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關模塊四選修四部分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練習_第1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關模塊四選修四部分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練習_第2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關模塊四選修四部分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練習_第3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關模塊四選修四部分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練習_第4頁
新課標2025版高考歷史大二輪復習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關模塊四選修四部分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選擇題1.“梭倫促進了兩個階級之間的妥協?!比?,梭倫改革雖對土地數量有所限制,但卻沒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樣剝奪貴族的土地。下列各項,能夠正確反映上述觀點且符合史實的是()A.既廢除了平民債務又未歸還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規定個人土地限額C.既解放了債務奴隸又保留了舊的社會等級D.既照看了平民利益又維護了貴族部分特權解析:留意審題“正確反映上述觀點”,即梭倫促進了兩個階級之間的妥協,兼顧了兩個階級的利益,體現了其改革中庸的特點,梭倫改革廢除了平民債務,因債務抵押的土地一律歸還原主,A項中“未歸還平民原有土地”不符合史實,故A項錯誤;B項中“未規定個人土地限額”與題干中“對土地數量有所限制”的信息不符,故B項錯誤;梭倫改革建立了財產等級制,打破了貴族對政治權力的壟斷,故C項錯誤;梭倫改革既照看了平民利益又維護了貴族部分特權,體現了其改革中庸的指導思想,促進了兩個階級之間的妥協,故D項正確。答案:D2.讀下圖,推斷下列各項表述正確的是()中國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圖A.漢武帝在②頒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從③遷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兩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廢除了丞相制度解析:本題是圖片題,考查學生讀圖實力和學問運用實力。依據所學學問,結合地圖推斷圖中四個地名分別是:①長安(西漢都城)、②開封(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初都城)、④杭州(南宋都城)。西漢的都城在長安,A項說法錯誤;孝文帝遷都是從平城遷至洛陽,B項錯誤;明朝建國之初都城在南京,D錯誤,因此正確答案選C。答案:C3.王安石認為國家積貧積弱的根本在于生產少,生產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則國不強。為根本上解決問題他頒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農田水利法C.將兵法和均輸法D.方田均稅法和科舉新法解析:依據題中信息“國家積貧積弱的根本在于生產少”,重點在于解決生產問題,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進農業生產的措施,故A項錯誤;青苗法和農田水利法促進了農業生產,故B項正確;將兵法和均輸法,前者是加強軍事,后者是調整物資供需關系、平抑物價以打擊大商人的政策,故C項錯誤;方田均稅法是為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科舉新法是為了選拔人才,故D項錯誤。答案:B4.明治維新前,日本只有貴族和武士才有姓。19世紀70年頭,為便于征兵、征稅和編制戶籍,明治政府規定“凡國民,必需取姓”。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動四民同等,加強對百姓的管理B.引進西方生活方式,促進文明開化C.實行廢藩置縣,強化中心集權D.激勵殖產興業,實現富國強兵解析:明治維新中,為便于征兵、征稅和編制戶籍,明治政府規定“凡國民,必需取姓”,打破了原來的等級身份制度,廢除武士特權,有利于推動四民同等,加強對百姓的管理,故A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廢除等級身份制,未涉及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故B項錯誤;材料中是廢除貴族和武士特權,不是廢藩置縣,故C項錯誤;殖產興業是政府扶植企業發展,屬于工業方面的措施,材料中未涉及,故D項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5.材料漢武帝依據御史大夫張湯和侍中桑弘羊的建議,頒布了打擊富商大賈的算緡令和告緡令。據《史記·平準書》的記載,這兩項法令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凡屬工商業主、高利貸者、囤積商等,不論有無市籍(漢代商人另立戶口冊,叫作市籍),都要據實向政府呈報自己的財產數字,并規定凡二緡(一緡為一千錢)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文(一說二百文)。而一般小手工業者,則每四緡抽取一算。這叫作“算緡”。(二)除官吏、三老(鄉官,掌教化)和北邊騎士外,凡有軺車(即小馬車)的,一乘抽取一算;販運商的軺車,一乘抽取二算;船五丈以上的抽取一算。(三)隱瞞不報,或呈報不實的人,罰戍邊一年,并沒收他們的財產。有敢于告發的人,政府賞給他沒收財產的一半,這叫作“告緡”。(四)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家屬占有土地和奴婢,敢于違背法令的,即沒收其全部財產。