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地理湘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大都市的輻射功能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地理湘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大都市的輻射功能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地理湘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大都市的輻射功能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地理湘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大都市的輻射功能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地理湘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大都市的輻射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8頁(共28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地理湘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大都市的輻射功能一.選擇題(共16小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總面積占全國的2.19%,GDP總量占全國的21.7%,城市人口比重達68%。經濟區內部產業部門齊全,城市綜合實力領先全國,區域協調度高。如圖示意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與蘇南相比,上海對浙北輻射強度整體偏弱,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偏遠 B.政策支持較弱 C.城市規模較小 D.歷史發展傳統2.下列措施可縮小上海市對蘇南和浙北地區輻射強度差異的是()A.優化浙北與上海的產業互補 B.提高上海市對外開放程度 C.鼓勵浙北剩余勞動力入滬 D.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2015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圖1為南京江北新區位置圖,圖2為南京市主城區天際線2000—2012年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2000—2012年南京市城市建設發展最快的方向是()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4.南京市江北新區開發的最大優勢是()A.礦產 B.空間 C.資金 D.技術5.要增強南京主城區對江北新區的輻射作用,首先要加強()A.市場開拓 B.房產開發 C.交通建設 D.環境保護斷裂點理論可用于研究城市空間影響力。斷裂點位于兩個城市的吸引力平衡處,到斷裂點的距離占兩地距離的比例能夠較好地反映城市綜合實力。根據斷裂點位置,可以勾勒出中心城市的主要經濟腹地范圍。如圖示意南京與周邊城市的斷裂點位置和經濟腹地范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城市受南京市經濟輻射影響最小的是()A.滁州、宜城 B.巢湖、馬鞍山 C.合肥、常州 D.合肥、滁州斷裂點位于兩個城市的吸引力平衡處,城市到斷裂點的距離占兩地距離的比例能夠較好地反映城市綜合實力。根據斷裝點位置,可以勾勒出中心城市的主要經濟腹地范圍。如圖示意南京與周邊城市的斷裂點位置和經濟腹地范圍。據此完成7﹣7題,7.為增強南京市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影響,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提升南京行政等級 B.合并周邊中小城市 C.加強區域互聯互通 D.調整南京城市規劃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23年,鄭州都市圈獲批成為我國第10個國家級都市圈。如圖表示都市圈內鄭州、開封、許昌、新鄉、焦作五城市2010年和2022年產業結構的變化。據此完成8﹣8題。8.與2010年相比,2022年圖示五城市()A.第一產業比重上升 B.第二產業比重上升 C.第三產業比重下降 D.產業結構趨于優化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23年,鄭州都市圈獲批成為我國第10個國家級都市圈。如圖表示都市圈內鄭州、開封、許昌、新鄉、焦作五城市2010年和2022年產業結構的變化。據此完成9﹣10題。9.鄭州都市圈中,鄭州的輻射作用主要體現在()A.吸納一二產業集聚 B.促進產業同質發展 C.推動產業分工協作 D.實現產業同步轉型10.為促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圖示五城市應積極推進()①基礎設施互聯互通②城市規模快速擴張③城鄉人口均勻分布④生態環境共保聯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經濟輻射,簡單來說,就是來自輻射源(中心城市)的輻射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在輻射動力(如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作用下經過輻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達輻射接受地(周邊地區)的過程。如圖為2017年我國兩個中心城市經濟輻射能力示意圖,圖中數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該要素上的輻射力越強。據此完成11﹣11題。11.與成都相比,西安經濟輻射力較弱,主要表現在()A.輻射源和輻射通道上 B.輻射通道和輻射動力上 C.輻射源和輻射流上 D.