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2025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將學術分為哲學、文學(文藝)、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或稱人文科學),這是近現代的事情。在中國,直到明清時代,學科的劃分還不這樣明確。清代學者將學術分為義理之學、考據之學與詞章之學。段玉裁在《<戴東原集>序》中述戴震之言云:“有義理之學,有文章之學,有考核之學。義理者文章考核之源也,熟乎義理,而后能考核、能文章。”段氏接著說:“后之儒者,劃分義理、考核、文章為三,區別不相通,其所為細已甚焉。”這就表示,分義理、考核、文章為三,不始于戴氏,是多數學者的共同意見。戴、段二人所強調的是三者的聯系。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研究中國傳統哲學,對于所謂義理之學、考據之學、詞章之學,都必須有較深的體會,否則是難以真正理解古代學術的真實意蘊的。從其內容來說,義理之學即哲學,考據之學是史學的基礎,詞章之學屬于文學。傳統的義理之學有一個特點,即重視思想與生活的統一,亦曰“知行合一”。所謂“學”,不僅是知識,也是修養。王守仁說:“然世之講學者有二,有講之以身心者,有講之以口耳者。”(《答羅整庵少宰書》)所謂“講之以身心”,即在身心修養上用功夫。我們想切實了解傳統的義理之學,也必須了解古代哲學家的身心修養。這種學風也帶來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對自然哲學的研究,總是將天道與人道聯系起來,很少能對自然規律進行客觀的探討。但也表現了一定的優點,即強調倫理思想上的言行一致。固然不乏“假道學”“偽君子”,但是真正稱得上思想家的還是“言顧行、行顧言”,有較高修養的。講義理之學者,有完全忽視考據的,如陸九淵;也有兼重考據的,如朱熹。朱熹對于考據是有貢獻的,但又往往不顧史實,憑空立說,如《大學章句》說:“右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這都不過是“想當然耳”。清代學者,從顧炎武以來,特別重視考據,闡明了一些具有科學性的考據方法。關于清儒的考據方法,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有所論述,還是得其要領的,雖然梁氏自己的考據并不精細。宋明的義理之學的大部分內容已經過時了,當然還含有一些值得參照的理論觀點。清儒的考據之學也多偏陋之見,但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清儒關于古書的校勘、訓詁的貢獻,今日還是必須傳承下來的。詞章之學也有可以借鑒之處。五四運動進行“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這是中國文化史、學術史上的一件大事,其歷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但古人的文章,固然不必模仿,卻仍應學習、讀覽,可以借鑒,可以欣賞。例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用文言寫的,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由于中國的落后,現在一些人在美慕西方文化之際,對于本國的傳統文化頗有厭棄之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對于西方先進的文明,確實應該虛心學習;對于傳統的陳腐積習,應該努力克服。但是,如果對于哺育自己的中華民族也厭棄了,那將成為無恥的敗類了。難道幾千年來獨立發展、自成體系的中華文化毫無可以肯定之處嗎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而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又說:“德國的工人運動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繼承者。”