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滬粵版 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 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滬粵版 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 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滬粵版 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 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滬粵版 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 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滬粵版 八年級上冊物理 第二章 聲音與環境 單元檢測(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單元檢測

一、單選題

1.美麗的蝴蝶在飛行時每秒振翅5?6次,我們聽不到蝴蝶飛行時的聲音,但是討厭的蚊

子總是嗡嗡地飛來飛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蝴蝶飛行時,發出的是超聲波,人耳聽不到

B.蚊子飛行時翅膀振動發聲響度比蝴蝶飛行時翅膀振動發聲響度大,所以能被人聽到

C.蝴蝶飛行時振動翅膀所發出的是次聲波,所以不能被人耳聽到

D.蚊子飛行時發出的聲音的頻率高于20000Hz

2.2023年4月8口鹽城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中有一道題:聆聽音樂,辨別主奏樂

器。這里辨別的依據是樂音的()

A.響度B.音調C.音色D.速度

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確的是()

1

10

HQA0R1ro

MJHH

IMT

3J3J

)-

A.圖甲:人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B.圖乙:用相同的力敲擊水瓶琴能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

C.圖丙:蝙蝠利用次聲波傳遞能量確定目標的位置

D.圖丁:禁止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的

4.在學校復學期間,為了加強防疫,建議在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區域師生要繼續佩戴口

罩,戴口罩給師生交流帶來的影響是()

A.戴上口罩后產生了回音B.改變了聲音的音色,制造了噪音

C.降低了聲音的音調D.減小了聲音的響度

二、多選題

5.下列實驗能說明聲音產生條件的是()

A.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不能聽到真空罩中鬧鈴的鬧鈴聲

C.將紙屑放到正在發聲的喇叭紙盆上,看到紙屑在“跳舞”

D.將正在發聲的音叉去輕觸靜止懸掛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

6.關于聲音的利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B.在開闊的田野上引吭高歌時,回聲起到了增強原聲的作用

C.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說明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D.利用超聲波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

三、填空題

7.“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年一度的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世界各

地華人燃爆竹、舞獅子、敲鑼打鼓吹慶新春。爆竹聲是由于空氣的產生的。鼓

聲是通過傳到人耳的;我們能分辨出鑼聲和鼓聲是根據不同;“響鼓還

要重錘敲”說明發聲體振動的越大,聲音的越大;人們吹笛子時,空

氣柱越短,空氣振動的越高,聲音的越高;爆竹聲有時會破壞人的耳

膜,說明聲可以傳遞o

8.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琵琶聲是由弦的

產生的。演奏時撥動不同的弦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9.如圖是我國傳統民族吹管樂器一嗔吶,它發出的聲音是由__振動產生的,吹奏時用

手指按壓不同位置的氣孔,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10.“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是聲音大,“脆如銀鈴”指聲音的高。(填“音調”、“響

度峨喑色”)

11.清晨的公園里,各種鳥兒在歡快地鳴叫,人們能分辨出喜鵲的聲音,是根據聲音的—

辨別的;還能聽到遠處雄雞的叫聲,是由于它的聲音的比較大。

12.某種昆蟲靠翅膀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10s內振動3500次,則人類聽

到這種翅膀振動的聲音(選填“能”或“不能”)。它的天敵能通過此昆蟲振動產生的聲音來確

定它的位置,這是利用了聲音可以的特點。

13.如圖所示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會發出類似青蛙的叫聲,有

時還能引起周圍青蛙的附和共鳴。青蛙刮鼓發出的聲音是由刮鼓產生的,類似

青蛙的叫聲是指(選填“音色”或“音調”)相近。

14.如圖所示,在A、B、C三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

用嘴依次吹瓶口,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此時的聲源是(選填“空氣柱”或“瓶和

水"),(選填A、B、C)瓶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百米賽跑中,假如計時員聽到起

跑的槍聲后才開始計時,他記錄下的時間比運動員的實際時間要(選填“長”或

四、實驗題

15.在探索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小麗做以下實驗,如圖:

