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南通濱海園區 20MW(一期 5MW、二期 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報告表_第1頁
華電南通濱海園區 20MW(一期 5MW、二期 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報告表_第2頁
華電南通濱海園區 20MW(一期 5MW、二期 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報告表_第3頁
華電南通濱海園區 20MW(一期 5MW、二期 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報告表_第4頁
華電南通濱海園區 20MW(一期 5MW、二期 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設項目名稱華電南通濱海園區20MW(一期5MW、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項目代碼無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地理坐標一期光伏區(121度23分38.659秒,32度13分55.239秒)二期光伏區(121度23分33.214秒,32度13分55.935秒)開關站(121度23分31.070秒,32度13分46.183秒)建設項目行業類別海洋能源開發利用類工程/長度(km)用海面積314395m2建設性質□新建(遷建)?改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情形?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南通濱海園區經濟發展局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文號(選填)通濱海經發備[2014]45號、通濱海經發備[2015]12號總投資(萬元)18350環保投資(萬元)環保投資占比(%)施工工期6個月是否開工建設?是:已建設內容:華電南通濱海園區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光伏區、10kV開關站、集線電路;華電南通濱海園區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光伏區、10kV開關站、集線電路。一期處罰及執行情況:2015年9月22日,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因華電南通濱海園區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但未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通海執處罰[2015]004號,處以于2023年12月22日取得用海批復(通州灣海漁發[2023]18號),于2024年1月12日辦理海域證(蘇(2024)通州灣不動產權第0000081號)。二期處罰及執行情況:2016年12月9日,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因華電南通濱海園區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建成5MW但未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通海執處罰[2016]003號,處以罰款79.98264萬元,罰款已于2016年12月22日全額繳納;2017年12月13日,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海洋與漁業局因華電南通濱海園區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但未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通州灣海執處罰[2017]004號,處以罰款234.9萬元(處罰范圍不含第二次處罰范圍),罰款已于2017年12月29日全額繳納,已補辦用海手續,于2023年12月22日取得用海批復通州灣不動產權第0000082號)。本項目因違法用海行為受到海洋行政處罰后,未恢復海域原狀,未補辦海域使用權證,未消除違法用海狀態涉及2項2021年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海洋專項督察問題(問題序號30和46)。建設單位積極整改,辦理海域證后,現均已銷號。專項評價設置情況無規劃情況1、規劃名稱:《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審批機關: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審批文號:通政辦發〔2021〕57號2、規劃名稱:《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審批機關: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審批文號:蘇發改能源發〔2022〕685號3、《江蘇省通州灣示范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審批機關:南通市人民政府審批文號:通政復〔2020〕97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1、《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通政辦發〔2021〕57號)相符性分析《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通政辦發〔2021〕57號)中展望,“構建清潔低碳現代能源體系。嚴格控制建設15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鼓勵現有75蒸噸/小時熱電鍋爐“上大壓小”;持續推廣風能、海洋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力爭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北卷椖繛楣夥l電項目,其運行模式是在有太陽輻射的條件下,利用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而通過太陽能產生的電能屬于清潔能源,本項目符合《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構建清潔低碳現代能源體系,持續推廣風能、海洋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要求。因此,本項目建設與《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具有相符性。685號)相符性分析根據《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蘇發改能源發〔2022〕685號),“加快推進“光伏+”綜合利用。結合生態立體土地綜合利用,充分發揮光伏發電與農林牧漁業發展協同優勢,在確保農林牧漁業穩產保供前提下,依托農業種植、漁業養殖、生態修復等,因地制宜利用墾區農場、采煤塌陷區、沿海灘涂、養殖魚塘、農業大棚、山地丘陵等空間資源,開展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在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持續整體開發條件的地區,優化推進“光伏+”基地化開發。鼓勵推廣“光伏+”生態旅游、光伏特色小鎮等,促進光伏與多種產業有機融合,擴展集中式光伏發電發展空間。穩步有序開展海上光伏建設。到2025年,全省集中式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薄爸攸c在連云港市、鹽城市、南通市等沿海地區開展灘涂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并結合海上風電場海域,穩步有序開展海上光伏建設,有效提高海域資源利用效益?!北卷椖坷媚贤ㄊ型ㄖ轂呈痉秴^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符合《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中加快推進“光伏+”綜合利用以及重點在南通市沿海地區開展光伏發電基地建設的布局要求。因此,本項目與《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具有相符性。97號)相符性分析2022年8月27日,南通市人民政府下發了《市政府關于江蘇省通州灣示范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的批復》(通政復〔2020〕97號)。根據《江蘇省通州灣示范區總體規劃(2018-2035)》及其批復,江蘇省通州灣示范區遵循生態優先、保障發展的思路,優先劃定不能進行開發建設的區域,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嚴守底線,促進城鎮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生態保護紅線需按照批準后的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結果落實。本項目位于原生態保護紅線“南通濱海園區海洋旅游度假區”中,現已調出,根據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州灣示范分局出具的“關于華林一期、二期項目是否涉及生態紅線的回復函”,對比江蘇省“三區三線”試劃最新報部審查成果,本項目所在區域已不在生態紅線范圍。因此,本項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和城鎮開發邊界。根據《江蘇省通州灣示范區總體規劃(2018-2035)》,落實國家、省、市國土空間管理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優化通州灣示范區國土保護與開發格局,立足通州灣示范區實際情況,將通州灣示范區全域國土空間按照適宜性分為保護與修復、開發與利用兩大類。保護與修復類包含生態保育修復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海洋控制區三類,生態保育修復區即生態保護紅線圍合的區域,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即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圍合的區域,海洋控制區是對海洋資源進行綜合保護和控制的區域。