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駐馬店高中高二下期第四次考試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請考生務必把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作答時,務必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及草稿紙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4.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文學主題與歷史主題、時代主題緊密相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當今中國的時代主題,也是新時代文學的主題。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是當代作家的使命所在。以脫貧攻堅為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擺脫貧困的廣袤鄉土正朝著鄉村振興的目標邁進。相應地,在文學界涌現出趙德發《經山海》、陳毅達《海邊春秋》、王松《暖夏》、季棟梁《西海固筆記》等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雖然題材各異,形式風格不同,但從中我們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脫貧實踐,看到扶貧干部、鄉村群眾、創業青年、支教老師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實干的奮斗精神。與此相似,生態文明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命題,也拓寬著我們的思想視野,給文學創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作家們瞄準這些命題,以文學的方式記錄時代步伐,描繪發展畫卷。新時代文學主題更加鮮明,源于當代作家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和更加自覺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時也離不開作家在文學創作上的錘煉打磨。“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越來越多的作家意識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以文學的方式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不斷錘煉文學深入時代、表現時代的能力水平,新時代文學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代同頻共振。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是當代作家貫穿創作始終的功課。這不僅意味著作家要帶著歷史視野穿透現實,認識時代主題的獨特性與豐富性,書寫時代主題所帶來的重大社會變革以及蘊含其中的中國精神;還意味著要對文學手法進行探索打磨,更獨到地切入主題,更藝術性地呈現主題,將主題高度真正轉化成藝術高度。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傳統、現代因素相互交織,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歷史,也不同于經典作家已有的文學敘述。這就要求當代作家在提煉和講述中國故事的時候,進一步打開視野,培養歷史感與世界眼光。歷史感可以讓我們在縱向發展中發現時代經驗的新意,世界眼光可以讓我們在橫向比較中發掘中國故事的獨特之處。只有這樣,才能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在近年來受到好評的阿來《云中記》、梁曉聲《人世間》、陳彥《主角》、胡學文《有生》等作品身上,就能看到中國當代文學與世界優秀文學的同臺競技。一些優秀長篇小說中,厚重歷史與時代現實交織輝映,以文學敘事凝聚中國人的經驗、情感與記憶,讓人讀到波瀾壯闊的歷史現實、綿延賡續的精神追求和獨具特色的詩性表達。越來越多的創作者一方面對中國文學傳統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另一方面也面向廣大的閱讀世界,書寫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生命史、情感史,發揮文學直抵人心的力量,為世界文壇貢獻中國文學的獨特光彩。(摘編自李云雷《向新時代文學高峰邁進》)材料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當代作家應當如何響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塑造鮮活立體的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出更多更豐富的符合當下審美要求和時代要求的優質精神食糧?面對這些問題,當代作家要認識到其所肩負的使命,以傳承和創新的思想激發新時代文學進步的動力。中華民族留下了悠久的歷史與傳統,是文學創作的文化寶庫,更是激勵華夏兒女走好新長征路的精神力量,新時代文學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才能堅定對創作的自信、對作品的自信、對文化的自信。新時代的文學是傳承與創新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文學,創新是對傳承的進化,傳承需要與創新相結合來適應新時代的文化需求。因此,新時代的文藝創作必須平衡好創新與傳承的關系。創新需要找尋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價值所在,并利用當下新的傳播手法與策略,與新時代的社會發展、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在創新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新時代文學的傳承與創新還要求當代作家積極探索與自媒體的共生互動。