輻射流和輻射動力上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經濟輻射,簡單來說,就是來自輻射源(中心城市)的輻射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在輻射動力(如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作用下經過輻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達輻射接受地(周邊地區)的過程。如圖為“2017年我國兩個中心城市經濟輻射能力示意圖”,圖中數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該要素上的輻射力越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下列關于增強西安經濟輻射力的措施建議,不合理的是()A.提高西安經濟總量,擴大西安都市圈范圍 B.提升西安的城市行政等級,增強服務范圍 C.加大政策的優惠力度,引進重量級企業入駐 D.加強交通設施建設,打造西安綜合交通樞紐13.“雙城經濟圈”是指某區域由兩個中心城市構成核心,通過“雙核引領,區域聯動”的方式促進所在區域發展的一種空間結構現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長江流域上游,是我國西南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域之一。如圖示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空間格局。據此完成30﹣32題。下列城市中受成都輻射強度最大的是()A.眉山 B.雅安 C.內江 D.綿陽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為中心,包含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三大都市圈的大型城市群,在面積上位居我國城市群第一位。武漢、長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逐漸形成三角形為主架構的城際交通網絡,綜合實力和地位不斷提升,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能力有所增強。斷裂點為兩個城市影響區域的分界點。如圖為基于斷裂點的中心城市輻射范圍圖。完成下面小題。14.依據圖文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長沙與南昌的斷裂點,位于新余市中部 B.武漢對南昌的輻射作用明顯大于武漢對長沙的輻射作用 C.黃石市屬于南昌的強輻射范圍 D.長沙對武漢的輻射范圍大于長沙對南昌的輻射范圍15.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武漢與長沙的強輻射范圍遠大于南昌,為提高南昌的輻射能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加強軌道交通建設,提高區域的通行能力②承接周邊縣市的產業轉移,增加就業機會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城市綜合實力增強④鼓勵人口向城市遷移,提升區域的城鎮化水平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為中心,包含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三大都市圈的大型城市群,在面積上位居我國城市群第一位。武漢、長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逐漸形成三角形為主架構的城際交通網絡,綜合實力和地位不斷提升,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能力有所增強。斷裂點為兩個城市影響區域的分界點。如圖為基于斷裂點的中心城市輻射范圍圖。據此完成16﹣16題。16.襄陽與宜昌兩市綜合發展質量明顯高于周邊相鄰城市,但是尚未劃入輻射范圍內,推測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A.交通通達度 B.人口密度 C.地理位置 D.產業結構二.解答題(共3小題)17.(2025?任城區校級開學)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淮海城市群地處蘇、魯、豫、皖接壤地帶,皖北、蘇北、魯南、豫東的8個城市組成了淮海城市群核心區,都是所在省份經濟欠發達地區。淮海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為江蘇省徐州市,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華東重要門戶城市。如圖示意淮海城市群位置。(1)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淮海城市群核心區經濟欠發達的原因。(2)從交通的角度,說明徐州在淮海城市群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18.(2024春?海珠區校級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漢為武漢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光電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環保等產業已成規模。對周邊城市有金融、商貿、科教、信息、物流和旅游等輻射功能。如圖為“武漢城市圈示意圖”。(1)比較武漢對鄂州和潛江輻射帶動作用的差異,并說明其理由。(2)為提高武漢市輻射帶動力提出合理的對策。19.(2024?東城區一模)越南是東南亞重要國家。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評價地理位置對越南經濟發展的影響。胡志明市人口近千萬,是越南第一大城市、南方重要交通樞紐,擁有最大的內河港口和國際航空港。目前,該市已成為全國領先的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并逐步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現代化的城市。隨著當地工業園區從傳統模式轉為生態和高技術模式,一些勞動密集型及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正逐漸轉移出胡志明市。(2)從空間組織的視角,說明胡志明市的城市輻射功能。

