’的具體所指是……”,孫德宏繼而回應是“全人類共同價值”,臧永清又根據孫德宏的觀點,進一步提出文學文本的藝術價值也存在接受者的認同問題,孫德宏再對此進行闡述。這種一來一往、不斷深入的互動,讓討論層層遞進,更符合對談的特點,而不是訪談的單向交流。③觀點碰撞:在對談過程中,雙方觀點有明顯的碰撞與融合,以“價值認同”和“理想標志”的討論為例,孫德宏提出“傳播文本所蘊含的價值最終在交流互鑒中融合成為接受方文化,乃至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國際傳播的‘理想標志’”,臧永清表示認同并在此基礎上與孫德宏繼續探討價值認同的具體所指等問題,二人的觀點在交流中逐漸達成共識,并且相互啟發,使討論不斷深入,這是對談中觀點碰撞融合的典型體現,區別于訪談中的單向輸出。④共同探討問題:文本中兩人共同對文學出版國際傳播的多個重要問題進行了探討,如臧永清與孫德宏不僅討論了“理想標志”“價值認同”,還深入到中國當代文學出版欲實現理想國際傳播的具體操作問題,像臧永清分享尋找海外出版社合作等做法,孫德宏和臧永清又進一步探討國外版權代理商和接受方譯者的作用等。雙方都在積極思考、各抒己見,共同為推動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貢獻想法,而不是一方單純提問、另一方單純回答?!?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與知名作家合作:原文提到在文學出版國際傳播中,尋找經驗豐富的譯者等是重要操作手段,凌叔華與英國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合作,伍爾芙起到了類似“接受方譯者”的重要作用,她鼓勵凌叔華用英文寫作,還親自修改其作品,從專業角度提升了作品質量。就像在文學出版國際傳播中,優秀的譯者能更好地將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傳遞給國外受眾,伍爾芙以其文學造詣和對語言的把握,讓凌叔華的作品更符合英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增強了作品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為作品成功“走出去”奠定了基礎。②借助知名出版社出版:文中指出與國外有實力的出版社合作是文學出版國際傳播的關鍵之一,凌叔華的《古歌集》在伍爾芙及其丈夫合辦的霍加斯出版社出版,該出版社在國際上聲譽較高。如同在文學國際傳播中,國外有實力的出版社擁有更廣泛的發行渠道、更專業的營銷團隊和更龐大的讀者群體,能為作品提供良好的傳播平臺?;艏铀钩霭嫔绲钠放菩梢宰尅豆鸥杓犯斓剡M入國際讀者的視野,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認可,從而助力作品在國際上的傳播。③獲得權威媒體的推介:根據原文,傳播文本要符合受眾的接受習慣和偏好,而權威媒體的推介能增強受眾對作品的認同感,《泰晤士文學副刊》特別撰文介紹《古歌集》,作為權威媒體,它在文學界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其對作品的介紹和認可,會引導更多讀者去關注和了解這部作品,讓作品更容易被國際讀者接受。這不僅提升了作品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做了背書,使讀者更愿意去深入閱讀和理解作品,促進了作品在國際上的傳播。④多語言翻譯與傳播:材料強調傳播文本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需要得到不同文化背景受眾的認同,多語言翻譯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古歌集》被譯成法、德、瑞典等多種語言并在多個國家出版,通過翻譯,作品能夠突破語言障礙,觸及到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不同國家的讀者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語言去閱讀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從而使作品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到傳播和認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傳播,讓作品所蘊含的價值有機會在不同文化中交流互鑒。(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紙上談兵高春陽偷我家紙皮那損賊,我恨死他了,可惜逮不著他。我家是一樓,房子剛裝修完,物流和快遞成天來送貨,拆下來的紙皮有很多。紙皮是南方叫法,北方叫紙殼子。我把紙皮放在家門口,攢多了再一起送去物業指定的垃圾投放點。也不妨礙別人。整個單元,八層樓十六家,就我一家裝修,就我一家住人。有一天,我發現門口的紙皮不見了,垃圾還在。媳婦說,肯定是被人撿走了,紙皮能賣錢。我說,這叫偷。媳婦說,你不愿意賣錢,有人替你賣。我說,大小咱也是公司高管,哪好意思去賣破爛?媳婦笑道,那人要是把垃圾也偷走就好了。我笑她想得美。媳婦有時會把垃圾袋放進紙箱,過后連紙箱一起倒掉??捎幸惶彀l現,紙箱不見了,垃圾被倒出來,扔得滿地都是。看著門口一地垃圾,蒼蠅亂飛,我氣不打一處來。不撿垃圾撿紙皮,我不挑。倒出垃圾拿走紙箱,我接受不了,太缺德了。我捏鼻子大罵,等我逮到你,看我怎么收拾你。我想抓住那損賊,可總也碰不上。這幾天,我情緒很不好。我在競聘一個領導崗位,競爭對手只有一個人,是我過去一手提拔起來的手下。那天,我在家準備競職演講的稿子。