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規劃總則-
1.規劃總則
1.1規劃背景
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等綜合
效益,是治理大氣污染和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節約能
源,減少環境污染,保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提高人民生
活質量的公益性基礎設施,集中供熱規劃的實施始終貫徹《中華人民共和
國節約能源法》(2018年修訂),執行國家關于能源開發和節約并重的方針
政策,符合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戰略。
2016年3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財政部、住房和
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聯合印發了《熱電聯產管理辦法》(發改能源【2016】
617號),明確了地方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的要求;并提出了“統一規劃、以
熱定電、立足存量、結構優化、提高能效、環保優先”的原則,并鼓勵規劃
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采用熱電冷三聯供技術實現能源梯級利用,
能源綜合利用率不低于70%。
2018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國發
【2018】22號),提出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經過
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
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2018年9月25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浙江省打贏藍天保衛
戰三年行動計劃》(浙政發【2018】35號),文件提出“按照‘宜氣則氣、
宜電則電’的原則,積極引導用能企業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加大燃煤小鍋
爐淘汰力度,全面淘汰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淘汰10蒸噸/
小時以上35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
表關于“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住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
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
要講話。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1
-規劃總則-
2021年12月28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
案》(國發【2021】33號),文件提出“推廣大型燃煤電廠熱電聯產改造,
充分挖掘供熱潛力,推動淘汰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加
大落后燃煤鍋爐和燃煤小熱電退出力度,推動以工業余熱、電廠余熱、清
潔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熱(蒸汽)”。
2021年5月印發的《浙江省節能降耗和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十四五”規
劃》中明確提出:持續提升地方熱電集中供熱覆蓋水平,積極擴大并優化
天然氣利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穩步推進發電、
工業領域“煤改氣”。
2022年5月印發的《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
依托LNG接收站、天然氣干線等,在負荷中心建設高效燃機項目,建設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新增裝機700萬千瓦以上。
2022年8月印發的《浙江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明
確提出:加大落后燃煤鍋爐和燃煤小熱電退出力度,推動以工業余熱、電
廠余熱、清潔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熱(蒸汽),因地制宜推進發電、制熱、
供冷等再利用改造。全面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
2022年1月,浙江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溫州灣新區,空間范圍包括現
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港片區、龍灣二期圍
墾、甌飛一期(北片)。上述溫州灣新區所含功能區中,此前僅溫州經濟
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編制過集中供熱規劃并實施集中供熱。溫
州灣新區成立后,隨著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建設的提速,單一熱源點已無
法滿足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供熱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也提出了更高、
更新的要求。
因此,為適應溫州灣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優化能源結構,保護和改善生態
環境、改善投資環境,為溫州灣新區經濟社會的和諧、持續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條
件,受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委托,特編制《溫州灣新區集中供熱(熱
電聯產)規劃(2022~2025年)》。
2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規劃總則-
1.2規劃指導思想、目標及基本原則
1.2.1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
理念,著眼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認真貫徹國家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和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的有關規定,結合溫州灣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
發展情況,以滿足區域供熱需求、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改善區域環
境為目標,以集中供熱為主要任務,以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為手段,從實