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地理湘教新版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大都市的輻射功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CACBCCCDCBC題號1213141516答案BDBAC一.選擇題(共16小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總面積占全國的2.19%,GDP總量占全國的21.7%,城市人口比重達68%。經濟區內部產業部門齊全,城市綜合實力領先全國,區域協調度高。如圖示意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城市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與蘇南相比,上海對浙北輻射強度整體偏弱,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偏遠 B.政策支持較弱 C.城市規模較小 D.歷史發展傳統【分析】影響大都市輻射功能的因素有產業、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地理位置等。【解答】解:讀圖可知,蘇南城市數量更多,規模等級更高,受到上海的輻射更強,而浙北地區城市數量較少,規模和等級更小,受到上海的輻射更弱,C正確。讀圖可知,浙北和蘇南距上海的距離差別不大,A錯誤。在國家政策和歷史發展傳統上差別不大,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大都市的區域輻射功能,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2.下列措施可縮小上海市對蘇南和浙北地區輻射強度差異的是()A.優化浙北與上海的產業互補 B.提高上海市對外開放程度 C.鼓勵浙北剩余勞動力入滬 D.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分析】縮小上海市對蘇南和浙北地區輻射強度差異的措施可以從產業分工與協作、完善基礎設施等角度分析。【解答】解:蘇南和浙北相比,浙北的城市等級較低,與上海的經濟聯系較蘇南地區城市弱,所以優化浙北與上海的產業互補,加強與上海的經濟聯系,擴大上海對浙北的輻射影響,從而縮小上海市對蘇南和浙北地區輻射強度差異,A正確。提高上海市的對外開放程度,并不一定能提高上海對浙北的輻射影響,B錯誤。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會增加國家的管理成本,不是解決該問題的根本措施,D錯誤。浙北剩余勞動力進入上海,不一定與上海的產業類型相匹配,并且容易增加上海的城市問題,不利于上海的發展,也不會帶動浙北城市的發展,C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縮小上海市對蘇南和浙北地區輻射強度差異的措施,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2015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南京江北新區。圖1為南京江北新區位置圖,圖2為南京市主城區天際線2000—2012年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2000—2012年南京市城市建設發展最快的方向是()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分析】2000—2012年南京市城市建設發展最快的方向可以從圖示信息直接獲取。【解答】解:對比2000年和2012年的城際線可知,城南和城西城際線增加明顯,所以2000﹣2012年南京城區建設發展最快的方向是西南,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南京城區建設發展最快的方向,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4.南京市江北新區開發的最大優勢是()A.礦產 B.空間 C.資金 D.技術【分析】江北新區位于南京市長江以北,總體規劃范圍包括浦口區、六合區及棲霞區八卦洲街道,處在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交匯處,與南京市中心比較,江北新村的開發程度低,從科技、交通、資源、地價等方面分析。【解答】解:與南京市中心區相比,江北新區開發程度較低,可利用的空間大,B正確。江北新區開發程度較低,科技、資金均不占優勢,礦產資源優勢也不明顯,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南京市江北新區開發的最大優勢,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5.要增強南京主城區對江北新區的輻射作用,首先要加強()A.市場開拓 B.房產開發 C.交通建設 D.環境保護【分析】城市的規模、位置、交通等因素影響其輻射范圍。【解答】解:交通條件的改善可以擴大城市的服務范圍,故為增強南京市中心區對城北的輻射帶動作用,南京市亟需加強的是交通建設,C正確。市場開拓對于區域發展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便捷的交通作為支撐,主城區與江北新區之間的市場交流和拓展會受到很大限制,難以實現高效的市場對接和協同發展,所以它不是首先要加強的方面,A錯誤。房產開發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但單純的房產開發并不能直接增強主城區對江北新區的輻射作用。只有在交通等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上,房產開發才能更好地吸引人口流入,促進區域發展,因此它也不是首要任務,B錯誤。環境保護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但與增強主城區對江北新區的輻射作用這一直接目標關系相對較小。在交通等聯系不緊密的情況下,即使做好環境保護,也難以充分發揮主城區對江北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大都市的區域輻射功能,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斷裂點理論可用于研究城市空間影響力。