(1)當小麗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既能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乒乓球彈開,通

過該實驗現象得到的結論:;

(2)在實驗中用乒乓球反映音叉的振動,這種思維方法叫做(填“等效法”、“轉換法”

或“控制變量法”);

(3)使音叉發出相同響度的聲音,距離不同時,聽到音叉的聲音的響度不同,說明響度與—

有關;

(4)若在實驗過程中,小麗加大敲擊力度,貝4:聽到的聲音的響度越,看見乒乓球被

彈開的幅度越,根據實驗現象的變化,可得出結論:響度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

有關;

(5)圖甲、乙、丙是敲擊不同的音叉,使其發出不同響度或音調時所得到的聲音波形圖,比

較它們的波形可知:甲、乙聲音的..相同,甲、丙聲音的..相同;

(6)假如在月球表面上做這個實驗,當用力敲擊音叉時,會看到乒乓球被彈開,但是卻聽不

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原因是。

16.如圖所示,小明和小紅分別用甲、乙兩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

(1)小明將一個正在響鈴的小鬧鐘放在玻璃罩內,他(填“能”或“不能”)聽到清楚的鈴

聲;

(2)小明繼續用抽氣機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鈴聲的變化情況是;并由此推理得

出:不能傳聲,這種物理研究方法叫做;

(3)小紅為探究“聲音的三大特性”,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當

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振動頻率越(填“快”或“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填“高”或"低

(4)當使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度去撥動鋼尺,撥動鋼尺的幅度越大,

鋼尺發出聲音的越大;

(5)分別使鋼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用力撥動它們使其振動幅度也相同,能夠聽

出兩次聲音的不同。

17.宛兒同學想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檢測的材

料外,可利用的器材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

(1)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

(2)請你為宛兒設計一種合理的實驗方案來判斷哪種材料隔聲性能最好。(寫出實驗步

驟)______

18.如圖所示的是探究聲現象的三個實驗情景,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乙丙

(1)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

明—;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如果加大力度敲擊音叉,發現乒乓球被彈得越

遠,聽到的聲音的響度也越大,這個現象說明—.

(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象說

明—;若把甲、乙兩個實驗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起的圖是—

(選填“甲”或“乙”).

(3)如圖丙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先讓一端伸出桌邊短一些,撥動鋼尺,聽它

振動發出的聲音,然后一端伸出桌邊長一些,再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使鋼尺

兩次振動幅度大致相同.比較兩種情況下,第一次鋼尺振動得快,它的音調—(填

“高”或"低”),這說明音調與有關.

五、簡答題

19.如圖所示是一款超聲驅狗器,使用時,對著狗一按開關,狗好像聽到巨大噪聲而躲

開,旁邊的人什么也沒聽見。人的聽覺的頻率范圍是多少?人耳為什么聽不見超聲驅狗器

發出的聲音?

六、計算題

20.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30m/s。某漁船向為了測一處海底的深度,用聲吶系統

豎直向下發射超聲波,經過6s收到回聲,問:

(1)此處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千米?

(2)這種方法能不能用來測量月球到地球之間的距離?為什么?

21.在空心金屬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先后聽到兩個聲音,第一次是由金屬管傳來

的,第二次是由空氣傳來的。已知敲擊后聲音通過空氣傳到另一端需要的時間為2.5s,兩

聲相隔2.33s(此時氣溫約為15。0。

一些介質中的聲速v(m/s)

空氣(0℃)331銅3750

空氣(15。0340鋁5000

水(常溫)1500鐵5200

(1)求空心金屬管的長。

(2)聲音在空心金屬管中傳播的時間?

(3)聲音在該金屬管中的傳播速度?

