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10篇】_第1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10篇】_第2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10篇】_第3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10篇】_第4頁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優秀10篇】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2、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的意思,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3、把握將軍的形象。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帶。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給大家引薦一位古代的大將軍,他是西漢的軍事家,曾做過都尉、郡太守,鎮守邊郡時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稱為“飛將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廣。

據記載,在李廣巡視打獵時就發生過富于戲劇性的故事,流傳到唐代,被一位名叫盧綸的詩人即興改編,創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取名為《塞下曲》。(教師隨機板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詩的學習。

二、初讀古詩,識字正音

1、板書課題、,理解題目。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讀通順,注意古詩的停頓。

3、檢查學生的讀詩情況,指名讀。作出評價。

三、理解詩句,體會詩境

1、想具體了解這首詩寫了飛將軍李廣的什么故事嗎?不過在學習之前,老師想讓大家回憶一下,要想學好古詩,必須有好的學習方法,回憶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學生小組互助,理解詩句。

3、交流。

A、說說“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引”字總結聯系上下文解釋的新方法。

從“驚”字體會,感受氣氛的緊張。

教師指導朗讀。

B、說說“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兩句詩的意思。

抓住“沒”,并且利用情景表演體會將軍力氣大,勇武。

讀出贊嘆之情,指導朗讀。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生評價。

兩個人對讀。

師生對讀。

四、全詩整合

1、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飛將軍李廣的一個富于傳奇性的故事。下面,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2、老師也想講一講這個故事,不過,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講到哪句詩,請大家讀出相應的詩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讀

李廣將軍真不愧是“飛將軍”,最后,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贊嘆與敬佩,齊讀《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學們,詩人盧綸筆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詩中,第3首“月黑雁飛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的大詩人李白、王昌齡,也都創作過《塞下曲》。那么,課下就讓我們互相幫助,搜集這些古詩,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二

學習目標

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爭辯等活動,增強同學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同學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資料。練習修改自身的習作。

課前準備

自由組成小組開展“俺愛讀書”綜合性學習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在這次“俺愛讀書”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獲吧?今天,俺們就來交流一下。

組內討論,人人參與

1、你們小組開展了哪些活動,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在組內交流。

2、同學在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檢查、督促,要求人人發言。對個別表達、交流有困難的同學,可采用個別輔導或同學互助的方法,鼓勵他們積極發言。

3、互聽互評,互相修正,一起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4、推薦代表參與全班交流。為了使代表的發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組成員可集體出主意、想方法,使發言的內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動,交流評價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讀書故事,再引導同學交流他人的讀書經歷。

2、你對誰說的話有同感?同學自由交流評價,感受閱讀的快樂。

開展爭辯。啟迪思維

1、人們常說:“開卷有益。”但也有人說:“開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書反而有害。”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請同學們擺事實、說道理,展開一次爭辯。

2、同學分成正、反兩方展開爭辯,教師及時指導、點撥。

3、師總結: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俺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俺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打開俺們的世界,給俺們力量、勇氣和智慧。俺們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書交朋友呢?讓俺們養成喜好閱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第二、三課時習作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爭辯等活動,體會到讀書帶給俺們的樂趣。大家的發言都各有見地。把你們交流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選擇一個角度,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投影出示習作內容:

讀書故事;

采訪記錄;

記一次爭辯活動。

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1、同學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個別指導。

2、同學完成初稿后,自身認真進行修改。

3、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依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身的習作。

朗讀佳作,一起賞評

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師引導同學進行賞析。

謄寫作文,制作小報

1、再次修改自身的習作,滿意后謄寫在作文本上。

2、整理習作和收集到的資料,小組合作辦一期以“讀書樂”為主題的手抄報。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三

學習目標:

認識8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受父子的親情,學會愛別人,增強做人的責任感。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搜集并閱讀其他頌揚親情的故事。如學生搜集有困難,教師可提供《背影》《血淚親情泣天地》《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7歲女孩拯救母親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給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明確專題:各自默讀本組課文的導語,說說本組專題的內容及學習要求。

介紹資料:可以先各小組推薦代表匯報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地震及其危害的資料,也可以教師播放地震的相關影像、圖片資料,并對圖片進行解說,然后談談對地震的認識與感受。

教師導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殘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親人,流離失所。1994年,當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襲美國洛杉磯時,有一對父子演繹了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17課——《地震中的父與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9自讀課文,要求:a.借助字典,結合課文中的句子認識生字和新詞.b.用“——”畫出讓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C.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小組內互讀課文,交流學習收獲。