例如,許多文學報刊創辦了專業性的文學訂閱號,眾多作家、文藝工作者推出了個人自媒體賬號,與讀者交流、推薦新作,形成了新時代文學創作與現實生活的交流,使文學工作者與受眾、文學作品與市場形成了互動的共生體。當代作家要抓住自媒體時代的機遇,在堅守文學本質的基礎上,充分用好自媒體的傳播優勢,以更符合新時代發展規律的方式推動新時代文學的傳承與創新。(摘編自胡蓉《新時代文學的傳承與創新》)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生態文明建設等新命題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當代作家將新命題融入文學創作中,以文學的方式記錄時代步伐。B.我國反映脫貧攻堅的優秀文學作品,形式可能不同,但能讓人看到有關脫貧攻堅的人物故事,讓人感受到苦干實干的奮斗精神。C.面對著人們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追求,如何為廣大人民提供優質的精神食糧,是當代作家在創作時應努力回應的問題。D.越來越多的當代作家在創作時,能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更能書寫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生命史、情感史。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新時代文學作品不能與時代同頻共振,是因為作家沒能深刻把握時代主題。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圍繞了新時代文學展開論述,但兩者論述的重心有所不同。C.新時代文學創作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樹立自信,實現文化傳承。D.近年來,很多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與世界優秀文學作品同臺競技,在文壇上綻放出獨特光彩。3.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新時代文學的傳承與創新”的一項是(
)(3分)A.陳楸帆的科幻小說《后人類時代》描寫了人在未來技術的迷宮中的掙扎,表現了人類從生理到心理都發生著的奇詭而深刻的異化,給讀者展現未來新的科技因素怎樣融入并影響人類生活,令人震撼。B.鐵凝的《哦,香雪》描繪了八十年代初的社會變革給山村少女精神世界帶來的變化,和她們追逐夢想的執著與艱辛,體現了作者對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主題和精神的詮釋。C.某美食博主用短視頻作品向海內外觀眾展示豐富的中華鄉村文化生活,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典型。D.中國網絡文學成為新時代文學的亮麗景觀,如小說《慶余年》講述一個有著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閑,自海邊小城初出茅廬,歷經家族、江湖、廟堂的種種考驗和錘煉的故事,既有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化,又從中體現出當代社會價值理念。4.根據材料二內容,下列選項對這幅圖表的解讀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新時代文學要求傳承創新文學主題緊扣時代,反映民族復興探索新主題,拓寬文學空間文學手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探索打磨,更獨到地切入主題歷史與現實帶著歷史視野穿透現實利用新傳播手法與策略,結合新時代文化需求文學與人民書寫時代主題帶來的社會變革與中國精神響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塑造鮮活立體的中國形象文學與時代與時代同頻共振,展現時代步伐在創新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學與世界展現中國故事的獨特之處,與世界優秀文學同臺競技發揮文學直抵人心的力量,為世界文壇貢獻中國文學的獨特光彩A.在文學手法方面,新時代文學強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同時,也注重探索打磨更獨到的切入方式和藝術性的呈現。B.該圖表清晰地展示了新時代文學在傳承與創新兩個方面的要求,體現了文學與時代、人民的緊密聯系。C.圖表顯示,新時代文學在傳承與創新方面的要求是相互獨立的,傳承主要關注歷史與現實的聯系,而創新則主要關注文學與世界的交流。D.圖表表明,新時代文學要求當代作家在書寫時代主題時,不僅要反映社會變革和中國精神,還要展示中國故事的獨特之處,與世界優秀文學進行交流。5.假如你受邀參加“新時代文學高峰論壇”,需在論壇討論環節對新時代文學發展提出建議,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7分)(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天空的點綴蕭紅①用了我有點蒼白的手,卷起紗窗來,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東西(這東西是常常見的,但它們真的載著炮彈飛起來的時候,這在我還是生疏的事情,也還是理想著的事情)。正在我躊躇的時候,我看見了,那飛機的翅子好象不是和平常的飛機的翅子一樣——它們有大的也有小的——好象還帶著輪子,飛得很慢,只在云彩的縫際出現了下,云彩又趕上來把它遮沒了。不,那不是一只,那是兩只,以后又來了幾只。它們都是銀白色的,并且又都叫著鳴鳴的聲音,它們每個都在叫著嗎?這個,我分不清楚。或者它們每個在叫著的,節拍象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調子,也或者那在云幕當中撒下來的聲音就是一片。好象在夜里聽著海濤的聲音似的,那就是一片了。②過去了!過去了!心也有點平靜下來。午飯時用過的家具,我要去洗一洗。剛一經過走廊,又被我看見了,又是兩只。這次是在南邊,前面一個,后面一個,銀白色的,遠看有點發黑,于是我聽到了我的鄰家在說:③“這是去轟炸虹橋飛機場。”④我只知道這是下午兩點鐘,從昨夜就開始的這戰爭。至于飛機我就不能夠分別了,日本的呢?還是中國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因為是從北邊來的,到南邊去的,戰地是在北邊中國虹橋飛機場是真的,于是我又起了很多想頭:是日本打勝了吧!