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江西省道路照明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_第1頁
DB36T-江西省道路照明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_第2頁
DB36T-江西省道路照明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_第3頁
DB36T-江西省道路照明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_第4頁
DB36T-江西省道路照明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根據江西省市場監管局《關于公布江西省地方標準集中復審結論的通知》(贛市監標[2022]5號)文件要求,2010版《LED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第1部分:施工規范》、《LED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第2部分:驗收規范》、《LED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第3部分:LED道路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三部標準,經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復審要求進行修訂。標準編制組對江西省道路照明的工程施工準備、安全與文明施工、線路敷設、燈具、桿件、照明控制、供配電及其它附屬設施的安裝、防雷接地施工、調試和試運行、工程竣工與驗收等全施工過程的行業應用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總結了近年來路燈設施建設施工經驗,參考了有關先進標準和工程實踐經驗,并在廣泛征求意見及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標準。本標準主要技術內容是: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與定義、工程施工準備、安全與文明施工、線路敷設、供配電及其它附屬設施的安裝、桿件、燈具及其它附屬設施安裝、道路照明控制安裝要求、防雷接地施工、調試和試運行、工程竣工與驗收等。本標準由江西省市場監管局負責管理,南昌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本標準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將有關意見或資料寄送至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春暉路599號,郵編:330038。本標準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本標準主編單位:本標準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審查人:

目錄TOC\o"1-2"\h\u9009前??言 29295總則 526154規范性引用文件 61126術語與定義 892101工程施工準備 1095601.1技術準備 10215331.2施工現場準備 10301141.3組織準備 11297681.4主要設備、材料的進場預驗收 12185981.5LED照明產品進場測試 12114692安全與文明施工 1597262.1施工照明 15115652.2安全警示 15215812.3季節施工 15107692.4安全防護 159702.5綠色施工 16287412.6文明施工 16240143線路敷設 18236683.1一般規定 18108003.2電纜敷設 19178283.3工程交接驗收 22594供、配電及其它附屬設施的安裝 2363514.1變壓器、箱式變電站 23267414.2配電裝置 2356455桿件、燈具及其它附屬設施安裝 26157725.1一般規定 26256305.2燈桿桿體 30200925.3桿體安裝 3154765.4新能源設備 3239846道路照明控制安裝要求 34208766.1照明控制一般要求 34252286.2照明控制設備一般要求 34126466.3照明控制安裝一般要求 35274487防雷接地施工 3617447.1一般要求 36256827.2接地裝置 36226807.3等電位連接 38154407.4浪涌保護器 38232287.5剩余電流保護裝置 39166828調試和試運行 40116459工程竣工與驗收 4270719.1驗收原則 42169159.2驗收組織 4275789.3驗收程序 42312449.4驗收內容和方法 42175549.5工程功能性檢驗 45324129.6工程技術指標檢驗 4761759.7驗收合格評定 4830561附錄A道路照明現場測量報告表 493620附錄B接地電阻的檢驗測試記錄 5017524附錄C檢驗批最小檢測抽樣數量 5110541附件D驗收表格 5215795附錄E系統驗收報告 62

總則為適應城市道路照明工程建設發展,保證城市道路照明工程的施工質量,促進技術進步,確保照明設施安全、經濟地運行,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電壓為10kV及以下城市道路照明工程的施工與驗收,包括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道路、鄉村道路及其它功能性照明工程的施工與驗收。工程施工時應按批準的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城市道路照明所采用的設備和器材均應符合國家現行技術標準規定,并應有合格證件和銘牌。到達現場后,應及時按下列要求進行驗收檢查:1設備、器材的包裝和密封應完整良好;2技術文件應齊全,并有裝箱清單;3按裝箱清單檢查清點,型號、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附件、配件應齊全。城市道路照明工程的施工和驗收,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31832-2015LED城市道路照明應用技術要求GB/T39237-2020LED夜景照明應用技術要求GB7000.203-2013燈具第2-3部分:特殊要求道路與街路照明燈具GB17743-2007電氣照明和類似設備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GB17625.1-2012電磁兼容限值諧波電流發射限值(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A)GB/T18595-2014一般照明設備電磁兼容抗擾度要求GB19510.14燈的控制裝置第14部分:LED模塊用直流或交流電子控制裝置的特殊要求DBJ/T36-063-2021江西省智慧燈桿建設技術標準CJJ45一2015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GB/T24823一2017普通照明用LED模塊性能要求GB24819-2009普通照明用LED模塊安全要求GB/T9535-1998地面用晶體硅光伏組件設計鑒定和定型GB/T18911-2002地面用薄膜光伏組件設計鑒定和定型JB/T6939.1-2004離網型風力發電機組用控制器第1部分:技術條件CJJ89-20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GB51348-2019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0617-2010建筑電氣照明裝置施工與驗收規范GB55024-2022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GB20052-2020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50054-2011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T50065-201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50343-20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T4208-2017(IP代碼)防護等級測試標準GB50168-201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173-2014電氣裝置安裝工程66kV與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與規范驗收GB50254-2014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303-2015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19510[1].9-2004燈的控制裝置GB7000.1-2015燈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與試驗