全班交流:a.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重點記住“墟、礫、顫”等字形.b.初步匯報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默讀課文,思考:a.用比較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b.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c.劃出不懂的詞語、句子,試著提出不懂的問題。

全班討論:a.用簡潔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b.談談讀了課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新詞。

復習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讀讀課文,將自己感動的句子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感動;對不懂的詞語、句子,小組內先試著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過讀感動的句子,說說感動的原因,討論不懂的詞語、句子,體會父親救助兒子過程中心理的變化。估計學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a.“在混亂中,一位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沖向他七歲兒子的學校。”(這個句子說明父親關愛孩子,擔心孩子會有危險。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沖”字,這個動作體現了這位父親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夠平安。)

b.當看到教學樓已成為一片廢墟時,“他頓時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達,我的兒子!”’(①從這里可以看出父親見到廢墟時,以為兒子已經死了,他感到極度傷心,表現出他失去兒子的悲痛心情。心愛的兒子不在了,父親那撕心裂肺的喊叫聲。②該怎樣讀呢?指名讀,評議,齊讀。)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陣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堅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廢墟走去。”(①從這兒可以看出父親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兒子會記住他的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所以他——堅定地站起身。當父親堅信兒子在等他時,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見父親救兒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兒子。父親堅信兒子仍然活著,是因為他記得兒子說的那句話。②那我們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后練讀,個人讀,評議,齊讀。)

d.“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①課文為什么要這樣描寫父親的外貌呢?父親堅信兒子沒有死,奮力拯救兒子,顧不得休息,可見父親對兒子愛的偉大。②是什么使父親沒完沒了地挖呢?是一個信念在支撐這父親——“兒子在等我”。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這是多么堅定的信念。③與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還能體會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廢墟后絕望地走了。而這位父親不理他人的勸阻,只有一個信念——兒子在等他。④而且這位父親見人就問你是不是來幫我?可見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他堅信兒子仍然活著。⑤引讀: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38個小時……。這偉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摯樸實的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e.兒子看到爸爸來救他,自信地告訴爸爸,他曾經對同學說過:“只要我爸爸活著……,他總會和我們在一起。”(①從這兒可以看出兒子對父親的信任,他堅信父親會來救他。即使在最危險,最艱險的時刻,兒子的信念都沒有動搖。②兒子深深地信任父親也正是由于那句話——“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③指導讀:這句樸實的話,這種堅定的信念終于讓父子團圓。讀一讀父子之間的對話,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兒子還是個無私的人,在父親救他的時候,他讓同學們先出去,要父親先救他人,而這又是那樸實但又強有力的話語——(生說)。(①是呀!父親與兒子都是了不起的,父親對兒子的愛讓我們感動,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更讓我們感動。一句平實而強有力的話連接著兩顆心,因此,阿曼達被救后,這對——引讀“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速讀課文,夸夸這對父與子。

質疑:a.課文結尾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和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b.“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課文中為什么反復出現類似的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同桌交流: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課后拓展,課堂練筆。

想一想,阿曼達被埋在廢墟中時,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試著寫一寫。

閱讀類似的頌揚親情的故事。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篇四

一、教學目標:

1、讀讀背背,積累詞句。

2、閱讀文章,完成練習,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受到美的熏陶。

3、做小導游,培養學生大大方方、有順序、講清特點的能力;培養認真聽話,適時提問的聽話的能力;培養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4、培養學生的能力,表達對校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在學習“讀讀背背”之前,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對聯;在“口語交際”課前,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也可以去景點觀察真正的導游員是怎么介紹的。

教師準備:教師準備家鄉的風景、名勝的圖片和錄像資料。

三、課時安排:4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讀讀背背、閱讀)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最近又積累了哪些對聯?交流。

二、完成“讀讀背背”。

1、讀讀。

(1)自由朗讀“讀讀背背”的文字,讀通順,不認識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2)誰來讀聽聽?

(3)在小組內讀。

2、這些句子讀來朗朗上口,讓我們來背背。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再指名背、一組背、全班背。

3、豐富積累。

展示課外積累。

三、完成“閱讀”。

1、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描寫云南風景名勝的文章《大理三塔》,齊讀閱讀要求。

2、學生自學,完成閱讀要求。

(1)看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文章,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辦法解決。

(2)小組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樣子的?