我吃完早飯,出門倒垃圾,一開門,老天有眼,我撞見了那位神秘的損賊——一個矮個子的小老頭兒。小老頭兒怔住,他的手,正在紙箱里往外掏垃圾袋。他看著我,我看著他。他穿得還算不錯,干凈利落,不像靠撿破爛為生的人。當然我看人的眼光也不準,要是準的話,當初我也不會提拔那個沒良心的。小老頭兒的臉騰地紅了。他掏出垃圾袋,裝模作樣放在墻角,嘴里叨咕,一會兒俺就把它倒了。他抬眼問我,撿你家紙殼子,中不中???我一聽口音,東北老鄉,氣消了一半??葱±项^兒目光清澈,我心想,多干凈的眼神啊,多像我提拔的那位啊,無辜,又值得同情。我突然恨起眼前這老家伙,但是,職業素養讓我說出了另外一番話,大爺,我家裝修,紙殼子老多了,以后都給你。你定期來收,中不?反正放在門口,也遭賊偷。我把賊字咬得很重。①小老頭兒的眼神像被點燃的蠟燭,亮了起來,哎呀,太好啦。俺能幫上你啥呀?咋也不能白拿。我說,啥也不用幫,你就白拿。小老頭兒擺手,不中不中。這樣吧,你家門口垃圾,以后俺包了。②我笑了,他當然不懂得我的笑意。他笑了,我當然懂得他的笑意。作為一名企業高管,對付這種小人,化敵為友,趨利避害,這是簡單兵法?;匚荩易讼聛怼R幌氲焦灸俏唬遄泳蛯懖幌氯チ?。幾天后,媳婦出差回來,我把情況跟她匯報了一遍。媳婦說處理得當,提出表揚。我跟小老頭兒漸漸熟絡起來,他經常來我家收紙皮。我家沙發、茶幾、書柜等家具陸續到貨,有時忙不過來,小老頭兒就主動來幫忙,搬運、拆包、安裝,忙完這些,又跟著收拾衛生,不管裝修垃圾還是生活垃圾,一律給我清走。有時候,他還特地叫他老伴兒過來幫忙。我看這老兩口忙碌的身影,慶幸當初沒給小老頭兒罵跑。我心里的算盤,早已扒拉得噼啪響,他幫我干的活兒,折合成工錢,早已超出了紙皮能賣出的價錢。我穩賺。作為一個商人,我怎么能吃虧呢?兩個月以后,裝修完工。小區物業配了保安、清潔工。小老頭兒再想進小區,得經過我同意了,否則保安有權把他拒之門外。春節前的一天晚上,保安呼叫我家門鈴,說有訪客,是一位矮個子老大爺。③我想了想。直接拒絕??墒牵0惨辉偻ㄖ?,我有點煩,不知道那個小老頭兒想干什么。不得已,我讓他進來了。這時候的我家,窗明幾凈,纖塵不染,還從來沒有接待過客人。正在我猶豫是否該請小老頭兒坐下時,小老頭兒連連擺手,說,俺不坐啦,給你拿點黏亙包,閨女從東北寄過來的,地道的家鄉味兒。過年啦,給你嘗嘗,估計平時你也嘗不到。④說著話,小老頭兒伸手遞過來一個布包,藍白相間,很土氣的那種。我呆住了,我真沒想到。我竟然順口說,當初你倒出垃圾拿走紙箱,我不怪你了,你不用內疚。小老頭兒垂下眼,輕聲說,都是朋友老孫干的丟人事兒。俺一發現,就把他數落了。那天第一次去你家,就是想給你倒個垃圾,替老孫擦個屁股。沒承想,讓你碰見了,誰知道你這么好,不但沒埋怨俺,還主動把紙殼子都送給俺,你真是好心人。我傻在當地,半天才問出一句,你也不像撿破爛的呀?小老頭兒笑了,說,兒子來南方創業,在隔壁小區。人哪,沒有遭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F在日子多好,可是,俺們兩口子就是閑不住,總想找點事干……我臉通紅,忽然感覺,小老頭在我面前高不可攀,我趕緊給他讓座。我心里突然想開一件事,公司那位,我不恨他了。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故事一開始,“我”覺得撿紙皮的小老頭兒是個“損賊”,是一個小人,這種偏見源于“我”對職場競爭對手的敵意與怨恨。B.小說開頭對小老頭兒穿著及口音的描寫,為后文他身份的揭示及送特產等情節埋下伏筆,使故事邏輯合理,為結尾處情節反轉作鋪墊。C.小老頭兒與“我”是近鄰這一巧合,使故事有了延續和深化的可能,這種巧合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D.小說語言富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簡潔明快,通俗易懂,使故事更貼近生活,讓讀者感到親切自然,仿佛置身于故事場景之中。7.下面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使用比喻修辭手法,形象寫出小老頭兒對能白撿紙皮感到由衷喜悅,他并沒有意識到“我”在暗諷他,暗示其內心坦蕩,心性淳樸。B.句子②中“我笑了”,寫出了“我”用職場思維戰勝小老頭兒后的沾沾自喜,兩個“當然”表明面對小老頭兒“我”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C.句子③中一開始我直接拒絕,根本原因是我家裝修完畢,已無紙皮可撿;我感到有點“煩”,表面上“煩”的是保安,實際上煩的是小老頭兒。D.句子④采用變式句式,突出強調布包的“土氣”。雖然“我”對小老頭兒的這一舉動感到非常吃驚,但并沒有嫌棄這個土氣的布包。8.小說主要敘寫“我”與撿紙皮小老頭的生活故事,為何要以“紙上談兵”為題,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9.小說寫的是生活瑣事,但主題卻頗顯深度。請結合文本談談作者是如何挖掘主題深度的?!敬鸢浮?.A7.C8.①題目“紙上談兵”隱喻了“我”在職場中競爭策略。故事中,“我”面對小老頭兒時,運用了職場中的“化敵為友”策略,表面上看似和諧,實則暗含算計,這種策略與“紙上談兵”相似,表面上看似高明,但缺乏實際意義,反映了“我”在職場中的復雜心態。②題目暗示了“我”在處理小老頭兒問題時的虛偽與功利?!拔摇北砻嫔蠈π±项^兒友好,實則內心充滿算計,希望通過小老頭兒的勞動來彌補紙皮的價值,這種“紙上談兵”式的行為,諷刺了“我”在生活中的功利與虛偽。③通過“紙上談兵”這一題目,作者揭示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復雜性。故事中,“我”與小老頭兒的關系從敵意到和解,再到最后的感動,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與復雜性,題目暗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應僅停留在表面,而應深入內心。