所以安閑地去炸中國的后方,是……一定是,那么這是很壞的事情,他們沒止境的屠殺,一定要象大風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沒有止境……⑤很快我批駁了我自己的這念頭,很快我就被我這沒有把握的不正確的熱望壓倒了,中國,一定是中國占著一點勝利,日本遭了些挫傷。假若是日本占著優勢,他一定要沖過了中國的陣地而追上去,哪里有工夫用飛機來這邊擴大戰線呢?⑥風很大,在游廊上,我拿在手里的家具,感到了點沉重而動搖,一個小白鋁鍋的蓋子,啪啦啪啦地掉下來了,并且在游廊上啪啦啪啦地跑著,我追住了它,就帶著它到廚房去。⑦至于飛機上的炸彈,落了還是沒落呢?我看不見,而且我也聽不見,因為東北方面和西北方面炮彈都在開裂著。甚至于那炮彈真正從哪方面出發,因著回音的關系,我也說不定⑧但那飛機的奇怪的翅子,我是看見了的,我是含著眼淚而看著它們,不,我若真的含著眼淚而看著它們,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導魔鬼那般沒有道理。⑨但在我的窗外,飛著,飛著,飛去又飛來了的,飛得那么高,好象有一分鐘那飛機也沒離開我的窗口。因為灰色的云層的掠過,真切了,朦朧了,消失了,又出現了,一個來了個又來了。看著這些東西,實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⑩一個鐘頭看著這樣我從來沒有看過的天空,看得疲乏了,于是,我看著來上的臺燈。臺燈的綠色的傘罩上還畫著菊花,又看到了箱子上散亂的衣裳,平日彈著的六條弦的大琴,依舊是站在墻角上。一樣,什么都是和平常一樣,只有窗外的云,和平日有點不一樣,還有桌上的短刀和平日有點不一樣,紫檀色的刀柄上鑲著兩塊黃銅,而且不裝在紅牛皮色的套子里。對于它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絕不是拿著這短刀而赴前線。1937年8月14日[乙]半棵樹牛漢真的,我看見過半棵樹在一個荒涼的山丘上像一個人為了避開迎面的風暴側著身子挺立著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電從樹尖到樹根齊楂楂劈掉了半邊春天來到的時候半棵樹仍然直直的挺立著長滿了青青的樹葉半棵樹還是一整棵樹那樣高還是一整棵樹那樣偉岸人們說雷電還要來劈它因為它還是那么直那么高雷電從遠遠的天邊盯住了它1972年于咸寧[丙]風景談(節選)茅盾①最后一段回憶是五月的北國。清晨,窗紙微微透白,萬籟俱靜,嘹亮的喇叭聲,破空而來。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貼照薄上所見的第一張,銀白色的背景前一個淡黑的側影,一個號兵舉起了喇叭在吹,嚴肅,堅決,勇敢,和高度的警覺,都表現在小號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邊。我贊美這攝影家的藝術,我回味著,我從當前的喇叭聲中也聽出了嚴肅,堅決,勇敢,和高度的警覺來,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氣非常清冽,朝霞籠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見山峰上的小號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覺得他的額角異常發亮,然而,使我驚嘆叫出聲來的,是離他不遠有一位荷槍的戰士,面向著東方,嚴肅地站在那里,猶如雕像一般。晨風吹著喇叭的紅綢子,只這是動的,戰士槍尖的刺刀閃著寒光,在粉紅的霞色中,只這是剛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見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為他們兩個。②如果你也當它是“風景”,那便是真的風景,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1940年12月,于棗子嵐埡【注】①作者曾于1940年5月到10月訪問延安,親眼見到了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戰斗生活。1940年底,在“國統區”的重慶寫下此文。6.下列有關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甲文“天空的點綴”指攜帶炮彈的日本侵略者的戰斗機,“點綴”有苦澀與輕蔑的意味,題目就是文章的線索。B.甲文第④段,天上的飛機使“我”對戰事有了揣測,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達了對祖國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態度。C.甲文第⑥段,“我”感到手里的家具沉重而動搖,是凝望天空思考很久的表現,由內心世界的描寫回到了現實。D.乙文把半棵樹作為核心意象來塑造,直接將半棵樹的形象推到讀者的視野,表現出半棵樹鋼鐵般不屈的力量。7.下列有關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甲文中“蒼白”“灰色”等詞語奠定了文章灰暗的基調,劃線句用了擬人的手法。B.甲文中④—⑧段由戰機產生種種聯想和思考,類似內心獨白,具有意識流的特點。C.甲文中“啪啦啪啦”擬聲詞富有生活氣息,在生活化的敘事中調整著散文的節奏。D.乙文以“半棵樹”為題目,在視覺上造成一種殘缺感,設置了懸念,引發了思考。8.選取甲文某一個語言運用的特點加以賞析。(4分)9.丙文中的小號兵和荷槍戰士,體現了“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創作思想,請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三得者具而天下歸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湯武者,修其道,行其義,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歸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禮義以道之,致忠信以愛之,賞賢使能以次之,爵服賞慶以申重之,時其事、輕其任以調齊之,潢然兼覆之,養長之,如保赤子。生民則致寬,使民則綦理,辯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則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不愉者,無它故焉,道德誠明,利澤誠厚也。