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綠色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優(yōu)勢與田間精細管理研究_第1頁
威寧綠色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優(yōu)勢與田間精細管理研究_第2頁
威寧綠色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優(yōu)勢與田間精細管理研究_第3頁
威寧綠色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優(yōu)勢與田間精細管理研究_第4頁
威寧綠色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優(yōu)勢與田間精細管理研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玉米是貴州省威寧縣優(yōu)質主導糧食作物,確保玉米產量的提升,保障玉米穩(wěn)定的供應對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中,由于傳統(tǒng)玉米種植技術的諸多缺點,導致玉米產量與品質不理想,不僅對玉米種植行業(yè)發(fā)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同時還不利于糧食安全。威寧縣作為玉米種植主要地區(qū)之一,對促進我國整體農業(yè)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為出發(fā)點,基于威寧縣玉米種植現(xiàn)狀,分析其優(yōu)質高產栽培栽培技術要點,為其他地區(qū)農作物生產提供借鑒的同時,進一步保障威寧縣的玉米產量,以此為我國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威寧縣是貴州省占地面積最大的自治縣,由于其地形特殊,中部平緩、四周低矮,且年溫差小,冬暖夏涼,年日照時數(shù)長,相較于其他省份具有天然光能優(yōu)勢,因此被冠以“陽光城”的稱號。隨著玉米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的普及,威寧縣要想乘上時代快船,最大限度發(fā)揮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高產高效的栽培優(yōu)勢,首先要掌握必要的栽培技術,只有對栽培技術了如指掌,才能在此基礎上真正實現(xiàn)玉米高產的期望。1選用優(yōu)良品種在整體玉米種植過程中,品種的選擇對種植結果起決定性作用,選擇合適的種植品種能夠使玉米產量增加40%,因此如何將優(yōu)良品種與種植技術進行結合是決定玉米增產的關鍵。在種植品種的選擇方面,優(yōu)選具有耐密植、抗倒伏等特性的品種,這類品種相較于普通玉米品種更容易實現(xiàn)高產、高量。其中鄭單958以及登海605等優(yōu)良品種均具有這類特性,具有一定優(yōu)勢[1]。2玉米的種子處理2.1玉米的曬種注意事項將玉米種子攤在光照條件良好的區(qū)域下進行曝曬,時間一般為2~3天。此舉可提高種子的活性,促進其發(fā)芽,還能借助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附著在種子表面的微生物,進而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晾曬種子應選擇在天氣條件較好的時間段進行,一般為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之間,此時的光照條件較好,可達到良好的曬種效果。在進行晾曬工作時,應將種子整齊地攤放在通風良好且干燥的地方,以提升種子的曬種質量。為防止過度曝曬導致種子受損,種植人員應當定期翻動種子,以確保其均勻受光。2.2綠色玉米的浸種催芽技術冷水浸泡是一種較為常見浸種方法。該方法的特點在于操作較為簡單,具體操作為:將種子輕輕地置于清水中,確保水完全覆蓋種子表面,隨后靜置約24h。