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金露梅生長習性及育苗技術的科學實施_第1頁
青海金露梅生長習性及育苗技術的科學實施_第2頁
青海金露梅生長習性及育苗技術的科學實施_第3頁
青海金露梅生長習性及育苗技術的科學實施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之下,人們對于生物多樣性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提升。金露梅屬薔薇科委陵菜屬,平時人們稱其為扁麻,藏名班那或者格桑花。通過查閱有關資料與實踐調查,金露梅在我國的分布省區為青海、云南、西藏、東北、華北等。尤其是青海地區分布廣泛,從北部的祁連山到南部的瀾滄江,東起民和縣,西至柴達木盆地均有金露梅的分布,且多生長在高海拔地區的半陰坡和山谷地帶。近年來隨著園林綠化向著觀花、觀葉方向發展,培育更多優質金露梅良種壯苗成為當務之急。基于此,本文主要就金露梅的育苗技術展開研究,希望能對更好的展開金露梅育苗工作提供一些借鑒作用。關鍵詞:金露梅;育苗;技術金露梅是青海地區分布較廣的一種植物,屬于落葉灌木之列,生長高度一般在0.5-2m,生長特點具有莖多分枝現象,樹皮有縱向剝落的特點,枝條為灰褐色或者紅褐色,幼樹階段枝條表面分布有一層絨毛。葉片呈羽狀復葉,小枝上一般生長有3-5片葉,上側小葉基部連接葉軸,葉柄相對較短,表面生長有疏絨毛或者小的絹毛,整體觀察金露梅的葉片形狀呈現圓形,長度一般為7-20mm,寬度為4-10mm。通常在枝頂部位生長一朵或者數朵花,最短的花梗為0.8cm,最長的為4cm。為了提高金露梅栽培成活率,下文從多個方面分析論述金露梅育苗技術要點,以期能促進金露梅的優質栽培。1金露梅的生長習性金露梅廣泛分布于北半球亞寒帶地區到北溫帶高山地區,耐寒特性較強,在-50℃的低溫條件下仍舊能夠生存,而且在西伯利亞到北極地區也能見到金露梅,為這些地區增添了美麗的點綴。青海省作為金露梅的適生區,在當地有著廣泛分布,藏民們都親切地稱其為格桑花,在栽植區內色的花朵形成花海,極具觀賞價值。金露梅屬于落葉灌木植物,在3600-4800m海拔高度的灌叢與山頂巖石之間以及草甸、路旁有著較高的生存概率。而在2700-5500m的灌叢、草甸與湖旁廣泛生長,金露梅不僅具有較強的抗低溫特性,而且喜歡中性和微酸性的土壤,另外在一些貧瘠干旱的地帶,也能見到金露梅的身影,金露梅花期主要為5-7月份。除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之外,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方面還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金露梅育苗技術分析2.1選擇苗圃地選擇育苗地需對育苗地的自然條件與經營條件展開全面分析。首先是自然條件,所選的育苗地必須要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利于灌溉、且交通便利。土壤類型一般選擇中性與微酸性的沙壤土。不可選擇排水條件較差容易積水的低洼地帶,土壤濕度較大會增加苗木爛根的風險。其次,要考慮經營條件,所選的苗圃地必須要滿足經營需要,地塊周圍應當有著豐富的勞動力,且地塊近3年間未出現過嚴重的病蟲害問題。另外,需注意育苗地不可選擇菜地,特別是前茬種植過十字花科或者茄科植物的地塊,這樣會大幅增加苗木根腐病的發生幾率。2.2種子采集與處理選擇的種子對金露梅成活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選擇不當的種子,播種之后會對金露梅的生長發育帶來較大影響。為了有效提高金露梅的繁殖水平,應選擇當年收的種子進行育苗,由于當年采收的種子存儲時間不是很長,對發芽率的影響相對較小。一般金露梅的種子在每年的9-10月份進行采收,當果實轉變成棕褐色便可及時采收。但金露梅花期與果期時間相對較長,導致一株植株上的果實成熟時間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種子采集過程當中可分次采集,但采集的種子必須要達到完全成熟。采集之后的果實,放在通風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進行晾曬,之后揉搓種子去掉果皮,過篩將其中的雜質全部清除,保證種子純凈度,利用布袋盛裝,放置在干燥陰涼處貯藏,到第二年播種之前取出。播種之前還需要對金露梅的種子進行消毒與催芽,這對于提升出苗率能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一般在播種之前10d左右取出種子,放置于陽光下進行晾曬,時間為2小時。