(1)依據材料,概括“算緡”“告緡”的主要內容。(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述漢武帝頒布算緡令和告緡令的歷史影響。解析:第(1)問,由材料中四方面的內容分別概括歸納。第(2)問,由材料信息從鞏固統治、發展經濟等方面概括。答案:(1)向工商業者征收財產稅;激勵檢舉揭發工商業者隱瞞財產的行為。(2)增加了財政收入;緩和了土地兼并;遲滯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的鞏固。6.材料唐初,《田令》載:“應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政預??痹觳?,縣令總集應退應受之人,對共給授?!睋短坡墒枳h·戶婚》載:“賣口分田者”“占田過限者”“盜耕種公私田者”“妄認公私田”“在官侵奪私田者”,均處以輕重不同的笞刑、杖刑。唐律令規定:“若一戶之內,盡脫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長合徒三年”;“里正不覺脫漏增減者”“州縣不覺脫漏增減者”,要依據脫掉家戶漏掉人口的多少,處以相應的笞刑、杖型和徒刑;“里正及官司,妄脫漏增減以出入課役”,要處以徒刑;“相冒合戶者,徒二年”;“于法應別立戶而不聽別,應合戶而不聽合者,主司杖一百”。(1)依據材料,概括唐朝在土地和戶籍管理上的主要措施。(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唐朝土地和戶籍管理措施的作用。解析:第(1)問,由材料中《田令》與《唐律疏議·戶婚》的相關要求得出規范對土地和戶籍的管理;由材料“應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預??痹觳?,縣令總集應退應受之人,對共給授”得出剛好駕馭全國土地和人口的變動狀況;由材料“若一戶之內,盡脫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長合徒三年”“于法應別立戶而不聽別,應合戶而不聽合者,主司杖一百”得出加大對民眾違反管理行為及基層官員不作為行為的懲罰力度。第(2)問,由材料“應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預??痹觳?,縣令總集應退應受之人,對共給授”得出對土地兼并起了肯定的緩和作用;由材料“‘妄認公私田’‘在官侵奪私田者’,均處以輕重不同的笞刑、杖刑”得出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對推動唐代社會旺盛起了肯定作用。答案:(1)主要措施:規范對土地和戶籍的管理;剛好駕馭全國土地和人口的變動狀況;加大對民眾違反管理行為及基層官員不作為行為的懲罰力度。(2)作用:對土地兼并起了肯定的緩和作用;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對推動唐代社會旺盛起了肯定作用。7.材料明初政治制度承襲元制。中書省是“百司綱領,總率郡屬”,凡事必先,“關白”左、右丞相,然后奏聞皇帝。胡惟庸任丞相后擅權撓政,促使朱元璋決心削奪中書大臣的權力。洪武九年,先削去平章政事、參知政事等官名,只保留左、右丞相和左、右丞。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謀反”的罪名殺了胡惟庸。同時,罷中書省,廢除丞相,分相權于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使六部直屬于皇帝。六部各設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六部尚書的品秩由原正三品升為正二品。又以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分掌兵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典刑獄,使其相互牽制,一切兵刑大權也都總攬于皇帝。朱元璋還藉胡惟庸案廢置御史大夫。后又改御史臺為都察院,專職彈劾百司。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糾察內外官員。監察御史雖職責重大,但不過是七品官。另外,刑部主審訊,大理寺復審亦可駁正,朱元璋還按六部的建制,設立六科給事中,負責稽查各部,駁正章疏違誤?!幾云醾b《中國改革史》(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指出朱元璋改革的舉措。(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簡析朱元璋改革的影響。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從“廢丞相”“設都察院,彈劾百司”“機構之間相互制約”等方面分析。第(2)問,結合所學學問進行作答,須采納一分為二的沖突分析法:一方面,從制度上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心集權并在肯定程度上有利于懲治腐??;另一方面,機構重疊影響了行政效率,而皇權過度膨脹導致政治制度嚴峻依靠皇帝個人,為明中后期的宦官干政埋下了隱患。答案:(1)舉措:罷中書省,廢丞相,分散中樞權力;以小制大,使各機構相互牽制;行政制度與監察制度并舉;加強君主對監察機關的限制。(任答三點即可)(2)影響:從制度上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心集權;肯定程度上有利于懲治腐敗;機構重疊影響了行政效率;皇權過度膨脹導致政治制度嚴峻依靠皇帝個人,為明中后期的宦官干政埋下了隱患。(任答三點即可)8.清末民國時期,中國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學界和政界紛紛探討王安石變法。梁啟超和孫中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兩位。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變之法,皆曰“惡法”,其為意氣偏激,固無待言……吾常謂天下有肯定的惡政治,而無肯定的良政治。茍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謀國利民福,殆可謂之“良”也已?!幾粤簡⒊锻醢彩瘋鳌凡牧隙巴醢彩械男路?,都是民生主義的事實?!?