接著將完成浸泡后的種子取出,使其在自然狀況下晾干,以蒸發(fā)其表面的水溫。此外,還可采用溫水浸泡法進行種子的催芽。該方法的具體操作為:將種子放入溫水中,水溫控制在45℃左右,浸泡時間僅需6h。隨后同樣要將種子表皮水分晾干。溫水浸泡的優(yōu)點在于可有效殺死種子表面附著的黑粉病菌等其它細菌,以降低病害發(fā)生的概率。2.3玉米高產栽培中的藥劑處理為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可對玉米種子進行藥劑拌種處理。目前使用頻率較高的藥劑主要包括粉銹寧可濕性粉劑和辛硫磷乳油等。一種拌種方法是直接將藥劑與種子進行均勻混合。如,將粉銹寧按照種子量的0.2%的比例與種子混合,或者采用辛硫磷乳油,按照藥劑、水、種子的比例為1∶100∶1000進行拌種處理。完成拌種作業(yè)后,應將處理好的種子裝入密封袋中進行悶種作業(yè),悶種時間通常控制為12h,完成悶種后即可進行播種。另一種拌種方法是采用種子包衣技術,通過使用包衣劑,使種子與藥劑以40∶1的比例進行均勻混合,以形成一層藥劑膜,覆蓋在種子表面。隨后需將完成處理的種子置于通風條件良好的區(qū)域進行晾干,再進行播種[2]。3綠色玉米高產栽培的播種管理3.1綠色玉米高產栽培的適期播種選擇合適的種植時期對玉米播種而言同樣至關重要。為確保玉米的產量與品質,應該盡早進行玉米播種,玉米應選擇在每年的4~5月期間。播種時應確保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0%~75%即可。根據(jù)降水情況進行借墑播種,以此確保種子存活率,進一步提升整體播種質量。3.2綠色玉米高產栽培的播種方式采用單粒精量播種的方式,確保每一粒種子的存活率。播種行距以及深度分別控制在60cm、5cm即可。為避免出現(xiàn)漏播等現(xiàn)象,在播種過程中應做到深淺一致、行距一致。3.3綠色玉米高產栽培的播種密度為確保最終種植存活率,播種密度要比預定收獲密度增加12.5±2.5%。其次根據(jù)種子品種不同確定不同的播種密度,其中耐密型以及大穗型玉米品種分別控制在4500粒/667m2、3900粒/667m2,播種產量為1.85±0.65/667m2即可。施氮磷鉀(15-15-15)三元復合肥35±5kg/667m2、硫酸鋅1.5kg/667m2。尤其注意在操作過程中,底肥側深施的同時要與種子分開,避免出現(xiàn)燒種的情況,影響播種最終效果。4玉米科學栽培的覆膜管理選擇玉米覆蓋地膜時,應當選擇縱橫拉力較強、透明度好并且不易出現(xiàn)氧化的優(yōu)質地膜。在常規(guī)選擇時,通常建議使用地膜寬度規(guī)格為80~90cm,地膜厚度為0.008~0.01mm的優(yōu)質聚乙烯地膜。地膜的顏色可以依據(jù)玉米種植需求進行選擇,通常無色透明的地膜能夠在早春季節(jié)快速提升地溫,而黑色地膜則更優(yōu)于田間防草,使用地膜重量在2.0~3.0kg/667m2。為了避免常年使用地膜造成環(huán)境污染,可以購買可降解地膜或光降解膜等等。選擇在無風或早晚風力較小的天氣下,使用地膜覆膜機械在玉米壟面兩側進行開溝,開溝的深度為8~10cm,隨后將地膜覆蓋在壟面上鋪平拉緊,兩側地膜邊緣拉至壟溝兩側,并使用土壤壓實封嚴避免風力吹翻地膜,壟面地膜露出的寬度控制在55~60cm。田間覆蓋地膜之前,應當將雜物清理干凈,確保地面的平整,避免劃傷地膜,影響覆蓋地膜的效果。通常覆膜的玉米出苗時間比未覆膜的玉米早10~15天,可以有效避免玉米幼苗受到晚霜的凍害影響。同時,為了能夠促使玉米種子快速發(fā)芽,需要將田間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70%。及時檢查地膜完整性與玉米幼苗的出苗情況,出現(xiàn)地膜損壞及時處理[3]。5綠色玉米高產栽培的田間精細管理5.1玉米栽培田間防旱防澇的精細管理在種植幼苗時期,如果遇到暴雨天氣,要及時對種植田進行排水處理,避免水量太大出現(xiàn)“芽澇”現(xiàn)象;反之如果種植田過度干旱,應該及時進行灌溉處理,確保種植田水分適宜,避免種植田過于干旱、亦或是水量太多抑制玉米生長,從而影響整體玉米產量。其次要確保排水系統(tǒng)暢通,避免暴雨來臨影響排水。5.2玉米栽培田間的科學施肥5.2.1精細管理玉米栽培的施肥量施肥量要綜合種植田具體情況以及產量指標各方情況確定,施肥量過高、過低均會對幼苗產生影響。