本項目原來位于生態保育修復區,現已調出生態紅線,不屬于生態保育修復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海洋控制區?!督K省通州灣示范區總體規劃(2018-2035)》要求通州灣示范區逐步構建“五園、一城、一基地、一帶”的空間結構,大力發展綠色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紡織、航運物流等臨港產業和地方特色產業。本項目為光伏發電項目,不占用“五園、一城、一基地、一帶”空間,不屬于規劃禁止準入的行業。因此,本項目與《江蘇省通州灣示范區總體規劃(2018-2035)》相符。其他符合性分析1、產業政策的相符性分析本項目為光伏發電項目,屬于清潔能源項目。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2021年修訂),本項目屬于“鼓勵類”的“五、新能源”中“1、太陽能熱發電集熱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應用、逆變控制系統開發制造”中所列項目。對照《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本項目不屬于清單中所列禁止準入類項目。對照《江蘇省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錄》(蘇辦發〔2018〕32號),本項目不屬于目錄中所列限制類、淘汰類和禁止類。因此,本項目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產業政策要求。2、“三線一單”相符性分析(1)生態保護紅線1)與《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蘇政發[2020]49號)相符性根據《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通知》(蘇政發[2020]49號全省包括“1”個總體管控要求,長江流域、個設區市管控要求,以及全省“N”個(4365個)環境管控單元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著重加強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市縣級及以下產業園區環境管理,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本項目位于南通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個(4365個)環境管控單元中的優先保護單元。優先保護單元嚴格按照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和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管理規定進行管控。依法禁止或限制開發建設活動,確保生態環境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優先開展生態功能受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活動,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本項目位于原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南通濱海園區海洋旅游度假區”和原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海洋旅游度假區”,現均已調出。根據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州灣示范分局出具的“關于華林一期、二期項目是否涉及生態紅線的回復函”,對比三區三線試劃最新成果,本項目所在區域不在生態紅線范圍及生態空間管控區范圍內。本項目與江蘇省省域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及長江流域、沿海地區生態環境管控要求相符性分析見表1-1和表1-2。江蘇省環境管控單元見附圖7。表1-1江蘇省省域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分析相關法定保護制2.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求:全省二氧化硫、91.2萬噸、11.9萬噸、29.2萬噸、污染物總量排表1-2江蘇省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分析制控2)與《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的通知》(通政辦規〔2021〕4號)相符性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的通知》(通政辦規〔2021〕4號),南通市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420個,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全市共包括優先保護單元90個,其中陸域69個,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17.14%;海域21個。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管控區域,以生態功能保護為主。重點管控單元247個,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24.41%。主要包括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和各級各類產業園區。一般管控單元83個,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58.45%。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之外的其他區域。本項目位于優先保護單元。優先保護單元原則上按照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和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有關要求進行分級分類管控。本項目位于原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南通濱海園區海洋旅游度假區”和原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海洋旅游度假區”,現均已調出。根據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州灣示范分局出具的“關于華林一期、二期項目是否涉及生態紅線的回復函”,對比三區三線試劃最新成果,本項目所在區域不在生態紅線范圍及生態空間管控區范圍內。本項目與南通市生態環境管控要求相符性分析見表1-3及附圖8。表1-3南通市域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分析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4.根據《省政府關于加強全省化工園區化工集中通市化工產業環保準入指導意見的通知》(通政制);項目,不2.根據《南通市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2.化工行業新建化工項目須達到國內清潔生產海永外的大部分地區,啟東市的匯龍、呂四、北新等鄉鎮,發電,不鋼鐵行開采,符3)與《南通市近岸海域“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試行)》(通政辦發〔2022〕56號)相符性根據《南通市近岸海域“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試行)》(通政辦發〔2022〕56號),南通市全市共劃定近岸海域環境管控單元131個,包括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優先保護單元,指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區域,主要為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全市劃定優先保護單元28個。重點管控單元,指現有和規劃的工業或城鎮建設用海區、港口區、傾廢區、排污混合區、圍填海區等開發利用強度較高海域,以及水動力條件較差、水質超標(如因水產養殖導致等)、生態破壞較嚴重和存在重大風險源的海域等區域,劃定時充分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交通運輸用海區、工礦通信用海區、游憩用海區和特殊用海區。全市劃定重點管控單元75個。一般管控單元,指除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以外其他近岸海域。全市劃定一般管控單元28個。本項目位于通州灣游憩用海區,屬于重點管控單元。重點管控單元指現有和規劃的工業或城鎮建設用海區、港口區、傾廢區、排污混合區、圍填海區等開發利用強度較高海域,以及水動力條件較差、水質超標(如因水產養殖導致等)、生態破壞較嚴重和存在重大風險源的海域等區域,劃定時充分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交通運輸用海區、工礦通信用海區、游憩用海區和特殊用海區。重點管控單元管控要求為主要推進空間布局優化,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本項目與《南通市近岸海域“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試行)》中重點管控單元通州灣游憩用海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相符性分析見表1-4及附圖9。表1-4重點管控單元通州灣游憩用海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制業用海中的電力工業用海,廢水、廢氣、固域使用活動相協調,不會影響旅游環境。本4)與《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相符性本項目位于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根據《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本項目用地范圍內涉及的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為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海洋旅游度假區,詳見附表1-5和附圖10。