斷裂點位于兩個城市的吸引力平衡處,到斷裂點的距離占兩地距離的比例能夠較好地反映城市綜合實力。根據斷裂點位置,可以勾勒出中心城市的主要經濟腹地范圍。如圖示意南京與周邊城市的斷裂點位置和經濟腹地范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城市受南京市經濟輻射影響最小的是()A.滁州、宜城 B.巢湖、馬鞍山 C.合肥、常州 D.合肥、滁州【分析】影響大都市的區域輻射功能強弱的因素可以從地理位置、經濟水平、基礎設施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據圖可知,滁州、巢湖、馬鞍山、宣城四個城市中,揚州、鎮江、常州、合肥四個城市中,南京到其斷裂點的距離占比較小,說明南京對其經濟輻射影響較小,ABD錯誤。南京到其斷裂點的距離占比較大,說明南京對其經濟輻射影響較大,C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大都市的區域輻射功能,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斷裂點位于兩個城市的吸引力平衡處,城市到斷裂點的距離占兩地距離的比例能夠較好地反映城市綜合實力。根據斷裝點位置,可以勾勒出中心城市的主要經濟腹地范圍。如圖示意南京與周邊城市的斷裂點位置和經濟腹地范圍。據此完成7﹣7題,7.為增強南京市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影響,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提升南京行政等級 B.合并周邊中小城市 C.加強區域互聯互通 D.調整南京城市規劃【分析】增強南京市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影響的措施主要從經濟、區域聯系、協作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提升南京行政等級雖然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提升南京的地位和影響力,但行政等級的提升并非直接增強經濟輻射力的有效措施,且實際操作難度較大,因此A錯誤。合并周邊中小城市雖然可以擴大南京的行政管轄范圍,但并不能直接增強南京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反而可能因管理難度加大而降低效率,所以B錯誤。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是增強城市間經濟聯系和合作的有效途徑。通過建設更加便捷的交通網絡、加強信息共享和人才流動等措施,可以促進南京市與周邊城市的資源互補和協同發展,從而顯著提升南京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影響,因此C正確。調整南京城市規劃主要影響的是南京市內部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對于增強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作用有限,所以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增強南京市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影響的措施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23年,鄭州都市圈獲批成為我國第10個國家級都市圈。如圖表示都市圈內鄭州、開封、許昌、新鄉、焦作五城市2010年和2022年產業結構的變化。據此完成8﹣8題。8.與2010年相比,2022年圖示五城市()A.第一產業比重上升 B.第二產業比重上升 C.第三產業比重下降 D.產業結構趨于優化【分析】與2010年相比,2022年圖示五城市產業結構變化主要根據圖上信息分析可知。【解答】解: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第一產業比重圖示五個城市2022年均比2010年小,故第一產業比重下降,A錯誤。第二產業比重在多數城市中有所下降,B錯誤。第三產業比重在圖示五個城市中均有所上升。綜合考慮,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且第三產業超過第二產業或與第二產業相當,表明產業結構向更優層次轉型,因此可以判斷產業結構趨于優化,C錯誤,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產業結構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23年,鄭州都市圈獲批成為我國第10個國家級都市圈。如圖表示都市圈內鄭州、開封、許昌、新鄉、焦作五城市2010年和2022年產業結構的變化。據此完成9﹣10題。9.鄭州都市圈中,鄭州的輻射作用主要體現在()A.吸納一二產業集聚 B.促進產業同質發展 C.推動產業分工協作 D.實現產業同步轉型【分析】城市群一般以一個或兩個經濟比較發達、具有較強輻射功能的中心城市為依托,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進而促進城市群內部各城市的發展。中心城市可發揮其產業帶動、都市核心、交通運輸樞紐、金融服務、科技研發功能,為區域內的中小城市提供資金、技術、經驗,促進區域內城市產業分工與協作,帶動城市群內部各城市的發展。【解答】解: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鄭州從2010年到2022年,第一、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且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第一產業比重最小,說明鄭州沒有吸納一、二產業集聚,反而是一、二產業分散轉移,A錯誤。產業同質發展意味著各個城市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缺乏差異化。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五個城市的產業結構在2022年相較于2010年是有所差異的,特別是鄭州和開封的第三產業比重較高,而其他城市的第三產業比重相對較低,B錯誤。推動產業分工協作意味著各個城市之間根據自身的資源和優勢進行產業分工,形成互補關系。