④題目“紙上談兵”與結尾的情節反轉形成呼應。故事最后,小老頭兒的行為讓“我”感到羞愧,意識到自己的狹隘與功利,這種反轉與“紙上談兵”形成對比,暗示了真正的智慧與善良不應僅停留在“紙上”,而應體現在實際行動中。9.①通過人物關系的轉變:小說通過“我”與小老頭兒從誤解到理解的關系轉變,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偏見與和解,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復雜人性。②借助細節描寫:作者通過對小老頭兒衣著、口音、行為等細節的描寫,逐漸揭示其真實身份和動機,使故事在平淡中蘊含深意,引發讀者對人性善惡的思考。③運用象征手法:紙皮作為故事核心象征,既代表物質利益,也隱喻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價值判斷,深化了主題的層次。④通過情節反轉:小說結尾小老頭兒送特產的情節,打破了“我”的固有認知,揭示了表面現象與本質的差異,深化了對人性復雜性的探討?!窘馕觥俊痉治觥窟@篇小說通過“我”與撿紙皮小老頭兒的互動,展現了生活中看似平凡卻充滿人性深度的故事。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我”從最初的偏見與敵意,到逐漸理解并接納小老頭兒的過程,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誤解與和解。小說語言樸實,富有生活氣息,情節設計巧妙,通過小老頭兒的身份反轉,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探討了人性中的善良與復雜。結尾處“我”的內心轉變,不僅化解了職場競爭的壓力,也體現了寬容與理解的力量。【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A.“這種偏見源于‘我’對職場競爭對手的敵意與怨恨”錯,是因為小老頭兒撿走了“我”家門口的紙皮,并且倒出垃圾,讓“我”感到不滿和氣憤,這種偏見與職場競爭無關,而是源于對小老頭兒行為的不滿。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C.“根本原因是我家裝修完畢,已無紙皮可撿”錯,根據文本,“我”直接拒絕小老頭兒的原因并非因為無紙皮可撿,而是因為“我”對小老頭兒的身份和行為有所懷疑,且對保安的多次通知感到不耐煩。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①隱喻職場競爭策略:“我”是公司高管,在競聘領導崗位時面臨競爭,面對小老頭兒這個“敵人”(偷紙皮者),“我”運用職場中“化敵為友,趨利避害”的簡單兵法,表面上友好地把紙皮都給小老頭兒,還說不介意,實際內心有著自己的算計。就像“紙上談兵”,表面看似高明的策略,卻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行為,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和實際意義,反映出“我”在職場競爭中形成的復雜、功利心態。例如“作為一名企業高管,對付這種小人,化敵為友,趨利避害,這是簡單兵法”這句話,明確體現了“我”將職場策略運用到與小老頭兒的關系處理中。②暗示虛偽與功利:“我”表面上對小老頭兒友好,說紙皮都給他,可內心卻“心里的算盤,早已扒拉得噼啪響,他幫我干的活兒,折合成工錢,早已超出了紙皮能賣出的價錢。我穩賺”,這表明“我”對小老頭兒的友好并非真心,而是充滿功利性,希望通過小老頭兒的勞動來獲取更多利益,這種表里不一的行為就如同“紙上談兵”,只在表面上做出友好的姿態,實際內心有著自己的小算盤,諷刺了“我”在生活中的功利和虛偽。③揭示關系復雜性:“我”與小老頭兒最初是敵對的,“我”恨偷紙皮的人,發現小老頭兒是“損賊”時很生氣。后來“我”運用策略化敵為友,關系看似和諧。但到故事結尾,小老頭兒送“我”黏豆包并解釋之前的事情,“我”才發現自己誤解了他,他是善良且真誠的。這種關系的變化反映了人性的復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能只看表面,就像“紙上談兵”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一樣,需要深入了解對方的內心。例如小老頭兒說“俺一發現,就把他數落了。那天第一次去你家,就是想給你倒個垃圾,替老孫擦個屁股。沒承想,讓你碰見了,誰知道你這么好,不但沒埋怨俺,還主動把紙殼子都送給俺,你真是好心人”,讓“我”看到了他的善良,也意識到自己之前的狹隘。④與結尾情節呼應:故事結尾小老頭兒送黏豆包并解釋真相,他的善良行為讓“我”感到羞愧,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行為和想法是狹隘和功利的。這與前面“我”自以為高明的“化敵為友”策略(類似“紙上談兵”)形成鮮明對比,說明真正的智慧和善良不是像“紙上談兵”那樣停留在表面和算計上,而應該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如小老頭兒真誠的付出和善良的舉動。這種情節的反轉與題目的內涵相呼應,深化了小說的主題。【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表達技巧的能力。①通過人物關系的轉變:小說開頭“我”因紙皮被偷對偷紙皮的人充滿恨意,當發現小老頭兒是“損賊”時更是憤怒,后來“我”運用職場策略“化敵為友”,但內心是功利性的算計,到結尾,小老頭兒送黏豆包并解釋真相,“我”才真正理解他,對他的態度從輕視、防范轉變為敬重和愧疚。這種人物關系的前后變化,展現了從偏見、誤解到理解、和解的過程,深刻反映出社會生活中人性的復雜多面。