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16浙江省湖州市2022年高一《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所謂禮治就是對傳統規則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關系,都有著一定的規則。行為者對于這些規則從小就熟習,不問理由而認為是當然的。長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規則化成了內在的習慣,維持禮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權力,而是在身內的良心。所以這種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禮治是每個人都自動地守規矩,不必有外在的監督。但是理想的禮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個人可以為了自私的動機,偷偷地越出規矩。這種人在這種秩序里是敗類無疑。每個人知禮是責任,社會假定每個人是知禮的,至少社會有責任要使每個人知禮。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過”。這也是鄉土社會中通行“連坐”的根據。兒子做了壞事情,父親得受刑罰,甚至教師也不能辭其咎,教得認真,子弟不會有壞的行為。打官司也成了一種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夠。在鄉村里所謂調解,其實是一種教育過程。我曾在鄉下參加過這類調解的集會。我之被邀,在鄉民看來是極自然的,因為我是在學校里教書的,讀書知禮,是權威。其他負有調解責任的是一鄉的長老。最有意思的是保長從不發言,因為他在鄉里并沒有社會地位,他只是個干事。調解是個新名詞,舊名詞是評理。差不多每次都由一位很會說話的鄉紳開口。他的公式總是把那被調解的雙方都罵一頓。“這簡直是丟我們村子里臉的事!你們還不認了錯,回家去。”接著教訓了一番。有時竟拍起桌子來發一陣脾氣。他依著他認為“應當”的告訴他們。這陣卻極有效,雙方時常就“和解”了,有時還得罰他們請一次客。我那時常覺得像是在球場旁看裁判官吹哨子,罰球。(節選自費孝通《鄉土中國·無訟》)材料二“調解制度在我國古代被稱為‘調處’‘和對’。”如果說無訟是中國古代政治與法制建設的價值取向,那么調處制度則是實現息訟、無訟的重要手段之一。調解發生的場域不是國家公權力所代表的政治領域,而是家族所代表的社會領域。調解發生于具有社會權威的第三方的主持下,基于當事人的合意,而對于糾紛進行在地處理。它嚴格地區分發生于正式國家司法設置——法院中的審判。后者的司法理念與前者大相徑庭,審判的理念在于把社會事務拉入國家政治領域,并使其得到政治的解決,公權力是社會事務與民間糾紛的仲裁者。基于傳統中國的司法理念,“受到處于主導地位的主流儒家倫理道德影響,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三方結構的爭議解決都是通過調解的方式完成。簡而言之,人們認為中國法官并不兼有審判和調解的職能,相反,法官本質上是一名調解人,他幾乎不做或很少進行在傳統法院模型中指明的此類審判活動”。在傳統中國,“非官方的‘和解人’很明顯一直在發揮作用。僅當這些和解人無法解決爭議時,人們才訴諸更正式的調解,即訴訟”。調解體現了政治統治解決民間糾紛的非政治性卻是社會認同的制度設置,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理念的具體運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社會事務與民間糾紛的國家化或政治化現象,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古人所說的無訟的目標。這正如賽如斯·H匹克(CyrusF.Peake)所說:“中國人對于和解與調處藝術的運用,對訴訟產生了長久而難以解決的災難,并使其產生了對法庭的不信任,這為法律在中國社會的運作空間設置了顯著的與明確的局限,這與法律在西方社會運作的廣闊空間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節選自劉建軍《社區中國》)材料三在儒家看來,訴訟違背自然秩序,破壞社會秩序,并對倫理秩序形成挑戰,因而“無訟”成為古代國家精英的社會理想。為了實現“無訟”理想,中國傳統社會通過三種途徑來抑制訴訟。非制度化抑訟途徑方面,國家精英通過思想勸導、榜樣示范、社會輿論等多種方式進行道德教化,不僅試圖借助道德感化提高民眾的道德水準,勸民息訟,也努力營造“為訟有害”的社會輿論,增加訴訟的道德成本。制度化抑訟途徑方面,統治者通過制定嚴格的訴訟制度來增加民眾提起訴訟的難度,訴訟不是人人、時時都可采用的手段。半制度化抑訟途徑方面,在中國傳統社會,民間調處在糾紛解決中扮演重要角色,明清時期被納入到國家司法體系之中,成為糾紛解決的必經階段。