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導學案 (一)_第1頁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導學案 (一)_第2頁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導學案 (一)_第3頁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導學案 (一)_第4頁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導學案 (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解決問題1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2-5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

探究任務,并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

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學習重點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課本P2-5內容。

通過自學,我會列舉出所學到的關于解決問題的知識:

二、自主練習、達成目標

1、直接寫得數。

28-4X6=3X5+35=36+24+25=

(2+6)X8=69-38-20=12+(20-8)=

48+6X2=7X8+44=8X(22-19)=

2、81減去60,差是(),再加上29,得()。

3、二(2)班做課間操站了5排,每排站8名同學。其中有18名女同學,男同

學有多少名?正確的列式是()o

①8X5-18②8X5+18③8+5+18

4、王云有22支彩色鉛筆,用去13枝后,媽媽又給她買了5枝,王云現在共有

多少枝彩色鉛筆?正確的列式是()。

①22—13+5②22—5—13③22—5+13

展示的方式、內容我認為需補充、分析、強調的地方

展1.展示自主探究中的內容。

示2.展示自己的典型摘例。

媽媽上街給小明買書花了36元錢,買作業本花了24元錢,現在還剩6元錢。媽媽

一共帶了多少元錢上街?

1、小明原有一些郵票,用去16枚,還剩6枚,原來有多少枚?

2、同學們栽了8行樹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課題:解決問題2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8-9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

探究任務,并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學習目標:

1、我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不同方法,

2、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學習重點難點: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課本P8-9內容。

通過自學,我會列舉出所學到的關于解決問題的知識:

二、自主練習、達成目標

1、48-12+6先算(),再算()o

2、30+(16+26)先算(),再算()0

3、同學們栽了8行樹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4、商店運來3車黃瓜,每車8筐,賣出去12筐,還剩多少筐?

5、小玲有8本故事書,漫畫書是故事書的5倍,兩種書一共有多少本書?

展示的方式、內容我認為需補充、分析、強調的地方

展3.展示自主探究中的內容。

示4.展示自己的典型摘例。

一根長12厘米的繩子,把它剪成每段長3厘米的小段,能剪幾段?需要剪幾次?

1、14-6X2的得數是()。

①16②2③12

2、練習二第3題。

課題一:平均分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學習內容:二年級下冊12?14頁內容。

學習目標:

1、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會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2、經歷“平均分”含義及“平均分”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歸納概括的方法。

學習重難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歷“平均分”的過程。

自主預習:

1、什么是“平均分”?

2、把6個▲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幾個?

合作探究:

一、創設情景,感受“平均分I

1、小朋友們,郊游你去過嗎?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課件出示)

這么多東西,如果讓你們來分,你們會分嗎?小組合作,分一分。

2、每人分到幾個蘋果,為什么要這樣分?

3、)練習:P13做一做。

二、動手操作,探究“平均分”。

1、學習例2:

a、小組討論分配方案

b、小組合作分一分(用學具代替)。

歸納:把15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1個或幾個地分,最后要使每份分得

同樣多。

2、練習:完成P14做一做(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說說自己的分法)

達標測評:

列式計算。(

(1)除數是4,被除數是24,商是多少?

(2)15里面有幾個3?

(3)6的5倍是多少?

(4)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歸納反思:

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課題二: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學習內容:二年級下冊15頁和練習三17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會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

自主預習:

每條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幾條船?

1、嘗試用小棒擺一擺。

2、嘗試列式:

合作探究:

一、探求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學習例3。

(探討解決“租幾條船?")說一說剛才是怎樣分的?共分了幾份?

2、試一試:用9個小圓片,3個分一份,看看能分幾份?

說一說是怎樣分的?分成了幾份?說明了什么?

二、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1、小動物們有事兒要請我們幫忙。(課件出示:P15做一做)

幫小熊分分看?(生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并說說怎么分的?)

達標測評:

1、有8只兔子,平均裝在2個籠里,每個籠裝幾只?

2、有8只兔子,裝在2個籠里,一個裝5只,另一個裝幾只?

歸納反思:

今天我們用上節課學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生活中還

有許多地方會用到數學知識,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們都能

很好的解決。

課題三:除法(1)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學習內容:二年級下冊第18頁例4,練習四第1、2、3題。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除法運算的含義。

2、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讀寫法。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經歷除法含義與除法算式的形成過程,理解除法的意義

自主預習:

1、把6個。分成兩份,可以怎樣分?