②借助細節描寫:文中對小老頭兒的細節描寫豐富且生動,如“穿得還算不錯,干凈利落,不像靠撿破爛為生的人”這一衣著細節,為后文揭示他的真實情況埋下伏筆;“一聽口音,東北老鄉,氣消了一半”的口音細節,體現了“我”對他態度的微妙變化;“手,正在紙箱里往外掏垃圾袋”“主動來幫忙,搬運、拆包、安裝,忙完這些,又跟著收拾衛生”等行為細節,逐步展現出他善良、熱心的本質。這些細節描寫使故事更具層次感,引發讀者對人性善惡的深入思考。③運用象征手法:紙皮在小說中具有雙重象征意義,一方面,它代表著物質利益,“我”把紙皮放在家門口,認為被偷是一種損失,小老頭兒撿紙皮可以賣錢,這體現了紙皮的物質價值;另一方面,紙皮又隱喻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價值判斷,“我”送紙皮給小老頭兒,表面上是一種“慷慨”,實則是想利用他干活;而小老頭兒接受紙皮并主動幫忙干活,是出于感恩和善良。紙皮成為了連接“我”和小老頭兒關系的紐帶,深化了小說關于物質與情感、功利與善良等主題層次。④通過情節反轉:小說前文一直營造出“我”對小老頭兒的誤解以及“我”的功利心態,“我”認為小老頭兒是愛占便宜的人,并且自己在與他的交往中“穩賺”,然而結尾處小老頭兒送特產并解釋真相的情節,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認知,原來他并非是“損賊”,而是來替朋友彌補過錯,送特產也是出于真心的感謝。這一情節反轉揭示了表面現象與本質的巨大差異,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狹隘和功利,也促使讀者對人性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深化了小說的主題。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于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髡鉗季布,衣褐衣,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因謂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想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贝g,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為郎中。孝惠時,為中郎將。單于嘗為書嫚呂后,不遜,呂后大怒,召諸將議之。上將軍樊噲曰:“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敝T將皆阿呂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余萬眾,困于平城,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陳勝等起。于今創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笔菚r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逐不復議擊匈奴事。季布為河東守。孝文時,人有言其賢者,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復有言其勇,使酒難近。至,留邸一月,見罷。季布因進曰:“臣無功竊寵,待罪河東。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以毀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鄙夏粦M,良久曰:“河東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保ü澾x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材料二:以一人之譽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毀而遣季布,天下將窺其淺深。雖然,何病?人主威福之大權,豈以天下莫能窺為不測哉!布之悻悻于罷去而仰詰人主以取快其不足以為御史大夫明矣使酒難近之實,自露而不可掩矣。文帝之失,輕于召布也,非輕于罷布也。慎用大臣而不吝于改過,聞人之言,遲之一月,而察其非誣,默然良久,而曰:“河東吾股肱郡,故特召君。”所以養臣子之恥也,非慚也。如其慚邪,抑以輕于召布而愧其知人之不夙也。(節選自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文帝)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布之悻悻A于罷去B而仰C詰D人主E以取快F其不足G以為御史大夫H明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為:為了。與《過秦論》中“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的“為”字意義不同。B.意:料想,估計。與《鴻門宴》“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的“意”意義相同。C.病:危害,損害。與《種樹郭橐駝傳》中“故病且怠”的“病”字意義不同。D.夙:是早、很早的意思。與《陳情表》中“夙遭閔兇”的“夙”字的意義相近。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季布是項羽麾下名將,項羽死后,他被高祖以千金購買項上人頭,后來在周氏和朱家的幫助下成為漢室大臣。B.漢惠帝時,呂后想攻打匈奴,各將領均迎合呂后心意紛紛贊同,只有季布一人強烈反對,成功勸阻漢胡之戰。C.漢文帝聽到有人說季布賢能,于是想召見他并任命他為御史大夫,但后來又有人說他酗酒任性,就罷免了他。D.王夫之認為即使天下人能窺探出皇帝的城府也是可以的,君主賞罰的大權,不會因為有人能窺探而變得危險。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周氏髡鉗季布,衣褐衣,之魯朱家所賣之。(2)單于嘗為書嫚呂后,不遜,呂后大怒,召諸將議之。14.兩則材料都涉及“季布任河東守”事件,材料一中季布眼中的文帝與材料二中王夫之對文帝的評價有何異同。請結合材料概括分析?!敬鸢浮?0.BFH11.C12.C13.(1)周家把季布的頭發剃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賣給魯地的朱家。