可見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要全盤否定古典哲學。我們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理論,必須也學習德國古典哲學。作為中國人,僅僅學習、繼承德國古典哲學,是否就足夠了呢我認為,對于中國的傳統哲學也應研究、體會,在進行分析、判斷的同時也要了解其中的積極因素,在接受西方先進思想之時,也應理直氣壯地繼承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優秀傳統。(摘編自張岱年《義理·考據·詞章》)材料二:史學是一門實學,是講究實事、實證的學問,空洞議論和恣意編造都與史學無緣。史學的基本使命之一,是讓人們了解過往事實的真相,因而史家必須詳盡地、獨立自主地占有史料,并且善于對史料做“去偽存真”的辨析,以達到對歷史本來面目的“恢復”。史學又不是過往事實的流水賬,“恢復”歷史本來面目只是史學的第一項任務,緊隨其后,它還有義務極深研幾,窮原竟委,洞見癥結,在紛繁錯綜的歷史現象背后,追求一種規律性的展現,“鑒往”以“知來”。所以,史家又應當擅長理論思維,面對紛繁的史實,做出精當、深刻的歷史哲學思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學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它屬于全體人民,因而史學著作應當擁有盡可能廣泛的讀者,而且,歷史本來就是無比豐富、生動的發展過程,以記述這一過程為職志的史家,理所當然地必須練就一支生花妙筆。清人姚鼐說:“余嘗謂學問之事,有三端焉。曰:義理也,考證也,文章也。是三者,茍善用之,則足以相濟;茍不善用之,則或至于相害。”(《述庵文鈔序》)姚氏所說“義理、考證、文章”,或稱“義理、考據、詞章”均各有特指,且未脫出桐城派古文家窠臼,這里不擬深論。但從姚氏之言可以得到的啟示是,一個以學問為事業的人(史學工作者自然也在其列),應當有理論準備,得以攀登時代的思想高峰,對錯綜的研究對象獲得理性的真解和創造性的詮釋;應當有廣博的知識積累,占有豐富的材料,并具備辨析材料的能力,所謂“前言往行無不識也,天文地理無不察也,人事之記無不達也”(《隋書·經籍志》),應當錘煉語言;長于詞章,有一種“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后》)的追求。姚鼐提及的“義理、考據、詞章”三方面,是我潛心探究、樂此不疲的所在。(摘編自馮天瑜《義理·考據·詞章》)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清代學者將學術分為義理之學、考據之學和詞章之學,這種學科劃分的創舉盡管不科學,卻為后世提供了參照。B.如果想真正理解中國古代學術的真實意蘊,就必須深入地體會傳統文化中的義理之學、考據之學和詞章之學。C.“知行合一”是傳統的義理之學的一大特點,也是其優點;但這種學風也存在不足,未能客觀地探討自然規律。D.“恢復”歷史本來面目是史學的第一項任務,完成這一任務的先決條件是運用理論思維,從紛繁史料中探尋規律。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宋明的義理之學包含一部分值得借鑒的理論觀點,清儒的考據之學做出了一些貢獻,這些成果應予以傳承。B.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闡述了清儒的一些具有科學性的考據方法,這體現了梁啟超細致扎實的考據功夫。C.推崇西方先進的文明,厭棄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這些都是片面的認知,缺乏一分為二的辯證的思維。D.史家要詳盡、獨立自主地占有史料,還要辨析、考證史料,嫻于辭章,史家的史學著作應盡可能擁有廣泛讀者。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則材料都采用了“總—分—總”的論證思路,結構完整,條理明晰,分析辯證。B.材料一援引《大學章句》中的語句,意在證明朱熹的考據往往存在罔顧史實的缺陷。