例如對于高產田而言,應按照每生產100kg籽粒搭配純N2.75±0.25、P2O51.5kg、K2O3kg計算。高肥水地以及中肥水地也要根據(jù)實際種植情況選擇不同種植指標。除此之外要及時關注玉米幼苗成長狀況,根據(jù)具體施肥現(xiàn)狀,合理控制磷、鉀肥以及微肥比例。5.2.2精細管理玉米施肥的肥料運籌各肥料施肥順序、時間節(jié)點要根據(jù)情況具體實施,其中有機肥、磷肥、鉀肥以及微肥要提前進行,通常在玉米拔節(jié)前用完。當鉀肥用量較大時,為保證施肥質量,同時避免浪費,可以預留其中的40%作穗肥。由于氮肥的特殊性,在施肥時,要注意不能采取噴灑的方式。為保證幼苗根部穩(wěn)固,在玉米拔節(jié)前可將氮肥的30%與其他肥料一起與幼苗距離17.5±2.5cm處開溝深施15cm即可;在此基礎上重施穗肥,在原來施肥的基礎上追施總氮量的45±5%~50%,有利于保障玉米最終的生長品質。最后補追花粒肥,以此提升整體玉米的葉片光和能力,進一步提升種植質量。5.2.3提倡施用玉米專用控釋肥待玉米生長后期,由于植株較高,且植株與植株之間間距較小,通風性較差,于施肥而言具有一定難度,為了保證后續(xù)施肥工作順利開展,可以適當簡化施肥步驟,拋棄傳統(tǒng)施肥方式,將同等養(yǎng)分含量的玉米專用控釋肥一次性施完,簡化施肥步驟的同時減輕勞動強度,亦或是在播種以及定苗后分兩次進行施肥即可,以此確保玉米質量。5.3綠色玉米栽培中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針對病蟲可采用農藥去除、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三種方式進行,根據(jù)具體病蟲情況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5.3.1玉米銹病的防治措施在玉米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各種病癥,針對玉米銹病,應在其發(fā)病初期,分別采用濃度為25%、65%以及50%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250±250倍液、代森鋅500倍液以及代森銨水劑900±100倍液在患病處進行噴灑,噴灑頻率控制為10天/次即可。5.3.2玉米螟的防治措施待玉米田花葉率達到10%時,為確保玉米生長質量,應對其進行整體藥劑防治。其中花葉率在8%以下,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挑治,不影響整體玉米生長;若花葉率在20%以上要對其進行防治,具體防治方式分為灌心防治以及噴藥防治兩大類。其中噴藥防治可采用高架打藥機輔助噴灑。5.3.3玉米葉螨的防治措施為避免雜草以及地埂影響玉米生長,在開春后應及時對其進行清理,并搭配除草劑等混合藥劑在種植田四周進行噴灑,從而抑制雜草的生長。在中后期如果危害仍舊存在,必要時要將受害葉片進行清理并掩埋,防止影響其他完好植株。5.3.4玉米三點斑葉蟬的防治措施三點斑葉蟬防治初期可用內吸性藥劑,在高峰期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調制藥劑,可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進行治療,其治療頻率控制為7d/次,2~3個周期即可。由于此類混合藥劑濃度高,因此尤其注意在治療時,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撒藥時間控制在上午11點之前。5.3.5雙斑螢葉甲的防治措施在玉米抽雄、吐絲期百株蟲口300頭、被害株率30%時進行防治,除此之外,若在其他生育階段發(fā)現(xiàn)植株出現(xiàn)雙斑螢葉甲情況,也應該及時排查百株蟲量,當數(shù)量達500頭時,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對其進行防治,可選用20%速滅殺丁乳油2000倍液搭配其他藥液合理調配,在植株受害部位進行噴灑。其中噴藥時間應該控制在每天19時之后或10時之前。