(2)匈奴單于曾寫信侮辱呂后,言辭不敬,呂后很氣憤,召集眾位將領來商議這件事。14.異:季布認為文帝輕信他人之言,因一人之譽而召他,又因一人之毀而罷免他,表現出文帝在用人上的不成熟和易受外界影響。季布擔心這種做法會讓天下人窺探出文帝的淺薄,損害皇帝的威信。
王夫之認為文帝召季布確實有些輕率,但罷免季布并非錯誤,而是體現了文帝的知人之明和勇于改過。他認為文帝的默然和解釋是為了維護臣子的尊嚴,并非真正的慚愧。
同:對文帝用人態度的批評:兩則材料都指出文帝在用人上存在輕信他人之言的問題,季布和王夫之都認為文帝因一人之言而輕易召見或罷免大臣,顯示出他在決策上的不夠謹慎。【解析】【導語】這篇文言文閱讀材料選自《史記》和《讀通鑒論》,分別講述了季布的生平事跡和王夫之對其歷史事件的評論。文章通過季布在楚漢戰爭中的經歷、呂后時期的政治決策以及漢文帝時期的任免,展現了季布的忠誠、直言和智慧。王夫之則從歷史角度分析了文帝的決策,認為君主應慎用大臣,及時改過。兩則材料相輔相成,既展現了歷史人物的復雜性,也體現了后世學者對歷史事件的深刻思考。整體上,文章結構嚴謹,語言凝練,既有歷史敘事的生動性,又有思想評論的深度?!?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季布不高興于召見后還歸原任,而靠責備皇帝來使自己高興,他不足以作御史大夫,(道理已經)很明白了。“于罷去”作“悻悻”的狀語,狀語后置,其后斷句,故B處斷句;“其”作主語,主語前斷句,故F處斷句;“不足”否定內容是“以為御史大夫”,中間不能斷句,“以為御史大夫”動賓結構,賓語后斷句,故H處斷句。故選BFH?!?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為了/表被動,被。句意: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秦王子嬰死在別人(項羽)手里,被天下人恥笑。B.正確。句意:料想季布一定隱藏在他那里。/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C.“?。何:Γ瑩p害”錯,文中“病”的意思是“擔憂”。擔憂/困苦。句意:有什么可擔憂呢。/所以我們既困苦又疲乏。D.正確。句意:那也是因為沒能早早認清季布的缺點而輕易召見他而慚愧。/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C.“就罷免了他”錯,由原文“至,留邸一月,見罷”可知,季布來到京城長安,在客館居留了一個月,皇帝召見之后就讓他回原郡。“罷”的意思是“讓他回原郡”,而不是“罷免了他”,因為漢文帝只是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還沒有任命,談不上“罷免”。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髡鉗”,謂剃去頭發,用鐵圈束頸;第一個“衣”,穿上;“褐衣”,粗布衣服。(2)“書”,信;“嫚”,侮辱;“不遜”,言辭不敬?!?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異:從材料一“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可知,季布明確指出文帝“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認為文帝僅僅因為一個人的贊譽就召見自己,又因為一個人的詆毀就罷免自己,這體現出文帝在用人方面缺乏主見,易受外界影響,做事不夠成熟穩重。并且季布擔心“天下有識聞之有以窺陛下也”,即這種行為會讓天下有見識的人窺探出文帝的淺薄,損害皇帝的威信。根據材料二“文帝之失,輕于召布也,非輕于罷布也”“所以養臣子之恥也,非慚也”,王夫之認為“文帝之失,輕于召布也”,說明文帝在召見季布這件事上確實存在輕率的問題。但“非輕于罷布也”表明他覺得文帝罷免季布并非錯誤。因為從“布之悻悻于罷去而仰詰人主以取快其不足以為御史大夫明矣使酒難近之實,自露而不可掩矣”可知,王夫之認為季布被罷后表現出的悻悻不平以及當面責問君主的行為,足以表明他“使酒難近”的缺點暴露無遺,所以文帝罷免他體現了文帝的知人之明?!八责B臣子之恥也,非慚也”則說明文帝的默然和“河東吾股肱郡,故特召君”的解釋,是為了維護臣子的尊嚴,并非真正的慚愧。同:材料一“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季布直接指出文帝因一人的贊譽和詆毀就對自己做出召見和罷免的決定;材料二“以一人之譽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毀而遣季布,天下將窺其淺深”,王夫之也提到文帝因一人之言就對季布采取不同的舉措。由此可見,兩則材料都指出文帝在用人上存在輕信他人之言的問題,季布和王夫之都認為文帝因一人之言而輕易召見或罷免大臣,顯示出他在決策上的不夠謹慎。參考譯文:材料一:季布是楚地人,任性使氣,好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氣。