亂世則不然。污漫突盜以先之,權謀傾覆以示之,俳優、侏儒、婦女之請謁以悖之,使愚詔知,使不肖臨賢,生民則致貧隘,使民則極勞苦。是故,百姓賤之如起,惡之如鬼,日欲司間而相與投藉之,去逐之。卒有寇難之事,又望百姓之為己死,不可得也。說無以取之焉。孔子曰:“審吾所以適人,適人之所以來我也。”此之謂也。(節選自《荀子·王霸》)材料二:欲為天下者,必重用其國;欲為其國者,必重用其民;欲為其民者,必重盡其民力。無以畜之,則往而不可止也;無以牧之,則處而不可使也。遠人至而不去則有以畜之也民眾而可一則有以牧之也。見其可也,喜之有征;見其不可也,惡之有刑。賞罰信于其所見,雖其所不見,其敢為之乎?見其可也,喜之無征;見其不可也,惡之無刑。賞罰不信于其所見,而求其所不見之為之化,不可得也。厚愛利足以親之,明智禮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審度量以閑之,鄉置師以說道之。然后申之以憲令,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故百姓皆說為善,則暴亂之行無由至矣。(節選自《管子·權修》)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遠人至A而不去B則有C以畜之也D民眾E而可F一G則有H以牧之也。(4分)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王,指稱王,與“沛公軍霸上”中“軍”字的用法一樣,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B.誠,指的確、確實,與《諫太宗十思疏》“必竭誠以待下”中的“誠”意思相同。C.不肖,與文中“賢”的意思相對,指不成材、不正派的人,也可用來稱不孝之子。D.度量,指用以計量長短和容積的標準,引申為規章制度,也可指能寬容人的限度。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治國的關鍵在于順民意、得民心,如果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贊譽甚至為國家拼死效力,那就證明治國者真正獲得了民心。B.荀子認為,為君者應該以德為先,明禮忠信,選賢任能,愛護百姓,永葆赤子之心,才能使百姓親之如父母、敬之如上帝。C.在混亂的社會中,君主品行污穢卑劣,玩弄權術陰謀,重用無德無才之輩,使百姓生活貧窮困苦,會招致百姓的鄙視和厭惡。D.管子認為治理百姓要做到賞罰分明,對做好事者要有獎賞,以期望激勵更多人去做好事,對做壞事者要有懲罰,以儆效尤。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卒有寇難之事,又望百姓之為己死,不可得也。(2)然后申之以憲令,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14.材料一中引用孔子的話說明了什么道理?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水夫①中謠(節選)王建苦哉生長當驛邊,官家使我牽驛船。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夜寒衣濕披短蓑,臆穿②足裂忍痛何!我愿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注]①水夫:纖夫,內河中的船遇到淺水,往往難以前進,需要有人用纖繩拉著前進,以拉船為生的人就是纖夫。②臆穿:指胸口被纖繩磨破。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詩人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出纖夫像海鳥一樣夜宿水船、日行沙上的生活狀況。B.“夜寒衣濕”,纖夫們身披蓑衣,胸口被磨破,雙腳被凍裂,但只能無可奈何地忍受著。C.看著纖夫“辛苦日多”,詩人希望河水變平田,這樣纖夫就能心無怨言,樂日增多。D.本詩語言頗有特色,既具有民歌通俗流暢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練精警之風。16.結合全詩,簡析詩歌首聯的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詩經·衛風·氓》中“,”兩句以桑葉的枯黃凋謝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2)《孔雀東南飛(并序)》中“,”兩句運用了比興手法,既引出下文故事,又寫出焦、劉夫妻別離難舍之態。(3)屈原在《離騷》中常用“香草”來比喻自己的美好品格,比如“,”。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月亮慢慢地藏到了樹的那邊,人們散去了。耳邊靜下來,只有碾坊里傳出“吱吱”的聽慣了的聲音,顯得分外悅耳,像小提琴奏出的田園曲。流水般的月光透過樹隙,激起了一朵朵浪花,零星地濺在我身上,涼絲絲的。石桌上也印著一片斑駁的影子,這影子里分不出什么是葉片,什么是果子。一陣微風吹來,帶著落英的香氣,像是從月光里浸透出來的。樹上的葉兒動了,地上的影子亂了,月光像皺起一層細細的波紋。又一陣風憑空撲來,樹枝開始來回地擺晃,月亮在中間忽明忽滅,光影在身旁搖曳不定,猶如跳爍著陽光的水面,耳邊也似乎響起了鋼琴上清脆而激烈的旋律。我甚至擔心起那只在石桌上跳躍的水杯,伸手去抓,抓住了,光與影卻又在我手上來回飄蕩。真有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了。站起身,走到院中,望望明月,依然像張微笑的臉,在天宇中一動不動。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石桌上也印著一片斑駁的影子,這影子里分不出葉片和果子。”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4分)19.月亮的光與影本來沒有聲音,為什么作者說“耳邊也似乎響起了鋼琴上清脆而激烈的旋律”?(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為了在春食中占據一把交椅,各色菜蔬或乖巧地攀附,浸潤山野;或張揚地侵略,織青描綠。然而只有筍參悟了低調謙遜的中庸之道,______,不動聲色地生根,伸展,靠著一場拙樸堅忍的鉆泥之旅,只等驚蟄一到,春雷一響,便畢畢剝剝地冒將出來,將從山林間汲取的靈秀之氣化作段段礪籜,如孤膽英雄一般,撐起菜籃子的半壁江山。筍宜剁大塊白煮,一滾即收,加少許鹽或醬油燜鍋,方存其鮮。有油燜筍,熬至筍皮皺起如老嫗顏面,殊不堪食。