《孫中山全集》)……清末民國時期,許多學界政界人士主動主見學習西方,但很快發覺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問題與缺陷,須要在中華文化中找尋才智加以補充改進。——摘編自姜錫東、周一星《略論王安石變法的現代影響》(1)據材料一,指出梁啟超與前人對王安石變法的不同看法及其緣由。(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義的事實”歷歷可知。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以免役法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進行政策設計的,并說明其主動效果。(3)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清末民國時期學界和政界關注王安石變法的主客觀緣由。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變之法,皆曰‘惡法’……”得出前人的看法為貶;依據“其施政之本意……可謂之‘良’”可得出梁啟超的看法為褒。其次小問依據“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謀國利民?!薄捌錇橐鈿馄ぁ狈治銎渚売伞5?2)問,第一小問結合免役法的內容回答。其次小問回答免役法的主動作用即可。第(3)問,需結合清末民國時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形勢,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答案:(1)看法:梁啟超褒;前人貶。緣由:梁啟超強調王安石變法的和善本意(謀求國利民福);前人意氣用事,相識偏激。(2)政策設計:政府收取免役錢;募人充役。主動效果:保證了農夫的生產時間;有利于發展生產。(3)緣由:主觀:從傳統文化中找尋變革依據。客觀:近代中國社會發生猛烈變革。9.材料“政變以后,下詔廢各省學校,然民間私立者,尚紛紛可見,亦由民智已開,不行遏制。”梁啟超將教化制度改革提到變法的根本高度,也不能不說是維新派的遠見卓識。早期革命派通過集合演講、文字宣揚等“社會教化”的形式向屬于“下等社會”和“中等社會”的廣闊人民宣揚其革命思想。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教化部頒布《一般教化暫行方法》《一般教化暫行課程標準》《民國教化部官職令》等一系列教化法令對清末舊教化進行改革,并從7月起先重新規劃學校系統。教化總長蔡元培在《對于教化方針之看法》中指出:清末的教化宗旨中,“忠君”與共和不符,“尊孔”與信仰自由相違,應予以廢除,代之以“培育公民道德”為中心的資產階級教化宗旨。9月2日,教化部正式公布新的教化宗旨:“留意道德教化,以實利教化、軍國民教化輔之,更以美感教化完成其道德。”至此,近代資產階級教化體系初步確立?!幾岳铐g青《中國近代文化變遷與教化變革》(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清末與民國時期教化改革形式的不同。(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民國時期教化改革的意義。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從教化改革的形式、改革的力度、改革的結果上分析。第(2)問,依據材料從近代教化的發展、思想解放、人才培育等方面綜合分析。答案:(1)不同:清末實行改良的形式;民國以革命的形式對舊教化進行更為全面、深刻的批判。(2)意義:對教化性質進行重新定位,建立了將廣闊人民作為施教對象的國民教化;促進了近代資產階級教化體系的初步確立;有利于學校教化的發展,提倡思想自由,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的封建教化宗旨,對中國教化近代化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10.材料1949—1966年,國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積累了發展科技的閱歷。此后很長時間,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壞,造成了輕視科學與文化學問的社會風氣。1977年9月,中共中心發布《關于成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確定》,國家科委成為統管全國科技工作的機構。在《關于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中,中心“號召全國青少年奮勉努力,學政治、學文化,樹立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風氣”。同年,復原高考和探討生考試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學政策。1978年11月,中心正式發出《關于落實學問分子政策的幾點看法》,要求把黨的學問分子政策落到實處。1981年12月,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成立,從宏觀、戰略方面統領全國科技工作,統籌支配全國科技規劃,組織管理全國科技隊伍,協調各部門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門的科研機構和科技管理機構也紛紛復原和創設。——摘編自郭德宏等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1977—1981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背景。(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1977—1981年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及影響。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其次句話和所學學問,可以得出“文化大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