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漢王劉邦受到困窘。等到項羽滅亡以后,漢高祖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季布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周家把季布的頭發剃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賣給魯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于是朱家乘坐輕便的馬車前往洛陽拜見汝陰侯滕公,于是對滕公說:“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項羽差遣,這完全是職分內的事。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死嗎?現在皇上剛剛奪得天下,僅僅因為自己的私仇搜捕一個人,為什么要讓天下人看著自己這樣狹隘呢!您為什么不尋找機會向皇上說明呢?”汝陰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俠客,料想季布一定隱藏在他那里,便答應說:“好?!彪却龣C會,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噬嫌谑蔷蜕饷饬思静迹蚊隽死芍?。漢惠帝的時候,季布擔任中郎將。匈奴單于曾寫信侮辱呂后,言辭不敬,呂后很氣憤,召集眾位將領來商議這件事。上將軍樊噲說:“我愿帶領十萬人馬,橫掃匈奴。”各位將領都迎合呂后的心意,齊聲說:“好?!奔静颊f:“樊噲該斬首??!當年,高皇帝率領四十多萬大軍,尚且被圍困在平城,如今樊噲怎么能用十萬人馬橫掃匈奴呢?這是當面撒謊!”況且,當初秦朝就是因為對匈奴用兵,才使得陳勝等人乘機起兵反叛。直到現在,戰爭留下的創傷還沒有痊愈,樊噲又當面阿諛奉承,他是想讓天下陷入動蕩。”這時,殿上的將領都感到驚恐,呂后退朝,就不再討論攻打匈奴的事。季布做了河東郡守,漢文帝的時候,有人說他很有才能,漢文帝便召見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說他很勇敢,但好發酒瘋,難以接近。季布來到京城長安,在客館居留了一個月,皇帝召見之后就讓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對皇上說:“我沒有什么功勞卻受到了您的恩寵,在河東郡任職?,F在陛下無緣無故地召見我,這一定是有人妄譽我來欺騙陛下;現在我來到了京城,沒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罷,遣回原郡,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毀謗我。陛下因為一個人贊譽我就召見,又因為一個人的毀謗而要我回去,我擔心天下有見識的人聽了這件事,就窺探出您為人處事的深淺了?!被噬夏蛔髀?,心中慚愧,很久才說:“河東是我最重要的郡,所以特地召見你罷了!”材料二:因為一個人稱贊而召季布進京,因為一個人誹謗而讓季布回到原郡,天下人將因此而窺測到皇帝的深淺。即使皇帝被窺探到深淺,有什么可擔憂呢?皇帝操控著賞罰大權,哪里是依仗天下人不能窺測帝王的深淺呢!季布不高興于召見后還歸原任,而靠責備皇帝來使自己高興,他不足以作御史大夫,(道理已經)很明白了。酗酒任性、難做近臣的真相,自然暴露而無法掩蓋了。文帝的失誤,在于輕易召季布進京,而非輕易讓他回原郡。慎重使用大臣而且不吝嗇去改正錯誤,聽到臣子對季布的批評之言,讓季布在京城等待一個月,了解臣子對季布不是誣陷,沉默很久,說“河東是我重要的郡,所以特地召見您”,這是皇帝為任用這樣的臣子而羞恥,不是慚愧。就算是慚愧,那也是因為沒能早早認清季布的缺點而輕易召見他而慚愧。(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南樓夜杜牧玉管金樽夜不休,如悲晝短惜年流。歌聲裊裊徹清夜,月色娟娟當翠樓。枕上暗驚垂釣①夢,燈前偏起別家愁。思量今日英雄事,身到簪裾②已白頭。[注]①垂釣:相傳西周呂尚用直鉤垂釣。②簪裾:古代顯貴者的服飾。1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詩是杜牧的晚年之作,主要描繪了在南樓宴飲賞月肆意歡快的場景。B.詩歌首句與“莫使金樽空對月”都提到飲酒作樂,均有樂中生悲之感。C.頷聯描寫歌聲輕柔,月色明媚,極力營造出一種寧靜清雅的意境氛圍。D.尾聯不僅是在敘述,也是在抒情,更是在對人生進行反思,頗有深意。16.詩歌講究“立象以盡意”,請結合頸聯簡要分析詩人是如何通過意象來表達情感的?!敬鸢浮?5.A16.①“枕”代表著詩人休息的場景,在枕上,詩人從夢中驚醒,“垂釣夢”暗示著他渴望如呂尚般得遇明主、實現抱負,卻只能在夢中。“枕”這一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孤獨的氛圍,體現出詩人對理想難以實現的無奈與驚惶之情。