GB7000.203-2013燈具第2-3部分:特殊要求道路與街路照明燈具GB50194-2014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DB36/T579-2010LED(發光二極管)路燈GB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9468-2008燈具分布光度測量的一般要求GB19510.14-2009燈的控制裝置第14部分:LED模塊用直流或交流電子控制裝置的特殊要求GB/T15872-2013半導體設備電源接口GB50150-201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1094.1-2013電力變壓器GB/T17467-2020高壓/低壓箱式變電站CJ/T457-2014高桿照明設施技術條件

術語與定義1接地極earthingelectrode埋入土壤或特定的導電介質(如混凝土或焦炭)中,與大地有電接觸的可導電部分。2色溫colourtemperature當光源的色品與某一溫度下黑體的色品相同時,該黑體的絕對溫度為此光源的色溫。該量的符號為Tc,單位為Ko,亦稱“色度”,單位為(k)。3防護等級ingressprotectionrating按標準規定的檢驗方法,外殼防止灰塵或固體異物、液態水等進入殼體內所采取的保護程度。用IP表示,I表示防塵,P表示防水。4電力變壓器powertransformer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來改變交流電壓的裝置,主要構件是繞組(初、次級線圈)和鐵芯,有干式和油浸式電力變壓器兩種,簡稱變壓器。5箱式變電站box-typesubstation將變壓器和用來控制及保護變壓器運行的電器部件,組裝在一個箱內的設備。6工作井workingwell在電纜線路的終端、接頭等處,為方便電纜敷設和日后維修而設置的地下工作井,有手孔井和人孔井兩種。7低位照明parapetlighting燈具安裝在低矮的欄桿或防撞墻等處,用于照明路面或起導向作用的照明方式。8新能源路燈newenergystreetlamp利用太陽能電池方陣、風力發電機等設備發電,將電能存儲在蓄電池組中,為照明供電的路燈。常用的新能源設備有太陽能路燈、風能路燈及風光互補路燈等。9綜合機箱integratedcabinet為集中放置供電設備、光纜交接設備、各業務需求的接入設備、控制設備等提供運行環境的場所,可為掛載設備提供集中供電、集中傳輸接入等綜合服務功能的專用機箱。10綜合燈桿integratedlamppost道路上可搭載但不局限于照明、交通、監控、通信等的路燈桿件。11燈具效能luminousefficacyofluminaire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燈具發出的總光通量與其所輸人的功率之比,單位為lm/W。

1工程施工準備技術準備1.1.1施工現場情況調查施工方應熟悉審查施工圖紙的依據,熟悉審查施工圖紙和有關的設計資料,調查、收集施工場所電源點位置、地下管線狀況等原始資料,了解掌握設計、施工驗收規范和相關的技術規定。1.1.2施工預算及成本目標施工方應編制施工預算及成本目標,根據工程施工合同、項目管理實施規劃、生產要素價格信息(包含人工、材料、機械臺班市場價格)以及類似工程的成本資料編制項目成本計劃。并以此作為工程施工過程勞務分包、材料采購、機械租賃及施工管理過程等經濟核算依據。1.1.3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通常情況下,照明工程為專項工程或總承包工程的分部工程,因此照明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也稱施工方案。根據照明工程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文件以及工程施工現場調查情況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必須遵循合規性、先進性、科學性、經濟性、適宜性的原則。確定項目施工目標,包括進度、質量、安全、環境和成本等目標。對施工全過程的施工進度、施工準備與資源配置、施工方法及工藝要求、質量安全環境保護措施做出全面安排,指導施工現場全部的施工活動。1.1.4工程測試方案設計按照確認的工程施工圖、施工組織設計和照明工程的功能要求,針對關鍵設備、工程關鍵性能指標、關鍵施工工藝及方案設計測試方案;如系統難以整體測試,應設計小樣測試方案。重大工程大規模安裝前,應作小樣的現場實驗測試。1.1.5工程調試方案的設計考慮施工現場的復雜性,應針對安裝過程中影響照明工程功能和性能的設備、LED產品、控制模塊以及其他關鍵環節,設計現場調試方案和調試內容,如LED燈具安裝位置、角度、照明效果、控制系統的調試等。施工現場準備1.2.1現場測量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施工現場測量,確定照明設施的安裝位置及標高。1.2.2臨時設施按審核后的工程施工圖,協調建設單位或總承包單位,搭設安裝施工臨時設施,確定施工現場辦公用房、材料、設備倉庫、生活用房等。1.2.3施工場地準備施工現場臨時水、電能滿足施工、生活的需要,臨時用電應遵守《建設工程施工現場供用電安全規范》GB50194-2014的規定,現場應設立一名臨時用電維護值班電工,保證施工過程中安全用電;施工場地平整,現場道路應確保材料、機械、設備等順利到達施工現場;工程施工范圍內所有設備、材料的內外運輸(包含施工現場二次駁運)應遵守有關交通、環衛、安全、防噪聲等行業管理法規的規定。1.2.4試驗申請計劃按照進場材料的需求計劃,及時提供試驗申請計劃,以便現場監理能及時對產品進行確認簽證。組織準備1.3.1施工組織機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按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完成施工組織管理機構的設置,負責現場施工的管理、組織、協調和指導。組織管理機構人員應由經驗豐富、認真負責和精干稱職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組成。相關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應具有國家規定的并在有效期內的相應執業證書。除事先得到工程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的書面批準,否則不應更換或撤回主要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工程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可要求施工單位撤換其在現場被認為有下列行為的人員:1在履行其職責時不能勝任或玩忽職守;2不遵守合同的約定;3經常出現有損健康與安全,或有損環境保護的行為;4嚴重違反合同的有關規定和條例。如出現上述情況,施工單位應在監理單位或建設單位提出此類要求后,按相關管理規范或協商更換時間內選派合適的替代人員,并應保證工程正常如期進行。1.3.2施工隊伍及人員配備施工隊伍的建立要認真考慮專業、工種的合理匹配,堅持合理、精干的原則,制定勞動力需要量計劃。參與工程施工的各崗位、工種的施工人員應經過技術、安全交底合格,具備上崗條件后方可上崗。特殊作業人員(電工、焊工、起重工、高空作業工、安全員等)須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1.3.3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使施工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制度包括:技術責任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制度、經濟核算制度、材料出入庫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等。主要設備、材料的進場預驗收1.4.1主要設備照明工程中所使用的主要設備及器材應符合國家現行技術標準的規定要求。燈具的材質、表面涂層、尺寸、輸入功率、功率因數、色溫、顯色指數、光通量、發光角度、發光效率、防護等級、防眩光及控制方式等均應符合設計技術參數要求,并應有國家相關燈具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工程實施前,應事先對主要燈具樣品進行確認。1.4.2進場記錄主要設備、材料進場檢驗應有記錄,確認符合設計要求和本施工規范,才能在施工中應用。