(3)指名匯報。

(4)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先自由練習,再指名背誦。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收集資料。

課前收集有關家鄉風景、名勝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音像)。小組交流,豐富積累,為上課做準備。

二、導入新課,明確任務。

1、我們家鄉有不少的風景、名勝,你們能給前來參觀的客人當一回導游嗎?

2、怎樣才能當好這個導游呢?讀讀要求,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交際,弄明白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三、介紹風景,抓住特點。

1、小組內介紹:

2、全班交流。

3、情境模擬:模仿導游介紹景點。

第三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二、選定景物,指導觀察。

1、你打算寫學校里的哪一處景物?說說這處景物。同學評議。

2、怎樣才能按順序、說具體?再去觀察。

3、小組觀察,教師指導。

(1)寫一處景物的組成一組,觀察交流。

(2)師參與每一組中去觀察交流指導,引導想像:這些景物能讓你想到什么?

三、再次交流,完成初稿。

第四課時

(習作評改)

一、交流習作。

1、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同學聽,也可以介紹佳句。

2、說說你喜歡誰的作品。

二、明確評改要點。

1、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想把文章改好嗎?

2、回憶本次習作提示,說說我們在習作修改時重點該注意哪幾點?

(1)按一定順序。

(2)內容具體。

(3)加上自己的想像。

三、全班講評例文。

1、指名讀例文。

2、說說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四、小組再次交流習作,互相修改。

五、生隨意找自己信任的同學交流修改。

六、謄抄習作。

五、教學后記: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

2、朗讀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3、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方法。

4、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可愛之處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通過與《鯨》的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本文的表達。

教學準備:

1、教師關于松鼠形態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3、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讀一讀,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2、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

三、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2、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四、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后,在全班發言。

1、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借助解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4.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揭題導入: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游戲,看看將來誰有可能是文學家。我們知道中國的語言文字最有情味,從文字中,我們能讀出顏色、聲音、畫面、情節,甚至能讀出氣味。我給你一個詞,你能讀出什么呢?請注意看——“鳥語花香”(你和文學家有緣,因為你讀出了聲音和顏色。你將來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你不但讀出了一幅群鳥齊鳴、百花吐艷的畫面,還帶領我們走進了花的海洋,聞到了花的芬芳。你將來肯定能成為文學家,你能通過想象,讀出文字中的情節。)“高山流水”(這個孩子也有文學家的潛質,你能讀出顏色和聲音。你真棒,你讀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圖,靜態的大山、動態的河流相映成趣。)不過,當鄒老師看到“高山流水”這個詞時,我讀出來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伯牙絕弦》,因為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講的伯牙絕弦的故事。(上課!)

一、揭題導入板書課題,生讀。

指導生讀準“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還記得我們以前學文言文的方法嗎?生談學習方法。

師: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復誦讀加揣摩,比如聯系上下文,比如參看書下解釋,比如借助工具書等等,今天,我們就繼續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讀來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讀文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3遍,做到字正腔圓。指名讀,師:他讀得怎么樣?評議字音準確和發音的清晰。再讀一讀,不但字音要準,每個句子都要讀通順,尤其要注意斷句。

2.指名讀,糾正斷句錯誤的句子。

師:誰來評一評?出示難讀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范讀,生再讀。)

師:再把課文讀一讀,讀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齊讀,要求文從字順。

三、理解課文

過渡: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同學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一)整體感知:

1.生談讀懂的地方。(提醒學生不要重復別人的話,認真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品質。)

2.師: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很強,但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你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嗎?出示“善鼓琴、善聽、善哉”,指名生理解(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說出誰善鼓琴、誰善聽)。“善哉”用現代的話還可以怎么說。

師:一個“善”字竟然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可見我們的語言文字是需要仔細品味的。

(二)細學課文: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又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說)哪個字表現出了巍峨?他看見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見了什么樣的山?你哪個字表現了“高聳入云”?齊讀。

師:是呀,一個“峨”字竟然表達出來了這么多的意象,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還有哪一句能說明子期善聽?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江河的寬廣(浩浩蕩蕩)(你抓住了“洋洋”二字來讀出江河的寬廣。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贊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

師:引導學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將自己的心聲、志向融入琴聲中。他表現高山就是訴說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遠大,表現江河就是說自己擁有江河般的胸懷。伯牙是在用琴聲表達自己浩浩然的鴻鵠之志和坦蕩蕩的君子情懷。再讀2.3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義。

師:讀著讀著,我眼前就浮現出了一副畫面,你看見了嗎?生想象伯牙鼓琴,鐘子期聆聽的畫面嗎?(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怎樣彈、怎樣聽?)指名說。(師:透過文字展開想象,會讓我們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4.(不過,這兩句話更能凸現的是子期的善聽,文中并沒有直接寫伯牙的善鼓,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生補充伯牙善鼓的資料。

5.師: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還會表現什么呢?