還有曬作筍干、凍作筍條的,簡直是把筍當海蜇皮子來用,倒不是恨其______,實是竹筍太偏執,從不肯聽任基因改造或是住進大棚里做個四季常品。蘇幫菜“腌篤鮮”,取春筍、鮮排骨、咸肉,慢火燉煨,濃葷和純素有一種______的默契。這便是中國人的智慧了——本來鮮肉與筍同燉,好在清新,但終究淡薄了一點,取了咸肉來借味,一老帶二新,立刻產生絕妙化學反應。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畫線處句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3分)A.高大的教學樓上,醒目地立著一行大字——“一切為了學生”。B.“賣楊梅——”這悅耳的吆喝聲來自苗族女孩子。C.“一斤紹酒。——菜?十個油豆腐,辣醬要多!”D.我的靈智卻被三件事物——落日、花朵和青春——啟發得清朗了。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只等驚蟄一到便冒將出來,將從山林間汲取的靈秀之氣化作段段礪籜”,表達效果不如原句好,請說明理由。(7分)五、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從“糖水爺爺”到“煎餅奶奶”,從淄博“鴨頭哥”到安徽“盒飯姐”……普通人成為“網紅”被過度圍觀而陷入困境的現象已經多次上演。缺失邊界感的強勢圍觀,不僅使當事人無法正常工作生活,還嚴重干擾公共秩序。邊界感,也成了網絡熱詞。有邊界感,簡單說就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需求、言行、想法和情緒負責,不過度介入他人的生活,同時能夠在他人越界時及時表示反對,維護自己的自主性。邊界感不僅在網絡空間很重要,在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比如:人際交往、國際交往、文化交流……班會課擬組織一場關于邊界感的大討論,請寫一則發言稿,聯系現實談談你的思考。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得抄襲,不得套作;不得透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1.D2.A3.D4.C5.①緊密結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錘煉打磨文學手法,打開視野,培養歷史感與世界眼光;②平衡好傳承與創新,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在創新中實現傳統文化傳承;③積極探索與自媒體的共生互動,以更符合新時代發展規律的方式推動新時代文學的傳承與創新。【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更能書寫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生命史、情感史”錯誤。依據原文“越來越多的創作者一方面對中國文學傳統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另一方面也面向廣大的閱讀世界,書寫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生命史、情感史,發揮文學直抵人心的力量,為世界文壇貢獻中國文學的獨特光彩”中的“另一方面”可知,選項中后兩句分句應是并列關系,而不是遞進關系。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是因為作家沒能深刻把握時代主題”錯誤,以偏概全。影響新時代文學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還有作家的文學手法、表現時代的能力水平等。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A.體現了新時代文學的創新,沒有體現傳承。B.強調青年作家對時代精神的詮釋,未提及傳承與創新。C.美食博主的短視頻作品不屬于新時代文學。D.既有傳承也有創新。故選D。4.本題考查學生表文轉換的能力。C.根據材料二可知,傳承與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在多個方面都有交集和互動,而不是相互獨立的。傳承不僅關注歷史與現實的聯系,也需要在創新中實現;同樣,創新不僅關注文學與世界的交流,也需要基于傳承進行。因此,C選項的解讀不恰當。故選C。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結合“越來越多的作家意識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以文學的方式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不斷錘煉文學深入時代、表現時代的能力水平,新時代文學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代同頻共振。深刻把握民族復興的時代主題,是當代作家貫穿創作始終的功課”可知,緊密結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結合“這就要求當代作家在提煉和講述中國故事的時候,進一步打開視野,培養歷史感與世界眼光。歷史感可以讓我們在縱向發展中發現時代經驗的新意,世界眼光可以讓我們在橫向比較中發掘中國故事的獨特之處。只有這樣,才能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可知,錘煉打磨文學手法,打開視野,培養歷史感與世界眼光。結合“新時代文學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才能堅定對創作的自信、對作品的自信、對文化的自信。新時代的文學是傳承與創新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文學,創新是對傳承的進化,傳承需要與創新相結合來適應新時代的文化需求。因此,新時代的文藝創作必須平衡好創新與傳承的關系。創新需要找尋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價值所在,并利用當下新的傳播手法與策略,與新時代的社會發展、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在創新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可知,平衡好傳承與創新,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在創新中實現傳統文化傳承。