表1-5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序號區)區護//根據《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18〕74號),本項目用地范圍內涉及的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為南通濱海園區海洋旅游度假區,詳見附表1-6和附圖11。表1-6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代碼市Xj類區區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海洋旅游度假區已調出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南通濱海園區海洋旅游度假區已調出生態保護紅線,根據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州灣示范分局出具的“關于華林一期、二期項目是否涉及生態紅線的回復函”,對比三區三線試劃最新成果,本項目所在區域不在生態紅線范圍及生態空間管控區范圍內。根據《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和《南通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調整后距離本項目最近的生態紅線為江蘇海門蠣蚜山國家級海洋公園,位于本項目東側,距離約為15.9km,距離本項目最近的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為遙望港(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清水通道維護區,位于本項目西南側,距離約為2.6km,詳見表1-7、表1-8,詳見附圖12。表1-7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序號//表1-8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市級縣級南通市海門市類區統南通市海門市3類區0統本項目為光伏發電項目,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對周邊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和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的影響較小,因此,本項目符合《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的通知》(蘇政發〔2020〕1號)、74號)。(2)環境質量底線1)環境空氣:根據《2022年南通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2年,全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濃度(CO-95%)和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值第90百分位濃度(O3-8h-90%)分別為42微克/立方米、7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0.8毫克/立方米和179微克/立方米。與2021年相比,PM2.5、PM10、NO2和CO第95百分位數濃度均有下降,降幅分別為13.3%、6.7%、11.5%和20.0%;SO2和O3第90百分位數濃度上升,升幅分別為16.7%和14.7%。2)近岸海域水環境:根據《2022年南通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2年,全市近岸海域達到或優于《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二類標準的面積比例為87.2%,三類面積比例為5.6%,四類面積比例為3.2%,劣四類面積比例為4.0%。與2021年同比,優良(一、二類)面積比例下降0.5個百分點,劣四類面積比例上升0.4個百分點,基本保持穩定,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3)聲環境:根據《2022年南通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2年,南通全市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并且保持穩定:區域晝間聲環境質量總體處于二級(較好)水平,同比保持穩定;功能區晝、夜間聲環境質量達標率穩定保持在90%以上,夜間聲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道路交通晝聲環境質量均處于一級(好)水平,同比保持穩定。本項目原施工期廢水、廢氣、固廢均得到妥善處置,噪聲造成的不利影響較小,運營以來無廢氣產生,廢水、固廢均妥善處置,廠界噪聲能夠達標,沒有對區域環境造成顯著不利影響。新建10kV開關站、危廢庫及拆除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施工無廢水產生,廢氣、固廢均有妥善處理的途徑,周邊200m無聲環境敏感目標,施工噪聲對周邊造成的影響較小。因此,本項目的建設不會對區域環境質量造成顯著不利影響,符合環境質量底線要求。(3)資源利用上線本項目為光伏發電項目,屬于D4416太陽能發電項目,施工期用水來自市政供水系統,施工用電來自本項目站用變,施工期消耗水、電等資源較少;運營期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太陽能屬于清潔可再生資源。因此,本項目符合資源利用上線要求。(4)生態環境準入清單1)與《關于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2022年版)〉的通知》(長江辦〔2022〕7號)相符性對照《關于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2022年版)〉的通知》,本項目不屬于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中的項目,具體見表1-9。表1-9與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相符性分析1234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國5《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湖泊保護區、保留區。67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892)與《〈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2022年版)〉江蘇省實施細則》(蘇長江辦發〔2022〕55號)相符性對照《〈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2022年版)〉江蘇省實施細則》,本項目不屬于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江蘇省實施細則中的項目,具體見表1-10。表1-10與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江蘇省實施細則相符性分析1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港口布局規劃和《江蘇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15-2030年)》《江蘇河港口布局規劃(2017-2035年)》以及我省有關港口總體規劃的碼頭項目,禁止建設未納入《長2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投資建設旅游和生產經營項目。嚴格執行《風景名勝區條例》《江蘇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禁止在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投資建設與風景名勝資源保3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江蘇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項目,以及網箱養殖、畜禽養殖、旅游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投資建設項目;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投資建設項目;禁止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投資建設項目,改建項目應當消減排污量。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準保護區由省生態環境廳會同水利等有關方面4禁止在國家級和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新建圍湖造田、圍海造地或圍填海等投資建設項目。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禁止在國家濕地公園的岸線和河段范圍內挖沙、采礦,以及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投資建設項目。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分別由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會同有關方面界定并落實管控5《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岸線保護區和保留區內投資建設除事關公共安全及公眾利益的防洪護岸、河道治理、供水、生態環境保護、航道整治、國家重要基礎設施以外的項目。長江干支流基礎設施項目應按照《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岸線保護等要求,按規定開展項目前期論證并辦理相關手續。