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五個城市在2022年的產業結構各有特色,如鄭州和開封的第三產業比重較高,可能形成了服務業和金融業等產業的分工協作;而其他城市可能更注重第二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制造業和工業等產業的分工協作,C正確。實現產業同步轉型意味著各個城市之間的產業結構在相同的時間內發生相似的變化。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五個城市的產業結構在2022年相較于2010年是有所變化的,但這種變化并不是同步的,而是各有差異的,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鄭州的輻射作用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10.為促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圖示五城市應積極推進()①基礎設施互聯互通②城市規模快速擴張③城鄉人口均勻分布④生態環境共保聯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促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措施主要從交通、基礎設施、環境、人口、生態等方面分析。【解答】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促進都市圈內部城市之間交流和合作的基礎,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共同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為促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加強圖示五個城市之間的聯系,所以必須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①正確。城市規模快速擴張可能會導致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等問題,不利于都市圈的高質量發展,②錯誤。城鄉人口均勻分布可能并不符合都市圈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在都市圈內部,城市之間和城鄉之間的人口分布應該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和人口流動,③錯誤。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是促進都市圈內部城市之間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合作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④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促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經濟輻射,簡單來說,就是來自輻射源(中心城市)的輻射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在輻射動力(如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作用下經過輻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達輻射接受地(周邊地區)的過程。如圖為2017年我國兩個中心城市經濟輻射能力示意圖,圖中數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該要素上的輻射力越強。據此完成11﹣11題。11.與成都相比,西安經濟輻射力較弱,主要表現在()A.輻射源和輻射通道上 B.輻射通道和輻射動力上 C.輻射源和輻射流上 D.輻射流和輻射動力上【分析】經濟輻射力需要結合城市范圍和交通線布局進行分析。【解答】解:讀圖可知,西安的經濟規模較成都小,經濟質量與成都相差不大,經濟規模和經濟質量主要反映的是中心城市(輻射源)的經濟情況,因此從輻射源上看,西安的經濟輻射力小于成都;根據材料信息及圖可知,輻射通道(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故從輻射通道上看,成都的經濟輻射力較弱,A、B錯誤。資金流、信息流、人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物流是西安稍大于成都,因此從輻射流上看,西安整體的經濟輻射力小于成都。因此西安經濟輻射力較弱,主要表現在輻射源和輻射流上,C正確。從圖中看不出輻射動力(如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相關信息,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通過西安和成都設置題目,題目為基礎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區域認知能力。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經濟輻射,簡單來說,就是來自輻射源(中心城市)的輻射流(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在輻射動力(如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作用下經過輻射通道(交通通道、信息通道等)到達輻射接受地(周邊地區)的過程。如圖為“2017年我國兩個中心城市經濟輻射能力示意圖”,圖中數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該要素上的輻射力越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下列關于增強西安經濟輻射力的措施建議,不合理的是()A.提高西安經濟總量,擴大西安都市圈范圍 B.提升西安的城市行政等級,增強服務范圍 C.加大政策的優惠力度,引進重量級企業入駐 D.加強交通設施建設,打造西安綜合交通樞紐【分析】增強西安經濟輻射力的措施可以從經濟發展、政策扶持、基礎設施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提高西安經濟總量,擴大西安都市圈范圍,能夠增強其輻射源強度,A正確,不符合題意。