結合“新時代文學的傳承與創新還要求當代作家積極探索與自媒體的共生互動……當代作家要抓住自媒體時代的機遇,在堅守文學本質的基礎上,充分用好自媒體的傳播優勢,以更符合新時代發展規律的方式推動新時代文學的傳承與創新”可知,積極探索與自媒體的共生互動,以更符合新時代發展規律的方式推動新時代文學的傳承與創新。6.B7.A8.示例一:①甲文短句和詞語反復形成特色。“不,那不是一只,那是兩只”“這次是在南邊,前面一個,后面一個”“過去了!過去了!……飛著,飛著,飛去又飛來了的,飛得那么高”。②這樣的語句運用使敘述描寫細節逼真,簡短而間隔的節奏與其觀察活動和情緒統一,真切細致地觀察蘊含著對戰局的緊張感受及對百姓、國家命運的擔憂。示例二:①甲文中“了”“著”“呢”“吧”“嗎”等助詞的運用很有特色。如“真切了,朦朧了,消失了,又出現了,一個來了,一個又來了。”②“了”更近口語,強化了節奏感,造成短促的音響效果,細致寫出作者視角的移動變化和飛機的絡繹不絕,蘊含著對戰局的緊張感受及對自己、百姓、國家命運的擔憂。示例三:①甲文疑問句的運用形成特色。“它們每個都在叫著嗎?”“日本的呢?還是中國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落了還是沒落呢?”②這些句子細致地寫出了自己的觀察,細膩逼真地表現了自己的心理和意識流動,把自己的感受置于廣闊的抗戰背景中,真切動人。9.①本文寫于1940年,作者親眼見到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戰斗生活,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希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民,小號兵和荷槍戰士正是這一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②文中的自然環境是戰斗環境的逼真再現,戰士的嚴肅、堅決、勇敢正是抗日軍民形象的代表,是民族精神的化身。【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分析的能力。B.“并且直接又痛快地表達了對祖國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態度”錯誤。結合第4段“至于飛機我就不能夠分別了……大概是日本的吧!”和“我又起了很多想頭:是日本打勝了吧!所以安閑地去炸中國的后方,是……一定是”可知,這里“我”猜測了飛機的所屬和誰打勝,并沒有態度的直接表現。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手法的分析的能力。A.“劃線句用了擬人的手法”錯誤。結合“或者它們每個在叫著的,節拍象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調子,也或者那在云幕當中撒下來的聲音就是一片”可知,劃線句是用來描寫聲音的,“聲音”一般不用“撒”“一片”來形容,這里使用是以形寫聲,以視覺寫聽覺,是通感。故選A。8.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語言運用的特點”可以從用詞、修辭、句式等方面入手進行賞析。①從修辭上看,結合第1段“不,那不是一只,那是兩只”、第2段“過去了!過去了!”“這次是在南邊,前面一個,后面一個”和第9段“飛著,飛著,飛去又飛來了的,飛得那么高”可以看出,甲文運用了很多的反復的短句和詞語,或連續反復,或間隔反復,突出強化了自己緊張不安、莫名擔憂等各種矛盾糾結畏懼期待祈禱等復雜的心緒,強化了對戰爭的厭惡,對入侵中國的外敵的憎恨,對國家和百姓的關愛和同情,對戰爭早日結束的美好期待和戰勝敵人的信心。②從用詞上看,結合第2段“過去了!過去了!”和第9段“但在我的窗外,飛著,飛著,飛去又飛來了的,飛得那么高,好象有一分鐘那飛機也沒離開我的窗口…….真切了,朦朧了,消失了,又出現了,一個來了個又來了”可以看出,甲文用了很多“了”字,“了”更近口語,強化了節奏感,造成短促的音響效果,抑揚頓挫音樂和諧,朗朗上口,酣暢淋漓細致入微地寫出作者視角的移動變化和飛機的絡繹不絕以及心理感受對人民動蕩不安生活的同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對戰爭和時局的緊張等復雜感受。結合第4段“至于飛機我就不能夠分別了,日本的呢?還是中國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可以看出,甲文中用了如“了”“著”“呢”“吧”“嗎”等助詞,助力語氣和情感,或者敘述、或者推測、或者判斷、或者困惑疑問。③從句式上看,結合第1段“它們每個都在叫著嗎?”、第4段“日本的呢?還是中國的呢?”和第7段“至于飛機上的炸彈,落了還是沒落呢?”可以看出,甲文中運用了許多疑問句,這些句子細致地寫出了自己的觀察,細膩逼真地表現了自己的心理和意識流動,把自己的感受置于廣闊的抗戰背景中,真切動人,通過問題也引發了讀者的思考,增強了可讀性吸引力和感染度。9.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結合丙文中落款“1940年12月,于棗子嵐埡”和丙文下注釋“作者曾于1940年5月到10月訪問延安,親眼見到了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戰斗生活。1940年底,在‘國統區’的重慶寫下此文”可知,此篇文章是1940年寫作的,當時中國正在進行著抗日戰爭,作者訪問延安,在延安親眼看到了抗日根據地的環境和抗日軍民的戰斗生活,小號兵和荷槍戰士正是這一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1940年10月,茅盾接受黨組織決定來到重慶“國統區”,在這里他看到了國民黨官僚們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過著貪婪無恥、窮奢極欲的生活,讓茅盾感到徹骨的心寒,同時也讓他認識到中華民族的希望在中共領導下的軍民,更進一步加深了對延安抗日軍民的火熱的戰斗生活向往。②結合“霞光射住他”“晨風吹著喇叭的紅綢子”“戰士槍尖的刺刀閃著寒光,在粉紅的霞色中,只這是剛性的”可知,作者展現了抗日根據地的環境,這里的環境既是自然環境,同時也是戰斗環境的真實展現,戰士在這樣的環境中“嚴肅地站在那里,猶如雕像一般”,“嚴肅,堅決,勇敢”,“嚴肅,堅決,勇敢”的他們是抗日軍民形象的代表,是民族精神的化身。10.BDG11.B12.B13.