設備和器材在規定期限內作預驗收檢驗,按下列要求檢查:1包裝完好,型號、規格符合設計要求,附件齊全。2產品文件齊全,有出廠合格證,質量合格證明。3列入國家強制認證范圍的產品,應有國家強制認證產品標志,未列入國家強制認證范圍的產品,應提供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的認證文件或檢測報告。4外觀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的規定。5LED照明器件、設備的防護等級應與設計要求的一致。6按測試方案確定的比例對電氣產品加電檢查。7主要材料的更改,應由監理方與施工方協商解決,保留變更清單。1.4.3材料保管現場材料、設備貯存保管應按技術文件要求貯存,嚴格控制貯存環境的溫、濕度及堆放要求,并配專人管理。LED照明產品進場測試1.5.1測試范圍應對工程中的LED燈具、LED指示系統、電源及控制系統、接插件等產品進行進場檢測。具體檢測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如下1.5.4、1.5.5、1.5.6列出的內容。1.5.2測試方式根據國家、行業、地方標準進行檢測;對沒有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測試方式可按照工廠測試程序和產品/設備的工廠測試內容進行測試;若LED產品還存在其他要求,可依據監理方、設計方、施工方事先確認的小樣測試方案進行;也可由監理方、設計方、施工方共同委托具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F場檢測達不到檢測條件,但按國家法律法規、相關規范、設計圖紙及工程性能要求必須檢測也可委托具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完成檢測。1.5.3判定規則如判斷某產品、設備不符合設計要求,應委托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對施工方提供的LED燈具、電源驅動控制設備及接插件逐批進行抽檢。其檢測結果為最終判定依據。1.5.4LED燈具1燈具要求已有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的,應符合相應的標準要求;對沒有國家、行業或地方標準的,針對不同的應用場合,LED燈具應滿足下列要求但不限于:①防護等級應滿足設計要求,并符合《燈具第2-3部分:特殊要求道路與街路照明燈具》GB7000.203-2013要求;②道路照明應滿足設計要求,并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15、《LED(發光二極管)路燈》DB36/T579-2010要求;③功能性照明應滿足設計要求,并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要求。2重點檢測內容①光通量:按照《燈具分布光度測量的一般要求》GB/T9468-2008的規定,根據測得的燈具光通量(lm)和額定電壓下燈具輸出端的功率(W),計算燈具的光效;②電氣安全性能:按照《燈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與試驗》GB7000.1-2015第8、10、11章的規定,對其防觸電、爬電距離等進行測試。1.5.5電源、驅動及控制系統1系統要求應符合《燈的控制裝置第14部分:LED模塊用直流或交流電子控制裝置的特殊要求》GB19510.14-2009的要求,符合性情況可依據產品出廠檢測報告或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單位檢測。2重點檢測內容諧波含量、電磁兼容、輸出電壓精度、紋波峰峰值、尖峰幅度、溫度漂移、使用壽命(通過加速老化實驗)。1.5.6接插件1產品要求應符合《半導體設備電源接口》GB/T15872-2013的要求,符合性情況可依據產品出廠檢測報告或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單位檢測。2重點檢測內容接觸電阻、絕緣電阻、耐壓、插入力、分離力、插拔方向及連接方式、導體材質、高溫壽命和低溫壽命、防浪涌和屏蔽等。

2安全與文明施工2.1施工照明在自然光線不足的作業場地、通道及用電設備的開關箱處,應設置足夠的照明設備。2.2安全警示應將施工作業區與生活區分開設置,施工區應有安全施工警示標識。2.3季節施工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落實季節施工的臨時設施和技術措施。雨季施工應考慮施工作業的防雨、排水及防雷措施。傍山的施工現場做好防滑坡塌方的工作和做好臨時設施及腳手架等的防強風措施;雷雨季節到來之前,應對現場防雷裝置的完好情況進行檢查,防止雷擊傷害;冬期施工應采取防滑、防凍措施。作業區附近應設置的休息處所和職工生活區休息處所,一切取暖設施應符合防火和防煤氣中毒要求;夏季施工應考慮避開高溫時間施工,準備足夠的清涼解暑飲料和防暑降溫藥品,做好防止施工人員中暑的工作。遇六級以上(含六級)強風、大雪、濃霧等惡劣氣候,嚴禁露天起重吊裝和高處作業。2.4安全防護2.4.1一般規定1安裝于建筑物、構筑物本體的接地保護系統應與該建筑物、構筑物的配電系統接地形式相一致,并應與建筑物、構筑物的接地系統相連接。2安裝于道路、橋梁、廣場、公園等處照明路燈系統供電時,宜與路燈配電系統的接地形式相一致。3城市快速路、高架橋應編制有關施工安全規范,提出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及預防控制措施。4重量超過3KG的燈具設備應用膨脹螺栓或配置預埋件固定。5線纜接頭的防護處理應采用兩層絕緣三層防水,纏繞方式應符合電工規范。6對人員可觸及的照明設備,當表面溫度高于70℃時,應采取隔離保護措施。2.4.2電氣安全防護1當采用I類燈具時,燈具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應可靠接地。2工程中所有帶電部分應采用絕緣、遮攔或外護物保護。燈具金屬外殼等易觸及的導電部件應與供電線路中的保護接地導體相連接。3安裝在人員可觸及的防護欄上的照明裝置應采用安全特低電壓(SELV)供電,否則應采取防意外觸電的保障措施。2.4.3防墜落保護1燈具及安裝固定件應具有防止脫落或傾倒的安全防護措施。2懸于建筑物、橋梁外立面的燈具及固定支架、線槽安裝緊固,應有防墜落措施。3安裝在公共場所的大型燈具的玻璃罩,應有防止玻璃罩墜落或碎裂后向下濺落傷人的措施。4采用吊繩高空作業施工時,必須一繩作業一繩保護,作業繩與建筑物支撐點應有防割裂保護措施;樓頂應安排專人配合;高空作業人員應做好工具、材料保護工作,防止墜落,作業面下方應設置安全圍擋,并設置專人疏散、引導和看護。5高空安裝的燈具應定期做安全檢查,損壞的燈具應及時更換。已報廢的照明設施應及時予以拆除。2.4.4接地保護,具體可參考本規范7.1.1內容。2.5綠色施工項目施工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通過科學和“四新技術(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開展減少環境負面影響的綠色施工活動。1施工單位應建立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在施工中實現目標管理。2在預算、施工準備充分的條件下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3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2.6文明施工2.6.1文明施工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對文明施工管理做出總體布置,針對于照明工程的特點和具體要求編制文明施工細則。2.6.2文明施工管理加強施工總平面布置和管理,合理布置和安放施工期間施工現場所需要的設備、材料、機具,明確材料、設備等物資需要量及進場計劃、運輸方式、處置方法,確保實現施工現場秩序化、標準化、規范化,體現出文明施工水平。