(4)該金屬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

《2025年1月10日初中物理作業》參考答案

題號123456

答案CCBDACDCD

1.C

【詳解】AC.蝴蝶在飛行時每秒振翅5?6次,頻率小于20Hz,發出的是次聲波,人耳聽

不到,故A錯誤,C正確;

B.蚊子飛行時翅膀振動發聲的頻率比蝴蝶飛行時翅膀振動發聲的頻率大,在人耳的聽覺

范圍之內,所以能被人聽到,故B錯誤;

D.頻率高于20000Hz的為超聲波,人耳聽不到,我們能聽到蚊子飛行時發出的聲音的頻

率應該低于20000Hz,故D錯誤。

故選C。

2.C

【詳解】音色是取決于發聲體本身的一種特性,聆聽音樂,辨別主奏樂器,辨別的依據是

樂音的音色。

故選C。

3.B

【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是靠聲帶的振動說話的,故A錯誤;

B.相同玻璃瓶裝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時,由于水的質量不同,所以瓶子和水的振動

頻率不同,則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正確;

C.蝙蝠是靠超聲波傳遞信息確定目標的位置,故C錯誤;

D.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故D錯誤。

故選B。

4.D

【詳解】A.戴上口罩后,發聲位置離口罩太近,不會產生回聲,故A不符合題意;

B.戴上口罩后,沒有改變聲帶的結構,不會改變聲音的音色,師生交流時,聲音不是噪

聲,故B不符合題意;

CD.戴上口罩會改變聲音的振幅,從而改變聲音的響度,不會改變聲音的頻率,不會改變

聲音的音調,故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5.ACD

【詳解】A.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說明音叉在振動,則可以說

明聲音的產生條件,故A符合題意;

B.不能聽到真空罩中鬧鈴的鬧鈴聲,是因為沒有傳聲的介質,說明了聲音的傳播條件,

故B不符合題意;

C.將紙屑放到正在發聲的喇叭紙盆上,看到紙屑在“跳舞”,說明紙盆在振動,則可以說明

聲音產生的條件,故C符合題意;

D.將正在發聲的音叉去輕觸靜止懸掛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則可

以說明聲音的產生的條件,故D符合題意。

故選ACD?

6.CD

【詳解】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故A錯誤;

B.在開闊的田野上引吭高歌時,由于周圍沒有反射聲音的物體,所以不能產生回聲,故

B錯誤;

C.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利用了聲波了解工件內的信息,所以聲波可以傳遞信

息,故C正確;

D.利用超聲波粉碎人體內的結石,利用了聲波擊碎結石,所以聲波可以傳遞能量,故D

正確。

故選CD?

7.振動空氣音色振幅響度頻率音調能量

【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爆竹聲是由于空氣的振動產生的。

⑵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鼓聲是通過空氣(氣體)傳到人耳的。

[3]不同的發聲體音色不同,辨別聲音利用音色,我們能分辨出鑼聲和鼓聲是根據音色不

同。

[4][5]響度與振幅有關,“響鼓還要重錘敲”說明發聲體振動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

大。

[6][7]音調與頻率有關,人們吹笛子時,空氣柱越短,空氣振動的頻率越高,聲音的音調越

|WjO

[8]聲能傳遞信息,聲能傳遞能量,爆竹聲有時會破壞人的耳膜,說明聲可以傳遞能量。

8.振動音調

【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的中振動產生的,因此琵琶聲是由弦的振動產生的。

⑵演奏時撥動不同的弦,琴弦振動的頻率不同,則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

9.空氣柱音調

【詳解】嗔吶發出的聲音是由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吹奏時用手指按壓不同的氣

孔,改變了管內空氣柱振動的頻率,因此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

10.響度音調

【詳解】口]“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比較大,振動幅度比較大,即聲音的響度大。

[2]“脆如銀鈴”是指聲音比較高,振動頻率大,即聲音的音調高。

11.音色響度

【詳解】[1]不同發聲體發聲的品質一般不同,所以人們能分辨出喜鵲的聲音,是根據聲音

的音色辨別的。

⑵雄雞的叫聲傳的較遠,是由于它的聲音的響度比較大。

12.能傳遞信息

【詳解】[1]這種昆蟲的翅膀在10s內振動3500次,即翅膀1s振動350次,振動頻率是

350Hz,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是20:20000Hz,所以人耳能聽到這種翅膀振動的聲音。