禁止在《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劃定的河段及湖泊保護區﹑保留區內投資建6禁止未經許可在長江干支流及湖泊新設、改設或7禁止長江干流、長江口、34個列入《率先捕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名錄》的水生生物保護區以及省規定的其它禁漁水域開展生產性捕8禁止在距離長江干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長江干支流一公里按照長江干支流岸線邊界(即水利部門河道管理范9禁止在長江干流岸線三公里范圍內新建、改建、禁止在沿江地區新建、擴建未納入國家和省布局禁止在化工企業周邊建設不符合安全距離規定的勞動密集型的非化工項目和其他人員密集的公共禁止新建、改建、擴建高毒、高殘留以及對環境影響大的農藥原藥(化學合成類)項目,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和省產業政策的農藥、醫藥于農藥原藥(化學合成類)項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石化、現代煤化工等禁止新建、擴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江蘇省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錄》明確的限制類、淘汰類、禁止類項目,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產能項目,以及明令類、淘汰類、禁止類項目,法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國家產能置換要求的嚴重過剩產能行業的項目。禁止新建、擴建不符合要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文件有更加嚴格規定的從其3)《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對照《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2年版),本項目不屬于清單中的禁止準入類。3、與其他相關文件相符性分析(1)與《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相符性分析《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統籌劃定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強化國土空間和用途管制,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各類空間布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優先劃定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障糧食安全;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控制城鎮建設無序蔓延;實施空間戰略留白,應對未來不確定性。本項目位于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項目不涉及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符合《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本項目與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位置關系見附圖13。《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根據海域區位、資源稟賦等屬性,結合新時期海洋空間管控要求以及產業用海需求,從保護和利用兩類目標出發劃定海洋保護空間和海洋發展空間,其中海洋發展區劃分為漁業用海區、交通運輸用海區、工礦通信用海區、游憩用海區、特殊用海區、海洋預留區六類功能區,合理有序布局海洋開發利用活動。沿海市縣結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細化落實海洋功能分區。結合《南通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項目屬于游憩用海區。《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規定:“游憩用海區有序利用海岸線、海島、濕地等重要旅游資源,規劃發展集觀光、度假、休閑、娛樂、運動、康養為一體的旅游集聚區。鼓勵旅游與保護地、海洋牧場、海上風電等融合發展。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禁止非公益性設施占用公共旅游資源,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旅游項目,減少旅游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開展海岸帶整治修復,形成新的休閑娛樂區,保障公眾親海需求?!北卷椖繛楣夥l電項目,未占用海岸線、海島、濕地等重要旅游資源,可與旅游融合發展,嚴格落實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未占用公共旅游資源,不屬于低水平重復建設旅游項目,本項目受池塘阻隔,項目區與外側海域幾乎無自然水力聯系,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符合游憩用海區管控要求。綜上,本項目與《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相符。(2)與《南通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符合性分析《南通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落實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和市域空間結構,按照陸海統籌、全域覆蓋的原則,將南通市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海洋發展區等六類一級規劃分區。本項目位于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屬于海洋發展區,按照海洋相關管控要求進行管控。海洋發展區劃分為漁業用海區、交通運輸用海區、工礦通信用海區、游憩用海區、特殊用海區、海洋預留區六類功能區,本項目位于游憩用海區,詳見附圖14。游憩用海區管控要求為有序利用海岸線、海島、濕地等重要旅游資源,規劃發展集觀光、度假、休閑、娛樂、運動、康養為一體的旅游集聚區。鼓勵旅游與保護地、海洋牧場、海上風電等融合發展。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禁止非公益性設施占用公共旅游資源,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旅游項目,減少旅游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開展海岸帶整治修復,形成新的休閑娛樂區,保障公眾親海需求。本項目為光伏發電項目,未占用海岸線、海島、濕地等重要旅游資源,可與旅游融合發展,嚴格落實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未占用公共旅游資源,不屬于低水平重復建設旅游項目,本項目受池塘阻隔,項目區與外側海域幾乎無自然水力聯系,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符合游憩用海區管控要求?!赌贤ㄊ袊量臻g總體規劃(2021~2035年)》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本項目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因此,本項目與《南通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相符。(3)與《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國能發新能規〔2022〕104號)相符性分析根據《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國能發新能規〔2022〕104號鼓勵光伏電站開展改造升級工作,應用先進、高效、安全的技術和設備。光伏電站的拆除、設備回收與再利用,應符合國家資源回收利用和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要求,不得造成環境污染破壞與安全事故事件,鼓勵項目單位為設備回收與再利用創造便利條件。本項目新建開關站設備全部利舊,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破壞與安全事故(4)與《江蘇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符合性分析根據《江蘇省近岸海洋功能區劃》(蘇環委〔2001〕7號)和《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南通港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調整的復函》(蘇環函〔2021〕71號),江蘇省近岸海洋環境功能區分為四類,其中一類環境功能區適用于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區域水質應符合國家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二類環境功能區適用于水產養殖區、海水浴場、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使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區域水質應符合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標準;三類環境功能區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游區,區域水質應符合國家三類海水水質標準;四類環境功能區適用于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區域水質應符合國家四類海水水質標準。