際出發,科學規劃,統籌兼顧,為建設“全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長三角先進制造集聚高地、浙江東南沿海科技創新高地、溫州都市區產城
融合新城區”提供有力支撐。
1.2.2規劃目標
1、為滿足溫州灣新區集中供熱需求,貫徹執行《浙江省能源發展“十
四五”規劃》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相關要求,合理分配供熱分區,
在熱用戶相對集中區域實行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滿足各類熱用戶的熱能
需求,實現資源共享。
2、結合“統一規劃、以熱定電、立足存量、結構優化、提高能效、
環保優先”的原則,根據現有熱源點情況及熱負荷需求預測,合理確定近、
遠期集中供熱項目及配套供熱管網的建設方案。探索多熱源聯供、智能化
管網的新模式,進一步提高溫州灣新區集中供熱水平,保障區域穩定、連
續、安全供熱。
3、結合現有熱源點,有序推進集中供熱范圍內分散供熱鍋爐的淘汰
改造,實現節能減排、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目標,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
環經濟。
4、適應溫州灣新區發展需要,完善集中供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區
域的檔次與品位,改善公共基礎服務體系,進一步改善區域投資環境。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3
-規劃總則-
1.2.3規劃原則
1、統一規劃、可持續發展原則:根據能源、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
原則,促進經濟發展與能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堅持循序漸
進的可持續性發展戰略,充分考慮區域經濟和可持續性發展的要求,在現
有供熱企業規模和布局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實際和未來發展需要,統一規
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實現近、中、遠期能源資源合理優化配置。
2、以熱定電、規模適度原則:熱源點規劃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
法規和產業政策,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經濟效益;
熱電聯產的規模視熱負荷而定,并考慮熱負荷發展趨勢和今后的擴建需要。
3、堅持科學進步原則:規劃熱源點與熱力輸送系統采用新工藝、新
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做到技術精選、經濟合理、安全可靠;規劃熱網
系統力求走向合理,投資節省、運行成本降低,并與區域內的景觀及其他
基礎設施相協調。
1.3規劃依據
1.3.1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年4月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修訂);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2018年12月修訂);
4、《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2016年11月修訂);
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修訂);
6、《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18年修訂);
7、《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年4月修訂);
8、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頒發的
《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1】2196號);
9、《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3】37號);
4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規劃總則-
10、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
部、環境保護部聯合頒發的《熱電聯產管理辦法》(發改能源【2016】617號);
12、《“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發【2021】33號);
13、《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14、《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浙發改規劃〔2021〕204號);
15、《浙江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浙發改能源〔2021〕152號);
16、《關于要求組織編制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設和集中供熱實施方案
的通知》(浙發改能源【2014】152號);
17、《浙江省地方燃煤熱電聯產行業綜合改造升級行動計劃》,(浙經
信電力〔2015〕371號);
18、《浙江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浙政發【2018】35號)。
1.3.2相關規劃
1、《溫州市龍灣區(高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2、《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3、《溫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
4、《溫州灣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5、《溫州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6、《溫州市電力發展“十四五”規劃》;
7、《溫州市城市燃氣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
8、《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集中供熱專項規劃(修編)》;
9、《龍灣區(高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
10、《溫州浙南科技城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11、《浙南科技城發展“十四五”規劃》;
12、《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城核心區北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5
-規劃總則-
13、《溫州市濱海新區龍灣工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
14、《龍灣二期北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