②“燈”這一意象營造出一種溫暖卻又孤獨的氛圍,在燈光前,詩人的別家愁緒涌起。燈照亮了眼前的場景,卻無法驅散心中的愁緒,暗示著詩人在外漂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現出他內心的孤寂和對安定生活的向往?!窘馕觥俊緦дZ】杜牧的《南樓夜》通過描繪宴飲賞月的場景,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人生境遇的反思。詩中“玉管金樽”與“月色娟娟”等意象,既營造了清雅寧靜的氛圍,又透露出樂中生悲的情感。尾聯“身到簪裾已白頭”更是深刻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無奈與對人生意義的思索,情感深沉,意境悠遠?!?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主要描繪了在南樓宴飲賞月肆意歡快的場景”錯,詩中并未描繪“肆意歡快”的場景,反而透露出一種悲涼和愁緒。首句“玉管金樽夜不休”雖寫宴飲,但“如悲晝短惜年流”已點出對時光流逝的哀嘆,尾聯“身到簪裾已白頭”更是抒發了年華老去的感慨,整體情感并非歡快,而是帶有對人生的反思與感傷。故選A?!?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和評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頸聯“枕上暗驚垂釣夢”中“枕”首先點明了詩人處于休息的狀態,這是夜晚的場景。結合注釋,“垂釣”是指西周呂尚用直鉤垂釣,后得遇明主文王,從而施展抱負的典故。詩人在枕上從這樣的夢中驚醒,說明他在現實生活中,也渴望像呂尚一樣能夠遇到賞識自己的君主,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然而,他只能在夢中短暫地實現這個愿望,醒來后面對的還是現實的無奈?!罢怼边@個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的環境,讓人感受到夜晚的寂靜,同時也突出了詩人獨自一人的孤獨感,這種孤獨和靜謐的氛圍,更加強化了他對理想難以實現的無奈與驚惶之情,因為他的理想在現實中遲遲無法實現,只能在夢中追尋,醒來后則更加失落。②“燈前偏起別家愁”一句中,“燈”這一意象營造出了特定的氛圍,燈本身會發出光亮,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尤其是在夜晚,燈光能帶來一絲慰藉。但同時,在燈光前,詩人卻涌起了別家愁緒,這又體現出了孤獨的意味。在燈光的照耀下,詩人看著眼前的場景,卻無法驅散心中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杜牧長期在外漂泊,仕途也并非一帆風順,此時在燈光的映照下,他的思鄉之情愈發濃烈。而且這種思鄉之情無法通過燈光的溫暖來消除,進一步暗示了他漂泊在外的孤寂。同時,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也反映出他內心對安定生活的向往,因為家鄉往往代表著安穩和歸屬感,而他此時卻在外奔波,內心渴望能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老聃所說的“良才善用,能者居之”的意思相近。(2)小明與朋友去郊外游玩,遇到一處紫荊花林,落英滿地,煞是好看。小明不禁沖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失聲大笑:“《客至》的意境并不在此?!保?)“瑟”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中國古典詩詞常用的意象,很多詩人喜歡用它來表情達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竣?簡能而任之②.擇善而從之③.花徑不曾緣客掃④.蓬門今始君開⑤.錦瑟無端五十弦⑥.一弦一柱思華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善”“緣”“蓬”“嘉”“笙”。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科技創新豐富了百姓餐桌上的食物種類,“細胞肉”“替代蛋白”“未來食品”這些高端的食品術語在新聞報道、學術報告、科技論壇等多個場合A,人們在生產食物之余,還可以創造新的食物類型,一場全新的食物革命正B。而這背后折射的理念,正是當下糧食安全語境下所倡導的大食物觀。有別于傳統的以糧為綱,大食物觀體現了從“糧食”到“食物”觀念上的與時俱進和豐富創新。大食物觀視域下,糧食概念從狹義的谷物擴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疇,并注重膳食營養的均衡搭配,其旨向是促進食物供給由單一生產向多元供給轉變,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事實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已經從“吃飽”“吃好”,(甲)。不過,從資源稟賦來看,我國僅有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卻養活了近20%的人口,又該到何處再去挖掘供給的潛力?要踐行大食物觀,(乙),通過科技創新提效率、擴來源、轉方式,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多維空間要“增量”。為此,我們要用科技塑造資源適配的大食物觀生產格局。一方面,遵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科技的牽引和支撐作用,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依山而居開發“綠色食庫”,傍水而棲打造“藍色糧倉”,全方位多途徑挖掘食物資源。另一方面,①加大利用生物技術開展食用蛋白、飼用替代產品等關鍵技術的研發,②擴大新型食物來源,③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④數據顯示,食物蛋白作為人類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⑤預計2050年需求將達到2.65億噸左右,⑥傳統蛋白將無法滿足人類未來生活需求。⑦我們不僅要從技術上精準配置提高食物蛋白資源利用率,⑧更要針對細胞培養肉、功能重組蛋白等發展方向,⑨搶占國際研究的制高點,以此來應對挑戰。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文中第四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綜合運用了兩種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22.請根據材料第二段內容,給“大食物觀”下一個定義,不超過70字?!敬鸢浮?8.A.數見不鮮B.蓄勢待發19.甲:變為“吃得健康豐富”乙:就需要從科技創新方面找出路20.①加快利用生物技術開展食用蛋白、飼用替代產品等關鍵實用技術研發