對照《江蘇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以及《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南通港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調整的復函》,本項目占用海域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為二類區,詳見附圖15,二類環境功能區適用于水產養殖區,海水浴場,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區域水質應符合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本項目為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利用魚塘上方空間架設支架安裝光伏組件,可在保留漁業養殖的同時,利用太陽能發電(漁業養殖另行評價),原施工期廢水不外排,新建10kV開關站、危廢庫及拆除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施工不產生廢水,運營期不產生廢水,不會影響區域海水水質。因此,本項目與《江蘇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相符。(5)《江蘇省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蘇發改能源發〔2023〕561號)相符性分析根據《江蘇省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蘇發改能源發〔2023〕561號),“切實加強海上光伏項目建設與國土空間、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等規劃的有效銜接,嚴格按政策要求避讓生態保護紅線、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和具有典型代表性、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地位重要的濕地區域,避開自然保護地、自然遺產地、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重要濕地區、重要河口區、大陸自然岸線、候鳥遷飛通道沿線重要棲息地以及內陸洪澇水入海港道及其匯流潮溝、主海堤等敏感區域,落實自然岸線占補平衡和《濕地保護法》管理等相關要求。科學評價海上光伏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開工前依法依規履行相關環評手續,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各項生態影響減緩措施、補償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減輕工程實施對海洋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強化與互花米草等生態治理工作的銜接。嚴格落實項目投產運營后的生態修復、環境監測評價工作。因項目建設影響鳥類、水生生物的,應通過岸線整治等生態修復措施恢復鳥類適宜棲息地,采取人工漁礁、增殖放流等進行水生生物補償。”本項目利用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符合《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南通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項目位于原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南通濱海園區海洋旅游度假區”和原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海洋旅游度假區”,現均已調出,因此,本項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和具有典型代表性、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地位重要的濕地區域,不占用自然保護地、自然遺產地、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重要濕地區、重要河口區、大陸自然岸線、候鳥遷飛通道沿線重要棲息地以及內陸洪澇水入海港道及其匯流潮溝、主海堤等敏感區域,不占用自然岸線和濕地。本項目屬于未批先建項目,罰款已繳納完畢,本次屬于補辦環評手續。本項目施工過程中嚴格落實各項生態環境減緩措施,采取有效的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本項目將按規定將生態補償金繳納至通州灣示范區財政,由通州灣示范區統籌實施增殖放流等生態補償措施,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較小。(蘇發改能源發〔2023〕561號)中的環保要求。(6)與江蘇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的相符性分析根據江蘇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本項目位于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擬用海面積為31.4395公頃。經核對,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項目用地符合江蘇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要求。本項目與江蘇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疊圖分析見圖1-1、圖1-2。圖1-1本項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圖1-2本項目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綜上所述,本項目與江蘇省“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相符。地理位置華電南通濱海園區20MW(一期5MW、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位于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一期5MW光伏陣列廠址中心坐標為121°23′38.659′′E,32°13′55.239′′N,二期15MW光伏陣列廠址中心坐標為121°23′33.214′′E,32°13′55.935′′N。新建開關站中心坐標為121°23′31.070′′E,32°13′46.183′′N。本項目地理位置詳見附圖1。項目組成及規模1、項目由來2014年10月13日,江蘇華電南通通州灣項目籌備處取得了南通濱海園區經濟發展局出具的《企業投資項目備案通知書》(通濱海經發備[2014]45號),項目名稱為《華電南通濱海園區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華電南通濱海園區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以下簡稱“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內容為:“項目裝機容量為5MWp,采用標準功率為300Wp的高效多晶硅光伏組件,以28°固定傾斜面方式安裝,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將系統分成5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均配置2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和1臺1000kVA雙分裂升壓變壓器?!?014年10月22日,南通濱海園區經濟發展局出具證明,相關內容主要為:同意由江蘇華電南通通州灣項目籌備處籌備的,江蘇華電通州熱電有限公司和江蘇林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江蘇華電華林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籌)開展“通濱海經發備[2014]45號”文中的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2015年1月,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開始調試、運營。2015年4月27日,江蘇華電華林新能源有限公司取得了南通濱海園區經濟發展局出具的《企業投資項目備案通知書》(通濱海經發備[2015]12號),項目名稱為《華電南通濱海園區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華電南通濱海園區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以下簡稱“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內容為:“項目裝機容量為15MWp,采用標準功率為300Wp的高效多晶硅光伏組件,以28°固定傾斜面方式安裝,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將系統分成15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均配置2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和1臺1000kVA雙分裂升壓變壓器?!?016年1月,華林二期15MWp項目開始調試、運營。因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但未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于2015年9月22日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通海執處罰[2015]004號,處以罰款34.3014萬元。建設單位已于2015年9月29日全額繳納罰款,并補辦用海手續,于2023年12月22日取得用海批復(通州灣海漁發[2023]18號),于2024年1月12日辦理海域證(蘇(2024)通州灣不動產權第0000081號)。因二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但未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于2016年12月9日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通海執處罰[2016]003號,處以罰款79.98264萬元。建設單位已于2016年12月22日全額繳納罰款。江蘇省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海洋與漁業局于2017年12月13日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通州灣海執處罰[2017]004號,處以罰款234.9萬元。