2、同桌討論

3、動手操作

合作探究:

1、自學例4:

(1)探究除法算式的讀寫。

提不:

a、認識除號+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兩點要圓旦對齊。

b、怎樣才能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3個”用除法算式表

示出來,怎樣寫?

c、思考討論:124-4=3

d、這一算式讀作13除以4等于3。

(2)分一分:你還能壬12個竹筍平均分成幾份,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2、有15朵紅花,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平均每個小朋友有幾朵?

3、圖書角有24本圖書,平均分給8個組,每組分幾本?

達標測評:

1、第18頁“做一做

2、被除數是81,除數是9,商是()o

3、看誰先到家°(10分)

16:4=30-5二24:6:20:5二4^2=

30:6=6:3二15^5=8一2二16^-8=

歸納反思

課題四:除法⑵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學習內容:第19頁例5,練習四4,5,6題。

學習目標:

1、在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認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自主預習:

1、把8個★擺一擺,每堆4個,分成了()堆。

把8個★擺一擺,每堆2個,分成了()堆。

2、擺一擺,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合作探究:

1、出示熊貓分竹筍的情境圖,自學例5.

(1)京京準備了多少竹筍?它是怎么分的?

(2)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幾盤?

(3)分一分

①獨立嘗試分;

②小組交流自己分的過程;

③全班交流。

2、介紹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稱。

(1)說一說“20+4=5”表示什么意思。(理解除法的意義。)

(2)說一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3、81里有()個9,把81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0

達標測評:

1、我會算。

104-5=15^3=184-2=

2、先分一分,再寫出算式。

把12個蘿卜每2個放一堆;每3個放一堆;每4個放一堆;每6個放一堆。

3、圈圈,填填。P2LG題(耍求:能正確表達圖意。)

A、分草莓。

B、分蝴蝶。

歸納反思:

課題五: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問題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29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

作探究任務,并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學習目標:

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

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幾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學習重點難點:運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課本P29內容。

通過自學,我會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自主練習、達成目標

1、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列式解答

1)拿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根?

2)拿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列式計算

1)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10里面有幾個2?

3)15里面有幾個5?25里面有幾個5?

4)20里面有幾個5?10里面有幾個5?

展示的方式、內容我認為需補充、分析、強調的地方

5.展示自主探究中的內容。

6.展示自己的典型摘例。

一共有15名學生。

1、平均分成3組,每組幾人?

2、每組5人,可以分成幾組?

標小兔共有18棵白菜,,每筐裝6棵,可以裝幾筐?

課題一:銳角與鈍角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學習目標:

L鞏固對“角”“邊”“頂點”“直角”的認識,熟悉比較角的大小。

2.實踐練習,注重知識的的形成過程,,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學習重點難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課前預習提綱:

1.回憶角的構成要素.:)(),具中()有兩條.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

小?

2.直角是怎樣形成的?畫一個直角,并標出直角的符號.

3.生活中能不能找出一些直角?舉例:

4.銳角是H么樣的角?試著畫一個銳角.

5.鈍角是什么樣的角?畫一個鈍角.

6.在生活中試著找一些銳角和鈍角并記下來,在課堂上和大家交流.

課堂探究過程:

1、認真觀察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

2、自主探究,采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木新知的認識理解.

(1)說一說銳角與直角的關系。

(2)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

(3)搶答。

A、銳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3、動手做一做

(1)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2)再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3)請大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達標測評:

A、把幾個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銳角和大小不等的鈍角。

B、以一個固定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

C、用紙張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歸納反思:

課題二:平移和旋轉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學習教科書第41?43頁

內容

1、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類、對比,

初步了解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變換特征;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和旋轉°

學習

2、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

目標

決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

自主預習:

感知平移與旋較現象

(1)看一看,說一說游樂園里有哪些游樂項目?

(2)這些游樂項目是怎樣運動的?