15、《龍灣二期南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
16、《龍灣區海城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17、《溫州市永強南片區濱海園區單元(0577-WZ-YN04)控制性詳細規劃》;
18、《溫州民營經濟科技產業基地控制性詳細規劃》
19、其他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1.3.3技術規范、規程與標準
1、《大中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660-2011;
2、《小型火力發電廠設計規范》GB50049-2011;
3、《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廠設計規定》DL/T5174-2020;
4、《燃氣分布式能源站設計規范》DL/T5508-2015;
5、《火力發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
6、《城鎮供熱管網設計標準》CJJ/T34-2022;
7、《城鎮供熱直埋蒸汽管道技術規程》CJJ104-2014;
8、《城市供熱規劃規范》GB/T51074-2015;
9、《熱電聯產能效、能耗限額及計算方法》DB33/642-2019;
10、《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33/2147-2018。
1.4規劃范圍、期限及主要內容
1.4.1規劃范圍
本規劃范圍為溫州灣新區行政轄區,東至甌飛一期東堤,南至溫州市
龍灣區與瑞安市交界處、濱海二十五路、甌飛一期(北片)南堤,西至茅
竹嶺、甌海大道、濱海大道,北至甌江南堤,包括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
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港片區、龍灣二期圍墾、甌飛一期(北片)
等區域,規劃控制總面積約158.48平方公里。
6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規劃總則-
圖1-1溫州灣新區規劃范圍示意圖
1.4.2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22~2025年,對應規劃中的近期,中遠期展望至2030年。
1.4.3規劃主要內容
根據溫州灣新區總體規劃(在編)、用地規劃和相關規劃,結合溫州
灣新區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發展狀況,分析該區域供熱現狀、熱源條件及
發展趨勢,合理劃分集中供熱區域,并預測供熱區域近中遠期熱負荷需求
量,從而規劃熱源點布局、廠址方案,以及中遠期裝機規模;初步分析熱
源點建設條件,熱網走向,分析熱源點的環保和節能效益、熱源點在當地
供電網中的作用;并提出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熱用戶內部熱力管網及配套設施建設,不在本次規劃范疇。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7
-區域概況-
2.區域概況
2.1自然條件
2.1.1地理位置
溫州灣新區地處浙南沿海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粵閩浙沿海城市群
的疊加區域,現有溫州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經濟開發區兩大國家級的
開發區,在承接長三角一體化、杭州灣新區等國家和省級重大戰略上具有
打造區域通道銜接的戰略區位優勢。在溫州層面,溫州灣新區地處甌江口
南岸,毗鄰甌江、直面東海,銜接樂清、瑞安兩大經濟強市,處在溫州城
市自東向西、自北向南的“十字”交叉區域,是溫州城市東拓建設現代化
擁江濱海花園城市的主陣地,是溫臺現代產業帶建設的主引擎。
2.1.2行政區劃和人口
2022年1月,浙江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溫州灣新區,這是繼杭州錢塘
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金華金義新區、
臺州灣新區后,批準設立的第7個省級新區,包括浙南科技城、空港新區、
浙南產業集聚區(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內。
溫州灣新區東至甌飛一期東堤,南至溫州市龍灣區與瑞安市交界處、
濱海二十五路、甌飛一期(北片)南堤,西至茅竹嶺、甌海大道、濱海大
道,北至甌江南堤,規劃控制總面積約158.48平方公里,現狀人口約30萬。
2.1.3地形地貌
溫州灣新區地處甌江口南岸,屬于沖積平原地帶,南北長,東西窄,
地質條件常年穩定。區域內河流縱橫交錯、河網密布,永強塘河縱貫南北。
區域氣候宜人、物產富饒,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溫州灣新區擁有68公里長的海岸線,擁有較大規模可供集中連片開
發的灘涂圍墾區域。從衛星云圖分析,甌江以南、飛云江以北沿海岸共有
涂灘資源面積19600公頃,溫州灣新區占有一半以上。
8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概況-
2.1.4氣候條件
溫州灣新區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夏季較長,冬季
稍短,春秋均勻。年平均氣溫19.4℃,年降水量1660.5毫米。總日照時數
1190.7小時,較常年平均值明顯偏少。
2.1.5交通運輸
溫州灣新區是浙南閩北的海陸空立體交通樞紐,是溫州建設樞紐城市
的“主戰場”,坐擁溫州唯一的千萬級機場,規劃建設溫州高鐵東站,已
形成甬臺溫高速復線、330國道、228國道等一批對外交通網,發展腹地
涉及常住人口三千萬的浙南閩北贛東區域。市域鐵路、機場大道、甌海大
道、濱海大道等城市交通干道聯通周邊地區,一小時公里通勤圈覆蓋常住
人口一千萬的溫州全市域以及麗水東部、臺州南部等區域。
2.2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溫州灣新區是溫州民營經濟的重要策源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
迅猛,已初步形成數字經濟、新能源及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裝備等新
興產業集群,集聚度高達60.5%,2021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926億元。
擁有大唐5G、天心天思數字經濟產業中心、北斗產業基地等一批產業地
標重大項目,助力數字經濟引領新區發展;總投資300億瑞浦新能源制造
基地、100億鋰電池新材料產業基地等項目簽約,開啟新能源產業發展“加
速跑”;大力推動“中國眼谷”蓄力發展,“中國眼谷小鎮”成功入選省第
七批創建類特色小鎮,生命健康產業穩步前進;落地激光與光電研究院等
平臺,打造智能裝備產業制造與創新中心。啟動組建總規模達20億元的
產業母基金和24.5億元多支產業基金,已確認對外認繳2.76億元,撬動
社會投資1.85億元。
新區始終堅定不移走好創新發展“華山一條路”,借全市之勢之力推
進自創區和浙南科技城建設,2021年,新區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9
-區域概況-
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匯聚國科研究院等12所高等級創