6.師: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伯牙所念——

師:此話怎解?指導理解這句話,“念”做何解?為什么“必得之”?強調“一定”“必定”!

師:當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傷、志在開懷,子期都能理解,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7.師: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天,他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生答)師補充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著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里,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么?(引導學生說文言文。)

8.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說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著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前程都絕斷了,他萬念俱灰,恨不得追隨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這琴這弦呢?

四、課外拓展

悲痛欲絕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詩歌師讀: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師:他用這種“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著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后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五、背誦課文

師:從同學們的眼神中,鄒老師看出來,同學們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可全文卻只有短短的77個字,這就是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誦這篇感人的文章嗎?

1.生自由背誦。閉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脈絡,心中默背。

2.試背。放《高山流水》的樂曲。

3.指名背誦。

4.師生一起背。(鄒老師也想背誦了,會背的站起來背,還不太熟的,可以坐著小聲地跟著背。)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的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難求,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①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促進學生養成多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②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

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教學難點

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教學準備

教師活動預設

執教者個性化調整

教學環節

一、鋪墊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實踐應用

四、全課總結

五、拓展練習

六、作業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同學們,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這次“我愛讀書”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獲吧?

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組內討論,人人參與

①你們小組開展了哪些活動,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在組內交流。

②學生在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檢查、督促,要求人人發言。對個別表達、交流有困難的學生,可采用個別輔導或同學互助的方法,讓其發言。

③互聽互評,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④推薦代表參加全班交流。為了使代表的發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組成員可集體出主意、想辦法,使發言的內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動,交流評價

①提示互動內容:

《竊讀記》中的小女孩,在書店里品味了“竊讀”的快樂,在你的讀書經歷中,有什么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的小女孩,在對長輩的訪談中獲得了讀書的啟示。如果你采訪了身邊愛讀書的人,你可以和同學交流采訪的經過,談談采訪的心得體會。

②全班互動。

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介紹,小組成員互相補充。

你對誰說的話有同感?學生自由交流評價,感受閱讀的快樂。

開展辯論,啟迪思維

①人們常說:“開卷有益。”但也有人說:“開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書反而有害。”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請同學們擺事實、說道理,咱們可以展開一次辯論。

②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展開辯論,教師及時指導、點撥。

③師總結: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打開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書交朋友呢?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第二、三課時習作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體會到讀書帶給我們的樂趣。大家的發言都各有見地。把你們交流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選擇一個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①學生默讀提示,劃出習作內容。

②出示習作內容:讀書故事;采訪記錄;記一次辯論活動。

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①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②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完成初稿后,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③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④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每小組推薦一至二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謄寫作文,制作小報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后抄寫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習作和資料,小組合作辦一期“讀書樂”為主題的手抄報。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篇八

學習目標

1、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促進學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2、根據開展活動的情況,選擇一個角度進行習作,

3、學習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課前準備

1、自由組成小組開展“我愛讀書”綜合性學習活動。

2、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明確目標

師:在這次“我愛讀書”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獲吧?今天,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1)組內討論,人人參與

1、小組開展了哪些活動,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在組內交流。

2、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檢查、督促,

(2)全班互動,交流評價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讀書故事,再引導學生交流別人的讀書經歷。

2、你對誰說的話有同感?學生自由交流評價,感受閱讀的快樂。

(3)開展辯論。啟迪思維

全班互動,交流評價

①提示互動內容:

1、《竊讀記》中的小女孩,在書店里品味了“竊讀”的快樂,在你的讀書經歷中,有什么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的小女孩,在對長輩的訪談中獲得了讀書的啟示。如果你采訪了身邊愛讀書的人,你可以和同學交流采訪的經過,談談采訪的心得體會。

②全班互動。

1、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介紹,小組成員互相補充。

2、你對誰說的話有同感?學生自由交流評價,感受閱讀的快樂。

開展辯論,啟迪思維

①人們常說:“開卷有益。”但也有人說:“開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書反而有害。”你對這個問題怎么看?請同學們擺事實、說道理,咱們可以展開一次辯論。

②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展開辯論,教師及時指導、點撥。

師總結: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打開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惡書交朋友呢?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教材中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活動角度:

⑴說寫自己在讀書經歷中的故事讀書故事;

⑵交流采訪經過和體會,整理采訪記錄采訪記錄;

⑶圍繞“開卷是否有益”展開辯論,再寫下經過或自己的看法。記一次辯論活動。

2、激發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通過講述讀書故事、交流讀書體會、介紹采訪心得、開展辯論等活動,體會到讀書帶給我們的樂趣。大家的發言都各有見地。把你們交流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選擇一個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寫下來吧!