之后利用水盆盛裝晾曬的種子,用水沖洗,撈出漂浮于水面上的秕種與其他雜質,一般沖洗3次即可,接著再用水溫為30℃的溫水對種子進行浸泡,時間為24小時。之后撈出種子用另一個水盆盛裝,加入3%的硫酸銅溶液或者高錳酸鉀溶液對種子進行浸泡消毒,溶液剛好能夠淹沒種子即可,浸泡時間為20分鐘,將種子撈出,運用清水進行沖洗。最后用濕沙催芽法進行催芽,把消毒之后的種子根據1:3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室內適宜的地方進行平鋪,厚度保持在1cm,同時加蓋塑料薄膜,定期對種子進行翻動和噴水,種子露白綠達到1/3時及時播種。2.3整地與做床為提高播種質量,需對地塊進行深耕,全面清除地塊上的各類雜草、石塊與樹根,將不平整的地方進行整平處理,之后對地塊展開翻耕,深度達到35cm。同時應把底肥充分施足,選擇腐熟的農家肥,如將豬糞、牛糞以及羊糞等充分腐熟之后施入地塊,并配合施入一些化學肥料。為保證有機肥的肥效,控制與減少半數損失,在堆積腐熟肥料過程中,可將4%的過磷酸鈣混入其中。施入的化肥主要以氮、磷、鉀復合肥為主,如過磷酸鈣或者磷酸二銨等。另外,也可施入一些微量元素肥,如硼、錳、鋅、銅等。土壤消毒工作應當和土地深翻以及施肥工作同時開展,可有效減少病原菌,殺滅地下害蟲。消毒過程當中,可根據1:50的比例把硫酸亞鐵和細土充分拌勻撒施在苗床上,每公頃用量為150kg。之后把5%的辛硫磷和底土充分混合之后撒在地表進行淺耕,深度保持在20cm,確保肥料和消毒劑可以均勻的翻入地下,之后細耙整平地表制作苗床。金露梅苗木生長過程當中怕水澇,一般都是運用高床的方式進行育苗,苗床高出地表15cm,寬度為2m,長度一般為10-20cm,2個苗床之間設置30cm寬的步道,并設置好排水溝。2.4播種播種過程中通常運用寬幅條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播種時間為5月中旬,當土壤完全解凍就可展開播種工作,播幅為5-10cm,行距為30cm。借助工具開挖1.5cm深的播種溝,在溝內均勻的撒上種子,之后利用3cm厚的腐殖質土進行覆蓋,但腐殖質土應用之前必須要全面消毒,完成覆蓋之后進行鎮壓,運用塑料薄膜來覆蓋,能夠有效提高地溫保持水分。也可加蓋干草或者秸稈。完成播種之后,在苗床上均勻噴水,提高土壤濕度,一般每天噴2次水即可,半個月左右,種子便可出土,之后將塑料薄膜揭開。2.5苗期管理做好苗期管理工作,對于提升苗期存活率及旺盛生長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種子出土之后20天左右,生長出5片葉時,就應及時定苗與間苗,把長勢較弱的病苗、生長過密的苗及時清除掉,留下長勢較好的苗木。幼苗生長的前期階段,每7天進行1次澆灌。7-8月份結合天氣情況,間隔15天澆1次水。之后應對澆水次數以及澆水量嚴格控制,直至停止澆水,這樣有助于苗木木質化,提升苗木抗寒能力。進入11月份之后,在土壤未封凍前澆灌封凍水。第二年春季4月份之后再澆解凍水。同時,松土除草也需一并進行,尤其是或者澆灌之后需及時松土與除草,以免土壤出現板結或者雜草過度生長。由于金露梅幼苗階段苗木比較弱小,必須要將雜草及時清除干凈,以免雜草和苗木產生營養強度。當金露梅苗木進入快速生長期之后,還需結合苗木生長情況及時的為苗木進行追肥,每年追肥2-3次即可,追肥之后及時澆水。4-5月份追肥主要選擇氮肥,可以聯合施入一些磷鉀復合肥。6-7月份這段時間,不再施用氮肥,主要進行葉面噴肥,也可追施一些磷鉀復合肥。8月份之后,在進行松土的基礎之上,合理的施入一些有機肥,有機肥必須要充分腐熟,之后停止追肥。幼苗階段的金露梅已經具備抗寒能力,冬季一般不用采用特殊的措施進行防寒。通常而言,在澆灌封凍水基礎之上,可利用一層干草進行覆蓋,就能發揮良好的預防效果。金露梅苗木通過1年左右的生長,第二年春季就能達到15cm的高度,地徑達到0.5cm。之后由于苗木生長速度不斷變快,在水分、養分以及空間方面的需求不斷變大,為保證苗木能夠獲得良好生長,春季進行移栽就變得非常重要。移栽過程當中需注意移栽地塊立地條件和苗圃地基本相同,選擇肥力充足、疏松透氣的地塊進行移栽。苗木經過2年培育,生長高度可達30cm左右,地徑超過0.8cm。起苗之前15日左右進行大水漫灌,確保苗木能夠充足的吸收水分,當土壤濕度適宜時挖出苗木,并將苗木主根剪掉1/4進行移栽,這樣有助于苗木生長出更多側根,保證苗木形成發達根系,確保苗木快速生長。栽植株行距可按照5cm×10cm的規格進行設置。苗木生長期需結合土壤情況和天氣情況及時地進行澆水與除草。金露梅苗木經過換床培育第三年就能達到出圃要求。