②擴大新型食物和飼料來源21.①對偶?!耙郎蕉印迸c“傍水而棲”、“綠色食庫”與“藍色糧倉”形成一一對應關系,通過對稱的句式,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同時突出了“綠色食庫”和“藍色糧倉”的對應關系,強調了科技在挖掘食物資源中的重要作用。
②比喻。將“山”比喻為“綠色食庫”,將“水”比喻為“藍色糧倉”,通過形象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便于讀者理解,同時增強了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突出了食物資源開發的多樣性和創新性。22.大食物觀是指在糧食安全語境下,從傳統的“糧食”概念擴展至一切可食用食物范疇,注重膳食營養均衡,促進食物供給由單一生產向多元供給轉變的理念?!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在文中“‘細胞肉’‘替代蛋白’‘未來食品’這些高端的食品術語在新聞報道、學術報告、科技論壇等多個場合”,強調了這些高端食品術語出現的頻率較高,在多個不同的場合都能看到、聽到,給人一種比較常見的感覺,使用“數見不鮮”這個成語,能夠準確地描述出這些術語頻繁出現,讓人們對其已經不再感到陌生和新奇的狀態,符合上下文語境。數見不鮮:指常常見到,并不新奇。B.文中提到“人們在生產食物之余,還可以創造新的食物類型”,說明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全新的食物革命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條件和力量,各種創新的食物類型不斷涌現,暗示著一場重大的變革即將來臨,“蓄勢待發”這個成語很好地表達了食物革命已經積聚了足夠的能量,處于即將爆發的狀態,生動形象地體現了食物革命的發展趨勢,與前文的描述相契合,準確地傳達了文意。蓄勢待發:指隨時準備進攻,也指積蓄勢力或能量等待發作。【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前文提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已經從‘吃飽’‘吃好’”,“吃飽”解決的是基本的生存需求,“吃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物的質量和口味等方面,隨著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人們對食物的要求必然會向更高層次發展?!敖】怠笔菍κ澄镌跔I養、安全等方面的更高追求,“豐富”則體現了在食物種類上的多元需求,符合當下人們對食物要求的發展趨勢。同時,后文闡述大食物觀注重膳食營養的均衡搭配以及擴大食物來源等內容,填寫“變為‘吃得健康豐富’”能夠很好地與后文大食物觀的理念相銜接,體現出人們對食物要求的轉變,使上下文在邏輯上連貫一致。乙:前文提出“不過,從資源稟賦來看,我國僅有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卻養活了近20%的人口,又該到何處再去挖掘供給的潛力?”這一問題,強調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挖掘食物供給潛力的緊迫性。而后文緊接著說“通過科技創新提效率、擴來源、轉方式,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多維空間要‘增量’”,明確指出科技創新是解決食物供給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數學單招試題及答案
- 逐步推進護士資格證考試復習方法的試題及答案
- 針對專利法律條款的試題及答案
- 解析2024年藥師試題及答案
- 透視衛生管理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的關鍵
- 高效備考體驗分享公共營養師試題及答案
- 通過錯誤學習更高效2024年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藥品市場監管的現狀與挑戰試題及答案
- 項目質量控制與保證試題及答案
- 學習母豬行為觀察的專業方法的試題及答案
- 企業財務會計(第五版)同步訓練參考答案 第九章
- 人教鄂教版科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太陽月亮四季 單元教學教案
- 一款基于集成運放LM324的脈寬調制電路
- 陜西省某高速公路工程監理交底材料
- 護士延續注冊申請審核表(模板)
- 鼻腔沖洗護理技術團體標準解讀
- PPK(表格模板、XLS格式)
- GB/T 478-2008煤炭浮沉試驗方法
- GB/T 39894-2021船舶內裝質量評定項目及要求
- GB/T 15752-1995圓弧圓柱齒輪基本術語
- 推拿學(全套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