3線路敷設3.1一般規定3.1.1電纜敷設的最小彎曲半徑應符合表3.1.1的規定:表3.1.1電纜最小彎曲半徑注:表中的D為電纜外徑。3.1.2電纜直埋或在保護管中不得有接頭。3.1.3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外觀應無損傷,絕緣良好,不得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護層折裂等機械損傷。電纜在敷設前應進行絕緣電阻測量,阻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2016的要求。3.1.4電纜敷設和電纜接頭預留量宜符合下列規定:1電纜的敷設長度宜為電纜路徑長度的110%;2當電纜在燈桿內對接時,每基燈桿兩側的電纜預留量宜各不小于2m;當路燈引上線與電纜T接時,每基燈桿電纜的預留量宜不小于1.5m。3.1.5三相四線制應采用四芯電力電纜,不得采用三芯電纜另加一根單芯電纜或以金屬護套作中性線。三相五線制應采用五芯電力電纜,PE線截面應符合表3.1.5的規定。表3.1.5PE線截面(mm2)相線截面(S)S≤10SS503.1.6直埋電纜應在以下位置設置明顯的方位標志或標樁:直線段每隔50m~100m處、電纜接頭處、轉彎處、進入建筑物處等。標樁上宜留有維護單位電話或者二維碼信息,以便線路被意外損壞時能及時聯系與處理。3.1.7電纜埋設深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綠地、車行道下不應小于0.7m。2人行道下不應小于0.5m。3在不能滿足上述要求的地段應按設計要求敷設。3.1.8電纜接頭和終端頭整個制作過程應保持清潔和干燥;制作前應將線芯及絕緣表面擦拭干凈,塑料電纜宜采用自粘帶、粘膠帶、膠粘劑、收縮管等材料密封,塑料護套表面應打毛,粘接表面應用溶劑除去油污,粘接應良好。3.1.9電纜芯線的連接宜采用壓接方式,壓接面應滿足電氣和機械強度要求。3.1.10電纜標志牌的裝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電纜終端、分支處,工作井內有兩條及以上的電纜,應設標志牌;2標志牌上應注明電纜編號、型號規格、起止地點;與其它專業合用工作井內時,還應注明用途和產權單位;3標志牌規格宜統一,字跡清晰,材質防腐、經久耐用,掛裝應牢固。3.1.11電纜從地下或電纜溝引出地面時應加保護管,保護管的長度不得小于2.5m,沿墻敷設時采用抱箍固定,固定點不得少于2處;電纜上桿應加固定支架,支架間距不得大于2m。所有支架和金屬部件應熱鍍鋅處理。3.1.12電纜金屬保護管和橋架、架空電纜鋼絞線等金屬管線應有良好的接地保護,系統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3.2電纜敷設3.2.1電纜直埋敷設時,沿電纜全長上下應鋪厚度不小于100mm的軟土或細沙層,并加蓋保護,其覆蓋寬度應超過電纜兩側各50mm,保護可采用混凝土蓋板或磚塊。電纜溝回填土應分層夯實。3.2.2直埋電纜應采用鎧裝電力電纜。3.2.3直埋敷設的電纜穿越道路、道口等機動車通行的地段時應敷設在能滿足承壓強度的保護管中,并留有備用管道。3.2.4在含有酸、堿強腐蝕或有振動、熱影響、蟲鼠等危害性地段,應采取防護措施。3.2.5電纜之間、電纜與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3.2.5的規定,如不能滿足規程要求,應采取隔離保護措施。表3.2.5電纜之間、電纜與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間平行和交叉的最小凈距最小凈距(m)-熱管道(管溝)及電力設備油管道(管溝)可燃氣體及易燃液體管道(溝)其他管道(管溝)桿基礎(邊線)-建筑物基礎(邊線)-3.2.6電纜保護管不應有孔洞、裂縫和明顯的凹凸不平,內壁應光滑無毛刺,金屬電纜管應采用熱鍍鋅管、鑄鐵管或熱浸塑鋼管,直線段保護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有彎曲時不應小于2倍;混凝土管、陶土管、石棉水泥管其內徑不宜小于100mm。3.2.7電纜保護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所穿入電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彎制后不應有裂縫和顯著的凹癟現象,其彎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徑的10%。管口應無毛刺和尖銳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3.2.8硬質塑料管連接采用套接或插接時,其插入深度宜為管子內徑的1.1~1.8倍,在插接面上應涂以膠合劑粘牢密封;采用套接時套接兩端應采用密封措施。3.2.9金屬電纜保護管連接應牢固,密封良好;當采用套接時,套接的短套管或帶螺紋的管接頭長度不應小于外徑的2.2倍,金屬電纜保護管不宜直接對焊,宜采用套管焊接的方式。3.2.10敷設混凝土、陶土、石棉等電纜管時,地基應堅實、平整,不應有沉降。電纜管連接時,管孔應對準,接縫應嚴密,不得有地下水和泥漿滲入。3.2.11交流單芯電纜不得單獨穿入鋼管內。3.2.12在經常受到振動的高架路、橋梁上敷設的電纜,應采取防振措施。橋墩兩端和伸縮縫處的電纜,應做好補償措施。3.2.13電纜保護管在橋梁上明敷時應安裝牢固,支持點間距不宜大于3m。當電纜保護管的直線長度超過30m時,宜加裝伸縮節。3.2.14當直線段鋼制電纜橋架超過30m、鋁合金電纜橋架超過15m或跨越橋墩伸縮縫處宜采用伸縮連接板連接。3.2.15電纜橋架轉彎處的轉彎半徑,不應小于該橋架上的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3.2.16采用電纜架空敷設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架空電纜承力鋼絞線截面不宜小于35mm2,鋼絞線兩端應有良好接地和重復接地。2電纜在承力鋼絞線上固定應自然松弛,在每一電桿處應留一定的余量,長度不應小于0.5m。3承力鋼絞線上電纜固定點的間距應小于0.75m,電纜固定件應進行熱鍍鋅處理,并應加軟墊保護。3.2.17過街管道兩端、直線段超過50m時應設工作井,燈桿處宜設置工作井,工作井應符合下列規定:1工作井不宜設置在交叉路口、建筑物門口、與其他管線交叉處。2工作井宜采用M5砂漿磚砌體,內壁粉刷應用1:2.5防水水泥砂漿抹面,井壁光滑、平整。3井蓋應有防盜措施,并應滿足車行道和人行道相應的承重要求。4井深不宜小于1m,并應有滲水孔。5井內壁凈寬不宜小于0.7m。6電纜保護管伸出工作井壁30mm~50mm,有多根電纜管時,管口應排列整齊,不應有上翹下墜現象。3.2.18路燈高壓電纜的施工及驗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8-2018及有關國家現行標準的規定。3.3工程交接驗收3.3.1電纜線路工程交接檢查驗收應符合下列規定:1電纜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排列整齊,無機械損傷,標志牌齊全、正確、清晰。2電纜的固定間距、彎曲半徑應符合規定。3電纜接頭、繞包絕緣應符合規定。4電纜溝應符合要求,溝內無雜物。5保護管的連接防腐應符合規定。6工作井設置應符合規定。7電纜敷設完成后應進行絕緣電阻測量,阻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2016的要求。3.3.2隱蔽工程應在施工過程中進行中間驗收,并應做好記錄。3.3.3電纜線路工程交接驗收應提交下列資料和文件:1設計圖及設計變更文件;2工程竣工圖等資料;3各種試驗和檢查記錄。

4供、配電及其它附屬設施的安裝4.1變壓器、箱式變電站4.1.1變壓器、箱式變電站安裝環境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變壓器》GB1094.1-2013和《高壓/低壓箱式變電站》GB/T17467-2020的有關規定。4.1.2變壓器的安裝應滿足《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CJJ89-2012及《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通用規范》GB55024-2022的有關規定。變壓器應滿足《電力變壓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052-2020的規定。4.1.3箱式變電站基礎應高出地面300mm以上,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結構宜采用帶電纜室的現澆混凝土或磚砌結構,混凝土標號不應小于C20;電纜室應采取防止小動物進入的措施;應視地下水位及周邊排水設施情況采取適當防水排水措施。4.1.4預裝箱式變電站安裝宜避開人流集中場所,且四周宜設置圍欄,并應留有足夠的維護空間。4.1.5箱式變電站以及設置在建筑內的變電站內不應設置裸露帶電導體或裝置。4.1.6路燈、景觀照明、智慧燈桿掛載設備等各項供電系統應有獨立的計量裝置。4.1.7變電站內應在明顯部位張貼本變電站的一、二次回路接線圖,接線圖應清晰、準確。引出電纜每一回路標志牌應標明電纜型號、回路編號、電纜走向等內容。引出電纜芯線排列整齊、固定牢固,使用的螺栓、螺母宜采用不銹鋼材質,每個接線端子接線不應超過兩根。4.2配電裝置4.2.1配電箱(柜)應采用金屬殼體,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殼體應采用優質冷軋鋼板、熱鍍鋅鋼板或不銹鋼板制成,鋼板厚度不應小于1.2mm;殼體長邊大于等于600mm時,厚度應不小于1.5mm;2黑色金屬殼體表面應經除銹、除油、磷化、噴粉烘烤或噴塑處理,噴涂層具有良好的附著力:涂層不應有皺紋、流痕、針孔、起泡、雜質、刷痕、透底色等缺陷;3配電箱(柜)內未作噴涂處理的金屬部件應采用熱鍍鋅件;4室外配電箱(柜)的殼體應采用熱鍍鋅鋼板或不銹鋼板。