尤其注意噴藥時間不易頻繁,過于頻繁不僅會影響植株生長速度,還會適得其反,因此噴藥時間控制在7~10天為一個周期即可。5.3.6玉米紅蜘蛛的防治措施玉米種植過程中,紅蜘蛛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害蟲。紅蜘蛛的高發(fā)時期常常出現(xiàn)在玉米抽穗后,這種害蟲通過刺對葉片的養(yǎng)分進行吸收,因而會導致植株葉片上出現(xiàn)大量黃白色的斑點,隨著病程發(fā)展,其葉片會變得枯黃,最終發(fā)生死亡。如果在干旱的條件下,紅蜘蛛的數(shù)量會有增多的趨勢,這對玉米的產量與品質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影響玉米籽粒的發(fā)育,導致種植經濟效益下降。在對紅蜘蛛進行防治時,需注意以下幾點要求:(1)在玉米完成收獲后,應當進行深耕滅茬處理,以減少紅蜘蛛在田間的數(shù)量。在冬春季節(jié),可采用磙壓、耙耱等方式,以破壞紅蜘蛛的生存環(huán)境。此外,還應當將田間的雜草清理干凈,針對溝渠和田埂上的雜草,應采取特別措施。(2)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優(yōu)先選擇抗病能力強的玉米品種,同時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3)合理設定玉米種子的種植時間和密度,加強田間管理,確保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長發(fā)育。(4)借助紅蜘蛛的趨色性,可在田間懸掛黃板、藍板等誘捕器具,一般懸掛25張/667m2,該密度可有效誘殺紅蜘蛛。5.3.7玉米圓斑病的防治措施玉米圓斑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主要侵害玉米的果穗、苞葉、葉片以及葉鞘。當果穗受到侵害時,會使果穗發(fā)生腐爛,病菌會深入到穗軸內部,進而導致果穗變形、彎曲,其籽粒也會因此變得發(fā)黑。在葉片上,可發(fā)現(xiàn)一些病斑,發(fā)病初期可見病斑呈現(xiàn)水浸狀小斑點,隨后逐漸擴大,呈現(xiàn)圓形或卵圓形。在苞葉上,病斑開始呈現(xiàn)褐色斑點,隨后會擴大成圓形大斑,表面可發(fā)現(xiàn)黑色霉層。為防治玉米圓斑病,種植人員應加強檢疫工作,確保播種的種子不來自病區(qū),同時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此外,還可在玉米吐絲盛期,采用藥劑防治方法,對果穗部位進行重點噴灑。藥劑通常選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每100g兌水50kg/667m2噴施,一般連續(xù)噴2次,間隔7~10天,以控制病害的流行。5.4玉米栽培的化控防倒、隔行去雄和人工輔助授粉技術5.4.1玉米高產栽培的化學調控化學調控是確保作物高質高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玉米化控作為主要技術措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密度大、具有倒伏風險的種植田,要在玉米9±2展葉期及時進行預防,避免后期影響玉米正常生長。針對這一狀況,可采用施矮壯素25g兌水35±5kg的方式,對植株進行噴灑,以此最大限度保障玉米的種植質量。5.4.2玉米高產栽培的隔行去雄技術去雄作為一項簡單易行的增產措施,在農作物種植生產中被普遍使用,采用這一措施可保證農作物增產9±5%。具體原因:1)去雄之后,養(yǎng)料可在最大程度供雌穗吸收,以此確保植株生長質量;2)減少植株密度,提升通風質量,抽絲期提早,減少玉米成熟時長;3)避免遭受螟蟲危害。為保證玉米產量,在去雄操作過程中,應控制雄穗抽出力度,其抽出長度能用手握住即可。5.4.3玉米高產栽培的輔助授粉在授粉過程中,為保證受精良好,可采用人工輔助的方式,在雄穗開花盛期,選取合適的天氣,待露水干后進行。人工授粉頻率控制為1.5~2次/d。6玉米優(yōu)質栽培的適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