(1)突然發生了外敵入侵的事,還指望百姓為他賣命,這是不能夠辦得到的啊。(2)這樣再用法令加以約束,用獎賞加以鼓勵,用刑罰加以威懾。14.道理:要有同理心,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分析:君主愛護百姓,百姓就愿為他赴死;君主愚弄百姓,百姓就厭惡他背離他。【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遠地的人們來了而不離開,是因為有辦法養活他們;人口眾多而可以統一號令,是因為有效地治理了他們。“遠人至而不去”與“民眾而可一”結構相似,“則有以畜之也”與“則有以牧之也”結構一致,分別斷開,獨立成句,在BDG處斷開。故選BDG。11.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象的能力。A.正確。稱王;駐軍。句意:天下人歸順他叫作稱王。/沛公駐軍在霸上。B.錯誤。的確、確實;真誠、誠心。句意:道德確實賢明。/必然會竭盡誠心地對待下屬。C.正確。句意:讓沒有德能的人凌駕于有德才的人之上。D.正確。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永葆赤子之心”錯誤,“如保赤子”的意思是“像愛護初生的嬰兒一樣愛護百姓”。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卒”,通“猝”,突然;“寇難”,敵人侵犯之難;“死”,拼死,賣命;不可得也,省略句,否定判斷句。(2)“申”,約束;“勸”,鼓勵;“振”,威懾;“申之以憲令,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狀語后置句,應為“以憲令申之,以慶賞勸之,以刑罰振之”。1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由原文“孔子曰:‘審吾所以適人,適人之所以來我也’”可知,意思是孔子說:“看看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同樣對待自己”,道理:要有同理心,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由原文“是故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不愉者……使愚詔知,使不肖臨賢,生民則致貧隘,使民則極勞苦。是故,百姓賤之如起,惡之如鬼,日欲司間而相與投藉之,去逐之”可知,分析:君主愛護百姓,百姓就愿為他赴死;君主愚弄百姓,百姓就厭惡他背離他。參考譯文:材料一:治理國家的人,得到百姓盡力耕種的就富足,得到百姓殊死作戰的就強大,得到民眾稱贊頌揚的就榮耀。這三件事都具備了,天下人就會歸順他;這三件事沒具備,天下人就會背離他。天下人歸順他叫作稱王,天下人背離他叫作滅亡。商湯、周武王遵循這條準則,奉行這種道義,興辦天下人都認為有利的事,除掉天下人的共同禍害,于是天下人歸順他。所以,君主重視用道德聲譽來引導人民,彰明禮義法度指導他們,盡力做到忠誠守信來愛護他們,賞識賢人重用能人來安排不同等級的職位,用爵位、服飾、賞賜、表揚去反復激勵他們,根據時節安排他們的勞動、減輕他們的負擔來調劑他們,廣泛普遍地庇護他們,撫養他們,就像愛護初生的嬰兒一般。養育百姓要做到極其寬厚,役使人民則極其合理。制定政策法令,是用來對待天下百姓的;如果它有不合理的地方,哪怕像毫毛的末端一樣細微,那么就是對孤兒、孤獨老人、鰥夫、寡婦,也一定不要施加到他們頭上。如此,百姓就會像尊重天帝一樣尊重他,像愛戴自己的父母一般愛戴他,就算為他豁出性命斷然犧牲也會心甘情愿。這沒有什么其他的緣故,僅僅由于君主的道德確實賢明,恩澤確實深厚。混亂的社會就并非如此。君主用污穢卑鄙、強取豪奪的行為來引導百姓,玩弄權術陰謀、搞傾軋陷害來給他們作榜樣,讓藝人、侏儒、女人私自求見說情來搞昏自己,讓愚蠢的人去教誨有智慧的人,讓沒有德能的人凌駕于有德才的人之上,養育百姓則使百姓極其貧窮困厄,役使百姓則使他們極其疲勞辛苦。故而百姓厭惡他就像鄙視殘疾人一樣,厭惡他就像厭惡鬼魅一般,天天想尋求機會而一起來拋棄踐踏他,摒除驅趕他。突然發生了外敵入侵的事,還指望百姓為他賣命,這是不能夠辦得到的啊。這種治國理論沒有可取之處。孔子說:“看看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同樣對待自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材料二:想要治理好天下,必須珍惜本國國力;想要治理好國家,必須珍惜國內百姓;想要治理好百姓,必須珍惜民力(不使之耗盡)。沒有辦法養活百姓,人們就要外逃而無法阻止;沒有辦法治理百姓,即使留下來也不能很好的為國效力。遠地的人們來了而不離開,是因為有辦法養活他們;人口眾多而可以統一號令,是因為有效地治理了他們。見到人們做好事,表示喜歡要有實際獎賞;見到人們做壞事,表示厭惡就要有具體懲罰。賞功罰過,對于親身經歷的人們確實兌現了,那么,沒有親身經歷的也就不敢胡作非為了。如果見到人們做好事,空自喜歡而沒有實際獎賞;見到人們做壞事,空自厭惡而沒有具體懲罰。賞功罰過,對于親身經歷的都沒有兌現,要指望沒有經歷的人們為之感化,那是辦不到的。君主能夠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利益,民眾就會親近君主;明確了是非和禮節,民眾就能得到教化。在上位的要以身作則來引導百姓,制定法規制度來防范民眾的不良行為,設置鄉師官吏來教導民眾。這樣再用法令加以約束,用獎賞加以鼓勵,用刑罰加以威懾。這樣,百姓就都愿意做好事,暴亂的行為也就不會有機會發生了。15.C16.①“苦哉”二字總領全篇,奠定了全詩感傷的基調。②表達出了纖夫難以抑制的內心悲苦之情。③點出纖夫痛苦的原因是“官家使我牽驛船”。【解析】15.本題綜合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C項,“詩人希望河水變平田,這樣纖夫就能心無怨言,樂日增多”錯誤,尾聯不是“詩人希望”,而是纖夫的幻想,即使河水變平田,纖夫們也不能過上幸福生活,他們一樣要遭受官府的壓榨欺凌。C錯誤。故選C。16.此題是考查賞析詩句作用的能力。分析作用要結合詩句在詩歌中的位置來分析,也要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作用。根據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明確說出運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借古諷今、抑揚、想象、聯想、渲染、象征等);后結合詩句闡釋說明詩人運用了這種手法的依據(找到能體現該手法的關鍵詩句,并進行描述性說明);析效果(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刻畫了什么形象,或表現了什么主旨)。