C.材料一以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例,論證了詞章之學也有可借鑒之處的道理。D.材料二第四段引述姚鼐的論斷之后,先指出其不足,再闡明從中獲得的啟示,邏輯清晰。4.兩則材料都以“義理·考據·詞章”為題,各自論述的側重點是什么請簡要概括。(4分)5.“義理”“考據”“詞章”,對于寫好議論文有怎樣的啟示請結合高中階段寫作實踐經驗,簡要談談你的認識。(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柳蔭絮語王充閭①在市政協舉行的茶話會上,一位去年春天從臺灣歸來的老先生告訴我,離開營口半個世紀了,踏上二十里長街一看,樣樣都感到熟悉、親切,又樣樣覺得生疏、新鮮,真有隔世之感。②我問他:“故鄉風物,哪一樣最使您動情呢”③老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街道兩旁的綠柳。”④聽了這話我先是一怔,繼而有所領悟:先生當年含淚辭別鄉關的時候,這座日偽統治下的半殖民地城市,瘡痍滿目,漫空卷著黃塵,遍地泛著白堿,蕭索破敗得很。而今頭白歸來,登車入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飽綻著春意的青青垂柳。它們像親人般笑立在東風里,輕搖著翠發,頻頻招手致意。又好似無數綠色甲兵,排成長長的儀仗隊,等候著遠道歸來的主人的檢閱。五代詩人孫光憲就寫過這樣的詠柳佳句:“恰似有人長檢點,著行排立向春風。”它們雋美的風姿,給游子以歸鄉的慰藉,給勞人以親切的慰安。這一切,自然要使老人欣然色喜了。⑤其實,不要說一別五十寒暑的天涯倦客,即使一直生活在市區內的人,看到那滿城新綠時,又何嘗不為之動情呢⑥提起城市的路樹,人們自然會想起福州如云似蓋、根須垂掛的古榕,伊寧直聳云天、蔥蔥郁郁的白楊,羊城紅花似錦的英雄樹,上海枝葉扶疏的法國梧桐……這些無疑都是多彩多姿的。但是,正如一首民歌中講的:“天是故鄉的藍,水是故鄉的甜,山是故鄉的青,月是故鄉的圓。”我總覺得,美化、綠化了遼濱之城的行行路柳,是更值得大書而特書的。⑦一排排垂柳,清蔭翳日,翠帶牽風,著實給熙熙攘攘的鬧市創造了一種清新秀雅的氣氛。特別是營口街頭,由于靠海低洼,鹽堿度高。莫說參天林木,就是鋪地綠草,也一向很少。近年隨著城市建設事業的發展,市區主要街道兩旁全部栽植了翠柳,背后映襯著整齊的樓房,也稱得上是“風景如畫”。“楊柳非花樹,依樓自覺春。”梁元帝蕭繹的這兩句詩,用在這里倒也貼切。⑧柳是報春的使者。冰雪消融時節,癡情的春風朝朝暮暮奏著催綠的曲子,鼓動得萬里郊原生意蔥蘢。花叢草簇從酣睡中醒來,急忙抽芽吐葉,頓時大地現出了層層新綠。然而,這一切與高樓櫛比、車輛穿梭的城內是不相干的。那么,是誰先把“春之消息”報告給十丈紅塵中奔走道途之人的正是街頭的翠柳。⑨源暑炎蒸,驕陽似火,行行路柳為過往行人撐起遮天綠傘,清涼涼的略帶咸味的海風撲到臉上,你會感到燥氣潛消,無異入清涼國。清晨起來,你盡可以沿著柳林穿行,過了這棵迎來那棵,滿路清蔭,伴著幾聲清脆的鳥鳴,偶爾會有一兩滴露珠滾落下來,涼生頸際,于愜意中不覺走出了很遠很遠。⑩秋宵漫步,清爽宜人。這長長的林蔭路便成了翩翩情侶的“愛的長廊”。許多熱戀中的青年男女,挽手并肩,徜徉其間,悄聲交流著濃情蜜意,一任多事的柳絲在鬢發間撩來蕩去。有人調侃地把它比作歐洲的談情勝地——“維也納森林”。即使是在寒風凜冽的嚴冬,家家緊閉著門窗,地面滿鋪著積雪,這行行垂柳也不顯沮喪之態,依舊溫存地擺蕩著枝條,似向行人問候,使人們記起往日撩人的春色,憧憬著未來。柳在森林王國中平凡得很,但以其特有的風姿和功用,一向受人青睞。柳樹是個大家族,世界各地有五百多種柳樹,僅我國就擁有一百九十多個品種。舉凡垂柳、龍爪柳、觀音柳、饅頭柳、長葉柳、小葉柳、白柳、紫柳、旱柳、水柳、沙柳、杞柳等,都是比較好的綠化品種。它們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容易栽植,生長快,壽命長。其優勝之處,白樂天(白居易)在《東澗種柳》一詩中描述得清清楚楚:“長短既不一,高下隨所宜。倚岸埋大干,臨流插小枝。松柏不可待,梗楠固難移。不如種此樹,此樹易榮滋。無根亦可活,成蔭況非遲。三年未離郡,可以見依依。”本來,營口就是個比較年輕的城市,街市的形成不過百余年歷史。