(節選自郭星華《無訟、厭訟與抑訟》,有刪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理想的禮治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希望借助身內的良心來維持禮俗。B.因為在鄉土社會中通行的是“連坐”,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過”。C.在鄉土社會的禮治秩序中,犯錯者往往被視作有道德問題而加以教化。D.國家精英以思想勸導、榜樣示范等方式,引導鄉土社會中的人們抑訟。2.以下對鄉土社會中“調解”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非官方的“和解人”一般由長老、鄉紳這樣讀書知禮、富有權威的人來擔任,調解過程往往粗暴卻極有效。B.調解是實現無訟的手段之一,它是“社會事務由社會自身處理、民間糾紛由民間自行解決”理念的具體運用。C.調解發生的場域不是政治領域,而是家族所代表的社會領域,社會事務與民間糾紛的仲裁依靠的是公權力。D.調解以禮俗作為準則,是由于當事人世代聚居,血緣、地緣關系密切,人情、利害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3.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傳統社會“無訟”思想的一項是(▲)A.《白鹿原》中白、鹿兩家爭地,白鹿村中醫堂的冷先生與大儒朱先生承擔起調解任務。B.《上虞雁埠章氏家訓》有言:“好爭非君子之道。爭之不已,則必致訟,訟豈必勝哉?”C.明代設立“申明亭”,宣教禮義道德,規定戶婚、田土等糾紛須先得由民間里老調處。D.宋代,江西等地的蒙館開設訟學,用《鄧思賢》《公理雜字》等訟師秘本來教授生徒。4.三則材料都與中國傳統社會“無訟”有關,但側重點各有不同,請簡要說明。5.賽如斯·H.匹克認為,“中國人對于和解與調處藝術的運用,對訴訟產生了長久而難以解決的災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溟池畢飛宇臭水坑被修理一新,邊上做了石頭駁坡護岸工程。水泥沿著石頭的縫隙抹出了彎彎曲曲的線條,又整齊又變動。四周種了花卉,每隔十五米就設一張水磨石凳。根據教導主任的提議,水坑的西北——東南對角線分別安裝了兩盞路燈。池內重新貯上自來水,一到晚上路燈的倒影就在池子底下炯炯有神,說不出的幽靜與坦蕩。要不要種荷花?這時候提出這個問題顯然是順理成章的。只要有問題,當然就會有贊成派與反對派,這也是順理成章的。工會的申主席是荷花派。種荷花沒有什么不妥,可以找出一千個相應的理由。但申主席贊成的事,辦公室主任就要反對,這就有了反荷花派。那些不贊成種荷花認為可以種其他水生植物的人,就形成了第三種力量——非荷花派。不種荷花也可以找出相應的一千個理由。幾千個理由一對壘,事情便僵住了。但辦公室主任最后攤牌了:“再種荷花,擋住了視線,水池邊上再出現事情誰負責?”這一巴掌擊中了荷花派的天靈蓋。荷花派負不起這個責。非荷花派同樣負不起這個責。非荷花派很快改變了初衷,立即加入反荷花派的行列中來。人們看到了辦公室主任眼睛里頭的嚴肅神情,那里頭不僅有“某些具體的事情”,甚至還有某些“不具體”的事情。這樣的大責任誰負得起來?申主席拂袖而去,臨走前丟下了句沒用的狠話:“我不管了,你們看著辦。”辦公室主任陷在沙發里,開始擺動他的小腿。他的小腿是他的旗幟,一遇上勝利就會在陣地的前沿呼啦啦飄揚。辦公室主任說:“不種荷花,也就不能再叫荷塘。集思廣益,大家一起想個名字。”有人提議,天鵝湖好,詩情畫意。有人說桃花源更好些,聽上去雅。但立即就有人反對了,說俗,雅名被用得通常了,比俗的更俗。一個年輕的老師大聲說,干脆叫釣魚臺吧。大伙聽了便哄笑,主任說:“嚴肅點!”為了配合表情的嚴肅,他把嘴抿上了。但抿完之后有一顆門牙還露在外面,就翹起上唇,又抿了一回。主任最后請語文組的老師倪老師談談。倪老師不拿主意,一上來竟背誦了一段古文,是《莊子》里的《逍遙游》。倪老師從“北溟有魚”一段背誦到“不知其幾千里也”。倪老師解釋說,這是學校,造就人才的,人才就是《莊子》里頭的鯤鵬,既然鯤鵬來自“北溟”,臭水坑當然叫“溟池”最好了。大伙都說貼切,可以這么定的。但語文組的另一位老師荀老先生突然發話了。他摁掉煙頭,笑著說:“怎么能叫‘池’呢,古語說,方為池,圓為塘,倪老師不會不知道吧?臭水坑不上規矩,不見方圓,怎么能叫‘溟池’?不通。”倪老師一臉尷尬,說:“本來就是打個比喻,是個意思。”荀老師正色說:“這是師范,一字一句講究的是示范性,馬馬虎虎那怎么行?”主任接過話,說:“這要什么緊,過去不圓可以叫荷塘,現在不方稱作溟池,這不是將錯就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嘛。就這么定了,叫溟池。”接下來就是立碑,立碑是一件大事,誰來書寫就成了大問題。自古人因碑傳,碑因人傳,雖說寥寥數字,好歹也有“立言”的意思,那可是“三不朽”的要義,草率不得的。倪老師的行書不錯,但“溟池”的名字是他起的,再讓他書寫,有點獨吞了,擺不平。荀老師有一手好歐字,可是荀老師堅持“不通”,不肯命筆。其他能寫毛筆字的都知道這點過節,一起不肯“獻丑”了。辦公室主任當機立斷,請電腦打字員在微機上做了“溟池”兩個字,圓頭體,一身的和氣生財,兩個字被刻在了石碑上,說不出的別扭。