4.2.2配電箱(柜)應符合下列規定:1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及現行國家標準規定,并有出廠合格證、試驗記錄及原理圖、接線圖等隨帶技術文件;2具有注明廠名、型號、規格及主要技術參數的銘牌,隨帶的附件、備件應齊全;3外觀應無損傷和變形,漆面應完好;4箱(柜)內的電器、接線標識應齊全,無電器缺失、損壞及接線脫落等缺陷;5室外配電箱(柜)防護等級、電氣功能與性能應符合設計和合同要求。變壓器、箱式變電站安裝環境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力變壓器》GB1094.1-2013和《高壓-低壓預裝式變電站》GB/T17467-2020的有關規定。4.2.3配電柜(箱、屏)內兩導體間、導電體與裸露的不帶電的導體間允許最小電氣間隙及爬電距離應符合表4.2.3的規定。裸露載流部分與未經絕緣的金屬體之間,電氣間隙不得小于12mm,爬電距離不得小于20mm。表4.2.3允許最小電氣間隙及爬電距離(mm)額定電壓(V)電氣間隙爬電距離額定工作電流額定工作電流≤63A>63A≤63A>63AU≤603.05.03.05.060<U≤3005.06.06.08.0300<U≤5008.010.010.012.04.2.4落地式配電箱(柜)基礎應采用磚砌或混凝土預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于C20,基礎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室外基礎應高出地面300mm及以上。進出電纜應穿管保護,并應留有備用通道。配電箱(柜)不應設置在水管接頭的下方。4.2.5當配電箱(柜)內設有中性導體(N)和保護接地導體(PE)母排或端子板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N母排或N端子板必須與金屬電器安裝板做絕緣隔離,PE母排或PE端子板必須與金屬電器安裝板做電氣連接。2PE線必須通過PE母排或PE端子板連接。3不同回路的N線或PE線不應連接在母排同一孔上或端子上。4.2.6配電箱(柜)體開孔應與導管管徑相匹配,不允許電氣焊開孔。進出室外箱、柜的導管穿線后,管口應做密封處理。進出箱、柜的金屬導管、線槽均應可靠接地。4.2.7配電箱(柜)內配線應整齊,無絞接現象;導線不應有接頭、不傷線芯、不斷股。4.2.8斷路器相間絕緣隔板配置齊全。防觸電護板應阻燃且安裝牢固。端子排安裝牢固,序號清晰,強、弱電端子隔離分開布置,端子規格與芯線截面大小適配。

5桿件、燈具及其它附屬設施安裝5.1一般規定5.1.1燈桿布置及基礎澆筑的一般規定1燈桿位置應合理選擇,與架空線路、地下設施以及影響路燈維護的建筑物的安全距離應符合《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CJJ89-2012相關規定。2同一街道、廣場、橋梁等的路燈,從光源中心到地面的安裝高度、仰角、裝燈方向宜保持一致,燈具安裝縱向中心線和燈臂縱向中心線應一致,燈具橫向水平線應與地面平行。但特殊區域、彎道、平交路口以及立交橋都應作專門考慮。3路燈基礎頂面標高應根據標樁確定?;A開挖后應將坑底夯實,若土質等條件無法滿足上部結構承載要求時,應采取相應的防沉降措施。4基礎澆筑前,排除坑內積水,并保證基礎坑內無碎土、石、磚以及其他雜物。5鋼筋混凝土基礎宜采用C25及以上的商品混凝土,電纜保護管應從基礎中心穿出并應超過混凝土基礎平面30~50mm,保護管穿電纜之前應將管口封堵。6燈桿基礎螺栓高于地面時,燈桿緊固校正后,應將根部法蘭、螺栓現澆厚度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保護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表面平整光滑且不積水。7燈桿基礎螺栓低于地面時,基礎螺栓頂部宜低于地面150mm,燈桿緊固校正后,法蘭、螺栓用混凝土包封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5.1.2半高桿燈和高桿燈的基礎應滿足以下要求1基礎頂面標高應高于提供的地面標樁100mm?;A坑深度的允許偏差應為+100mm、-50mm。當基礎坑深與設計坑深偏差+100mm以上時,應符合下列規定:①偏差在+100mm~+300mm時,采用鋪石灌漿處理;②偏差超過規定值的+300mm以上時,超過部分可采用填土或石料夯實處理,分層夯實厚度不宜大于100mm,夯實后的密實度不應低于原狀土,然后再采用鋪石灌漿處理。2地腳螺栓埋入混凝土的長度應大于其直徑的20倍,并應與主筋焊接牢固,螺紋部分應加以保護,基礎法蘭螺栓中心分布直徑應與燈桿底座法蘭孔中心分布直徑一致,偏差應小于±1mm,螺栓緊固應加墊圈并采用雙螺母,設置在震動區域應采取防震措施。3澆筑混凝土的模板宜采用鋼模板,其表面應平整且接縫嚴密,支模時應符合基礎設計尺寸的規定,混凝土澆筑前,模板表面應涂脫模劑。4基坑回填應符合下列規定:①對適于夯實的土質,每回填300mm厚度應夯實一次,夯實程度應達到原狀土密實度的80%及以上;②對不宜夯實的水飽和粘性土,應分層填實,其回填土的密實度應達到原狀土密實度的80%及以上;③涉及市政人行道路面的基礎開挖、回填,應符合市政專業管理部門要求,并通過專業部門驗收。5.1.3道路照明一般燈具的規定功能性照明燈具效率均不應低于70%,泛光燈燈具的效率不應低于65%,燈具光源腔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燈具電器腔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43,且應符合下列規定:1燈具配件應齊全,無機械損傷、變形、油漆剝落、燈罩破裂等現象;2反光器應干凈整潔,表面應無明顯劃痕;3透明罩外觀應無氣泡、明顯的劃痕和裂紋;4封閉燈具的燈頭引線應采用耐熱絕緣導線,燈具外殼與尾座連接緊密;5燈具的溫升和光學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燈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與試驗》GB7000.1-2015的規定,并應具備省級及以上或具備國家實驗室認證的燈具檢測資質的機構出具的合格報告。5.1.4LED道路照明燈具應符合下列規定1燈的額定功率分類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LED城市道路照明應用技術要求》GB/T31832-2015的規定。2燈具的功率因數不應小于0.9,且燈在額定電壓和額定頻率下工作時,其實際消耗的功率與額定功率之差應不大于10%,功率因數實測值不應低于制造商標準值的0.05。3燈的安全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燈具第2-3部分:特殊要求道路與街路照明燈具》GB7000.203-2013的規定,燈具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4燈的無線電騷擾特性、輸入電流諧波和電磁兼容要求屬國家強制性標準,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照明和類似設備的無線電騷擾特性的限值和測量方法》GB/T17743-2021的規定。5燈的諧波電流限制應符合《電磁兼容限值諧波電流發射限值(設備每相輸入電流≤16A)》GB17625.1-2012的規定。6燈的電磁兼容抗擾度應符合《一般照明用設備電磁兼容抗干擾度要求》GB/T18595-2014的規定。7在標稱工作狀態下,燈具壽命不低于40000h,燈具連續燃點3000小時的光源光通量維持率不應小于96%,燈具連續燃點6000小時的光源光通量維持率不應小于93%,同一批次的光源色溫應該一致。8調光的LED燈具在50%光輸出時,其驅動電源效率不應低于75%,功率因數不低于0.9:9電子控制裝置應符合《燈的控制裝置第14部分:LED模塊用直流或交流電子控制裝置的特殊要求》GB19510.14-2009的規定。10燈的光度分布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15規定的道路照明標準值的要求,供應商應完整提供燈的光學數據等計算資料,低位照明燈具、LED模塊應帶有防眩光措施。11為滿足道路照明日常維護方便的原則,宜采用分體式道路照明用LED燈具,對于分體式LED燈中可替換的LED部件或模塊光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照明用LED模塊性能要求》GB/T24823-2017和《普通照明用LED模塊安全要求》GB24819-2009的規定。12燈具光效能效指標應符合《道路和隧道照明能效值及能效等級》GB37478-2019的要求,具體如表5.1.4-1要求。表5.1.4-1道路照明用LED燈具能效指標分類先進水平(lm/W)節能水平(lm/W)準入水平(lm/W)額定功率≤60WCCT<3500K155115953500K≤CCT≤5000K160120100額定功率≥60WCCT<3500K1601201003500K≤CCT≤5000K1651251055.1.5庭院路燈宜采用不碎燈罩,燈罩托盤應采用鑄鋁材質;若采用玻璃燈罩,緊固時螺栓應受力均勻,并應采用不銹鋼螺栓,玻璃燈罩卡口應采用橡膠圈襯墊。