市區絕大多數樓房又都是在1975年強烈地震后新建的,年輕的城市襯上這活潑、清麗的夾道垂柳,就更顯得生氣勃勃了。③自古以來,從皇家到民戶,從軍營到田莊,灞橋,梁苑,隋堤,沈園,到處都喜歡栽植柳樹。文成公主遠嫁西藏,臨行時還珍重地帶上一株長安的翠柳,栽在大昭寺內,繁衍至今,許多去拉薩觀光的人,都愿意一瞻“唐柳”的風采。清末愛國將領左宗棠率部西征,“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后人記著他的“遺愛”,親昵地稱他一路所植道柳為“左公柳”。④當然,就營口人來說,酷愛街頭綠柳,不僅僅是珍惜春光,珍惜綠蔭,也是珍視自己的辛勞汗水、勞動果實。如果說,在其他地方,是“此樹易榮滋。無根亦可活”的話,那么,在這鹽堿低洼的遼濱之城,栽活養大一株翠柳卻絕非易事。這滿城路柳的榮滋,不知要費去幾載光陰,消耗多少人、財、物力。遼濱翠柳,植根于貧瘠的鹽漬土壤,自從綻出第一片嫩葉,便開始吸吮著苦咸的乳汁,應該說,生計是艱難的。但它們自甘清苦,樂觀向上,帶著強烈的自豪感,盡心竭力裝點著大地母親,把滿路清蔭托獻給過往行人。不知為什么,每當我看到一片片一行行從異地移來,在遼濱之城成活長大的綠柳,都情不自禁地聯想起身旁這些可敬可愛的知識分子。他們中有許多人來自“海、北、天、南”,告別了繁華的家鄉,扎根在這座生活、工作條件都比較差,暫時還有許多困難的中小城市,為四化建設傾灑著汗水,所取者少,所予者多。這種風格,不正像那些遼濱翠柳嗎!(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④段引用五代詩人孫光憲的詠柳詩句,刻畫柳樹的雋美風姿;第⑥段引用民歌歌詞,突出“我”對遼濱之城路柳的喜愛。B.第⑦段引用梁元帝蕭繹的詩句,生動地表現了營口市區主要街道兩旁栽植的路柳與其背后整齊的樓房相映襯的如畫風景。C.第段引用白居易《東澗種柳》一詩,突出說明了柳樹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容易栽植、生長快等諸多優越性。D.第③段列舉拉薩大昭寺內的“唐柳”、清末愛國將領左宗棠的“左公柳”,旨在說明自古以來柳樹是鄉思的象征。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頭由一位從臺灣歸來的老先生對故鄉街旁的綠柳最為動情起筆,這樣寫既巧妙點題,又為下文的具體抒寫做了鋪墊。B.文章第⑥段畫線句用鋪陳手法羅列福州古榕、伊寧白楊、羊城英雄樹、上海法國梧桐等,意在說明城市路樹多姿多彩的特點。C.文章第⑧至①段用比喻、擬人、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描寫營口市區路柳一年四季各具風姿的美景,突出對家鄉柳樹的喜愛。D.文章第段畫線部分用列數字、舉例子等方法,解說了柳樹的品種、生長習性等特點,印證其平凡但受青睞的特質,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8.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9.《柳蔭絮語》曾獲得1989年遼寧省文學創作“豐收獎”的一等獎。假定你是評審委員會的主持人,請為《柳蔭絮語》撰寫一段授獎評語。要求:從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手法兩方面的特色簡述授獎理由。(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甚哉,白馬之禍①,悲夫,可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豈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②欲以嬖吏張廷范為太常卿,唐宰相裴樞以謂太常卿唐常以清流為之,廷范乃梁客將,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語裴樞純厚不陷浮薄,今亦為此邪!”是歲四月,彗出西北,掃文昌、軒轅、天市③,宰相柳璨希梁王旨,歸其譴于大臣,于是左仆射裴樞、兵部侍郎王贊、工部尚書王溥等皆以無罪貶,同日賜死于白馬驛。凡搢紳之士與唐而不與梁者,皆誣以朋黨,坐貶死者數百人,而朝廷為之空。