立碑時許多人都說,其實也不錯,蠻有新意的。荀老師那天微笑了一個下午,直到晚上關上了房門,荀老師才把臉拉下來,對他的妻子說出了四個字:狗屁不通。溟池裝上了路燈,裝上了石凳,立了碑。溟池的故事全部結束。(節選自畢飛宇《好的故事》)6.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B.小說第二段寫“種不種荷花”的爭論,頗具戲劇性,也為后文池塘“命名”埋下伏筆。C.小說著意敘寫“溟池”命名之爭和“立碑”書寫之難,順應情節發展,凸顯人物形象。D.這篇小說篇幅不長,故事簡單,以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敘述,顯得靈活自由、客觀冷靜。7.文中畫線部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陷在沙發里,擺動小腿”,傳神的動作描寫刻畫了辦公室主任“取勝”后的得意之態。B.把“小腿”比作“旗幟”,“在勝利陣地的前沿飄揚”,暗含作者對辦公室主任的諷刺。C.兩次“抿嘴”的細節描寫,令人忍俊不禁,又感到厭惡,刻畫出辦公室主任的滑稽可笑。D.8.小說開頭對“兩盞路燈”的具體描寫以及結尾“溟池裝上了路燈”的敘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9.周作人先生認為小說是“人的文學”,小說家重在借助小說剖析復雜的人性。這篇小說揭示了怎樣的人性?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節選自韓愈《師說》)文本二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愈復為博士。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聞惡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乃貶潮州刺史。鎮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惜。”穆宗亦悔,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至,廷湊嚴兵迓之,甲士陳廷。既坐,廷湊曰:“所以紛紛者,乃此士卒也。”愈大聲曰:“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豈意同賊反邪?”語未終,士前奮曰:“先太師為國擊朱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乃以為賊乎?”愈曰:“以為爾不記先太師也,若猶記之,固善。天寶以來,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孫在乎?亦有居官者乎?”眾曰:“無。”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歸朝廷,官中書令,父子受旗節;劉悟、李祐皆大鎮。此爾軍所共聞也。”眾曰:“弘正刻,故此軍不安。”愈曰:“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眾曰:“善。”廷湊慮眾變,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湊何所為?”愈曰:“神策六軍將如牛元翼者為不乏,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公久圍之,何也?”廷湊曰:“即出之。”愈曰:“若爾,則無事矣。”會元翼亦潰圍出,廷湊不追。愈歸奏其語,帝大悅。(節選自《新唐書·韓愈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B.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C.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D.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寬假/以來諫爭11.下列對文本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讀”,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中間短暫的停頓為“句”,后面的停頓為“讀”。古代文言文一般是不用標點符號的,因此需要“明句讀”。B.“經傳”,指經文和傳文。傳,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比如《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C.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系。一種是名和字意義相同或相近,如:周瑜的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另一種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如“愈”和“退之”。