加大政策的優惠力度,引進重量級企業入駐,能夠促進西安經濟發展,C正確,不符合題意。加強交通設施建設,打造西安綜合交通樞紐,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等輻射流,完善輻射通道(交通通道),D正確,不符合題意。提升西安的城市行政等級,主要在行政政策方面上產生影響,不能增強西安經濟輻射力,B錯誤,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增強西安經濟輻射力的措施,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13.“雙城經濟圈”是指某區域由兩個中心城市構成核心,通過“雙核引領,區域聯動”的方式促進所在區域發展的一種空間結構現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長江流域上游,是我國西南地區發展水平最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域之一。如圖示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空間格局。據此完成30﹣32題。下列城市中受成都輻射強度最大的是()A.眉山 B.雅安 C.內江 D.綿陽【分析】影響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輻射強度的主要因素是距離,其次是交通、城市的等級、經濟發展水平等。【解答】解:從距離、城市等級和交通條件看,綿陽城市等級高、距離成都近、位于鐵路線上,受成都的輻射強度最大,故D正確。眉山城市等級較低,內江距離成都相對較遠,雅安距主要交通線較遠,故AB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大城市的輻射帶動相關知識,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相關知識,并能夠結合材料進行分析。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為中心,包含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三大都市圈的大型城市群,在面積上位居我國城市群第一位。武漢、長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逐漸形成三角形為主架構的城際交通網絡,綜合實力和地位不斷提升,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能力有所增強。斷裂點為兩個城市影響區域的分界點。如圖為基于斷裂點的中心城市輻射范圍圖。完成下面小題。14.依據圖文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長沙與南昌的斷裂點,位于新余市中部 B.武漢對南昌的輻射作用明顯大于武漢對長沙的輻射作用 C.黃石市屬于南昌的強輻射范圍 D.長沙對武漢的輻射范圍大于長沙對南昌的輻射范圍【分析】城市的輻射效應是城市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方式,區域中心城市憑借其較強的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吸引著其他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并將各種資源輻射到周邊其他城市中。等級越高的城市,數量越少,彼此間距離越遠,服務范圍越廣,服務內容越多;等級越低的城市,數量越多,彼此間距離越近;服務范圍越小,服務內容越少;同等級別的城市的服務范圍相互排斥;不同等級的城市的服務范圍層層嵌套;等級較高的城市的服務范圍包含了多個較低等級的城市的服務范圍。【解答】解:武漢到斷裂點九江市的距離大于武漢到斷裂點岳陽市的距離,說明武漢對南昌的輻射作用明顯大于武漢對長沙的輻射作用,B正確。由圖可知,長沙和南昌的斷裂點位于宜春市而非新余市,A錯誤。黃石市屬于武漢市的強輻射范圍,C錯誤。由圖可知,長沙對武漢的輻射范圍小于長沙對南昌的輻射范圍,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以斷裂點的中心城市輻射范圍圖為載體,考查城市的輻射知識,從圖文中獲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問題。15.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武漢與長沙的強輻射范圍遠大于南昌,為提高南昌的輻射能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①加強軌道交通建設,提高區域的通行能力②承接周邊縣市的產業轉移,增加就業機會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城市綜合實力增強④鼓勵人口向城市遷移,提升區域的城鎮化水平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分析】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深入推進,都市圈作為城市化的高階形態,已經成為承載發展要素、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空間載體,并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形成的圈層經濟區,隨著城市空間不斷擴展和經濟功能外溢輸出,通過各種人流、物流、經濟流、信息流等方式,實現中心城市與區域的一體化。【解答】解:城市間經濟聯系與城市綜合發展質量和交通可達性有著密切關系,發展軌道交通能增加區域間的聯系,①正確。產業轉移是由高等級城市向低等級城市轉移,南昌不會承接周邊縣市的產業轉移,與人口遷移關系不大,②④錯誤。區域內部產業鏈整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城市綜合實力增強,從而在區域內部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發展鏈條,增加城市的輻射能力,③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大都市的區域輻射功能,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漢為中心,包含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南昌都市圈三大都市圈的大型城市群,在面積上位居我國城市群第一位。