明年三月,唐哀帝遜位于梁。四月甲子,張文蔚等自上源驛奉冊寶,乘輅車,朝梁于金祥殿。夫一太常卿與社稷孰為重使樞等不死,尚惜一卿,其肯以國與人乎雖樞等之力未必能存唐,然必不亡唐而獨存也。嗚呼!唐之亡也,賢人君子既與之共盡,其余在者皆庸懦不肖、傾險繪猾、趨利賣國之徒也。不然,安能蒙恥忍辱于梁庭如此哉!(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列傳·唐六臣傳》,有刪改)材料二:昭宗雖暗不足以圖存,而無淫虐之慝足以亡國。朱溫起于群盜,無尺寸之功于唐,而奪其三百年磐石之社稷。乃盈天下世胄之子、薦紳之士、建牙分閫④之帥,無有一人感愴悲憤、不忍戴賊以為君者,而獨得之丁會。丁會聞昭宗兇問,帥將吏縞素流涕,而降河東,曰:“雖受梁王舉拔之恩,誠不忍見其所為。”蓋漢、宋之亡,忠節不勝書,而唐之亡也,唯此一士耳。或曰:李克用亦唐賊也,去朱溫而即李克用,奚愈焉曰:丁會于此時無可歸矣。以獨力而思討賊,昭宣帝刀俎之余肉,無能輔矣。保境以自固,汴、晉夾焉,而必不可以終日,則兵民且殲于兇人之刃。乃在溫篡弒未成之日,則克用之去溫也無幾在溫弒主之后則克用猶未有此滔天之逆而相依以自全焉可矣。不北面以推戴弒君之賊、為佐命之勛臣,而身亦可以無辱矣。項羽殺韓王,而張良歸漢。韓王不死于項羽,漢抑豈能分天下以王韓者歸其為我報君父之讎者,則雖不能存我故國,而志亦可以伸。李克用雖有其心,未有其事,君子可許其改而弗亟絕之,則克用可歸,會亦舍此而奚歸乎唐之亡,盈天下而唯一士也,會奚讓焉(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二十七·昭宣帝》,有刪改)[注]①白馬之禍,指唐末權臣朱溫篡奪唐朝統治大權而殺朝官的事件。②梁王,即朱溫。③彗星不時地在空中來回游蕩,被古人看作為詭譎的異常天象。④建牙,指武將出征時樹立的軍旗。分閫,指出任將帥。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則克用之去A溫也B無幾C在溫弒主之后D則克用猶未有此E滔天之逆F而相依G以自全H焉可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坐,牽連,治罪,與《蘇武傳》“副有罪,當相坐”中的“坐”意思相同。B.蒙,遭受,與《過秦論》“惠文、武、昭襄蒙故業”中的“蒙”意思不同。C.于,對,與《醉翁亭記》“行者休于樹”中的“于”均為介詞,但意思不同。D.誠,實在,與《屈原列傳》“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中的“誠”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雖然梁王指責裴樞落于輕浮淺薄而不再純樸厚道,但其實裴樞是一個堅守原則的宰相,他拒絕了梁王任命被寵幸官吏做太常卿的無理要求。B.宰相柳璨迎合了梁王的意圖,將天地出現的異象當成處死忠臣的借口,此后梁王變本加厲,忠于唐朝而不歸附梁王的官員很多都被處死。C.在唐末亂世,即使丁會想自行討賊也不可能,因為昭宣帝已經任人宰割。就算只是想要保住地方,在汴、晉叛軍包夾之中也是不能長久的。D.有人認為,丁會投奔叛賊李克用是不合適的;王夫之認為,丁會走投無路,暫時投奔李克用情有可原,君子應該允許丁會改正錯誤。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使樞等不死,尚惜一卿,其肯以國與人乎(4分)(2)歸其為我報君父之讎者,則雖不能存我故國,而志亦可以伸。(4分)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唐朝滅亡的朝廷內部的原因,請分別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15~16題。甲夏日晚霽與崔子登周襄故城①梅堯臣雨腳收不盡,斜陽半古城。獨攜幽客步,閑閱老農耕。寶氣無人發,陰蟲入夜鳴。余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乙夏日陪提刑彭學士登周襄王故城梅堯臣聊隨漢使者②,一上周王城。片雨北郊晦,殘陽西嶺明。野禽呼自別,香草問無名。誰復黍離詠,但興箕潁③情。[注]①周襄故城,即“周襄王故城”,在今河南襄城。