⑵昆蟲的天敵可以通過聲音來確定它的位置,利用了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13.振動音色

【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因此青蛙刮鼓發出的聲音是由刮鼓振動產生的。

⑵音色是每種聲音特有的特色,所以刮鼓發出類似青蛙的叫聲,是指聲音的音色相近。

14.空氣柱C短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

【詳解】[1]⑵用嘴依次吹瓶口,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聲音。瓶中的空氣柱越短,振動得越

快,頻率越高,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高,故C瓶發出的聲音的音調高。

[3][4]因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當計時員聽到起跑的槍聲時,運動員已經跑了一段距離,所

以計時員記錄下的時間比運動員的實際時間要短。

15.(1)發聲的音叉在振動

(2)轉換法

⑶振幅

⑷大大幅度

⑸響度音調

(6)真空不能傳聲

【詳解】(1)通過實驗發現,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能聽到音叉發出聲音,同時也會發

現乒乓球被彈起了一定的角度,音叉振動時碰撞小球,使乒乓球彈起一定的角度,說明發

聲的音叉在振動。

(2)物體的振動有時用眼睛無法直接看到,可以通過乒乓球是否被彈起判斷物體是否在振

動,被彈起的高度來判斷物體振動幅度的大小,這種思維方法叫做轉換法。

(3)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它與物體振幅有關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通過控制變量的

方法驗證響度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使音叉發出相同響度的聲音,距離越大時,聽到

音叉的聲音的響度越小,距離越小時,聽到音叉的聲音的響度越大。

(4)[1]⑵[3]小麗加大敲擊力度,音叉振動的幅度變大,聽到聲音的響度變大,看見乒乓

球被彈開的幅度變大,可以得到響度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

(5)[1]由圖可知,甲、乙的振幅相同,則甲、乙聲音的響度相同。

⑵甲、丙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相同(即頻率相同),音調相同。

(6)假如在月球表面上做這個實驗,當用力敲擊音叉時,會看到乒乓球被彈開,但是卻聽

不到音叉發出的聲音,這是由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月球是真空,所以聽不到音叉發出

的聲音。

16.⑴能

(2)不斷變小真空實驗推理法

⑶慢低

⑷響度

⑸音色

【詳解】(1)聲音可以在氣體和固體中傳播,小明將一個正在響鈴的小鬧鐘放在玻璃罩

內,他能聽到清楚的鈴聲。

(2)[1]⑵[3]小明繼續用抽氣機逐漸抽出玻璃罩內的空氣,鈴聲的變化情況是不斷變小,

傳聲效果越來越差,并由此推理得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這種物理研

究方法叫做實驗推理法。

(3)音調跟頻率有關。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當鋼尺

伸出桌邊的長度越長,振動頻率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

(4)響度跟振幅有關。當使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度去撥動鋼尺,撥

動鋼尺的幅度越大,鋼尺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

(5)不同發聲體的音色不同。分別使鋼尺和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用力撥動它們使

其振動幅度也相同,能夠聽出兩次聲音的音色不同。

17.機械鬧鐘見詳解

【詳解】(1)[1]機械鬧鐘發出的聲音有節奏,聲音較為穩定,適合做實驗聲源。

(2)[2]①將機械鬧鐘放入鞋盒內,在其四周塞滿待衣服;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

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測出到鞋盒的距離Z而

②用錫箔紙、泡沫塑料依次替換掉鞋盒內的衣服,重復以上實驗步驟。

結論:距離£越短,說明材料隔音效果越好,距離£越長,說明材料隔音效果越差。

18.發聲體在振動把音叉的振動放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空氣能傳

聲乙一高頻率

【詳解】(1)聲音由振動產生,為了表示發聲體的振動,采用放大法,所以如圖甲所示,

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這個現象就說明發聲體在振動;

音叉的振動是不容易直接看到的,而乒乓球的跳動很容易看到,所以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

用就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

如果加大力度敲擊音叉,發現乒乓球被彈得越遠,聽到的聲音的響度也越大,這個現象說

明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如圖乙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