5.1.6燈具內接線應符合下列規定1燈泡座應固定牢靠,可調燈泡座應調整至正確位置。絕緣外殼應無損傷、開裂,相線應接在燈泡座中心觸點端子上,零線應接螺口端子。2燈具引至主線路的導線應使用額定電壓不低于500V的銅芯絕緣線,最小允許線芯截面不應小于1.5mm2,功率400W及以上的最小線芯截面不應小于2.5mm2。3在燈臂、燈桿內穿線不得有接頭,穿線孔口或管口應光滑、無毛刺,并應采用絕緣套管或包帶包扎(電纜、護套線除外),包扎長度不得小于200mm。4每盞燈的相線應裝設熔斷器,熔斷器應固定牢靠,接線端子上線頭彎曲方向應為順時針方向并用墊圈壓緊,熔斷器及其他電氣電源進線應上進下出或左進右出。5燈具內各種接線端子不得超過兩個線頭,線頭彎曲方向,應按順時針方向并壓在兩個墊圈之間。當采用多股導線接線時,多股導線不能散股。6氣體放電燈應將熔斷器安裝在鎮流器的進電側,熔絲應符合下列規定,①150W及以下為4A:②250W應為6A:③400W應為10A:④1000W應為15A。5.1.7其它氣體放電燈應設無功補償,宜采用單燈無功補償,氣體放電燈的燈泡、鎮流器、觸發器等應配套使用。鎮流器、觸發器等接線端子瓷柱不得破裂,外殼密封良好,無銹蝕現象。5.1.8高架路、橋梁等路燈應符合下列規定1低位照明的燈具中心線距離地面不宜高于1.1m(寬度大于12m的機動車道,不宜采用低位照明作為功能照明燈具)2防撞護欄嵌入式燈具應限制眩光,必要時應安裝擋光板或采用帶格柵的燈具,光源腔的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燈具安裝燈體突出防撞墻平面不宜大于10mm。3易發生強烈振動和燈桿易發生碰撞的場所,燈具應采取防震措施和防墜落裝置。4應以道路的設施相結合,兼顧美觀及環境因素并考慮路面亮度、均勻度、縱向均勻度的要求。5應具有良好的誘導性、避免照明設施給行人和機動車駕駛員造成眩光影響。6各類接線模塊安裝模塊設備應完整,安裝就位,標志齊全。安裝螺絲必須擰緊,面板應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5.1.9緊固件及防腐處理要求1各種螺栓緊固、宜加墊片和防松裝置。緊固后螺絲露出螺母不得少于兩個螺距,最多不宜超過5個螺距。2路燈安裝使用的燈桿、燈臂、抱箍、螺栓、壓板等金屬構件應進行熱鍍鋅處理,防腐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相關規定。3燈桿、燈臂等熱鍍鋅后,外表涂層處理時,覆蓋層外觀應無鼓包、針孔、粗糙,裂紋或漏噴區等缺陷,覆蓋層與基體應有牢固的結合強度。5.1.10路燈編號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半高燈桿、高桿燈、單挑燈、雙挑燈、庭院燈、桿上路燈等道路照明燈都應統一編號。2桿號牌可采用粘貼或直接噴涂的方式,號牌高度、規格宜統一,材質防腐、牢固耐用。3桿號牌宜標注路段、桿號、維管單位、報障電話等,字跡清晰、不易脫落。5.2燈桿桿體5.2.1環形鋼筋混凝土電桿應符合下列規定1表面應光潔平整,壁厚均勻,無露筋、跑漿、硬傷等缺陷。2電桿應無縱向裂縫,橫向裂縫的寬度不得超過0.1mm,長度不得超過電桿周長的1/3(環形預應力混凝土電桿,要求不允許有縱向裂縫和橫向裂縫);桿身彎曲度不得超過桿長的1/1000,桿頂應封堵。5.2.2鋼管電桿應符合下列規定1路燈安裝使用的燈桿、燈臂、抱箍、螺栓、壓板等金屬構件應進行熱鍍鋅處理,防腐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的相關規定。燈桿鍍鋅層厚度不應小于65μm,表面涂層處理應在鋼桿熱鍍鋅后進行,因校直等因素涂層破壞部位不得超過2處,且修整面積不得超過桿身表面積的5%。2燈桿、燈臂等熱鍍鋅后,外表涂層處理時,覆蓋層外觀應無鼓包、針孔、粗糙、裂紋或漏噴區等缺陷,覆蓋層與基體應有牢固的結合強度。3鋼桿必須焊接完好,常規錐形桿應當無橫向焊縫??v向焊縫應勻稱、無虛焊;在水平放置且無荷載的條件下,桿身直線度誤差應小于3‰。4鋼桿宜采用法蘭式,其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①長度允許偏差宜為桿長的±0.5%;②桿身直線度允許誤差宜<3%;③桿身橫截面直徑、對角線或對邊距允許偏差宜為±1%;④檢修門框尺寸允許偏差宜為±5mm;⑤懸挑燈臂的仰角允許偏差宜為±1°。5各種螺絲螺母(地腳螺栓、螺母除外)宜采用鋁合金、不銹鋼、玻璃鋼材質,并宜加墊片和彈簧墊。6中桿燈和高桿燈的燈桿、燈盤、配線、升降電動機構等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高桿照明設施技術條件》CJ/T457-2014的規定。7具備條件時,道路桿件宜按照“多桿合一”的要求對各類桿體、配套管線、電力設施等進行集約化設計,實現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滿足照明、交通監控、移動通信等多方面需求。合桿路燈桿和搭載的設備應符合現行相關標準并滿足《江西省智慧燈桿建設技術標準》DBJ/T36-063-2021的規定。5.3桿體安裝5.3.1直線路段安裝單挑燈、雙挑燈、庭院燈時,無特殊情況時,燈間距與設計間距的偏差應小于2%。5.3.2燈桿垂直度偏差應小于半個桿梢,直線路段單、雙挑燈、庭院燈排列成一直線時,燈桿橫向位置偏移應小于半個桿根。5.3.3鋼燈桿吊裝時應采取防止鋼纜擦傷燈桿表面防腐裝飾層的措施。5.3.4鋼燈桿檢修門朝向應一致,宜朝向人行道或慢車道側,并應采取防盜措施。5.3.5燈臂應固定牢靠,燈臂縱向中心線與道路縱向成90°角,偏差不應大于2°。5.3.6采用預制或磚砌燈座應牢固不漏水,一條道路上的燈座尺寸、表面粉刷、裝飾材料應一致。5.3.7墻體燈安裝要求1高度宜為3~4M,燈臂懸挑長度不宜大于0.8M。2從電桿上架空線引下線到墻體第一支持物間距不得大于25米,支持物間距不得大于6米,特殊情況按設計施工。3墻燈架線橫擔應用熱鍍鋅角鋼或扁鋼,角鋼不應小于∠50×5;扁鋼不應小于-50×5。4引下線及保護要求滿足本規范5.1.6一般要求的規定。5.3.8采用合桿的路燈桿布設要求合桿路燈桿布設應滿足相關設計要求,常見搭載設備的設置要求如表5.3.8所示。表5.3.8合桿設置要求5.4新能源設備5.4.1新能源路燈的額定運行條件應滿足設計要求。5.4.2新能源路燈應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防腐蝕、防污染和防紫外線措施。5.4.3新能源路燈在運行時,應避免持續在共振頻率運轉,防止結構破壞。5.4.4風力發電機組與支撐構件應可靠連接,并易于安裝、拆卸、維修和維護等。風力發電機組應有過速保護功能,當風速大于額定風速時,過速保護功能應啟動。當采用停機保護方式時,機組的停車風速不應小于20m/s。5.4.5晶體硅光伏組件的技術性能應符合《地面用晶體硅光伏組件設計鑒定和定型》GB/T9535-1998的規定。5.4.6薄膜型光伏組件的技術性能應符合《地面用薄膜光伏組件設計鑒定和定型》GB/T18911-2022的規定。5.4.7光伏組件的安裝角度應滿足設計要求,冬季發電量要滿足負荷要求。5.4.8光伏組件的安裝不應與風力發電機組的風葉相干涉,并應確保光伏組件不被燈桿和燈具等部件遮擋。光伏組件與支架的連接牢固可靠,并能方便更換。5.4.9新能源路燈的控制器應符合《離網型風力發電機組用控制器第1部分:技術條件》JB/T6939.1-2004的規定,并滿足風機的運行要求。并應能對蓄電池過充電、過放電和正常運行具有指示或自動保護功能,并能將配套機組的電能輸送給路燈照明裝置。5.4.10控制器宜選具有自動調光功能。并且宜預留通訊協議和遠程監控接口。5.4.11蓄電池宜選擇密封式免維護蓄電池。5.4.12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風電機組以額定電流通過控制器對蓄電池充電時,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風電機組輸出端與控制器輸入端之間的線路電壓損失不應大于蓄電池額定電壓的3%。電池以額定電流通過控制器對照明部件放電時,蓄電池輸出端與控制器的蓄電池輸入端之間的線路電壓損失不應大于蓄電池額定電壓的1%??刂破鬏敵龆伺c照明部件輸入端之間的電壓損失應不大于蓄電池額定電壓的3%。5.4.13新能源路燈設計噪聲值不應大于65dB。