新平臺,總數居全市第一;現有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5個,省級及以
上研發機構86家,院士之家工作站8個。擁有省級以上孵化器5家(未
包括經開區)、眾創空間18家。獲批國家高端人才引領型雙創特色載體,
建有浙南“數智造”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啟動浙南首個海外高層次
人才創業平臺,累計引育E類以上人才451人,“省鯤鵬行動計劃”入選
數達到X人、占全市的X%。與德英美等海內外高校共建多個人才工作聯
絡站,建有上海嘉定-溫州等多個跨區域“科創飛地”。
2.3發展規劃
2.3.1《溫州市龍灣區(高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1、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
到100億元,常住人口100萬人,新增人才10萬人,人均GDP達到高收
入經濟體水平,GDP保持全省前30強并爭取逐年前移,經濟強區地位進
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經濟增長速度、質量和效益更加協調,產業加快向
中高端邁進,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2025年,R&D
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8%左右。
展望2035年,“六個浙江”、溫州“五城五高地”建設在龍灣全面落
實并充分體現,成為“重要窗口”最有力的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成為我
國高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先行區。
2、產業發展目標
實施產業鏈重塑計劃。全力推動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
聚焦傳統特色產業重點領域,開展產業鏈評估修補,實施縱向補鏈、橫向
拓鏈。到2025年,基本形成涵蓋區域傳統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核心領
10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概況-
域,兼具強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深入實施質量
強區戰略,開展質量提升系列行動,推動質量革命。
提升五大傳統產業。高水平打造閥門、特殊鋼、鞋業、服裝、制筆等
具有龍灣特色的產業鏈,每個產業鏈培育1-2家鏈主企業。推動與溫州經
開區跨區域共建產業基礎鏈,共同打造鞋業、服裝等若干個百億級的傳統
產業地標式集群。“十四五”時期,傳統制造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7%以上。
培育三大新興產業。做強數字經濟核心制造產業,引導傳統電子元器
件、電線電纜等低端產業逐步向激光與光通信、物聯網設備等高端產業升
級。加快智能裝備產業培育,推進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重點推進特
色產業發展壯大。聚力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充分發揮溫州眼視光創新綜合
體引領優勢,打造高水平健康制造產業集群。到2025年,力爭區本級高
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
強化平臺支撐體系。深化“十園千企”工程,建設空港新區智造小微
園、天心天思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小微企業園。到2025年,
新增投產小微園5個、累計新增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創新產業發
展載體,圍繞戰略新興培育,謀劃建設“產業龍頭+主導產業鏈+產業創
新中心+產業資金+產業服務平臺+產業社區”六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價值
創新園。。
3、空間體系規劃
優化空間布局。堅持全域規劃、多規合一,構建“一核引領,兩翼拓
展,全域未來”的發展格局。
“一核引領”:以濱海大道以西、茅竹嶺以東為區域,以市域鐵路S1、
S2、地鐵M2線為交通通道,構建“兩城一帶一單元”融合發展新格局,
推進城市服務能級和構架的擴容提質,建設溫州東部新區,成為引領溫州
城市東部發展核心。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11
-區域概況-
“兩翼拓展”:以濱海大道以東為區域,利用龍灣國際機場、圍墾空
間等條件,打造沿海現代產業集聚區;蒲州、狀元向西雙向融合發展,建
設富春商務區、沿江風情帶等重點區塊,打造狀蒲都市拓展區。推進空間
治理現代化,發揮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做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銜
接工作。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圍繞溫州“東拓”打造東部核心增長極的部署,
加快推進龍灣區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統籌規劃建設,推進目標共推、
空間共構、產業共興、項目共謀,建設溫州東部百萬級人口高地,共建國
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長三角先進制造集聚區和東南沿海科創示范區,成
為都市區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
2.3.2《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甌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
1、發展目標
到2025年,經開區“一區七園”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年
均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再
塑民營經濟新標桿,營商環境在長三角地區保持前列,民營企業活力有效
激發。打造千億級現代制造新引擎和溫州東部服務業新高地,規上工業總
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000億元、220億元,年均增長分別達
到14.5%、1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4%。
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0%左右,R&D經
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420家以上,省
科技型中小企業數累計達到1400家以上。園區功能加速向城市功能轉變,
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
老等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完善,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展望2035年,經開區全面建成產城融合濱海新城,成為經濟發展強
勁活躍、營商環境全國一流、創新創業活力十足、城市環境更加現代的城