(3)根據游樂項目不同的運動,可以分兒類類?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難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一下。

合作探究:

1、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1)說一說分類的理由

A:火車沿筆直的軌道行駛、纜車沿筆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體都是沿著一

條直線運動的,這種運動就叫做平移。

B:大風車、摩一輪等都是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這種運動叫

做旋轉。

(2)舉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了解平移、旋轉特征。

(3)用學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轉運動。

課堂檢測:

1、下列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課本P43頁第三題)

2、欣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應用平移和旋轉做運動。

3,挑戰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

(2)、練習四第6題:

歸納反思:

課題一: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

名:

1、學會利用7、8、9的乘法口訣進行求商。

學習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求商。

目標

3、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除法求商。

自主預習、

1、口算練習

4X55X87X99X4

7X36X89X58X8

7X83X69X96X7

2、將下列口訣補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

七()六十三二()一十八()七二十八

3、計算下面各題。

244-6154-3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求商的。

合作探究:

1、自學例L

(1)觀察主題圖,說說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

(2)解決問題并列出算式:

(3)你是怎么計算的?

(4)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并把求商的過程

跟大家說一說。

2、練一練

4X()=366X()=42634-()

=7

32+()=848+()=69X()=54

課堂檢測:

1、綜合應用完成練習十二第6題

354-742+67X772+836+6

()>()>()>()>()

2、二年級電腦小組共有24人,如果3人合用一臺電腦,需要幾臺?

如果現在有6臺電腦,你打算怎么安排?

歸納反思:

課題二:解決問題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1、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進一步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

量之間的相依關系。

學習

2、通過分析、推理探究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一般解決方法,

目標

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難點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自主預習:

1、口答。

(1)蘋果有5個,梨的個數是蘋果的3倍,梨有多少個?

(2)喜歡跑步的有6人,喜歡跳繩的人數是跑步的2倍,喜歡跳繩的有多少人?

2、說一說“倍”的含義。

提示:“梨的個數是蘋果的3倍”就是說梨的個數有3個蘋果的個數那么多。

合作探究:

1、自學例2.

(1)展示用小棒擺的飛機,數一數用了幾根小棒擺出一架飛機?

(2)自己動手擺小棒,并說說小強擺的小棒是小紅根數的幾倍?

(3)如果小強再擺一架飛機,這時飛機的根數是小紅的多少倍?

(4)完成第54頁的做一做。

2、自學例3.

(1)想一想怎樣解決“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這個問題?

(2)獨立解決該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

(3)引導學生完成第55頁做一做。

課堂檢測:

1、口算:

244-6564-8324-46X7

2、口答:

56是7的幾倍?18是6的幾倍?

3、完成練習十二第7題

(1)自己觀察統計圖并完成右邊的表格。

(2)解決下面的3個問題。

(3)發揮想象提出多種問題,可以是加、減、乘、除多方面的

歸納反思:

課時三:解決問題(兩步計算)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1、學會運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學習2、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相應的書寫格式。

目標3、進一步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心。

重難點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自主預習:

1、口算:

24?456+7324-86X5

2、6的3倍是多少?

3個9是多少?

72是9的幾倍?

16里面有幾個2?

合作探究:

1、仔細觀察兩幅主題圖。

(1)觀察第一幅圖。得到他們在劃船。每條船上有4人,一共有6條船。還有5

條船空著。岸邊有2個人。

(2)觀察第二幅圖。得出碰碰車每輛可以坐3個人。問題是這么多人要坐幾輛碰

碰車?

2、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然后嘗試解答。

(2)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列出綜合算式。

(你們能將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算式嗎?自己試一試。)

(4)注意綜合算式的遞等格式,講清書寫過程與完整的格式。

課堂檢測:

1、完成書本第60頁率1、2、題。

(1)先獨立完成。

(2)說出自己的想法利算法。

2、一根繩子長16米,對折后,再對折,每折長幾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歸納反思:

課時三:解決問題(兩步計算)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1、學會運用表內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學習2、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相應的書寫格式。

目標3、進一步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心。

重難點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自主預習:

1、口算:

24?4564-7324-86X5

2、6的3倍是多少?

3個9是多少?

72是9的幾倍?

16里面有幾個2?

合作探究:

1、仔細觀察兩幅主題圖。

(1)觀察第一幅圖。得到他們在劃船。每條船上有4人,一共有6條船。還有5

條船空著。岸邊有2個人。

(2)觀察第二幅圖。得出碰碰車每輛可以坐3個人。問題是這么多人要坐幾輛碰

碰車?