建設單位已于2017年12月29日全額繳納罰款。二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已補辦用海手續,于2023年12月22日取得用海批復(通州灣海漁發[2023]19號),于2024年1月12日辦理海域證(蘇(2024)通州灣不動產權第0000082號)。本項目因違法用海行為受到海洋行政處罰后,未恢復海域原狀,未補辦海域使用權證,未消除違法用海狀態涉及2項2021年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海洋專項督察問題(問題序號30和46)。建設單位積極整改,辦理海域證后,現均已銷號。為了完善項目環保手續,江蘇華電華林新能源有限公司擬對華電南通濱海園區20MW(一期5MW、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補辦環境影響評價手續。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有關規定,本項目屬于“五十四、海洋工程”中的“151海洋能源開發利用類工程”中的“其他潮汐發電、波浪發電、溫差發電、海洋生物質能等海洋能源開發利用、輸送設施及網絡工程;地熱發電;太陽能發電工程及其輸送設施及網絡工程;其他海上風電工程及其輸送設施及網絡工程”,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為此,江蘇華電華林新能源有限公司委托江蘇潤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編制《華電南通濱海園區20MW(一期5MW、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接受委托后,我單位組織項目組人員對該項目區進行了現場踏勘,收集有關項目區的自然環境基礎資料,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有關規范和技術要求,編制了本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表,為項目實施和管理提供參考依據。本次評價內容不包括魚塘養殖,魚塘養殖另行評價。2、工程內容江蘇華電華林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20MW,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分兩期建設。本項目采用全額上網,并網點為東安變10kV母線。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用海面積為8.0189公頃,裝機容量為5MW,分為5個1MW發電單元,安裝16740塊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每18塊組件連接成1個組串,每10個組串接入1個直流匯電箱,若干直流匯流箱接入1臺直流匯流柜,再由直流匯流柜接入500kW并網型逆變器,每2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接入1臺1000kVA的雙分裂升壓變壓器升壓為10kV,構成1個發電單元。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共安裝10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及5臺1000kVA的雙分裂升壓變壓器,光伏板之間及光伏板至升壓變壓器之間采用直流電纜相連。5個發電單元通過1回10kV集電線路送至10kV開關站,再從10kV開關站通過10kV專線接入110kV東安變10kV母線。本次評價內容不包括10kV開關站接入110kV東安變10kV母線部分內容。2022年,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發電量為507.31萬kWh。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用海面積為23.4206公頃,裝機容量為15MW,分為15個1MW發電單元,安裝50220塊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每18塊組件連接成1個組串,每10個組串接入1個直流匯電箱,若干直流匯流箱接入1臺直流匯流柜,再由直流匯流柜接入500kW并網型逆變器,每2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接入1臺1000kVA的雙分裂升壓變壓器升壓為10kV,構成1個發電單元。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共安裝30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及15臺1000kVA的雙分裂升壓變壓器,光伏板之間及光伏板至升壓變壓器之間采用直流電纜相連。15個發電單元通過3回10kV集電線路(共計)送至10kV開關站,再從10kV開關站通過10kV專線接入110kV東安變10kV母線。本次評價內容不包括10kV開關站接入110kV東安變10kV母線部分內容。2022年,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發電量為1716.87萬kWh。本項目利用魚塘上方空間架設支架安裝光伏組件,可在保留漁業養殖生產的同時,利用太陽能發電。本次評價內容不包括魚塘養殖,魚塘養殖另行評價。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位于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南側。建設單位擬拆除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于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光伏區,拆除7組2×9陣列和7組2×18光伏組件,新建10kV開關站和危廢庫。本項目總投資18350億元,總用海面積為31.4395公頃。2022年,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發電量為507.31萬kWh,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發電量為1716.87萬kWh。本項目補辦環評手續的同時也在補辦用海手續,一期項目申請用海面積為8.0189公頃,用海方式為透水構筑物用海,海域使用類型為工業用海中的電力工業用海,已取得《關于華電南通濱海園區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用海的批復》(通州灣海漁發[2023]18號辦理海域證(蘇(2024)通州灣不動產權第0000081號)。二期項目申請用海面積為23.4206公頃,光伏區及新建開關站、危廢庫用海方式均為透水構筑物用海,海域使用類型為工業用海中的電力工業用海,已取得《關于華電南通濱海園區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用海的批復》(通州灣海漁發[2023]19號辦理海域證(蘇(2024)通州灣不動產權第0000082號)。本項目建設內容及規模見表2-1。表2-1建設內容及規模一覽表(新建10kV開關站后)本項目光伏區總用海面積31.4395公頃,總裝機容量為20MW,分為一期、施工用水依托周邊市政配套給水管網。項目所在地區域降清洗用水均來自降雨。升壓站及光伏區不設現場值守人員運營期:清洗光伏組件后的雨水自然降落至施工期:多余土方運往政府指定堆土場,然后交由專門的筑垃圾運到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納地點集中處理,光伏組件運營期:本項目不設值班室,運營期運維人員僅定期到產生;一般固廢為廢光伏板、廢電氣元件,廢光伏板委托有(1)光伏區兩期光伏區均以“光伏組件—逆變器—升壓變壓器”組成1個發電單元,每18塊組件連接成1個組串,每10個組串接入1個直流匯流箱,若干直流匯流箱接入1臺直流匯流柜,再由直流匯流柜接入500kW并網型逆變器,每2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接入1臺1000kVA的雙分裂升壓變壓器升壓為10kV,構成1個單元,本項目共20個發電單元。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為5MWp,由5個1MWp光伏發電單元組成,安裝16740塊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形成930個組串,安裝10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5臺1000kVA雙分裂升壓變壓器。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為15MWp,由15個1MWp光伏發電單元組成,安裝50220塊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形成2790個組串,安裝30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15臺1000kVA雙分裂升壓變壓器。圖2-1本項目光伏區現狀圖①光伏發電組件兩期項目均采用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共安裝66960塊,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安裝16740塊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已安裝50220塊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新建10kV開關站及危廢庫所在區域拆除378塊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采用光伏組件的主要性能參數見表2-2。光伏板布置采用豎向兩排布置方式,支架最佳傾角為28°。表2-2300Wp多晶硅光伏組件主要技術參數12V3A4V5A6789%②逆變器本項目采用500kW并網型逆變器,主要技術參數見表2-3。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安裝10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安裝30臺500kW并網型逆變器。500kW并網型逆變器安裝在站臺上,采用集裝箱式,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表2-3逆變器主要技術參數表123A4%5%678A9V臺臺③升壓變壓器本項目每個發電單元配備1臺1000kVA雙分裂升壓變壓器。主要技術參數見表2-4。