時堯臣知襄城縣。崔子未詳。②漢使者:朝廷使者,指提刑彭乘學士。③箕穎:相傳箕山、潁水為古代高士許由、巢父隱居之地。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甲詩首聯扣合題中“晚霽”,勾畫出一幅雨腳未盡、殘照古城的圖畫;乙詩首聯承接標題,交代同游者身份。B.甲詩頷聯敘述與客登城所見,“幽”“閑”二字透露出游心境;乙詩頷聯寫登城所見,突出景物明暗變化。C.甲、乙兩詩中間兩聯都寫景,景中融情,其中“寶氣無人發”“香草問無名”都蘊含著詩人懷才不遇的失落感。D.甲詩頸聯概述廢城景象,對仗工整自然;乙詩頸聯的意境、寫法與“無名江上草,隨意嶺頭云”有相似之處。16.甲、乙兩詩尾聯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課堂上,薛老師講解成語“功虧一簣”,他引用《論語·子罕》中“,”兩句,幫助學生理解。(2)郝學同學寫作文,寫到夢境消失的情形,引用了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兩句,增添了文采。(3)農歷十五的月亮是滿月,皓月當空,若加上桂花飄香,正好賞月。古詩文中,很多都寫到農歷十五的月光和桂樹(或桂花),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黨像燈塔,照亮了展現在祖國面前的社會主義的光明大道。新中國以巨人般的雄姿,大步行進在這條歷史必由之路上。①即使在社會主義祖國的花圃里,②也有蟲害、寒流,③前進的航線上,④也曾遇到惡浪、礁石。⑤但是,⑥在黨的領導下,⑦以磐石般的信念,⑧水晶般的忠誠,⑨火焰般的熱忱,⑩不斷開拓、奮進!祖國換了容顏,各條戰線的事業都在蓬勃發展,取得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偉大而可愛的祖國,終究以百花盛開、春光滿園的英姿,博得世界人民的贊揚和敬仰。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祖國的前程光輝似錦。多少志士仁人,為了中國的復興而舍生忘死。如果對祖國的愛,是從個人得失出發,個人有所得,就愛國,個人有不幸,就埋怨甚至不再愛國,打著這種算盤,一天到晚計較個人得失利害的人,是談不上具有崇高的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的。這種人也談不上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一切,而且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還可能把為祖國和人民慷慨獻身的人看作傻瓜。這也不足為怪,一只跳躍在蓬草之間的小雀,怎么會知道展翅在萬里云霄的大鵬的胸懷呢18.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語病,請指出序號并提出修改意見,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3分)19.文中畫橫線部分使用了對比、反問等修辭手法。請以“理想”為話題,仿寫一個句子。要求:使用對比和反問兩種修辭手法,語意完整,表達貼切、流暢,句式與原句大體相似,不超過40個字。(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紅花綠葉雖不能語,但以它“一歲一枯榮”的規律性的變化,信守不欺地報告著時節的消息。桃花開放春天來了,荷花綻放夏天登場,菊花放萼秋天到,梅花飄香隆冬降臨,這些甲_,就是有生命的時鐘。生物這種驚人的測量時間的本領,稱它為“生物鐘”不是最恰當不過的嗎!如果我們選一個花圃,尋來一些花草,按照它們開花的先后順序種植在花圃中,受之日月精露,不用多少時日,就會塑造出一座“花鐘”。紅的、黃的、紫的,這個(①)的花鐘,會以它如錦似繡的繁花給我們報告晨昏晝夜的來往。其實,大自然本身就包含著一座向人們報告著朝夕夜晝,預示著寒來暑往、四季更迭的龐大無比而又豐富多彩的花鐘。自然界里的花鐘,我國古代人早就有研究,特別在古詩里,有著極為豐富而又真實的記錄。花鐘走動的“速度”因所處地區不同而(②),在南方來得早,在北國來得遲;在平原來得早,在高山來得遲。