2、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然后嘗試解答。

(2)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3)列出綜合算式。

(你們能將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算式嗎?自己試一試。)

(4)注意綜合算式的遞等格式,講清書寫過程與完整的格式。

課堂檢測:

1、完成書本第60頁率1、2、題。

(1)先獨立完成。

(2)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一根繩子長16米,對折后,再對折,每折長幾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歸納反思:

課題二:千以內數的比較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1、通過“比一比”活動,掌握千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用正確的符號表

學習示千以內數的大小。

目標2、通過“估一估”的活動,結合現實的素材,感受大數的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

實生活中的作用。

重難點感受大數的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自主預習:

1、數數:從387-403,全班一齊數。

2、引導學生讀一讀75869010051

合作探究:

1、出示教學例3:10001000

(1)比較這兩個數,誰大?誰小?為什么?

提示:100是三位數,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

1000是四位數,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個一百是一千,

引(2)從這兩個位數不同的數的比較大小中,你還知道了什么?兩個整數比較大小,

位數多的數就大。

2、分別撥出210和12出

①寫出這兩個數。

②這兩個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這兩個數都是由1、2、0三個數字組成的三位數。)

③它們一樣大嗎?為什么?

(提示::因為百位上的數不同,一個表示二百,一個表示一百,所以210>120。)

3、練一練。

459O456730O780

4、做一做。

①完成課本第70頁的第1題。

(可以先估計一下誰多誰少,做完后。)

課堂檢測:

1、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或<O

602066O62100O8975O57

2、說一說: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寫?為什么?

3、在讀數時這兩個零有什么不同?

歸納反思:

課題三:萬以內數的認識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1、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學習

2、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目標

3、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有0),且能總結出讀寫萬以內數的方法。

重難點學會讀與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有0),且能總結出讀寫萬以內數的方法。

自主預習:

1、觀察下列兩組數,先回答是怎么數的,再接著數出后面的5個數來。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讀出下面的數。

375309420200

誰能說說讀數時要從哪位讀起?怎樣讀?

3、想一想,999是幾位數?再添1是多少?它是幾位數?

合作探究:

1、自學例4。

(1)觀察例4中的立方體。

數一數:一個大立方體中有多少個小立方體?

(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數的。)

(2)一個大立方體中有1000個小立方體,這兒有10個大立方體,共有多少個立

方體呢?

提示:(一千一千地數。)

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

“萬”也是一個計數單位,它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萬位在

左起第五位。

2、自學列5。

(1)撥出2356,請認讀:(提示:讀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寫出這個數?(寫作:2356o)

(2)這個數是由()個千,()個百,()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3)有關這個數你還知道什么?

課堂檢測:

1、在下面的每個數的后面接著寫出三個數。

(1)569()()()

(2)1998()()()

(3)9997()()()

2、填空。

(1)在數位順序表且面,從右邊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

三位是(),第四位是(),第五位是()o

(2)讀出下面的數。

368讀作()820讀作()409讀作()500讀作()4758讀作

()

(3)寫出下面各數。

一百二十三寫作六百寫

四百五十寫作三百零六寫

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千七百三十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反思:

課題四: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1、通過“比一比”活動,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用正確的符號表示

學習萬以內數的大小。

目標2、通過現實的素材,感受大數的的意義,加深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的能力。

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能夠用正確的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難點

自主預習:

1、讀一讀,并說一說,各個數中的“5”在什么數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10595791135

2、填空

()個一是十。

()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10個()是一萬。

八百七十二是由()個百、()個十、()個一組成的。

8個千、4個十組成的數是()。

3、在2287、650、80、285、651、79這兒個數中:

是兩位數的有()是四位數的有()最大的數有

(最小的數有()0

合作探究:

1、聰聰和媽媽一起去商場買電器,聰聰和媽媽看中了空調和電視機。售貨員說空

調的價格是由3一個千、四個百和三個十組成的。你知道空調的價格嗎?

2、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38643529

3、想一想我們千以內不同數位大小數比較的方法,自主探究四位數和三位數的大

小比較。

比較1430和980的大小,同時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比的?

4、總結方法比較:

不同數位的數比較,數位多的數就大。

5、探究四位數與四位數的大小比較。

聰聰正在和另一個小朋友比賽誰讀數的速度快,聰聰得了3864分,另外一個小朋

友得了3529分。

(1)小組進行討論:怎樣比較3864和3529的大小?