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安裝5臺1000kVA雙分裂升壓變壓器,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安裝15臺1000kVA雙分裂升壓變壓器。1000kVA雙分裂升壓變壓器安裝在站臺上,采用集裝箱式,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表2-4變壓器主要技術參數表1/2臺3456%圖2-2本項目升壓變壓器(2)10kV開關站和危廢庫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位于一期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南側海堤50m范圍內。一期開關站布置繼保室、配電室、SVG室、生活用房,二期開關站布置綜合配電樓,包括一、二次設備室、辦公會議室、職休室、衛生間等。圖2-3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已建一期、二期兩座10kV開關站位于海堤50m范圍,為避讓海堤,需遷址新建。新建開關站、危廢庫選址距離原一期、二期兩座10kV開關站位置較近,且距離海堤超過50m,可減少集線電路工程量,減少施工影響,同時緊鄰廠內已有道路,方便安裝檢修。目前,江蘇華電華林新能源有限公司擬拆除已建一期、二期兩座10kV開關站約1713m2,在二期15MW魚塘光伏發電項目光伏區內拆除7組2×9陣列和7組2×18光伏板及56根樁基礎,新建1座預制式10kV開關站和1座危廢庫,均采用透水構筑物的形式建設。新建開關站和危廢庫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用海方式為透水構筑物典型設計圖紙見附圖2。新購一、二次設備預制艙,不新增電氣設備。新建開關站設備包含SVG預制艙1個,一二次設備預制艙1個、控制室、2套10kV配電裝置、2套0.4kV配電裝置。10kV配電裝置包括10kV線路計量柜、送出線路柜、10kV母線設備柜、SVG出線柜、站用變出線柜、集電線路柜。0.4kV配電裝置包括160kVA站用變壓器、低壓開關柜。(3)集電線路目前,一期5個發電單元變壓器高壓側經1回10kV電纜集電線路并聯后,接入一期項目開關站內10kV母線,最終通過1回10kV專線接入110kV東安變10kV母線。二期其中5個光伏發電單元以1回10kV線路接入一期項目開關站內10kV母線,最終通過一期送出線路接入110kV東安變10kV母線,另外10個光伏發電單元以2回10kV線路接入二期項目開關站內10kV母線,通過1回10kV線路專線接入110kV東安變10kV母線(和一期項目不在同一段母線)?,F有一期項目二期項目10kV開關站拆除后,10kV集線電路沿用原電纜路徑,新增電纜與原電纜連接,一期、二期項目通過4回10kV線路接入新建開關站內10kV母線,通過2回10kV線路專線接入110kV東安變10kV母線(2回接入點不在同一段母線)。本項目集線電路敷設方式如下:①光伏組件組串之間及組串至匯流箱電纜采用沿組件支架扎帶綁扎敷設,跨行處沿電纜橋架敷設;②匯流箱至逆變器、逆變器至升壓變壓器電纜沿電纜橋架敷設,穿越道路時,套鋼管直埋敷設;③升壓變至開關站、開關站至出現桿塔采用直埋敷設穿越道路時套鋼管保護。表2-5集電線路主要技術參數表1m2m3m4ZRC-YJV22-0.6/1KVm5ZRC-YJV22-0.6/1KVm6FFS-YJV22-8.7/15kVm7FFS-YJV22-8.7/15kVm8m9mmmZRC-YJV-0.6/1kVmmmZRC-YJV-0.6/1kVmNHYJV-0.6/1kVmZRC-YJV-0.6/1kVmmmmm3、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本項目主要經濟技術參數匯總見表2-6。表2-6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表1523m24m25項目運營期主要設備詳見表2-7。表2-7項目主要設備及參數區1塊塊塊2臺臺臺3臺臺5臺站4面25/面26面27面28面49套1套1臺1臺1臺1臺3套1套1mFFS-YJV22-8.7/15kVmNHYJV-0.6/1kVmmmmmZRC-YJV-0.6/1kVmZRC-YJV220.6/1kVmmZRC-YJV22-0.6/1KVm5、公輔工程1)給水工程由于項目所在區域降雨豐富,主要依靠自然降雨沖刷完成對光伏組件的表面清潔。2)排水工程開關站及光伏區不設現場值守人員,無生活污水產生。雨水自然降落至光伏區和開關站下方的魚塘中。3)供電工程開關站用電由項目電網提供,市政電網作為備用電源。6、項目臨時工程本項目新建10kV開關站和危廢庫樁基礎施工需設置臨時圍堰,臨時圍堰位于二期光伏區魚塘中,臨時圍堰面積約901m2。新建10kV開關站和危廢庫材料加工和倉庫設置在原一期二期開關站,利用原有光伏區道路作為施工道路。7、勞動定員和生產制度光伏區及開關站不設現場值守人員,工作人員定期到站巡視??偲矫婕艾F場布置1、周邊概況本項目周邊500m范圍內有華林三期光伏區、南通協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區、奧華燃氣減壓新能源站以及魚塘,詳見附圖3。2、項目平面布置本項目利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灣示范區遙望港大橋東側、納潮河西北側魚塘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其中光伏區采用光伏支架結構用于光伏發電。本項目主要包括光伏區、開關站、危廢庫。本項目光伏區用海面積約為31.4395公頃。本項目整體呈東西向布置,長度約為950m,寬度約為450m。一期位于整個項目的左下角,用海面積為8.0189公頃,光伏區分別布置在6塊魚塘中,每個區域均近似梯形。二期位于一期項目北側和東側,用海面積為23.4266公頃,光伏區分別布置在19塊魚塘中,每個區域均近似梯形。本項目變壓器盡量布置在魚塘間已有土埂上,以減少土建工程量及電纜長度,降低直流損耗。本項目原有一期、二期開關站布置在一期項目南側,拆除后,新建開關站和危廢庫布置在二期項目光伏區,危廢庫平臺尺寸為8m×8m,面積約64m2,危廢庫尺寸為4m×4m,面積約16m2,開關站平臺尺寸為8m×8m,占地面積尺寸約為11m×41m,面積約為450m2,包含1個SVG預制艙,1個二次設備預制艙、控制室、2套10kV配電裝置、2套0.4kV配電裝置。SVG預制艙尺寸為4m×7m,預制艙內布置兩套SVG無功補償成套裝置,2套10kV配電裝置尺寸分別為1.5m×5.8m,1.5m×6m,包括10kV線路計量柜、送出線路柜、10kV母線設備柜、SVG出線柜、站用變出線柜、集電線路柜等。項目光伏區總平面布置圖(含集線電路)見附圖4。項目危廢庫和升壓站平面布置圖見附圖5。3、施工期布置情況本項目新建10kV開關站和危廢庫設置臨時圍堰,施工場地面積約901m2。新建10kV開關站和危廢庫材料加工和倉庫設置在原一期二期開關站,詳見附圖6。施工方案1、已建光伏區、集電線路、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施工方案回顧(1)光伏組件施工回顧圖2-4光伏區施工工藝及產污環節圖①施工準備:施工設備和車輛利用現有道路將材料運輸至施工現場。②基礎施工:將魚塘水抽至旁邊的儲備魚塘,并清理施工圍塘內的養殖設施,對養殖對象進行采捕,待施工區域底質徹底晾干后,施工機械進場進行施工。光伏陣列基礎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樁機進場后就位,將管樁安裝在壓樁機架上,待樁位及垂直度用架設在下面和側面的經緯儀校正合格后,即可施工管樁,直到達到設計深度為止。③支架安裝:待基礎施工完成驗收合格后進行支架安裝,支架表面應平整,固定電池組件的支架面必須調整在同一平面;各組件應整齊并成一直線。支架連接采用螺栓連接或焊接形式。④電池組件安裝:安裝電池組件前,應根據組件參數對每個電池組件進行檢查測試,其參數值應符合產品出廠指標。光伏板布置采用豎向兩排布置方式。(2)逆變器及變壓器施工回顧圖2-5變壓器施工工藝及產污環節圖變壓器平臺基礎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樁機進場后就位,將管樁安裝在壓樁機架上,待樁位及垂直度用架設在下面和側面的經緯儀校正合格后,即可施工管樁,直到達到設計深度為止。平臺為鋼筋混凝土梁板結構,先進行基礎混凝土的澆筑,當混凝土經過養護達到相應的強度后即可進行設備安裝。(3)集線電路施工本項目光伏組件組串之間及組串至匯流箱電纜采用沿組件支架扎帶綁扎敷設,跨行處沿電纜橋架敷設;匯流箱至逆變器、逆變器至升壓變壓器電纜沿電纜橋架敷設,穿越道路時,套鋼管直埋敷設;升壓變至開關站、開關站至出線桿塔采用直埋敷設穿越道路時套鋼管保護。1)電纜架橋敷設電纜橋架安裝工藝流程為定位放線→預埋鐵件或膨脹螺栓→支、吊、托架安裝→橋架安裝→保護接地安裝→電纜敷設。2)直埋敷設圖2-6集電線路施工工藝及產污環節圖①埋溝開挖:采用小型挖掘設備并輔以人工開挖電纜壕溝。開挖出的土石就近堆放在埋溝走向的迎風側。②敷設:進行電纜敷設,并驗收。③埋溝回填:先用軟土或砂按設計厚度回填,然后鋪保護板,上部用開挖料回填至電纜溝頂部。④電纜接入:直埋敷設的電纜引入構筑物,在貫穿墻孔處設置保護管,且對管口實施阻水堵塞。⑤植被恢復:電纜施工后立即進行場地平整,在電纜溝回填及周邊擾動區域恢復植被。(4)已建一期、二期開關站施工揚塵、噪聲、土方噪聲基礎施工設備安裝調試圖2-7開關站施工工藝流程及產排污環節圖①土建施工:基坑土方采用機械開挖、人工配合清槽的施工方法進行?;A采用混凝土實心磚砌筑,砂漿砌筑?;炷敛捎蒙唐坊炷粒皾{采用成品商品砂漿。地上建筑物采用成品預制艙。②設備安裝:設備采用無縫鋼滾輪、電動液壓千斤頂拖移和汽車吊吊裝,電氣設備安裝采用機械吊裝結合人工安裝。③調試:待項目設備安裝完成后,進行整體調試。完成光伏區建設后,再將儲備魚塘的水泵回本項目區域的圍塘范圍內。本項目已建光伏區、集線電路、開關站施工期產生廢氣、廢水、固廢、噪聲,其中廢氣主要為揚塵、施工機械和運輸機械尾氣,廢水主要為施工沖洗廢水、泥漿水、生活污水,固廢主要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隔油池、沉淀池沉渣。2、新建10kV開關站、危廢庫及拆除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施工方案施工工藝流程及產排污環節見圖2-8。圖2-8新建開關站、危廢庫及拆除已建一期、二期開關站施工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圖(1)施工準備:施工設備和車輛利用現有道路將材料運輸至施工現場,在擬新建開關站、危廢庫區域設置圍堰后將魚塘水抽至圍堰外側魚塘,待施工區域徹底晾干后,施工機械進場進行施工,拆除區域內光伏組件及其支架,平整施工區域。(2)基礎施工:新建開關站、危廢庫基礎為透水構筑物,采用預應力管樁基礎,樁機進場后就位,將管樁安裝在壓樁機架上,待樁位及垂直度用架設在下面和側面的經緯儀校正合格后,即可施工管樁,直到達到設計深度為止。(3)混凝土澆筑:新建開關站、危廢庫平臺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混凝土澆筑后經養護達到相應強度后可進行設備安裝。