武漢、長沙、南昌三大中心城市逐漸形成三角形為主架構的城際交通網絡,綜合實力和地位不斷提升,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能力有所增強。斷裂點為兩個城市影響區域的分界點。如圖為基于斷裂點的中心城市輻射范圍圖。據此完成16﹣16題。16.襄陽與宜昌兩市綜合發展質量明顯高于周邊相鄰城市,但是尚未劃入輻射范圍內,推測其主要的影響因素是()A.交通通達度 B.人口密度 C.地理位置 D.產業結構【分析】城市功能是城市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有生產、服務、管理、集散、創新等功能。城市的輻射功能指城市各項功能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響力和發展帶動力。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有地理位置、資源條件、交通條件、人口因素、經濟發展水平、政策因素等。【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襄陽與宜昌兩座城市位于區域的西北部,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受長沙和武漢的輻射較小,尚未劃入斷裂點輻射范圍內,故C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襄陽與宜昌兩市綜合發展質量明顯高于周邊相鄰城市,交通通達度、人口密度、產業結構方面沒有處在劣勢地位,故A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大都市的區域輻射功能,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二.解答題(共3小題)17.(2025?任城區校級開學)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淮海城市群地處蘇、魯、豫、皖接壤地帶,皖北、蘇北、魯南、豫東的8個城市組成了淮海城市群核心區,都是所在省份經濟欠發達地區。淮海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為江蘇省徐州市,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華東重要門戶城市。如圖示意淮海城市群位置。(1)從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淮海城市群核心區經濟欠發達的原因。(2)從交通的角度,說明徐州在淮海城市群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分析】(1)淮海城市群核心區經濟欠發達的原因可以從距省會城市距離、省邊界地帶等角度分析。(2)徐州在淮海城市群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從交通樞紐、交通網路、生產要素流動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根據材料“淮海城市群地處蘇、魯、豫、皖接壤地帶”,由此可知淮海城市群核心區距離各省的省會城市或經濟中心城市較遠,接受的輻射帶動作用小,因此經濟欠發達。且位于各省邊界地帶,位置相對偏遠,遠離經濟發達地區,且交通相對不便,與省內其他城市聯系相對較少。(2)根據材料“江蘇省徐州市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華東重要門戶城市”,由此可知徐州的交通樞紐地位明顯高于周邊地區,在淮海城市群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交通運輸對城市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從產業聯系發展、要素聯系與流動等角度分析。通過便利完善的交通網使區域內部的經濟要素流動更加便捷,縮短了時空距離,促進了資源流動,有利于產業合作與分工,帶動周邊城市的產業協同發展,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據圖可知該地交通網密集,通過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可以擴大徐州的服務范圍,有利于吸引人口、產業向徐州集聚,可以增強與周圍城市群之間的聯系,促進區際物資、人才等要素流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等。故答案為:(1)距離省會城市或經濟中心城市較遠,接受的輻射帶動作用小;均位于各省邊界地帶,與省內其他城市聯系相對較少。(2)徐州作為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交通樞紐地位明顯高于周邊地區;通過便利完善的交通網絡加強城市群內部要素聯系,促進產業合作與分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于增強與周邊城市群之間的聯系,促進區際物質、人才等要素流動。【點評】本題以淮海城市為材料,涉及城市化的影響因素、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18.(2024春?海珠區校級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漢為武漢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光電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環保等產業已成規模。對周邊城市有金融、商貿、科教、信息、物流和旅游等輻射功能。如圖為“武漢城市圈示意圖”。(1)比較武漢對鄂州和潛江輻射帶動作用的差異,并說明其理由。(2)為提高武漢市輻射帶動力提出合理的對策。【分析】(1)武漢對鄂州和潛江輻射帶動作用的差異及理由主要從交通、距離等方面分析。(2)提高武漢市輻射帶動力提出合理的對策主要從勞動力、市場、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結合圖中信息可知,由于鄂州距離武漢更近,交通更加便利,因此武漢對鄂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