提示:因為3864大于3529。所以聰聰獲得勝利,是先比較千位一樣大,所以比較

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于3529。

課堂檢測:

1、比一比。

5850和8637239和70072133和31445488和5458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28口3O28677D00>7240646>

6口2D49>413

□21>20142S3>406315+7<口+720-204-5>□

―20?5

3、找規律,填一填。

(1)596、597、()、()、()

(2)1720、1730、()、()、()

(3)5000、5100、()、()、()

(4)1360、2360、()、()、5360、()

(5)2130、3240、()、()、6570、()

(6)9999、8888、()、()、5555、()

歸納反思:

課題五:近似數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

名:

學習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理解近似數的含義,體會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目標2、通過獨立猜測、交流等活動掌握一定猜測的方法,培養數感和估計能力。

重難點通過具體的情景讓理解近似數的含義,體會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

自主預習:

1、接著數數。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數。

10019961008

()>()>()

205306402

()<()<()

合作探究:

1、理解近似數的含義,自學例8。

聰聰去調查了育英小學的學生數,他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育英小學有1506人,

約是1500人。”育英小學到底有1506人還是1500人呢?為什么?

思考:后半句約1500人是什么意思?

A、認為育英小學的認數是1506人,因為他告訴我們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說的

是約是1500人,是說他們學校的人數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認為育英小學有1506人,他說約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小結:我們把1506這個很準確的數字就叫做“準確數”,而1500這個和1506差

不多的數就叫做“近似數”。

2、比較一下1506和1500這兩個數,體會一下準確數和近似數哪個數更容易記住。

3、聰聰那天不僅調查了育英小學的人數,還調查了新長鎮的人數是9992人,約是

()人,說說你寫出的近似數是多少?

A、約是10000人,因為我覺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寫的是“約9990人”因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你同意哪位寫的呢?為什么?

2、請你說說身邊的近似數,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數。

課堂檢測:

1、完成練習十六第9題

同桌交流著你們手猜的一樣嗎?互相說說你們為什么要這樣猜。

2、比一比:

12901301700670601100984

歸納反思:

課題六: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1、通過熟悉的買電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減法問題,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減的

學習

方法,經歷交算法的過程。

目標

2、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發展口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重難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自主預習:

1.60里面有()個十,200里面有()個十

2.300里面有()個百,1000里面有()個百

3.5000里面有()個千,10000里面有()個千

4.4個千是(),8個百是().

5、爺爺去商場買電器,買了一臺大電視機1000元,和一臺冰箱2000元。

(1)爺爺一共花了多少錢?

(2)電視機和電冰箱哪個的價格貴?

(3)買了電冰箱比買電視機多了多少錢?

合作探究:

1、根據上面的情況,選擇一個你想解決的問題寫在課堂練習本上,根據問題列出

相應的算式:

2、那么,電視機和包冰箱哪個的價格貴?買了電冰箱比買電視機多了多)錢?

想一想:()個百加()個百是()個百,也就是();()個千減

千是

)。

3、組織活動編題口算活動

用整百、整千數來進行一次編題口算的活動,說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數將算式。

4、算一算:

80+50=130-50=900+600=

9000+6000=1500-600=1500-600=

課堂檢測:

1、你有幾種填法?

8D27>8263

2、O里填上“>”、“〈”或“二”

20I80040I605800-80003600

3000

130+700200+20700-90O700-

80

1200-20001000+200500-500400+50

90+500200-6090-600100-70

歸納反思:

課題:克和千克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結合問題自學課本第85-87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

作探究任務,并總結規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學習目標:

1、認識并掌握質量單位千克、克。

2、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

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學習重點難點: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課本P85-87內容。

通過自學,我會列舉出所學到的關于克和千克的知識:

二、自主練習、達成目標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稱較重的物品用()作單位,稱較輕的物品用()

作單位。

2、一袋精鹽重500克,2袋精鹽重()克,正好是()千克。

3、一個2分硬幣約重()克,()個2分硬幣約重1千克,所以1千克=

()克。

4、想一想,在()里填上適當的單位。

一個足球重250(),李珠體重是32(),

一個雪梨重160(),一支圓珠筆長20(),

一瓶花生油重4(),一本新華字典重340()。

5、排列:

2000千克2000克201千克2001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型:探究、展示設計:班級:姓名:

展示的方式、內容我認為需補充、分析、強調的地方

7.展示自主探究中的內容。

8.展示自己的典型摘例。

探3千克=()克9000克二()千克

提6000克=()千克10千克二()克

升4500克=()千克()克6543克=()千克()克

“二”。

〈”或

>”“

上“

里填

,在O

測比一比

3千

0克O

克20

3千

0克

700

克O

7千

2千

8克0

198

0克

100

克。

10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