(4)設備安裝、調試:開關站設備利舊,危廢庫、SVG裝置室和一、二次設備室均為預制艙,采用無縫鋼滾輪、電動液壓千斤頂拖移和汽車吊吊裝,電氣設備安裝采用機械吊裝結合人工安裝。待項目設備安裝完成后,進行整體調試。(5)拆除工程:新建開關站建成后拆除圍堰,圍堰土方運往政府指定堆土場,然后交由專門的渣土公司處理。已建一期、二期開關站設備均運輸至新建開關站,新建開關站建成后,使用挖機拆除已建一期、二期開關站建筑,拆除完成后對現場進行清理,建筑垃圾運到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納地點集中處理,不會污染外環境。3、新增集電線路施工方案因開關站位置遷移,需新增少量集電線路,采用直埋敷設。圖2-9集電線路施工工藝及產污環節圖(1)埋溝開挖:采用小型挖掘設備并輔以人工開挖電纜壕溝。開挖出的土石就近堆放在埋溝走向的迎風側。(2)敷設:放入保護套管后進行電纜敷設,并驗收。(3)埋溝回填:先用軟土或砂按設計厚度回填,然后鋪保護板,上部用開挖料回填至電纜溝頂部。(4)電纜接入:直埋敷設的電纜引入構筑物,在貫穿墻孔處設置保護管,且對管口實施阻水堵塞。(5)植被恢復:電纜施工后立即進行場地平整,在電纜溝回填及周邊擾動區域恢復植被。4、土石方平衡新建10kV開關站、危廢庫及拆除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圍堰總面積約901m2,圍堰長度約90m,截面積約9m2,需土方量約810m3,采用外購形式,10kV開關站及危廢庫建成后拆除圍堰,拆除圍堰土方運往政府指定堆土場,然后交由專門的渣土公司處理。原一期、二期開關站進行拆除,拆除場地約產生土方1800m3,送至建筑垃圾消納場處理。新增集線電路總長度約100m,截面積約2m2,新建集線電路開挖量約200m3,敷設完集線電路后全部回填。開關站及危廢庫平臺外購600m3混凝澆筑。本項目土石方平衡表見表2-8。表2-8土石方平衡表序號工程挖方量外購量外運量(m3)備注1拆除送至建筑垃圾消納場處理2新建200800600集線電路挖方約200m2全部回填,開關站及危廢庫平臺外購600m2混凝澆筑3810810運往政府指定堆土場,然后交由專門的渣土公司處理合計20008002610/5、施工安排華林一期5MWp項目總施工期為2014年11月~2014年1月,共3個月,包括施工準備期、主體工程施工期、安裝調試期、植被恢復工程施工期。華林二期15MWp項目總施工期為2015年11月~2016年1月,共3個月,包括施工準備期、主體工程施工期、安裝調試期、植被恢復工程施工期。新建10kV開關站、危廢庫及拆除已建一期、二期10kV開關站,改造集電線路施工總工期為6個月。表2-9項目實施進度表123456其他無生態環境現狀1、生態功能區劃(1)海洋主體功能區劃《江蘇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江蘇海洋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本項目位于重點開發區域中的南通市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范區(簡稱通州灣示范區)海域,詳見附圖16,屬于在沿海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發展潛力較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可以進行高強度集中開發的海域。(2)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根據《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和《南通市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本項目位于海洋發展區中的游憩用海區,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3)江蘇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根據《江蘇省近岸海洋功能區劃》(蘇環委〔2001〕7號)和《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南通港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調整的復函》(蘇環函〔2021〕71號),本項目占用海域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為二類區。(4)項目所在海域開發利用類型本項目所在海域使用類型為工業用海中的電力工業用海,周邊確權用海主要為漁業用海、工業用海、造地工程用海、特殊用海、旅游娛樂用海等,詳見附圖17。2、海洋環境質量現狀根據《三夾沙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跟蹤監測報告(2021年春、秋)》、《三夾沙鄰近海域漁業資源調查報告(2021年春)》、《三夾沙鄰近海域漁業資源調查報告年秋)》,國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于2021年5月開展了春季海洋環境監測,于2021年10月開展了秋季海洋環境監測。(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開展漁業資源調查)2021年春季海洋環境監測和秋季海洋環境監測均布設24個調查站位,其中水質站位24個,沉積物站位15個,生態站位15個,漁業資源調查站位16個(漁業資源調查委托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進行監測),潮間帶斷面6條,詳見表3-1。表3-1監測站位表圖3-1監測調查站位圖海水水質調查項目:透明度、水溫、pH值、鹽度、懸浮物、化學需氧量、溶解氧、磷酸鹽、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氨氮、硫化物、揮發酚、油類、銅、鉛、鋅、鎘、總鉻、汞、砷。沉積物調查項目:石油類、有機碳、硫化物、銅、鉛、鋅、鎘、汞、鉻、砷。海洋生態調查項目:葉綠素a、初級生產力、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潮間帶生物。生物質量調查項目:石油烴、銅、鉛、鋅、鎘、鉻、汞、砷、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漁業資源調查項目:魚卵、仔稚魚、游泳生物(1)海洋水環境質量現狀調查1)2021年5月水質評價結果與分析化學需氧量、溶解氧、鎘、銅、鉛、鋅、汞、總鉻、砷、硫化物全部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揮發酚、石油類、pH均符合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活性磷酸鹽均符合二三類海水標準,一類站位超標率分別為4.2%;無機氮均符合三類海水水質標準,一類、二類的站位超標率分別為54.2%、16.7%。2)2021年10月水質現狀調查與評價溶解氧、鎘、銅、鉛、鋅、汞、總鉻、砷、硫化物全部符合一類海水水質標準;揮發酚、石油類、pH均符合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化學需氧量均符合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活性磷酸鹽一類、二三類、四類海水站位超標率分別為100%、100%、29.2%;無(2)沉積物調查根據2021年5月、10月兩次沉積物要素的監測結果,各站位沉積物評價結果顯示,沉積物所有監測要素均符合《海洋沉積物質量》(GB18668-2002)一類海洋沉積物標準,總體質量較好。(3)生物質量調查①2021年5月:監測海域采集生物體樣品5種26份,甲殼類樣品3種,種類為三疣梭子蟹、細螯蝦、葛氏長臂蝦;魚類樣品1種,種類為赤鼻棱鳀;軟體動物1種,脈紅螺。②2021年10月:監測海域采集生物體樣品6種21份,甲殼類樣品2種,種類為三疣梭子蟹、日本蟳;魚類樣品4種,種類為鯔魚、斑鰶、刀鱭、中國花鱸;軟體動物1種,脈紅螺。海洋生物質量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5月、10月甲殼類、軟體動物、魚類體內污染物銅、鋅、鉛、鎘、鉻、總汞、砷含量評價標準符合《全國海岸帶和海涂資源綜合調查簡明規程》中規定的生物質量標準。甲殼類、魚類、軟體動物的石油烴均符合《第二次全國海洋污染基線監測技術規程》生物質量標準。(4)海洋生態現狀1)2021年5月海洋生態調查結果與評價①葉綠素a及初級生產力監測結果監測海域表層葉綠素a含量范圍為2.16μg/L~15.8μg/L,平均值為7.29μg/L;僅SJS23站位有底層,底層值為2.16μg/L。②浮游植物調查結果種類組成:5月共鑒定出浮游植物3門24屬38種,其中,硅藻門21屬35種,甲藻門2屬2種,金藻門1屬1種。生物密度:5月浮游植物瓶采水樣的密度范圍為0.64×104~4.55×105個/L,平均值為1.48×105個/L。浮游植物III網采水樣的密度范圍為1.67×105~6.87×107個/m3,平均值為1.65×107個/m3。生物多樣性分析:5月浮游植物III網采水樣的多樣性指數均值為0.84;均勻度均值為0.22;豐富度均值為0.87。浮游植物瓶采水樣的多樣性指數均值為0.62,均勻度均值為0.23,豐富度均值為0.54。優勢種類:5月網采浮游植物優勢種共2種,分別為中肋骨條藻(Y=0.82)、菱形③浮游動物種類組成:監測期間監測海域共鑒定浮游動物9大類44種。橈足類13種,毛顎類1種,端足類1種,浮游幼體15種,磷蝦1種,被囊類1種,腔腸動物10種,漣蟲類1種,糠蝦類1種。個體數量分布和生物量:監測海域大型浮游動物密度范圍為0.9~356.0個/m3,均值為78.5個/m3;中小型浮游動物密度范圍為4.7~7310.3個/m3,均值為2186.7個/m3。大型浮游物種多樣性、均勻度和豐富度:整個監測海域的大型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豐富度和均勻度指數平均值分別為2.78、2.67和0.86;中小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豐富度和均勻度指數平均值分別為2.30、2.15和0.63?;鹜仍S水蚤(Y=0.09)、糠蝦幼體(Y=0.08)、魚卵(Y=0.06)、仔魚(Y=0.03),長尾類溞狀幼體(Y=0.09),掌狀風球水母(Y=0.05),真刺唇角水蚤(Y=0.09),中華哲水蚤(Y=0.03)。近緣大眼劍水蚤(Y=0.03)、擬長腹劍水蚤(Y=0.03)、無節幼蟲(Y=0.04),小擬哲水蚤(Y=0.56),異體住囊蟲(Y=0.03)。④底棲生物種類組成:監測海域共鑒定底棲生物19種,其中節肢動物9種,脊索動物3種,軟體動物5種,環節動物1種,棘皮動物1種。底棲生物生物密度與生物量:監測海域底棲生物棲息密度范圍為0~50個/m2,平均值為15個/m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