市產業新區。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爭取經濟總量躋身全省國家開發區
12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概況-
前三名,基本構建形成全面現代化的綜合發展體系;科創實力進一步增強,
創新平臺在全市形成影響力和帶動力,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大大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常住人口、高層次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加速集聚,
高水平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的全面發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綠色生產方式全面推進,廣泛形成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建成生態優美、環
境宜人的“園林式”產業園區;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持續推進,營商環境
全國一流,基本建成“整體智治”的經開區,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全國
形成樣板。
2、產業發展方向
爭創省級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持續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努力打造
全市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示范區、數字裝備產業發展示范區、智慧物
流綜合服務示范區和智慧園區綜合管理示范區,爭創省級數字經濟發展示
范區。
建設三大標志性產業鏈。構建以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智能裝備制造、
生命健康制造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智能裝備制造:
重點聚焦激光與光電、汽車電子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工業機器人關鍵零
部件等領域,形成智能制造應用廣泛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生命健康制造:
重點聚焦食品器械、醫用器械和材料、生物制藥等領域,顯著提升生命健
康產業核心制造能力。數字經濟核心制造:依托中電產業園、中國長城(溫
州)自主創新基地、浙南電競小鎮等平臺,重點聚焦集成電路產業,加快
發展智能終端產業、智能電子器件和數字經濟前沿產業等數字經濟核心制
造,打造溫州前沿數字技術體驗基地。
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以食藥機械、民用電器、水暖潔具、
鞋服產業等傳統制造業為重點,全面推進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集群化,分
行業打造特色優勢制造業集群。深度融合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大力發展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13
-區域概況-
服務型制造,支持平臺型企業、龍頭骨干企業等主體發展專業化服務,建
設公共服務平臺和功能區,分行業分領域探索融合發展路徑,培育一批服
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淘汰落后、低效、無效產能。
謀劃布局未來產業。圍繞柔性電子、下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
命科學等領域,加速布局科學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未來產業集聚園區,謀劃
發展未來園區、未來產業、未來企業。超前布局前沿科技研究和產業化應
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多領域融合、多學科交叉、多功能集成的研
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
做大做強制造業企業。深化“雄鷹行動”“鳳凰行動”,支持優質企業
并購重組,積極引導上市、掛牌,增強核心競爭力;重點瞄準主導產業領
域的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跨國公司、高新技術企業和“隱形冠
軍”企業,招引具有國內外競爭力的制造業企業。
3、空間體系規劃
借力溫州都市區格局調整拓展機遇,深入推進戰略空間謀劃開發,著
力提升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加快形成“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未
來之城”,打造溫州東部新區重要核心區,助推溫州打造粵閩浙沿海城市
群中心城市。
優化城市空間新格局。結合溫州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以綜合能級提
升為引領,統籌國土空間規劃及山海水湖資源,推進新發展空間高效開發
利用、存量空間提質升級,以“東拓、中提、西優”協同推進城市發展,
構建“一核一廊五區”新空間格局。
高位建設環金海湖核心區。高站位、高標準、高品質推進環金海湖核
心區建設,集聚人才居住、科創服務、高端商務、創業創新、公共服務、
生態休閑等功能,打造東部新區產城融合樣板城。金海二道以西片作為核
心區啟動區,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引導培育科創服務、
商貿流通等動能,提升產業融合、產城融合水平;金海二道以東片,以未
14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概況-
來社區、軌道交通TOD等理念為導向,全面提升產業、人才、資本等高
端要素集聚水平,打造營商環境最佳、創業活力最足、生態環境最美的標
志性地塊。
拓展甌飛戰略性空間。圍繞建設中國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總體定位,
謀深謀遠甌飛空間開發和利用,聚焦拓空間、夯基礎、興產業、保生態,
高標準推進造地和圍墾建設,推動甌飛區域滾動性開發,突出基礎設施與
招大引強兩大重點,構建一流水平的設施配套環境,招引一批成熟度高的
引領性產業項目,推進溫州東部藍色產業帶建設,為高能級戰略平臺打造、
溫州城市總體框架拉伸提供戰略空間。
2.3.3《溫州灣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1、發展定位
全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長三角先進制造集聚高地,浙江東
南沿海科技創新高地,溫州都市區產城融合新城區。
2、發展目標
到2025年,新區作為高能級戰略平臺的示范作用不斷凸顯,在經濟
實力、創新能力、改革開放、生活品質、治理效能率先突破“五個走在前”,
以新增十萬常住人口、突破百億稅收收入、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開發萬
畝級產業空間為導向,主要指標邁入全省第一梯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超常規謀劃推進一批成長性
好、引領性強的產業項目,形成主導產業集群優勢,推動二三產業、產城