6道路照明控制安裝要求6.1照明控制一般要求6.1.1新建、改建及擴建的道路照明工程建設中,應同步實施道路照明控制系統。6.1.2道路照明控制系統的運行應為保障道路的亮燈率、設施的完好、道路照明質量達到管理要求、國家標準要求,同時為照明節能提供技術保障。6.1.3道路照明控制系統應根據各場景需求可實現群控、組控、自動或手動巡測、選測所需參數等功能。6.1.4道路照明控制系統宜采用光控、時控、程控和智能控制方式,并應具備手動控制功能。6.1.5道路照明控制系統應能根據使用情況,實現平日、節日、重大節日等不同的控制模式。6.1.6道路照明控制系統應將道路照明開燈和關燈時的天然光照度水平設置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為20~30lx,次干路和支路宜為15~20lx。6.1.7立交或高架道路的下層道路照明,道路照明控制系統應根據該道路的實際亮度單獨確定開關燈時間,可適當提前開燈和延后關燈。6.2照明控制設備一般要求6.2.1室外安裝的照明控制設備防水防塵性能一般不應低于IP65;安裝在控制柜內的照明控制設備防水防塵性能不應低于IP43。6.2.2照明控制設備的安裝表面,應清潔、干燥、無異物。6.2.3照明控制設備應有單獨的銘牌,銘牌標識應正確、清楚易辨識。6.2.4照明控制設備引出線纜應排列整齊,固定牢靠,每個接線端子接線數量不應超過兩根。6.2.5照明控制設備連接好之后,接線端子應完好無損,所有固定螺絲孔應無滑牙現象,螺絲頭應無明顯滑絲現象。6.2.6照明控制設備安裝位置,應采取防止小動物進入的措施,應根據周邊排水設施情況采取適當的排水措施。6.2.7照明控制設備的安裝固定螺絲必須使用熱鍍鋅或者不銹鋼材質。6.2.8照明控制設備在配電柜開蓋或燈具打開后應能單獨拆裝更換,不應影響其他電器和導線線束的固定。6.2.9照明控制設備中發熱量較大的組件,應安裝在散熱良好或有散熱風扇的部位。6.2.10照明控制設備線路連接之后,連接線長度應有一定的余量,便于后期檢修和更換,線纜中間可以活動部位應使用線卡固定。6.2.11照明控制設備電流回路配線應采用銅芯絕緣導線,其耐壓值不應低于500V,功率400W及以上的回路,其導線截面不應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不應小于1.5mm2。6.2.12路燈控制設備工作電壓范圍宜為180V~250V。6.2.13路燈控制設備的照度調試范圍應為0~75lx,在調試范圍內應無死區。6.2.14路燈控制設備工作溫度范圍宜為-35℃~65℃。6.3照明控制安裝一般要求6.3.1應合理選擇單燈控制器和集中控制器的安裝位置。6.3.2單燈控制器安裝在燈具內部時,應確保單燈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散熱條件。6.3.3單燈控制器安裝在非密封的燈具腔體時,應確保單燈控制器安裝在不易被陽光直射、不易浸水的位置。6.3.4單燈控制器安裝固定后,應在照明控制平臺上獲得單燈控制器的準確位置和狀態。6.3.5無線通訊的單燈控制器,安裝在密封的燈具腔體內部時,燈具應設有確保信號穿透的非金屬組件,該設計不應降低燈具的防塵防水等級,也不應影響燈具壽命。6.3.6無線通訊的單燈控制器安裝在燈桿檢修門時,單燈控制器天線應引出至金屬燈桿外,固定在離地面2.5m以上的位置,應做好防水處理;單燈控制器安裝在燈桿檢修門時,應將單燈控制器固定在專用固定座上,與燈具連接的桿內線應彎折至單燈控制器底部后再向燈桿頂部方向布線。6.3.7采用NEMA接口的單燈控制器,安裝后整燈防護不應低于IP65,宜安裝在燈具背部相對較高位置,NEMA底座安裝位置應高出燈具外形面,以防止積水現象的產生,單燈控制器與NEMA底座的接觸面宜使用雙重防水設計。6.3.8安裝集中控制器的柜體內,布線應規整、美觀,延長線應配備線標,出線孔位置裸露線材應套護線管,進出線縫隙處應采用防火泥封堵。7防雷接地施工7.1一般要求7.1.1電氣裝置的下列金屬部分均應接地。1變壓器、配電柜(箱、屏)等的金屬底座、外殼、金屬門。2屋內外配電裝置的金屬或鋼筋混凝土構架以及靠近帶電部分的金屬遮攔和金屬門。3電力電纜的金屬護套、接線盒和保護管;穿線的鋼管、線槽、接線盒、金屬軟管。4鋼燈桿、金屬燈座、Ⅰ類照明燈具的金屬外殼。5橋上鋼桿應與橋本體土建結構接地連通。6地面鋼桿支撐的照明設施,因地下管線或其它原因,基礎達不到設計埋深,其接地電阻≥10?時,必須另設單根接地管接地,以確保接地電阻達到設計要求。7地面鋼桿支撐的照明設施,除依靠基礎預埋件接地外,如穿線管道不是鋼管導致接地要求不能滿足時,應全線敷設25mm2塑銅線,使燈桿之間有可靠的電氣連接。8燈桿窨井之間的穿線管道如采用鋼管時,鋼管連接處須用電焊連通,燈桿與鋼管之間在窨井處用25mm2塑銅線連通,使燈桿有可靠接地。7.1.2嚴禁利用可撓金屬導管、電纜金屬護套層做接地線。嚴禁采用裸鋁導體作接地極或接地線,接地線嚴禁兼做它用。7.1.3路燈箱式變電站的變壓器中性點處應設置工作接地,要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箱變處應作總等電位聯結,將PE干線、接地干線、箱變引出的金屬管道、箱變基坑的金屬構件,箱變外露可導電部分、金屬圍欄等金屬可靠聯結。7.1.4道路照明配電系統采用TN-S時,配電系統的中性點(N)應與保護線(PE)分開,在始端PE線與變壓器中性點(N)聯結,PE線應與每根路燈鋼桿接地螺栓可靠聯結,在線路分支、末端及中間適當位置做重復接地并形成連網,其重復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7.1.5道路照明配電系統采用TT時,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分開獨立設置,保護接地宜采用聯網TT系統,獨立的PE接地線與每根路燈鋼桿接地螺栓可靠連接,PE線與燈桿等金屬設備連接成網。燈具線路分支出保護電器應當采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電器,接地故障保護電器的動作電流(A),與相應保護接地極的接地電阻(Ω)的乘積,不得大于25V。7.2接地裝置7.2.1接地裝置可利用自然接地體,如構筑物的金屬結構(梁、柱、樁)、埋設在地下的金屬管道(易燃、易爆氣體、液體管道除外)及金屬構件等。7.2.2人工接地裝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垂直接地體所用的鋼管,其內徑不應小于40mm、壁厚3.5mm;角鋼應采用L50×50×5(mm)以上,圓鋼直徑不應小于20mm,每根長度不小于2.5m,極間距離不宜小于其長度的2倍,接地體頂端距地不應小于0.6m。2水平接地體所用的扁鋼截面不小于4×30(mm),圓鋼直徑不小于10mm,埋深不小于0.6m,極間距離不宜小于5m。7.2.3保護接地線必須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應滿足不平衡電流及諧波電流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保護接地線和相線的材質應相同,當相線截面在35mm2及以下時,保護接地線的最小截面不應小于相線的截面,當相線的截面在35mm2以上時,保護接地線的最小截面不得小于相線截面的50%。2采用扁鋼時不應小于4mmx30mm,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0mm。箱式變電站、地下式變電站、控制柜(箱、屏)可開啟的門應與接地的金屬框架可靠連接,采用的裸銅軟線截面不應小于4mm2。7.2.4明敷接地體(線)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敷設位置不應妨礙設備的拆卸和檢修,接地體(線)與構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1.5m。2接地體(線)應水平或垂直敷設,亦可與構筑物傾斜結構平行敷設;在直線段上不應有起伏或彎曲現象。3跨越橋梁及構筑物的升縮縫、沉降縫時,應將接地線彎成弧狀。4接地線支持件間距,水平支線部分宜為0.5m~1.5m,垂直部分宜為1.5m~3.0m,轉彎部分宜為0.3m~0.5m。5沿配電房墻壁水平敷設時,距地面宜為0.25m~0.3m,與墻壁的間距宜為0.01m~0.015m。7.2.5接地體(線)的連接應采用搭焊接,焊接必須牢固無虛焊。接至電氣設備上的接地線,應采用熱鍍鋅螺栓連接;對有色金屬接地線不能采用焊接時,可用螺栓連接、壓接、熱劑焊等方式連接。7.2.6接地體搭接焊的搭接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扁鋼與扁鋼焊接時,焊接長度為扁鋼寬度的3倍(4個棱邊焊接)。2當圓鋼與圓鋼焊接時,焊接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圓鋼兩面焊接)。3當圓鋼與扁鋼連接時,焊接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圓鋼兩面焊接)。4當扁鋼與角鋼連接時,其長度為扁鋼寬度的2倍,并應在其接觸面部位兩側進行焊接。7.2.7接地體(線)及接地卡子、螺栓等金屬件必須熱鍍鋅,焊接處應做防腐處理,在有腐蝕性的土壤中,應適當加大接地體(線)的截面積。7.3等電位連接7.3.1按設計要求做好等電位連接。7.3.2安裝在金屬構架上的LED照明燈具,燈具與構架應做等電位連接,金屬構架也應可靠接地。7.3.3室外露天場所的等電位連接應采用焊接方式,焊接要求應符合相關規定。7.3.4非露天場所可采用壓接,并應采用黃綠雙色銅芯軟導線,截面積不小于6mm2。7.4浪涌保護器7.4.1浪涌保護器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標識:外殼應標明廠名或商標、產品型號、安全認證標記、最大持續運行電壓Uc、保護水平電壓Up、分級試驗類別和放電電流參數,并符合設計要求。2外觀:應無裂紋、劃傷、變形。3運行指示器:加電時應處于指示“正?!蔽恢谩?接線端子:應壓接牢固,壓接螺栓、墊片、接觸面應良好。7.4.2浪涌保護器接入主電路的引線應盡量短而直,不應形成環路和死彎。上引線(引至相線或中性線)和下引線(引至接地)長度之和不宜超過0.5m。7.4.3浪涌保護器電源側引線與被保護側引線不應合并綁扎或互絞。7.4.4浪涌保護器的連接導線最小截面積宜符合表7.4.4的規定。表7.4.4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最小截面積防護級別SPD類型銅導線截面積(mm2)SPD連接相線SPD連接接地端第一級開關型或限壓型610第二級限壓型46第三級限壓型2.54第四級限壓型2.547.5剩余電流保護裝置7.5.1剩余電流保護裝置安裝,應嚴格區分N線和PE線,PE線不應接入剩余電流保護裝置。7.5.2通過剩余電流保護裝置的N線,不應重復接地。7.5.3剩余電流保護裝置投入運行前,應操作試驗按鈕,確保準確動作;并應使用專用儀器進行動作特性試驗,剩余動作電流值、分斷時間應符合設計要求。