3、點撥寫法

三、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3、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5、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四、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滿意后抄寫在作文紙上。

五、習作

1.提出習作要求

以“記一次“為題寫一篇文章。

2.確定習作范圍,補充題目

在本單元活動中,學生有很多經歷,讀書、采訪、交流、辯論、講故事??相信在這些經歷中一定有學生覺得印象深刻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描寫。

3.講評

很多活動都是學生親身參與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講評中注意對活動過程的描寫,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參與評價;注意對語言的評價,抓住學生用的準確的語句進行積極評價;抓住學生獨特的感受進行積極評價。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篇九

教材簡析:

來自北國的同學們或許對海底森林——紅樹林很感興趣,那里是另一番絢麗多姿的景象,海風吹來,綠浪翻滾,真是美妙的人間仙境。課文就帶領學生暢游這神話般的大花園,感受祖國的偉大。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紅樹林的神奇美麗偉大,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同學們,你們知道樹林是什么顏色的嗎?你見過其他顏色的樹林嗎?激發學生興趣。

2、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紅樹林》(板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圈、劃出來讀正確,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檢查讀詞及課文的情況。

3、師:你喜歡海南的紅樹林嗎?

4、小結。

三、學習課文,理解重點部分。

1、指讀課文,想一想: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紅樹林的?請你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2、重點練習朗讀和復述: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喜歡紅樹林的理由嗎?

3、練讀: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適時板書)

4、指導朗讀:美讀

四、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嗎?

2、說一說你這節課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業

作業超市:

1、摘抄生字新詞,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課外閱讀

第二課時

一、總體把握:

1、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描寫紅樹林的景色的句子。

2、結合課文,說說你對紅樹林的認識和理解。

二、內容探討:

你喜歡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嗎?為什么?

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著寫出課文的提綱。

三、聽寫生字生詞,糾錯

四、小練筆:描寫自己見過的奇觀

板書設計:

紅樹林

神奇

美麗

奉獻

課后札記: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4個生字,能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的人生態度,從而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文中和現實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難點】鏈接生活中發生的“遇到困難,如何選擇其他方式克服困難”的事例,深刻理解題目的含義,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俗話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羅馬。你知道羅馬在哪里嗎?你還了解到羅馬的哪些知識?(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羅馬的資料)

2、課件出示圖片:瞧,這就是羅馬的城市廣場,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地方。這是通往廣場前面的一條大道,這是廣場的側面風景,這是華燈初上的城市廣場。

這是登塔遠眺時看到的整個羅馬城市的風景。看到這幅圖,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這正是課題所告訴我們的──(板書課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學生齊讀課題。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它所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1,學生自學。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出示課件)

3、學生根據提示概括主要內容。(板書:登塔遠眺、克服困難、受用不盡)

三、研讀課文,感悟情感

(一)結合父親的話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

1、師:當父親帶女兒伊爾莎登上廣場中央的高塔,目睹腳下的一切,他們看到了──(出示:腳底下,星羅棋布的村莊環抱著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利用畫面直觀理解“星羅棋布”“如蛛網般交叉”等詞,也就是──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2、這就是父親帶女兒伊爾莎登塔遠眺時,設法讓她看到的事實,那么父親這么做僅僅是為了讓她欣賞風景而已嗎?那父親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課件出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3、指導朗讀:父親的話應該讀出什么呢?(充滿希望和慈愛)請男同學扮演一下父親來讀。

4、父親的這些教導對有什么影響呢?(第3段)

(二)結合文中事例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

過渡:父親的教導在以后的生活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呢?選取了哪幾件事加以說明?

第一件事──自己設計、制作和出售時裝(板書)

1、(出示自學提示2)學生自由讀課文4-11自然段,思考遇到的第一次困難是什么?她怎樣解決?學生讀、交流,自由發言。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