D.“說”,是古代用來闡明事理或主張的一種文體,“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赤壁賦》的賦,也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鋪采摛文,體物寫志”。12.下列對文本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愈幼年喪父,勤奮好學。他從開始讀書,每天都能記誦幾千幾百字,等到長大,能夠完全貫通《六經》、諸子百家的學問。B.韓愈正直敢諫,多次被貶。他很反感唐憲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對,因言辭激烈觸怒皇帝,差點被處死,在眾人求情下,被貶為潮州刺史。C.韓愈不顧生死,宣撫叛亂。皇上下詔讓他前往招撫,他出發后,大家都認為有危險。帝也感到后悔,下詔不讓他進入敵營招撫。D.韓愈重視師道,不滿世俗。他列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對比,深刻批判不重師道的錯誤態度和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13.把文本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2)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豈意同賊反邪?14.韓愈是如何對王廷湊的士卒進行招撫的?請根據文本二簡要概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自詠·陸游紛紛世態但堪悲,一念蕭然我亦奇。醉里猖狂醒自笑,夢中虛幻覺方知。江湖重復風波惡,齒發凋零歲月馳。安得中原路如砥?渭川釣伴待多時。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這首詩充滿了個人理想與殘酷現實的矛盾,但詩人在情緒低落后最終能夠自我開解。B.首聯寫紛亂擾攘的人世間本應令人悲痛,詩人卻奇怪自己在閃念間沒有了這種悲痛。C.頷聯寫詩人希望通過醉夢排遣內心的苦悶,然而醒后又認識到這樣的做法荒唐可笑。D.頸聯用比喻和借代手法,寫社會動蕩而自身年老體衰,流露出無力改變現狀的感傷。16.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選4句)(8分)(1)《琵琶行》中寫琵琶女彈奏琵琶,音樂似乎低至無聲,卻有無盡情感的詩句是:“▲,▲”。(2)《勸學》中“▲,▲”,通過“木”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3)《登高》中用落葉和江水抒發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是“▲,▲”。(4)《短歌行》中運用比興手法,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詩人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意的詩句是“▲,▲”。(5)《涉江采芙蓉》中,“▲,▲”這兩句詩角度轉為從游子方面寫,舉目遠望,回鄉的路途綿延無盡。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一部史詩級戰爭大片,事件的鋪陳與宏觀的視角▲。電影《長津湖》雖聚焦于“長津湖戰役”這一具體戰役,卻是將其置于整個朝鮮戰爭的大背景下來呈現。氣氛凝重肅然的中南海,深宵燈火不眠的毛主席,彭德懷司令員匆匆趕來晤面,無一不凸顯著新中國所面臨的“參戰還是不參戰”的重要性與嚴峻性。影片所帶來的思考也是深度而▲的。當新兵伍萬里在疾馳的車廂里接住年輕的女衛生員拋來的紅圍巾時,當連長伍千里阻擋弟弟把復仇的子彈射向本已奄奄一息的敵人時,當美國將軍為“冰雕連”的精神所折服而情不自禁致以軍禮時,人性的力量跳躍出來,▲了戰爭的冷酷。這讓影片在愛國主義的基本立場上有了人類的高度,也讓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有理由去憧憬一個鑄劍為犁、再無戰爭的新世界!山河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中國人民志愿軍在長津湖用熱血創造的輝煌戰績。我們珍愛和平,但是,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依然是獵槍和我們中國軍人保家衛國的▲!18.填入文中橫線上,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相得益彰多元淡化莊嚴承諾B.相得益彰多樣柔化莊嚴承諾C.缺一不可多樣淡化錚錚誓言D.