2.6病蟲害防治金露梅生長過程當中還時常受到一些病蟲害帶來的危害,阻礙金露梅的正常生長,降低金露梅的觀賞性。所以還必須要充分重視金露梅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采取切實有效的技術措施,來控制與減少病蟲害帶來的危害。2.6.1立枯病為了有效防治金露梅發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之后及時運用50%的多菌靈配置成500倍液,對幼苗展開全面噴灑,噴灑間隔期為7天,持續噴灑3次,就能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減少金露梅苗木發生立枯病的幾率與危害程度,保證苗木健壯生長。2.6.2白粉病白粉病也是金露梅常見的一種病害類型,植株一旦感染該病,就會導致葉片出現卷曲或者枯焦現象,致使嫩梢生長不良甚至出現枯死,不利于花朵的正常開放,還會導致花姿不整的現象發生,對植株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帶來的影響巨大,降低植株良好的觀賞效果。白粉病不僅對金露梅的葉片造成危害,同時還會危害金露梅的嫩梢、花蕾以及花梗等。感染該病的葉片產生較為明顯的皺縮現象,并發生卷曲與變形,葉片顏色也變為紫紅色。老的葉片感染白粉病之后,會在葉片部位產生一些黃色的水漬狀斑點,形狀為圓形,另外還產生褪綠現象。病害部位與健康部位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病斑上還有一層粉末狀的物質附著,顏色為白色。金露梅的嫩梢與花梗遭受白粉病危害之后,受害部位會變大,而且頂部向下彎曲垂落。花蕾遭受該病危害之后,難以正常開放,進而引發花朵姿態出現畸變。白粉病的發生和氣候環境有著很大的關聯性,特別是在溫暖潮濕的環境條件下,更容易發病。降雨會對白粉病的發生產生一定影響,增加白粉病的發生幾率。而且苗木育苗栽培過程當中,應用大量氮肥,土壤中的鈣、鉀元素不足,白粉病發生幾率更高。另外,植株生長較密,通風不良,光照條件差,也會加重白粉病的發生。特別是溫度出現明顯變化,栽培過程中土壤水分含量不足,再遭遇干旱就會大幅降低植株病害抵抗能力,此時發病率就會明顯增大,繼而對金露梅植株的正常生長構成很大威脅。在防治過程當中,具體可采用下面技術方法進行防治。金露梅植株在沒有發芽之前,定期噴灑3-4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持續噴灑3次,噴藥間隔期為10天。當植株進入生長期之后,再聯合應用代森猛鋅、百菌清以及多菌靈等藥劑展開防治。以上藥劑具體應用時應做到交替應用,間隔7天噴灑1次,持續噴灑3次即可。病害出現之后,運用15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展開噴灑防治,同樣間隔7天噴灑1次,持續噴灑3次就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防治過程當中還可聯合應用1000倍液,15%的粉銹寧,這對于減少金露梅白粉病的發生幾率,確保植株正常生長,提升金露梅的觀賞效果意義重大。2.6.3小綠葉蟬當發現金露梅植株遭受小綠葉蟬危害時,可在蟲害發生早期,運用1000倍液,25%的撲虱靈展開噴灑防治,間隔7天噴灑1次,持續噴灑3次,就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在防治小綠葉蟬時,也可將25%的阿克泰顆粒劑按照1000倍液進行配置,針對金露梅植株展開全面噴灑,用藥間隔期為7天,持續噴灑3次,就能起到明顯的防治效果。2.6.4白粉虱防治白粉絲過程當中,可將10%的撲虱靈配制成1000倍液,定期對植株進行噴灑。也可選用10%的吡蟲啉配制成2000倍液對植株展開全面噴灑,以上這些藥劑聯合應用,間隔7天噴灑1次,防治效果顯著。2.6.5月季長管蚜在防治這種害蟲過程當中,一般選用10%的吡蟲啉配置成2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為保證防治效果,噴藥必須要在晴天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這段時間進行噴灑,這樣才能有效控制與減少月季長管蚜帶來的危害,保證防治成效。2.6.6褐邊綠刺蛾為了防止褐邊綠刺蛾對金露梅帶來的危害,可抓住幼蟲防治的關鍵期,噴灑500倍液的Bt乳劑或者噴灑300倍液的25%高滲苯氧威,兩種藥劑聯合應用,按照7天噴藥間隔期進行定期噴灑,連續應用3次,就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