深度融合。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年均增速9.5%。規上工業總
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18%;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80億元,
年均增速8%。
到2035年,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0億元,常住人口超50萬人,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壯大,航空、高鐵、軌道、快速
路等實現互聯互通和零換乘,公共服務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區在長三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15
-區域概況-
角世界級城市群的功能地位顯著提升,助推溫州都市區向東面海發展格局
全面形成。
3、空間格局
突出產城人文融合導向,構建“兩軸五片多節點”空間布局,強化內
部一體化發展,推進內外協同發展,融入浙江大灣區發展大格局。
圖2-1溫州灣新區空間格局圖
兩軸:協同、聯動發展甌海大道、機場大道等橫連東西和甬臺溫高速
復線、市域鐵路S2等縱貫南北的兩大交叉交通線,構建新區的創新服務
發展軸、現代產業發展軸。
五片:差異化定位五片,實現錯位協同發展。其中:科創服務引領片。
圍繞“立足溫州、輻射浙南、影響全省”的目標,重點集聚技術研發、科
技服務、產業孵化、總部經濟等高端科創資源。綜合交通樞紐片。按照打
造長三角重要樞紐的定位,完成國際機場客運擴容,建設甬臺溫福高鐵溫
州東站,打造多種運輸方式零換乘的綜合交通樞紐。戰略新產業集聚片。
依托圍墾空間,重點發展新能源、智能裝備兩大戰新產業,并統籌布局生
產性服務業和人才公寓、教醫衛體等生活配套設施。產業提升示范片。以
16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區域概況-
數字賦能、“兩業”融合為重要路徑,推動汽車零部件、鞋服、閥門、食
品醫藥機械等優勢產業提升發展。生態發展拓展片。近期以圍墾、農業造
地、涂面整理為主,預留城市、產業、生態空間,為新區乃至溫州提供更
具拓展性和戰略性的未來新空間。
多節點:沿兩軸布局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服務鏈等環節的不同
功能區塊。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絲路小鎮、甌江T臺、中國眼谷、新能源產
業基地、智能裝備產業園、濱海城市風貌樣板區、溫州新光谷、溫州東部
職教城等功能節點,吸引集聚高端科創、產業、人才等要素,加快成為新
區開發建設的突破口和重要載體。
4、近期重點開發區塊
圖2-2溫州灣新區近期開發區塊分布圖
龍灣二期圍墾。近期可利用區域面積15.4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工業面
積約3.753平方公里(5630畝)。基本完成區域市政道路建設項目,1#圍
墾區全面啟動建設,并根據西側新能源產業基地建設,做好基礎設施、產
業項目聯動開發;2#、3#圍墾采取片區開發模式,爭取實現開工一批產業
項目;4#圍墾按照產教融合、“新光谷”等規劃理念,有序推進基礎設施、
產業項目建設,并預留部分工業用地承接市級產業轉移。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17
-區域概況-
新能源區塊。規劃面積約4.216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工業面積為2.461
平方公里(3691.5畝)。建設瑞浦新能源制造基地、溫州鋰電池新材料產
業基地兩大制造業龍頭項目,并帶動新能源上下游項目集聚發展。
數創區塊。規劃面積約13.32平方公里,其中新型產業用地1.21平方
公里(1815畝)、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0.768平方公里(1152畝)。圍繞黃
石山生態綠心,機場大道以南區域的綜合及配套基礎設施全面完成,大部
分產業項目投入運營或開工建設,數創產業集聚初具規模,城市框架基本
成型。聯動推進機場大道以北區塊打造,交通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加速推
進,部分產業落地并開工建設。
眼谷區塊。規劃面積約0.65平方公里,其中新型產業用地0.24平方
公里(360畝)。高標準建設“中國眼谷特色小鎮”,科創園A區、B區以
及中央孵化園全面建成并投入運營,其他項目落地全面推進,公共服務設
施和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全面升級,創成省級特色小鎮。
18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供熱現狀-
3.供熱現狀
3.1已有供熱規劃內容及實施情況
3.1.1《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集中供熱專項規劃(修編)》
1、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甌飛),總規劃面積約122.5平方公
里,包括海城、沙城、天河三個街道及濱海園區、金海園區、甌飛園區。
2、規劃期限
規劃基準年為2015年。規劃編制和研究的期限為2016-2025年,其中
近期到2017年,遠期到2020年,遠景到2025年。
3、熱源點布局及供熱范圍
原規劃考慮節約建設成本、節約土地資源等因素,規劃區域劃為一個
供熱分區,規劃區南北長約10公里,東西長約12公里,原規劃中規劃溫
州宏澤熱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澤熱電)為供熱分區唯一熱源點,
宏澤熱電位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南側中部。
4、熱負荷預測
表3-1規劃區熱負荷匯總表
額定參數熱負荷
序號規劃時期壓力溫度最大平均用熱方式
MPa℃噸/時噸/時
1現狀(集中供熱)0.8飽和64.136.6直接
22017年新增0.7飽和326.14130.4直接
32020年新增0.7飽和162.6140.7直接/間接
42025年新增0.7-1.0飽和219.0153.4直接/間接
合計0.7-1.0飽和771.84461.1——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19
-供熱現狀-
5、熱源點規劃
宏澤熱電已建熱源機組采用焚燒污泥、熱電聯產形式,機組規模為2
臺75噸/時CFB污泥焚燒爐配1臺C18MW抽凝機組,具有對外供汽90
噸/時的能力。
宏澤熱電熱源擴建項目處建設中,采用燃煤熱電聯產形式,采用2臺
純燃煤的高溫高壓130噸/時循環流化床鍋爐配2臺15MW背壓機組的,
建成后將新增供熱能力230噸/時。
根據規劃需求預測及供需平衡分析,規劃遠期需新增熱源,規劃供熱
能力為150蒸噸/時左右,根據國家及省市有關熱電聯產政策及要求,鑒于
溫州地區目前存在大量工業固廢無處消納,規劃建議三期熱源項目采用工
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形式。
圖3-1經開區集中供熱規劃范圍及遠期規劃圖
20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供熱現狀-
6、遠景集中熱源點的設想
2020年以后,隨著規劃區集中供熱系統的完善及熱用戶的不斷發展、
需求規模的擴大,規劃熱源將無法滿足需求,勢必要考慮新增熱源。從遠
景供熱規模需求及安全性考慮,同時結合整個龍灣區乃至溫州中心城區統