缺一不可多元柔化錚錚誓言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氣氛凝重肅然的中南海,深宵燈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趕來晤面的彭德懷司令員,無一不凸顯著所面臨的新中國“參戰還是不參戰”這一生死抉擇的重要性與嚴峻性。B.氣氛凝重肅然的中南海,深宵燈火不眠的毛主席,匆匆趕來晤面的彭德懷司令員,無一不凸顯著新中國所面臨的“參戰還是不參戰”這一生死抉擇的重要性與嚴峻性。C.中南海氣氛凝重肅然,毛主席深宵燈火不眠,匆匆趕來晤面的彭德懷司令員,無一不凸顯著新中國所面臨的“參戰還是不參戰”這一生死抉擇的重要性與嚴峻性。D.中南海氣氛凝重肅然,毛主席深宵燈火不眠,彭德懷司令員匆匆趕來晤面,無一不凸顯著所面臨的新中國“參戰還是不參戰”這一生死抉擇的重要性與嚴峻性。20.排比的修辭功能可以概括為“增文勢”“廣文義”,請結合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簡要分析。(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冬季有喝酒驅寒保暖又養生的說法。專家介紹,所謂喝酒養生,不一定特指白酒,紅酒、黃酒均可。其次,要控制量,如果大量飲酒,會讓血液循環加快,使人體內大量的熱量通過皮膚散失,①,不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現感冒等癥狀。冬天養生,可以堅持用熱水泡腳,但洗腳水溫度要適宜,太高的水溫會破壞足部的皮脂膜,因此水溫最好不要超過40℃。更為重要的是,泡腳時間也不是越長越好,②,幼童和老人不要超過10分鐘。成年人不要超過半小時。一些網文提到在空氣加濕器中加入板藍根、醋等,③,也能預防感冒。專家提示,加濕器濫用添加物,小心傷肺,這種做法既不科學,更可能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2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6分)22.請分別用一個否定句概括一、二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12個字。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現代漢語詞典》:【成長】向成熟的階段發展。有人說,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努力不一定有成效、付出不一定有回報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沒有成效或回報卻依然傾盡全力的時候。根據你的成長經歷,以及人生感悟,寫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參考答案一、35分1.B。(強加因果,由原文“社會有責任要使每個人知禮。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過”。這也是鄉土社會中通行“連坐”的根據”可知。)2.B。(A.“讀書知禮”的是我,長老鄉紳則未必;C.以公權力來仲裁的是法院中的審判;D.沒有因果關系。)3.D。4.①材料一側重說明鄉土社會“無訟”現象的根源是崇尚禮治,并指出其解決糾紛的辦法是調解、教化。②材料二通過與審判的比較,側重說明調處制度是實現息訟、無訟的重要手段之一。③材料三側重闡述“無訟”理想的實施路徑是抑制訴訟。5.①在鄉土社會,調解以禮俗為準則,通過教化使當事人懂禮,這和以法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截然不同。②調解中,具有社會權威的往往是一村的長老鄉紳,這和審判中以公權力為仲裁截然不同。③調解在傳統中國的普遍性甚至影響了法官的角色定位。④調解在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棉花采購合同范本
- 車輛安全檢查合同范本
- 防腐分包合同范本
- 裝修合同范本提取公積金
- 賣房資金托管合同范本
- 酒吧轉讓終止合同范本
- 奧迪融資購車合同范本
- 住宅裝修合同范本簡單
- 胰腺癌患者護理查房
- 員工離職原因及解決方案培訓課件
- 西師大版五年級音樂上冊 第一單元《走街街》 課件走 街 街
- 《建設監理導論04230》自考復習考試題庫大全-下(填空、簡答題匯總)
- MPW系列變頻張緊絞車介紹
- 農家樂安全應急預案
- invt英威騰CHF100A變頻器說明書
-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習題與答案
- 2023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試題(含答案)
- 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總結模板(2篇)
- 生物技術概論
- 【企管】年屠宰4200萬只肉鴨技術工藝改造項目可行性報告
- 8.6《林黛玉進賈府》課本劇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