8調試和試運行8.1道路照明工程在中間驗收合格之后竣工驗收前,應對本工程建設的照明系統進行調試和試運行。8.2試運行分單體試運行、聯動無負荷試運行、負荷試運行三個階段,均要編制試運行方案(包括技術方案、進度計劃、人員安排、崗前培訓、作業前技術交底和安全防范交底、應急處置等內容),試運行合格后完成報告。8.3單體試運行在施工階段進行,做好以下調試和試運行工作:8.3.1復核高低壓配電箱(柜、屏)、高低壓配電線路、變壓器、安全保護裝置、燈桿、燈具情況,核對規格、型號、回路配線等相關項目是否符合相關設計、技術文件、施工規范要求。8.3.2用搖表測試變壓器、配電箱(柜、屏)接地電阻和高低壓配電線路各回路絕緣電阻應符合規范要求。8.3.3測試配電箱(柜、屏)元器件是否正常,帶監控、智能控制功能的要測試是否有效.8.4聯動無負荷試運行和負荷試運行做好以下調試和試運行工作:8.4.1檢查施工單位提供的試運行報告,合格后進行聯動無負荷試運行和負荷試運行。8.4.2高低壓設施不得同時通電試運行,一般的應按先高壓設施后變壓器再低壓設施逐步順序進行。8.4.3控制系統應具有多種控制模式,應先在不帶負荷的情況下,模擬不同狀態,可以手動、自動或遙控操作,啟閉執行應反應迅速。8.4.4分階段依次通電試運行測試高壓設施、變壓器、配電箱(柜、屏)等電壓、電流、溫升、噪聲、顯示等參數應符合設計、技術文件、施工規范要求,測試無故障后,應在所有路燈全部開啟的情況下,全負荷試運行測試以上內容。8.4.5系統接地電阻≤4Ω,三相照明線路各相負荷的分配宜保持平衡,最大相負荷電流不宜超過三相負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負荷電流不宜小于三相負荷平均值的85%。8.4.6道路照明工程照明控制接入城市無線控制系統的,系統顯示參數應與現場測試數值保持一致,在系統上應能執行啟閉、查詢、巡檢、報警等主要操作;加裝擴展功能(單燈控制、調光、視頻監控、WiFi等)的,應做好事前網絡接口協議等對接,能融合進系統的,應能對各項功能運行操作。8.5道路照明工程負荷試運行應連續進行24小時,所有照明燈具均應開啟,且每2h記錄運行狀態1次,連續試運行時間內無故障。試運行過程中發現故障的,應在解決故障之后重新開始,直至持續無故障進行24小時。8.6負荷試運行過程中應按A04系統試運行報告填寫系統試運行記錄。

9工程竣工與驗收9.1驗收原則工程驗收以招、投標文件,合同,設計圖(包括設計修改單),變更單等文件為依據,以技術參數指標、功能清單為功能評判的標準,照明產品驗收根據國家、省部、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進行驗收。如遇到相關標準未涉及的檢驗項目時,則按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事先約定的驗收規程與指標進行驗收。如有爭議也可由參與驗收部門委托具有檢驗資格的第三方單位進行驗收。9.2驗收組織一般工程由建設單位、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組成驗收小組專職驗收,組織專家對工程進行驗收。室外照明工程應有城市照明管理、運維部門的人員參加。重大工程除上述人員參加驗收外,應有主管領導參加。9.3驗收程序由業主組織有關各方根據驗收原則編制驗收大綱。驗收小組或驗收專家按驗收大綱開展驗收工作。具體驗收過程主要包括:資質查驗、產品合格性查驗、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查驗、工程功能性查驗、工程技術指標性檢驗、合格評定等六個方面。9.4驗收內容和方法9.4.1資質查驗主要查驗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供應商、檢驗方、供應商的資質。其中,包括所有參與施工的單位(含工程施工分包單位)和參與監理的單位。與工程所需的子系統、設備、單元、器件的供應商,都應具有相關產品的生產資質(含營業執照、納稅人證明、生產許可證(如有)。參與工程功能、性能檢驗的機構,應具有相關的檢驗資質。對于某些還未有對應檢驗資質的檢驗項目,可由第三方有資質或權威檢驗機構承擔。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其他外來資源,都應有相應的資質和質量保證。9.4.2產品合格性查驗所有施工進場材料或系統,都應具有自檢合格報告,自檢合格報告至少應包含進場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標。對設計、施工有具體要求而自檢合格報告未包含的項目,可提供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的檢測報告。建設單位有特別要求的批量材料可采用抽樣檢驗的方法。對施工進場材料或系統的某些關鍵指標有異議,可送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檢驗。9.4.3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查驗1工程文件查驗:主要查驗與項目相關的文件,如立項、批復、招投標、項目方案等項目前期的主要文件。2技術設計文件:包括設計圖、設計說明文件、設計審批文件、設計變更單等關鍵技術、關鍵工藝的技術文件。3施工文件:包括施工圖、施工說明文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規范、施工過程檢驗規范、采購規范、外購件質量檢驗和驗收規范、工程測試大綱、工程調試大綱等。4監理文件:監理大綱、監理日志、監理報告。5竣工文件:工程的系統使用說明書、培訓資料、維護維修說明書、竣工圖、竣工決算等竣工文件的完整性。9.4.4照明設施施工查驗1電源線路施工查驗:查驗路徑批準文件、分項工程竣工資料、分項工程竣工圖、設計變更文件、試驗和檢測記錄的完整。隱蔽工程應有旁站驗收記錄。采用通電測試法按照《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安全標準》GB50168-2018、《電氣裝置安裝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73-2014的要求,逐段查驗驗收。2照明金屬桿件基礎施工查驗:結合交樁記錄,查驗基礎點位坐標、標高,查驗鋼筋、混凝土抽樣檢測報告。隱蔽工程應做好旁站驗收記錄。采用直尺法測量基礎尺寸,采用水平儀測量基礎水平。3窨井安裝施工查驗:用直尺法查驗窨井內部尺寸;用扦插法測量窨井底部粗砂厚度;用承壓法測量窨井蓋承壓重量。9.4.5燈具的安裝查驗①采用目測和接地電阻測試儀測試查驗燈具及構架安裝牢固、接地可靠。②采用目測法查驗燈具及燈具接線盒或保護裝置的防水密封墊完整,螺栓緊固到位。③采用目測法查驗成排燈具安裝整齊,角度一致。9.4.6照明桿件安裝查驗①采用全站儀查驗桿件垂直度。②采用目測法查驗支臂與道路的垂直度。③采用目測法查驗桿件的表面涂裝無擦痕。④采用目測法,按照《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CJJ89-2012要求查驗燈桿編號黏貼。9.4.7綜合桿安裝查驗①采用激光測距儀,測量標志底端至地面的高度;測量信號燈和電子監控等設施的距離地面高度。必須滿足道路交通安全標志、交通安全設施的高度設置要求。②采用目測法,確定單個基礎桿件上的標識數量,不宜超過4個。③采用目測法,核對A類、B類、C類、D類、E類、F類等各類桿件的布設位置,必須滿足道路交通安全標志、交通安全設施的位置設置要求。9.4.8新能源設備安裝查驗①采用目測法,確定太陽能組件及風力發電組件的位置設置要求,避免結構損壞及部件遮擋事件發生。②采用通電法,確定新能源路燈控制器、組件、蓄電設備及其他設備運行正常,其線路電壓損失不超出標準要求。③采用噪聲測試儀,測試風力發電組件的噪聲值不高于國家標準。9.4.9變壓器及供、配電設施安裝查驗①查驗分項工程竣工資料、設計變更文件、產品說明書、試驗記錄、合格證及安裝圖紙等技術文件、聯調記錄的完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