差別很大。即使同一種花,在不同地區,它所表示的物候也不一樣。譬如,嶺南的梅雨帶由南向北漸進到長江流域,而花鐘青梅從南到北的成熟時間也隨雨的移動而變化,這種物候現象,乙,如柳宗元在廣西柳州農歷三月時寫道:“梅熟迎時雨,蒼茫值小春。”杜甫在四川成都四月時寫道:“南京(成都)犀甫道,四月熟黃梅。”蘇東坡在浙江湖州五月時寫道:“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舶棹風。”至于高山與平原氣溫的差異,詩人們也注意到了。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詩中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這方面,與詩人相比,丙。科學家發現,物候每向北移動緯度一度或向上升高四百英尺就要延遲四天,大林寺在海拔一千一百米以上的高處,平均溫度要比山下低五攝氏度,因此,春天物候比山下可能遲二十多天。20.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2分)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個長句,請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韓非在《韓非子·外儲說》中說:“恃人不如自恃也。”劉安在《淮南子·主術訓》中則說:“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復興中學高三(1)班在“中華傳統文化專題研討”任務群學習拓展課中就上述兩個觀點展開探究性學習。以上觀點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如你是其中一員,請結合上述觀點,寫一篇發言稿,參與課堂討論。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B2.B3.A4.①材料一從傳統文化研究實踐經驗角度切入,論述了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要繼承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優秀傳統的道理。(2分)②材料二從史家研究實踐經驗角度切入,論述了史學的性質、使命與史家從事史學研究應該具備的重要條件:史料積累、理論準備與擅長辭章。(2分)5.示例一:①要牢固掌握邏輯思維,學會深人思考、辯證分析;(2分)②要廣泛積累寫作素材,做到厚積薄發、靈活調用;(2分)③要反復錘煉語言,嫻熟修辭技巧。(2分)示例二:①義理即觀點,是靈魂和統帥,要力求觀點正確、集中、鮮明;(2分)②考據即查驗、核實作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養生房轉讓合同樣本
- 倉庫物資轉讓合同樣本
- 公司領導合同樣本
- 企業變更勞動合同樣本
-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計劃
- 企業影視廣告代理合同標準文本
- 保障房轉租合同樣本
- 農場經營代養合同樣本
- 第20講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2025年會考生物學專題練習(含答案)
- 住房質押合同標準文本
- 動力管道設計手冊-第2版
- 阿那亞分析研究報告
- 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報告
- 研究生-5社會主體研究方法
- 貝克的認知療法
- Python繪圖庫Turtle詳解(含豐富示例)
- 四大伊瑪目生平概況
- 生命體征測量操作流程及評分標準
- DB42T2012-2023土家族吊腳樓營造規程
- 2023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試題( 含答案解析 )
- 醫療器械GMP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