“苦哉生長當驛邊”,詩一開頭就以“苦哉”二字總領全篇,定下了全詩感傷的基調。水夫脫口呼出這一聲嗟嘆,說明他內心的悲苦是難以抑制的。這強烈的感情,緊緊地抓住了讀者的心靈。“官家使我牽驛船”,點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設的交通驛站有水陸兩種,住在水邊,要為水驛牽船服役。“官家使我”說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這兩句是總寫生長水邊為驛站服役的痛苦心情。【點睛】賞析語句是與賞析字詞或整首詩相并列的一種題型。這種題型綜合性強、自由度大,它可以從內容、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情感等角度賞析,有時可以等同于詞語賞析題、分析表達技巧題或句子情感分析題,但畢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時又因賞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題的自由度較大,同時難度也較大。17.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隕、搴、阰、攬、洲、莽、扈、芷、芰荷、芙蓉。18.①原文重復“什么是”,形成兩個短句,節奏感強,具有音韻美;②原文用了兩個“什么是”,語意得到了強化,突出了影子的斑駁迷亂。19.通過想象,運用通感,將月亮的光與影寫成“鋼琴上清脆而激烈的旋律”,形象生動,突顯了月亮的忽明忽滅、光影的搖曳不定。【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原句“什么是葉片,什么是果子”句子形式屬于短句,使語言更有節奏感和韻律美;改句“葉片和果子”用的是并列短語,沒有節奏感和韻律美。原句“什么是葉片,什么是果子”重復使用“什么是”的句式,使“影子里分不出”的內容得到強調和突出,突出了影子的斑駁迷亂;改句沒有強調和突出的效果。1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的能力。月亮的光與影,本屬于視覺描寫,而“耳邊也似乎響起了鋼琴上清脆而激烈的旋律”此處把視覺與聽覺打通,用形容聽覺的鋼琴旋律來描寫視覺形象,突顯了月亮的忽明忽滅、光影的搖曳不定,屬于通感修辭,使描寫對象更加形象生動。20.不露鋒芒暴殄天物相得益彰21.A22.①原句強調筍必須經過驚蟄節氣以及春天的提醒才會出土,充分強調了它的低調謙遜。②“畢畢剝剝”用擬聲詞,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筍一旦出土都生長迅速的特點。③改句則沒有這個效果。【解析】20.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常見成語的意義的能力。第一空,語境前后強調“低調謙遜的中庸之道”“不動聲色”“拙樸堅忍”,可見此處意在強調說明竹筍的謙遜、隱忍,故可填表示該意思的“不露鋒芒”等詞。不露鋒芒:比喻不顯露銳氣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第二空,前文說到作者認為筍只有新鮮現吃才最美味,且文章對于油燜筍、曬筍干、凍筍條等筍類加工食品的美味表示批判,故可填“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原指殘害滅絕自然界的各種生物;后泛指任意糟蹋東西。第三空,此處說“濃葷和純素”搭配的效果,用以修飾“默契”,故可填“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指通過彼此間的作用,更顯示出雙方的優點和長處。21.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并運用常見的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畫線句的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A.表示解釋說明。B.表示聲音的延長。C.表示話題的轉換。D.表示插說。故選A。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地理七下8.2歐洲西部教學設計
- 人教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設計
- 2024四川瀘州交投集團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公開招聘勞務派遣人員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體育-王文兵-《中長跑的技術動作分析與訓練》教學設計
- 勞動項目二《疊被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人教版勞動一年級下冊
- 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培訓
- 出境旅游線路培訓
- 財務報表培訓課件
- 人教PEP版英語三年級上冊 Unit 4 We love animals 表格式教案
- 單純的高血壓護理查房
- 二級建造師《礦業工程管理與實務》試題(100題)
- 2024年21起典型火災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識專題培訓(消防月)
- 養護道班考勤管理制度
- 北師大版(2019)必修第二冊 Unit6 The admirable Lesson 1 A Medical Pioneer名師教學設計
- 2024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庫380題(含答案)
- 2024年物聯網安裝調試員(高級工)職業資格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
- 2024年計算機二級MS Office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DL∕T 904-2015 火力發電廠技術經濟指標計算方法
- 心理壓力評分(PSS)問卷表
- 會展翻譯服務合同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