籌考慮,提出以下兩點設想:一是,鑒于規劃期內熱源點位于規劃區南側
中部,距離規劃范圍最遠點約12公里,遠景可考慮于規劃區東北區域增
設一處熱源點,形成雙熱源布局,一方面滿足規模需求,另一方面可提供
供熱安全性,同時可兼顧向規劃區外圍區域拓展供熱的可能性;二是,隨
著產業集聚區、經濟開發區(甌飛)發展態勢的逐步明確,建議主管部門
統籌考慮溫州東部乃至瑞安供熱需求情況,盡早做出集中供熱規劃研究。
3.1.2供熱規劃實施情況
宏澤熱電作為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唯一集中供熱點,一直承擔著向溫
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供熱任務,目前宏澤熱電已建設2臺75噸/時CFB污
泥焚燒爐+1臺18MW抽凝機組(背壓技改項目進行中)、1臺130噸/時燃
煤循環流化床鍋爐+1臺15MW背壓機組(二期工程批復總規模為2爐2
機)以及1臺150t/h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鍋爐+1臺
25MW單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全廠最大供熱能力約350噸/小時左右,
可以滿足目前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域內的用熱需求。
3.1.3規劃銜接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集中供熱專項規劃(修編)》于2016年正式獲
批,其規劃范圍僅為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本次規劃范圍溫州灣新區的
組成單元之一。除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外的溫州灣新區其他功能區,如
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空港片區等此前均未編制過集中供熱規劃。
因此,本次規劃編制以充分尊重《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集中供熱專項
規劃(修編)》內容為前提,將其作為集中供熱分區之一進行規劃,并注
重與其他集中供熱分區的聯通互補。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21
-供熱現狀-
3.2供熱現狀
3.2.1溫州宏澤熱電股份有限公司
溫州宏澤熱電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溫州宏澤環保熱電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0年8月,建設并運營熱電聯產項目。目前企業已建設三期工
程,一期工程為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泥綜合利用熱電項目,裝機規模為
2臺75噸/時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污泥焚燒爐+1臺18MW抽凝機組(抽凝
機組計劃改為背壓機組,技改項目實施中);已投入運行,二期工程為溫
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熱電聯產二期擴建項目,批復裝機規模為2臺130噸/
時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2臺15MW背壓機組,目前已建設1爐1
機投入運行,預留一爐一機場地;三期工程為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熱電
聯產項目,裝機規模為1臺150t/h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固廢鍋爐+1臺25MW
抽凝機組,目前已建設完成投入運行。一期工程技改完成后全廠現有機組額
定供熱能力為280噸/小時左右,最大供熱能力為350噸/小時左右。
宏澤熱電熱力管線已基本覆蓋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用熱企業70
余家,主要熱用戶涉及合成革行業(溫州永達利合成革有限公司、溫州瑞
普制革有限公司)、啤酒行業(百威(溫州)啤酒有限公司、華潤雪花啤
酒(溫州)有限公司)等,供熱參數為低壓(分為兩種參數,即0.8兆帕
和1.6兆帕,其中1.6兆帕蒸汽主要供應合成革行業用戶),平均熱負荷總
計125.5噸/小時,供熱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3-2溫州宏澤熱電現有熱用戶用汽情況表
熱負荷(噸/小時)
序號熱用戶名稱
最大平均最小
1溫州順福包裝有限公司3.12.11.0
2溫州博德包裝材料有限公司1.51.00.5
3浙江宋氏實業有限公司1.81.20.6
4增和包裝股份有限公司6.04.02.0
5浙江三浹包裝有限公司6.04.02.0
6溫州市成鑫染織有限公司6.24.12.1
7溫州東睦紙品有限公司0.20.10.1
22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供熱現狀-
熱負荷(噸/小時)
序號熱用戶名稱
最大平均最小
8溫州美爾紙品有限公司3.12.11.0
9溫州新意特種紙業有限公司6.74.52.2
10溫州市爾福彩印包裝有限公司0.20.10.1
11溫州帝盛印務有限公司0.30.20.1
12溫州益瑞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71.80.9
13溫州喬深洗滌有限公司0.80.50.3
14溫州耀嘉針織品有限公司2.61.70.9
15大自然鋼業集團有限公司5.63.81.9
16溫州先福食品有限公司1.00.70.3
17溫州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0.80.60.3
18百威(溫州)啤酒有限公司11.87.93.9
19華潤雪花啤酒(溫州)有限公司5.73.81.9
20溫州增溢塑料泡沫有限公司3.32.21.1
21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天順包裝廠1.10.70.4
22溫州市豪駿鞋材有限公司0.60.40.2
23溫州恒鴻鞋材有限公司0.20.10.1
24溫州市萬意包裝有限公司0.50.30.2
25溫州廣發鞋材有限公司0.90.60.3
26溫州市星石鑄造材料有限公司0.90.60.3
27浙江功針服飾有限公司0.30.20.1
28溫州法派服飾有限公司1.61.10.5
29浙江大嘴鴨服飾有限公司0.60.40.2
30溫州市北極鷗服飾有限公司0.30.20.1
31溫州市海球服飾有限公司0.40.20.1
32溫州普拉瑪服飾有限公司0.30.20.1
33溫州六藝特種服飾有限公司0.80.50.3
34溫州新派服飾有限公司0.50.30.2
35路易詩蘭集團有限公司0.80.50.3
36浙江麥嬌奴服飾有限公司0.40.30.1
37溫州金燦化學科技有限公司0.70.40.2
38浙江明泰標準件有限公司15.43.61.8
39溫州海城電鍍中心服務有限公司7.65.12.5
40浙江量泰標準件有限公司0.40.20.1
41浙江立致金屬制品科技有限公司0.40.20.1
42溫州日正金屬材料有限公司0.50.30.2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23
-供熱現狀-
熱負荷(噸/小時)
序號熱用戶名稱
最大平均最小
43溫州永旭金屬有限公司0.50.30.2
44浙江康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61.10.5
45浙江瑞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61.70.9
46溫州海鶴藥業有限公司0.90.60.3
47溫州亞展人造革有限公司8.25.52.7
48合成革回收塔11.57.63.8
49溫州瑞普制革有限公司122.314.27.1
50溫州永達利合成革有限公司121.514.37.2
51浙江首想科技有限公司0.60.40.2
52溫州市極家家具有限公司0.30.20.1
53浙江耐思迪家居有限公司0.20.10.1
54溫州和合拉鏈有限公司3.42.31.1
55浙江泰昌電力器材有限公司0.60.40.2
56浙江國盛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30.20.1
57溫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12.71.4
58溫州鴻升集團有限公司1.00.70.3
59溫州日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0.20.10.1
60溫州中淳高科樁業有限公司11.87.93.9
61溫州市強邦實業有限公司0.20.10.1
62溫州銘品實業有限公司0.40.30.1
63溫州市彤盛新材料有限公司1.00.70.3
64溫州展宇建筑工業科技有限公司0.30.20.1
65上海程普物流設備有限公司0.30.20.1
66溫州恒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0.20.10.1
67浙江堅偉鋁業有限公司0.30.20.1
68富田不銹鋼有限公司0.20.10.1
69浙江快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20.10.1
70浙江新維箱包材料有限公司0.20.10.1
合計189.3125.562.8
24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供熱現狀-
3.3分散供熱現狀
目前溫州灣新區尚有部分區域未實現集中供熱,其中包括經開區目前
仍然存在部分企業自建天然氣、柴油以及電加熱小鍋爐進行分散供熱,以
及其他在《原規劃》中尚未規劃進行集中供熱的區域。截至2021年底,
規劃范圍內分散小鍋爐尚有89臺(含導熱油鍋爐),其中11臺為集中供熱
備用鍋爐,且基本上均為10蒸噸以下,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表3-4溫州灣新區各區域在用分散鍋爐一覽表(詳見附件1)
序號鎮、街道鍋爐臺數(臺)鍋爐額定蒸發量(噸/小時)
1星海街道2152.17
2海城街道214
3天河街道110
4海濱街道24106.5
5瑤溪街道28167
6永興街道2119.5
合計89369.17
說明:表中不含上述章節提及的集中供熱鍋爐以及余熱鍋爐。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25
-規劃熱負荷-
4.規劃熱負荷
4.1供熱規劃分區
本次規劃在溫州灣新區和各組成功能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供熱
現狀及產業布局,結合集中供熱的可實現性,將溫州灣新區劃分為2個集
中供熱分區,各片區供熱范圍詳見下表。
表4-1集中供熱規劃分區供熱范圍表
序號供熱片區范圍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園區、金海園區、甌飛園區)
1南片區
即以濱海一路為分界線以南區域(原規劃區域)。
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甌飛一期(北片)、空港片區)
2北片區
等區域,即以濱海一路為分界線以北區域
4.2熱負荷規劃原則
4.2.1熱負荷組成
熱負荷包括生產熱負荷、生活熱負荷(熱水熱負荷和空調制冷、采暖
熱負荷等)。
生產熱負荷是指生產工藝加工、處理、烹煮、烘干、清洗、熔化等過
程中消耗的熱能。一般多為全年性熱負荷,但也有季節性熱負荷。生產熱
負荷根據其用途不同,有在全年內各工作日基本穩定的、季節性變化不大
的;也有全年性負荷,但季節不同變化較大的;還有一些生產熱負荷是在
生產季節內各工作日變化幅度不大,但在一晝夜內小時負荷變化較大的。
規劃中絕大部分為生產熱負荷。
生活熱負荷分公建和居民的熱水熱負荷和夏天制冷、冬天采暖熱負荷。
熱水熱負荷包括洗滌用水、消毒和保溫等用水;制冷、采暖熱負荷是用來
保證室內空氣的溫度,使其在室外氣象條件變化的情況下,都能滿足衛生
和舒適性的要求,其具有季節性。
根據調查,溫州灣新區目前以工業生產熱負荷為主。生活熱負荷多為
各自分散解決,其中采暖、制冷一般采用電空調,熱水采用電、燃氣或太
26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規劃熱負荷-
陽能等形式供應。根據溫州灣新區的區域定位和今后發展方向,確定近期
規劃熱負荷主要由工業生產熱負荷組成,考慮到溫州灣新區產城融合發展
及服務產業需求,適當預留大型公建用戶(酒店等)的生活熱負荷。
4.2.2近期熱負荷
近期熱負荷根據現有熱負荷以及正在新建、擴建和擬建項目的新增熱
負荷確定。
4.2.3中遠期熱負荷
1、已有熱用戶中遠期熱負荷規劃原則:綜合相關部門提供的工業產
值預計增長目標、近幾年熱負荷的增長速率、節能減排以及單位工業產值
熱負荷消耗指標的逐年降低等因素綜合確定熱負荷。
2、中遠期熱負荷規劃原則:根據規劃區域用地性質的熱負荷指標、
規劃用地面積、熱化率等確定。
測算公式為:最大熱負荷=∑(各類規劃用地面積×單位面積供熱指標
×熱化率)。用地分類主要為一類、二類、三類工業用地。一類工業為電子
工業、服裝工業、工藝品加工工業等,此類企業對供熱要求較低,用汽量
較少;二類工業為食品工業、醫藥工業、制造業、紡織加工業,用汽量比
一類用地更高;三類工業用地為化學工業、造紙工業、制革工業、建材工
業,用汽量比較二類用地更多。根據當地調查熱負荷數據,結合《城市供
熱規劃規范》GB/T51074-2015以及相關手冊的推薦數據得出各類用地單位
面積供熱指標如下:
一類工業用地:8噸/小時·平方公里
二類工業用地:12噸/小時·平方公里
三類工業用地:20噸/小時·平方公里
生活熱負荷分公建和居民的熱水熱負荷和夏天制冷、冬天采暖熱負荷。
溫州灣新區屬南方地區,根據其氣候特征,目前尚未有居民小區或公建設
施采用集中供熱、供冷及生活熱水負荷。一般大型商店、賓館等公建用戶
浙江城建煤氣熱電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27
-規劃熱負荷-
的冷、熱負荷相對集中,空調系統的運行成本在部分公建設施運行成本中
占了較大的比例,中遠期可適當考慮集中供熱、供冷和生活用熱水。
公建用地主要包括行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棉花采購合同范本
- 車輛安全檢查合同范本
- 防腐分包合同范本
- 裝修合同范本提取公積金
- 賣房資金托管合同范本
- 酒吧轉讓終止合同范本
- 奧迪融資購車合同范本
- 住宅裝修合同范本簡單
- 胰腺癌患者護理查房
- 員工離職原因及解決方案培訓課件
- 唐氏綜合征(先天愚型)培訓教學課件
- 某連鎖藥店的營銷策略研究
- 應用密碼學期末考試復習大綱new
- 中小跨徑橋梁結構健康監測技術講稿PPT(107頁)
- HG第四章顯示儀表
- 二五公式驗光法
- 車庫建筑設計規范《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2015修訂對照表(2022)
- 《智能運輸系統》復習提綱解析
- 圖書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設計-畢業論文
-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第1部分通則
- 機動車登記翻譯(適用于出國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